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基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道科技创新基金还是听别人说的。那时候甚至也不知道科技局具体的职能,只是从单位的字面意思理解,应该是跟科技相关的工作吧。后来从网上找找才知道国家科技部对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基金和贴息贷款等,还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等。
于是就想,我们公司是不是也可以申请一下。总的来说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自2003年成立时,几个要好的同学,学电子的,学计算机的,凑在一起,我从家里拿了5万块钱,当时立足的目标是智能远程控制系统。我们开发的利用手机,或者电话,电脑,控制家里的电器、监控设备。那时候还没有3G。我们买来单片机、测试设备等等。前前后后花了一二十万,期间我们兼带帮别人做一些网站,帮别人写一些单片机程序维持公司运转,但总是钱不够花。
坚持了快2年的时间,我们的产品终于成功了。跟深圳的厂家谈生产,别人要定金,要最低多少起,开始生产,我们的资金实在是没有办法,大家很泄气。这时候有人说科技项目有国家支持,还可以去科技孵化器,找到科技局一问,别人说有专利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没有,交利税没有,一听没戏了。加上办公室房子到期,我们两年没有赚到钱,家里也没有人支持,大家作鸟兽散了。第一次创业也就这样失败了,虽然知道了科技创新基金,知道了企业孵化器,但好像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离开武汉后,我去了深圳,在深圳帮别人写单片机程序赚到了第一桶金30万。
2007年我回武汉,我又成立了一家网络技术公司,那时候互联网发展得很好,我们做了一个生活类型的门户网站,开始用的是买的asp程序,所有的页面我们都是采用主流的DIV+css写的,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页面,我们做了近2000个页面。做美工的人都知道,一个页面从布局到完全做出来达到满意的效果,至少要3天时间,我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后来访问量大,负载不行,把asp改PHP。那时候公司20多人,技术、美工、广告销售等,在我投入的30万花完的时候,网站已经可以养活公司近30人了。那时候我信心满满。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当公司达到盈亏持平点时,就是在赚钱了,赚到的是网站的知名度,访问量等无形资产。
然而,事情总是这样巧合,当IP到10万的时候,网站访问奇慢,还经常受到攻击,入侵。我们的带宽不足是问题,我们买来的php开始就不是根据我们的功能来开发的,后期我们为了满足需求,又自己修修补补的加了很多程序,网站程序跟数据库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访问要求,而唯一能解决的就是一增加带宽,增加服务器,做服务器集群,将主程序PHP改成定做的jsp(java)。这样一来,至少投入50万以上。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科技创新基金。
然而,情况一如以往,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了一些非公开信息和公开信息:公司要注册19个月以上,要注册资金30万以上,要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等。省市级创新基金有内部非公开的衡量标准,要年利税20万以上,等不一而足。
想想,我们自然是通不过的,没有专利,没有著作权登记。网站一如既往的慢,广告主不再续费,我们自己新开发的jsp系统遥遥无期,服务器无法解决等,人员流失。我每天借钱,找投资,当我们做得好的时候有人想投资,我拒绝了,而现在看我们这样,再去找人投资时,又杳无音信。
2010年底,服务器带宽到期,网站无奈的停止了运行,我的创业又一次失败告终。
两个公司,两次创业,尽管有一些自身的原因,但也有外在的因素。
我两次想到了创新基金,但是我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通过这两次,我在这里把对创新基金的一些疑惑及设想讲述出来:
信息不透明,宣传力度不够
知道创新基金的公司很少,就算是知道,也认为那跟自己公司很遥远,更少人知道一年有两批,湖北省两批接近400个项目,而不是一二十个项目,竞争压力没有想象的大,惠及面还是很广的。但信息不透明,宣传力度不够。
以事实,实际情况为准,不受条件限制
申请受理条件的问题,既然是创新基金,难道非要成立19个月的公司,注册资金在30万以上的公司,要有专利或者是软件著作权登记?不能以事实为依据,当有公司向地方科技局申报的时候,无论什么情况,地方科技局进行把关鉴别一下,如果很好很有前途的项目,他没有公司,只是团队,也就论不是公司注册资金了,科技部门能不能协助帮助成立公司,申请专利,申请基金呢?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科技
科技创新作为高校创新的重要内容,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更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协调、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石油大学在国家“十五”科技工作方针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深入实施科技精品工程,以制度创新为总抓手,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营造科研良好环境,发挥重大项目作用,加大科技奖励力度,规范科技评价体系,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等举措,充分调动全校教师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构筑科技创新基地
创新基地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基地建设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汇聚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对创新基地建设而言,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基地学术环境优势,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和资源共享,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激励机制。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相继制定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学校也自筹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使得制度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学校紧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西部大开发、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突出特色研究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条件建设、技术装备改造、增建实验室等举措,使创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2个联合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由于“扩招”导致教师缺编严重,使得青年教师过早地担负起教学科研的重任。据调查,全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左右。青年教师以后要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能力和经验也都不足,也缺乏科研启动资金。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和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学校也给与科研启动金,资助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近几年学校共投入200多万元,资助了200多位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三成以上。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快速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
3 发挥重大项目作用,凝聚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流高校,必须要有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指出:“争取政府资源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现。高校围绕国家目标开展创新活动,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学术地位,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科研团队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现象。针对国家级科研目标开展科技攻关,进行学科交叉,可以稳定科技队伍,凝聚科技创新团队,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激励教师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保障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办法》。学校组织各学科技术骨干组成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及各省市设立的重大科技项目,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凝聚科技力量,培育科技精品。几年来,学校投入配套资金4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对加强科技团队建设,稳定学术队伍,坚持自身特色,形成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学校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9项,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5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我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旋转导向可控偏心器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经费达1500万元,是建校以来第一个经费突破千万元的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由2003年的3100多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亿多元,年均增幅达30%以上。通过重大项目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凝聚了多支科研团队。比较典型的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 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催生科技创新成果
