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第1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自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所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出了“四要”。

1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设问激趣: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提问:为什么把野字加引号?索溪峪是一个风景区,为什么说它“野”?它“野”在哪儿?学生带着问题,一遍遍地读课文,一个一个的问题逐一解决。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既找到了答案,又兴趣盎然,就仿佛自己也去索溪峪“野”了一次。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教学《游漓江》、《三峡之秋》、《迷人的九寨沟》等文章,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等于给他们插上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只有激发起学生有效的学习动机和渴望,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地去探索新知识。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勤于实践

勤于实践。能力必强。语文教师要放手学生自学。正如走路,不要怕学生摔倒,总是抱着学生走路不行罢。把课文“嚼”得太烂,让学生吃“米糊”,会使学生消化能力下降罢。对老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要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由教师讲授的方法,给学生让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主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从训练中掌握技能,从熟练里提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天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按照“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进行预习,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理解和思考,在教师指导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养成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善用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的注解,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加以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一边读,一边勾、点、画、批的习惯。比如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利用工具书来解决;把优美的、精彩的词、句、段用符号点出来;把有疑难的地方勾划出来;在有感受、有想法的词、旬、段旁边写上批注。这样的阅读,不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不可缺少的。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要培养好的思维习惯

第2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文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二、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 交还自,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 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第3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学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转换角色

[前言]廿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量膨胀的时代,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要做一个与时代潮流相一致的教师,就意味着将面临一次改变教学观念的风暴,不能还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传统模式中裹足不前,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案例简介]

本学期我校为将“信息化整体性推进”课题更深入的开展,在四月份我校向福田区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区域性整体推进”观摩示范活动。担任语文实验课的我一直困在选课的苦恼中,选了几篇文章,可是课备到一半时,总是感觉进行不下去了,不是发现这篇文章没有网络的必要,就是相关的信息量太少,达不到“利用网络提高阅读量”这一目标,思来想去才醒悟:网络并不是一剂“万灵药”啊!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要正确处理好网络与学科的关系。

[反思]

一、因“材”施教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能够突破常规语文课堂学习中受文本、设备的限制,他们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自由的翱翔,获取比书本更大的信息量。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文都适用,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文都必须利用网络技术。所以在进行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处理、运用,而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我认为,知识较强的,需要学生大量搜集资料的常识性课文和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无疑是最适合在网络环境中来进行教学的。例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太阳》《黄河象》、《琥珀》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迷人的张家界》、《拉萨古城》《五彩池》《索溪峪的“野”》等关于景点介绍的文章。而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和一些写景的散文,就不一定适合在见网络环境下进行了,例如像《山雨》《理想的风筝》等。

二、因势利导

需不需要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网络,采用什么形式,我想得根据学生理解课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教《拉萨古城》这一课时,当有一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生活的河”时?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我想这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于是我顺势说“既然大家都无法解答,那就请网络帮帮忙吧!”一句话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网络世界里,学生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还发现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的知识。

三、转换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这一点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异常而且良莠不良,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在网络环境中的上语文课,教师就是一个向导,指引着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从泥沙俱下的信息河流中筛选有用的信息的黄金。由于网络世界的博大和未知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拉萨古城》这一课中,有学生举手示意我,说她学了一句藏语,借此机会,我让她带领全班同学学习这一句藏族最吉祥的话——扎西德勒,不曾预设的精彩更精彩!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具有选择性。能否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是学习的第一步。相应地,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提供最好的教学,因为最好的并不是对于每个学生都适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四、“主”“从”关系

第4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家庭作业 趣味成“业”联合成“业”因材施“业”合理择“业”

家庭作业,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家庭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农村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往往大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大部分孩子面对简单机械的作业尚能完成,一遇到灵活性较强的作业,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家长很少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而且有些家庭作业也确实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使学生抛弃不好的旧习惯,使学生喜欢做家庭作业,去钻研家庭作业,已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以下几个观点:

