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设备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榜理由
通过今日投资“分析师实时排名”系统对业内1800名分析师的追溯跟踪,东方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淑花在“最牛分析师”生物与制药行业排行榜中名列近一年排名第二,获得我们评选的第四十三期“每周一星”称号。
她在2009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增长动力部减》中认为,医药行业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由于国家投入增长,使得支付能力提升,需求得到释放。她相信2009年医药行业仍进入稳健发展的时期。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气候的长期影响不可轻忽,但在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下,行业的成长没有疑问。在医药行业重点公司2009年三季报前瞻《寻找超预期的公司》中再次提到,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医改政策,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和扩大医保覆盖面,从而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将稳健发展。正是因为她研究的透彻,才敢几次发文表示看好。从她推荐的恒瑞医药、一致药业、华东医药、国药股份、千金药业和科华生物等个股上看,近期这些股票还在不断的创出新高,进而也印证了她的观点。
他在近期的报告《中国医药定制生产业务前景广阔》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她认为,目前国际医药行业面临着专利药产品将大量过期、新药开发产出投入比不断恶化,政府导向和竞争不断压低药价,仿制药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等多个不利因素。中国的优秀企业将有望在这个大潮中凭借不断优化的质量、环境和生产控制体系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大幅获益。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建议关注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另外,江浙的一些中小企业也有望凭借出色的技术消化能力在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的合作中受益。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医药行业:发改委调整定价药品目录
双鹤药业:华润集团战略协议有利于长期发展
上海莱士:产品价格提升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 产业共生 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 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 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关键词】西药制药;工程原理;设备管理;改革方向
医药事业一直以来都的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国民产业,对于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解决病患带来的痛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来讲都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在今天,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药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西药制药工程,并且不断改进与提高西药制药设备的性能。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病菌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抗药性逐渐增强,这个就给西药制药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能够使西药更好的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就应该加强对西药制药工程原理的研究,提高西药制药技术工艺水平和设备性能,完善西药制药管理制度,保证西药质量能够符合医药市场的需求。
1、西药制药工程概述
西药制药工程主要是指为了能够得到具有医疗效果的物质产品,利用化学反应等手段将某些物质转变为新的物质的一种科技技术应用过程。西药制药工程对于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西药制药工程的发展应用中,其做需要注意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以最快捷且安全的方式来进行药品研发,能够对药品的成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且将研究成果合理转化为规模化的生产,从而形成新的医药产品。在西药制药工程中,不但需要对药物物质进行分析评价,好要在性能良好的制药设备中,通过一定的制药技术工艺才能实现最终的西药成品,由此可见,研究西药制药方法、工艺以及设备,提高西药制药工程的现代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2、西药制药工程中的技术工艺
受历史、经济以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西药制药工程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医药制药水平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就使得很多人,包括国内的人都认为我国的西药疗效较差,而国外的药品质量较好等观念,给我国的西药制药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当然,这就更加需要我国的西药制药工业进一步的发展,提高技术工艺水平。一般来讲,在西药的制药过程中需要用到包括药品成分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以及灭菌等诸多技术工艺,我国当前在进行这些工艺操作时还没有完全实现系统的连续运行模式,而大都是以各个工艺环节独立运行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为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各单元制药环节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发展,使西药制药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从而减少制药过程中的药物成分损失,或者药品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3、西药设备的研究
近年来GMP的提出,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制药工程的发展和壮大,也对其药品质量加大了管理力度。在GMP中,对我围的制药设备进行了指导,主要包括:设备的选型、设备安装和设备设计需要符合我国国内需求和药品的生产要求。设备必须易于清洗,便于消毒灭菌,生产操作简单方便,易于保养和维修,并能有效地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等污染。新建的和实施GMP改造的药品生产企业都迫切要求购买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设备。制药设备是否符合制药工艺要求。怎么样的设备才符合GMP要求,GMP对制药设备在外观.结构设计、检验、在线监测控制.验证技术指标等方面有什么要求等等,是选择设备时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而制药工艺的复杂性又决定了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制药设备的优劣也主要反映在能否满足使用和洁净环境的适用性上。另外,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综合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这些也都成为现代制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能力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设备管理如何与GMP管理相适应以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是企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西药制药的设备管理操作规范
GMP提出,在西药制药的设备管理中,需要执行相应的管理操作规范,也就是说,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此操作规范进行,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违反相应规章。这个操作规程,即人们常说的SOP。有了此项操作规程,不但能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失误,进而引起药品的质量出现问题,也能很好地避免设备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误差,影响药品的药效等质量。首先,在严格执行此操作规程后,便于人们对设备的跟踪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例如:制药生产设备各种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汇总分析的SOP化,便于主管领导和生产计划部门对全厂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以合理安排全厂的药品生产设备的添置,申请采购、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的SOP化,可以提高设备添置的合理性、减少风险。再者,规范的操作规程,能便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规范化,并能很好地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做到熟练操作。例如,设各操作的SOP化,可以提高生产工人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减小生产工人之间的技能差异;设备维修的SOP化,可以提高维修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确保药品生产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西药制药工程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工程,加强对其工程原理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西药制药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制药设备作为西药制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其运行质量的好坏与药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加强对西药制药设备的管理,确保制药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应该把握正确的西药制药管理改革方向,促使西药制药工程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陈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05(11).
