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农机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机市场前景

第1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一、进取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要想在这个竞争大潮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可以说,进取观念的有无和强弱,是农民现代性表现有无和强弱的一个显著标志。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民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是安于现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知足常乐,甘于守成,怕变、求静。业余和农闲时间,串串门、拉拉嗑、说说闲话,甚至迷恋于赌博、迷信等,心思和精力全不放在如何致富、如何改变自己的境况上。

二是怕担风险。对农业方面出现的新品种、新模式,他们既跃跃欲试、又裹足不前,惟恐拿不准搭了本钱,便抱着等别人成功了自己再跟着学的想法。

三是依赖思想。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农民内心深处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思想,说到农民致富,他们特别希望政府能拿出好主意,并在项目、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能够包揽起来,使他们既能致富、又不需要投资或承担风险。

二、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生产者,不仅要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品种对路的农产品,还要能把农产品变为商品,实现价值和效益。这就要求农民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观念。而中国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社会,使得农民缺乏市场观念和市场知识。

一是缺乏商品意识。自己会种什么就种什么,会养什么就养什么,至于产品是否有市场、能否销售的出去,却很少考虑,因而也就走不出高产低效、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二是缺乏市场前景预测。不管是搞种植、搞养殖、还是搞加工,仅凭自己的感觉,不懂市场预测,所以,经常是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囤积在自己手里或白白仍掉,搭工费力还要赔上本钱。

三是缺乏市场知识。对市场不了解、不熟悉,对市场行情不掌握,即使其产品进入市场,也往往因供求关系处理不当,定价不准,而导致效益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是缺乏广告宣传意识和知识。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自己生产出来的名优新特产品质优价廉,不愁没有销路,没必要进行宣传,其结果是明明在市场上走俏的商品,在自己手上却无人问津。

所以,必须帮助农民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和市场意识。一是要善于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分析市场,准确掌握商品供求变化和价格行情,把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自觉投向效益好的部门或项目,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二是要瞄准当地龙头企业,积极联系和参与各种具有中介性质的组织和协会,降低自己的各种风险。三是要学会通过现代传媒获取、市场信息,立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在市场竞争中谋求新的发展。

三、科技观念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通过重新配置传统农业内部的资源要素并不能带来生产率的显著增长,只有通过农业的技术进步,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营销业方面都有许多先进适用的技术,如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及平衡施肥、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快繁高效饲养、模式化栽培等适用技术方面都要求农民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有体力的农民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农民必须要树立强烈的科技观念和科技意识,注重对科技的学习和利用,依靠科技发展优良品种,依靠科技减耗增效,依靠科技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谋求农业的发展。

四、法制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必然要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条款、制度等,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要自觉按照各项法律、法规、条款、制度办事,在自身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传统社会中,人们把诉讼、打官司看成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因为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是不容易被惹上官司的,如果一个人吃上了官司,那说明他一定得罪了什么人或做了什么亏心事。这反映出传统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能力不强,从而也导致了农民法制主体的不足。“权大于法”是农民心中的“图腾”,他们需要的是“关系”、“金钱”和“权力”,无视和排斥法律,崇尚“无讼有德”。于是,在农民心中“人”成为“末”,而“钱”、“权”成为“本”。法律作为“钱、权”附属物被视为统治工具,“以人为本”基础之上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权力制约和公正、平等等法律理念遭到漠视。农民在自身权利被侵害时,通常出现以下反应:一是浑然不知,以“法盲”的形态展现于社会,二是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三是置法律法规而不顾,“以暴制暴”。

“重情轻理”、“重情轻法”的思想是由血缘、地缘关系编织的经纬网而出的。在农村生活中,人们有着深厚的乡土观念和血缘关系,在思想观念中,感彩很浓厚,导致从人情出发、“以情为贵”、以情治村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由于血缘、地缘关系而衍生出的“重情轻理”、“重情轻法”思想,严重影响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依法治村。所以,现代农民要树立法制观念,学会通过法律程序来确定社会和经济交往关系,来解决社会和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纠纷与冲突,而不再通过人情面子、关系疏通、乞求、吵架、殴斗等来解决问题,做到既能自觉守法,又能自觉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步适应法制社会的时代要求。

五、民主观念

人们普遍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很需要广大农民抛弃保守性、依赖性等小农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农民的政治参与、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孕育着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可以预见,一旦亿万农民都真正树立起民主观念,中国将发生比历次革命更为深刻的巨变。

第2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完全货币化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实施完全货币化的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实施完全货币化的制度却相当困难。中央政府的大力货币资助只是一种外部力量,未能通过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特别是农户本身的内因调动、激励其充分发挥自我力量,从而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工作。因此,结合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具体特点,探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困境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   