一、结合实践趣味成“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农村学校的孩子,相对城区的学生具有见识少,胆子小,课外知识面窄,但是他们的生活有着城市生活不能比拟的丰富。捉鱼掏蛋,摘瓜扯豆……他们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记得五年级进行综合学习的那个单元时,正值榨菜收获季节。我们小曹娥的榨菜闻名遐迩,班上几乎每户人家都种着榨菜,学生们都帮助大人种过,收过榨菜。根据这种情况,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读关于榨菜的文章,书目与体裁不限,还可以做读书笔记;2.画画你家地里的榨菜,并以一棵榨菜的身份介绍自己;3.写写家乡的榨菜;4.为榨菜设计一些广告,争取家乡的榨菜走出余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作业为自选一,时间为一周。

学生做作业的热情真可谓是高涨。有的孩子通过上网、跑书店,查到了很多种植,制作榨菜的资料,让钟了多年榨菜的大人们都刮目相看;有的孩子还在傍晚放学的时候帮助家里收割榨菜,知道到了很多腌制榨菜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的孩子通过观察和想象,写出了妙趣横生的广告语。如小曹娥榨菜,好吃点你就多吃点!小曹娥榨菜,扬名世界.小曹娥榨菜,个个让你流口水!没胃口?那就来一包小曹娥榨菜吧!……语句虽然显得稚嫩,但都是我们班孩子的原创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家庭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走进生活。再比如教学完六上年级第四组以“环保”为主题的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我们小曹娥镇河水,空气污染特别严重的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问家长,也可以亲自去看看。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后,深有感触,弄明白了“为什么家门口的小河越来越臭,为什么杭州湾里的小海鲜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不受人欢迎,为什么一到阴雨天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化学气体的味道”等等。并且很快拟成了一份倡议书,呼吁一些制造污染源的企业爱护环境,关爱下一代,最后孩子们还把这些倡议书寄给了相关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既完成了这一单元的习作,也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组课文所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

二、联合家长,共成大“业”

学生在家时间大大超过在校时间,因此,能抓住学生的在家时间认真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农村的孩子尤其是男同学放学后一般一回家就钻在房间里忙于看电视、打游戏,有的则三五成群地疯玩,常常忘了作业。于是跟家长的 沟通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叫婷婷,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语文测试考9分。 究其原因是基础不好,作业从来不做,态度不认真。家庭离异,跟着父亲,但父亲忙于工作赚钱,很少管孩子,更不用说检查家庭作业了。我跟孩子谈了很多次心,她表示想要学好,但这样的学生由于“惰性”太强,光靠学校的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于是我请来了家长, 在家长面前我极力表扬孩子的其他方面 的优点,如爱劳动,团结同学啊,肯帮老师做事啊,等等,唯一的缺憾就是成绩不尽人意,但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所以希望家长能在百忙中抽时间来督促一下孩子的作业。

然后我还隔三差五地往孩子家里打电话。慢慢地,家长能时常督促孩子作业,有时还能花时间陪孩子做作业了。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9分到三四十分,再到及格,现在不及格的名单里是没有她的名字了,最近的一次单元考试是76分。虽然不是很高,但就这个孩子的资质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

三、关注差异 因材施“业”

就好像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都是各有长短的,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学习能力弱的孩子相比较城区的要多许多,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针对他们的差异来布置家庭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得到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首先,每个学生作业的布置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拿最简单的词语抄写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抄写遍数。在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我就针对书写情况不是很好的实际规定:以抄写质量定抄写遍数,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书写质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其次,作业的难易程度也要适当把握。我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学生,每次家庭作业都很难及时的完成,他们是因为家长不会指导,自己又实在有些懒惰。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是能力有限,对一些“活”的东西根本无法掌握,对于这样的学生,难度大的作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开设一个作业超市,设计难度不同,形式多样的作业,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如《太阳》一课的作业超市:(1)抄写生字词。(2)摘抄描写太阳的诗句。(3)写一首关于太阳的小诗。(4)读描写太阳的文章。(5)搜集有关太阳的故事、传说。《索溪峪的野》一课的作业超市:(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试用成语造句;(2)摘抄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请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字、词、句的基础训练题;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实践、体验题;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尽情作文。……充分的选择空间,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紧扣教材合理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