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与各种恶劣的疾病、传染病打交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开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稀缺,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将就”或是由其他职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水平良莠不齐,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导致行业混乱的关键因素。(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出规范化的要求,没能建立起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资料梳理不清晰,归档不仔细。在需要调取使用档案的时候,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用于寻找档案,效率低下。另外,档案的制作规程不够规范统一,很容易出现前几年和近几年的制作标准不一,装订规则不一,给档案的装订保存造成困难,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档,梳理档案条例,方便进行永久保存和随时调取,这样不仅减小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系统适应性差,功能不健全,使用起来束手束脚,一直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所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是迫在眉睫的。(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疾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十分缓慢,而且,在一些小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十分简陋,各种基础设施不达标,开展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等多重特点,所以在招聘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旦发现合适的人才,不要吝惜,给出较好的待遇,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几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我国的《档案法》为核心,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制定统一的检索条例,方便档案的检索和调取使用。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对档案书里情况进行检查,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建设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积极与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人员进行沟通,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切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种查询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四)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档案使用的效率,对于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惠红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君英.疾控中心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市、县编办的有关文件,县疾控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履行如下工作职责:
1、拟定和指导实施全县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规范、标准、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2、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运行机制,指导和参与调查处理全县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开展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卫生学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健康危害因素干预。
4、对全县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
5、组织开展全县免疫和规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负责免疫预防的技术指导、效果监测与评价,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计划、订购、供应及冷链系统的监测与使用管理。
6、拟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与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7、拟定全县消毒杀虫工作规划、计划和技术措施,组织开展病原媒介生物和消毒杀虫工作效果监测与评价。
8、负责全县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管理工作。
9、承担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检查、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工作。
10、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11、指导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改水改厕工作。
12、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预防医学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涵盖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疾病、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类公共卫生的档案信息。疾控中心档案是历经长期收集、积累、整理而逐渐形成的,是各类传染病逐步绝迹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经济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预防已灭疫情再次爆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 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x,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李敏.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才智.2014(12).
摘 要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预算是根据本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及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做好单位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编制高质量的财务预算,才能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统筹安排单位支出,才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财政投入落实到实处,同时促进本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财务预算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单位如不能科学编制预算,就会影响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工作的开展,制约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基层疾控中心 财务预算 编制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基层疾控中心)是一类特殊的纯公益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理等,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它既担负着服务于社会的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的职能,又立足于专业优势,适度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自2000年逐步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三项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笔者拟结合近年来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就基层疾控中心财务预算编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一、预算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改变观念,全员参与。
(一)预算的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全面性、完整性原则。单位财务收支要全部纳入预算编制,不得在预算收支外还留有收支项目。
2.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进行编制。
3.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编制收入预算应积极稳妥,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又要尽量核实收入,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4.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兼顾原则。编制支出预算应根据疾控中心的职责及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按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先重点项目后一般项目的顺序安排预算。
5.充分细化原则。所有预算项目全部细化,以满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