式不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筹资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式,客观上脱离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由集体来承担,个人只承担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不用交现金,而是以“工分”的形式从集体经济的收人中扣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投资,强调三方的责任,但在广大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筹资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农民个人自筹的那部分资金。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低,集体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无力支持合作医疗的最低基金筹集。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个人来说,尽管每年不少于10元的参保金的数额不大,但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经济落后,交通又不方便,七沟八梁一面坡,几年进不了一回城,一家几口人,叫他们每年拿出几十元现金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确非常困难。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很难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总体原则是正确的,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而言,仍是一种“富人”保障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富人”才能缴得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真正需要保障的穷人,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收^过低,缴不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无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给予的合作医疗待遇。但当“参合率不能轹时,强迫命令就出台了。“新合医”成了政府对农民施惠的代名词,农民成了被动的受惠者”。这不仅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般陛原则,而且在医疗公平性方面易于两极分化,富裕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多数贫困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同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参加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群体,针对体制外人员侵蚀体制内资源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难以避免。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曾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解体,缺少集体经济支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筹集失去了这一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从而直接导致了其运行的持续性难以为继。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   

1.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低下。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收入主要来自各种农产品等实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农民直接消费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交通不便的影响,很难通过流通转化为货币来形成农民的货币收入。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其中西部l2个省区为1305万人,其人均年收入为668元。而他们的大量农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而卖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烂在地里无人收购。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岳宋乡有一个叫木古坝山寨,那里的茶叶是绝对的绿色产品,可是1斤茶叶只卖到2元钱,如果拿到城市卖,绝对可以卖到50元以上。木古坝的1斤茶叶在城里可以换到l0斤杂交稻种子,城里的1斤杂交稻种子在木古坝却能换到8斤茶叶。   

2.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经济缺乏,实物经济普遍存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其作用应该是与实物经济的运行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是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其总量和构成都应该与实物经济相适应,而不应该脱离实物经济独自运行。因为货币脱离实物经济而独自运行虽然可能使个别经营者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但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东西,而且还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指向错误的方向。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与实物经济的运行脱节,具有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运行轨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近50%为实物收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给自足为主。   

3.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更为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据测算,根据现有的土地承载力,我国农业仅有1—2亿从业人员就足够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尤其是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数量更为可观,估计劳动力中有60%一75%为剩余劳动力。加快对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岗技能培训步伐,以区域化带动专业化,在剩余劳动力中创造劳务品牌,铸造劳务名牌,并使创牌的触角不断向高技术行业延伸,从而促使剩余劳动力在劳务品牌形成中逐渐升值,增加农民收入,乃当前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劳务化的当务之急。   

4.环境劣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并存。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大多位于西部,虽然那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状况日益严峻,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率和土地产效率普遍低下,但是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全国已发现的16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均有发现,特别是能源、金属矿产以及生物等资源在全国占有显著地位,其中4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在总量约占全国的40%,开发潜力巨大。以陕西陕北贫困县为例,一方面,这些地区七沟八梁一面坡,生存环境恶劣;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资源。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大多为这种情况。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非货币收入都是相当重要的。据美国经济学家估算,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非货币收入平均占收入总量的25%左右。根据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特点,要在这些地区推行货币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货币化的以实物合作为主的医疗制度,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点,从而使之“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有:   

1.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土地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为保障手段对穷人尤其重要。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与利用效度,从而导致土地等自然资源对缺乏劳动力的个体农户的保障作用失灵。在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如果土地资源丰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诸如建立体弱年老农民“以部分承包地换医疗保障”的机制,在公正公平、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书面签约,以不低于现行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按时支付补偿金。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融资,携手合作,联动发展,利用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合作信托、土地储备等方式,对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共同投入,形成合力,高效盘活土地,实现土地产出的最大化。同时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退出和约束机制,有效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赢共利局面。实践表明,在一些保留了部分集体经济或乡村工业发展得较好的农村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甚至还代替农民个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因此,这些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率都是100%,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得非常好。如陕西洛川县永乡乡郭家村利用部分村集体土地发展苹果产业,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都为全村所有村民缴纳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村民的参合率每年都是100%,村民们都比较满意。这些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代替农民个人成了最大的筹资主体,既解除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压力,又缓解了基层地方推行合作医疗的筹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度,从而增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 

1.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低下。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收入主要来自各种农产品等实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农民直接消费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交通不便的影响,很难通过流通转化为货币来形成农民的货币收入。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其中西部l2个省区为1305万人,其人均年收入为668元。而他们的大量农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而卖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烂在地里无人收购。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岳宋乡有一个叫木古坝山寨,那里的茶叶是绝对的绿色产品,可是1斤茶叶只卖到2元钱,如果拿到城市卖,绝对可以卖到50元以上。木古坝的1斤茶叶在城里可以换到l0斤杂交稻种子,城里的1斤杂交稻种子在木古坝却能换到8斤茶叶。

