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祝福的成语四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祝福的成语四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祝福的成语四字

第1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1、 希望我们能够勇敢的与这个世界对抗,也希望我们走到充满鲜花的远方。

2、 只有懦弱的人才会乱了心,勇敢的人终究会于云淡风轻。

3、 只要你勇敢向前,也就能随遇而安。

4、 高考的答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你就是答案。

5、 生来渺小,但理想远大。

6、 一生漫长,道路遥远,一步一脚印更应当珍惜。

7、 愿你一生纯良,愿你永远安康。

8、 人类不愿意放弃的除了梦想,就是自由,希望你可以两者兼备。

9、 愿你温柔且上进,愿你勇敢且前程似锦。

10、 想要成长不一定非要在逆境之中寻找方向,想要长出翅膀不一定要在天空里学会翱翔。

11、 现在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未来的重聚。

12、 这个夏天要结束了,但我们的夏天才刚刚开始。

13、 希望现在的你万事顺意,希望以后的你坚信自己的选择。。

14、 现在的你不是一个人,以后的你也不会是一个人,只是离开了校园之后也要好好照顾啊!

15、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但唯一不变的青春的美好。

16、 选在笑对生活,是因为心中的坚定。

17、 不管以后的生活是精彩还是平庸,我都祝你怀抱幸福。

18、 现在的毕业只是结束这一时刻,接下来你的人生才刚刚启程。

19、 你需要不停地奔跑,因为最期待的只有远方。

毕业生祝福语句子1、昔来兮,桃李累累;今往兮,杨柳依依。毕业了,这是大学快乐生活终点,也是以后幸福生活起点,愿我们前程似锦!

2、亲爱的同学,临别之际说声再见,胜过多少肺腑之言。虽然分别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将使人们永远共同向前。

3、寒窗苦读,多年的拼搏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果,大学校门,多年的期盼终于可以大步迈进,远离他乡,千万要保重身体,愿你学业有成,事事顺利。

4、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它,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内心就感到充实。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标吧,同学们!

5、静待毕业时离开,爱情在此时此刻醒过来;边想边等边期待,爱情如何理智安排;向左向右向前看,爱情面临严峻挑战;坚守克服期待,爱情才会永恒存在!

6、一份默契来自心灵的感动,一份欣赏点燃智慧的心灯;穿越心灵的湖,让情谊温暖彼此的心房;珍惜相处的时光,让我们在友情的路上,真诚相伴,快乐每一天!

7、常常鼓励别人,记得鼓舞自己;羡慕他人所得,不如用心努力;不满当前处境,添点奋斗勇气;生活偶有压力,祝福随时传递。愿你幸福快乐,开心如意!

8、哦,我们的青春咏叹,我们的花季故事,我们挥斥方遒的青春故事,我们在一起的峥嵘岁月,不离不弃,永远珍藏在心里。

9、六月的阳光灿烂,分别的泪花闪闪。不必把相聚的誓言宣,深厚的友情记在心间。今日告别,来日再见。同学们,让我们重逢在美好的明天。祝你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10、毕业了,又是另一个人生征程的开始,等待我们的将是更为宽阔的一片蓝天!让我们一起加油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合格而优秀的涉外人!

11、时间飞逝,初中三年即将过结束。回想过去,我刚进入学校时,一切是那样陌生。如今,一切都变了,变得那样熟悉,那样亲切,欢歌笑语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12、初三,人生的起跑线,我不能输。面对初三的逝去,同学的分离,老师的分别,深深地情把我们联在了一起。

13、那情是这般的依依不舍,那缘是这般的难舍难弃,那快乐如此无法放手,那幸福如此怅然若失,毕业了,朋友,再见了,愿明日之路你依然如故,依然幸福!

14、校园生活是一道勤奋的起跑线,社会生活是一片成功的艳阳天,毕业是人生起航的转折点,愿朋友毕业后坚定勤奋的信念,创造成功的蓝天!

15、六月的阳光灿烂,分别的泪花闪闪。不必把相聚的誓言宣,深厚的友情记在心间。今日告别,来日再见。同学们,让我们重逢在完美的明天。祝你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16、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是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里!

17、秋天的硕果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耕耘者。你在生命的春天播下创造的种子,必将迎来金色的生命的秋天!

18、把我的一份温馨的问候,把我的一份深深的祝福,都托寄给满天的星星。祝福你!拥有每一个无限美好、无限快乐的明天。

19、当我轻松地将试卷答完,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句号时,暮然回首,原来一切都那么值得回味。我亲爱的初中生活,再见!

20、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青年。历史不允许我们愧对古人与后代。愿我们以卓越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不断开拓,不断奋进!

21、好想和你纠结在一起,快乐、痛苦、悲伤、哀愁,一切的一切都纠结在一起,我们的缘分也就一生一世了,但是人生难免分离,毕业了,祝你笑意一如往昔!

