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管理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跨学科;教学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的科学。当今大数据时代,无论是社会、自然或实验,凡有大量数据的出现,都要用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统计学是高校经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提高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作者长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另外,作者长期学生评教成绩位于学院前10%,教学改革工作一直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出版过《统计学》理论教材,编写完成《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在该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多的心得体会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和感受,着重对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其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1关于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见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师资队伍导致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两个方面。因此其课程特点决定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经济管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方法并培养其正确的统计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企业对经济情况或实际问题真实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企业最后采用的相关优化方案或最终决策作为案例素材。因此,就要求任教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与经济管理统计决策相关的案例。显然,就要求教师熟悉并深刻理解案例中有关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个知识要点。这就要求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背景。而往往很多高校的经管专业负责人,没有意识到该课程鲜明的跨学科性。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往往由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样的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师资队伍,因为只有单一学科背景导致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1.2任课教师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
大量的教研教改文献强调,经管类涉及的统计学问题应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问题。教学内容应强调其鲜明的专业应用特征,应涉及信息管理、市场研究、质量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投资、预测分析、数据挖掘、科学研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诸多方面。[1]而因为任课教师大多为数学系统计学教师的原因,经管理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学内容主要以数理统计为主,教学过程以统计学公式的推导、统计方法的推理为主,教学中没有着重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于经济和管理的应用。
1.3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学习目标是把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解决经济管理现象中的实际问题中去,而不仅仅只是理解和掌握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教学过程应恰当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增强学生对统计方法及理论的理解,提高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开设配套的统计学实验及实践课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要求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应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应用各种软件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老师相关能力有如下两方面不足:1)不能正确选择适合于经管学院学生易学能懂的统计软件。一种情况就是把统计专业软件如SPSS或SAS应用于经管学院的实验室,甚至做与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同样的实验内容。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有限,而难以达到实验要求,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统计学学习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差而无法理解专业统计软件的应用,从而无法开展专业的统计学实验,造成实验环节的缺失。2)除了实验,实践环节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关课题,完成问卷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分析,锻炼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2]。而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对于经管类的实际问题并不熟悉更不敏感。即便是有意识地开展了统计学实践活动,但很有可能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在实践过程指导中显得力不从心。
1.4缺乏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上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在研究型大学里,比较强调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模型,对具体的应用技术除用于举例以外,不做专门介绍,而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方法原理可起相对持久的作用,所以要重点学习。比如在很多985年大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来如何设计一个新的统计学模型,因此课程设置上主要讲解典型的统计学模型,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的相关理论方法,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某个具体软件面向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研究型大学的这种模式的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无可厚非,这源于它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问题是这种理念在一般的普通大学里有拷贝的趋势,造成现有不同层次高校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显然很不合适。
2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2.1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因为其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即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要求一个老师能把这些综合知识很好地融合到一门课程中去,是很不容易的。然而经管类的统计学课程,又是经管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任课教师的遴选,就必须要引起专业负责人足够的重视。选派的任课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又还需具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学科背景。通常,数学学院的统计学老师,一般不会是本科阶段学习经济管理,而在硕士或博士阶段转学数学统计专业的。相反,在经管学院,本科甚至是硕士阶段学习数学,而后来转为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的老师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已系统地学过统计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更新。那么,这些老师就能在具有统计学系统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背景下,紧跟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适时更新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完善教师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如若经管学院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统计学课程师资人选人数欠缺,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MOOC中国、雨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自学管理学、经济学、运营管理、ERP等经管学院专业的核心课程。还可以与经管学院的教师一起组建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团队。该团队成员的成员可以由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经济学专业教师、管理学专业教师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合,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3教师主动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经管专业的统计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与数学学院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实践环节具有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教师不能机械套用数学学院的实验软件和实验指导书。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应尽力通过自学、访学、进修、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选择适合于本校经管专业学生的实验软件,并恰当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调研、翻转课堂等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此外,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利用已有的学习平台,如在线学习平台网站,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调查问卷,试题练习,考试竞赛等内容,一是便于开设相同课程的老师可不断上传课程学习资料,来丰富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二是方便教师进行课程资料共享,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三是便于跟踪学生学习进展,了解当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为课堂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如何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起到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2.4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统计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3个学分48课时左右。为了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有关工具解决本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发建设优质的教学内容,包括媒体素材、试题、专业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基于不同专业,加入各个专业最常用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为推进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快速过渡,我们将针对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分配进行调整。在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中,引入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相关教学手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为帮助同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介绍各自领域常用的、可应用于大型数据分析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重点强调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结合案例式教学,开设提高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企业真实项目的专业问题。总之,通过立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5创新学习方式。