(二)全员宣讲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成立预算编制小组,群策群力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对职工大力开展单位编制预算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所编制的预算是下年度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白单位预算的编制并不是财务科的独角戏,它是各科室进行充分调研、沟通的产物,是财务科与其他科室协调、沟通的产物,各种有可能影响预算的因素,不论是归口哪个科室负责都应该在预算编制中予以考虑,要经过反复推敲,协调一致才能酝酿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单位预算。预算收入和支出额度的执行也要靠各科室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因为财务部门只是经费管理和核算的职能部门,既不是创收部门,也不是支出大户,因此各科室必须树立单位“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积极协调配合,方能保证单位预算的顺利编制和执行。 因此,单位有必要成立由财务科和各业务科室组成的单位预算编制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科科室主任任组员,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预算的编制,并负责对各科室提供的项目支出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审查、协调和综合平衡等工作。通过与单位各科室的有效沟通、通力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预测、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所包含的内容
(一)收入预算
基层疾控中心的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预算。财政补助收入一般是由财政一般预算和专项基金统一安排,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拔款,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是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取得的收入,一般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并结合本年增收、减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其他收入一般由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组成,一般也是参照上年的收入情况进行编列的。
(二)支出预算
根据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基本支出预算一般包括人员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支出(商品服务支出)二部分。基本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是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所以财务科应及时掌握单位人员编制情况并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除人事局核定的事业编制人员外,还有计划外编制形式的人员,也必须及时上报,建立完善工资数据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按实有人数、国家确定的工资标准编报。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首先必须摸清家底,重视源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固定资产台账,设各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员,专人负责并与绩效挂钩,进行动态管理,对资产增加、减少严格按规定程序处置。其次必须对单位水、电、话费、会议、培训、差旅等办公活动进行量化,并随办公条件的改善而相应增加;对一些设备配备标准没有规定的,通过不同部门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完整、准确的统计数字,提升预算编制的真实、科学性,也使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得到切合实际的定额基础数据,针对各项支出特点制定不同的编制方法,避免支出计划的追加频繁,增强预算的可行性,完善预算定额体系。
2.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由基本建设支出、修缮支出、设备购置支出、会议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性支出和经常性专项支出等组成,项目支出的确定必须依据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钻研项目的认证方法与程序, 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明确项目支出内容和规模,统筹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对所报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附项目支出安排的有关政策和依据。对项目支出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事前审批到事后追踪问效,实现资金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1)项目安排依据必须充分。与业务科室相互配合,经过认真考虑和调查研究,根据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确定项目。(2)项目安排必须切合实际。对科室提出的项目,由预算编制小组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或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最后财政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实施,执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容易。(3)项目数据确定顺序应正确。项目的确定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上级任务要求,上报项目最基本经济科目数据从各个科室汇总而来,综合考虑后确定,再分解到各经济科目,最后确定项目总规模。(4)项目内容与预算项目要求内容一致。根据预算项目要求必须分解到经济科目,如差旅费、租赁费、招待费、专用材料、专用设备等等。(5)项目规模要切合实际。项目规模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不应将规模放大。(6)项目预算的编制要“回头看”,强化项目预算的规范性。单位每年的项目预算都是依据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项目大致相同,应尽量延用上年度的项目名称,根据当年度的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对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内容及项目目标任务进行适度的修改,以使其更加完善。
3.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7-02
1 背景
1.1 21世纪的疾病控制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以及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病的发病不断增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意外伤害与精神障碍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及病原体的演变等等,使疾病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人口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促进,医学的发展,新疫苗的不断问世及新的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实施,又使21世纪的疾病控制充满机遇。预防为主是新世纪疾病控制的主旋律[1]。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卫生体制的改革是适应当前所面临巨大挑战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控制体制的改革的进程, 卫生防疫站原有的监督和疾控职能, 将转入新的机构,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卫生体制的一场重大的变革, 当然这也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在机构改革以后, 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改革的目标。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控制疾病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辉煌世纪。
1.2 包头市昆区位于包头市西境,处于"呼、包、银"经济带和"呼、包、鄂"金三角腹地。是包头市政府所在地,总人口75.4万多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2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构成复杂,人口流动性大,政府对其各方面要求都相对高而严格,面临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形式也比较严峻。2008年12月原昆区防疫站正式划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单位。昆区疾控中心现有职工48人。年龄结构:25~34岁 10人(22%)、35~44岁 23人(48%) 、45~54岁 13人(27%)、55~64岁 2人(3%)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学历28人(58%),大专学历18人(28%),中专学历 5人(10%)、高中1人(2%)、初中1人(2%);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5人(31%),中级职称18人(38%), 初级职称14人(29%),工勤人员1人(2%)。2009年转为全额拨款单位。
2 疾控工作的现状