学校革新科技奖励办法,拓展授奖范围,加大奖励力度,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对高水平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进行奖励,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获授权的专利技术、高水平的论文、经费数额较大的横向科研项目进行奖励。奖励以工资或现金形式兑现,几年来共发放奖金300多万元。此项制度在教师中反响很大,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创新热情,也调动了更多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得学校科技工作呈现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学校主持完成的“气田污水综合处理与防腐阻垢技术”、“油气管线分布式光纤光栅智能传感系统研究”等4项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获得了130多项各级科技奖励。近五年6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近5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多部。
5 规范科技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创新热情
高校近年来存在单纯以论文数量考核教师的现象,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出现。学校为此制定了《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认定办法》,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从国内核心期刊到国外核心期刊,从不同角度规范和引导教师通过科技创新和长期积累,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的科技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指挥棒。在强化科技业绩考核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关系。学校制定了《教师科技工作业绩与成果量化计算办法》,与学校的其他科技管理制度一起,形成了科技评价体系。此办法的实施使得学校科技成果认定更加公平合理。科技工作业绩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形成了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科技创新热情进一步高涨。仅2008年一年就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超过了学校前十年申请量的总和。
6 扩大学术交流范围,增强学校学术影响
学校的科学研究要想创一流,就要积极开展各种学术合作与交流,就要选择高水平的合作伙伴,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提高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可及时获取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许多创新的想法、概念和思路,往往就是在学术交流中提出或受到启迪。
[关键词]科技创新;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97-01
1、前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下一步我市科技工作应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项目扶持带动为手段,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注重科技项目开发,以成果转化落地为目标,全面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注重科技平台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我市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联合本地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平台服务工作,为企业开放实验室,提供样品检验、分析,技术咨询,文献检索等服务。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中,也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形成多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1、以尊重知识产权为前提,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方式共享服务
成果数据库、中外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所有能在公网上运行的数据库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为解除知识产权的限制,实现光盘资源共享,可利用电子阅览室、原文传递等方式,解决企业科研人员的燃眉之急。
2、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对科技管理部门政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深加工成二次、三次信息,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数据信息产品,形成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专利及产权交易等各种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期望获得的信息,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信箱中,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
对有需求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指派专人上门服务,可开展运用科技信息资源讲座,也可以是企业关心的企业科技工作讲座。
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扩大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帮助企业克服由于规模小、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实现技术攻关等问题,突出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的服务职能。
3、注重创新主体培育,采取措施,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重视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主要领导要有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真正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抓紧抓好。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新,并有得力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要健全科技管理组织和科技机构,并把科技管理与科技开发区分开来。企业在搞好生产性技术研发的同时,应成立战略研发机构,开发新的产品,为企业永续发展做好战略储备。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是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因此,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创新能力建设等科技扶持项目,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型企业试点等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注重科技项目开发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引进项目
确立“科技招商”理念,以科技项目为牵动,通过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载体招商和专项招商等途径,多赴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开展科技合作,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催生一批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目标。
2、扶持项目
全市科技经费应集中向产业化前景好、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倾斜,重点解决新能源、石油石化、地方工业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3、创建品牌
政府应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宣传推介、梯次培育等方式,将品牌培育与项目、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培育一批有锦州特色、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
5、注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架起桥梁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政府应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
围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应重点建设开通我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使其具备科技成果展示、转化,科技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服务功能。
2、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加强锦州科技信息网建设,使其成为全市重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应向全市开放,实现国内最权威的科技学术会论文、国内核心期刊、国内最为完整的科技信息群、最为权威的企业产品数据库、科技外文数据库以及各行业法律法规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项目查新、网上宣传、域名注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专项行动
应走进企业,走访市内高校院所,搜集企业技术需求,举办、参加校企对接活动,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项目在我市实现转化落地。
6、结论
总之,现今处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但政策上需要创新,服务上更需要创新。不仅要从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上多下功夫,还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皖春.创新基金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J]. 安徽科技.2014(01)