关键词:医药物流;竞争力;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0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医疗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这带动了药品需求的增长,为药品流通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医药物流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型医药集团主导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趋势将加剧,传统的以仓储为主要功能的医药物流中心将会转向具有商业交易功能的健康产品交易园区,中小医药物流企业组建联盟式医药集团将逐步形成并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形成抗衡局面。但总体上说,我国医药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保障性商品,而医药物流行业则为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保驾护航。“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新医改重大举措陆续推出以及全国性行业的大整合,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将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伴随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百姓的用药需求在持续释放,因此从市场需求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大,医药需求将会快速增加,形成对医药物流的巨大需求,医药物流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地域优势看,石家庄有“药都”的美誉,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药品中转分拨优势突出,为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医改方针,以及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等重大举措的不断出台和实施,给医药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在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随着药企规模的不断扩张,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药品快速分拣处理能力等因素将会是决定医药物流企业运作水平的关键,伴随我国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物流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医药物流企业长期生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
1、行业主体多、小、弱。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总体上存在着数量偏少,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等特点,药品销售网络不发达,对于医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极为不利的。
2、医药物流起步晚,难以与国外同业抗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外资之所以进入到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归结主要原因正是医药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但是外资以及外企一旦进入必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内无法相抗衡。最终原因主要是当前医药物流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所导致。
3、现代化程度较低。从当前的医药物流企业整体来看,医药物流运作的手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人工为主的堆积,储运,技术和设备落后,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经济效益偏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环节薄弱,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物流信息技术使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家庄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据石家庄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交通优势,并结合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充分发挥石家庄区域物流节点作用,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在石家庄周边区、县建设现代医药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药物流园区建设。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华药、石药等医药物流平台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石家庄医药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促进专业化医药流通企业集聚,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规模。积极吸引全国和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入驻,推动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企业剥离物流配送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推广使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完善特殊药品物流技术保障措施。
2、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首先,医药物流企业要合理规划配送模式和路线,采用严格、科学的规划方法约束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其次,通过资源整理,提高各个要素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将竞争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下的一些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使得医药物流整体运作更加规模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最后,也可以将自身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从仓库选址到空间分配,运输工具的配载,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等等,通过资源优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各个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医药物流需要的是既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又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高精专的医药物流人才队伍是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可以考虑在高等医药院校增设医药物流专业,培养药学知识全面且又精通物流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企业自身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身拥有的物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医药物流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加快对自有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当务之急。根据岗位的特点,合理划分医药物流人才的培训要点,将是医药流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5.
互联网服务上周排名第2,较前周提升12名。网络服务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并呈现出与电信服务日益融合的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上网人数和增长速度都为全世界瞩目,网络产业已经从过去的吸引眼球上逐渐转向以“盈利”为中心。上海证券表示,在扩内需、调结构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经济背景下,信息网络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有望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信息网络产业尤其是信息网络内容和应用层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网络媒体和物联网将成为信息网络应用的主要内容。
休闲用品排名大幅攀升,成为上周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由前周第65名上升至上周第13名,提升52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新时尚。在户外广阔空间里,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可得到双重收获,这种思想观念日益渗透发展,所以休闲用品的前景十分广阔。休闲用品大致可以分为运动休闲用品、休闲户外用品、休闲小食品三类。分析师指出,随着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增强,运动休闲类用品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中休闲户外用品目前是运动用品市场中最小但最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预测户外休闲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