2.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劳务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现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我国部分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劳动力素质很低。这不仅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自然条件差、饮水不卫生、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部分农民的身体素质差方面;还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这样的“贫困——人口多+素质低一贫困”的恶性循环地区,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仅起着外因作用,难以通过内因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创的“推拉理论”告诉人们,人口流动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长、低生活水准、缺乏经济机会等;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者在劳务市场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较各种信息,做出流动与否的决策,对当事双方都有好处,劳动力富裕国家输出劳动力,可以减少潜在的社会经济压力;劳动力接受国似乎也从中找到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办法。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担当起自己的服务角色,加强对国际劳务市场的调研,建立境外劳务信息网络,抢占先机,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对内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劳务综合培训基地,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挑选出一批劳动力进行对口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劳务输出,就可以为国家赚得外汇,政府按其赚回外汇的多少,给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医疗支付补偿金,其标准不低于现行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在国内流动,流^地政府也可依据合理的标准,对其家人进行—定的医疗支付补偿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从而解决“民工荒”的困境。这样,政府的外部力量不仅有利于通过内因长效激励流出地劳动力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素质和技术层次,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脱贫,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3.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那么在这样的地区,只能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外援方式在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国外来看,非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国家中有相当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社会资源也不丰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增进了这些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外部援助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肯尼亚妇女的总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个降至1993年的514个。赞比亚利用外部援助,解决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仅1985—1993年,由援助而兴建的水井高达108眼,使2115万人从中受益。从国内来看,宁夏在总体上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相对贫乏的省区,但宁夏是在全国较早利用外援的省区之一,其实施的外援项目,无论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使宁夏的生态得到了很快恢复,农民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见,如果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自身力量相当薄弱的地区,实施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难以为继,那么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乃其最佳选择。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需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医疗卫生服务引进计划,同时,依据循证医学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与环境污染、营养不良和生活习惯不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时应将农村卫生的重点放在普及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促进等社区卫生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农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其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第一的观点,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信守各项协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建立以上三种路径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结合当地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发挥三种路径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发展土地、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技术,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以农民医疗卫生事业为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共同发展,实行农业从“土地——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农民医疗卫生事业——农业的进一步投入”的规模化经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对策  

1.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应当遵循多样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情况复杂多样,因此在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时应遵循多样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认识建立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走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工程量很大。同时,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2.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应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医疗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新时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它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又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还能维护农民的自身利益。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以非货币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号召发展合作经济,容易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也许这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3.政府应把发展合作医疗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为非营利性组织,利用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给予支持。基于目前我国国情,卫生资源的投入能力有限,非营利性医疗组织应该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非营利性医疗组织的发展,政府应通过引导、调控和支持等方式,为其发展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在管理上也可采取招标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

2.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经济缺乏,实物经济普遍存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其作用应该是与实物经济的运行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是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其总量和构成都应该与实物经济相适应,而不应该脱离实物经济独自运行。因为货币脱离实物经济而独自运行虽然可能使个别经营者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但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东西,而且还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指向错误的方向。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与实物经济的运行脱节,具有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运行轨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近50%为实物收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给自足为主。 

3.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更为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据测算,根据现有的土地承载力,我国农业仅有1—2亿从业人员就足够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尤其是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数量更为可观,估计劳动力中有60%一75%为剩余劳动力。加快对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岗技能培训步伐,以区域化带动专业化,在剩余劳动力中创造劳务品牌,铸造劳务名牌,并使创牌的触角不断向高技术行业延伸,从而促使剩余劳动力在劳务品牌形成中逐渐升值,增加农民收入,乃当前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劳务化的当务之急。 

4.环境劣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并存。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大多位于西部,虽然那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状况日益严峻,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率和土地产效率普遍低下,但是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全国已发现的16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均有发现,特别是能源、金属矿产以及生物等资源在全国占有显著地位,其中4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在总量约占全国的40%,开发潜力巨大。以陕西陕北贫困县为例,一方面,这些地区七沟八梁一面坡,生存环境恶劣;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资源。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大多为这种情况。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非货币收入都是相当重要的。据美国经济学家估算,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非货币收入平均占收入总量的25%左右。根据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特点,要在这些地区推行货币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货币化的以实物合作为主的医疗制度,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点,从而使之“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有: 

1.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土地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为保障手段对穷人尤其重要。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与利用效度,从而导致土地等自然资源对缺乏劳动力的个体农户的保障作用失灵。在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如果土地资源丰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诸如建立体弱年老农民“以部分承包地换医疗保障”的机制,在公正公平、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书面签约,以不低于现行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按时支付补偿金。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融资,携手合作,联动发展,利用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合作信托、土地储备等方式,对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共同投入,形成合力,高效盘活土地,实现土地产出的最大化。同时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退出和约束机制,有效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赢共利局面。实践表明,在一些保留了部分集体经济或乡村工业发展得较好的农村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甚至还代替农民个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因此,这些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率都是100%,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得非常好。如陕西洛川县永乡乡郭家村利用部分村集体土地发展苹果产业,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都为全村所有村民缴纳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村民的参合率每年都是100%,村民们都比较满意。这些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代替农民个人成了最大的筹资主体,既解除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压力,又缓解了基层地方推行合作医疗的筹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合作医疗的出资额度,从而增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 

