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公司的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金融创新 实践
一、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来说,就是金融主体为增加盈利、规避管制、转嫁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信用等,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等进行创造性开发和改进活动,最终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务创新。本文“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是围绕着金融业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探索。
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是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整合集团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二、“SPORT”金融创新模式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模式,即:以服务(Service)为核心,产品(Product)为营销,组织(Organization)为纽带,风控(Risk control)为保障,技术(Technology)为支撑的金融创新模式。
“SPORT”是运动之意,也寓意“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个动态模式,通过服务、产品、组织、风控和技术五方面核心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谋求公司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达到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发展宗旨。
1.服务(Service)
服务是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财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优化目标不同于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以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公司在服务优化方面有服务功能的适用性和业务流程的便捷性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2.产品(Product)
产品创新是财务公司面对客户的有效营销手段,包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促进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现产品的多元性。
3.组织(Organization)
财务公司的组织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组织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组织体系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纽带,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⑴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组织体系中的决策机制是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确保金融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
⑵搭建专业化管理平台。在公司发展的特定时期,打破横向部门设置的传统思维定式,对公司内部资源重新配置, 搭建跨部门机构。
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金融创新的成功依赖一个创新性团队,而创新性团队依赖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财务公司需要结合公司发展阶段,组织学习调研,强化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
4.风控(Risk Control)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为财务公司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财务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员风险意识,全面内控体系以及有效评价体系,确保业务创新良性发展。
⑴实现风险意识全员化。财务公司应通过建立制度和实施考核,将风险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将风险管理理念固化到每一条规章制度中,并辅之以合规审查和绩效考核,逐步形成风险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⑵实现内控体系的全面化。全面的内控体系管理不仅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规范运作,严格控制运营风险的要求。
⑶实现评价体系的一体化。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对金融创新的实效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业务的改进和提高,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
5.技术(Technology)
财务公司技术创新既包括信息化技术开发手段的提升,也包括产品开发技术的完善。
三、“SPORT ”金融创新模式在财务公司业务创新中的实践
1.依托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业务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上更多体现在服务优化和技术开发。财务公司成立之初一般都需要依靠集团公司的行政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集团资金一体化管理,但随着财务公司业务日渐成熟,市场化服务必须跟上,使成员单位感受到在财务公司存放资金与商业银行一样便捷和方便,甚至更为贴心,使管理色彩较浓的管理型业务过渡为服务型业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业务衍生出若干创新业务,包括:账户集中管理业务创新、内部封闭结算业务的创新、结算业务的创新、贷款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票据集中管理的创新以及综合性资金信息服务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业务不仅可以提升集团资金管理效率,而且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解决资金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2.适应客户需求,推动存贷款产品开发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存贷款业务,主要体现在细分客户群体和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存贷款产品多元化开发、个性化开发以及业务的创新,在强化客户服务的同时,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的双提升。以下为几项相关产品开发:
⑴开发循环贷款品种,实现授信额度的循环使用,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融资服务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客户资金周转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⑵加强同业合作,实现银团贷款业务的推出,有效的分散信贷风险,为客户扩大融资渠道。
⑶促进信贷规模调整,实施卖断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从而促进财务公司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的调整,拓宽集团公司授信范围,进一步提高财务公司的收益水平。
3.加强个性化服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⑴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熟悉集团内部情况,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金融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优势。通过咨询服务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够为集团增加净收益。
⑵借助信托平台,实现低成本融资方式创新。以信托公司作为枢纽,联合商业银行共同为客户搭建融资平台。这种低成本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的综合融资服务功能,有效衔接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与市场价格最接近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4.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实现融资业务创新
“SPORT”金融创新模型的应用在融资业务上更多体现为流程控制和成本管理,包括在询价机制和成本控制上的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定期、定向的询价,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报价模式,确定合理的定价范围;另一方面,将内源融资成本和外源融资成本及时进行测算比价,优化融资方案,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四、“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趋势的日益变化、集团公司的战略调整,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下面对“SPORT”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1.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品牌
⑴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全员服务文化的培养应由内而外,层层深入,体现在财务公司战略制订、业务发展、组织架构、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
⑵建立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客户服务体系要求财务公司的服务从前台不断向中后台延伸,依托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双机制的服务模式。
⑶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财务公司服务品牌的打造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无形资产不断积累的过程。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服务意识和手段共同提高,同时需要建立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检验。
