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其中,游戏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困扰分析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尽管已经进行了众多有效举措的教学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在课堂中随意的情境创设以及缺乏实效的课堂教学是其中极为普遍的一大问题,同时,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所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不管遇到怎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都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讲解,虽说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过度地运用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所谓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身是充分变化的动态课堂,因此,对于教学的综合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全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抽象的形式来展现的,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难完全理解的,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样使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枯燥乏味。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游戏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上堂课的回顾,之后紧接着进行新课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极为跳跃,知识的连贯性上不顺畅,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而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游戏形式的选择上应当极为重视,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的游戏,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选择色彩较为鲜艳或者是节奏较快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选择以故事情节为背景的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同时,在对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将学习的目的同游戏结合起来,进而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学习资源,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单位换算”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长度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培养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找到相关的规律。在小学数学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游戏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同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其中,游戏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进行游戏教学前,教师应当系统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安排相关的新知识点。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复习旧有的知识,紧密地将旧知识同新知识进行结合,能有效地串联成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而游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采用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达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践游戏教学。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应当合理地选择游戏的形式,不要过度游戏化,应当把握好度,有效地将游戏连同教学目标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难教而且也是让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近些年,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解题策略也很多,但都侧重方法与技巧!通过解答应用题,可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新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跟旧教材的编排特点有所不同。旧教材有单设的应用题教学章节,但教师感觉应用题教学还是比较难。现在,新教材不再单设章节应用题,把应用题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很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件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类的应用题同时出现。对此,相当部分教师不适应新教材的这种编排特点,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心里更没谱了。结果,我们部分教师干脆在教学中削减应用题教学。

(二)教学模式单一,编写结构封闭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还是采取“先讲例题,学生训练,教师评价”,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迁移能力还不完全具备,这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数学应用题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而且,从传统应用题的编写特点可以发现,应用题的编写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这种结构封闭,讲求完备性的编写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能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

过去,我们习惯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对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习惯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从理解,更不用说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的运用也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就很难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

(一)强化理论与生活的联系性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强化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性,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其实,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实践理论和生活联系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很多与生活有关的数学案例,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很多生活的技能,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此外,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应用题的结构和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结构选择合适的解题办法。这就要考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当将所有的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而应当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导,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丰富解题策略,打破思维定式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策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解题过程,要善于转变思维,从整体的教学看待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型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比较接近生产实践,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国情、历史的问题,还涉及一些爱国主义题材,为学生品德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学好了应用题,能使学生遇到问题就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观察事物、阐述现象,自觉用数学和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的、严谨的数学观!抓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发展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小学生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运算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能够按照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但归纳和演算推理能力刚刚起步,还不具备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思维过程对实物的依赖还比较严重.基于以上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更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学习.但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校管理层不重视,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都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本文就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单一,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对于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多教师单纯的理解为PPT的制作,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配有计算机教室、校园网,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应用这些多媒体资源.其次,多媒体应用存在形式化现象.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面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变化,而对于将学科特点与多媒体有机融合这个关键点却往往忽视掉.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师更好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并帮助教师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必须以此为出发点.第三,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不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由于自身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不十分熟悉,导致上课的时候会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影响到课堂的教学秩序,而对于一些突况又不能很好的及时解决,最后使得课堂组织松散,进而影响教学进度[1];第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并非是简单的大量知识点堆积,在设计和选择上要有所思考,不然教师的时间白白浪费,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教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将课堂的时间分配完全由多媒体来支配,将传统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减去,无形中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堂课的知识点被扩充了,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当这个度拿捏不当,教师很容易将课堂由被动语言讲授变为被动画面讲授.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育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而教育如何与当今社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要将多媒体和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简单的1+1,造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主要的两方面原因进行讨论,希望给予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启示.第一,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直接实施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原因.首先,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多媒体与学科融合的内涵是运用更优化的手段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并非一定要用多媒体去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点的特点进行教学手段的合理安排,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次,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理能力不够.网络丰富了多媒体教学的资源库,但是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必须经过教师的分析、加工和整理,然后根据自身的课堂及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和整合.第二,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工具,也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首先,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是比较重视的,配备多媒体设备,建立计算机教室,甚至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在软件的投入上却不甚理想.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软件方面)基本停留在PPT放映等基础使用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较为先进的软件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应用[2];其次,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定位不准确.教师往往觉得多媒体就是简单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由语言和板书表达转换为多媒体展示,这样的思维使得多媒体教学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三、解决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多媒体教学,并营造有效的外部环境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第一,学校应该根据多媒体教学制定相应的课堂评价体系,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思想,通过组织听课、公开课等形式推广较好的多媒体教学案例;第二,学校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规范化、统一化,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当然,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也是由教师提供素材,然后学校可以成立一个教学资源库整合小组,对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整理、修改和归档,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可用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着手,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第一,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带给教师,拓展他们的眼界,同时通过与先进教育地区的交流,真正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去;第二,教师针对多媒体教学定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将自己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共享,共同学习,共同反思,不断优化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再次,多媒体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数学学科讲究的是严谨,因此这门学科的多媒体资源要尽量选择线条简单、背景颜色干净的背景.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如过在多媒体材料的选择花哨,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其他的图案吸引,反而不再关注教学本身的内容,使得多媒体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通过全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当前的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多媒体教学还是能够最大程度的丰富教学课堂,调解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显然还是利大于弊的.