2.1 随着“非典”的肆虐、禽流感的爆发、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各种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及流动人口大量涌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关注程度逐渐提高, 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尤其是国家把一些重大疾病、地方病和常见病的控制工作,以项目的形式交给疾控,比如,已经完成的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及正在实施的全球基金结核病、艾滋病项目以及中央补助地方疾病专项控制项目。一方面是对疾控的考验,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防控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随着疾病模式的转变,在工作目标上疾控中心的工作已从疾病防治延伸到维护健康,从单一的防治急性传染病为主拓展到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兼顾。如何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同时,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核病耐药性严重,发病率居高不下;艾滋病流行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登革热、流感等疫情暴发时有发生;手足口病仍然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3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量薄弱,现场调查和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虽然传染病的发现和报告网络日趋完善和敏感, 能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但目前区疾控中心经历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少, 具备现场流行病学处置能力人员不足,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现场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匮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难以形成合力, 现场调查和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4 受传统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 疾控中心一方面很难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工作人员, 而另一方面难以阻挡和控制低水平甚至非卫生专业人员的加入。
2.5 科研能力相对不足。目前区疾控业务人员紧缺, 兼职较多, 面对大量的工作积累资料, 无法静下心来梳理、分析、撰写学术论文, 造成资源浪费。由于缺少高资质专业人才, 一些先进的统计软件无法应用于常规工作, 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自主承担的课题级别普遍偏低, 或只能参与省市级的协作项目,而且参与数量甚少。
2.6 仅仅把卫生监督看作是政府职能, 而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看作是简单的社会预防保健服务。因此,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的财力不足,资源匮乏; 设备陈旧老化, 检验检测手段落后, 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工作思路探讨
3.1 思维方式和思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各级政府管理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保障人人享有基本疾控服务,政府必须在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和监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落实疾控工作公益性,保证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疾控服务。作为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产物, 疾控机构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作机制,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能贯穿于、服务于疾控机构的建设和改革管理这一中心任务的全过程[2]。明确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有偿服务向无偿服务转变的发展方向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新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一种理念和思维:通过不断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广度,挖掘深度,寻找突破点和依托亮点项目,快速高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而使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以体现,服务质量达到全面提升。
在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广度方面,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先要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性上下功夫,尝试在全区开展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试点,建立适合本区的社区疾控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基层卫生疾控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强与卫生执法机构的协作,特别要加强饮用水安全、医疗安全和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加大餐饮及“五小行业” 整治力度,努力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做到规范化管理,高效督导整改,联手确保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
在挖掘深度方面,应寻找突破点和依托亮点项目,做到突出特色,彰显疾控机构作用。如传染病防控工作在以往提出了“提前预防,主动控制”的理念,只有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才能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如何才能使这项工作取得成效,则要在重点传染病防治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注重疫情的动态监控和分析, 建立疫情会诊制度。在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对重点传染病、多发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流行因素和控制措施上进行分析评价,对重点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做出预测、预警、预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以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全面防控工作。
3.2 工作方法和措施
3.2.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疾控工作的公益性,较大幅度地增加疾控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疾控经费保障机制,扭转疾控机构创收倾向,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疾控服务,促进健康公平,逐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大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病防治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2.2 增加疾控机构人员编制, 按照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形势需求, 与大专院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有计划, 有步骤地加强疾控系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制订区疾控中心人员准入资质标准,加强原有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3.2.3 特别注重对卫生检验和预防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疫情分析评价能力, 保持疾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准确地对突发事件作出预测、预报和预警, 及早为领导决策和制定疫情应急处理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建立健全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系统, 防止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作用[3]。
3.2.4 疾控中心要加强自身宣传,让群众了解什么是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的职责是什么。根据季节和疾病流行特点,及时向群众宣传疾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对疾控中心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3.2.5 要正确处理好和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卫生监督所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考虑本单位利益较多、考虑其他部门利益特别是全区整体利益较少的“思维峡谷”,真正树立“大卫生”意识和大局意识。
总之, 目前卫生防病体制改革尚处于转折期, 处于探索阶段, 探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思路, 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积极开拓, 顺应改革大潮,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4]。21世纪必将是人类全面控制疾病和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辉煌世纪[1]。
参考文献
[1] 叶冬青.21世纪疾病控制前景的展望[J].疾病控制杂志,2000,4(1).
[2] 舒彬,邓利康.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创新问题初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04期.