2.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劳务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现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我国部分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劳动力素质很低。这不仅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自然条件差、饮水不卫生、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部分农民的身体素质差方面;还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这样的“贫困——人口多+素质低一贫困”的恶性循环地区,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仅起着外因作用,难以通过内因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创的“推拉理论”告诉人们,人口流动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长、低生活水准、缺乏经济机会等;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者在劳务市场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较各种信息,做出流动与否的决策,对当事双方都有好处,劳动力富裕国家输出劳动力,可以减少潜在的社会经济压力;劳动力接受国似乎也从中找到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办法。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担当起自己的服务角色,加强对国际劳务市场的调研,建立境外劳务信息网络,抢占先机,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对内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劳务综合培训基地,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挑选出一批劳动力进行对口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劳务输出,就可以为国家赚得外汇,政府按其赚回外汇的多少,给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医疗支付补偿金,其标准不低于现行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在国内流动,流^地政府也可依据合理的标准,对其家人进行—定的医疗支付补偿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从而解决“民工荒”的困境。这样,政府的外部力量不仅有利于通过内因长效激励流出地劳动力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素质和技术层次,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脱贫,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3.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那么在这样的地区,只能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外援方式在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国外来看,非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国家中有相当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社会资源也不丰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增进了这些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外部援助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肯尼亚妇女的总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个降至1993年的514个。赞比亚利用外部援助,解决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仅1985—1993年,由援助而兴建的水井高达108眼,使2115万人从中受益。从国内来看,宁夏在总体上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相对贫乏的省区,但宁夏是在全国较早利用外援的省区之一,其实施的外援项目,无论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使宁夏的生态得到了很快恢复,农民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见,如果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自身力量相当薄弱的地区,实施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难以为继,那么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乃其最佳选择。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需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医疗卫生服务引进计划,同时,依据循证医学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与环境污染、营养不良和生活习惯不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时应将农村卫生的重点放在普及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促进等社区卫生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农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其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第一的观点,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信守各项协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建立以上三种路径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结合当地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发挥三种路径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发展土地、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技术,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以农民医疗卫生事业为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共同发展,实行农业从“土地——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农民医疗卫生事业——农业的进一步投入”的规模化经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对策 

1.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应当遵循多样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情况复杂多样,因此在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时应遵循多样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认识建立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走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工程量很大。同时,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第3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银行商业化改革与农户资金需求高度分散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程中,银行的商业化体制改革要求银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判断其经营行为,从金融部门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从中国农村发展的需求看则应该另外评价。因为,商业化的正规金融机构是不可能适应农户由于高度分散并且兼业经营而提出的资金信用需求的,商业银行和小农经济这两方面的对接有问题。我认为,农户经营高度化分散是其根本特点,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也确实要求其追逐利润,规避风险。所以,银行和农户任何一方都没有对错之分。

目前的问题是,农村资金的短缺使之成为极度稀缺要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也不是政府不想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而是市场化取向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必然要求其退出农业。

农户的资金需求一般具有分散、小额化、周期长、风险高、不易监督的特点,银行如对其贷款,利润就比较低。而任何银行它所追求的利润只能来源于相对有规模效益的贷款。因此,这就导致了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不对称。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没有办法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户也不可能拿出详尽的贷款报告给银行,不可能走目前的金融程序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农户没有资产抵押条件,即使可以用土地抵押,银行也难以收回这种隐含农民社会保障的抵押品。实际上如果不使用特殊的或暴力的手段,就连高利贷者也难以收回农户借款时的抵押品。

从近几年对农户的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农户的存款增长幅度大于其贷款增长幅度,因此有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出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表面形式就是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吸纳农村的资金有所增加,银行给农户的贷款却是减少的。农民的信用需求能够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满足的只占到24,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假设:市场化导向的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其退出农村信用领域,银行的资金供给与农户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性需求与生产性需求混合在一起的、小额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监督不易的资金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体制不对称,其严重结果是导致农村资金要素匮乏。

作为龙头要素和最具组织作用的要素——资金,它如果退出农业,就会导致任何力图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都不能落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愿望只能落空。这就会引出一个问题:在整个国家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农业经济无法实现市场经济。这怎么来解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调控的是什么?它是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作用之下调控那些递减的要素,使那些边际收益可能递增的要素替代那些边际收益递减的要素。

那么什么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呢?很明显,是劳动力要素,而资金要素是过度稀缺的。因此就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在农村搞高利贷是最赚钱的。资金要素的边际效益是上涨的,但由于银行资金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资金没法通过国家金融部门进入农村,因此农村成为资金要素过度稀缺的一个领域。土地要素也不能增加,因为它是人均占有的,而且由于土地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所以土地要素的流转比例低。因此,尽管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效益降为零,甚至是负值,它也当然不能被替代。

因此,我们说,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控资源,在农业生产领域很难发挥作用,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农业结构更有可能会出问题。当我们的政策取向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上的时候,农业、农村经济所遇到的困难与这种政策取向的善良愿望之间似乎就出现了不相一致。

中国的农村经济问题不能靠外资来解决九十年代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外资不断增加来维持的。

那么,农业经济的发展能不能靠外资呢?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外资是不会投向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性需求与生产性需求混合在一起的、小规模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农业经济的。因此可以说,既不能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也不能靠外部市场来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

简单地强调用市场化的路子来调整农业结构可能走不通,因为单纯开展“农业”的结构调整已经走到头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导致农业主产品的成本在“天花板”价格(国际价格)之上,此后小农经济条件下惟一能够维持农业简单再生产的内在机制,是农民在家庭经营内部自己把劳动力的收益降为零,甚至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业的一切政策设计,包括政府对农民直接进行补贴,其效果都不可能明显。

