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

第1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现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对各层次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

建筑行业也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其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奇缺。为提高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急需培养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及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教育目标,其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职业技能鉴定则是能公正、客观反映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最佳方式。根据《职业教育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推行职业技能鉴定。

二、技能鉴定目的及鉴定科目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办学特点应凸出职业技能培养。鲜明的就业导向性要求高职毕业生对某一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技能实训形式灵活,要求多样,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并要求有配套的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所以各学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均感到困难很大,在编制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时,偏重于理论教学,有意无意减少实训学时甚至取消实训教学计划,导致学生职业技能降低,影响教学质量。

为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水平,国家现已推行统一标准的专业技能鉴定,通过鉴定客观地反映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工作能力和水平,显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通过推广技能鉴定,实行双证(毕业证加专业技能证书)制教育,采用统一的考核方法、统一的技能水平衡量标准,能极大地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改进实践性教学效果,凸出高职教育特色(见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众多,从业工种各不相同,涉及面广泛,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各异。但详细分析其行业特点,对一线的技术及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其岗位群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如现场施工员、班组长、工长、现场监理员、施工队长及项目经理;第二类是各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如技术员、技术主管、现场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等;第三类是后勤技术支持人员,如资料员、档案员、实验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等。

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的复杂性,大多数岗位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需要与众多部门或人员有工作联系,不同岗位之间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常有交叉和重叠,要求作业人员具有较强技术能力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为提高本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从职业技能的性质、与本专业的关系及技能的综合程度等方面进行细分,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细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技能三大类。每一大类技能又可分解为数种技能或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可在学校的组织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参加实训及鉴定。

三、技能实训的方法

根据各种技能的性质与要求的不同,联系相应的理论课程学习方式,可将技能实训的方法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各种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三类实训方法(见图2),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1.基础技能实训

课堂实验实训是基础技能及部分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认识实习、计算机考证实训、公共外语考证等形式。实验技能主要由实验课培养,通过增加实验课时,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习得,通过增加上机时间,使上机实作与理论教学时间相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认识实习一般可集中安排一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现场的参观,形成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初步轮廓的认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此外通过习题课、应用文写作实训、英语口语实训课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英语水平及其他基础技能水平。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绘图、计算机操作等实训技能的考证。

2.单项专业技能实训

单项专业技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采取讲授与上机编程实训相结合的形式,以上机为主进行应用软件实训;材料工实验实训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中实训,通过国家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鉴定证书;建筑测量技能的学习在《建筑测量》课程的学习后,先进行阶段性的测量实习,然后集中进行建筑测量实训及技能鉴定考证,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取得国家技能鉴定证书;专业课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是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对本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地基基础课程、结构类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构造类课程(房屋建筑学)、专业工程类(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等)课程设计,涉及面广泛,知识量大,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技术资料,以手工计算为主,结合计算机绘图技术完成实训任务;施工生产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过程,一般可安排三至四周的时间。通过现场实习,融会贯通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及施工监理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管理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训练。在第二学年安排公共外语等级、测量工等考证。新晨

3.综合运用能力实训

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技能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对理论知识、基础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技能可通过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综合试验等途径习得,其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内交叉进行。毕业实习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到建筑工程施工或管理过程中,直接参与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为毕业论文(设计)收集资料,做好准备;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选定的题目结合工程实际,综合所学知识及技能,独立完成论文撰写或设计文件;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在校学生变为技术管理人员的过渡阶段,是适应熟悉某一岗位的切入点。通过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试验可结合顶岗现场工作或科研项目需要,穿插在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或毕业论文中进行。综合试验可以是工程研究试验,也可以是实际工程中的检测试验。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研实验方法,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积累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经过相应的技能实训,在第三学年安排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的考证。