积极在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创客空间、开放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有关统计学的项目研究课题、真实的项目分析范例和创新实验项目等,营造统计学的创新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经济管理类方面的科研项目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涉及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复杂的主要特征。目前,很多高校经管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大多是数学学院委派而来的统计学专业任课教师,他们数理统计学知识系统、扎实,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建议专业负责人优先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老师承担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同时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应主动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梦觉,龚曙明.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管理 自我管理
论文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核心,本文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阐述出发,概述了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指出加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的现实意义所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以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及现状
(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在中职学校特定的教育模式中,根据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手段,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中职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与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14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极度缺乏,致使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难题,突出表现有:
1.思想道德方面: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淡漠,法律意识、组织观念不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2.文化技能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3.日常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始谈恋爱,沉迷于网吧,抽烟、喝酒、自由散漫;4.心理体魄方面:不少中职生心理脆弱,不会与同学相处,有些学生睚眦必报,打架斗殴。不爱运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玩耍,影响身体健康。
二、培养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必然趋势。2l世纪是一个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也是一个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
鉴于以上所列的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为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这样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人社会、适应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转贴于
三、提高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专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求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他们渴望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强的、高尚的人。然而,中专生自我意识中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自我认识偏差,严重阻碍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和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督促和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激发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被管理者真正转变为管理者,学生主人翁和民主意识得到增强,从而焕发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二)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空间和舞台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自我意识当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应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实习成果展、手抄报制作等多种活动,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坚持让学生担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角色,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教师应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强化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学生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个体。在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并产生一种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集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奋斗目标的设计、班级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教师都要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能力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各类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与各方关系日趋复杂,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前程无忧和ACCA联合开展的《经济危机下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被雇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调整其财会管理队伍,加大财务管理对业务方向的干预和指导。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高校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的教学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
一、职业能力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个部分。职业专门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于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促进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应用数学等专业知识,其专业技能一是职业技能,包括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相应的岗位技能资质水平等。二是管理技能,包括对人、财、物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技能。三是协调技能,学会与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员工以及企业其他各环节的配合技能。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创新和周密的思维能力,三是工作能力,四是崇高的道德素质。鉴于以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考虑,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在培养目标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主要环节
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考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财务管理的教学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六讲”“三式”和“四变”。“六讲”即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三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这样形成 “四变”,即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具体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环节包括:
1.教学主体设计
课堂教学中推进“双主体”模式,即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处于主动地位,在课堂中经常角色转换,相互提问,相互沟通,互为朋友,互为师生,达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完美统一。
2.教学理念设计
紧紧围绕财务管理人才职业专门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重在实际运用、贵在能力素质”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在企业实务工作中熟练加以运用。课程采取“分层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科生,在教学内容构建、教学重点布局方面加以重点区分。课程教学除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更强调其实际运用及财务管理前沿知识点,即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时间价值、风险衡量等基本原理后,按知识模块把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课程讲授中注重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尤其注意处理好与管理会计等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的安排,将本量利分析等放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进行讲授。