农村政策研究应该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从以往的经验看,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市场化的制度最早是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被借鉴的,那时候的城市仍然在维持计划经济;并且由于政府对农村采取休养生息的让步政策,放开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因此,农村的市场经济制度并不是被设计好、被推行下去的,实际上是在农民作为利益主体的条件下,自发地与农村传统制度结合,才发挥了市场的作用。

另一方面,后来农村发展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则与城市改革从原来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部门垄断体制以及在国家大规模对外开放进程中部门垄断与国际资本结合有关。这显然已经导致农村经济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改变。以往的教训表明,再单纯地强调农业的市场化改革解决不了农村经济的复杂矛盾。如果政府真的想扶持农业,必须从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放开某些垄断领域,让农民合作经济参与进来。

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的深入讨论第一,中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必须用适宜小农经济的思路来解决农业问题。

首先要看到,我国的小农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其投入产出比下降为负值其实是个必然的过程。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就不能照搬西方,而东亚小农经济社会模式的基本政策安排——东亚模式——是更值得我们借鉴的。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农民合作社采取特殊政策放开农业外部规模经营。因为纯粹的农业生产没有规模效益,政府对农民进行补贴又由于交易费用太高而不可能补到每个单一的农民头上,因此,只能靠农业外部规模来补充农业内部收益下降的损失,政府只能是放开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让农民合作经济进入。与农业相关的这些领域

包括:农村信用、保险、生产资料购销、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的批发等。所有这些农业生产外部经营领域都能形成规模、产生利润,而惟独种植业产生不了利润。外部合作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必须通过合作社内部收益分配补贴到种植业上去,否则东亚小农经济从事的农业就很难持续下去。

其次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要针对那些有组织的合作社,而不是直接投给农户。这还是由于政府与单个农户的交易成本过高。近年来提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税费改革等政策都是以为政府可以与九亿农民进行直接交易,其实五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这是做不到的。政府能做的是,对农村的投入和补贴不是用于部门或者部门下设的企业,而是直接用于农村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比如,政府对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入,政府投入可以计股(政府股权甚至可以占到50以上,保证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被私人占有),但不能拿回收益。政府股权收益只能通过合作社内部分配用于农业生产补贴和农村公益事业开支。

不过,即使我们采纳了东亚的合作经济模式,也仅仅意味着我们其实将小农经济条件下必然不断推高的农业生产成本消化在其他涉农行业领域返还的利润之中,而这并没有解决农业规模不足的根本问题(美国劳动力人均土地面积为八百多亩,中国仅为四亩多,相差二百倍),中国的农业依然无法与国际上的规模农业去抗争。

第三,现在必须尽快启动城市化,否则就很难解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也难以带动国民经济整个一盘棋的发展。

这已经是被政策理论界自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谈了十五年的老话题。按说已经没有再讨论的必要,当务之急似乎只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但是,如果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放眼全球”,如果考虑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我所做过的关于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一切分析,就变得几乎没有意义。因为进一步的分析是,如果按照一九九八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义的将来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中国所能够扮演的,只能是以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最低价格的一般制成品的角色的话,其结果可能要求我们只能像当年搞工业化资本积累那样维持城乡二元结构,才能保证劳动力的低成本,否则追求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就走不下去了。

第4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农村的农民消费观比较淳朴,农业机械消费市场还处于功能性需求阶段,即农民主要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物质利益,不太重视产品的个性展示和美观价值。而农民的这种功能性消费观念对于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的表现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是农业机械的实用性,农民比较重视农业机械的产品性能,并能适应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不太观注农机的美观性;二是农业机械的价廉性,在保障农业机械实用和耐用的前提下,农民要求农机价钱越便宜越好,如果两款农机的基本功能一致,农民肯定是选择价位较低的那款;三是农业机械的简便性,农民一般文化程度都不高,在农业机械使用上只强调农机具备基本的简单功能即可,比如农业机械中的联合收割机,农民大多只要求把小麦等收割干净就行,对于联合收割机的其它功能并不注重,而且农业机械易操作、易修理可能更被农民欢迎。

    2农业机械在农村的销售策略探索

    农村作为农业机械的巨大市场一直受到众多生产农业机械的企业的关注。而企业在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销售时也一定要从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入手,找到市场的切入点。当然,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某些针对农村农业机械需求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固守不变的,这就要求企业要针对农村对农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行销售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农业机械要做好差异性营销

    农业机械的消费对象是农村的农民,在进军农村市场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目标市场的状况,进行对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而且,不同区域的农村消费需求不同,在这个农村市场好营销的农机并不一定在另一个农村市场就好营销。所以,农机营销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弄清楚该地区农村消费的需求多大、消费环境如何、农机消费的缺口在哪、农村消费环境的变迁甚至该地域农民消费的习惯和心理变化。

    2.2农业机械立足口碑,做好售后服务

    如果企业没有服务,那么顾客就没有忠诚。农业机械的销售一切都为了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比如联合收割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会使机器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企业针对联合收割机的售后服务非常重要。其次,农村的居住特点和农民心理决定了农村的口碑宣传对于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业机械销售和推广时可以利用优质咨询、印花广告、招贴广告、广播广告、提供上门检测以及维修等形成良好的口碑。

