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档案管理学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学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学课程

第1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职业教育文秘专业一门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主要方式还是通过教材,进行纯粹的理论授课。最后,当课程结束,很多学生连归档文件、案卷、档案柜等基本物品都没有见过,所以在以后的综合实习和工作中就很难动手操作。因此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特色也无法体现。笔者认为,在《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授课中,思路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颖而且实用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甚至促成学生对本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和创新。下面就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出的一些小结: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依据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已进入课堂状态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课程认同感以及体验满足感,进而引导对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以及探索未知的兴趣都能够被有效地激发起来。这种从已知引向未知、从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能够轻松掌控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一样能够在教学过程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运用,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模拟情景,讨论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发地进入到文档工作的操作现场,成为其中的“角色”。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其次,通过对模拟案例的讨论,还能促成学生积极思考、经常分析、准确决策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从根本上讲,这个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与实践的一个过程。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给学生的讨论、实践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保证讨论的内容与方向的掌握,也要保证学生成为讨论过程中的主角,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针对性和鼓励性的指导。总而言之,这种授课方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一种技能与素质的提高,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二、演示法的充分运用

核心内容就是充分搜集、挖掘各种资源,为学生做好比如设施、文件、图片、案卷等实物资源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演示。另外,学院的档案室、办公室也可以为教学提供各项教育资源,比如说场地、设施、辅导教师、档案材料、信息等相关资源;同时也要利用好网络、报纸杂志等多媒体资源,以便提供行业中最新的信息,行业法规文件,典型的案例,形象的图片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也能够将枯燥的理论介绍转换成真实而直观的形象展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为实践教学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须了解的是: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最重要途径,其改革也是教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可靠保障。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说过:“课堂教学中包含着非常大的生命活力,只有让师生们的活力有效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教育以及教师的成长,课堂才叫真正的课堂。”所以,我们要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核心集中在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上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然而,教学的改革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我们要不断拓展思路,扩大教学视野,通过文档课程实践教学法的实施,将课堂从狭隘的转移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

三、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实践教学法一般有两种:观察型学习与实践型学习。

第一种是观察型学习,主要就是让学生们直接地观察或者通过观看展览的方式对文书与档案工作各环节的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和体会,加上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整体特点进行探索式认识,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文书与档案工作发展的情况和时事热点。当然,如果具备良好的条件,可以通过与演示法的结合,让学生对某个具体的工作步骤进行细致深透的了解。观察型学习是该课程实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接触到文档理论之后,学生首先可以在学校的档案室初步观察和了解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到档案馆进行参观学习。在档案馆的观察实习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档案的分类、存放和检索编制等基本实务知识以及当前档案利用的信息;通过观察实习,既可以加强对档案安全的认识,又可以加强对档案工作概况的了解,促进对档案查找、利用技能的掌握;值得重视的是,通过观察对破损档案补救过程的演示,可以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兴趣度和关注度,树立起对将来工作的信心。

观察型学习有着其他途径与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找寻心底的求知欲。而且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学生放置到文档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促使学生的理论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发挥出来,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专注度,保障长期的自主学习。

第二种是实践型学习。学生的实践地点设在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或者档案室,让学生参与到文档处理的各个流程当中去。学校应该加强为学生的实践型学习寻找合适的场所、创造合适的机会和资源,保障实践型学习的顺利进行。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融入到文书与档案工作中去,让学生深入到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具体实践当中去;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工作技能,加深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最终达到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实践型学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3-6周为佳。

四、灵活互动的考核评价

(一)课程考核阶段。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考核与基础技能考核。基础理论考核以笔试为主要方式,实践性教学考核通过工作目标来定制。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专题考核和综合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等。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验,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

(二)实践性教学总结。项目教学总结是在学生项目教学完成之后的一次交流活动,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必须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总结和交流,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结语

职业教育《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的技能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而艰辛的过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仅仅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步骤。作为一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教育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和目标,从国内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各级各类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和社会团体培养出大量的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适用型文秘人才,与此同时,要把自身的发展贡献与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联系在一起,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铭《档案管理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08.9.