[2] 黄丽萍,李义芬,吕向阳,李全文.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
[3] 谭影慧.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的瓶颈[J].学理论.2015(35)
[4] 孙小会.加快石家庄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3(12)
关键词:风险资本市场;自主创新;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3-0024-03
目前在我国,小企业提供了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发明、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不足5%。我国在1999年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至今共资助了5000多个项目,由于缺乏市场支持,风险资本的成长较慢。即使从2004年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成立以来,截至2007年10月底该板块上市公司仅有176家,与我国13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规模不相称。就上海市而言,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仅有6家,更是与上海市科技创新水平极不对称。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对资本市场融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现代金融服务业要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自身发展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快构建一个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上海市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发展与存在问题
上海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前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无论是基础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都是如此。直至1999年8月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创投)成立,上海市资本市场开始逐步服务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海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属于“政府主导”模式,以上海创投为代表。上海创投采取“基金的基金”模式,吸引海内外各种社会资金,并联动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建立了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体系,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但是,从上海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型城市”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来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对资本的分类与风险资本对资本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推动作用的认识不够充分。资本的形式可以分产业资本、风险资本和金融资本三类,近年来上海市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总量不断增长,而风险资本增长缓慢,在三类资本总量中的比例偏低,与发达国家风险资本的比重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尽管上海创投自身发展迅速,由起初的6亿元到2006年的30亿元,但是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相比,风险资本的总量仍然偏少、增长缓慢。
其次,境内外创投合作以及创司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在上海金融人才与金融环境优势的吸引下,外国风险资本纷纷进入我国,但近年来越来越少地投资于科技型企业,这说明我国现在缺少引导他们为我国自主创新型经济做贡献的对策。同时,上海的很多私企创司是由母公司企业拿出部分资金从事专门投资业务组建而成,组织形式上一般隶属于母公司,对创投业最适用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共识,真正以“有限合伙”制运作管理的不多。
再次,“政府主导”行为的挤出效应显现,市场化创司发展的“环境边界”僵化,支撑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我们发现上海市政府创立的上海创司以及相关的政策,对私企创司或国外创司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司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研发机构和科技园的合作,基本都是同股同酬的投资收益模式,比较美国政府出资三分之二受益10%的特殊投资收益分配机制而言,上海政府的投资收益机制不合理,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第二,根据调查,上海市近年来成立的从事或挂名的创业投资公司已经有50余家,但是这些公司的投资方向大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性创业无关,这说明我国吸引市场化创司投资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明显不足;第三,政府控制了一些技术资源、信息渠道以及相关政策等,限制了创投资本发展的“环境边界”,产学研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机制不顺,现有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偏低,而高校的技术由于体制问题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真正走到前台。
最后,创投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投资和实现价值升值仍然比较困难。“退出难”是国内创业投资机构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应该说,上海创投与金融投资机构、产业机构合作,对退出渠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退出的项目大多是通过并购完成的,这与国外创投项目退出方式接近。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并购业务的发展。但是,国外大量项目的并购是通过OTC市场实现退出的。相对而言,产权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投资和实现价值升值的功能弱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有限。同时,上海市对于中小企业IPO方式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二、上海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可行路径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创投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创新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都会造成在某个“时段”(如处于种子期的科技项目)私人资本望而却步,出现“市场失灵”,这种现象只能靠政府去填补。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不能以市场化手段激励国外与社会风险资本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在此方面的大包大揽也是不足取的。就上海市而言,“政府主导型”模式需要向市场化方向作出适当的调整,政府目前的可期作为和可行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有限合伙”制:为境内外创投合作以及创投管理建立有效的机制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均表明有限合伙制是促进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国外创投大多实行的是有限合伙制。这种有效机制能够有利于促进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有利于鼓励创业,并形成创业一成功一成功后再创业的良性循环。
近期内,政府可以宣传上海创投基于“有限合伙”制发展的成功经验,向私企创司推广“有限合作”制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国内外创投合作的机制,共同支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
(二)提升动力机制:由上海创司试点,实施鼓励与激励政策,增强国外与社会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创新的吸引力;同时,市场化发展引导私募股权基金,并放松、创造有利于创业风险资本发展的“环境边界”
美国通过向委托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在公开市场
募集资金,以出资三分之二受益10%的特殊投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组建小企业投资公司,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向科技型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上海市政府可以考虑借鉴美国这方面的经验,在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调整中,先由上海创司试点,增强对国外基金、特别是国内社会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创新的吸引力,以政府较多投资较少收益的激励机制引导创司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与公募市场的发展相比,中国私募市场的发展相当滞后。上海近期内应考虑避重就轻,先从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着力,以此作为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私募资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组织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实行监督这一角度看,私募风险投资公司是一只非常重要的支撑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力量。就政策路径来说,可以让私募股权基金逐步浮出水面,实现公开化、市场化,并以鼓励与激励政策引导其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科技创新。(1)在政府配套性融资与出资政策上,如与风险投资共同投资,为企业的融资提供配套服务或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对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支持性投资等等;(2)税收优惠政策上,如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完全免税,美国在税制方面对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从而使得风险投资税率从49%下降到20%;(3)在政府采购政策上,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为鼓励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予以支持。