    2.3农业机械应当多开放“经济适用型”产品

    农机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符合农村的消费环境和市场需求。农民在购买农机产品时一般要求农机产品耐用实惠、价格便宜,对于农机产品的高档次、精神享受等并不追求。所以,应该适当开发农业机械的“经济适用型”产品,立足于增强农业机械产品的实用功能,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功能,满足农村农民的需求。

第5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1.猕猴桃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我市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城固、洋县等地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总产量6000余吨。实践证明,我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属中性和微酸性,冬季无冻害,极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其生长量相当于**以北地区的1.5倍,利于早成园、早投产,早见效,所产果实质优、个大、味美,被专家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

2.猕猴桃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用途较广的新兴水果。它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不可缺少的17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功能,素有“VC”之冠、水果之王的美称。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年产量**0万吨,仅占水果总量的0.2%,而欧洲市场年需求量就有80万吨,而且随着人们对猕猴桃的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前景广阔。

3.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步伐。我市要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质安全为核心,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建设我市猕猴桃优势产业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年,全市猕猴桃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6万吨。其中:城固县5万亩,洋县3万亩,勉县1.5万亩,佛坪县0.5万亩;全市贮藏能力达到4万吨、加工能力2万吨。

二、强化措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市果业科技和种质资源优势,加快新优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调整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淘汰“秦美”系列品种,大力推广“海沃德”、“徐香”品种,积极稳妥发展“华优”、“西选二号”、“翠香”、“红阳”等新优品种,中早熟、晚熟品种比例达到30:70,从品种上抢占发展制高点。

5.建设种苗基地。猕猴桃基地县要建立种苗繁育基地,为果农提供优良种苗。要严把种苗质量关,栽植种苗前,须通过技术部门的检验,确保苗木质量。

6.推进标准化生产。各有关县要按照省上制定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一批标准化栽培管理示范园。示范园要统一栽培密度,统一架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后贮藏等,使其成为技术、效益的载体,辐射推广,示范引导,效益诱导,帮助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7.加强技术培训。市上重点培训县乡两级技术骨干,县上对果农进行全面普及培训,保证每户有一位技术明白人。

8.严格禁止使用膨大剂。各级要把禁止使用膨大剂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严格市场监管,在猕猴桃产区做到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教育引导果农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坚决杜绝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类药物。

9.积极开展基地认证。要积极开展有机果品基地认证、中国GAP认证,普遍开展绿色认证和无公害认证。组织开展出口果园注册,发展和培育以企业为主的认证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10.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和气调库建设。合理配置鲜果商品化生产线,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果业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

11.开拓国内外市场。要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科学制定市场开拓策略和营销计划。主产县要以已有猕猴桃集散中心为基地,积极兴建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销售大户有组织地在国内大中城市果品主销区建立、拓展销售网点。要打造名牌,加强宣传推介,稳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日本、韩国、台湾、俄罗斯等北半球市场。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1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支农投资,进一步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区内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农田水利、畜牧业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修建田间道路,发展养殖业、配套沼气池,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13.实施新建园补贴政策。对规划区内新发展猕猴桃园实施新建园补助,每亩省上补贴200元,市上配套50元,县上配套不少于50元,提高果农、企业建园水平。享受补助的新建园必须做到标准化建园,品种先进,种苗质量优良。每年建园结束后由各县果业管理部门逐村逐户进行检查核准,市农业部门组织抽查。

14.实施贷款贴息。对企业、果农修建规模以上气调库或者开展猕猴桃加工业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实施贷款贴息;果农、企业发展基地用于架材等所需资金,由各县人民政府协调,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帮助解决。

**.实施资本金注入。对猕猴桃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经市农业局审核,并报省果业局,以项目向省发改委推荐,对企业注入资本金,加快发展壮大。

16.实行农机、植保器械补贴。对猕猴桃基地县果园农机具实行农机补贴,并对频振式杀虫灯等植保机械一并纳入补贴范围。

17.加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国家、省上农业专业合作社资金项目在规划区内重点扶持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加快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第6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市场攻略:

做私家园林,一方面要有精巧的构思,才能做出别具风格的主题园林,另一方面是要有售后服务,因为许多顾客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懂得打理园林,而一个园林如果没有养护,花草很快就会枯萎,所以修整、剪枝、松土、杀虫、移植等一系列的花木保养不可或缺,不能建完园林就一走了之。

市场前景:

随着广州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家装修得与众不同,装修不再是比建筑材料的贵平,而是创意。做一个十平方米的小园林只需一万元左右,很多居民是愿意花这个钱的,这也就是目前广州做私家园林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投资回报:

投资私家园林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一般有六七万元就可以了,主要的投资是智力投资,设计师是主要合作伙伴,因为主题园林的创意是生意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全自动红枣加工设备

王小玉

产品简介:

全自动红枣加工机,是最新研制开发的新型红枣加工设备,具体功能为取核、划丝、划痕一次完成。2004年样机面世,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成为定型产品,它填补了红枣加工机械化的历史空白,解决了加工分散化、人员难管理、传统设备维修量大等难题。该设备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同时大大节约了人、财、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商品利润,可广泛用于沿黄河几省的红枣加工厂。