第2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档案管理课程;应用

在档案管理教学中,教师一般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方法与社会交往的综合能力。传统“知识转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以及学习内容作为中心,重点偏向于归纳、分析、演绎以及综合等教学方法,此方法固然有成功的一面,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档案管理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先进的理念,体现了现代教学模式和注重方法的新发展趋势,这是提高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途径。

一、行动导向教学概念与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上课模式,课程的评价结果以学生评价为主,此类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局面。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工作为目标,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清楚,即为了未来职业生涯而学习。

3.对教师要求高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需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教师从传统教学领导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以知识顾问、合作伙伴以及朋友等身份面对学生,将“教”的重点放在“学法”上。基于这个原因,为了完善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努力,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二、档案管理课程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然性

1.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家当前倡导和推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但档案管理课程教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无奈,如教材内容设计无法坚持与时俱进、教师队伍实力不够雄厚、学生缺乏兴趣等。只有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档案管理课程需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应着眼于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改革的需求,将传统的教育方法、技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要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全面增强学生档案管理意识,保证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核心技能,指导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1.教师意识的改变

首先,要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经验,教师要熟练掌握开展日常档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多动手操作,不能简单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常识背下来讲给学生。要尽量为学生的实验基地创造条件,变原来注重理论考试为注重技能学习与实际操作上来。

2.课堂教学的改变

传统教学容易忽略对教习过程的思考、计划、检查、反馈等环节。行动导向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教学过程从课题引入到评估,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例如:在学习文件立卷归档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

任务一:将零散文件收集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案卷。课前教师先准备好若干份文件、空白卷内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案卷封面、备考表等立卷用材料,以及相关器材、参考用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接到任务后,开展讨论、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明确分工,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学生热情极高,通过团结协作、亲身体验,按照教师的要求整理案卷。

通过具体操作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按照作者、问题、名称、时间以及通讯者的特征来立卷;掌握了立卷归的档步骤:收集、分年度、分类别、分期限、组卷、卷内文件排列、编页号、编制卷内文件目录、金属物拆除、折叠文件、案卷装订、填写案卷封面、案卷排列、编写档号、填写备考表、编制案卷目录、制作目录索引。

学生根据实际训练做总结,将立卷步骤填写到学习(工作)表单。工作结束后进行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到小组之间互评,在小组互评中学生以案卷检查者的角色作检查,也可以利用者角色进行检索利用检查。最后由教师检查评分。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

任务二:设计简单的立卷方法。在学习了复杂、繁琐的传统立卷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化立卷方法的探究,把学生的创造性调动起来,设计出不同立卷方法。这样水到渠成,接着就把“立卷改革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教学任务完成,同时为下一步学习电子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试方法的改变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档案管理教学,不是简单地用理论评估学生。考试应该是多元化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来,还要综合几个方面作为考试参考:第一,理论考试的分数占据总成绩20%;第二,独立工作能力的评估,给学生下达明确的任务,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该部分占50%;第三,小组评估,分组给予任务,根据小组共同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占20%;第四,学生上课的出勤、课堂纪律的遵守、回答问题的表现等方面,占10%。

四、实施效果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并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指导在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以提高学生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档案管理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

五、结语

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灵活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现代教学模式全新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途径。将技能提升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设计方向与创意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培养了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技能演练中,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田兵,杨柳.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7-11.

第3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一、档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在档案学中最先建立。档案管理学属于应用档案学范畴,是一门“研究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的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学科”。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中的应用学科,研究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的规律,阐述n案管理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案。从研究对象看,它的研究范围与内容似乎应涉及所有门类档案的管理问题。但由于档案的门类繁多且各有特点,所以现在的档案管理学并不能将所有门类档案管理的内容全部纳入其研究范围之中,而只能在传统的以公务活动档案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研究范围,拓宽其领域。比如,档案管理学不仅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文书学相关密切,而且由于它是档案学的分支,因此同历史学、行政管理学更是密不可分。随着学科分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 档案管理学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一门学科, 而是由许多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群。档案管理学由一门基干学科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已是不争的事实。

档案管理学的教学范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导论、档案管理的一般方法与技术,具有普遍性的专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以及资料与实物材料的管理方法。在修正与补充具体内容方面需要注意:档案价值的鉴定应放在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前进行;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应讲清楚档案馆藏的数量与质量关系问题;档案的等级与统计是档案工作中的综合管理手段。对于档案的整理方面,应该加大实验课的深度与力度。关于如何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这是今后档案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从课程建设来看,档案管理学呈现强化与弱化并存的趋势,档案管理学是关于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学问,可以说, 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 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因此,一般来讲,高校不仅有系统深入的课堂讲授,而且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