4.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紧紧围绕财务管理人才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学生毕业去向,或者考研,或者就业,注重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或考研的内容,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达到会计师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打下扎实基础。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研、撰写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论文,开设财务管理实验。针对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财务管理实务案例,在课内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6.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
课程教学中注重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同贯彻规范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网络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相结合。实行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适当运用主题演讲、辩论赛、小组调查和案例讨论式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我所理解的企业财务人”主题演讲教学实践环节。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达到交流思想、互通有无、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理论课教学的升华。结合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这个重点内容,以辩论赛形式组织讨论。讨论时,将学生分为正方(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反方(利润最大化),并选出学生评委,进行辩论赛。在讨论企业各种筹资方法的具体运用时,采取小组调查和上台演说的形式,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设调查分析者,报告撰写者,上台演说者,各组选出评委和教师一起评判各组的调查分析效果。课程教学每章都应设有导入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内容讲授,其间及时穿插相关案例,每个重点章结束后,由学生上台进行总结交流,再由教师加以补充修正,最后留出课后思考题。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加强师生互动环节。课程考核方式应采用平时考勤、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了财务管理学习网站,多个教学平台的综合运用,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教学效果。
三、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及其改进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感受与反馈。为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深入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我们对08会计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状况的凋查和分析,旨在得出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次调查时间是2010年5月18日,调查对象是08会计本1、2班学生,调查人数为90人。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很高
绝大多数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感兴趣,占91.14%,表明能否很好掌握某学科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60.76%的学生喜欢某门课最看重的是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17.72%看重教师讲课生动,21.52%看重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因素。学习这门课程8.74%的学生要求是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13.92%要求能理解掌握财务管理知识,有77.34%的学生要求是能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企业实务问题。尤其现阶段对于考各种证书有70.89%认为很有必要。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比较务实,注重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状况较好
上课时,有80%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81.01%的学生会做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83.54%的学生会选择上网搜索或查找相关书籍或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加以解决。除了上课讲的内容外,有65.82%的学生会去自学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日常学习有73.42%的学生有计划,对待考试有60%的学生认为是靠平时积累,有36.71%的学生属于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状况较好,从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不难看出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判。
3.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尚可
有70.89%的学生对课程教学中引用的相关案例感兴趣,对课程中的小组调查作业和学生上台总结重点知识分别有59.49%和67.8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数据表明这些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增强实施效果。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今后应继续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期末成绩由“一考独大”改为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的比例适当加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避免考前突击应付了事。在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上,教师应针对财务管理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样化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德美.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OL].202.207.96.
9/open/jxyj/jxyj_6.htm
[3] 彭云.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J]. 消费导刊,2007(8)
[4] 李.顺应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深化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科 技促进发展,2008(5)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学校2010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0325。
作者简介:
[关键词] 管理学;基本职能;中学教学
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组成的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教师自然成为这个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制订教学计划,指导教学过程按进度完成,实现传授知识的目标. 可见,管理在教学中是潜移默化存在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应该熟悉和了解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行使这些职能,最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所服务.
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它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和控制这七个基本功能活动. 下面详细阐释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这七种基本的管理职能.
决策职能
决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走向以及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所以,教师应重视决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影响.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清晰地了解和认识预定目标,这样才能根据预定目标作出正确的行动决定. 具体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决策的制定依赖于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平常反反复复出现的日常事物的自身规律的总结以及研讨会上的相互交流,从而制订出各种相对稳定的规定和规则. 有了这些规定和规则,日常教学就能向制度化、规范化靠拢,这样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秩序,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培养优良的学习作风,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决策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规定和规则并非指各个中学都有的自身的常规管理制度,而是与教师密切相关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用以保证正常展开教学活动的课堂管理. 它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更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把握和理解联系在一起.
计划职能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是说,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计划,只有有了良好的计划,找对了方向,踩准点,才能最有效率地、最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
在教学过程中,计划是教师实施课程、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比如开学初,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计划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进行控制的标准,是决策后所选定的方案. 所以,有了计划,才有后面一切实施的指导和标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除去每年度大体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免不了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制定各式各样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有针对学习课程的,有针对学习节点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无论制订怎样的计划,都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根据“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理念,计划的制订要体现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案例法教学就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二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适宜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如穿插在教学活动中的单元总结和试卷讲评课就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三是根据“学生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计划的制订要体现整合性和平衡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计划的制订要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如一个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以及学生群体分布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在遵循以上几个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进行计划的修改与完善.