2.加快产品开发,优化业务结构
⑴加强市场研究,推动产品开发。面对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必须主动出击,了解市场和行业,研究业务发展趋势以及衍生产品特点,积极尝试新业务并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增强财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⑵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财务公司必须立足“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根本,突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优势业务,发展成熟业务,挖掘潜在业务。
⑶加强需求分析,鼓励个性化开发。财务公司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客户服务的需求。财务公司应鼓励个性化开发,在政策允许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
3.健全组织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⑴实现治理机制全面化。财务公司要积极落实激励与约束、授权与问责、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治理机制,确保财务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⑵实现专业平台实体化。随着财务公司组织体系的完善,专业化平台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甚至平台负荷已超出职能部门,财务公司必须考虑组建实体机构来承接专业平台功能。
⑶实现人才管理多元化。目前多数财务公司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但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现状,加快高级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培养规划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风险管理,健全体系保障
⑴加强风险识别,实现报告日常化。财务公司要提高全员的风险认知能力,设计便捷、有效的报告路径,实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有不同的上报路径,防止因风险防范的疏漏造成的经营损失。
⑵加强风险计量,实现监测指标化。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侧重和发展阶段,细化和分解监控指标,尽量通过数值分布和趋势分析计量风险程度,同时根据指标波动区间设定安全区、预警区和控制区,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程度的变化。
⑶加强风险评估,实现控制系统化。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依据银监会2005年下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类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设计的自我风险监测与评价模型,从管理状况、经营状况等几个方面建立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同时借助系统平台,将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实现系统化,确保风险评价管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加强技术开发,推进稳步实施
⑴明确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客户服务网络化、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
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化过程,需要把握节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保持建设队伍的稳定性。
结论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我们以突出财务公司特有优势进行的创新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环境的变化,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和模式还要适应环境、适应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正如“SPORT”本意一样,通过“运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轨迹,只有这样,财务公司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的走向成熟和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公司;工学结合
1 目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题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财经类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几乎所有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有1~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也可以看出企业十分注重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校内模拟的“检验型”实训和校外企业参观的“松散型”实训。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实际工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资料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企业往往由于担心商业机密资料外泄而拒绝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所以很多学校的校外企业参观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很难见到真正的账目。所以引财务公司进驻学校,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就尤为重要。
创建校内财务公司就是引社会上的财务公司进入学校,财务公司既是员工上班的地方,也是免费让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地方。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的会计咨询公司对外承揽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培训等业务,并以此为平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全真会计职业技能训练。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是集学生学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为一体,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有机体。
2 创建校内财务公司的过程
(一)寻找合适的财务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可以合作的财务公司,譬如: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这些公司会计专业性强,1-4月份业务又多,他们也需要一些会计专业生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会计事务。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财务公司应接受学生的实训、实习,并能给学生一些会计实务上的帮助,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校内真账实验室。
(二)双方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校内财务公司和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校内的实训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共同创建校内仿真实训室,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支票、发票等,老师可以复印票据供学生练习填写,创建真实的实训环境,完成实践性教学;第二步,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成立的财务公司,参与企业记账业务,让学生进行真实业务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第三步,接受毕业前的学生进人财务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顶岗工作。这样,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技能型、应用型的结合,为将来进入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安排财务公司的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加强企业对教学的指导。学校应引进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让财务中心的专家走进课堂,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深化校企合作。
3 建立校内财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及地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及省教委多次文件: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例如:教育部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教育部2011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二)对财务公司极具吸引力。财务公司的启动及运作资金需要量在2万至3万元左右,再加上学校提供办公场地,广大师生员工又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者,虽说要接受学生的实习,但好多优秀的学生经过稍微的培训,就可以支撑起整个财务公司的业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事务,这些都对财务公司具有吸引力。
(三)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重要性,导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常常流于表面形式,而如果在校园内引进会计公司,能够接受老师及学生的实习,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4 引财务公司进校是一项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提升了学校形象。校内建立财务公司,是有名又有实的实训基地,而且该实习基地非常稳定,学校不用每年为学生找实习单位而犯愁,同时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家长也有吸引力,学校的生源也会越来越好。
