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11-02

现代农业园区是资源集约利用、要素高度集聚、产业有机融合,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宝鸡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工作的突破口,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全市农业园区发展的态势令人欣喜,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引人深思。

1 宝鸡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1.1 注重规模经营,但档次较低

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05个。其中专业型园区180个,综合型园区25个。按级别分,省级4个(眉县青化、陈仓周原、太白咀头、金台),市级54个,县级及以下147个;按规模分,333.33 hm2以上9个,133.33~333.33 hm2 21个,66.67~133.3 hm2 39个,66.67 hm2以下136个。66.67 hm2以上的园区占园区总数的66.3%;按功能分,生产型163个,品种技术展示示范型21个,休闲观光型21个;按建设主体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125个,科研院所、学校和事业单位为主体的18个、企业为主体的62个。但这些园区普遍沿袭传统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以人工耕作为主,缺乏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经营方式粗放,离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还有很大差距。

1.2 注重特色发展,但品牌不响亮

全市农业园区都注重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和产品。但客观地讲,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小。

1.3 注重科技兴农,但支撑力度小

各园区都引进了一批新品种,建设了一批新设施,推广了一批新技术。但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幼,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相对偏低,加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机制不完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的科技成果不多、转化速度不快、贡献率不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引领滞后

从全市来看,50%的园区没有发展规划,缺乏整合资金的平台、科学的布局目标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框架,园区产业、项目设置存在偶然性和随意性;有的园区虽有规划,但功能定位不明确,生产要素配置不科学,特色不鲜明;不同功能的园区配置、布局不合理,未形成科技引进、示范、大规模生产应用由点到线到面的传播模式。

2.2 总体规模偏小

现有园区小而分散,功能单一,综合性园区建设滞后,大部分规模偏小,且地域分布不均衡,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全市66.67 hm2以上的园区占园区总数的66.3%。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吸引企业和农民创业的能力有限。

2.3 资金筹措困难

农业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加上近年来财政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生产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除4个省级园区、12个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外,多数园区享受不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设施条件较差;园区内多数企业贷款困难,使得其发展受限。

2.4 经营机制落后

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尚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全市绝大部分园区内农户、企业、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利润分配制度、风险化解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数园区重视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园区自身效益不佳,经营目标定位存在偏差,专业性分工协作不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有的园区只重视展示功能,忽视自身的经济效益,造血功能不足;有的园区过于追求高起点高档次高标准,脱离农业发展实际需求。

2.5 科技支撑乏力

园区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普遍不高,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匮乏。

2.6 园区发展用地受限

土地流转难度大,造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十分困难,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3 对策

“十二五”是宝鸡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宝鸡市农业工作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1 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

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紧密围绕畜、粮、果、菜四大主导产业,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完善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实现园区功能定位准确、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科学合理,引领和保障园区健康发展。市、县、乡成立组织机构,在园区规划实施、项目落实等方面给予指导,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遇到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园区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办法,完善园区建设管理考评机制,推动园区建设顺利实施[1-2]。

3.2 畅通资金筹措渠道,壮大园区规模

一是按照“渠道不乱、项目不变”的原则,搞好农业项目整合,将农发、现代农业、水利、林业等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用于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给予专项支持。二是探索建立农业园区融资平台,加快农业担保公司建设,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积极探索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园区贷款搭建平台。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为农业园区贷款,解决农业园区贷款难的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投资,鼓励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形成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3.3 强化经营管理,完善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园区社会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模式,组织园区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园区自身管理。建立产权清楚、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财务管理,提高农业园区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园区组织管理。发展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园区内外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四是完善产业体系,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建立完整、科学的产业体系。将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3.4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效益

组织引导园区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园区、企业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以及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三品”认证,申报原产地保护,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名牌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建立园区农产品市场预测机制,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营销策略,构建营销网络,畅通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园区效益[3-4]。

3.5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速科技转化

一是完善园区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农业科技人员进园创业政策,吸引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园区建设。倡导农业技术、科研成果入股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二是加快园区科技创新。依托专家大院,建立与区域农业产业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种、新科技企业。三是加快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农技推广体系,每年在示范区、辐射区建立一定数量的示范园、示范基地,加快核心区高新技术、模式转化。四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相应的科研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逐步形成“科技带园区、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民”的运作模式。

3.6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解决园区发展用地难题。参照土地征用政策,确定地上附着物补偿指导标准,推行激励机制,实施规模流转补贴,设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创新流转模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鼓励园区及周边农户以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组建合作社,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土地资本化运作,加快以土地为先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和流动。

4 参考文献

[1] 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6(10):12-16.

[2] 沈悦林,徐四海.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动态和模式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4):255-256.

第2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园区;作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引领现代农业先进科技的关键载体。近年来,临夏县紧紧围绕全县摆好“三个主战场”打好“三个硬仗”的总体发展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工作长效机制,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机化率。在现代农业园区中如何发挥农机化的作用是当前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实际,浅谈一下认识。

1 临夏县农机化及现代农业园区的现状

1.1 临夏县农机化现状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农户投入的拉动下,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县拥有拖拉机3031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3.39万kW;农机总拥有量19425台套;完成农机经营总收入7121万元;纯收入2387.3万元;机耕1.6347万hm2;机播3273hm2;机收1866.7hm2;半机械化播种6533.3hm2;玉米全膜双垄沟机械铺膜640hm2;玉米双垄沟半机械播种面积1200hm2。