第2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

为让客户放心,也为保证论文质量,一般我网站操作流程如下:1、客户将的相关申请要求发到网站信箱或提交给网站客服;2、网站客服收到申请后,发给作者一份详细的申请表格;3、客户在申请表格里面详细填写所需的各种要求,一般包括题目范围(是否自拟)、专业论文类型(专、本、硕、博)、字数限制、时间周期、论文的详细要求(这个方面就比较广,比如文字复制比要求、是否建立模型、是否搭建系统平台等);4、网站客服收到客户的申请表格后,联系该专业或相关专业老师,确定能否按照客户的要求;5、人员确定后,网站工作人员会在人员与客户之间起桥梁作用,反复追踪客户的实时要求(一般是客户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直至服务完满结束。

当然,说到写论文,为什么我们敢自称“专业”二字?那是因为我们写多了,也渐渐摸出一些快速写作论文的方法。写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材料,材料是论文写作的砖,砖好砖多是砌好房子的必要条件,而反过来,论文写的越多,材料的积累量也就相应越多,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就也就会越来越灵活;另外结构也不容忽视,结构是论文的骨架,结构铺好了,材料内容就快速的填进去。比如,同样写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有的学生自己可能会写“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里而要是光谈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单调,既难以施展,提出的对策也难以让人信服。但若是论文写多了的人,一般会以“叙述对比式”的方式来写职业教育,因为写两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一倍,写三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两倍了。好比以“中、美、日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为题展开就言之有词了,可以先介绍下中日美职业教育的现状,再对比谈谈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阐述下对我国的启示,这样写论文既简单,结构也合理,内容也充实。

第3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建工专业 岗位能力 联动实训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向“平民化”方向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实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机械的,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式教学中实训内容的确定,实训方法、实训步骤的制定,实训场地的选择,实训准备等都由学校或教师完成,实训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操作即可。

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实训以建筑材料试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仿真实训为主,缺乏系统性、真实性,和施工现场差距较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帮助不大,不能满足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名为实训,其实还是停留在实习的阶段。训的程度、内容和深度都达不到就业单位的要求,企业缺乏认同感,更谈不上感兴趣了。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偏离企业实际、忽略岗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心理落差较大、企业岗位责任不清、团队意识不强等特点。

1.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可分为内业和外业,内业岗位主要包括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员等,外业岗位主要包括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等。根据高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专家访谈和社会调研,可以将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1一般职业的能力

一般职业的能力是指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判别真伪、美丑与善恶的基本能力,较好的团结协作、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其他从事职业活动普遍需要的各项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公选课、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培养。

1.2专业的能力

专业的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具备现代工程核心意识,能将工程实际问题置于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伦理道德和自然环境下仔细思考和缜密处理;具备熟悉和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相关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指导现场施工的初步专业能力;能够编制施工阻止技术方案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现场的预算、决算、具备工程项目招投标报价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备管理工程施工合同、编制工程招标方案投标文件和施工索赔的能力;具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备建筑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用计算机处理文字表格的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的一般教学、课内实训、现场操作及校外的生产实训等环节进行。

1.3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指目前国际上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和个人能力培养等。

职业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单纯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实现,主要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良好的班风校风建设、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适宜的心理辅导、三育人活动的开展,结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促进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通过改革考评方法,特别是日常行为和思想品德实践的量化考核,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量化测评,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联动模式的构建

实践课程是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制订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对从业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践课程,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从三大课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方位联动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第一课堂指以教师授课的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主要指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所进行的各项比赛竞赛等;而第三课堂主要是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

2.1第一实践课堂

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指配合理论授课展开的一系列实践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汇报、情景模拟及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的实训,还包括课程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该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通过前面对该专业职业岗位和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课堂的任务包含对学生分项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部分。根据在建筑施工企业调研反馈的信息,建设行业涉及的相关规范、手册等内容很多,企业多数以此作为施工质量监控、技术管理的依据。但在实际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中,学生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可操作性知识偏少,学生在实际顶岗实习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应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增加适用性内容的讲授,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体系中适当安排实践环节,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使用工具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第二实践课堂

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社团、学生会、学科技能竞赛与科技活动,各类考证指导及培训及校内实践等部分组成。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这给学生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体,但要求教师也参与进来。

就学科技能竞赛而言,教师可以以帮助学生联系项目、赛前指导、比赛活动点评等形式参与其中,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能使比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第二课堂的专业比赛和竞赛等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筑施工一线岗位中操作性环节较多,要求入岗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