(二)降低了财务公司的成本。由学校提供经营场所和部分资金,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开业成本;安排学生和老师担任记账、报税等工作,而付给老师和学生的薪水相对全职工作人员来说较低,降低了财务公司的人工成本。另外,顶岗实习学生能帮助企业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企业还能在顶岗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企业队伍。
(三)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参与财务公司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会计专业能力,锻炼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员工和会计业务的接触,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到了技能;从优秀毕业生中吸收员工,企业得到了人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得到了发展。所以,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固然有其先进性,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判断是否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如何实现财务共享模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笔者看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更偏向适用于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主营业务较为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大型企业集团具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资源和实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型企业集团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
(2)大型企业集团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会有更大的边际效益。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办公地点较为分散,业务分布较为广泛,财务集中管理相对困难,财务人员众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可以将企业的财务职能整合成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服务协议水平为基准,对内部各事业部提供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大解放人力物力,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2.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思路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建立清晰且详细的工作思路,优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基本框架。
(1)确定实施财务共享的范围和内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初期可以在某些领域做尝试,再逐步扩大共享范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整个集团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如果还有余力,还可以对外提供财务管理服务,打造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其实也相当广泛,包括在共享服务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
(2)确定实施财务共享的组织架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必然要对现有的组织架构形成冲击,集团领导者本身就一定要非常支持这项工作的实施。组织架构的设计包括对组织层级、岗位分工、人员编制、业务能力要求等各方面工作。
(3)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地址。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一般都位于交通便利、资源众多的繁华地区,租金成本较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依托强有力的信息远程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所以在选址时可以选比较偏远,办公成本比较低的地方。
(4)梳理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以往的财务集中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前者并不是将现有的财务流程简单归集和组合,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对财务流程的再造设计,主要包括对以下几大系统流程的再造:应收账款流程、应付账款流程、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人工成本流程、贷款和票据管理流程、总账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合同业务流程等。
(5)搭建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平台。财务共享服务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为多个不同的客户单元提供服务,就必须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系统平台一般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电子支付系统、银企互连等系统。
3.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顺利实现和持续运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保障措施。
(1)人力资源管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初期,自动化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大多数的业务还处在人工处理的阶段,这就需要一批了解业务、了解系统的人才对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对人工处理的简单劳动进行自动化、系统化。随着后期流程的不断改善,人工处理的部分会逐渐降低,这时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这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一批深刻理解会计准则同时又了解企业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在建设初期就进行储备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基础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知识管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就在于对财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知识管理能力来做支撑。人员的流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正常的,在财务共享中心构建过程中,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不会因个别工作人员的离开而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制度规范化,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流程,而这项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强有力的知识管理体系做基础。
(3)风险管理。改革与风险总是并存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这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识别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给企业自身所带来的风险,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规避。风险主要可能包括业务风险、系统风险、人员流失风险等。
一、集团实施财务控制的具体目标
集团财务管控的具体目标有: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可靠,保证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推动集团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高效利用等等。集团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和集团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集团财务控制的三种模式
1.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
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是集团总部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财务控制决策权主要集中于集团公司,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人任免等重大事项都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集权型模式的优点在于:集团统一指挥和安排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财务控制权限高度集中,抑制了子公司的灵活性,同时可能会影响经营的效率。
2.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
分权型财务控制模式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控制决策权,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财务收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
分权型模式的优点在于:子公司提高了决策效率,减轻了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减少了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其缺陷表现为:集团难以统一指挥,子公司各自为战,容易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公司整体利益;集团不便于进行统一的资金调配,集团政策有可能无法贯彻落实。
3.“集分结合型”财务控制模式
集权和分权结合型财务控制模式强调恰当的集权与分权,这样既能发挥集团公司财务调控职能,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融合了集权与分权的优势。