1.2 临夏县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

临夏县北塬片共有10个乡(镇),总人口为13.3万多人,水浇地为7866.7hm2。北塬农业园区是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年来临夏县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时机,以土桥镇、先锋乡为中心,辐射桥寺乡、北塬乡、坡头乡,逐步形成了北塬农业园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效日光温室402.3hm2、塑料大棚154.4hm2、露地蔬菜2800hm2,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3353.3hm2,年产各类蔬菜10万t,产值达2.4亿元,成为临夏市和甘南地区的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建成了以河西乡为主的优质核桃1333.3hm2、以莲花镇为主的优质花椒1.3万hm2。以金牛乳业、瑞园牧场、众博鸡场等养殖企业为龙头,以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共建立养殖专业村20多个,使北塬现代农业区养殖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2 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作用

2.1 农机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选条件

临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发展农机化是首选条件。无论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是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它们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农机化的大力助推。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必须依托农机化装备、农机化技术,与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联结,达到农机和农艺的结合,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2.2 农机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在于大量应用各种农业新技术,而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科学适用的农机技术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大量应用,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一大部分剩余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转移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把不同的农机具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服务。在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能按作业需求,及时调配农机具,而且能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农机化的优势更加突显。特别是北塬现代农业园区中的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充分作用。

3 现代农业在园区建设中农机化发展的方向

3.1 认真学习农机化法律、法规和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牢固树立农机促农、增收的发展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树立效益要最大化的观念、树立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

3.2 加大农机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对农机化发展方面的认识度。同时,做大做强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每一项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都要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让农民熟练的掌握操作技术,确保农机具在现代农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3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寻找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新途径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园区中的推广应用且有示范作用。根据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需要,引进示范适合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的要求,在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引进推广自动卷放帘技术、自动育苗机械化技术、喷滴灌技术;在畜牧养殖产业园区,引进推广自动挤奶技术、自动孵化技术、机械化青贮技术,努力提高农业园区农机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3.4 积极争取农机化推广项目,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013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5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500万元,省补资金40万元,州补资金10万元);阳光工程培训项目9万元;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金费1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北塬现代农业园区的机械化综合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后要认真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农机化政策的倾向,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资金和农机化推广项目经费,扩大农民的受益面,进一步提升临夏县的农机化服务水平。

总之,在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临夏县将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立足新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动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乡镇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报告

乡镇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的报告县**局:我乡申请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水泥路修建项目现正在实施中,工程总投资149.65万元,现由农户投资55万元,县交通局补助80万元,还剩下14.65万元的资金缺口,现请统战部给予补助。望批准为荷!附:桂花井乡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改善我乡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保证我乡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我乡拟将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公路列入现代农业园区乡级项目上报,新修社道5公里。一、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立项的必要性我乡位于隆昌县城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4公里,现有人口16430人,其中农业人口14900人,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70个农业合作社,现有乡村水泥路20公里,油结石路10公里,泥结石路5公里。拟建项目区包括秧草村、长田村、糖边村,现有农业人口6156人,田面积2260亩,其现有乡村油结石路3公里,泥结石路25公里。现规划修建乡村社道水泥路5公里。我乡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乡,农业基础实施脆弱,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拟建项目区内公路设施极差,交通极其不便,为老百姓增添了不少交通负担,农户所需的产品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运不出去。使得片区内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且增收难度大。因此,只有加强交通交通设施建设,坚持走“以园区促发展,以园区强经济”的道路,建立良好的交通环境,有效的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才能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规划项目的可行性(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把此项目的建设作为我乡产业调整的重中之重,决定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这就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群众修路的意愿强烈:我乡有95%以上的农户自愿筹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群众支持。(三)干部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项目规划区内三个村的班子干部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很强的发展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很强战斗力。规划区内的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可参加项目建设。(四)资金效益明显。规划区位于离县城偏远的丘陵地区,通路后对本地区的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根据上述有利条件,在我乡规划片区内实施乡级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可行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三、项目规划及工程预算(一)项目规划:修路面5公里,填方1000m3,凼洞15个。(二)工程预算1、路基1.16万,2、水泥土路面134.98万,3、防护工程及其它沿线设施1.78万元共计149.65万元,群众总共投劳6.2万个。四、项目效益预测(一)通过道路的修建,各村的中稻9.5万公斤可以外运,生猪可外运5000头,增加产值28.5万元,增加纯收入11.4万元,砖砌化囤水田坎完工后,发展稻鱼工程,每年平均产成鱼7.6万公斤,产值38万元的,纯收入28.5万元。(二)经过改造后种植优质果树12万株,产出水果可以外运。以上合计能增加纯收入159.9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59.75元。(三)道路修建好后,可以对外招商引资,带动乡村经济,扩大园区规模。五、项目实施措施1、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交通建设的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经发办、国土办、财政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以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的领导,同时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建设工程。2、与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逗硬,以保证工程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3、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财政所和经发办抽调人负责资金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审批,乡里不截留一分钱。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群众投工投劳制度。5、工程完工后,要把工程的管护落实到人,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以保证工程的长期效益。6、引进创新机制,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业主开发,使项目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4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第一章机构管理

第一条市政府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规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园区办),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确定一名副县级领导任副主任,负责现代农业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园区办工作人员从农业系统抽调。

第二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园区建设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统筹领导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二)研究审定推进园区建设的政策意见;

(三)负责审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四)负责审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五)负责协调成员单位,落实市级建设资金;

(六)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园区办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决定,提出园区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二)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负责组建园区技术专家组;

(四)负责市级园区的认定;

(五)负责组织园区实施方案审定和批复;

(六)负责园区项目检查、考评、验收;

(七)负责园区信息宣传和工作交流;

(八)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条园区技术专家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园区技术工作方案;