二、档案管理的学科建设应以实践为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提高和升华,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只是空洞的教条,从而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档案管理学的课程教学应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但长期以来,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应用层次低,技术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档案管理学专业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初步转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内容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先进等特点。其方法有实验室教学和档案管理业务环节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实践方式的调整和转变。档案管理学的编写与阐述,必须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档案管理学是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有明确的原则、技术和方法为依托,所以,增强档案管理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尤为重要。档案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不仅要密切联系当前工作的实际,而且还应预测档案馆馆藏建设的宏观控制、档案鉴定标准、档案馆库建设规划、档案利用服务的发展前景,对档案工作现代化等问题都应着手研究并做深入调查。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建设是具有先导性的, 课程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课程建设是否成熟,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产生影响的大小,是由学科建设发展水平决定的;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反映,同时对学科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第4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 工作过程 物业档案管理 学习领域

1 概述

《物业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业档案管理素质服务,不仅使其能够胜任现阶段的物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适应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发展和提高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认识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掌握物业档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并能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2 任务驱动的目标性教学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使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情景,布置适量的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明确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目的的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理解物业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物业档案管理技术与技巧,为就业与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分析

①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设计上建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②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物业档案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称档案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物业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文件编印与收发;档案的接收与征集;鉴定档案资料价值;档案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立卷;档案数字加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检索调卷与利用;统计分析。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物业档案管理专业抽象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见表1。

4 学习情境设计

2007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改革中,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构件、零件、部件、系统、工序、场地、材料、活动、现象、问题、症状、业务领域、客源、……等等。

4.1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档案工作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反馈三个子系统中的八个工作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多样的档案工作系统。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是一个专业性的有序化工作过程。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档案管理职业程序性很强的特点,以物业档案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即以物业档案专业工作的程序进行设计。

4.2 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大多数的物业档案管理员都兼做文案,所以,在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的设计档案的工作环节前增加了文件管理,最后增加了现代化管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学习情境③档案鉴定;学习情境④档案整理;学习情境⑤编目与著录;学习情境⑥档案保管;学习情境⑦档案编研;学习情境⑧提供利用;学习情境⑨统计分析;学习情境⑩现代化管理。

4.3 学习情境具体设计。每个学习情境由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任务来实现,在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上,也是按照工作过程来排序的,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边学边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理解专业知识,获取档案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合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习情境,是对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中,主要结构有:具体任务,就是要完成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完成任务的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工作;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各个工作任务与过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成果形式,即实施行动完成任务的结果;评价方法,即对每个任务结果的考核评估办法。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以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为例,见表2。

5 教学要素分析

除了上文提到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构成要素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评价。

①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不能是本科内容的压缩和模仿。高职院校物业档案管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实际,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情况以及课时等因素,确定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档案管理过程、方法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上,而不是对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有了这样的理念,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文献、教案和讲义、引导文案、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室,档案馆、物业管理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③考核评价。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高职物业档案管理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以一张考卷笔试的一次性考核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让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从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任务的质量、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的方式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多样化,如表2中的自评、互评、口试、教师综合考评。

考核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以此,达到笔试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知识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相结合、课程评价和常规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91-94.

[2]王雅南.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信息检索学习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1(6):16-19.

第5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去档案化”;中国档案学;学科发展

学科是以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分类的,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吴宝康在建设档案学科初期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对象与任务。任何科学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对象与任务,那么,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不可能的。”[1]中国档案学也不例外。胡鸿杰教授认为:“我们所研究的学科是中国档案学,这个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不论研究者有怎样的研究视角,都不可能离开‘中国’与‘档案学’这两个最基本的立足点。”[2]然而,进入后保管模式以来,中国档案学研究出现“冷热不均”。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等进入“井喷期”,而档案保护技术、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事业管理等档案学传统理论则成为“研究冰点”,导致中国档案学的“档案”元素不断褪色。

所谓“去档案化”,是指档案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引进西学理论和移植、嫁接其他学科科研成果而使中国档案学科渐渐失去档案“元素”的一种趋势。“去档案化”源于我们对中国档案学缺乏“界定”,是中国档案学理论与“外来”理论博弈的产物。其出现又一次暴露我国档案学“家底”薄,原创理论少,难以扭转目前学界出现“档案泛化”危机。同时,也说明部分档案学者做科研时存在浮躁心理,过于追求“功利”,对整个档案学科的发展缺乏责任感。