三、如何做到恰当集权和分权
1.首先举几个“不恰当分权”的例子
集团权力过分集中的例子:比如在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统一并可以严格执行情况下,“一刀切”地对所有子公司下派财务经理,由下派财务经理负责指导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财务管理的重复设置岗位;比如在集团各公司资金管控良好情况下,实施完全预算控制和收支分离制度,即,收款全部上缴集团,支出需要向集团申请报批,直接影响了子公司对外经营的效率;再比如在有经营预算控制的前提下,子公司的每个新项目的拓展都需要上报总部层层审批,合同签订都需要集团财务审核等等重复性控制设置。
集团权利过于分散的例子:比如集团在异地设立公司,公司财务长期监控不到位,容易造成零星收入不入账,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等现象;比如子公司随意对外提供担保,产生隐性负债情况;再比如子公司账面资金私存理财,理财收益不入账等等现象。
2.财务控制模式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集团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比如在企业集团初始创建阶段,实施扩张战略阶段,集团公司可以采用集权式管理;在企业集团发展成熟阶段,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所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这时企业集团要根据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情况,合理地划分财务管理权限。在稳定发展战略阶段,投融资权利必须从严把握,而对资金运营方面的权利可以适当下放。
其次考虑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及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紧密程度及子公司的重要程度。比如对核心层企业,采用直接委派经理层,对其经营和财务进行全面直接的控制;对半紧密层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委派股权代表进入成员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
还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一项措施固然有效,如果其实施的成本投入远远高于其所规避的风险,那么这样的控制措施尽管非常有效也是需要权衡实用的。
另外,企业文化也是影响财务控制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集团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财务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
四、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财务状况;三角模糊数;熵;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01-03 收稿日期:2012-03-16
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列入发展纲要,港口作为物联网的重要节点,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将大大促进与港口营运相关的上市公司的发展。港口类上市公司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准确、迅速地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进行评价,并据此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往往是投资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提出了模糊熵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更合理地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而且可以考虑到资料信息的主、客观因素。
1.港口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参考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图1所示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不同角度将企业财务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4个方面,层次结构设计非常清晰。
2. 港口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模型
在港口上市财务评价中,特别是组合权重确定过程中必须对定性资料进行处理。以往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量化过程中,往往选用平均数,造成许多有用的信息丢失,采用三角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可弥补这一不足。此外,鉴于评价指标对于被调查者的难易程度不同或者调查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同,使得某一指标调查结果的差异性相对较大,采用熵评价的思路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可将此项信息质量反映到物流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中,使得评价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2.1确定三角模糊权
根据模糊理论基础知识的定义:
设y∈Φ(R),其中Φ(R)是实数空间上的全体模 糊集,y可以由(a,b,c)决定,且隶属函数值为
则称为三角模糊数(Triangular Fuzzy Number),记为y=(a,b,c),其分布函数如图2所示。
图 2
当a, b, c相等的时候,y为一个确定的数。
(1)建立三角模糊矩阵。设有n个专家参与评价模型的确定,评价指标根据上市公司财务的特点进行设计,设共有m个(这里有13个),由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给出评价(a■,b■,c■)。a■表示第j个专家对指标i重要程度给出的最保守的评价;b■表示第j个专家对指标i重要程度给出的最可能的评价;c■表示第j个专家对指标i重要程度给出的最乐观的评价。专家可在(0,100)之间打分。从而形成初始评价矩阵:
(2)确定专家评价的权重集E=(e■,e■,…e■),e■表示第j个专家给出的评价值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
(3)模糊合成:利用表示专家重要性与评价值的模糊合成结果,式中“”为模糊合成算子,它的具体运算有多种,如M(∧,∨)、M(・,∨)、M(∧, )、M(・, )算子等,M(∧,∨)、M(・,∨)计算简洁,但“取小”“取大”后“泯没”大量单因素判断的信息,使综合评判得不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而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M(・, )在体现权数的作用、 综合程度和利用B的信息方面都有优势,因而将利用M(・, )算子进行模糊合成,从而形成模糊合成矩阵:T=【(a■,b■,c■),(a■,b■,c■),…,(a■,b■,c■)】
(4) 确定模糊权。根据三角形模糊数的特点,采用d■=■的方法确定指标i的模糊权重。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模糊权重集 W■=(d■,d■,…,d■)。
2.2确定熵权
由于专家有各自的标准,根据这个特点,模型在评价过程中大量使用了专家定性评价的指标。而根据指标调查所得的信息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表征物流服务的质量状况,但由于各指标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收集到的不同指标的信息质量不尽相同。因而引入熵评价的方法,依据信息质量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
(1)指标总熵的确定:三角模糊矩阵的建立方法同前一致,以B为基础,确定第i个指标的总熵为:Hi=■■■x■/(■x■)lnx■/(■x■)
(2)指标熵的确定。第i个指标的熵为:
h■=■
从而得到熵权集W■=(h■,h■,…,h■)。
2.3确定组合权
设W■=(g■,g■,…,g■)是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层次权重集,则指标i的最终调整权重为:
w■=αd■+βh■+(1-α-β)g■
其中,α为三角模糊权占组合权重的比重;β为熵权占组合权的比重;1-α-β为层次分析权占组合权的比重,从而得到最终组合评价权重W=(w■,w■,…w■)。
由此确定的组合权重,不仅保留了定性指标量化过程中的许多有用信息,还充分考虑了资料信息离散度对指标权重的影响,使得最终的指标权重兼顾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2.4举例应用
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分别记为X■、X■、X■、X■;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记为X■、X■、X■;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记为X■、X■、X■;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保值增长率分别记为X■、X■、X■。
专家对上市财务指标的评价如表1所示,且设定专家评价的权重集为:E=(0.2,0.15,0.3,0.1,0.25)。
利用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M(・, )进行三角模糊合成以及通过信息熵的方法确定E11~E43模糊权以及熵全集,得到如上表2所示结果。
根据前面确定组合权重的方法确定组合权,这里我们取α=β=■,最后得到13个指标的权重集为:(0.0208,0.0327,0.0638,0.0468,0.1861,0.1014,0.1355,0.0764,0.0488,0.0347,0.1246,0.0475,0.0810)。即,13个指标的权重如下表3:
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确定后,评价模型即可用于不同港口上市公司或同一港口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评价。为港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晖.基于港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中国管理信息化[J], 2009(5),43-45.
[2]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孟明,牛冬晓,谷志红.基于模糊熵的电力满意度合评价.华北电力大学学报[J], 2005(4),68-70.
[5]程赐胜,丁祝燕.基于模糊熵的物流企业满意度合评价模型.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 2006(3),79-82.
[6]许开立,王永久,陈宝智.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与评价等级计算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10(5),568-571.
[7]边晓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迟国泰,王珏娟,刘艳萍.基于三角模糊熵的经济评价模型及副省级城市的实例研究.运筹与管理[J], 2010(5),107-117.