(二)负责推荐园区生产主导产品、主推技术建议计划;

(三)负责园区规划、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

(四)负责各级园区技术指导工作;

(五)负责对全市园区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六)参与园区的检查、验收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县区政府是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的责任主体。县区政府应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县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发展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县区要积极开展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今后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应先取得县级农业园区资格,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应具有市级农业园区资格。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园区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集中连片,平川六县区园区规划面积要达到2000亩以上,山区县要达到1000亩以上;

(二)产业集中度高,重点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

(三)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四)生产组织方式先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五)支撑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网络配套、功能到位;

(六)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服务网络;

(七)园区建设主题明确,必须是以生产、加工、销售或技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

第八条评审和认定程序

(一)园区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县区上报的规划方案进行初审,通过专家评审、质询论证、量化考核、公示认定,依据结果提出园区认定建设名单,申请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下达认定文件,并以市政府名义授予“市现代农业园区”称号;

(二)已认定的园区按照要求编制实施方案;

(三)园区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批复。

第三章建设标准

第九条总体目标:通过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要求,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经营方式转变,把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理念超前、装备完善、科技先进、经营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经验,辐射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济效益显著、园区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区域板块,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十条建设标准

(一)园区内水、电、路、绿化、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组织生产方式科学先进;

(二)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达到一定要求,无污染,环境优美;

(三)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园区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比较完善,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农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配套;

(四)进入园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营销理念来进行运营管理,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

(五)园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

第四章资金监管

第十一条园区建设资金来源

(一)市政府安排的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二)市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园区建设资金;

(三)各县区财政配套和整合用于园区建设的资金;

(四)入园企业及农户自筹资金;

(五)其他资金。

第十二条市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农业发展先进典型模式推广提升,种、养业两种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等。

第十三条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设的项目,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园区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推行和完善项目资金报账制度。

第十五条园区经市级认定后,先拨付80%的专项资金,市级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要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六条市级部门整合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所属行业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五章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现代农业园区内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租赁、转包、入股、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林地。各县区要建立不少于500万元的土地、林地流转风险基金,并制定其管理使用办法。

第十八条对企业在园区的农产品加工用地、批发和专业市场用地等,在审批上优先安排,对不搞永久性建筑,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均视为农业用地,免办农用地转用手续,免交新增建设用地有价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

第十九条进入园区的企业享受“三优先”政策,即优先享受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优先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优先申报中省农业项目。

第二十条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认定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在县级平面上,要统筹捆绑农业综合开发、交通、水利、林业、扶贫开发、财政支农、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第二十二条积极帮助农业园区企业申报中、省、市级龙头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扶持。

第二十三条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农业园区企业发展,放宽担保、抵押条件,降低门槛,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企业积极发放扶贫贷款。

第二十四条对在农业园区新建产业基地或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享受信贷资金贴息政策,贴息资金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中安排。

第二十五条凡进入园区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从市、县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六章考核验收

第二十六条经市级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进行定期考核与验收,市园区办依据实施方案对全市园区的建设实行年度考核,园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园区办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考核验收采取书面考核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为:

(一)各园区每半年向县级农业、财政部门提交园区建设情况报告,年终上报年度工作总结;

(二)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对各园区上报的年度总结材料进行考评。每年末将本县区园区建设情况及考评结果上报市园区办;

(三)市园区办在县区考核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园区进行重点抽查和综合考评,确定各园区年度考评结果,并定期全市园区建设情况通报。

第二十七条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为园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运行管理情况和效益情况。

第二十八条园区建设验收工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先由园区建设单位自验,合格后报县级管理部门初验,初验合格后报市级验收。省上认定和命名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检查、考核、验收按照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关规定执行。

第5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为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精神,决定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适度规模发展、提质增效发展道路,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绿港项目为龙头,以构建“高新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用城市化的理念规划园区,用工业化的思路管理园区,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园区,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二、目标任务

围绕园区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等6项指标,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实现“中国知名、第一”的目标。其中,南蔡、罗圩合力打造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埠子、中扬、龙河各打造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余8个乡镇各建设1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确保全年新增现代农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建立10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年内建成1个市级、2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建设核心功能片区1万亩以上,完成“一条快速通道”、“两大中心”和“两个出入口”建设工作,即: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做好发展大道延伸段快速通道(BRT)连接线建设相关工作;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快速通道出入口和罗圩农副产品加工区出入口建设工作。加快园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其中,绿港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面竣工,爱维贝生物科技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天健生物科技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南蔡“三新”农业集聚区和罗圩“循环农业集聚区”确保年内新增1000万元以上高效农业项目8个;罗圩农副产品加工区年内入园企业累计达15家,其中新引进2000万元以上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建成区1000亩,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年内建成1个主出入口,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条循环道路。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1000万元以上高效农业项目3个,核心区面积达到5000亩;中扬高效渔业新增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核心区面积达到3000亩;龙河新增畜禽养殖项目3个,圈舍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禽50万羽。

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洋北、屠园、陈集年内建成1个主出入口和1条循环道路;洋北、屠园、陈集、郑楼、仓集5个乡镇园区核心区面积达到3000亩;洋北、屠园、陈集、郑楼、仓集、洋河、双庄、耿车8个乡镇各新增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3个;洋河以盘活光大、东亚两个项目为主;双庄以提品、扮靓古黄河现代农业园为主。洋河、双庄、耿车3个乡镇新增高效农业项目可向省、市农业园区集中,落户项目计入招引单位实绩。