22、收到你的祝福,我天天开开心心,白色的冬天,红色的圣诞,暖色的季节。在这宁静的时刻,我衷心祝福你圣诞快乐,拥有美好的幸福!

23、岁月的列车将驶出初中校园,来不及多想,我们就要奔向高中。匆匆地挥手作别,让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

24、毕业典礼是很重要的纪念,真正的青春就此告辞,从此之后天涯海角,再见面的时候可能已经青丝变白发,甚至有些人再也不会相见。

25、这是六月,我们留得住记忆,却留不住时光;我们看不到相见,却看得到离别。我们曾经说好的要潇洒从容地离开,但情感就像滴在纸上的浓墨,无法抑制地散溢开来。

26、走过尘烟沸腾的沙漠,走过重重叠叠的坎坷,才明白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最值得拥有的品格是执着,酷爱生命,酷爱生活,祝毕业后人生幸福永远洒脱!

27、亲爱的学友,不要心酸;潇洒的一挥手,道声珍重,说声再见;勿忘我们的承诺,在社会的洪流中大放异彩,让我们追求的脚步光彩依然;再相见时,把酒言欢!

28、带着理想,展翅飞翔;点亮希望,起航;毕业了,请带上坚强,带上欢乐,带上我的祝福,大胆地往前闯,愿你马到功成!祝平安幸福!

29、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30、四年的生活,四年的相知,四年的缘份,最后留下了我们深深的兄弟友谊。暂时的离别是为了以后的相聚,祝你一路顺风,工作顺利。

31、让我们迈开双腿,去洒行汗水,去踏一路雷声!校门外,有的是鲜花簇拥的前程!毕业了,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多么渴望着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

32、挥挥手,作别昔日的云彩,深情厚谊留在心间;唱唱歌,诉说心中的留恋,豪情壮志永不变。毕业在即,让我们尽情拥抱,共创完美明天。祝你前程灿烂!

毕业生祝福语八个字

1、相识不易,相知不弃。

2、挥手道别,远航!

3、事业有成,幸福快乐。

4、天高翱翔,海阔悠游。

5、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6、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7、心想事成,五福临门。

8、大展宏图,人生快意!

9、美好生活,伸手可及。

10、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送给毕业生的祝福语:

1、六月的阳光分外灿烂,六月的校园满是伤感。记不得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相伴,最终却还是要曲终人散。毕业就要份离,友谊却不会烟消云散。愿别后多联系,我们的情谊直到永恒!

2、各位,好日子过一天少一天啊,不管是毕业班的同学还是师弟师妹,大家赶紧珍惜剩下的大学时光吧,以后就很难有这么潇洒的生活了。

3、历事练心,近来你越来越懂事了,老师每次把班级的事物交给你都那么放心,同学们有事都愿意跟你交心,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得力助手而感到庆幸。

4、四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一千个白昼,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房。

5、亲爱的同学们!身处顺境时,要好风凭借力,乘长风破万里浪;昔日的艰难求索,弥足珍贵。“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要哭就哭吧,要笑就笑吧,千万别忘了赶路!往后的岁月,我会为你们点点滴滴的成功而欢呼,为你们的飞速发展而狂喜,为你们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振奋。何当共饮潭江水,却话开侨夜雨时,“天地轮回,光阴转,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长叮咛、短嘱咐,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为了更好地拥有明天,让我们努力地开拓今天吧!请记住,老师,永远深爱你们!”

6、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7、大学四年,是我最美好的时光;同寝四年,是我最幸运的福分。感谢有你的秋冬春夏,嬉笑怒骂。愿你毕业后一帆风顺!

8、汽笛声已经鸣响,分别就在眼前。四年的同窗时光,全在眼前浮现。我们共同奋斗,我们共同欢笑,共同的梦想将我们的心紧紧系牢。愿你别后工作顺利,前途似锦!我在远方等着你的捷报!

9、柳树荫下百般嬉闹,同窗数载少年情长。同欢共畅情思万千,泛游书海相互督促。今朝别离无须伤感,思念在心距离消散。愿友征程一路顺风,来日相会共话衷肠。

10、四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窗四载,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里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11、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最活泼但又不失体;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是小妹妹但做出大姐姐大度的楷模;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最聪明;但还请切记:只有取得辉煌的成绩,社会才承认你的天才,一路走好!

12、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此时面对着我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

13、忘不了学校的每一处土地,忘不了学校的每一处笑声,今天我们以你为荣,明天你以我们为荣!