[3] 陆静珠,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 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7期.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治思想;管理措施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其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应摈弃传统、过时的眼光和思想,大力开展并推广全新的工作形式满足现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现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使其在卫生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些工作者倾向于技术性的工作,且存在一系列对建设精神文明的错误认识,加上各种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导致鼠疫、结核、艾滋病、乙肝以及霍乱等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形势日趋严峻。另外,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而牵涉到多项疾病预感控制的任务,导致防控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大量工作的环境中,造成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移位和方面偏移,对思想政治工作严重缺乏积极主动性[1]。
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式缺乏,以及学习内容方面没有进行创新。同时,防控中心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考核方法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缺乏同样是导致其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低下的主要因素。再者,虽然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毒的爆发时期,疾病防控中心工作者表现出良好的品德风貌,并以各自的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没有合理准确的把握中年与青年、群众和党员等各层次的群体,导致无法形成具有旗帜性作用和特色鲜明的疾病预防控制文化。某些基层管理部门在对防控中心工作者管理方面严格讲究,却没有实际估计到宽松的工作环境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严重缺乏理解职工、爱护职工和关心职工氛围的营造。
2 疾病防控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
2.1更新观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加上人们对事物的理解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各类信息技术平台的开放,使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表达其意见和看法,因此,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防控中心需对其传统的观念进行更新,以便于防控中心更好的发展。如果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各相关部门需在中心本职能的基础上予以建设管理,以更好的迈进中心发展目标[2]。疾病防控中心是由政府设立从事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的机构,其工作职能主要表现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疫情报告以及相关健康因素的信息管理,因此,防控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促进防控事业有效发展其工作质量的提升作为长远目标,并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并加大对人们群众积极参与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建立积极正确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力度,促使防控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从而得以更有力的发展[3]。
2.2转变机制 随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科室管理和企业建设中,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而言,其同样需要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其步骤具有针对性并有效地作用于阵地、思想建设和职工管理相关方面。因此,防控中心需通过有效合理的沟通渠道及时关心、了解职工人员的自身需求问题,并掌握其心理动态,以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目标调整,其次采用规范制度的形式将每一个要求落实并实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同责任和政治职责,并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工作中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组织职工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内容,明确其自身责任,以便更好的进行预防控制工作,从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4]。与此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理解、触动以及尊重广大职工,多从职工角度考虑,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加具有凝聚力。
2.3展开工作 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其工作开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且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将疾病防控中心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学习理论知识作为主干线,并贯穿于职工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以及文化建设,从而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展开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作为领导干部级别,应关注职工人员的根本需求和切身利益,从而共同努力为防控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6]与此同时,领导干部应学会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核心,为推动防控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的展开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更好的体现出职工人员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
3 结束语
随着公共卫生的管理改革不断发展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越发的重要。因此,其相关部门应深刻理解到防控中心职工人员所面临的新局面和形式,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银莲.浅谈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实现"三个贴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J].中国城市经济,2011,01(12):89-90.
[2]李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和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01(15):214-215.
[3]卢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化建设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15):147-148.
[4]孟杰.新形势下在疾病控制中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J].才智,2012,15(08):124-125.