作者:汪毅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一、因材施教

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且基本保持不变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应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九年义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好必备的一些数学知识,但应试往往采取淘汰制,面向少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是否面向每个学生是区别素质与应试的分水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呢?首先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求“齐步走”。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其次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既要使差生“吃饱”,又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对差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二、实施创新教育

培育创新意识,就是对与创新有用的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也可以理解为想去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创新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出新方法、新知识、新规律,就是创新表现。

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多角度联想,多层次猜想,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然后验证得到正确结果和最佳答案。在数学解题中不仅要正确,还要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扩散思维”,引导学生解答一些答案不适唯一的问题,培养探索与思考的习惯。比如说,让学生自己去猜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

三、落实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置。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扭转在“应试教育”下“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将极大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此外,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并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全体学生中的地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小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其次,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可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第三,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最后,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多采用指导性、鼓励性的评语,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评价.增进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学法指导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存在问题 教学对策研究

一、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种隐形工具,是一种特有文化、是一门交流语言、是知识、是技能、是科学,甚至可以称之为艺术。总之,数学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中,创新的技术和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小学又是一个培养基础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地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有着缜密的逻辑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严格的演绎和证明,也有着大胆的猜想,不完全的归纳方法,就像是不同的音符构成了一曲绝妙的音乐一样。学好数学有利于学生大脑和智力的开发,也可以从小培养勤动脑勤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过于追求教学目标和进度而导致课堂氛围无趣紧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便于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新知识,还能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而目前有一部分老师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也不顾学生想不想听,就一味的赶进度,牵强附会,扭曲了教育的本质。(2)小学生学习能动性差,依赖性强。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的过于娇气,依赖性太强,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们都希望大人们帮着他们解决,因此学生大多数都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而不是主动的思考问题,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3)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不具有导向性。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老师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设计,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没有特色,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1)更新课堂模式,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让他们被动的吸收。数学知识有着庞大的结构体系,同时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思维和能力。因此要想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就必须更新课堂模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媒体等信息手段,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合一定的趣味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专注在课堂上,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大胆猜想,训练逻辑思维。众所周知,数学有很多很多猜想,比如“几何化猜想”、“魏依猜想”等等,猜想成立的就被验证称为定理,而不成立的也被不少学者借鉴引用,因此,学习数学要先大胆的猜想,甚至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质疑,鼓励学生们动用自己的大脑和所学过的知识去想问题。同时数学的发展总是与逻辑密不可分,数学是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乃至所有学习科目中逻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思维是数学的学习主线。因此我们也要在课内和课外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训练思维的思考题,鼓励大家多动脑,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3)摆脱“智商”误区,教学不偏心。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这个孩子学习很努力,可是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个孩子智商太低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数学的学习讲究方式方法,成绩不高,只能说明学生还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捷径,所以老师们不要认为学生的智商低就放弃学生,甚至对其进行言语的侮辱,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4)注重基础知识,不要过多训练偏题难题。小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房子的好坏得看地基搭得牢不牢。因此我们不要因为过于注重 “塑造”而忽略了其承受能力。毕竟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抗压能力差,要是老师在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的情况下,进行难题偏题的训练,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让学生因为解不出来这样的问题而产生沮丧心理,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5)立足于“实验数学”的理念和精神,分布进行自主探究与小组交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期,可塑性极强,这个阶段我们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思考问题,利用他们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组织大家一起交流,不要隐藏自己的想法,也不要怕错,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互相交换意见,再次进入思考模式,这样一整堂课,学生的大脑大部分处于运转状态,对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这便是“实验数学”的本质与精髓。