同时,可以考虑放松、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环境的边界”,积极改善创司发展环境的服务性、支持性与规范性,促进产学研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融合,引导高校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也加强对高校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力度,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的一番作为。
(三)强化基础层次的退出机制:整合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升级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形成区域性OTC市场
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表明,基础层次的OTC市场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也是大量创投项目为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并购实现退出的主渠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OTCBB可以说是NASDAQ的预备板,大量风险科技项目首先在此市场经受考验。上海市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相对最为成熟,已基本实现了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2006上半年,技术产权交易增势明显,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资本动力,实现技术产权交易额68.89亿元,同比增加75.49%;高新技术项目成交同比增加87.14%。这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基石和载体,因此上海要积极在产权市场基础上升级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以此作为基础层次资本市场,让其承担起区域性OTC市场的重任。
本报告重点跟踪评价了30余项科技金融政策,这些试点政策是对现行制度的修订、调整和突破。跟踪评价和研究分析这些政策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发现问题,提出未来完善方向和推广建议,为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提供支撑。
示范区科技金融政策着力点
创业风险投资
第一,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跟进投资、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重点发展领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二,针对创业投资机构,对其实际投资额和建(购)房进行补贴,对其缴纳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地方分成部分进行奖励,根据实际投资本金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以及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收益补贴。第三,对创业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第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给予中小企业建(购、租)房补贴,并对其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进行奖励。
科技信贷与科技担保
第一,对试点企业给予信用评级费用补贴、贷款贴息,对试点银行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部分不良贷款处置所发生的实际损失给予风险补偿。第二,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通过建立培育引导机制、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组合融资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担保换利润分红、期权等)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第三,科技担保方面,给予企业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给予担保机构担保补贴、损失补偿、落户奖励、购(租)房补贴和财税奖励。第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采取落户奖励、建(购、租)房补贴、风险补偿、业务增量补贴、财税奖励等手段。
多层次资本市场
示范区主要根据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挂牌、公司并购和股权收购等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同时从工商登记、优化上市环境、培育上市资源、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多层次市场建设。
科技保险
第一,在信用保险方面,采取给予企业资信调查费补贴和企业保费补贴,同时对获得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的试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试点保险机构每年新增承保额度给予奖励等措施。第二,在首台(套)科技保险方面,已认定的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行保险费资助,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实行保险费资助。第三,在其他科技保险方面,主要采取对科技企业保费补贴方式予以支持。
科技金融顶层设计、金融机构及人才
第一,加强对促进科技和金融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健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信用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协调等方面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第二,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发展,采取落户奖励、建(购、租)房补贴、并购交易中介费用补贴、业务奖励、风险补偿、所得税和营业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等方式,引进和鼓励新设金融机构,促进股权投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并且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第三,加快金融人才集聚,主要从租房补贴、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优待等方面,对金融人才给予优惠待遇。
政策执行与效果
创业风险投资
示范区是其所在省市科技资源最为密集和活跃的区域,因而也是其所在省市创业风险投资最集中和活跃的区域。2011年示范区创业风险投资在机构数目、管理资本、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上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见表1)。中关村示范区内还形成了独特的股权投资模式,如中关村发展集团探索以股权投资为主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体系,发挥国有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多层次资源要素为支撑的融资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贷款
参与北京市科技信贷补偿计划的银行共23家,支持258家企业,发放贷款295笔,贷款折合人民币约260亿元。18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北京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设立了中关村分行。以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为平台,已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41亿元,其中2012年新增担保120亿元;累计组织149家中小企业发行直接融资产品,融资额共计27.7亿元;各银行在中关村内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7.6亿元;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3.4亿元;杭州银行推出针对中关村代办挂牌企业的股权质押贷款.累计为38家企业发放贷款6.6亿元。
截至2011年底,武汉东湖示范区累计成功为37家企业办理60笔股权质押融资,实现直接和间接融资总金额逾55亿元。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发展中小企业集合贷,集合贷款已支持50多家企业,发放贷款达8.75亿元。武汉东湖示范区拥有光谷担保、中融担保、银乾担保等担保公司总数达9家,注册资本总额超过15亿元,2011年中小企业累计获得担保贷款超过60亿元。
上海市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呈现了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融资担保金额和户数俱增的良好态势。截至2012年3月底,全市小企业贷款余额5 635亿元,增幅1.2%;微型企业贷款余额825亿元,增幅6.8%。已开业的75家小额贷款公司3月末小额贷款余额120.29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9.94亿元,增幅10.92%;科技企业贷款余额31.87亿元,贷款户数598家,增幅0.87%(见表2)。融资性担保余额436.8亿元,其中科技企业担保余额24.61%。2013年1月,上海市共.有27家科技企业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获得总额达,1.46亿元的银行贷款,其中参加科技履约责任贷的企业有20家,获得贷款6100万元;参加科技成果转化信用贷的有4家,获得贷款8000万元。此外还有小巨人信用贷、创新基金微小贷等多种贷款方式。