作者简介:
1.李 飞(1988-):上海海事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
中国铝业2001年在美国和中国香港同时上市以来,按照国际上市公司的管理规则不断探索适合本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经过五年来的运行实践已经日臻完善,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统一全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公司的业务流程、建立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会计体系
把公司的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因为它是公司财务信息的唯一源泉,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且也是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实行统一、规范、标准的会计核算流程,这是所有一级法人和会计核算主体的一个共性问题。经济核算单位的基本特征就是经济行为价值链的重复运动,特别是一些特大型工业企业,由于其生产过程长、内容复杂,会计核算在计算机未全面集成之前,往往需要多级核算才能完成。而连接这一运动的主线就是以会计核算为前提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其会计信息的集中已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对集中数据过程的规范和控制、提取方法的设计上。尽管中国会计改革20年,取得了一定成绩,其制度的欧美化,为国企上市公司提供方便条件,但就其核算的过程来说,是整个企业经济信息反映的基础,因此无统一的规范基础,无适时的会计信息收集和反映系统,无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不能保证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年度报告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是足以致命的。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最大的特点是公开、透明,其会计政策也是公开的。不仅如此,对这些会计政策,会计信息反映者也必须通过国际公认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近年来,由于美国本土几家大公司相继出现会计信息违规行为,如安然、世通公司披露虚假利润案,监管机构对会计师审计范畴的要求远远超出会计审计本身,除对固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外,要求根据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款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全面建立及完善,在2006年正常年报审计的同时,还需对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业务流程实施审计,进而实现对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检查,并且将其作为信息披露的内容。企业内控体系建立的基础离不开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会计对每一步、每一项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因此,统一的会计政策是重要的,过程核算的反映也是重要的。上市公司必须有一个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和流畅的业务流程,才能为审计师提供好的审计环境。审计环境的建立不仅为审计师,对其公司自身的业务建设也相当必要。公司上市五年来,致力于统一的会计政策、准确快捷的核算系统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建立及完善,不断改善审计环境,使公司年度会计报告披露由2002年的4个月提前至目前的1个半月。同时,由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转换为美国、香港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公司面对分布在全国各地几十家分子公司,通过制度、细则的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看,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的地方,甚至有的分公司仍然未摆脱原有企业自主经营模式的影响,有的对有关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任意曲解。所以,公司财务部结合404项目的实施,从2005年着手编制《会计手册》,内容包括会计岗位要求、会计制度、成本控制流程、会计业务流程、会计业务处理事项以及中国内地、香港、美国三地会计报表的转换方式等,并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就为分布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同时也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正是由于统一了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了明确的财务报告体系,为进一步实现分公司层面一级核算、ERP的实施及财务信息应用披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上市公司,预算管理不仅作为正常生产经营的计划管理需要,更是如何规范披露公司经营预期信息的重要前提和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有效途径。
预算管理是上市公司普遍推行的方法,同时也是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环节。公司一切活动均纳入预算管理范畴,无预算则无经济活动,特别是中国铝业下属分公司及子公司,分布在全国6个省区进行跨地区生产、经营,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预算财务政策显得尤为重要。生产需要生产流动资金和维护生产工具的基本费用,那么经营性质的现金预算就是生产活动过程的血液。而企业发展和扩张离不开资本性投资,其投资核心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作保证,因此资本性支出的现金流预算同样也是经济活动的血液,所以预算管理本身具有的重要性已被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所证实,并且已成为各个经济单位、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的推行不仅是管理手段的实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手段将公司的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带入各级管理者工作中,从而推动公司提高管理水平。这一观点不是中国铝业的独创,而是国际上市公司普遍认同的观念。预算管理不仅是公司经济活动的初始过程,而更重要是对预算结果的考核,因此预算考核激励则是又一重要职能,正逐步被广大公司所利用。
中国铝业实行集中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围绕着公司的战略方针和经营目标全面展开,目的是将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建立完整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分析、考核的预算管理体系,并逐步建立起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达到预算管理的全面、系统、完整、有效,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集中管理的核心问题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中外会计界均无不同意见。企业重组上市后,首要任务是解决资金集中管理问题。资金的集中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原企业或下属分公司的资金调空,而是在新一级法人体制下,建立统一资金运行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由一级法人下的分公司性质决定的,分公司的基本定位是生产中心、成本中心,其实质是一个生产车间。其原有的企业管理权力和业务随着法人体制的变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公司总部成了财务中心、决策中心、管理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其一级法人范围内的一切现金流活动在集中财务管理体制下运行。分公司只按生产预算定期获得现金流,生产合格的产品完成绩效考核的目标。
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垂直管理的根本点,也是公司其它各项改革的支撑点,因此在资金管理形式上,中国铝业采取了集中资金管理的模式。重组上市前,各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相对较弱,普遍存在着账户较多、资金沉淀、信贷资信较低等问题。随着中国铝业的成立,资金管理方面整合成为财务集中管理的排头兵,现金流的管理及业务整合,直接冲击了原有的财务观念和业务流程。首先通过对各分公司的银行资金账户进行了整合,将原来全公司近700多个账户整合到目前126个,并确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主要合作银行,大幅度削减了银行账户,盘活了沉淀资金,为进一步发挥资金的聚积效益奠定了基础;其次,统一融资管理,将银行贷款、担保、票据贴现等所有涉及融资的业务统一由中国铝业负责办理,通过将贷款转移及贷款置换,逐步将分散在各企业的贷款置换至总部,并通过规模优势、资信优势等获得了银行的优惠利率。此外,通过融资创新引进投资项目融资建议书、积极推行多币种借款业务,进一步改善借款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其三,将各分公司银行账户按收支属性进行划分,在确保生产经营现金流的同时,严格划分收支资金的管理渠道。通过网络技术的利用,启动了资金统一调度系统,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支出、资本性支出所需资金,统一由总部划拨;通过直接管理销售收入专用账号,将销售回笼资金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运作,正式建立了公司收支完全分开的资金管理体制。
控制资金风险是实现集中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分子公司分布在五湖四海,其管理难度和幅度加大,既要实现资金统一管理,又要实现资金安全,除了建立统一、严格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外,其余管理手段推行也很重要,利用网络系统与开户银行相连接,按现金流预算实时监控所有账户资金的动态。由于大量非现金流结算在公司总部管理下进行,分子公司只保留生产性和资本性预算下的现金流,管理难度相对简化了。所以设计科学性体制是防范风险的基础,过程监督系统制度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条件。