1. “去档案化”的表现

1.1 档案学本科课程设置分析。档案学本科教育是中国档案学教育的主体,直接反映档案学科的发展状况。作为档案学专业教育,理应以档案学的课程为主。然而,据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五所高校档案学本科专业课程中含有“档案”二字的课程进行统计分析(如表一)发现,档案学专业课程中含“档案”的,分别占25%、25%、30%、61.5%、11.1%。其中,南京大学只有科技档案概论、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三门,却有四门属于信息类、计算机类学科,即信息分析、Internet实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虽然,只凭对部分高校课程的调查和对含“档案”二字课程的统计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课程出现“去档案化”倾向。

表一 本科课程设置统计表

1.2 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分析。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教育是中国档案学教育中真正意义“精英教育”。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直接反映档案学学生继续接受深造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通过笔者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cn)2011年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可报考的24所院校(如表二)和5所博士研究生院校的初试科目进行统计(如表三)发现,有13所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一门档案学类、一门非档案学类,即约占57%,而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所学校则完全不考档案学课程,“去档案化”明显;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总体来说,比较重视对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考查,但从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发展趋势来看,也出现“去档案化”。

1.3 档案学博士毕业论文主题分析。档案学博士是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力军,其毕业论文主题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档案学研究发展的方向。随着档案学理论宽度、深度的变化,考虑到档案学基础理论方向相对难以出成果、所受资助也少,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选择易出成果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作为研究方向,更甚者,直接在毕业论文上抛弃“档案”。根据《2005年~2009年中国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分布统计量》,电子文件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分别占29.03%和24.19%,而档案保护技术(4.83%)、历史文献与档案编撰(12.9%)、档案学研究(3.22%)加起来也只占20.95%,博士论文题目不见“档案”二字趋势明显。[3]

1.4 学术研究关键词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档案学研究热点在不断发生转移。研究热点变化是适应时代需要,然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方面,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缓慢。据笔者对2006年~2010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论文的主题分析(如表四和图所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15%)、电子文件(11%)、档案法规与标准(9%)、档案管理(10%)、档案史志与文献编纂(11%)上,而对档案学科、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理论、档案事业管理进行研究得较少,加起来也只占16%。从纵向比较来看,五年来,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法规与标准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逐渐占据主流;对档案保护与技术、档案史志与文献编纂的研究比较平稳;对档案学理论、档案教育的研究热度明显下降,并逐渐被边缘化。

2“去档案化”出现的原因分析

第6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秘书专业 文档管理 教材建设 内容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48-02

文档管理类课程是高职秘书专业的主干课程,各院校大多开设“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秘书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等课程。文档管理类教材也是高职秘书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项目。受制于专业特点、学生就业岗位及教育层次限制等因素,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在内容构建上应追求适合于高职秘书专业学生就业实际的模式。本文以实证为基础对目前出版的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内容构建模式做一些分析。

一、“文书工作+档案管理”内容构建模式

该模式的版本如《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吴凤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赵映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07)、《秘书文档管理》(汪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010)、《文书与档案管理》(刘萌,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企业文档管理》(崔淑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等。

最早的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而且一直作为该类教材内容构建的主要模式沿袭至今。这种模式实际上将教材分为前后两大相对独立的部分,前一部分是文书工作,后一部分是档案管理。文书工作部分(实际上主要是机关文书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文书工作概述、文书种类、文书体式、文书稿本、文书形成、收文与发文、整理与归档等环节和内容,即传统文书学的内容。档案管理部分的基本思路同于下述“档案管理”内容构建模式,即由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提供利用、编研及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结构而成。这种模式的构建主要基于“文书与档案的特殊关系”,认为“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归结”。各版本在结构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别,内容上基本以党政机关文书工作与专业档案机构档案管理为构建基础,其中某些内容往往又和秘书(应用)写作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交叉或重复,如公文格式及常用文书写作。