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关村上市公司群体加速壮大,“中关村板块”效应增强,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53家,中小板上市企业38家。上海市中小企业在IPO方面有较好表现,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28家,中小板上市企业27家;2011年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启动,截至2012年底,挂牌企业48家,成交额超过1亿元。东湖高新区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截至2012年4月底,东湖高新区上市公司31家,其中国内上市公司25家,海外上市公司6家,形成了境内境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多途径上市的格局,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74.22亿元,其中股票融资294.07亿元,债券融资80.15亿元
中关村代办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2012年9月,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和天津滨海三个国家高新区被纳入新三板试点范围。截至2013年3月,挂牌企业达到205家。2012年1月―10月,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资获得8.2亿元融资。
科技保险
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累计为65家企业提供近200亿元的信用保险和10亿元的贸易融资贷款。武汉市共有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购买了科技保险产品,累计缴纳科技保险保费约6 500万元,企业享受约500亿元的科技保险保额服务。上海市2012年科技保险保额3.05亿元,并且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截至2012年10月底,履约贷款已经受理企业申请319家,放款企业193家,共获得贷款6.3亿元,其中48家企业为首次贷款。
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保险补偿机制自2010年实施以来,通过给企业生产销售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险保障,在风险转移、促进产品推广运用、项目资金融资、技术专利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首台(套)保险机制表示认同。2012年又设计出台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利执行保险两个险种,进一步满足科技企业的风险需求,保障科技企业利益。
问题及政策建议
支持创业投资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明显,建议出台针对天使投资的扶持政策
目前创投机构尤其是引导基金支持的创投机构仍然集中于成熟和后端项目,许多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得不到资金支持;同时天使投资以及进行早期投资的机构数量仍然匮乏。建议一方面加大针对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工作,引导和促进社会资金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借鉴OECD有关国家鼓励天使投资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关对私人投资者投资非上市公司的个人所得税及损失税前弥补的相关优惠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较大,建议制定科技信贷的扶持政策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管理成本高,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缺乏银行授信尽职免责的操作细则和风险分担机制。在政策层面,建议:第一,在示范区率先建立符合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监管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实中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尽职免责”制度;第二,制定支持科技银(支)行发展的相关政策,开展示范区内的社区银行试点工作;第三,在示范区内对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扩大经营范围试点,完善小额贷款融资和服务方式,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融资倍数和资金来源试点;第四,试点开展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示范区、银行、担保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受制于退出渠道,建议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环境
目前对于企业质押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出现未还款情况时,银行等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处置渠道较为狭窄,有关知识产权估价、交易等尚未解决。建议首先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环境,构建从知识产权评估、金融服务到交易处置等全程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宣传普及,设立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次示范区制定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财政扶持政策。
科技担保“小、弱、散、难”,建议推动科技担保体系网络化发展
专业化的科技担保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政策扶持不到位,担保层级低、覆盖面窄、担保资金总量不足。建议构建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的担保机制,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示范区)、民间资金合资共建区域性担保子公司和向地方科技担保公司注资、风险补偿等方式,提升区域科技担保能力;在示范区开展科技担保公司风险补偿、代偿优惠、放大倍数等试点,提升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对滞后,建议加快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远未发挥。由于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速度偏慢,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不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建议尽快加快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配套制度建设,细化股权认定的相关政策,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入股的企业一卜市融资;以区域性柜台交易为基础,加快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准入与退出、操作流程、信息披露等基础性制度,形成合作协同的市场层级结构;充分发挥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保险功能未充分发挥,建议不断丰富科技保险内涵
目前示范区对科技保险的引导和激励缺乏有效手段,各类险种对创新核心环节的风险分散功能不强,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部分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地方之间还未建立有效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建议推广中关村首台(套)保险机制和融资保障类保险产品,充分利用保险工具支持科技企业新产品研发、生产、市场拓展、融资、进出口以及科技人员激励保障等方面作用,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培育和发展科技保险市场;完善落实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经费中列支科技保险费和对首台(套)产品实施用户保费补贴等相关政策;在示范区开展保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试点。
这也是近年来杭州银行在国家和各级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推进科技金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一开始配合地方政府企业转型战略,做配套金融服务,到后来扎根科技金融,取得良好的效益,经过最近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建设,杭州银行已经逐步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运作模式。
在科技金融的海洋里练就“专业、专注”的本领
杭州银行正式提出实施科技金融发展战略是在2009年。那一年,杭州银行在杭州设立了一家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科技支行。
此后,又在北京、深圳、南京、合肥、宁波等分行所在地区设立了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科技金融专营部门,专业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目前,这些机构服务的客户已经累计超过1000家,主要集中在生物与新医药、资源环境、新材料、高新技术服务、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而且经培育后企业成长喜人。在杭州科技支行,2010年和2011年销售环比增幅均超过50%以上的有100多家,占机构总客户数的34%,与传统生产型企业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些成绩是怎么做到的?
用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的话来说,就是“在科技金融的海洋里遨游,关键是要练就好本领,这些年杭州银行主要做到了四个字——专业、专注”,这也被认为是杭州银行科技金融发展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
第一,坚持专业的市场定位,主要支持中小型、初创型的科技型企业。
“比如杭州科技支行在成立之初,我行就明确提出必须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定位,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投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这是被明确写入对科技支行的管理要求及相关制度中的,而且我们也是这么坚持做的。”俞胜法行长说。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使杭州银行的科技金融在专业的领域里做得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第二,创新了一套独特的科技金融运作模式,比如说单独的授信审批标准、独特的风险控制手段、单独的信贷规模和考核政策等。