2.3第三实践课堂

第三课堂则主要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包括学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也包括校企合作开展的订单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形式。该课堂是提高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业务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中,企业见习是学生到企业实际观摩工作的业务流程,可以对工作岗位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提高和锻炼专业技能;而毕业实习则是一段比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

高职院校应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第三实践课堂体系,建立单项和综合联动实训模块。抓好单项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如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测量实习、建筑制图(包括CAD绘图)、施工现场操作工艺等。重视综合实训,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后,进行施工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到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了建筑施工的过程,并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认知实践开始了解建筑企业,增加感性认识;校内实训时边学边练,掌握基本技能;跟踪实践时逐步熟悉工程,掌握工作过程;仿真实践时综合模拟,全面提升岗位能力;顶岗实习时真实体验职业。高职院校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建立认知实践时的学校主导,到校内实训、跟踪实践时的工学交替,仿真实践时的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时的企业主导的多层次联动实训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史美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工特色专业建设[J].科技信息,2012,14.

[3]张云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4]邵英秀.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第4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工程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工程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文章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对此,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提升工程建设活动的经济效益,是需要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策略

0前言

从学科层面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实现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程项目,做好投标报价工作,在尽可能提高中标几率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从目前来看,投标报价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单量问题: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业主为了能够加快进度,往往在工程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着手进行招标工作,由于初期设计深度不足,施工企业制定的综合单价很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工程施工图在正式开工到位后,企业才发现初设施工图与实际施工图无论是数量和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与工程招标的清单量不一致,引发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2)清单项目问题:主要是工程量清工程经济管理中有效策略剖析王莹辽宁大学110136单中的项目内容与相关计量规则的要求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工程招标报价时的理解误差。同时,部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与技术规范,承包方根据招标图对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两者在标准的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报价失误。

(3)低价竞标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工程施工资格,往往会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业主方对于招投标制度缺乏准确的认识,认为招投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价格;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为了能够缓解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问题,不得不压低价格,以求中标。

1.2施工管理风险

(1)方案选择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了气候、水文、地质、工期、技术、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越高,工程越复杂,则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2)质量安全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3)劳务分包风险: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是一些农民工,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是其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事故与安全隐患的风险。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对劳务队伍进行合理选择,还可能出现合同纠纷问题。

(4)合同风险:部分业主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在工程建设中,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增大了施工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策略,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提升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1强化工程经济管理认知

一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引导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树立起相应的经济意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主动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机融合,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应该对施工进度与工程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受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进度轻效益的错误认知,为了赶工期,忽视效益管理,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三是强调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当前,工程造价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导致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对此,应该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2.2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为了迎合招投标制度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而为了强化工程经济管理,则应该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确保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应该将作业层与管理层相互分离,由企业集团负责项目的分包、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资金的供应,下属项目部则负责工程的具体执行,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然后,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减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招投标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分析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敏.剖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58.

[2]俞云.解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2,(3):182.

[3]高志鹏,张少平.诌议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治对策[J].

工程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现阶段企业都十分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最终目的,再次论述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4财务管理有漏洞

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3]。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一合,李腾.试析如何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城市地理,2015,02:137.

第5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训练项目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2 - 8181.2015.03.006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实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时,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针对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思想政治品质端正,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则毕业设计环节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这一环节,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对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提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所谓“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是以毕业设计为中心,以一个工程项目为主线,将系列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贯穿在一起,形成一套前后贯穿、逐步深入的毕业设计体系,同时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项训练的一种毕业设计形式。研究这种概念模式实施的可行性,明确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与渗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初步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拟出多数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需的基本条款,加以整合成各个小项,加以训练,拟定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