崔淑琴、李艇主编的《企业文档管理》探索了较为新颖的思路。教材首先突出了“企业”这个定位和特色,基于“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经营和管理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运作及管理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角度,介绍“适应企业特点、体现企业规范化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档案体系”内容,区别于以往同类教材以党政机关文书工作与专业档案机构档案管理内容为构建基础的做法,介绍了企业现行文书及其形成、企业文书管理工作和企业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鉴定、保管与统计、开发利用、检索与编研,以及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企业特殊载体档案、企业文档管理软件应用,还特别介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该教材在宏观上打破了以往版本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各占一半的模式,在微观上着眼于企业实践,如企业现行文书的形成分别介绍了企业党群工作和行政管理文书的形成、企业产品科技和基建设备文书的形成、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文书的形成及国家标准公文格式自动排版系统,明显不同于以往版本。企业文书管理部分也不像以往版本那样繁琐地介绍基于机关特点的收文、发文等各个环节,而是立足企业文书运转实践的简洁说明。还有像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等内容也是此前版本鲜见的。

二、“档案管理”内容构建模式

该模式的版本如《档案管理学简明教程》(王立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档案工作实务》(吴广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档案管理技能训练》(陈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档案管理实务》(楼淑君,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档案管理实务》(何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等。

这种模式的内容设定就是档案管理活动的一系列环节和内容,一般包括档案管理概述、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提供和利用、档案编研、档案登记和统计、专门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特殊载体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照片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等,其基本思路与一般意义的档案管理学类教材一致,特别是早期版本。近期版本则结合专业特点等作出了一些调整,如楼淑君、钟小安主编的《档案管理实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除项目一“档案与档案工作”(相当于概述)外,项目二至项目六分别是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项目七至项目九分别是档案保管工作、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服务与档案编研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内容则没有纳入;项目十和十一分别介绍了综合档案室建设与管理、档案事务所的创建。陈琳编著的《档案管理技能训练》以训练贯穿全书,但内容设定仍是始于档案收集止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该教材在最后一章介绍了档案管理软件操作。

三、“信息工作+档案管理”内容构建模式

该模式的版本如《商务秘书信息与档案工作》(刘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秘书信息与档案管理实务》(余红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信息与档案管理》(贺存乡,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秘书信息工作与档案管理》(王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等。

这种模式出现较晚,版本总体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这种模式将“文书工作+档案管理”内容构建模式的文书工作换成了信息工作。信息工作部分一般包括信息与信息工作概述、信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信息决策服务与反馈等内容。档案管理部分仍如常规。这种模式基于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而构建,体现了文档管理类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在内容选择上的新探索。事实上,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倾向于前两种模式的。

此外,还有将信息工作、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三者合一的。《职业秘书资料与档案管理教程》(陈祖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也更新了文档管理类教材的编写模式,较具新意。

四、两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上述三种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内容构建模式,既有传统认知的延续,也有课程改革的探索。究竟哪种模式更适合专业教学,或者说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由于各院校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不尽一致,难以也不宜作出统一的评判。但着眼于今后的教材建设,下述两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一是文档管理类教材内容构建要以学生就业实践为基础。高职秘书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党政机关或专业档案机构。中小型企业文档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有的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有的则不是这样,文档管理工作往往与综合办公室等工作合在一起。高职秘书专业学生到中小型企业就业,很多都是综合性岗位,文档管理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上来讲,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的内容构建应以中小型企业文档管理工作实践为基础,尽管它还不完善,但这也正是借教材建设对中小型企业文档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契机。用大型企业乃至党政机关或专业档案机构的工作方法指导中小型企业的文档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将属于本科层面的内容简单横移到高职秘书专业教材中来也是不切实际的。目前许多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虽然篇幅薄了,但内容并未见少,不自觉地还存在追求学科化和系统性的倾向。这值得教材编写者深入反思。

二是文档管理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组合与衔接要更科学。无论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组合,还是档案管理与信息工作组合,都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如文书工作的内容基于传统文书学的内容,事实上在追求效益和讲求效率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下,由于受人员规模等因素制约,中小型企业的文书工作不可能像大型企业乃至党政机关那样繁杂,所以目前基于党政机关特征的文书工作内容其实与学生就业岗位实践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像公文格式、行文规则等内容往往与秘书(应用)写作类教材存在交叉或重复。同时,组合在一起的内容如何做好逻辑上的衔接目前也做得不够,如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组合,仅仅说“有了文书才有档案,没有文书就没有档案”似乎欠妥,因为文书档案是档案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再如档案管理与信息工作组合,档案是一种特殊载体的信息,但如何在一本教材中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貌合神离”地单独“摆放”,这是教材编写者应该进一步要做好的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金常德.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建设述评[J].兰台世界,2008,11(下).