杭州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信审核一直强调以“投资者眼光判断企业”,他们主要分析企业团队结构和能力、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认同度等,与主要依靠财务状况、抵质押物的传统信贷审核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他们还引进了风险分担机制,跟政府、担保企业、基金等建立风险池,如果有损失多方共同分担。跟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投贷联动,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后,杭州银行贷款能及时跟进,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更好地控制风险。
第三,专业的团队。杭州银行专营科技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除了具有必备的金融素养外,还需要有行业素养。如对于LED产业、生物制药、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客户经理要了解该行业(产业)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及能够对公司的成长性作一个判断。
“我觉得在专业、专注的理念下,我们现在的业务模式还是很有特点和特色的,尤其是客户专业服务、风险把控等方面,经过三四年的摸索,我们确实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杭州银行实际情况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俞胜法行长说。
把创新作为科技金融服务的生命线
之所以杭州银行能够把科技金融做得有声有色,俞胜法行长觉得,创新是不可缺少的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杭州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生命线。
首先是要有创新的环境。北京、深圳、杭州等地近年来进行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创新企业在当地落户,而且这些地区的科技型企业行业面比较广,小规模的比较多,当地的创投、担保、私募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也比较活跃。这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人才引进方式的创新也非常重要。杭州银行专营科技金融的决心,可以在招聘上反映出来。近些年,杭州银行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招聘财经背景的员工,他们同时也招收理工类毕业生。理工科出身的客户经理,对行业的技术比较敏感,创业者讲到什么技术,往往一听就懂。现在很多创业者都是技术背景,如果跟他讲财务上怎么安排,风险怎么防控,尤其是初创企业,对方可能没那么感兴趣,理工背景的客户经理与之交流,双方更有共同语言。
另外,就是机制和产品的创新。杭州银行除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科技金融运作模式外,在市场模式和产品上也在不断探寻创新,个性化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客户。
在北京地区,其它银行也在做科技金融,但杭州银行的定位与它们并不雷同。其它银行做得更多的是比较成熟的科技型企业,杭州银行提出要与他们有一个错位竞争,这就是后来定位的新三板企业。
针对新三板企业,杭州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做了很多个性化的创新方案,切实解决了很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有一家做节能软件的企业,因为刚刚开拓市场,很多目标客户都不愿意出钱买它的软件。由于缺乏资金回笼款,企业的发展切实地感受到资金的压力。
杭州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创新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软件提供商、需求方和银行,三家签一个协议,软件提供商为需求方做服务,不需要对方一次性支付费用,而是通过提供软件服务,以从节能费用分成的方式获得收益。杭州银行给软件提供方贷款,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供需双方的资金均需经由杭州银行进行监管,这样,既保证了双方的账目透明,为双方建立了信任感,又解决了软件提供方的资金问题,为日后的节能分成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因为这种个性化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企业和银行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有些企业甚至主动要求把杭州银行作为监管银行。中关村支行的新三板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客户非常欢迎,监管部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也非常认可。
【关键词】微创外科手术 达芬奇手术系统 进展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15-02
近几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它是在上个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如今,其理念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外科的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它是传统外科的升级。微创外科是通过微小的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学科学分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外科的问世绝非偶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未来治疗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无创伤方法代替有创伤方法,小创伤代替大创伤的方法。这也是未来医学生物工程中、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对病人而言,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微创外科是临床医学界跨世纪的高新科技,其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是内镜技术,如电视腹腔镜技术,它是本世纪末光电领域现代高科技与现代外科学有机结合产生的一场外科领域新技术、是现代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1 微创外科的产生与发展
微创技术的出现以腔镜技术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为标志,腔镜手术的患者伤口较小,手术过程中出血少,手术后恢复也很快,手术疼痛不严重,住院时间短,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推崇,它带动了一场深刻的传统外科手术上的技术革命,使外科传统手术的面貌焕然一新。德国在190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腹腔镜,美国在1957年发明了光导纤维胃镜,这些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推动了内镜发展的飞跃。“微创外科”这一名词是在1983年被英国的一位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提出的。在1991年,云南曲靖的一所医院独立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在国内还是首例,它标志着我国现代微创外科的萌芽。在以后的时间里,腹腔镜技术在我国迅速得到推广,已经成为医院吸引患者的重要外科项目。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它在外科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了评价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腹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应用了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必须实行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少。腹腔镜外科也逐渐在向越来越多的领域发展,已经延伸到了腹腔外的部位,胸腔镜、关节镜等众多的腔镜设备应运而生。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以往只存在医生想像中的许多技术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这些技术有:虚拟内镜技术、三维人体模型、远程的诊断治疗甚至手术等,由于腔镜技术与人工智能实现了完美结合,使腔镜技术变得跟家准确和精细,创造出了更高的水平。
微创外科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它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与先进的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发展,并且融合了生命科学、医学工程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使外科手术实现了数字化、功能化、智能化、微创化和视频化。微创外科包括微创概念和微创技术。微创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讲究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把有病器官作为对象,利用先进的微创技术手段,寻求最有益的诊断与治疗,使病人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微创手术在实行时要做到恰到好处,在能用小口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不要用大口,能用细线就不要用粗线,可以不放引流管就不要放引流管,可以用内窥镜处理就不要用外科处理,可以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就不要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在放、化疗过程中,用低剂量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高剂量来解决,要本着对人体创伤最小、治疗效果最好的原则来选择治疗方案。微创技术具有条件性,例如,开展腔镜检查与治疗,进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有腔镜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是,条件总是可以创造的。
2 微创外科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医学技术的局限和医生本身的原因,微创外科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让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医生不遵循主、客观的实际条件,单纯为了追求微创而微创,过分注重外在美观和手术的切口小,致使手术并发症频繁出现,危及患者生命。