14、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16、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

17、事业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的旅人往往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18、你我皆烦人,剩在人世间。

19、你问我你有什么缺点。我想说你没有缺点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优点。

第2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各区县房地局:

为落实《关于调整北京市城镇私人出租住房标准租金的通知》(京国土房屋房字〔2000〕第107号)做好我市私房租金的核定工作,现就承租人向产权人实纳租金的计算公式明确如下:

1.提租前承租人应纳月租金=提租前原实纳月租金-承租人所在单位按月发放的私房租金补贴(0.83×使用面积)

2.提租后实纳月租金=提租前承租人应纳月租金×1.760+0.83×使用面积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第3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关键词】诗经 成语 民俗 伦理思想 礼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82-04

一 《诗经》成语的界定及民俗文化的含义

成语是汉语词汇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成语不但有深厚的内蕴,还具有意味深长的修辞价值,运用成语实际上就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含义深刻,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言简意赅、增强文势、丰富语言意蕴的作用。在深入探讨成语蕴涵的民俗文化之前,对《诗经》成语的界定和民俗文化的含义做以下说明。

1.《诗经》成语的界定

《诗经》成语是指首创于《诗经》之中和后人从《诗经》中加工提炼而成的成语。凡是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的即可判定为《诗经》成语。本文先以《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诗篇为原典,再参考目前国内收录成语数目最广泛的由刘洁修主编的《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来收录整理源于《诗经》的成语。根据整理筛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有343则,其中出自“国风”的成语共153则,出自“大雅”、“小雅”的成语共172则,出自“颂”的成语共20则。但经过仔细比对研究之后,发现其中有数则词语与《诗经》原句有所出入、后人对其进行添字、删字、换字等改动或其性质不符合成语的定义的情形。

第一,《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同时有“鸠居鹊巢”与“鹊巢鸠居”两则成语。该成语出自《召南·鹊巢》,原文为“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但翻阅许多文学典籍,可以明显发现前者较具有惯用性。现今成语字典多以“鸠居鹊巢”为主,因此“鹊巢鸠居”应删除。

第二,经过后人锤炼加工后的成语。用抽选法构成的成语——抽选法是指后人直接从原文选取最能概括原文字句意思的词组成新的成语。如:凤鸣朝阳:《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第三,用换字法构成的成语——换字法是指在诗句原文中本来就存在某些四字结构,后人在使用时,特意用其他字代替原文中的某些字,整个四字结构改动后的意义与原文的意义基本一致。如:毕恭毕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该成语将“必恭敬止”中的“敬止”改为“毕敬”,改动后的词义保持不变,念起来更加顺口。

以上这些都属于《诗经》中的成语。

2.《诗经》成语体现的民俗文化的含义及类别

汉语演变的历史说明,成语是词汇中最富于稳定性的语言现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在语言发展内部规律的支配下,一般词汇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成语则大都沿用下来,古今成语一脉相承。这样,社会文化的深厚历史沉积和印记,也就残存在成语里。所以通过对成语词源的考察,能看到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例如,表现日常生活民俗方面的成语,“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赞美仲山甫相貌和善有威仪,办事谨慎守法则;“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称道他聪明而富有智慧,保全节操尽职责;“夙夜不懈”赞扬他白天黑夜不懈怠,勤奋忠君。均出自《大雅·烝民》。

《诗经》成语中表现劳动生产民俗方面的成语也占有一定比例。成语“千仓万库”出自《小雅·莆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中国农业正处于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增多,当时已种植黍、稷、稻、麦、菽、麻等各种谷物。成语“时和岁丰”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二 《诗经》成语体现的民间观念

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1.伦理思想

农业社会是一种群居的生活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下,必定十分注重家庭内的伦理关系,《诗经》反映出的家庭关系,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诗经》对传统家庭伦理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探究家庭思想的起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孟子曾提出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因此,本章节旨在由《诗经》成语,探究其中的伦理思想要点。

第一,父子之伦理。在中国古代西周宗法制度之下,父权地位相当崇高,因此它也是孟子的“五纲”之首。但在《诗经》中,父亲与子女、母亲与子女的关系还尚平衡。并且,《诗经》中有诸多夫妇相提的诗篇,相当符合子女应由父母共同抚养、共同教育的实况。

“寒泉之思”出自《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此诗以讽喻的方式说明人子孝亲之情。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却?能侍奉其母亲,为人子者当感到相当愧疚。可见《诗经》当时的思想即为人子女者,在父母有生之?,当尽其心力孝养之。

“生我劬劳”出自《诗经·小雅·?莪》“??者莪,匪莪依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全篇是一首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诗。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

从中看出子辈对父辈深深的孝顺之情。子女尽孝,一方面是根源于天生之血缘亲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子女在成长过程之中,必须依赖父母付出心?给予照顾。在农业社会,父母抚养子女成?一种必要而自然的义务。

第二,夫妇之伦理。夫妇之间的伦理包括周代基本施行专偶的一夫一妻制,恋爱结婚也不再是男女个人的事,而是和两姓之好。男女婚姻要遵守周礼所规定的婚姻规范,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人解释说,“媒合二姓之好,斟酌二姓日镯妁。”以及婚后男女相敬如宾、恩爱和睦的观念。