1 就业调查,初拟训练项目

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对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13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诸如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单位性质、就业岗位、岗位所需技能以及毕业生的感想建议等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对地域要求不是很大,不是特别钟情于沿海发达地区而冷落西部地区,这是由土木工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土木工程工作范围很广流动性大,哪里有工程哪里需要土木人,土木工程毕业生就在哪。土木工程毕业生倾向于在国企、机关单位工作,一般不愿到中小型民营单位工作。就业方向方面,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是下工地、跑施工现场,也不愿坐办公室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土木专业毕业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付出,愿意吃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有跳槽的经历,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得到锻炼后希望到更广大的舞台去展示,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从总体上看,13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本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涉及的岗位多事技术岗位,如施工员、监理员、检测员、材料员、造价员、安全员等,还有部分进入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业主单位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从普遍反映看,缺少对具体岗位的综合训练,对相关工作不熟悉,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熟悉工作内容,重新学习。另一方面,咨询相关的行业内人士(特别是一些项目负责人)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一些要求和心目中理想的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两个方面了解学生和就业单位间的需求,做到两方面结合,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根据调查结果、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院里具体情况,初步拟定材料员、施工员、实验员、监理员、造价员、安全员、以及设计岗位等七项训练岗位项目。

2 社会实践,拟定训练内容

分别针对这七个训练岗位项目,根据岗位的需要,拟定训练内容。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其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这里主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如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吸水率与含水率、导热性与热容量、各种力学强度、脆性以及硬度等。

2.2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

第一,材料管理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材料员的岗位职责、材料员的工作程序、材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材料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消耗构成、消耗定额的分类、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等,要求学生能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编制并能有效利用消耗定额;第三,材料计划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计划的分类、各种材料计划的关系、影响材料计划管理的因素、材料计划的编制原则以及材料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实施,要求能熟悉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申请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材料采购计划与加工订货计划的编制等;第四,材料采购与供应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采购管理的内容、材料采购方式、材料供应管理的内容以及材料供应方式;第五,材料运输管理:包括材料运输计划的编制、材料的托运、装卸与领取等;第六,材料储备与仓库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储备定额、材料仓库管理等;第七,施工现场材料与工具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材料发放与使用管理方法、现场材料的验收与保管;第八,材料核算管理。

2.3 常用建筑材料

主要熟悉和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主要是:第一,建筑工程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第二,砌筑砂浆与}昆凝土材料;第三,建筑墙体材料:砌墙砖、建筑砌块、墙用板材;第四,建筑防水材料;第五,建筑钢材与木材;第六,建筑保温与隔热材料;第七,建筑防腐与吸声材料。

3 归纳总结,建设训练模块

对几个拟定岗位的训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内容相同的或相近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模块,对模块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能提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若干模块,如图1所示。为区别模块的唯一性、方便后续模块的添加以及避免在选择时重复选择相同的模块,对模块进行编号。对属于基本知识的模块编号为Module1j,对属于基本技能的模块编号为Module2j,对属于技能提升的模块编号为Module3j,即将每个模块定义为Module4j,其中代表所属类别:i=1,2,3,i=1表示属于基本知识类,i=2表示属于基本技能类,i=3表示属于技能提升类;j=l,2,L,n表示在各自分类里的序号。

同样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基本知识类课包括模块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模块、水泥模块、石灰模块、石膏模块、砌筑砂浆模块、混凝土模块、建筑墙体材料模块、建筑防水材料模块、建筑钢材模块、建筑保温材料模块、建筑隔热材料模块、建筑防腐材料模块以及建筑吸声材料模块等;基本技能模块可包括岗位职责及基本要求模块、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模块、材料需用计划编制模块、材料采购管理模块、材料运输管理模块、材料仓储管理模块以及现场材料验收模块等;技能提升部分可为一个实际项目的现场材料员的实训练习。

对每个训练岗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经过前期考核和学生自我意愿,选择若干模块,进行训练。

4 实践应用,创新概念模式

在新一届的毕业班中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6-7人左右进行试点训练,根据自己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岗位,在已经完成的模块中,选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能提升模块内容进行训练。指导教师一周例行两次进行指导,在两次之外,参加训练的同学若有疑问,增加指导次数与指导时间,确保最终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

毕业设计概念模式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课程设计紧密相联系,避免的重复的训练,加深的毕业设计的深度,使学生能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主动带着需要和问题去学习。同时提供一种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的方法;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增设训练小项的研究,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丽丽.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36-38.