三、推进措施

(一)开展“四比四看”竞赛活动。按照“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的工作要求,在采取督查、通报、点评、交办等综合方法推进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四比四看”开展季度竞赛观摩评比活动,即比项目,看谁落户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比管理,看谁机制活、办法多、企业形象好;比效益,看谁见效快、潜力大、财政拉动强;比贡献,看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社会贡献大。每次观摩评比结果分别在简报、媒体和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同时设立竞赛活动优胜奖,凡被评为优胜单位或被认定为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奖励。

(二)强力推进项目集聚。一是狠抓农业招商。成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农业招商由区委农工办牵头考核。调整农业招商在整个招商引资任务中的比重。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产业特色和目标任务,根据园区功能分区,科学安排项目落户,杜绝项目无序摆放,提高园区整体形象。今后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原则上落户在省、市、区现代农业园区,凡落户在园区以外的项目,不享受财政奖补资金。优化农业招商软环境,做好对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充分用好用活各类农业优惠政策,加快项目转化进程,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二是着力引导扶持本地农民进园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内培优先、富民为本的原则,对于本地农民进入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不论规模大小,均依实际建设面积按标准予以奖补,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本地农民投资兴业的集聚区和发家致富的示范区。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现代高效农业的引领作用,加大对上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利用财政补贴、配套奖励和银行担保贴息等有效形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三农”发展,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镇也应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园区规划、科技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和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四)加强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每个园区内建设一个面积10-30亩的农业“三新”展示培训区,由所在乡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展示不少于10个(项)新品种、新技术或新模式,培训农民不少于1000人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名公益性岗位农技人员在园区内培育15名科技示范户,提升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加大帮办服务力度,每个基地安排1名公益性岗位农技员驻点服务,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在蔬菜园艺为主的园区,结合“三新”展示培训区建设,鼓励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规模化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同心协作,开展蔬菜高产高效攻关竞赛活动,选出“十佳优新栽培模式”供全区推广应用,优新模式创建人可优先被推选为“十佳田园精英”,并予以表彰奖励。

第6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1.047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10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onditions,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and at different levels,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cluding in the layout and site selection,land scale,change of land use pattern, transform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mode,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were analyzed. Then,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including the land transfer and protection of farmers' interest,dilemma in supply and demand of construction land,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food security,low efficiency of local land use,were recognized. Finally,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and policy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ing the approval and supervision of land use planning,enhancing the land intensive management, exploring the land management mode with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land us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hilly-mountainous area in Chongqing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新动力,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能否顺利推行,影响到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大局。自现代农业园区产生以来,中国农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它被认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农业园区用地管理机制和建立起配套的管理措施[1],致使园区土地生产经营非粮化[2]、土地利用非农化等土地问题日益凸显。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合理利用土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前提。在当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亟需重新审视中国农业园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尤其在重庆丘陵山区,耕地破碎、分散,规模化、机械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滞后。为此,本研究基于对重庆典型现代农业园区的调查分析,展开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期识别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问题,探索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途径,建立起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园区,发挥其引领作用,加快丘陵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重庆市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8.24万km2。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和中低山地貌为主,且地区间差异较大。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造就了重庆市各区域间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

1.2 数据来源

主要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实地调研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1)调研对象的选取。主要根据现代农业园区的不同区位条件、不同功能定位、不同?别等特点,抽样选择9个区(县)10个现代农业园区作为调研对象,见表1。

2)调研内容。针对进行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的需要,调研内容包括:①园区发展现状调查,包括园区功能定位、园区规模、产业发展、主要建设内容、科技水平、运行管理模式、投入产出效益等。②园区土地利用调查,包括园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土地整治水平、土地流转与土地补偿情况、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

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综合采取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进行。

2 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特点

2.1 选址布局特征

从对典型现代农业园区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级别农业园区选址布局有一定差异。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选址一般是基于产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条件、区位辐射示范带动效应等因子进行综合确定,尤以产业发展基础为关键因子,具有政府指导性。而一般以企业业主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选址则主要取决于项目业主单位的自身发展需要、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以及前期调研来综合确定,一般会选址在交通区位条件、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如重庆峻圆叁峡枣生态产业园区,距云阳县城10 min车程,与万州机场相距30 km,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园区背靠山地资源,环境优美,距张飞庙古迹10 km,邻近区域人文资源丰富,十分利于休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

2.2 用地规模特点

从国家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来看,园区建设用地规模较大,且由于主要以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为主要目的,园区功能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其中核心区产业基地面积一般为667~1 333 hm2。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用地规模主要依据产业类型和主要功能确定,以企业业主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则比较随意,往往是根据业主发展需求和具备的实力而定。

2.3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对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的整合,建设过程即是对土地的整治利用过程,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一方面随着园区产业链条的拓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增加了设施农用地,以及科技研发、加工、市场流通、休闲观光等建设用地的面积。二是园区一般经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引起了耕地、园地、林地、道路、水利设施等各类用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及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

2.4 土地经营方式转变

在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下,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通过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实现了传统下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逐渐向“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园区主要积极引进和培育了各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主要从事育种育苗、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各种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园区土地大部分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2.5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有一定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得到政府、企业等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水平均较高。二是园区经过综合整治,耕地、园地、林地、道路、水利设施等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一定优化,园区耕作便利性、灌溉保证率、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园区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采取林下种养、猪-沼-菜、稻鱼共生等集约高效种养模式,实现多业结合,集约经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3 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关键问题