优点如下:1.减少加工费用;2.解决了现有加工厂招工难(工资低)占地大等问题;3.节约能源;4.该设备为高低结构,便于维修,制造简单。

投产条件:

只要有农机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即可生产。

成本及利润评估:

生产一台该设备(5吨/一个工作日),综合价格为13000元,成本为6000元,去掉各种费用1500元,纯利润为6500元。

去除口香糖清洗剂

周则卫

产品简介:

口香糖胶渍对环境及织物的污染危害性是世界性难题。经过研究发现,该清洗剂中含有的机物质对香口胶有特别的溶解能力,解决了口香糖因粘性而难于清洗的问题。本系列清洗剂为水溶性基质,无毒无味,可以加入不同香精调节香味,且方便清洗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不仅可用于环境保护,制成洒水车灌液或喷液使用,而且可以开发成民用小包装产品,用于衣物上粘着的口香糖胶渍。甚至可以将技术或产品输往国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合成配制及生产容易,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投产条件:

所需设备简单,无需特别设施,100平米左右的厂房即可进行生产,技术工人5-10人即可,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特别适合民营企业生产。

第7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今后五年,我国粮食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粮食作物耕、种、收类机械,特别是田间管理机械需求不减,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空间巨大。同时,随着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对大中型农机作业需求旺盛。

由于农机化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为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条件,正在成为人们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投入手段。与此相关的新型农机逐步成为人们首选。随着一些农民从生态高效农业、农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加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艰苦创业,部分农民具备了二次创业的经济实力。其中一些有实力的农民正在加大投资,争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对农机也提出了质优、成套、高效、实用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现代农业推进了农机行业的新发展,市场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新要求。

水果生产相关机械。如挖坑、栽植、施肥类机械,果园耕耘、果树修剪机械。随着开发性农业的兴起和基本农田保护意识的提高,现在兴建果园大都以缓坡地为主,适应这一条件的中小型机械比较受欢迎,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随着经营者规模扩大和果品成批产出,果品加工机械成为需求热点。如果品的分级、清洗(清选)、包装、保鲜机械及设备大受青睐。果汁、果酱、果酒、果饮料及其系列产(食)品等的成套加工机械与设备也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牧草机械与秸秆养畜机械。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大,建设生态农业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草地建设方兴未艾,牧草种籽的收获、播种和牧草的收割、捡拾、打捆机械出现了巨大需求。另外,随着近年来科技宣传力度加大和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作物秸秆是巨大的经济资源,加之国家加大了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补贴力度,农民购机热情高涨,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由此引发了相关机械需求。特别是与秸秆养畜相关的配套机械,如秸秆挤丝、揉搓、切碎机,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械,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养畜的机械与设备等。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困扰着农业。一方面我国农业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仅有45%,而以色列农业用水的利用率高达80%以上,这说明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全面落实,节水灌溉机械及设施备受关注。如旱作农业区的水窖蓄水及抗旱灌溉机械,尤其是坐水播种机,保证一播全苗,不误农时,深受欢迎。果园、茶园、菜园、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滴、渗、微灌机械及设施,在缺水地区,经济作物微灌及渗灌设施可节水90%,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的小环境,使其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节水设施投资仅为150元/亩左右,一年即可收回投资的高效实用的短、平、快机械及设施农民需求迫切。

优势农产品的粗加工及精深加工机械设备。我国加入WTO近10年来,很多农民瞄准国际市场,调整生产结构,紧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茶叶、水果、蔬菜、花卉、畜产等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精、深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大大提高了收入。因此,农民渴求相关机械及设备,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如茶叶采摘、炒制、成形、精制、保鲜、包装机械;蔬菜速冻脱水及保鲜机械和运销机械;畜产屠宰、分级及产品无菌化处理和包装机械,具备冷藏保鲜功能的运销机械;食用菌的生产、加工机械等。目前脱水蔬菜国际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农民要求掌握相关信息求购相关机械设备的也很多。

农村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机械。在农、畜、果、加工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中,农业废弃物能生产沼气,解决一部分生产生活能源问题,沼气副产品又可用于肥田、养畜,加工后的副产品再做沼气原料,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目标。这一生态系统相关的机械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综合功能,农民很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增加,相关的生产、加工机械和设备以及配套技术成为“热门”。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小型、成套建筑机械、装修机械、用秸秆生产装饰板、结构板、包装板(纸)的专用机械在农村需求旺盛。在结构上以小型、成套、符合农户或联户投资能力的设备尤其受农民欢迎。冷藏、保鲜、鲜活农产品运输等特种用途的运输机械需求上升。

第8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近年来,长葛市农信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扩大延伸支农服务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2009年年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215452万元,位居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第一。其中,农业贷款182184万元,居全市金融系统农业贷款第一位。农信社已成为支持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转变支农理念,力促县域经济发展

长葛市农信联社牢牢抓住国家倾斜农业、扶持农业的大好机遇,创新支农意识,转变支农方式,由过去的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业转变,由单纯支持农户向重点支持涉农企业转变,支农信贷坚持“一手抓农户小额贷款,一手抓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小额贷款投放向集中连片的农业种养业、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倾斜;大额贷款重点向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和特色产业集群投放。重点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基础牢固、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了政府、农民和信用社三满意。