【2】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设计一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2009,18(1):105-108.

第6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08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12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12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7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16-18.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内蒙古水利, 2011 (1): 115-116.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17,01:49-5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XX,09:5-7.

[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XX,21:8.

[6]Metropolitan Service District ( Or.)。Green streets :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tormwaterand stream crossings[M].Portland,OR :Metro,2002.

[7]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Research Group.Water sensitive residential design : aninvestigation into its purpose and potential in the Perth Metropolitan region[M].Leederville,WA : Western Australian Water Resources Council,1990: 1-20.

[8] Planning Services,Scottish Government.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R].Planning Advice Note 61,2001

[9]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Better Site Design: A Handbook for ChangingDevelopment Rules in Your Community[R] .Prepared for: the Site PlanningRoundtable.Ellicott City,MD :The Center,1998.

[10]Delaware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Dover,DE; andBrandywine Conservancy,Chadds Ford,PA.Conservation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R].September 1997.http: / / dnrec.state.de.us / DNREC2000 /Divisions /Soil/Stormwater / New /Delaware_CD_Manual.pdf

[11]Marjorie van Roon and Henri van Roon.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big picture[M].New Zealand: Land care Research Science Series,2009,(37):1-63.

[12]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13]DEBUSK K M,WYNN T M.Storm-water bioretention for runoff quality and quantitymitig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1,137(9) :800-808.

[14]COLLINS K A,HUNT W F,HATHAWAY J M.Hydrologic comparison off ourtypes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Standard Asphalt in Easter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8,12(13): 1146-1157.

[15]DREELIN E A,FOWLERL,RONALD CARROLL.A test of porous pavementeffectiveness on clay soils during natural storm events[J].Water Research,2006,40: 799-805.

[16]REEVES E.Performance and condition of biofilt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R].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Ellicott City MD,2000.

[17]杨桦。浅析低影响开发理论体系及其在北京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XX.

[18]马克·路易斯,克里斯·宾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体系设计[J].中国园林,2013,01:23-29.

[19]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XX,13:76-77.

[20]何卫华,车伍,杨正,李世奇,吕放放。城市绿色道路及雨洪控制利用策略研究[J].给水排水,2012,09:42-47.

[21]唐绍杰,翟艳云,容义平。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冲击开发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10,13:47-55.

[22]吕放放。杭州城区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3]马敏杰,姚敏,李英豪,奈超。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林业建设,2011,05:49-52.

[24]刘国茂。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63-65+146.

[25]张崇厚,高晓磊。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794-797.

[26]李海燕,罗艳红,张悦。 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3,11:44-49.

[27]陈宏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衔接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第7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依据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需要适应的目标,构建以基础理论与知识、专业素养与能力和科学系统的思维为三大平台的复合课程目标体系,见图2所示。三大目标的实现自下而上,同时相互配合,发挥整体作用。第一平台为基础理论与知识,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其中数理类知识包括数值计算、应用数理统计、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学会应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通过程序设计帮助实现系统模拟仿真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结构分析与概念设计、工程结构减振与控制理论等,学会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控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评价与优化原理与方法;专业课包括现代工程施工组织、高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交叉类课程包括建设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原理与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交叉学科视野和系统思维方式;实践课包括实验、设计、模拟、校内外实习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文课包括英语、哲学及德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平台为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平台上。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具有综合应用建筑与土木工程理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建筑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由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3]。第三平台为科学系统的思维,是在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形成的。系统性思维要求学生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统筹与预见能力。

复合型课程的支撑体系

为了顺利实现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构建自内向外的复合型课程支撑体系,内部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为导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如图3所示。