小学是一个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过程,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数学中蕴含的思维能力更是关系到学生们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小学教育的重视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到现实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探究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晨丽. 从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看小学数学课程价值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叶仁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教师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深化课改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课程特点,对确立教师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数学的法则、方法、程序进行正确的解释。纵观我国各师范学院的小学专业课程发现,普遍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缺乏标准,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或是使用高等数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学习难度高但和小学数学教育关联弱的《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或是开设综合大学开设的着重于工科或经济的数学课程。据调查两所省属大学对师范生开设的数学类教育课程发现,这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差别非常大。由此可以得出,数学教育的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使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在选择时产生凭经验、图方便的随意现象,导致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小学数学教育素养无法满足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实践类课程教学不完善。关于“如何教”的教学实践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更能体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实习等教育实践类课程是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教育信念。但从实际上来看,许多高校对此的重视还不够,对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实践过程中缺乏指导。甚至有部分学校采用分散的实习方法,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导致部分学生敷衍实习。缺少小学数学课堂的体验经历,必定会影响对教育理论的实践反思。

二、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将来小学数学的教师素质,也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将对教师的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甚至早在二战的时候就已将培养小学教师纳入高等教育中。因此,这些国家的小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可以成为我国确立小学教师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在2008年,美国教师委员会做出一次重要报告,报告内容显示,美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各教育学院间差异很大,和我国目前的情况很相似。为此,美国收集了全美77所教育院校的教育课程、大纲,进行了两年的认真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同时提出,和小学数学教育相关的课程,才有助于教师在职前学到需要的知识。纽约城市大学强调基础性与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外,英国在1982年《学校中的新老师》报告之后,建议大学和中小学进行合作教育,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新加坡等国家也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确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建议

根据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上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组织教研人员、数学家、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等各方力量,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理论,整理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给各师范院校开设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提供方向和依据。小学数学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其他高级数学教育课程的影响,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考虑很多,设置了许多和小学数学关联较小的课程,忽视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高等数学等课程反映了现代数学的发展,有利于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解,能够开阔职前教师的视野,有利于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数学课程,将高数学科和小学数学有机结合。建立教师的课程体系,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只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使职前教师通过实践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让师范生在学习知识理论之后,进入小学课堂,亲身观察或实践,有助于帮助其掌握教学程序和基本策略。

四、结语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进深化课改工作,就必须要建立好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小学数学课程具备的标准统一、重视基础和实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制定统一的体系标准,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这几点建议。希望本文的论述对确立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带来些许积极影响。

作者:管云霞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2-78.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

[3]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9):40-43+48.