组织职能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目的就是保证决策和计划的实施,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中学教学和管理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配合教学. 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尝试不同的组织方法,但是无论什么方法,都应该围绕教育目标进行展开.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应该把观点局限于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提到组织教学是为让学生能进行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样的教育高度. 明白这一点,才能说有能用好组织职能的思想.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组织教学,笔者以为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应关注什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应搞清楚课堂教学应关注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很模糊,那组织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笔者以为,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知识、能力和兴趣. 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鼓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
二是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之间的定位. 笔者以为,“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 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能清楚目标是什么,重要环节在哪里,特别是能抓住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弄清楚以上两个问题是组织教学的前提,显然只有前提是不够的,要收获一堂好的课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课程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式;创设好的问题情景引入;给足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把握学生开小差的时间,适当引入手段吸引注意力;做好课后总结和辅导. 笔者以为,教师的组织职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组织职能的开发,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和挖掘.
领导职能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通过指挥、指导、协调等去影响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 从学校这个组织来说,虽然教师属于执行层,但由于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以及形式的主体性和成果的集体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不同于其他管理机构的执行层成员,二次决策成为其突出的职能,这就注定教师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当教师收到来自学校的执行指令或按常规需要启动执行程序时,教师便开始了以自我为主导的教学管理过程. 从计划(Plan)、实行(Do)到检查(Check)、处理(Action),自始至终都承担着相应的领导职能,沿着PDCA环,周而复始. 因此,教师虽是宏观管理过程的被动者,但更是微观管理过程的主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承担相应的领导职能. 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而看不到自己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主导”作用的重要的组织者,那么,他将是一个不完全的教师.
激励职能
在一个组织中,各成员的需要和愿望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激励就是通过一定手段使组织成员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激励他们的方法也不一而足,但笔者以为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目标激励法和榜样激励法. 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激励学生,我们都要明白一个原则,那就是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教育目标和决策意图通过学生的努力转化为现实.
沟通职能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公认.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 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 作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课堂上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教师语言的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幽默、有亲和力,还是干瘪无味、缺乏情感、缺乏文采,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教师说话具有亲和力,内容准确科学,遣词造句简洁明了,说话态度亲切自然,表达情感朴实动人,速度节奏张弛有度,语言格调庄重得体,语言风趣、幽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创造出一种民主、平等、易交流的沟通环境.
一、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团结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机构要以教师为管帮带的核心,让教师发挥教育的自动净化功能,从而构建一个整体科学而有可运行机制的管理体制。教师教育的主旋律是以奉献为前提,而奉献的基础则应建立在施与者纯粹无私、理智和有深度的关怀之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其工作的复杂性与突发性会对其临场应变能力有着较大的考验和责问。只有建立了系统的组织体系,教师教育的尺度把握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原则坚守才能有更规范的依据,才能让他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学校管理机制中要有多元标准的评价观,为学校管理提供确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学校管理,要建立适度的教师考核等硬性指标与教师自觉创新的软性体系,从而让他们在学校的动态管理过程中发挥其优异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发展。
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各有特色。新课程改革中,衡量人才的价值观已经发生深刻而有实质意义的转变。以往单一的成绩论评价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型,我们的人才观也会越来越走向理性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标准的价值体系更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应时而动,应需而变,要有新型人才观、价值观,从学生的整个人生角度来为其阶段性规划做指导,而不应去做短视而以趋利为目的的关爱、帮助。应该说,爱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让他们在成长中有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自觉地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努力为之奋斗。多元价值观,不仅要求教育者有宽容、开放的心态,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人才观。它需要每个从业者秉承认真负责、长远高效的精神品质,对自己所从事的育人事业提供最大限度的热情与情感支撑。
三、学校管理机制的建设中,要倡导教师奉献理智而有深度的爱。
教师要有敬业、爱人的良好心态,要具备宽容而有智性内涵的师长风范。但是,爱心的奉献并不是无所不包的,而应受制于对学生成长的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真正的教育者应在原则坚守的基础上理智地奉献自己的爱心,不能因一时之苟且而姑息学生不可容忍的错误。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对待学习生活和其他问题上,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及时地发现并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成长发展。所以,一个成功的育人者,必须有长远的育人目标,要有敏锐的观察和预知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出正确而负责任的人生规划。国外曾经流传着一种教育理论――猴子摘苹果:每个猴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及其它状况确定自己能够到采摘的苹果高度。这样,无论什么样的猴子,都可以吃到苹果。从这种理论出发,教师应该在平日与学生的接触中,察其言,观其行,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
四、学校管理机制的方法传导
1.沟通是教育实施的桥梁。
每个人都渴望与别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话不谈不明,人不交不知。沟通是人际交往能否得以确立并有所发展的前提。而缺少沟通时,简单的事情容易变得复杂。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往往可以化解一些隐含的矛盾,使恶性问题被解决在萌芽状态。经验表明,拥有爱心的教育者比家长更容易做到与学生的深刻沟通;而沟通也恰恰是施教者传递爱心的最好方式。
2.民主:有效沟通的保障。
学生是有思想深度的思考者,他们都有着浓烈的主观情绪。教师对于敏感的学生要做到处事公正,不偏不倚,要确立自己“执法者”的“清廉”形象。学生的信任是源于对自我公正的合理诉求,是要在合理的范围与规则内释放被压抑的自我情绪。班级的民主氛围是由平日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规则制定中逐渐创设出来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每个人都有受重视而不是受冷落、受关爱而不是受压制、受认可而不是受排挤的自我承认感。一旦这种意识被确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自然会走向和谐,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交往和沟通。