(一)课程设置

一要加强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习等,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提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交叉课程建设,合理调整技术、管理、经济、法规课程的比例,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览建筑与土木工程各学科相互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专业并形成较高的视野;三要加强人文课程,通过专题课或者学术讲座的形式,丰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首先要更加重视其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同时要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论文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教学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为主,如讨论式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等,实现研究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钻研的有效转变,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还要灵活多样,如模拟软件、实地调研等,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本科阶段一贯的终结性考核制度,将课程互动评价、阶段成果和终结性考试三部分作为每门课程的成绩。在论文或设计研究阶段,要加强论文开题、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的过程考查,提高专业学位的授予水平,改变目前中国“严进宽出”培养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与之对应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形成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导师的责任感、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导师严格遴选,从源头上提高导师队伍水平;要鼓励导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实际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样一方面促进导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力。

(五)产学研结合

学校一方面吸纳社会上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同行专家加入导师队伍,不仅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大的需求,而且将行业课题带进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建设领域内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咨询等单位的联系,使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其课程学习内容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论文或设计选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目的。

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根据复合型课程的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行方案层的优先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笔者设计调查问卷,由国内相关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对各指标权重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表2数据显示,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级指标中,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学生参与行业单位的项目实践和导师的学术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项内容,也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基础,关键要合理安排课堂授课、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比例,形成以实验、设计和实践课程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课程结构。通过适当减少人文课程学分和课时数、增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实验和设计环节,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将实验和设计为课程主线,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等优化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结构更有利于工程硕士研究生主动吸收知识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侧重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针对面向实践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改变以往以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导师学术水平的单一指标的不利局面,将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课题也纳入导师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学校应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同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承担部分教学指导工作。“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变导师过于理论化的学术现状,引导导师重视工程实践,全面提高导师的学术素养。

第8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Zeng Aimin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 150025,China)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造价专业是建筑业的主干专业,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China's pillar industries, and the project cost major is the backbon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ocial demand for project cost talent is increasing. How the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that the business need is the key to build a teaching team with high-quality. The article, from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discuss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building of project cos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教学团队 专业建设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 and stud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0-02

0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4000多万,其中在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约350万,造价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的缺口极大。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实行,业主和施工单位对造价专业人才需求增多。我国现有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约5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约2.5万家,每年需求造价人员就是3万多人。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和装饰业的发展,装饰装修工程公司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现有装饰公司20多万家,每年需求造价员2万多人。随着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中介机构的兴起和发展,对造价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着众多人员从事工程造价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的造价人员,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不断需求是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的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坚实、思想观念新、师德高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和“专兼结合”并具有适应专业需求教学资源的教学团队是成功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开发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实行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主要进行专业知识、专业基本能力的学习,同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校内教师为主,并有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完成。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实践顶岗学习,主要进行岗位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教师团队中的企业工程师为主,并有校内教师参与组织和教学指导。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新模式,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途经,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以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2 人才培养模式“2”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2.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进行社会经济框架条件分析,进行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它彻底摒弃了学科体系并将其解构,重新构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1.2.2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解,对应专项能力,划分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建筑材料应用和管理能力、土建工程装饰及预算能力、水暖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预算能力、土建招标能力、合同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各项职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序列开发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专业能力,构建突出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1.2.3 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工作过程统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2.4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

1.3 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阶段教育教学在企业进行。教学设计包括职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包括现场教学、毕业设计)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本思路如下:

1.3.1 建立满足工程造价岗位技术能力训练需要的,集教学、职业资格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紧密结合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的企业实践过程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

1.3.2 通过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学习到在学校学不到或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真正感受在学校的“情景”中不容易感受到的企业生产和文化氛围,增强了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3.3 学生毕业论文在企业进行。学生结合企业项目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课题。论文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深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2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依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1 以“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2.2 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模式,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

2.3 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入职实操考试制度。学院每年新录用的专业教学人员及外聘的兼职教师试讲合格,方能安排教学任务。

2.4 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参加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2.5 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6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下、带”和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地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评。

2.7 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参加教育部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和参加专业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了解外界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2.8 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制使全体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

2.9 认真培养年青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工作:①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②加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③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提高学历,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编制工程预算或到企业挂职锻炼。⑤以老带新,进行全面指导。⑥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2009-4-5 21:17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4719次

大三的学年论文,就要个题目和提纲,想到的或者有的留下QQ,我加你,答案满意的另外加分悬赏,谢谢!问题补充:

诶。。也别留下QQ了,不然估计没人留,就直接发在这里吧。。

提纲呢?我还想要个提纲。。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09-4-5 21:22 满意回答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2007年修订)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既是本科教育的一项必要训练环节,也是对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务必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这里提供的论文题目可作为学生直接选题。

一、总体要求

1、题目要明确、精炼,语句通顺且相对完整,选题不要太泛、过广。

2、内容体系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不管具体体系如何,基本上应按如下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①提出问题(立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②分析问题(事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剖析)③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对策等)。

3、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语句通顺。

4、紧扣主题展开写作,无必要或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写。

5、要严格按继续教育学院规定的规范写作论文。①内容齐全: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②页面设置符合规范;③章节设计符合规范;④字体设置符合规范;⑤图表设计符合规范。

二、理论性论文具体要求

原则上不鼓励写纯理论性的论文。如选择了写该类论文,要注意:

1、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2、要有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如某一理论的修正、某一方法的改进、某些学术观点的系统整合、某些新事物或新现象的解析等。

3、一般应有案例分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应用性论文具体要求

鼓励写作该类论文,要注意:

1、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针对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2、研究的问题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提倡“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

3、分析问题多以事实说话,建议多采用数据、统计图表展示事实现状、存在的问题,展示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

4、要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措施或对策等。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1 提高我国广告业设计水平的对策思考

2 论企业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建设

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模式探索

4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若干思考

5 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灵活应用

6 体验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施策略研究

7 论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8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9 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研究

10 论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

11 因特网数据中心的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

12 “壳”资源重组有关问题的研究

13 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14 我国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论我国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和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16 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策略研究

17 论我国企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8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19 某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析

20 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1 论现代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建设

22 现代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3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成功的营销战略

24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5 论我国零售物流企业如何迎接国际化挑战

26 中国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研究

27 论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

28 论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29 论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

30 某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31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32 论汽车制造业的品牌经营策略

33 创业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34 房地产企业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5 体育服务器材市场渠道管理研究

36 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37 教育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8 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39 某地区家政服务业市场分析

40 论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设计

41 论广告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42 论我国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与营销管理

43 论建筑工程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

44 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45 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管理

46 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研究

47 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8 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9 需求个性化下的营销策略研究

50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51 论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环保意识

52 论投资活动中的造价管理

53 我国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分析

5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55 论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6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57 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8 论我国古代兵法谋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9 论企业的危机管理

60 某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61 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2 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63 某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64 论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65 论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

66 中国外资利用的状况分析及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67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68 新环境下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

69 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

70 论银行如何加强对民企放贷款的管理

70 某企业总经销制方案设计

71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思考

72 经济转型阶段国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的重构研究 73 国有大中型企业薪酬机制研究

74 论新的资质就位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75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76 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77 对我国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78 税务的现状、前景与发展对策研究

79 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

80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81 论企业如何创建名牌

82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83 税收征管的制度因素分析

84 论市场经济下的我国财政职能转变

85 公共财政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

86 论国有资产重组与国企活力再造

87 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88 论我国轿车制造企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89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现状分析

90 试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

91 企业重大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92 论房地产企业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93 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94 论金融风险管理

95 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

96 论我国保险企业的诚信经营

97 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研究

9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

99 论我国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100 企业战略并购行为研究

10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02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103 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104 国有企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105 论烟草行业的创新发展

106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107 关于中国保险市场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思考

108 中国城镇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109 国有企业要走创新之路

110 税收征收成本分析

111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分析

112 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113 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114 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115 财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探索

116 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17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118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119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途径分析

120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121 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研究

122 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123 论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管理

124 论现行增值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125 税务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126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27 论加强对经济诈骗犯罪的打击防范

128 论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

129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30 论我国外贸发展从比较优势战略到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131 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32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构想

133 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134 现代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研究 135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136 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机制研究 137 住宅产业现代化研究

138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139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40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41 论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营销

142 基于消费行为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 143 长寿企业的成功秘诀探析 144 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