[4]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73-74.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估算教学;问题与对策

G623.5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估算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把强化小学生估算能力作为主要工作。所以,学校教师要逐渐把部分教学重心转移奥估算能力让,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提高学生精算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估算能力,让两者均衡发展。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上必须开展估算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小数数学教材课本中,对于估算的详细介绍很少,大部分都是简单带过,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形成估算教学不重要的意识,并且一直坚持用这种意识教学,导致学生估算能力较弱[1]。为此,教育研究人员和学校领导者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转变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和心智的不同,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细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估算能力。比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算式,像16×16=、15×12=、211×9=等,不要让学生直接精算,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字的观察和简单的头脑运算给出一个预估的答案,然后再进行精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给出一些较难的运算,像69×32=、358÷17=、59×54=等,用这类算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现估算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水平

教师从小就向学生灌输在课上算数一定要算出正确的结果,避免在考试中出错,因此,学生在进行书序算数练习时,即便是知道估算的相关方法,也有一定的估算能力,但还是会直接略过估算,进行精算,在一些期末或课堂小考中的选择题有简单的算数运算时,因为怕估算的结果出错,直接用笔精算,浪费了过多的时间[2]。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的估算与精算能力,用这两种方法解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分辨出哪种题型用估算,哪种题型用精算,增强学生估算的信心,节省答题所用的是时间。比如,教师在课上可以给出需要精算和估算的题目,比如较难的加减乘除混合四则运算或只有乘除加减的算式,先让学生用估算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精算得出准确结果,两者作对比,分辨出哪种算式适合用估算,哪种算式适合用精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跳跃性思维,节省做题时间,对题目的难以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善于用估算思维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师要准确抓住估算的本质,巧设问题情境

教在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估算教学和精算教学相比,其知识体系更加负责,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透彻、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准确抓牢估算教学的本质。

同时,问题情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生活经验。估算除了在数学教学中会用到以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体现,体现其内在价值。如果没有解题需要,就会完全掩盖估算的价值。一道好的估算题目可以设置出问题情境,有明显的目的性,估算恰巧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所以,在课上,教师必须通过对教材和教案的分析,抓住本质,设立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出问题设置情境,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除法后给出一个算式,6.3×4.1=,用估算的方法得出最后结果在24左右,但很多学生用错误的估算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实例,像是去市场买东西,每样东西是6块钱,25块钱可以买几样东西?这种运算方式不需要学生精算,只需要四舍五入便可得出结果。

四、强化学生的估算技巧

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除了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外,抓住估算本质,还可以通过强化估算技巧的方式提高水平。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的同时,还要参考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生活环境,以学生最初的学习情况作为起点,不断用整合优化的方式强化估算技能,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比如,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变成整数或是化简,就像是4.8×5.9×4.2=,或是507+332=,可以把“4.8×5.9×4.2”变成“5×3”,将“507+332”简化成“500+340”;根据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强化估算技能,就像是钟表一样,提出现在中标上的时间是5:30分,当时间走到7:15分时,增加了多少分钟,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识,即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题目中最初的时间为5:30,最后的时间是7:15,五点半到六点半是一个小时,六点半到七点半又是一个小时,但时间在7:15时已经停止,所以需要减去15分钟,在得出这些数字信息后,让学生预估;用位数进行的方式估算,这种方法要求数组中一定要有0,比如6025÷24=25,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估算,过程如下:因为60要比25大,所以,得出的结果最高位百位,也就是说结果是三位数,估算的结果是错误的。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估算教学,它可以成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一把钥匙,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巧妙解决课堂上和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校要把估算教学作为教学重心,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强化估算技能,提高估算水平。

参考文献:

[1]顾丽杰.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考试周刊,2015,82:72.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些基本数学事实性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特定的证明,历史性的资料等。

2、“行为跟进式”评课法: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授课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

3、作业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操作型考试评价: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为使学生能直观地去认识那些简单的数学形体,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真实关系。

5、反思日记:是对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书写形式,通常表现出为教学随笔。

6、课堂即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

7、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

8、网络评课法:所谓网络评课法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用文字、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由其他教师或相关人员在网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

9、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10、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11、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2、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二、简答题: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哪些具体的要求?P62