四、投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集中管理体制中为什么要把资本性支出作为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呢?这是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决定的。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股东回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这种内在利益的驱动下,公司追求发展速度是很正常的事。在公司上市前,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现有资产的规模决定了公司的利润水平。而上市后公司追求发展质量和数量,由于资本投资来得最快,必然产生大量投资资金向资本性开支转移的问题。中铝股份上市五年来,平均每年达几十亿左右的资本性支出,几乎是当年净现金流的总数。对于这个庞大开支金额,董事会既然决策了,就有其经营的需要,而财务如何管理,如何在董事会决策前提供决策依据,决策后又如何进行管理,这是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建设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其一,准确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确保管理层投资计划不冒进。由于铝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现金流预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净现金流供给量,应当作为董事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其二,投资项目确立之后,参与项目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一经批准动工建设,财务管理、基建审计监督核算应及时跟上,及时准确地核定项目进度中现金流的预算,及时正确核定基建投入成本。所以,以投资财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是由于公司资本投入大,风险高而决定的。为此公司财务管理建立两大预算体系,即经营性开支预算和资本性开支预算,这样有利于财务管理和控制。
将资本性开支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财务管理适度分开,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明确责任、提高投资收益和资金使用效率。资本性项目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基建工程、技改工程,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及与之有连带关系的其它资本性项目支出。根据在高速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资本性支出不断扩大的现实,公司在总部财务部内成立了专门负责投资管理的部门,负责所有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大了对资本性支出的管理力度。与生产经营相同,资本性支出的管理采取预算管理体制,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公司管理资本性项目支出、实施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拨付资本性项目资金的依据。同时,公司所有资本性项目支出,必须控制在资本性项目支出预算之内,不得突破,严禁概算外、预算外的资本性项目支出。此外,对资本性支出计划中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所造成的新增支出,建立了“绿色通道”政策,即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后尽快上报,并按项目正常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加强资本项目审计是公司集中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公司项目投资决策权力虽然集中在总部,但项目的实施还在分子公司,在传统投资管理思想即钓鱼工程影响下,如何确保公司投资决策政策的顺利实施,聘请中介机构承担项目审计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公司几年来通过工程审计、竣工决算审计过渡到过程审计,基本形成了公司项目管理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力量,中介公司定期汇报的管理建议为公司实现管理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五、公司财务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做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铝业在美国、香港上市,不仅接受两地监管机构的监督,编制两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报告,而且还要严格执行非注册地的法律监管,再加上中国铝业又脱胎于国有企业,所以制度切实可行地符合多方面的条件是公司有效运行的前提,也是财务管理核心地位如何体现的关键,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就把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作为一切财务工作的前提,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公司陆续颁布了以《财务管理办法》为总则,《会计核算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投资财务管理办法》、《分子公司业务流程控制办法》等为具体内容的规定,形成了一个以财务规定为龙头,其他办法为补充的制度体系,为规范公司的运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各种资料,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态进行监测,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化分析模型,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经营者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的管理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预报功能。即跟踪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 将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上市公司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 对上市公司营运状况做出预测, 找出偏差, 进行核算、考核, 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危害上市公司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 可以进行预报, 让上市公司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 以减少财务损失。
2、诊断功能。即根据跟踪、预报的结果对比分析,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诊断技术对上市公司营运状况的优劣做出判断, 找出上市公司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3、预控功能。即通过预报、诊断, 判断上市公司存在的弊病, 找出病根后,应对症下药, 预控上市公司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 消除隐患, 使上市公司及时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
4、保健功能。即通过预警分析, 上市公司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 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 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 将上市公司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上市公司管理活动的规范, 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不断增强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模型比较
市场经济的瞬变性和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决策水平的影响,促使上市公司必须卓有成效地规避和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否则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由于诱发财务危机的各种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变化上体现出来,因此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便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发挥预警作用。
1、单变量判定模型
最早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威廉比佛,他通过比较研究1954-1964年期间的79家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提出了单变量预警模型,并提出了几个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100%。
他首先以单变量分析法发展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使用五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债务保障率预测的效果最好,资产收益率次之,在失败的前五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能力,失败前一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是考虑到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
2、Z 计分模型
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另一位美国学者奥曼(Altlan,1968)。他将若干变量合并入一个函数方程:
Z=0.012 X1+0.014 X2+0.033 X3+0.006 X4+0.999 X5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X1 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现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性质复杂,获利能力高,投资风险小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
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企业累积税后利润而形成,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股利的累积余额。一般说来,新企业收益较少,因此相对于老企业来说X2 较小,而财务失败的风险较大。