3.学会“冷处理”。
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具有爱心的教育者在处理时不能不慎重。当矛盾的双方剑拔弩张、不可开交时,教师作为调节人要学会“冷处理”。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的人最容易走向偏激,进而做出常态下不可能做出的事情。只有在矛盾双方转到平常状态时,教师的工作才可能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冷处理”的原则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困,从而成功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学 自主管理能力 培养
引言
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它是在化学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自我价值、潜力并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和方向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践行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
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施行自主管理就是对每一个学生充分授权,让其树立责任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准确地说是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思想的实施可以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特点,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个人学习目标。
一、自主管理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以人性化的方法加以约束,需要外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散漫地发展,化学老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忽视,也就是化学老师对学生的掌控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相统一。
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全方位,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得以适应,并反过来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二、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高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记忆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操作形象化记忆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培养悟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应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将班级分组进行自主管理
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自主管理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对自身的自主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可以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组,每一个组选定一名小组长,整个班级在班长和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首先实现小组之间的自主管理。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中,组与组之间存在竞争,每一个组内部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因为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化学成绩都决定这个组在班级内的成绩,每组内部会互帮互助,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可以相互探讨,整个班级积极向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个体实现自主管理
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主动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想方设法利用现有条件完成相关实验,每天拿出部分时间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主动完成相关习题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自己不放松,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应该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畏惧,要有解决问题的恒心和毅力。综合以上方面,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对化学学科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教师“教”过程中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1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创建高效课堂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挑选一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化学课代表,并要求课代表在课下负责收集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化学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况以及难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教师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下
一堂化学课中及时为学生解惑,同时加强学生对薄弱知识点的巩固训练,使化学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教学价值。
3.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同时教授几个班级,学生多,教课任务重,因此,教师不能精准地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也不能与每位同学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化学课代表去帮助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课代表只是负责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内容,并不透露学生的姓名。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教师畅所欲言,陈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这种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学生“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高中教育对学生以后升入大学和将来走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改掉这些不足,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指导和监督其他成员的学习,这对于巩固化学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和试验原理都有一定的益处。从学习知识技能的角度看,学生自主管理可以为其创建真实的练习、巩固和反馈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能力,这一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制定和目标实施活动,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对学生以后升入大学和毕业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来看,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且也对提高团队意识,注重团队精神有一定的益处,学生通过自主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多地维护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学生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反思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可以创建一个真实的学习、巩固和反馈的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指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实施学习计划,从而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情感和价值角度来看,通过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主体地位,培养更多地学习主动权,提高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终身学习所需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几何直观就是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可能不仅仅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会用到,其它学科或知识领域都会用到.因为图形比较直观,容易被人接受.比如,绘制统计图分析问题,比如,生活中遇到路线问题交流受阻时,也会有人把自己的理解绘制成简易地图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这个角度看,这都是几何直观这个数学素养在起作用.