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为: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2、在新课程下,要营造出大气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不要”,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P74

答:三个“不要”指的是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

3、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P105

答: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4、你认为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P80

答: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立足激励原则;关注人性原则;提升思维原则;适度适量原则。

5、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P65

答: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评价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阶段。

6、简述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P89

答:实施多项作业评价策略: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

7、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P102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

答:应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反思、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学生评价中反思。

三、辨别题:

1.有教师说:“让学生写日记是语文课的专利,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有失数学学科的特性。”你认为对吗?为什么?(P83引用数学日记评价)

答:不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日记已经成为广大老师和家长认可的一种数学学习评价方式。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文秘站网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育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的今天,它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引用撰写“数学日记”这种评价载体,以此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数学的反省能力、思维的创造性、解题策略多样化和灵活机动的能力、体验学习的情感等。

2、有人说:“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重心上看,由关注老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你认为对吗?为什么?(P66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答:对的,因为:(1)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2)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

3、有人认为:作业是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信箱”,不是评判,而是对话,你认为对吗?为什么?(P88革新作业评价)

答:对的。作业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批改时,可采用“等级+评语”的作业批改评价模式。“等级 评语”的作业评价模式,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在数学活动中具有很好的调控功能和激励功能。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我们应用好这个窗口,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在课堂上应创造机会,通过交流、介绍、传阅、发言等形式,展示孩子的作业

,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愉悦。

4、有人说:“教材是专家编的,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老老实实地去执行教材,而绝对不能擅自作主去改编甚至创编教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P69(教材处理上的转变)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1)教师也应该由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自觉地升格成教材的实践者,改进者和创造者。教师的义务不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而应该自觉地根据学生、教材、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新课程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而应成为“跳板”和“促进者”。

四、观点论述: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P96考试评价方式的变革)

答:认同。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P87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

答: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优点: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生动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缺点:如果各科都建立成长记录袋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我反思对自身的促进作用?P102

答:在教师成长理论中,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结合具体事例适当展开。

4、根据所学的数学学习评价方法,谈谈自己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工作?(P60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

答:从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遵循的三个基本理念展开: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五、案例分析

1、阅读下面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小结及教师的评语,从期末质性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P93改革期末质性评价的自我评价,元认知)

我的数学学习

我的数学学习就像小船从港湾驶出,经过大海的波涛,时起彼伏。

从考试来说,像股票一样时涨时跌,期中考试以前到期中考试时是涨的,期中考试以后是跌的。不过现已好转,从跌到涨了,就看期末是跌是涨。

比起考试来说,发言就像船在河里行驶,稳中有健,比较平静,无风无浪。每次上课,我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再说说做作业,正确率还算高,和A是常有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字写得不太好,需要改正。

我的数学成绩还不差,还因为我有一个比较聪明的脑袋。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以优异的成绩走完这一学期。

四(1)班舒阳圣

师评:写得真幽默!的确,你是一个有趣的男孩,老师很喜欢和你交朋友,老师也欣赏你的智慧和才华,你那独到的见解也常让同学们折服,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肯定会成为这个季节中最灿烂的男孩。

答:要点一:期末质性评价要体现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样,即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我评价,例如让学生回顾总结自己一学期来的学习,从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记录学习感受,感悟学习心得,学生通过期末学习的自我评价,明确优点和不足,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点二:自我评价是原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此重视学生对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体现评价促进学习的目的。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观察行为表现;二是自我反省,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三是进行自我评价;四是自我强化。

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方面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下面陈述的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吗?请你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P100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失败,唉!

我最难忘的是四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试完就可以玩电脑游戏,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一会儿就写完了。过了几天,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83分,比以前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叫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83分,是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总也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唉!