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0年在原区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转制以后,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和经费投入的力度加大,在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上得到明显加强。但是,对照目前日益严峻的防病形势及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中心在运行机制、功能定位、人员素质等软件建设方面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尤其表现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技术素质偏低、结构分布不合理、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较低、高素质人才流失等问题。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既有历史原因形成的,也有当前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为此,我们决定以工作分析为切入点,明确疾控中心的职能和主要任务,编写中心各个工作岗位的职位说明书,为今后对各岗位进行人员选用、调整、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培训做好准备,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逐步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富有开拓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工作分析步骤、分析内容与信息搜集方法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通过对工作的研究,确定该工作的任务、职责、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该种工作的工作环境和任职要求的过程[1]。
1.1工作分析的步骤
1.1.1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和主要工作任务,编写各个工作岗位的职位说明书,为今后对各岗位进行人员选用、调整、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培训打下基础。
1.1.2成立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小组由中心人事部门主管牵头,与中心业务综合管理办公室主管和1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中心主要领导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审核把关,并在内部会议上宣传动员,使每一位职工都了解此次工作分析的意义,能够充分配合工作分析小组的工作。
1.1.3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通过查阅文献(期刊、书籍、政府文件),收集关于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职能和主要任务的信息,中心内部组织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原有的组织图、工作流程图等。
1.1.4确定进行分析的工作岗位本次工作分析对象包括各业务科室和管理职能科室的工作岗位及现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岗位。
1.1.5搜集工作分析的信息通过搜集有关岗位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员自身条件(如个人特点与执行工作的能力等)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
1.1.6 核对搜集到的工作信息将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与现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及他们的直接主管人员进行核对,再由工作小组对照已经搜集到的背景信息加以完善。
1.1.7确定工作职能和主要任务依照有关法规、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的防病形势,明确工作职能和主要任务。
1.2工作分析的内容
通过工作分析,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① 工作标识;② 工作综述;③ 工作联系、职责与任务;④ 工作权限;⑤ 绩效标准;⑥ 任职条件。
1.3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方法
1.3.1访谈法包括对各业务科室和管理职能科室职工进行的群体访谈和对各科室主管人员进行的个别访谈。访谈中,明确告知被访谈者此次工作分析访谈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争取被访谈者的配合,以获得尽量客观、准确的信息。
1.3.2观察法由工作分析小组成员跟随职工一起到工作现场,直接观察职工在现场的工作活动,搜集有关信息。
1.3.3工作日志法工作分析小组调取每个职工1年的工作日志,搜集有关信息。
2结果
依据工作职能和主要任务,调整了科室和工作岗位的设置,编写了所有129个工作岗位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中描述了每个工作岗位的总体性质,详细罗列出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界定了工作承担者的权限范围,明确了每一项工作任务需要达到的标准及工作承担者的任职条件。
2.1科室和工作岗位设置的调整
经过工作分析,各科室主管对自己科室的工作进行了梳理,经过工作分析小组的审核论证,对部分工作岗位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大部分科室设置的工作岗位数都比原先有所减少。
2.2确定岗位职责任务和绩效标准
职位说明书详细描述了从单位领导到后勤人员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业务科室主管人员的岗位,将其科室管理职能与所承担的业务工作分别列出,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等内容也均被纳入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中,并尽量予以量化,不能量化的也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词汇进行了描述。
2.3岗位任职条件的变化
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绩效标准而确定的岗位任职条件,通过工作分析,其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水平及工作经验的要求,比现有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学历和职称水平有明显提高(表1、2)。
如果将学历区分界定如下:1为硕士及以上,2为本科,3为大专,4为中专,5为中专以下[2],则目前的学历系数为3.42,通过本次工作分析,要达到的学历系数为2.99。对照工作分析要求,需要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大专学历人员,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则略有增加,而初中专学历人员要大幅度减少。
对照工作分析得出的任职条件,需要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中级职称人员(主管医师),而初级职称以下要大幅度减少。
3讨论
3.1工作分析对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
工作分析是加快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标准明确、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人员选用、调整、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培训等工作,在政府适当投入的支持下,营造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氛围,不断提高中心专业队伍素质,适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3]。
本次工作分析显示,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任职条件有很大的距离。为尽快达到各岗位所需任职条件要求,应执行以下人力资源发展策略:
3.1.1加快人员调整实行岗位选人和人选岗位的双向选择,按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择优和竞聘上岗。
3.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在1~2年中,甄选、录用5~10名大学学历以上新职工充实现有岗位。同时引进2~3名既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和学历背景又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带动重点业务科室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
3.1.3实行绩效考核,改革分配制度根据工作分析制定的岗位绩效标准,实行绩效考核,将奖金分配与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3.1.4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
3.1.5加强人才管理充分发挥中心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用,采用分级带教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人才梯队。
3.1.6适当分流在稳定的前提下,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分流,安排其合适的工作。