3.1 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保护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即是对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整合,必然会涉及到土地流转,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土地流转问题。一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产权不明确容易削弱农民的主体能动性,出现政府过分干预、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的现象,导致对农民利益的侵犯;土地产权不明确决定了农业园区企业流转后的土地产权没有明确界定,地上建筑等固定资产无法用作抵押贷款,因而影响了企业融资、上市以及股份制经营的能力,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1,2]。二是目前主要采取转包、租赁等流转模式,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后农民主要以打工的形式参与土地经营,参与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积极性;相应地,农民这种低层次的参与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难以分享到土地流转经营带来的增值收益,不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使得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很多农民因本身缺乏各种就?I技能,在土地流转后相应地丧失了基本的谋生手段,不利于土地流转后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维持与提升。

3.2 建设用地供需困境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随着产业链的健全,休闲观光功能的拓展,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建设用地的需求,这是产业发展、产业增效的需要。为满足发展需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提出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但从园区建设现状来看,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建设用地需求都是在设施农业发展用地规定范围之外,这就使得现实中很难操作。尤其在中国基本农田保有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的限制下,园区建设用地存在审批难度大或审批结果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需要等困境[1]。这使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遭受阻碍,也成为园区用地管理混乱的源头。如何缓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供需困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3.3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即是对土地等要素的再整合,往往会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耕地损失和耕地非农化经营趋势出现,引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从调研来看,一是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园区往往需要建设吃、住休闲设施和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而耕地区域往往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区位条件较好,成为首选之地;二是园区存在占用耕地建设养殖场等设施农业,而此类设施农业复垦为耕地的难度大,变相地减少了耕地;三是业主对土地的经营缺乏保护性耕作理念,业主经营不善往往会导致土地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以上发展势头均对耕地保护产生了巨大压力,相应地,耕地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也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园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因此现代农业园区多开展高附加值的优质瓜果、有机蔬菜、花卉苗木、观光农业与特种养殖等产业[2],这种非粮化趋势如果不及时给予统筹规划安排,任其随意发展,也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一定影响。

3.4 局部用地低效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和东南部分别靠大巴山、武陵山两座大山脉,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全域山地面积占75.8%,丘陵和台地占21.8%,平坝仅占2.4%。境内山多平坝少、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园区依山而建的立地条件。这使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土地的利用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很多荒山荒坡资源由于立地条件差而难以得到高效利用,只能进行简单地生态保护发展,经济效益偏低;二是受坡度大、耕地资源分散等制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偏高,基地呈星点分布特征,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三是此种立地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地类型,在资金、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主要采取粗放式经营,难以发挥高效利用效益。同时,从国家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来看,园区建设用地规模较大,且由于主要以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为主要目的,园区功能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其中核心区产业基地面积一般就达到667~1 333 hm2。而由于资金投入的有限性,只能集中投入于核心区建设,这使得位于园区的示范区、辐射区只是一种长期的规划,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设,总体呈现出园区用地局部低效问题。

4 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对策建议

4.1 完善园区土地政策法规

4.1.1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园区土地有序流转 重点从4个方面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一是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明晰的土地产权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基础前提。目前农村土地一级所有,多级支配,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不清,导致了对农民利益的侵犯,影响了企业融资、上市以及股份制经营等。建议开展以起主导支配权的乡镇一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试点,同时试着推进确权不确地,进一步明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化、股权化,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3]。二是始终坚持承包方农户的主体地位,包括要严格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严禁违背农户意愿进行强制土地流转的行为;要严格规范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认真审核其农业经营能力,保护承包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建立起农户与土地流转方的利益联接机制,发挥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分享到土地流转经营带来的增值收益,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纠纷调节制度和动态监测制度,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管理规程,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四是加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育。

4.1.2 探索园区建设用地使用政策,满足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需要一些建设用地,但受我国基本农田保有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的限制,园区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或审批结果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需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用地使用政策,满足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根据现阶段制定的政策情况,园区建设用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规定的生产设施、附?偕枋┖团涮咨枋玫氐冉ㄉ栌玫兀涣硪焕嗍浅?明确规定之外的建设用地,如经营性粮食存储、加工和农机农资存放、维修场所,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对于第一类建设用地,主要是按规定进行,尽量简化程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可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第二类建设用地是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也是管理比较混乱的方面。建议只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并适度考虑园区功能拓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土地置换和折抵政策,即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可以通过园区建设用地整理置换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项目,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进行休闲观光功能拓展建设;三是对园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但不能享受农业建设用地的项目,按单独选址项目报批,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4]。

4.1.3 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提高园区耕地保护水平 我国耕地资源严重缺乏,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进行现代农业园区耕地保护,一是要建立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将园区耕地保护水平纳入政府管理绩效考核,促进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中的监管和严格审批作用,对确实因生产需要征占用耕地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按“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同等质量”的要求,事先落实相应的补偿措施[2],并在耕地占用时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保护土壤资源,严禁各种圈占和滥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建立耕地使用者保护激励机制[5],对耕地使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园区经营主体年度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奖惩,尤其作为园区规模扩张的依据。三是要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建立人人保护耕地的激励机制,发挥全员监督作用,促进园区自觉保护耕地。

4.2 加强园区用地规划的审批和监督

4.2.1 加强园区用地规划的审批,实现园区用地源头管理 要做好园区土地利用管理,首先要加强园区用地规划的审批,实现园区用地源头管理。具体包括:一是审批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环境可行性,即在园区批准建设之前,首先对园区的产业选择、示范带动作用等进行评估,确保园区建设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特征相似、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各种低档次园区的重复建设。同时对园区选取项目的土地承载能力、周边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园区选取的农业项目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且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则支持园区的建立;否则从源头上否定该园区的建设。二是审批园区用地规划的合理性,主要核查园区土地规划利用方向是否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园区全产业链的建设,有利于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等,并进行优化调整。三是加强对农业园区用地业主资质审查[6],包括对业主的经营条件、合同履行能力以及业主的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与审核,这是确保用地规划能落实的前提。