成语“逃之夭夭”、“宜室宜家”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婚礼赞美诗,用桃花鲜艳比喻新娘的貌美,用桃子的肥大、树叶茂盛来比喻给家族带来的人丁兴旺、家业隆盛,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新嫁娘的赞美并不止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周代社会男尊女卑,一家以男为长,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女子在婚姻中时常处于被动地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成语“载笑载言”、“信誓旦旦”、“二三其德”、“夙兴夜寐”均出自《诗经·卫风·氓》。这首诗全方位地展示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婚姻生活。女主人善良、勤劳、贤惠,没日没夜地操劳家务,希望能与丈夫白头偕老。男主人公貌似忠厚,开始“信誓旦旦”,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婚后却“二三其德”,负心,以致最后抛弃了女主人公。本诗肯定善良、勤劳、纯洁、忠贞的爱情观,斥责负心、喜新厌旧、不道德的婚姻观。这带给当时妇女相当大的痛苦,但是她们无力反抗,只能在内心独自哀泣。这些《诗经》成语从正面细述夫妻恩爱的和睦场面,对诗中女主人公对男子任意弃妻,另寻新欢的行径予以谴责,也从反面表现出反映出人们对“夫妻恩爱”的家庭伦理观念的崇尚。

第三,兄弟之伦理。在《诗经》当时的宗法制度下,政治权利由宗族地位继承。这种地位和权利继承的关系,势必造成兄弟之间的争夺,因而引发彼此之间的一些矛盾。但由《诗经》成语中与兄弟之伦有关的几则,可以发现兄弟间的关系,最主要是互敬互爱。可见这种骨肉相连的血脉关系是千古?变的。

成语“兄弟孔怀”,出自《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作者以典型的情境、常人难能的事情来表现兄弟间真挚厚重的情感。“如兄如弟”,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昬,如兄如弟。”此诗以兄弟间相爱怜比喻夫妇间新婚快乐之情,可见当时对手足骨肉之情,重于夫妇之情。

成语“鹡鸰在原”,出自《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有永欢。”比喻兄弟流落在外,多指遇到危难而急待救援。现今形容十分宽裕,还有多余的。此?之意在言友好之兄弟,能够互助合作。相反,不友好之兄弟则会钩心斗角、互相陷害。也是说明兄弟之间友好互助的重要性。

2.情恋观念

《诗经》成语中约五分之一的部分是书写男女相思情恋和婚姻的。成语“君子好逑”、“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左右采获”均出自《诗经》的第一首《周南·关雎》。君子追求的对象是“窈窕淑女”,但并不容易,于是朝思暮想,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于是千方百计,用琴瑟、钟鼓取悦心上人。朴实地展示了一个男子的痴情、执著和纯真。

虽然在礼治下婚姻有许多不幸之处,但挡不住男女热烈地追求向往自由的爱情。成语“一日三秋”,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见,如三岁兮。”可见男子对女子一往情深,思念之深切,表现出来的态度显得相当大胆直率,毫不掩饰。

“死靡它”,出自《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爱情的力量使少女的意志坚强,但是父母之命的压力却又不得不让她感到两人未来的渺茫。她的内心既悲怆又不满,因此发出?撕心?肺的呼喊。在当时婚俗已受到礼教干预,言论已不容非礼的自由结合的社会环境下,仍表现出?忠贞不移的生死之恋,这样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分析上述成语不难发现,在西周时期,在礼教束缚较少的一些地区,男女间的婚恋是较为自由的。从这些恋歌中,我们也可知,美满的婚姻需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才能符合人性的需要。《诗经》中的婚恋诗篇,反映的正是如此互爱的婚配思想。

三 《诗经》成语体现的社会组织民俗

《诗经》的编纂是西周礼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是为服务于周代礼治而搜集编纂的,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了丰富的礼治文化内容。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礼教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1.《诗经》成语中描述的礼乐活动

《周礼·大宗伯》对“五礼”解释为:“吉礼:包括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等十二个对象的典礼;凶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恤礼、襘礼五种典礼;宾礼:包括朝、宗、觐、遇、会、同六种天子款待四方诸侯的典礼;军礼: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五种典礼;嘉礼:包括饮食、冠婚、宾射、飨宴、贺庆六种典礼。”《诗经》成语内容并未涵盖周礼的所有部分,下面将对其中的封国礼、祭祀礼、宾礼、军礼四个部分详细说明。

第一,封国礼。成语“骏极于天”,出自《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从这首诗可以看到周天子封建诸侯之礼的一些状况:一是周天子亲自册封诸侯,并为其选定疆土,赐予百姓;二是周天子亲自委派重臣为受册封的诸侯“定宅”、“彻田”,营建城邑寝庙,迁其家臣,并准备好就封途中所需要的一切;三是周天子赐予受封诸侯车马,并亲自为受封诸侯送别饯行。其目的是让申伯“式是南邦”、“南土是保”。

周天子赐予受封诸侯车马、礼服,亲自委派重臣为受册封的诸侯“定宅”、“彻田”,营建城邑寝庙,迁其家臣,并准备好就封途中所需要的一切以及亲自为受封诸侯送别饯行。其目的是表达宗亲的亲密情感,显示恩典,团结宗亲诸侯,使他们从政治、宗法两方面亲附周天子,起到宗子维城的作用,这就是赐命册封之礼的礼治意义所在。