在进行腹部微创手术时,需要采用CO2气体,能够引起患者的生理紊乱,使患者出现皮下气肿、气体栓塞、气胸;下肢静脉淤血、血栓形成、肺硬死;肠缺坏死;心衰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进行微创手术时,要注意选择病例,掌握好适应症,不能对同一种病的任何患者都进行微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微创外科技术的新成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外科控制台、用来持有手术机械的手术车、摄像车。
3.1 外科手术台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中心是外科手术台,其操作者要在消毒区域的外面,通过使用控制手柄和控制脚踏板来控制手术机械和立体腔镜。术者通过立体视野与控制手柄的手联系起来,这样就组成了开放手术中眼―手―器械的协调关系系统,这种自然的协调方式使眼与手的配合最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这种组合使术者在微创环境里达到了开放手术里的灵活性。这种系统缩小了手术动作的比例,避免了颤抖,给术者提供了更多的控制,使人手的自然颤抖和无意移动造成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操作者在控制外科控制台时能够对视野进行全屏显示模式和多画面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这种模式能够同时显示出手术视野的立体图像和辅助设备提供的图像。
3.2 手术台车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运转部分是手术台车,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对手术械臂和镜头臂进行支撑。手术车的操作者观察手术的方法是通过具有综合功能的触摸屏监视器来实现的。2只手术器臂和1只持镜臂,手术器械和腔镜进入患者体内,并且受手术器械臂的控制。操作者往往使用食指和拇指来控制操作手柄,开合控制手术器械,移动患者体内的手术器械和腔镜。手术车做到了对这些移动的精确、无缝的复制,达到了与术者的手在患者体内做手术一样的效果。同时,用于术中握持腹腔镜的物镜,相对于传统的腹腔镜助手的握持来说,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图像,防止了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中因助手疲劳等原因而引起的手部抖动致使视野不稳定的问题的发生。
3.3 仿真的手腕手术器械
仿真手腕手术器械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给术者跟人手一样的灵巧和比人手更大的移动范围,这使术者能够在微创的环境里达到更高的精确度。这种器械是可以多次使用的、例如,8mm的器械理论上可以使用10次,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使用10―30次。仿真手腕手术器械有两种类型,即不能接电源的器械和可以接电源的器械。不能进行外接电源的器械主要有:探针、镊子、抓钳、解剖刀等专业器械;能够外接电源的器械主要有:单极电刀\钩、双极电凝钳和超声刀。
仿真手腕手术器械由四部分组成,即解锁手柄、器械轴、器械手腕和器械尖刀。机械前端通过控制台上的控制手柄与滑轮之间的动力转换来实现。为了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坚固性,仿真手腕手术器械事先预设了使用次数,器械臂安装到器械上以后,使用次数就会显示出来。只有当手术者进入操作模式以后,安装在器械臂上的器械才会开始执行命令。器械如果超过了使用寿命,就不能再继续使用。
3.4 腔镜
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相匹配的腔镜有两种规格:12mm的立体腔镜和5mm的二维腔镜。通过光纤,光纤达到腔镜,然后投射到手术区域,其腔镜上的雾气能在光纤热量的帮助下消除。图像由腔镜经过左右通道发回到摄像头上,再由摄像头连接到左右镜头的控制单元和焦距控制器。
3.5 立体摄像镜头
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相匹配的立体摄像头有两款:标准65度广角摄像头和45度摄像头。腔镜发出来的图像在通过摄像头转换为电子信号,然后再把这些电子信号传送给在摄像车和手术控制台的图像处理装置。立体摄像头能够提供6到10倍的放大。
4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优点
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能够使患者受益很多,手术切口小、康复所需时间段、住院时间短。对于患者来说,复原时间的缩短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以前的正常作息时间。还有一些优点是:所需的麻醉量少、感染的几率小、创伤和疤痕小。
相比较传统的电视腔镜而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在使用电视腔镜时,主刀医生必须看着监视器做手术,而监视器并不与手在同一个方向,这就打破了人类所习惯的眼手协调的方式,手术的视野图像也由传统的三维立体变成了二维平面,而且也图像也失真,分辨率不够,器械的自由度也只有4个,精确度不够,在套管的作用下器械的动作发生了逆转,从而导致医生如果想要器械向左,其操作的手必须向右,很容易发生错做错误。而达芬奇手术系统的应用,能够把真实的直视三维立体图像放大到10到15倍,医生能够对器械准确、灵活和直观地控制,由于仿真手腕器械具有7个自由度,能够完全模拟人的动作,并且图像和控制手柄处在同一个方向,恢复了自然的眼手协调,器械能够对医生的动作做完全的模仿。
5 达芬奇手术机械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5.1 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传统的心脏手术往往切口很大,还在正中开胸进行,容易形成术后并发症,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微创外科心脏手术的开展,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时只需切割小口即可,使传统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了最大限度是降低。在全机器人的遥控下,能够在不破坏胸廓完整性的情况下进行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较多的全机器微创手术有: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房间隔缺损伤术、三尖瓣成形术、纵膈肿瘤切成术等。
5.2 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在最初研发时,达芬奇手术是本着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来服务的目的。由于泌尿器官的解剖位置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泌尿外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内镜操作基础,因此,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了机器人辅助技术。当前,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主要有:膀胱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肾切除手术、肾部分切除手术、活体供肾切除手术等。
5.3 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
目前,在肝胆外科中,已经开展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有:结石性胆囊炎、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肝癌等等。
5.4 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在过去,腹腔镜是大部分妇科手术的首选,但是腹腔镜头具有不稳定性,其二维视野没有立体感,达不到人类工程学所要求的标准,这些缺点注定其必须被微创外科技术所取代。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有:子宫切除手术、子宫肌瘤锡除手术、输卵管再通吻合手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手术等。
结语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避免了传统的外科手术伤口大、出血多,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缺点,减轻了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出现,使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是医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宁新. 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邱秀玉.腹腔镜手术术期的护理[J].新疆医学,2010(6),140-141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以打造卓越品牌生态圈为重要抓手,构建了中国流行面料展示中心、时尚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创新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等专业服务平台,助力自主品牌的突破与提升。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总经理 胡松:
科技与创新是品牌的重要支撑
TAweekly: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建立的出发点是什么?
胡松: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品牌。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中国的部分纺织服装品牌利用一些洋品牌来打开市场,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让企业长远发展。
我们现在有一批优秀品牌正在快速成长,它们在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商场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下,并推动了价值链的持续提升,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推动力量。
园区的目标就是针对这些快速成长品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通过整合国际国内的资源,提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服务和平台,全面提升品牌的设计、研发和时尚表达能力。
创业园是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项目,所以注定这不是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我们希望把这个创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示范园区,为更多的面料生产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业发展两个重要抓手,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正是致力于把科技和时尚进行集成创新的平台。
TAweekly:目前创业园以打造品牌产业生态圈为重要抓手,请问有哪些举措?