[2] 楼淑君,钟小安.档案管理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摘要: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教学档案的特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教学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一)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二)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三)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四)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二、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二)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三)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四)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二)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三)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四)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一)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三)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四)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五)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六)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倪慧敏,柯友良,黄文卿:高校评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探索.档案学研究,2006年第5期。

第8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一)新的环境与挑战表现

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新的环境与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电子数据与网络的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载体的不断应用;信息爆炸;库房、人员紧张;利用需求大大增加;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大;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相对不足;新的语境和新的话题不断更新;物联网、云计算、感应技术等又扑面而来……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有人认为,人类目前已经到了信息时代和“无纸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时代”和“网络时代”。对此,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事实上,在目前阶段和相当长的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是:传统与电子相互长期并存的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双元时代”。

形象地说,在档案的库房里,一方面,传统的档案虽“汗牛充栋”,但一份都不能丢;另一方面,大量电子文件的不同载体渊源不断地涌进库房。同时,为了安全和方便利用,我们还要及时将档案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

在“双元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身份定位与能力提升都应与此相适应。

(二)我们的观点与做法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任何书面语言记录载体的变化和演变都是缓慢而渐进的,而不会是突变。所以不要担心哪天早上醒来,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消亡了,要去面对一个我们不懂的世界。所以我们不应恐慌和跟风,要淡定与从容。做好当下的档案基础工作。

无疑,“无纸办公”、网上归档和网上查阅等等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这仍主要是在文件和信息的制作、传递和使用领域。对于我们搞档案工作的人来讲,我们更关心的是文件和信息的载体是否原始、真实、耐久、安全和利用方便。我们应当继续在这些领域加大研究和实践的力度。

电子文件和网络是个新兴的和正在发展的事物,有着很多的优点,但也需要不断完善。有着致命的弱点和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对机器设备和电的依赖性、成本投入的高昂性、信息安全的风险性、信息内容的易改性、记录载体的不稳定性等等。而传统的信息记录与保存模式、载体仍还有着许多的优势,还是我们人类所最熟悉、最喜欢、最安全和最便利的。

当然,面对新的载体和新的技术应用,档案人员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事实证明,我们的工作性质和以往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对外界变化与冲击的认知相对滞后。因此,“及时补课”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转型期,中国国家档案局提出了“三个三”的发展方向:即建设“三大体系”,包括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树立 “三大观念”,包括大档案观、大服务观、大安全观;实施 “三大战略”,包括以人为本战略、服务先行战略、安全第一战略。

二、档案工作者的多重身份重塑与转型

新环境、新变化对档案工作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要有新思维、新认识、新能力和新形象,才能有新贡献。

(一)档案工作者的新定位

在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应是多重身份集一身:既是档案工作者又是社会普通成员;既是历史守护者又是未来传承者;既是文件价值的判断者又是文件价值的推广者;既是传统方法的运用者又是新技术的响应者;既是史料管理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既是具体的操作者又是工作的指导者;既要关注档案又要关心文件;既是幕后英雄又是社会的公共关系专家… …

(二)有为才有位

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不是自封的而是由我们从事的工作、面对的对象和作出的贡献所决定的。

我们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对社会做贡献。但与他们又不一样,我们既对历史负责,也对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社会责任更多些。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我们更应受到社会的认知、认可和认同,更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当然,只有我们努力了,贡献了,我们才真正有我们的社会地位。

(三)有所作为的价值取向、形式与效果

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即档案为社会服务,社会才会重视档案;档案为社会贡献越大,越赢得社会尊重;档案工作不能默默无闻,而要有生有色;要积极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具有档案突出特色的行业文化。

(四)努力实现新的转型

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实现新的转型,由“三线”转变为“一线”;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幕后”转变为“台前”;由“死档案”转变为“活信息”;由“一把锁”转变为“万能钥匙”;由档案库转变为思想库;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三、对档案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新要求

我们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一个基本的能力框架,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1.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六个熟悉”。即:熟悉本单位的历史沿革、主要领导、重大历史事件;熟悉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下属部门情况;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职能;熟悉本单位的档案品种、分类体系、数量和存放位置;熟悉本单位各个部门档案归档移交情况和利用需求;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业务规范。2.档案工作者应努力成为读、写专家。3.档案工作者必须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迅速响应。4.档案工作者应有广泛的社会沟通与社会宣传。5.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做好咨询与顾问工作。