3.2对本次工作分析方法的探讨
在搜集工作分析信息时,由于时间有限,信息搜集还不够全面、准确,因此,工作分析小组一定要与被分析科室主管和职工密切合作,共同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尽量减少错误的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殊性,许多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标准难以被量化。在编写职位说明书的过程中,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采用半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力求做到:一是要“清楚”,即工作描述尽量清楚地说明职位的工作情况,不能与其他职位说明书混淆不清;二是要“明确”,即在界定职位时,要确保指明工作的范围和性质;三是要“专门化”,即选用最专门化的词汇来表示,如在表示动作时用分析、搜集、召集、计划、分解、引导、转交、维持、监督等;四是要“简单化”,即做到使新进职工在阅读了职位说明书后能对其工作有所了解。
4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卫生部人事司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界定和人力配置标准研究阶段报告[R].200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进步,人们预防疾病的认识大大增强。传统的粗放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与时俱进,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社会健康安全环境的建设提供保障。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发生变化,加上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不断发展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也需随之调整。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疾控中心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加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其财务活动特点
疾控中心各项职能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财务上的支持,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有利于疾控中心职能的正常发挥。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能保证资金的有序分配,协调和支持各方面的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帮助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确保资金运转安全。由于疾控中心具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两方面的特征,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其职责功能及财务管理活动较为简单;另一方面,由于疾控中心的非营利性,其收入来源较为单一,财政拨款常常受到预算的约束,控制成本的需求高。
二、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疾控中心属于事业单位,因此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简单,而卫生防疫工作由国家拨款,这就导致疾控中心对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十分狭窄和片面,层次较低,认为财务管理只需做好现金管理即可,而不能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对疾控中心综合管理的重要意义,比如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等。加上核算基础采用的是预算会计制度,疾控中心没有太大的经费压力和经济责任,因此缺乏积极管理的动力,不重视成本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
2.财务管理重心不明确,成本核算、管理不健全。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疾控中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无法有效确定财务管理重点,往往重资金而轻其他资产的管理。例如,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应收账款管理、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如疫苗等生物性资产)等没有给予充分重视,财务状况的分析较为落后,不够全面,不能满足高效决策的需求。另外,疾控中心成本核算方面不甚细致,普遍存在考虑不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疾控中心在疾病控制预防方面的投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3.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疾控中心的资金由财政拨入,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具体使用决策,仅通过预算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将工作重点放在争取财政资金而忽视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4.信息化程度及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较低。相比较于企业而言,疾控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为滞后,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队伍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等,还有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深入有效的贯彻执行相关会计制度。另外,相关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监督,财务管理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促进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加强全员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财务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强化疾控中心全员财务管理意识,使其工作充分考虑到运营成本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明确财务重心,调整财务管理方向,建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并且控制好现金风险。一方面疾控中心需要控制成本耗费,合理利用资金,真正将资金用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需要做好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的管理,优化疾控中心的现金流管理,避免出现现金流不畅而影响疾控中心正常工作。同时,还应当建立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加强具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增强对重要资产信息的掌控。在疾控中心的实际运营中,应当对发生成本耗费的每个方面考虑周全,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建立健全完备的成本核算体系。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应充分重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完善。从良好的控制环境入手,设计适当的控制政策,加强监督和信息沟通,建立起人、财、物一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上,首先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做好资产相应的财务记录,确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保证国有资金的高效利用。其次,要建立财产定期盘点制度和检查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财产清查,核对账存和实存,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4.建立符合疾控中心运营需求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促进疾控中心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差错,提高工作科学性,加强传染病疫情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另外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我国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管理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但随着疾控中心科学化、现代化运营的不断发展,其财务管理也将更为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03).
[2]邱锦异.新形势下做好疾控中心财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2).