第二,祭祀礼。关于“祭祀礼”的成语,主要集中在“颂”的部分。大致可分为几个类型:祭祀天、祖先、云、社稷、山川、农耕、农神田祖。

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纵观全诗,诗人哀伤万王无道、周室将亡,抱怨上天骄纵无道,借托文王指斥殷纣王的手法以刺万王,托古讽今的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从中可以看出,周人祭祀上天祖先少了盲目地崇拜,多了理性的思考,对上帝的祭祀除了信仰之外,还夹杂着功利的需求。

成语“绳其祖武”,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从诗篇的内容来看,言武王能顺先祖之德,成其祖考之功,以成孝道,从而得上天保佑,故有万民仰慕顺孚,贤臣辅佐,享万年之福。可见,这类祭祖诗对于激发后代的光荣和自豪,激励后代子孙继承发扬先祖的光荣,学习先祖、建功立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成语“济济跄跄”,出自《诗经·大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这是一首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这种祭祀本身是向祖先报答保佑丰收之恩、祈求祖先赐福的。《诗经》里的祭祖诗在表达子孙后代对列祖列宗的孝心和感恩之情,祈求先祖赐予福佑的同时,可以激发祭祀活动参与者对祖源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学习和发扬先祖美好的品德与美政,建功立业,使宗族成员感到同根而生、同根同源、同声同气,增强宗亲观念。另一方面,起到了强化上下尊卑的等级意识的作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周代人对祭礼的重视程度,祭祀天地祖先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第三,军礼。按照《周礼·春官·大宗伯》解释,以军礼“同邦国”,共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项目。在这项目中,大师之礼是天子或诸侯的征伐行动;大田之礼是天子或诸侯的定期狩猎;大均之礼是用武力在统治区内校比户口,厘定赋税;大役之礼是用武力无偿征用民工,来完成兴修城邑、开河造堤等重大工程;大封之礼是用武力来勘定国界、划分封地之间的疆界。

“克奏肤功”,出自《诗经·小雅·六月》“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后来指能取得巨大的功绩,得以成就大功。全诗是按照边警、受命、出师、胜利、凯旋犒宴这个过程来记述的。着重点也是王师威武严明的浩大声威,对凯旋后的宴饮表现也较详细。

《诗经》不是礼书,不会详细地记录军礼的所有仪节。四字成语短小精悍,更是很难将复杂的礼仪叙述详细。上述成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突出描写周师作为仁义之师、威武之师、严明之师的雄壮形象和无坚不摧的巨大声威。这些诗歌用于军礼,树立“大宗惟翰”、“宗子惟城”的大宗形象,对于提高军队士气、增强各诸侯国的信心和向心力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第四,宾礼。周代宾礼就是指那些被仪式化的外交活动,周王室对服从中央政权而来朝见的诸侯国,表示以宾客相待,所以称为宾礼。它可以看做是中央政权与诸侯国之间以及众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通过一定的仪式和典礼巩固王室的地位,使诸侯国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成语“优哉游哉”,出自《诗经·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单从这几句只能略见皮毛,纵览全诗可以发现,诸侯行朝礼后有车马服饰之赐,也可以看做是朝礼后赐命之礼。因为国君待臣以礼,自然臣下必事君以忠。其次,诸侯来朝,根据自己的爵位准备好车马服饰,以待周王效劳。车马服饰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以此来区别贵贱尊卑。诸侯来朝,自然会根据自爵位等级准备服饰车马,以明其身份爵位。

成语“百两烂盈”,出自《诗经·大雅·韩奕》“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按周礼,诸侯朝见周天子应当执玉。《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

2.《诗经》成语中体现的礼治思想

《诗经》作为宗周礼乐文明的载体和宗周礼治的工具,它包含着丰富的礼治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敬德保民、法天而治的思想、以别异立天下之序的思想、以亲亲致天下之和的思想、以自律求天下之安的思想。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就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法天而治、忧国思政、勤政为民。

第一,以礼为教、法天而治的思想。“率由旧章”,出自《诗经·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这是一首为周成王颂德祝福的诗。而本诗的主旨在颂扬周成王能遵循周族先辈杰出人物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制订的规章制度,平时处事严谨端庄。可见在那个时代,先王先祖的典章规范,非但不是过时的旧条,而是受到后人景仰的智慧结晶。

成语“绳其祖武”,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茲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受天之祜。”其主旨是在颂扬周武王能继承光大先祖的功业,为臣民和后继君主树立了可以效法的榜样,推进了王业的发展。由作者赞美周武王能继承祖德承上观点分析,可以发现当时对于祖先懿德是极为推崇的。