4.2.2 加强园区用地规划的监督,实现园区用地动态管理 为确保园区建设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应对园区建设和运行实施监督,进行园区用地动态管理。一是对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园区土地利用退出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要积极督促园区建设主体按期完成园区建设内容,要加强园区内闲置土地的清理与处置,对投资强度不够、利用率不高、经营性用地浪费以及超规划建设的用地,要予以处罚,严重的要予以收回。二是要加强用地类型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划严格进行总量控制,确保园区建成后园区内农用地总量不少于建设前农用地总量,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建设前建设用地总量[7]。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监督查处园区建设过程中滥占耕地、园区外建设、非法交易转让土地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违规行为[2]。三是加强耕地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于园区建设被占用的耕地,要进行耕作层土壤的剥离,用于新开垦耕地覆土;对于耕地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掠夺式经营;同时应定期对园区耕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等养分结构变化进行检验,动态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保证园区用地健康?l展。

4.3 加强园区用地集约化管理

4.3.1 实施园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量化管理 重庆地处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必须建立园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机制,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重点根据园区功能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等方面设置针对性的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园区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考评机制。一是将园区土地集约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把保护耕地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二是积极推行园区企业用地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把企业的节约集约用地、投资强度、建设情况等纳入企业的诚信考核内容,与企业的融资和对企业的后续支持相挂钩。对守法意识好、集约用地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用地,在供地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4.3.2 建立园区用地集约利用激励机制 促进园区土地集约利用,除了要以土地规划等相关规划控制为前提,以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为基础,以土地整理为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集约用地机制,从而使用地者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具有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促进粗放用地行为向集约用地行为的转化。激励集约用地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对土地集约利用采取示范、引导和激励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园区,从土地价款、税收政策、指标安排、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激励。比如,园区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效益的,则在农业项目资金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时给予倾斜;园区用地存在建设进度缓慢、土地闲置较多、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不高等问题时,则限制园区用地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对园区进行限期整改,加强对园区用地的激励监管。

第7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出特色,显亮点,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设施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职业农民的创业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差距缩小到2:1,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区建成5个以上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建成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瓜-菜、莲藕、苕尖等相对成片万亩基地3个,建成商品鱼基地2万亩,建成5个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建成5个农民集中居住的居民新村示范点,建成十里荷香、圣水桃花、生态垂钓、科普农趣等观光农业基地。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

2012年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其中:瓜-菜轮作3000亩、苕尖基地3000亩、藕-鳅共生基地2000亩、生姜基地1000亩、食用菌基地1000亩,新建商品鱼基地2000亩,新建10000头以上生态循环生猪养殖场3个。到2015年,建成瓜-菜轮作基地15000亩、特色苕尖基地15000亩、藕-鳅共生基地10000亩、生姜基地5000亩、食用菌基地5000亩,建成商品鱼基地20000亩;建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5个。

(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对园区主干道泥石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次干道、耕作道和生产便道,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循环道新建改建硬油化14公里,新建耕作道10公里,新建生产及人行便道13公里;在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新建改造硬油化主干道5公里,耕作便道5公里,生产及人行便道7公里。到2015年,全面完成园区道路体系建设,实现干道硬油化通达率达到100%,重点区域机械耕作道通达率达100%,生产人行便道户户通达。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水利设施建设。2012年建设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态农业园区电力提灌站4处,配套建设灌溉管渠设施,到2015年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旱涝保收。

3.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蔬菜设施建设。2012年新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温室大棚2亩,高标准连栋大棚60亩,普通钢架大棚2800亩。到2015年建成相对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50000亩。

4.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整治。按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对园区重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实现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2012年完成园区核心区土地整治20000亩,实现机械化程度65%以上。

5.加快园区科普设施及产地市场建设。一个园区原则配套建设一个集科研、示范、繁育、推广为一体的专家大院和一个产地市场,提供园区技术保障,建立农产品产销链。2012年完成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产地市场建设。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新村建设

按照“六通”(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六有”(有1个村民活动和健身广场、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点、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的标准建设农民新村,让农民新村享有城市社区同等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一体化。2012年与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土地增减挂钩、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在园区内启动建设3个农民新村,在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实施农房风貌改造,绿化美化环境,打造农民新村示范区。

(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开发

以产业为基础,设施为载体,积极开发拓展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功能,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恢复八角寺,建设八角寺莲花博览园;挖掘圣水恐龙文化、农耕文化,建设圣水桃花博览园、养身垂钓园、QQ农场体验园,促进园区休闲旅游业发展。

(五)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先进生产力运用

1.加快先进生产技术推广运用。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做到园场配套、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生产过程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种覆盖率达100%,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2.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培育。园区内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培育3-5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3.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壮大。园区内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80%以上,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六)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大胆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试点,整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存量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和价值。二是采取先拆旧后建新的方式对分散、零星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闲置的农村居民点、户改转户农村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2.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农村互助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三权”融资。到2015年实现融资5亿元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3.建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按照“要素入股、按股分红、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联合新办各种类型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鼓励农民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入股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到2015年园区新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0个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对园区内的休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按规定计提相关规费、基金后经审批全额补助园区建设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前三年税收留成部分采用先征后返形式,全额补助给投资企业,第四年、第五年补助5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政策。从2012年起,单个业主受让流转土地在300亩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亩奖励50元。

(四)培育创建特色农业品牌政策。创建一件国家级驰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市级著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创建一件知名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成功注册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成功申报一件农产品商标,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五)发展新型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在园区内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创建成为国家示范合作社的,每个奖励20万元;创建成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每个给予10万元补助。