胡松:首先我们要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有不断沟通交流的机会。现在在我们的园区里每月都有2~3个专业针对品牌面料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可以进行交流,还可以针对性提出要求。另外,我们的建筑设计也从便于展示、交流出发,楼体呈现半围合的设计风格,以此来打造交流空间。
然后就是搭建一个系统的服务平台。我们整合色彩供应链管理、信息分析、面料应用、质量控制、社会责任等专业资源要素而建立一个集约化的专业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具有良好产业生态的品牌发展平台,推动卓越品牌的发展。这个专业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开放式的,我们会不断吸纳行业优秀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品牌企业提供针对性、优质的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产业链专业服务。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如今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意不仅拥有迄今为止世界纺织领域最完整的两条产业链,同时在科技研发上具有强大实力。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副总裁 丁彩玲:
科技创新是原动力
TAweekly:如意目前拥有世界纺织领域最完整的两条产业链,请简单介绍一下。
丁彩玲:这两条产业链是棉纺和毛纺。
在棉纺方面,去年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卡比棉田,这对当前企业棉花原料是一个很大的补充。目前,我们棉纺的产业链很完整,从棉田里的棉花开始,到面料、再到成衣,直到销售。在毛纺方面,我们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建立了一万多亩的牧场,产业链也比较完整,从收割羊毛原料开始,到羊毛加工,再到面料生产,然后一直到成衣的销售。
打造整个产业链的模式,使如意拥有显著的优势,也大大提升了如意的国际竞争力。
TAweekly:如意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那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亮点是什么?
丁彩玲:从公司始建之初,就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每年如意都要引进200多名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公司,这对于如意的人才梯度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延续。对新吸收进来的大学生,如意都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在他们工作几年之后,如意会根据他们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以及所从事的专业方向,再送到不同的大学进行在职教育培训。这是我们如意的特色,在做好本职的工作同时,大家都不断在学习。
TAweekly:在企业里,一些科技项目难免会遇到失败,面对失败,如意是如何解决的?又如何激励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丁彩玲:因为企业一直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所以对科技研发人才呵护有加。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是时下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各个领域都在讲究创新,追求创新。同样,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美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艺术设计人才。但是在艺术设计技术与艺术设计理念迅速更新的今天,美术类院校不但要在理论教学上重视创新,还应该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指导方向。因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自然成为了所有艺术高校必须解决的核心命题。[1]当然,在国家重视艺术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许多艺术设计类高校都着手建立了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一、从意识上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高校的艺术设计科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这里所说的科技创新活动,即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科研实践活动。[2]
依据我国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具备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必然成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而各级各类学科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艺术院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对于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统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此有利于促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设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具有可行性,这种教学行为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技创新在培养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是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通过竞赛形式开展的科技创新,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竞争向上、自主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总之,加大力度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又能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因而,笔者认为,在艺术院校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实践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科技创新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艺术院校已逐渐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正在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理工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成立了艺术设计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大学生手绘墙绘画中心、服装表演队等多个大学生团体,这些社团的成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而且,根据《湖南理工学院关于修订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的指导性意见》的精神,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进行深入研究,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改革了人才培养方案,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科技创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美术学院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设计大师赛、中国广告学院奖、四项全能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美术与设计优秀作品展和发明及专利等,并在实践创新平台计划中规定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不得低于10个学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专业课程中加大了实践课时的比重,将学科竞赛的内容渗透在每门课程中,这样,科技创新的教学体系就已基本形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以艺术设计竞赛带动实践教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艺术设计的专业竞赛,既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3]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艺术设计的专业竞赛,学院正在组建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实验室,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极好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
第二,产学研合作,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首先,践行产学研合作与学科交叉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与专业特色的科研道路。其次,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尽可能接触到多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扩展知识领域,锻炼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再次,对教师而言,产学研结合与多学科交叉建设对专业理论教学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都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4] (转第131页)
(接第125页)
第三,实践性、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离不开一个创新型教师队伍,要有担任科技创新管理的教师、指导科技创新或实践教学的教师。因而,应加大对实践型、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5]
三、以有效的保障机制促进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
建立和健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主要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件,如内部设备、图书资料、经费等;二是软件,如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评级制度、奖励机制、反馈机制等。[6]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第一,为了保障学生科技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学科科技创新活动,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美术学院重新修订了相关规章制度,且在2010年已正式执行,该制度明确支持和奖励参加学科考赛和科技创新的学生。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的学生,除了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和奖励外,还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和冲抵学分。该办法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第二,为了建立完善、稳定的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机构,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还确定了统一的管理机构,由美术学院进行管理,对于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由美术学院参与竞赛的相应的一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并由美术学院对竞赛进行统一的筹划、宣传、协调、培训、组织、指导。在竞赛时,由美术学院牵头,以教研室为主要单位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竞赛工作。美术学院从管理机制、指导等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
由于保障机制实施顺利,近几年来,美术学院学生在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赢得了荣誉。2007年以来,立项建设的校级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16项,另有3项获批为省级项目;2008年全国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二等奖,2008年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特等奖;2009年学生设计的多功能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9年学生编写的3部著作已公开发行;据已知数据显示,2007―2011年间学生参与并被采用的设计项目达100个,如2009年学生参与的上海世博会戴尔馆的展示设计被采用;美术学院学生在多类重要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2007年以来,学生获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奖项205项,且获奖数量和等级逐年提升。通过各项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大学生体验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过程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直接的锻炼和提升。
{注: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B04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C].2007.
[2]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3]李佳.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J].包装世界,2011(3).
[4]卢宗业.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美术大观,2010(12).
[5]张迎春.艺术设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