总体来说,法天而治的思想体现在宗周礼制中,并在宗周礼治中得到了贯彻。这种思想作为礼制的一部分属于社会控制的手段。按照礼的规范和周“德”的要求去实施,从而保证统治者的行政行为切实保护和不损害被统治者的利益,保持百姓的对统治者的向心力,带有神道设教的色彩。这正是宗周法天而治思想的礼治学意义。

第二,忧国思治、勤政为民的思想。《诗经》诗篇中有相当多描述大臣忧国思政。勤政为民的思想,这种思想尤其在《小雅》中最为常见。这种思想的产生,代表的是当时已由纯粹敬天逐渐发展到重人事的思想进步。

成语“忧心如惔”,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句中明言诗人忧国忧民,乃其对太师尹氏的愤怨。太师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但尹氏却荒废国事、任用小人,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而导致尹氏如此荒诞不经的根本,其实在于幽王的昏庸,其既不躬亲朝政,又不制止尹氏之乱政,终将使国家处于极为危殆的处境。

成语“干戈载戢”,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此章写出周武王在结束武功之后,天下安定,诸侯在位,因此决定开始重用贤才,收起兵甲,施行文治。因为唯有识人唯才、施行德治,才能长久统治天下。由此反映了早在周代便已有了这种追求和平的政治思想。“纲纪四方”,出自《诗经·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这里在赞扬周文王能持续不断地培育人才,依赖他们的才能,有条有理地治理国家,并由此显露出他高贵的品德。因此唯有君王具有美德,不听信谗言,才能重用贤才,达到天下一统的境界。

无论是勤政爱民或是以德感化四方,由成语所表现的《诗经》政治思想,都是周代统治阶层为了达到稳定政权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阶层,已经意识到以民为本和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古代专制帝权的情形下,能有如此进步思想实属难得。

参考文献

[1]瞿继勇.《诗经》成语的文化阐释[J].社科纵横,2011(12)

[2]李大农.成语与中国文化[J].南开学报,1994(6)

[3]蔡廷伟.《诗经》成语文化透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3)

[4]李新建.成语与谚语[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5]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刘鸿雁.燕赵典故成语的文化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3(2)

[7]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7

[8]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陈澔.礼记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唐旭东.《诗经》与周代礼治文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11]郑玄注.周礼[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1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4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张 林

的第二年,我被划进了浩浩荡荡的黑帮队伍里。那时倒霉的人多,可以整班整排地编制起来。我在那长长的队伍里倒不害怕,觉得不孤单,怕的就是游斗汽车开到自己家门口。嘿,越害怕还越有鬼,有一次真开到了我家门口。八旬的老母亲看见汽车上的我,嘴抖了几抖,闭上眼睛扶着墙,身子像泥一样瘫了下去。妻子站在那儿,眼睛都直了,傻子一般。我担心老母从此会离我而去。谢天谢地,老人家总算熬过来了。

转眼到了除夕这一天,还算万幸,把我放回了家。一进家门,母亲用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我,好像我是撞进这个屋里来的陌生人。然后,她一下扑过来,摸着我的脸,像摸婴儿的脸那样,最后,她竟把脸埋在我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妻子领着孩子们远远站着,似乎不好意思前来,在那儿哆哆嗦嗦地哭。

“媳妇,快包饺子,过年!”母亲对妻子说。妻子痛快地答应,只是样子有点慌乱。于是,一家人忙起来,剁馅,和面……一会儿,全家就围在一起开始包饺子。这时,母亲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一下大腿说:“哎呀,包个大钱饺子吧,谁吃了谁就有福!”大钱饺子,我小时候包过,可一次也没吃到。

我高兴地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能吃到这个大钱饺子,祝福她多活几年。为了我,母亲已经完全憔悴了。

母亲从柜里拿出个蓝布包,掏出一枚铜钱来,还是道光年间的古货。我看她颤抖地把这枚古钱放在一个面皮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这就是大钱饺子了。我看见母亲包完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但我已经清楚记住了它的模样了。饺子是母亲亲自煮的。她煮饺子最会掌握火候,什么时候煮皮、什么时候煮馅,总是恰到好处。妻子这些年总也没把这技巧掌握到手。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带记号的大钱饺子。

母亲盛饺子时,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碗上边,然后把这碗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热吃。”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我怎能忍心吃这个饺子呢?应该让母亲吃,让她高兴高兴。但我一时想不出办法,因为她认识这个饺子。

我又想,那就给妻子吧,她跟了我20年,现在已是快半百的人了。为了我挨斗,她整天整夜睡不着,心血都快熬干了,头发也变白了。我趁妻子去厨房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钱饺子拨在她的碗里,心想,等一会她吃到了,我就领着孩子们欢呼。谁知,妻子回来看了看碗,呆呆不动筷子。半天,她才抬起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都红了。啊!她也认识这个饺子。

妻子没有作声,显得很平静。她吃了几个饺子,忽然说了声:“都快粘在一块了。”说着就把所有碗拿起来摇晃,晃来晃去,就把那有大钱饺子的碗放到了母亲跟前。母亲显然没注意,她的双眼一直看着我,大约有些奇怪:儿子吃了那个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她边看我边吃,突然“啊”了一声,大钱磕着了牙。

“奶奶有福!吃到大钱饺子啦!”妻子像孩子般喊着。

“我……咋回事?”母亲疑惑着。这时,当啷一声,大钱从她嘴里掉在碟子里。于是,我领着老婆孩子一齐欢呼:“母亲有福!”“奶奶有福!”