(六)园区土地利用政策。在现代农业园区内规划的农民新村纳入《农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单独编制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复垦方案。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的生产管理用房,办理集体土地房产证,旅游接待设施用房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解决用地指标。

(七)农村交通建设投资政策。把园区内的道路纳入全区的农村道路建设的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内道路列入农村道路建设“以奖代补”计划。

(八)科技项目投资政策。园区内主导产业研发、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纳入科研发展规划,争取科技项目投入。

(九)水利设施投入政策。园区内的水利、灌溉设施纳入区水利设施总体规划,优先安排投资建设。

(十)“三权”融资政策。园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农户等利用“三权”抵押贷款,由国有担保公司担保,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十一)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从2012年开始,区财政整合市、区两级农发资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科委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组织保障

第8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园;配套建筑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农业越来越成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都市农业园区作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新的经济现象,引起各级政府、科技界、农业界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1]。

1 都市农业园区的内涵与功能定位

1.1 都市农业园区的兴起

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1.2 都市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学界倾向于将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界定为“多元化”,如科技孵化功能、示范功能、培训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观光功能、市场功能、生态功能等,尤其针对农业高科技园区。而对于产业型、效益型、都市型的都市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则应“量身定做”。

2农业园配套建筑施工的现状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政策问题,尤其是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代农业园区界定不明确,造成一些企业利用农业园区搞房地产、违反土地利用规划搞非农建设、利用农业园区搞“搭车”项目享受国家政策优惠。这不仅不利于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同时也造成了土地管理上的混乱。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明确的界定。

(2)对农业用地、农业建设用地、非农建设用地规定不明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需要一些建设用地,以满足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的需要。但受我国基本农田保有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用地审批难度大,或审批结果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目前造成的最突出的现象是只建不办手续或得不到批准。对于这一现实矛盾,我们认为要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适合农业园区建设的政策,协调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2]。为确保园区规划质量,应严格规划审批权限,实行集权管理。这样既可以使农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又不阻碍园区建设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用地政策亟待作细化以利于操作。

(3)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投入占全部投资的80%左右,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个人投资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一方面制约了园区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目前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化许多园区出现了基础建设与产业开发不协调,投资效率低、企业行为政府化等不良现象。

(4)土地产权与流转制度不利于保障农民利益。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存在较大缺陷,造成流转中问题突出。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农户承包经营集体土地拥有土地使用权,而目前村民集体组织职能较弱,且国家在法律上未明确各个集体土地权益人之间的产权关系,造成个体农民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园区租用农户集体土地,或集体以土地投资入股时,园区与集体、农户之间只能签订土地租用合同,由于集体组织弱化农民集体或农民个体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由于集体土地与农户问产权不明确,园区租用、反租倒包土地资产化就没有确实法律依据,这给园区上市,招商引资等带来了较大难处。

3城乡一体化农业园配套建筑施工的应对策略

3.1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是该园区对外的主要建筑,前广场是会展中心室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从会展中心及其前广场的形态入手,使前广场既能与城市界面良好交接,又能形成具有欢迎态势和聚集人气的室外展示和集散广场。同时,会展中心建筑在形态上既要能成为前广场的主体建筑,又能在空间上与后部的特色温室形成良好呼应,并能使两侧的温室塔和生态餐厅融人前广场,起到统领的作用,形成有核心与秩序感的园区形象[3]。

平面设计上,根据场地条件和建筑功能需要,设有会务管理、业务洽谈及配套服务用房,每个展厅需要的设备用房利用夹层单独设置,方便各展厅的独立使用并满足不同要求。各展厅间侧面以张拉膜覆盖的通道连接,既为通往北部的特色温室留出了通道空间,又加强了各展厅间的联系。

3.2科研建筑

为了保证园区内持续的科研支撑,在科研开发区内设置科研楼。综合办公楼位于园区东北部现有水塘北边,较为安静的区域,围墙北侧即为开阔的田野。场地地势平缓、用地宽松,对建筑的布局形态限制较小,结合建筑的多种功能要求和所处的外部环境,该建筑的风格定位为运用简洁的造型、朴素的材料,塑造现代设施园艺科研大楼的风貌。首先在总图设计中,采取院落式的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室外空间互相渗透、融合,并在环境配置上尽量利用农业的手段作为绿化的主题,使室内、外功能互补,并且从地面种植延伸到屋顶绿化。

根据现代农业的试验研究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标准实验室、植物工厂、组培室等,在西北地区示范和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平面功能组织上,逆从不同科研空间的使用要求,进行分区、分层处理,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便捷高效[4]。

3.3综合办公

为保证园区的持续运行并完善服务功能,在综合服务区内设置综合办公楼,并将其设置在交通便利、景色宜人的园区东北角景观湖的北端,处于科研开发区和生产示范区的中间位置,方便联系各主要功能区。

总图设计上,充分考虑建筑南面的湖面和东面的露地种植以及高架而过的高速公路这些外部环境。作为园区东北部的中心建筑,从建筑体量的处理上依然采用与大地景观有良好亲和力的低层建筑,同时考虑建筑与矩形场地的吻合度和与湖面尺度的关系及景观效果,采取长逾100 m的扁长型建筑体量强化低层景观建筑的舒展性和对高速公路视线上的开放性,使建筑与环境融合并使各自品质互相得到提升[5]。功能主要包括3个部分:即科研展示区、管理办公区以及公寓住宿区。设计上逆从功能和流线为先导的设计理念,将科研展示区布置在建筑首层东端;管理办公区和专家公寓分别位于建筑首层和二层的东、西两侧;三层全部为普通住宿区。并设置各自独立的出人口,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功能的使用与管理需求。建筑风格和形体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南边平静的湖面和东边碧绿的田野,色彩处理上利用大面积的白色、阴影处的灰色和建筑底层的砖红色,形成简洁明快、对比鲜明的建筑区整体风貌塑造的重要元素,并因其恰当的定位和良好的亲和力获得甲方及游客的高度好评。

结论

总之,由于农业产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加快信息、工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追求经济、简洁、绿色中的美观或许是此类建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继祥,王永林,白应文. 宝鸡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08:311-312.