X3即EBIT/资产总额,可称为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而我们通常所用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EBIT/平均资产总额,分母间的区别在于平均资产总额避免了期末大量购进资产时使X3降低,不能客观反映一年中资产的获利能力。EBIT 是指扣除债务利息与所得税之前的正常业务利润(包括对外投资收益),不包括非正常项目、中断营业和特别项目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的累积前期影响而产生的收支净额。原因在于,由负债与资本支持的项目一般属于正常业务范围,因此,计算总资产利润率时以正常业务经营的息税前利润为基础,有利于考核债权人及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的使用效益。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分母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分子以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取代了账面价值,因而对公认的、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产权比率进行了修正,使分子能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的大小。对于上市公司,分子应该是:“期末未流通的股票账面价值+流通股票期末市价×流通股股份数”。 X4 的分子是一个较难确定的参数,尤其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企业。
X5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成果差,效率低,最终将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Z 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奥曼教授通过对Z 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 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的Z 值的临界值为1.8,Z分数模型具体判断标准是:当Z大于等于3.0时,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当Z大于等于2.8小于等于2.9时,有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当Z大于等于1.8小于等于2.7时,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当Z小于等于1.8时,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
3、F 分数模型
由于Z 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 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 分数模型。F 分数模型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特点:
第一,F 分数模型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此它弥补了Z 分数模型的不足。
第二,本模型考虑到了现代化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的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第三,本模型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 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 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 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 家(3 家破产公司及33 家非破产公司)。
F 分数模型如下:
F=-0.1774+1.1091 X1+0.1074 X2+1.9271 X3+0.0302 X4+0.4961 X5
其中:X1、X2 及X4 与Z 分数模型中的X1、X2 及X4相同,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未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F 分数模型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其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 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 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三、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应注意的问题
一些现实问题将会影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实用性,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1、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几乎所有的财务预警模型都是以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构建的,若财务预警模型所采用的信息都不真实可靠,那也无从谈起模型预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已开始由“脱离业绩炒个股”的状态向注重公司业绩的投资理念转变,投资者会越来越关注披露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将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从而损害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虽然近年来我国财会界乃至整个经济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2、行业的差异化
行业的差异化也是影响预警模型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个行业生产、销售情况都有不同,相应的各个行业的财务状况就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利润率具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业固有的差异,硬将所有的行业都使用统一的预警模型,不仅会降低预警模型的正确率,而且也是不现实的。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的证券公司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例如南方证券、大鹏证券等券商由于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停止从事证券业务经营资格,许多券商出现资不抵债。究其原因,既有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的宏观因素,也有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的微观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证券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所以本人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经验,以A证券公司为例,就证券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A证券公司成立于2001年,现有注册资本52.12亿元,员工6000余人,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设有150多家分支机构,A证券公司为广大客户提供证券买卖、投资咨询、财务顾问、证券发行与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股指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等全方位的证券投、融资服务。截至2015年底,A证券总资产425亿元,净资产108亿元,自2015年起,A证券公司开始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优点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在证券公司的实施对于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集中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证券公司的总体成本;第二,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实现及时、有效的动态管理,从而能够保证整个证券公司的高效运作;第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核算专业化水平、保证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标准化,有效的降低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证券公司实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二)财务集中管理在证券公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A证券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相比粗放型和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券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在A公司集中表现的问题就是,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不能高效的实现资金管理的规模效益;第二,一些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比较低,例如在A公司,所有的资金都有总部进行集中管理,所以工作的压力和复杂性比较高,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够高、计算机软件使用的力度不够强,资金管理效率相应的也会有所降低,此外在A公司,对资金监控的力度不够,潜在的财务风险比较大,比较重视利润考核,却忽视了现金流的管理;第三,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众多证券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就是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例如在A公司存在主观思想认识不足、各分支机构执行的制度不一致、绩效管理环节缺失等问题。
三、优化证券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分散式或其他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确实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优化证券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措施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力度