“奶奶有福!”母亲突然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流了一脸的泪。

(据《老来乐》2009.11)

标点符号添谜趣

江更生

善于藏掖之技的谜人,巧妙地将标点符号引入谜面,与谜文的语意浑然贴切,往往不易发觉其妙,每每被瞒过;一经揭晓,这才大呼上当,于是趣从中来。例如:“你这黑厮为何坏俺山寨规矩?”(打唐代诗人二),谜底为:“宋之问、李白”。此谜引用《水浒传》中宋江责问李逵的话为面,轻轻地饰以引号和问号,紧扣谜底中的“问”、“白”二字(白,作“说话”解),口吻神情绘声绘色,堪称经典之作。近年也不乏佳构,例如:降雨;飘雪;落冰雹;飞沙尘暴(打一成语),谜底为:“三分天下”(“天下”解为“天上所下的雨雪雹等”:“三分”则解为谜面含有的三个分号)。又如:“别熄炉火!”(打一《水浒传》人名),谜底为:“呼延灼”(“呼”隐扣“引号”与“感叹号”)。再如: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打四字常言一),谜底为:

“一日三顿”(解为“一个日本四岛内含三个顿号”)。

最近新见别开生面的两谜:(旧名奉天)(打宋代人名连字号),谜底为“沈括,字存中”,谜底解为“沈阳旧名存放在括号之中”,真是巧思如环。另一条是:义山诸作词藻美,东坡全集卷帙多。(此谜特别逗)(打笑星三),谜底为“李文华、苏文茂、句号”。义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此谜特别逗”看似作者自诩,实则“特地不要‘逗号’”。整个谜底解为“李义山文词华美,坡文章丰茂,外带个‘句号’”,在标点符号上大做手脚,可谓挖空了心思。

(据09.11.23《老年文摘》)

《如梦令・元旦》赏析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第5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一、发挥想象力,巧妙补空白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地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如《鸟语》第七自然段末尾写道:“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我们还能从什么鸟身上学到什么?我抓住省略号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补充。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从森林医生啄木鸟那里,我体会到了为人类服务的快乐。”有的说:“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还有的说:“从忙于送信的信鸽那里,我知道了做事要尽职。”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懂得鸟儿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凭借这个例子探索课文中典型的构词、组句的规律,而后在运用中形成语言技能,在运用中创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三顾茅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课文抓住山冈、松林、溪流、竹林进行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住地――隆中的秀丽宜人。语言优美生动,四字词语的使用更增添了语言的气势,这是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好课例。我让学生回忆春天的花园或果园的景色,用“______来到______,只见______”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学生在认真品读中感悟了语言规律,最后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内外结合,拓宽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要超越教材,设法向课外延伸。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如在学完《三顾茅庐》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草船借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我趁机向他们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一时间,学生课间闲聊的话题都与《三国演义》有关。接下来,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的活动,把课内外活动结合起来。在学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我家有个大花园》;学完《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推荐阅读《呼兰河传》……总之,我会在学习完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他们引向古代文化,引向现代文化,引向中华文化,引向世界文化。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放教科书,激发探究欲

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学完《人类的“老师”》后,我们的头脑中自然会冒出这样的疑问:人类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我把这个疑问当做当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第二天,我利用自习课让学生交流,很多学生都觉得自然界太神奇了,真是大开眼界。这样的作业既强化了学生“为研究问题而查找资料”的意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四、跨领域学习,育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地把语文教学和综合实践、美术等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语文学习乐园,呈现出多元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老师,您好!》一课时,我就把语文教学和综合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颂了教师的伟大。品读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开展一系列活动:做贺卡送祝福、“我为老师唱首歌”、“我爱老师”诗歌创作朗诵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通过活动,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教材中这样的课例很多,我们可以把《第一次抱母亲》和妇女节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把《庐山的云雾》和美术鉴赏整合起来;教学《赶海》时,可以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使学生产生共鸣。

第6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一、语文素养的实践定位

至今,我已观课约1800多节,从中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以下现象:较多注意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但关注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文化不多;较多注意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实效,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较少。如此种种,是与有关语文素养的实践定位不准确有关的。

1.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

“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指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的某一高度,它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具兼容性,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功用之外的功能,丰厚语文教育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2.语文素养不同于语文素质

两者都是指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但是,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行生成性分析,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持续过程及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单纯由教师的传授完成的,也不是一种语文学习的终结状态,而是由学生自主地把优秀的语文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涵养,这种内化是伴随着语文教育过程而持续进行的。而语文素质中的“质”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素,反映的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静止的终结状态。可见,语文素养比语文素质更能揭示语文水平生成特点及原因。