[2]吴仲珍,杨燕. 铜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09:301-302.

[3]张丽. 关于推进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75+278.

第9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规模、质量、特色、效益、富民发展水平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以农业园区、特色基地为载体,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深化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生物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一镇一园、一村一园”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指标目标。全区新增高效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园区农业5000亩以上,新增设施农业4000亩以上,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新增土地流转5000亩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以上。

(二)农业园区建设目标。依托现代农业“五个一”工程,实施“1460工程”(1个台创园、4个镇级园区、3年建成60个以上村级园区),2013年全面建成台创园5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建设区,加快建设斗山农业生态园、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绿羊花卉苗木园、鹅湖休闲渔业示范园等4个镇级园区,建成山河高效农业示范园、南丰精细蔬菜园、严家桥优质粮经园、丽安花卉苗木园、南村设施蔬菜园、圩厍高效渔业园、燕水庄时令果品园、松芝精品苗木园、青虹翡翠湾渔业生态园、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新明高效农业示范园、斗山精品白茶园、山联特色龙虾园、东升食用生物产业园、黄土塘精品西瓜园、湖塘桥无公害葡萄园、新巷精品苗木园、港南特种水产园、谢埭荡特种水产园以及中东优质果品园等20个村级园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结构调整,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稳定粮油业、提升种植业、压缩养殖业”为导向,重点发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设施高效农业和市场前景广、消费需求旺、业态形态新的新型产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能级和综合效益。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以现有精细蔬菜、时令果品、精品花卉、高档食用菌等产业为基础,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努力打造设施园艺(花卉、蔬菜、葡萄等)和食用生物(食用菌、灵芝等)两大主导产业,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4亿元,2012年达到10亿元。二是做精特色产业。以形成专业化规模优势和区域化特色优势为目标,加快引进资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重点发展功能稻米、翠竹茶叶、景观苗木、特种水产四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显化资源比较优势,放大产业特色效应,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三是做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化发展,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积极培育生物农业(蝴蝶兰组培、生物质能源、红豆杉生物开发等)、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和复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博览展示、物流交易等)三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市场链,力争2013年销售达到1亿元,2012年达到2亿元。

(二)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按照“坚持市场化宗旨、加强企业化运作、提升综合效益”的要求和“招商建园、产业兴园、功能强园”的思路,同步推进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空间、功能、资源的优化重组。一是提升区级园区内涵。依托高科技园800亩土地整理、开普生物能源、荣善食用菌产业基地、农业休闲观光中心、DIY番茄园、农博园92亩配套功能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农业新亮点,构建台创园“五大中心”(博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物流交易中心、休闲观光中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科技水平,完善配套功能和运行机制,引领和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镇级园区功能。积极借鉴、移植区级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模式,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强化产业支撑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拉长做强红豆杉产业链(新建种植基地1500亩、育苗基地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羊温泉等新增长点,整合利用斗山、鹅湖的产业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全面推进镇级农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村级园区建设。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为龙头,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流转、机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各村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结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发展,按照“先开发农业产业、后完善配套功能”的思路,大力推进村级农业园区建设,整体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深化市场运作,构筑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升温的机遇,依托台创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和园区管理公司等运作平台,推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和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战略,台资外资内资齐抓、招商引商选商并举,重点采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主题招商等方式,全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农业产业项目20个以上,农业园区配套功能项目10个以上,吸引各类社会资本3亿元以上,引进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3亿元、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结合农村双置换和万顷良田建设,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机构,鼓励农民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价格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片区实行一镇一价、一园一价,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价格正常调整机制。三是完善市场运作平台。切实加大镇村园区冠名申报力度,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对上争取等提供承载平台。按照企业化运作要求,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天地公司等园区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快成立镇村园区管理公司,为园区投融资、项目建设、园区运行、入园企业管理服务、对上争取等提供运作平台。

(四)加快机制创新,完善为农服务平台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政引导力和服务力,促进农业产业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增收带动力。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加强与南农大、浙大、上海农科院对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争建成功能稻米(水稻园)、精细蔬菜(高科技园)、特种水产(鹅湖群联)、景观苗木(东港新巷)四大新品种引繁中心、浙大()生物农业研究院和海峡两岸农业培训中心(农博园)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并对镇村农技员、农业企业业主、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人员全面开展培训,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二是加强农政执法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政执法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品牌管理体系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平台,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三是加强农民增收致富平台建设。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种养大户、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村级园区发展主体,完善“合作组织+园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土地合作、劳务合作、农机合作等集体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强化工作班子,细化工作方案,对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确保早落实、早见效。要建立完善“区级政府引导,主管部门和镇级政府规划指导,村级组织主要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把现代农业工作纳入区镇两级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健全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保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的法制化,做到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规划不招商,确保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稳步推进。高起点编制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衔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以沿路、沿河、环山、入园为重点,结合镇村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主题,加快完善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年内完成台创园(以生物农业产业园为重点)、4个镇级园区建设规划、20个村级园区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