笔者以为几何直观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或帮助别人的能力.这似乎与空间观念的培养有相似之处.而且几何直观的培养并不仅局限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数与代数”内容的学习同样需要几何直观能力.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学习内容上,笔者发现一般不要求学生画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即便有画图要求,似乎也不是借助图形来描述问题或是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一些需要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往往会先给出图形.学生处于接受状态,缺少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描述.
数学学习中,有些知识或技巧,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传授给学生的;但是有些东西必须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亲身去经历的,通过学生的经历、体会、思考、感悟、积累,才能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老师的讲解、传授无法取代学生自身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设计简便易行的活动,尽可能地安排学生独立的阅读、操作、理解、感悟,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江苏科技出版社)第25页“思考”:
图1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任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请你说明这样画角平分线的道理.
教材中是直接给出图形,让学生思考这样操作的理由.如果只给出∠AOB及相关操作的文字介绍,并且提前准备类似的工具,让学生经历一遍操作的过程,说出操作的顺序,进而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图形表达出来,这恰恰是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图2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江苏科技出版社)第32页第17题:
用三角尺可以按的下面的方法画∠AOB的平分线:在OA、OB上分别取点E、F,使OE=OF;再分别过点E、F画OA、OB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相交于点C;画射线OC(如图2).试说明射线OC平分∠AOB的道理.
同样,教材中是直接给出图形,让学生思考这样操作的理由.如果只给出∠AOB及相关操作的文字介绍,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说出操作的顺序,进而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图形表达出来,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又再次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如,在“直线与线段”教学中我通过一组图片,视觉上给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引出直线,让学生很容易发现直线的特点,尤其直线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几何直观的感受凸显的更加重要.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二、培养学生直观洞察力
在学生几何图形中,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大胆说出自己的直觉,在复杂图形找出自己所需的关系,准确甄别.如在两条相交线中,让学生用不同方式分别表示直线,探求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是是非非中,判断图形说法的正确与否.克服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做事不求甚解的毛病,要细心的去观察,用心的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直线上取一点C,共有几条线段,取n点又会有几条线段;如寻找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既需要知识点的准确,又需要语言叙述的严密.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几何教学的始终,在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常常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如票价问题,转化为数线段的条数,再次强化单、双循环问题.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平面几何的许多性质、定义等学生很难记忆清楚,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来记忆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用图形的意识.如射线、线段的定义在图形的演示下,直观、生动再现图形形成的轨迹,利于概念的生成和记忆.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能画图尽量画图,目的是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表示出来,把本质的东西显现出来,在学习数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一种用直观的图形语言,刻画、思考问题的习惯.利用图形来加强对概念、定理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几何直观在发挥优势,也是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探索平面内的n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通过点的位置不断变化,发现重要的结论:平面内有n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与点的位置无关,只与点的数量有关.
打动情感,丝丝入扣,水到渠成。
以姜雪静老师出示的五年级语文《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课为例。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倒叙入课
姜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故事的结局,引出碑文,让同学们说说从碑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姜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课文讲了一对军鸽在危难中营救6位军人生命的感人故事。
(三)精品细读,感悟主旨
姜老师以六位军人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们为什么向一对军鸽行军礼?在送信的途中两只军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这几个问题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速读、引读、接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升华情感。学生在读、思、品、悟中进行评议的藕花深入,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
【案例赏析】
这是姜老师在教育局举办的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成功出示的一节课,通过综合评审,姜老师被评为局首届林鹰杯骨干教师,同时获得局工会举办的教育系统第二届首席教师的光荣称号。姜老师煽情的教学语言,使所有在座听课的教育局领导、评委和我校教师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这节课姜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体会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渗透出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人文思想,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长文短教,提炼重点,情境创设,熏陶感染,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