二、语文素养的实践内容

语文素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是学生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之一。语文素养的实践内容包括以下基本点:

1.热爱祖国语文

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育上的具体体现。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等。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上课的起立、坐下都用英语,并美其名曰是“双语教学”。其实目前关于小学生学习母语和英语的讨论,提倡的是适当降低英语学习基准,重视和提升母语学习的要求。

2.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有一种倾向:师生对话自如,气氛活跃,但缺失语文的本体知识。如教“高兴”一词,只用“高兴”组词、造句,不会说叠词“高高兴兴”;学《司马光》一文,只讲如何救人,不讲“司马”这个复姓;上《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只谈救援的经过,不提“中国国际救援队”“当地时间”等词义。

国家对语文知识有相应的规定,如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的规定、对课外读物的建议的规定;在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指出,学生应掌握词的基本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以及常见的修辞格等。《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把社会常识、科普常识作为教学内容安排在各年级的课程、教材之中。

3.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以语言现象为凭借,促进语文能力的生成:(1)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些语言现象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鲜明的示范性。例如课文中的中心词、中心句,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牵动上下文的过渡句、过渡段等。(2)以带有规律性的新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既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又可以概括、类化和迁移,学生学了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例如新的句式、段式等。(3)以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语言现象往往是学生在阅读时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最感兴趣的疑点和最容易忽略的盲点。教师要选择这些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全程训练,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这样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看,当前要特别关注学生“写”的能力。“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客观标志,对“写”的教学意义特别重大。笔者根据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提出一个改进策略:把“听说”的时间节省下来,把“读”的次数控制住,要把“写”挤进课堂。对学生的“写”要更宽泛地理解,小学语文课上的“写”主要包括五种方式:批注、写字、抄写、听写、写片段。

4.培养语感

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主要包括变化感、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语感有两个教学特性:一是强调整体把握,立足于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二是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的语言修养。小学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打好基础。

如教二年级《黄山奇石》的首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可以进行“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三个词组的不同组合训练,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和灵活运用能力。

5.完善健全的人格

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段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快气氛之中,突然一位学生提问:“老师,现在水资源越来越少,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很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全班同学为之瞠目结舌的时候,支老师却对这位提问的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西双版纳这一热带雨林地区,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一次灵动智慧的洗涤。

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建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涉及多种因素、各个层次。笔者提出三个基本的实践建议:

(一)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包括四个基本方面:(1)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含的变化感、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段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诵背等等。

1.多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作了特别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对于课外阅读,课标也格外重视。“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看: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为: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平均每学期1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平均每学期25万字),共145万字。加强推荐中国现当代作品的推荐力度,如童话篇目中叶圣陶、张天翼的作品赫然在目;寓言类中国古今寓言成为强力推荐的作品;诗歌散文作品新增加了诗歌的比重,中外童谣、儿童诗歌以及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列入推荐内容……

在阅读评价中增加“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十分关注学生的阅读量和面,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经典阅读也好,大量阅读也好,阅读材料的选择面要广,量要大。可见,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已进入了倡导“大量阅读”的新时代!

2.多背诵

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丰富语文知识、强化语言规范表达的主要途径。从数量上看,《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在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从原先1-6年级推荐篇目为70篇,新修订的增加到75篇,增加的诗歌分别为: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及陆游的《三衢道中》、朱熹的《观书有感》,删除了李商隐的《乐游原》。从以上篇目分析,诗歌诵读增加了汉乐府和唐宋诗词的分量。从内容来看,背诵的篇目以古诗文居多。修改稿在附录1中明确提出“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可见,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语言的习惯,并传承传统文化。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法则是:“听到的,忘记了;读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可见,实践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修订稿比原来的实验稿更注重于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积极倡导语言实践的“运用”环节,把“语言运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种“学用结合”“实践第一”的观点,反映的是“务实增效”的理念。

修订稿在短短407个字的“前言”中四次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增加了新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把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说明两个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新观点:(1)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2)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是综合性和实践性。

语文学习重视理解和积累,但学习是为了运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也在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修订稿第一次提出要求:“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并把“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改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见,“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极其重要的途径。

在此,笔者提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层次及主要内容:(1)感知语言。初读课文、认字教学(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认清字形)、了解大意。(2)理解语言。内容理解(情节上的重点难点、思想文化)、形式理解(词法、句法、章法、表达特点等)。(3)巩固语言。专项练习、诵读、复述、背诵、听(默)写。(4)运用语言。概括大意、说话写话、情境操练等。

(三)加强课堂文化的积淀

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知识的、思想、能力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交流,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行为。

人文类课文的教学是这样,科普类课文的教学也是如此。人类在创造世界、解释自然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人文性的价值趋向和情感信仰。因此,一些科普类的说明文只要孜孜叩问,同样也会彰显其内在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