答:回答要点: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理和定性两种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在第二学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为主。考试结果的评价应汲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优势,恰当地给出一个等级,同时给出客观的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3、阅读下面这份课堂观察表,你能发现教师在设计课堂观察表时考虑到了哪些方面吗?对数学课堂观察表的实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P79(课堂观察表设计原则)

数学课堂观察表

日期:班级:姓名:

项目

1

2

3

说明

备注

(能否举例子)

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自评

1=真正理解并掌握

2=初步理解

3=不理解

师评

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自评

1=认真2=一般

3=不认真

师评

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

自评

1=积极2=一般

3=不积极

师评

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

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评

1=经常2=一般3=很少

师评

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自评

1=能2=一般

3=很少

师评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自评

1=强2=一般

3=不足

师评

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自评

1=强2=一般

3=不足

师评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寄语:

教师姓名: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不当提问 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1]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提问运用得好,可以强化教学效果,运用不好,反而会干扰教学过程,甚至产生负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当提问的现状及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2]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不良现象,如明知故问,模棱两可,时机不当,难易失控,节外生枝,缺少反馈评价,面面俱到、过于琐碎,强求一致、缺乏开放,过于抽象,难以捉摸等。这些不当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造成诸多不当提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影响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候答时间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不当提问的类型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当提问。

1.问题含糊不清,目的不明确。有些问题含糊不清,使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比如在上《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后教师问:“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游乐项目吗?”当时学生很不明白,就出现了停顿。那位老师其实是想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向,可学生听了就觉得含糊不清,摸不着头脑了。而出现这种僵局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显然原因就在于问题过于模糊,这位实习老师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课堂提问如果目标指向不明确,就很容易使课堂出轨,课堂生成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更得不到落实。

2.提问时机不当。有些提问本来设计得非常好了,但是如果不能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把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打乱。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形的表面积》时,教师在探究一开始就提问:“要是做这2个图形,哪一个物体需要的多一点?”这里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这2个物体要怎么做,强调物体的六个面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哪个物体所需的材料多一些。

3.问题泛滥,穷追不舍。有的人可能会说:“具有穷追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是很值得称赞吗?”答案是不。数学讲究严谨,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有时候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重点在哪里。据说,有位教师在一节课内竟向学生提出了九十多个问题,平均不到半分钟就提出一个问题。像这样频繁提问,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无法深思熟虑,吸收巩固知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此外,对于“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学生容易找到答案。很多学生不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这种提问的价值不高,有百害而无一利。

4.课堂提问的对象不当。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别,如果对本身学习就有困难的学生提出难度较高的思考题,无疑是为难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支支吾吾,半天也回答不出,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过于浅显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回答,对学生思维没有挑战性,益处不大。所以不分对象地乱提问,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精心设计难度适中或具有渐进性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课堂提问不全面。我在任教期间有幸听到很多堂公开课,然而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爱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将学习困难的学生冷落一旁,课堂成为教师和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专场,同时那些平时不招老师喜欢甚至讨厌却敢于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受到冷落,因为老师怕他们捣蛋。这样提出的问题看似都很容易地被解决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由于教师得不到大部分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质量并不高。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会认为课堂提问与他们无关,注意力分散,影响听课效果,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以趣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4]。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1]课堂教学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在揭示课题引入新知时,教师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2.在课的重难点处设问。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展开议论,不要随便走过场,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

3.在辨析正误处设问。对学生进行判断正误的训练,是常用的一种练习形式。如果在练习之前,能引导学生先进行议论,开展互辩互议,优等生就可以在议辩中拓展思路,通过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后进生则通过互辩互议把自己害怕提出来的问题亮出来,并获得同伴的解答或纠正,从而找到思考的起点与路子,也可以从别人的议论或回答中得到启示。

4.在同中求佳处设问。数学体系严密,逻辑性强,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训练,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解同一问题,特别是在一题多解训练时,引导学生对各种解法的思路进行讨论,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都大有裨益。

对于提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如果经常出现不当的提问,就既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又不能让课堂教学很精彩。只有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地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不当的提问既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又不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意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或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呢?”对优等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例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像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更易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少一些不当提问,多一些恰当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避免不当提问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6.

[2]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