长葛金泉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鸡饲养、种蛋购销孵化、鸡苗销售、饲料加工、种禽繁育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家禽养殖企业。2009年该公司生产规模亟需扩大,长葛市农信联社在调查了解后,及时为其发放贷款1500万元,不仅为其解决了紧缺的难题,而且使其迅速发展成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最大的黄羽肉鸡、种鸡饲养繁育基地,年存栏种鸡60万只、年产种蛋8000万枚、孵化商品雏鸡7000万羽,销售收入104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700多万元,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养殖户2000多户。

支持重点项目,推动支柱产业

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内的产业特点,长葛农信联社在资金投放过程中积极配合地方党政部门,通过认真考察、筛选,将那些市场前景好的“支柱产业”作为扶持对象,电瓷电器业、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在农信社的支持下高速发展,不仅为长葛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据统计,全市依附于支柱产业发展的个体商户已达2.68万家,从业人数逾10万人。

支持特色经济,打造产业聚集群

长葛市民营经济区域性特征明显,基本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经济格局。在大力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长葛市农信联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切入口,对辖区的有色金属加工、PS板生产销售、蜂产品加工、农机配件、废旧车床、板材加工等20多项区域性特色产业的企业、商户个数、经营状况、从业人员、企业规模等详细造册,结合“阳光信贷”、“信用工程”的开展推出了“公司+农户”、“公司+商户”、“小企业客户群联保”等信贷业务品种。近三年来,累计向全市各企业、商户发放贷款近2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官亭蜂产品、大周有色金属、董村衡器、坡胡农机配件、石固板业加工等九大体系、二十多个不同品种的产业集群。长葛由此获得了“中国中部卫浴产业基地”、“中国蜂产品产业基地”、“全国农机配件之乡”、“全国小型建筑机械之乡”等称号,特色产品已经叫响大江南北。

第9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玉米种植 机械化收获 存在的问题 发展现状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96-01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临颍县农业机械化取得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其中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而玉米收获机械化还处在初始阶段,机械化收获水平还不到25%,是玉米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阻碍和制约着农机化的快速均衡发展。就我县的玉米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全县玉米种植近50万亩,而且还有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玉米收获期间用工量大,用工紧张,收获期延长的实际情况。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迫在眉睫。我们也看到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有以下积极因素,一是群众迫切需要。目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加剧,急需机械化的跟进。二是技术基本成熟。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技术基本成熟。三是市场前景广阔。由于玉米收获机的投入使用处于起步阶段,我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300台左右,严重不足,总量偏少,供需失衡。玉米联合收获机有很大的作业空间,作业面积充足。四是国家政策支持。各级政府都加大玉米收获机的补贴力度。同时,部分地区还进行了作业补贴,不但减低的购机成本,也降低的用机费用,降低了群众的负担。五是农机合作社显现作业龙头地位。农机合作社的集约化作业降低的作业成本,加快了推广应用进程。综上所述,大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可行的,是解决玉米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稳定玉米生产、提高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我县开始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起步较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已经达到300台左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玉米种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1.种植不规范,不统一,存在着农机农艺不融合的问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县土地经营一家一户,玉米种植地块小、品种多,不但形不成连片作业,更重要是传统的宽窄行种植影响了机械化作业。

2.部分机具技术性能差,作业效果不好,在产品的设计上存在缺陷或者与本地的种植习惯不一致。减低了作业效率,造成丢籽粒,果穗损失等。

3.机手操作技术不规范,影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大部分机手文化水平不高,使用时对机械的结构原理、操作规程、机具的性能等掌握的不全面,造成作业效率低、质量差。有的机手为了抢时间,多干活,对机具保养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机械故障,影响机具的正常使用。

三、对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建议

1.提升玉米收获装备水平。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为锲机,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户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幅度提高全县玉米收获机的数量,扩大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在农机化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中,要向玉米收获机上倾斜,凡是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户,一律优先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购机户进行累加补贴。减轻农户的购机负担。

2.加强宣传发动。制作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宣传片,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新技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宣传玉米等行种植模式,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打下基础;宣传玉米适时晚收对增产的重要性(延长收获期7―10天,约增产10%左右),改变传统早收的不良习惯。

3.强化技术培训。一是组织玉米机收宣讲团,对全县农机合作社成员和拥有玉米收获机的农机户进行集中培训。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玉米机收技术培训小组,分别对村干部、农机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进行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培训。通过分区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机手的操作水平和群众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

4.搞好示范演示。按照“先示范、后推广、稳步推进”的原则,设置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基地,每个基地不少于2000亩,示范带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在示范基地举行玉米机收作业现场演示会。组织干部群众、机手参加观摩,提高农民群众的感性认识,让群众接受掌握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5.搞好组织作业。农机部门牵头,乡镇密切配合,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玉米机收示范基地、重点推进村有效对接,签订玉米机收作业合同,做到玉米机收订单作业、连片作业、配套作业,增强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保证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稳步推进。

6.提供技术服务。农机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玉米机收技术服务队,在玉米机收过程中,深入到各乡村、示范基地、作业现场,做好玉米收获机械的维修维护,强化机械化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全程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