当然,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档案部门,对档案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档案馆、档案室、档案局(处、科)三种类型中的档案工作者就应有较大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区别;档案部门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工作岗位人员的要求更是不一样的:如,从事文件收集、排架整理、价值鉴定、库房保管、借阅利用、史料编研、业务指导、信息化、破损修复等工作的人员需要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明显不同。

四、能力提升与角色强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档案专业教育的转型与调整

目前,在中国,已有三十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档案系或档案专业,还有的设立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位。每年分别招生几十人不等。按照各个院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同时,按照他们对社会需求和今后发展趋势的不同理解,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基本教学学科模式和课程导向——或偏重历史学科、或偏重管理学科、或偏重信息学科。

不管怎样设计,这些也还是在探索实践之中。目的总是希望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和今后发展的合格人才。即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复合型的档案专门人才。

(二)按新环境、新变化所进行的档案人员岗位培训

在中国,由于地域广、单位多,基层档案文秘人员的需求量非常高,几乎每个单位至少需要一名档案文秘人员。光靠大专院校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由于进入档案部门的门槛比较低,档案工作者往往是先工作再受训。因此档案专业岗位培训工作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在国家档案局设立了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在各省也大都设立了地区性的档案培训机构。

如:国家档案局已经坚持在北京连续举办了11期中央国家机关档案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每年一期),对上岗人员应知应会的档案与文秘基本知识和基础课程,集中进行培训。主要课程有: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档案管理、档案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价值鉴定、档案法规知识、档案职业道德等

(三)开展提升综合能力的档案继续教育

根据环境形势的变化和工作的需求,对已经工作的档案工作者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补充,又称档案继续教育。内容不固定,每次培训课程突出相关最前沿、最需要、最管用的专题进行讲授、研讨和咨询,效果也非常好。每个专题都可作为一期培训班,例如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的宣传展览、档案安全防范措施、档案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国际档案工作动态等。

(四)解决档案管理中某些特定工作的专题培训

为了适应电子文件和互联网的新环境与新挑战,有必要提升档案工作人员有关电子文件和信息化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我们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特邀有关专家学者来讲授,主要课程有: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特性;电子文件归档的原则与要求;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要求与选择;电子档案存储环境与归档载体要求;传统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的要求与规范;电子文件与网络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

(五)开展广泛而有效的档案社会宣传

可以采取以下的社会宣传方式,来推广档案工作:档案新闻发言人制度;档案史料的永久性陈列;面向公民配合社会纪念活动的档案主题展览;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拍摄播放档案文献电视片;档案馆建立学生教育基地;举办档案周、档案日活动;面向社会的史料征集活动等。

(六)提高对机关、企业和社会的档案专业贡献

在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必须立足本单位,面向全社会,充分发挥出档案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出档案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档案的记忆功能、凭证功能和参考功能这三大功能。

第9篇:档案管理学课程范文

“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也是最难的是把握自己、管好自己。”―――做人,她实实在在。

李金香同志1980年由地委秘书处调入档案局工作。自她从事档案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深深爱上了这一行。她先后干过文书收发、库房管理、编研、业务指导等工作。在工作中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直是全市档案工作的业务骨干。

她常说:“学习是最好的党性锻炼,学习是最好的做人源泉。”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靠实实在在的能力,才能指导别人,影响别人,从而促进工作。她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1981年她把刚满周岁的孩子托付给亲友,到省里参加业务学习班,一学就是半年。1984年,她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修班,带着4岁的幼儿,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学完了两年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8年10月,当得知甘肃省开考档案学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的消息后,她亲自抓此项工作,积极倡导并主持成立了“酒泉市档案学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站”,多方动员,组织起了全省除兰州外,学员最多的一个自学考试点,学员达到48人。虽然她已经44岁,又是副局长,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畏年龄大毅然参加了自学考试。在四年的日日夜夜里,她起早摸黑,抓紧一切空闲时间,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应酬,“笨”鸟先飞,发奋学习。2002年10月25日,在丈夫的陪伴下,远赴新疆参加了最后一门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的考试,取得了档案本科学历。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形势和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她的包里时刻都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工作情况、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至今她的工作记录本已有30余本,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多年来,她一直承担着全市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任务,她亲自写讲义,亲自讲课,深受广大文档人员欢迎。她还受聘为酒泉市职业中学、电视中专班讲授《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课程多年,受到学员好评。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在重视学习、重视指导、重视实践的基础上,她还重视研究、积极探索。近年来,先后在《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档案》等刊物上刊登有关调研、改革、业务规范、史料编纂等业务文章23篇,约5万字。其中,《小康村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重视档案学本科段自学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人才》被甘肃省档案学会评为全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有4篇论文被《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刊登。1989年负责起草制定的《酒泉地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文书立卷“三集中”与百分制考核办法》,以及地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文书立卷范围、保管期限、案卷排列顺序参考表》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一直延用至今,她本人也取得了档案管理国家级评审员资格。