加强对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力度是优化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基础,所以证券公司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设置和优化核算中心,做到各司其职,例如A证券公司就设置了上海、北京、青岛等省内外33个财务核算中心并确定了岗位职责和人员编制,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服务和监督,以保证各个分支机构管理的规范性,规避各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制定并实施《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来加强对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力度,明确规定计划财务总部对各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垂直管理,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和末位淘汰,而考核办法要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
(二)加强证券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力度
会计核算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优化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力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证券公司首先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例如A证券公司在优化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时就引进了用友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数据由计划财务总部统一维护和管理,核算中心通过远程登录方式,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录入数据;其次,善于应用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控制参数和基础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此外,要加大人员的参与力度,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力度,实现时时预警、监控、分析,完整反映客户资金信息,有效强化风险防范。
(三)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力度
资金是证券公司运作的根基,所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力度,对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化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证券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实施收支两条线和自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即收入和支出完全分开,收入账户用于收取收入,总部可以按照分支机构的需要定期拨付一定的日常费用;第二,对客户资金实现集中管理,实行严格的资金调拨审批制度,任何个人都无权单独调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分支机构必须将所有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上存公司总部,财务还要通过完善资金审批制度、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等方法来加大对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力度,A公司就是通过此方法有效的规避了公司私自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第三,加大资金集中监控的力度,可以通过完善和优化客户资金独立存管系统及时发现开户、交易、结算和资金划拨等环节的风险并进行管理。
(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力度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力度是优化证券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A证券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的力度就推进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从预算编制、预算核定、预算执行控制与归集、预算调整、预算汇总分析、预算考核等方面全面入手,确保了证券公司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全程参与,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大了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力度,采用了OA办公软件,实施了ERP管理系统,进而不仅提高了A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力度,而且使得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量;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
与中小企业相比,上市公司财务制度更加健全,财务数据更加规范和透明;同时,上市公司面对的是众多投资者,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应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一个相对准确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此须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模型样本的确定和模型指标的选取。
一、模型样本的确定
本文把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型企业,其它企业均作为健康型企业。根据证监会对外公布的有关资料,将 2004―2005年被ST的24家上市公司选入,从时间跨度来看,包括2004年被宣布为ST的10家企业,2005年被宣布为ST的14家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包括九种行业,并采用同行业、同规模样本予以配对。因6家公司的数据无法取得,这样建立模型的样本共36家。
二、模型指标的选取
(一)自由现金流量
鉴于现金流量指标的局限性,本文引入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它是指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前提下,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减去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的合理投资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随意性资本支出
与传统现金流量相比,自由现金流量具有如下作用:
一是能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是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企业市场价值=自由现金流量
/必要收益率。
三是用于衡量企业的举债能力。它是公司不必进行再投资以维持当前增长速度的经营现金流量,可用于支付股利,或用于偿还未来债务。
四是有利于管理当局树立持续经营观念。在评估企业时利润易受人操纵,经营现金流则未扣除资产更新和营运资本增加而需增加的投资。而自由现金流量能克服以上缺陷,使企业管理层树立长远发展观念。
为此本文引入基于该指标的一些财务指标,以增强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模型基础指标的确定
本文初步确定了6大类23个指标,作为入选模型的基础指标。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权益负债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占用率;营运资金占用率。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总资产比例。
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权益增长率。
反映企业筹资政策的指标:负债流动资产率;负债速动资产率;负债营运资金率;资产流动负债率。
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指标:自由现金流量总资产比;自由现金流量负债比;自由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自由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比。
(三)模型指标的确定
使用SPSS软件的样本显著性检验功能,对财务危机企业被宣布特别处理前1年和前2年的数据进行T检验。(见表2)
根据T检验的判别标准―T―≥2,在5%显著性水平下,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中,带有“*”的为初次通过检验,带有“**”的为二次入选,共8个指标,考虑到现金流动状况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以及对模型本身的重要程度将指标20选入。
三、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预测准确率较高的Logistic回归模型,将前已确定的9个指标作为自变量,Y作为因变量,建立相应的模型。即:Y-判别值;X1-资产负债率;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
X4-营运资金占用率;X5-资产净利率;X6-权益净利率;X7-权益增长率;X8-负债速动资产率;X9-自由现金流量总资产比。对危机发生前两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判别模型:
此模型中,Y取值范围为[0,1],以0.5作为判别分界点,当Y值>0.5时,判别为危机型企业,Y值越大,预示该企业未来一年内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当Y值
企业名称后有“”标记,表示该企业类型被错判。从表3可以看出,用逻辑回归法建立起来的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1.67%。
四、模型的应用
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于实际,本部分随意选择了若干家企业作为检验样本,对本文确定的模型进行实际检验,包括10家ST企业和9家健康企业。(见表4)
从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具有89.47%的预测准确率,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玮,彭德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与模型评析[J].西部财会,2008(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