[关键词] 公共卫生; 现状; 发展对策; 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69-02
真正引起全社会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源于2003年春“非典”的爆发流行。同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我省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九江市地处江西北部,辖9县4区1局共15个行政县(区),人口约460万,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或其他主观原因;各县区完成疾控与监督卫生体系改革的时间各不相同,最早成立县疾控中心是在2003年5月,最迟成立县疾控中心的时间为2008年6月,时间跨度为五年,其中2区1局因为辖区人口少和卫生机构不完善,疾控与监督体制还不适应分开运作。为了解县区疾控中心的目前状况及存在问题,本文对其中12个县级疾病控制中心现状进行调查,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 疾病控制中心现状调查
1.1 人员编制及构成
12个县级疾控中心目前在职人员452人,超编3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9人,占总人数的70.6%;高级职称人员9人,占技术人员的2.8%。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5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54.9%;初级人员135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42.3%。7个县没有高级职称卫生专业人员,4个县各有1名高级卫生专业人员,1个县5名高级卫生专业人员。非卫生专业人员133人,占总人数的29.4%,其中管理人员60人,工勤人员73人。本科以上学历69人(15.3%),大专学历200人(44.2%),中专以下183人(40.5%)。
1.2 内部科室设置
因地域差别,8个县的血防机构单立,2个县无血防机构,2个县血防并入疾控中心;5个县区结防机构单立,其他均设置在疾控机构。各县区疾控机构设置共同的科室有:办公室、预防接种门诊、检验科、疾病控制(传防)科、公共卫生科。健康教育科、免规科单独设置有5个县区疾控机构。
1.3 基础设施及经费支出
12个县级疾控机构工作用房约20100m2;其中6家机构近年新建办公楼;实验室用房面积约7800m2;实验室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约50台,其中进口设备5台分属2个疾控机构。虽县区级机构事业费近年来递增,但同期人员费支出递增比例超出事业费的递增比例,年度经费支出中自筹经费约占50%。
2 机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编制偏紧,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
人员超编最多的县级疾控中心为16人,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失调,出现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缺乏严重。科室设置达不到县级疾控机构设置的要求,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招收专业技术人员困难,外出进修培训机会极少,知识更新慢。
2.2 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不足
尤其是实验室设备过于陈旧落后;难以对应突发卫生事件;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70%县区人员经费拨款不足;由于改革后加强基础性建设,50%县区有欠外债情况,最高达300万以上。
2.3 与卫生监督工作配合不协调
由于正处体制改革的初期,大多数疾控机构与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存在矛盾,工作合作不愉快。具体表现在监督检测收费的分成比例上的矛盾。
3 县(区)级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发展对策
3.1 政府要重视疾控机构的建设
3.1.1 加强对疾控工作的领导协调,建立以政府为指导、多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1]。结合“十一五规划”,将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争取省、市级财政的支持,开展项目促进工作发展。
3.1.2 政府部门在组建疾控和监督机构时,要按照同时加强的原则,不要简单地将原卫生防疫机构一分为二。要合理的定编定岗。实行人员准入和人才引进制度,实施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3.1.3 保障疾控中心纯公共卫生服务(如第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的全额负担供给;减少对疾控中心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的调控比例或免于调控,保证地方财政整套项目经费的供给。
3.1.4 化解矛盾,促进卫生事业新开展 卫生体制改革,实行监督与检测的分离,也意味着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分离,卫生监督执法中的检验检测有偿收费应由疾控机构所有。由于地方财政财力有限,人员事业费较低,不能满足当地的卫生工作的需要,制定适当分成比例可以理解。目前县区的分配比例(所有监测检验收费)疾控与监督为4:6;或者经双方协商每年由疾控向监督机构回拨一定数量的经费。随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并入,卫生监督执法权有可能发生转移,如何加强与疾病机构的合作,政府部门应作出具体的规定。
3.2 疾控机构要重视自身建设
3.2.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开发培训计划,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多形式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2],形成重点科学梯队,建立高层次疾控人才库,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技术培训,不断更新知识。
3.2.2 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内涵建设,完善科室设置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职能;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效管理,讲工作业绩与效益分配挂钩;强化实验室建设,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疾控工作与公共卫生信息和高效利用开发;加强经济管理和成本核算,使有限的财力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以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当地人民健康造福。
[参考文献]
[1] 唐振柱. 广西卫生防疫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0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