“人要干事干净,但最重要的是干成事。”―――做事,她勤勤恳恳。

李金香同志从事档案工作20多年,一直信奉“实践是第一”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先学,对理论一丝不苟;二是坚持先做,努力寻找切入点;三是坚持先干,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找准闪光点。

在担任科长期间,她是一位实干家。1980年后的全市档案工作还是一个全新的业务。很多事情都是边学习、边总结、边规范、边指导。作为全市当时惟一的一名业务指导干部,她严格把握业务质量,对出现的问题绝不手软。对新手,她毫不保留,严格要求,促其独当一面。至今,经她指导整理的档案有28956卷,经她指导验收,全市共有722个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晋等升级,其中省一级300个,省二级257个,省三级165个。108户企业档案管理达到了省级标准,1个科技事业单位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

在担任副局长期间,她是一位谋事者。当了副局长,有近一年的时间,只有她一名局领导,工作任务重、事情多,但她从无怨言。针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她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发扬“婆婆嘴”的精神,见缝插针,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去年,在省两办“纪要”下发后,积极搞调研、拿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使全市档案工作多年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市档案局的5万元维护费落实并列入了财政预算;7个县市区档案馆的管护费有4个全部落实,3个部分落实,新增管护费达到11.2万元,并从2003年起列入财政预算;全市档案人员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岗位津贴,从2002年起执行,使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得到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她是一个走到哪,就把档案工作推行到哪的工作者。1993年组织上派她到农村挂职锻炼。那时全市农业和农村档案是一个空白,她在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银达乡村级档案管理现状工作调查》并进行了工作试点。在当时农村档案观念淡薄,没有专门档案人员的情况下,她带领业务科人员带上工具,放弃双休日,到银达乡的9个行政村帮助村级建档,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共清理历年村级文书、会计、土地承包、专业户档案2343卷。现在这项工作已在全市推开:全市75个乡镇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级标准,523个行政村全部建档,实现了“当年清”。在档案修复过程中,由于书本上规定的浆糊制作配方比例不适合当地实际,她反复研制,精心调配,确定了符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浆糊制作配方比例,大大提高了抢救破损档案的托裱质量。几年来经她参与抢救破损档案483卷。2002年组织下派她到街道社区帮扶工作期间,针对街道社区档案空白的实际,对肃州区27个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建档工作。其中,整理文书档案395盒(卷),3385件,居民禁毒档案630袋,照片档案68张,并对街道社区80多名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进行了培训,使酒泉市成为全省社区建档的首家地区。

在担任局长以来,她是一名实践者。职务变了,权利大了,但她勇于实践的精神没有变。面对10多年没有维修的破烂不堪的办公楼,她积极向上争取,各方筹集资金4万多元,亲自动手,身先士卒,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手磨破了不叫苦,腿跑疼了不叫累,利用近两个月时间,把办公楼维修粉刷一新,受到大家好评。

“我们一定要把‘冷板凳’坐‘热’”。――― 做官,她明明白白。

李金香同志,从一名档案业务人员干到今天的档案局局长,使得她了解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再加上不断地学习及感悟,使得她对于做官后干什么?不干什么?一切都明明白白。今天,作为领导干部,她想得更多,更远。

抓法制,她坚定不移。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安排职工利用集中立卷、电视宣传、散发传单、印制小册子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档案法》修改后,通过与法制办协调,将《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并每年组织人力进行执法检查。今年,又研究确定三年普法规划,把依法管理列入工作重点,全力推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