一个月来制药行业排名呈现持续下滑,由一个月前的第10名下降至上周第31名。由于医药行业具备稳定增长的特性,其相对于整个市场一直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目前,医药行业相对于沪深300的PE估值溢价率为100%左右,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同度较高的一线医药股今年预测市盈率基本都在30一35倍之间。中信证券表示这一估值已经部分包含了对其业绩明确增长的溢价。天相投顾指出,虽然长期来看医疗改革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短期内股市受货币政策负面影响的风险依然存在,医药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再则3月份虽然两会期间对医疗改革关注度很高,但是未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的推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已经基本出台,未来2-3年主要是各种政策的落实阶段。
2011年前5个月,四家医疗器械类企业东富龙(300171)、尚荣医疗(002551)、千山药机(300216)、理邦仪器(300206)分别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发行市盈率均超过45倍,东富龙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96倍。在这些公司成功IPO的背后,潜伏着不少提供战略或财务支持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不乏复星医药、深创投等国内知名创投企业(表1)。在声势日隆的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魅力逐步显现。
IPO 之外,该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在加速升温。投中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月-2011年4月,医疗器械领域的私募投资案例个数及融资额度在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3%、18%,均仅次于传统强势的制药行业。首只人民币医药行业基金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继斥资1亿元注入疫苗包装用品企业江阴兰陵瓶塞后,又向五粮液旗下的普什医药塑料包装企业投资了1.8亿元。
医疗器械增速或超药品市场
资金青睐的逻辑,不仅在于中国推行医改的大背景下整个医药生物行业步入上升通道,也源于医疗器械子行业的发展潜能。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但在中国“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下,药品市场规模远超医疗器械市场,二者容量及发展深度并不相匹配,未来医药行业内的结构将发生趋势性变化。药品支出占比的攀升难以为继,而医疗器械在医药板块中的比重则有望上升。
近几年相关企业的盈利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贺平鸽的研究显示,2001-2008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8%及41%,远高于同期医药工业19%、21%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中金公司孙亮预计,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这一增速远高于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所预测的2008-2015年间药品消费16%的复合增长率,申万同时预计药品费用占医疗卫生费用比重将从2007年的33%下降至2040年的20%。
在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有望在全球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发达国家把持了其中的78%,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成长。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贸易顺差达67亿美元。
扩容的蛋糕前,市场竞合态势更加激烈。带有政策红利的农村市场让外资觊觎不已,而高端器械市场的高盈利也足以让困于低端价格战的内资企业眼红。随着双方触角延伸至对方势力范围,原有的平衡正酝酿着变局。
外资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快速发展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外资、合资企业成了主力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就有7家。在国内大型医疗诊断与治疗设备市场,以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领衔的外资企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进行的专项调查,国内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跨国品牌所占据。
随着新医改向基层医疗倾斜,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拓宽及报销比例的提高,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农村基层市场,试图挟技术、营销优势,通吃高中低端领域,而通过收购、合作等捷径进入中国市场更是外资企业的惯用手法。
早在2008年,以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等产品出名的美敦力公司斥资17.26亿港元入股山东威高集团,并以15%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独家分销美敦力及威高骨科公司的骨科产品。医疗健康巨头通用电气也与新华医疗等数家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其政策灵敏度并不逊于本土企业。在2009年5月启动的“健康创想”战略中,通用电气宣布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开发100种能够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并且,其医疗健康部门总裁约翰・迪宁访华之时,宣称最想去拜访的是四川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而全球知名的医疗成像及信息技术公司Care-stream Health(锐珂医疗,原为柯达医疗影像业务部门,后以25.5亿美元出售给加拿大股权投资公司Onex),则早在2005年就已进行产品架构上的战略调整,逐步增加投向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市场的产品比例,并主动调低价格,如其成像系统由之前的200万元减少到1/2甚至1/3。在“深耕基层”的策略推动下,其2009年中低端产品销售对总销售额的贡献已提升至40%。德国西门子也专门为社区及农村医疗市场推出如CT机、超声机等优势产品的“经济适用型”版本。
跨国企业向中国基层市场加速渗透,一方面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乏力,年增长率约为10%,而中低端医疗器械的增长率达30%。另一方面,基层设备的较大缺口也给了他们充分的理由,在中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二级、三级的大医院; 全国医疗机构15%的现有仪器和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产品,60%的设备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在中西部及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大量医疗诊断设备需要购置或者更新换代。各级政府承诺投放的8500亿元医改蛋糕中,也明确将向基础医疗倾斜。
在“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械”政策指引下,除了研发及产品性价比向基层市场需求靠拢之外,跨国企业还频出新招,渠道下沉、捐赠先行以打造公益形象,借金融租赁之力带动销售的做法也普遍为其所用,以尽快杀入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市场。
内资企业:挺进高端
与跨国企业自上而下的强力渗透不同,内资企业多半集聚基层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多达6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8万家经营企业。在外资不屑于染指之前,这些中小型占了绝大多数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凭借成本及渠道优势瓜分了中低端市场。但无序的过度竞争所导致的价格战,再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出口汇兑损失,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已经遭到严重挤压。
尽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提振了中低端器械市场需求,但读懂政策风向的外资企业已为分割新蛋糕做足功课,自上而下的惯性优势一旦延续,威胁不容小觑。内资企业在正面主战场积极迎战的同时,也正在努力进军高端。鱼跃医疗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希冀由粗放式增长走上专业化道路,并能在制氧机等细分领域增强技术竞争力;行业出口额排名第二的深圳迈瑞也表示,在深耕基层市场的同时,将发力高端,主攻外向型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会长姜峰指出,相对制药工业,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多重学科交叉处,所涉及的机械制造、IT技术水平等有相对优势。中国健康医疗基金合伙人陈蕴也认为在医药生物行业内,该子行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最小,且回报快。此外,国内投资者对医疗器械类公司上市均给予了积极回应,风投踊跃,市盈率高企,若超募资金运用得当,从细分领域对高端市场的突破并非不可想象。不过技术落差之外,服务、售后及营销模式等软实力的差距均非一时一日能够弥补。
事实上,深陷价格战的内资企业往高端突围,虽是面对强敌压境的反击之举,更应当视作追逐高盈利的本能选择。在基础医疗市场占据优势的鱼跃医疗,和已在药物支架系统成功突破外企垄断的乐普医疗,二者尽管同处医疗器械市场,毛利率及净利率却存在天壤之别,前者有20%的收入来自政府招标的基础医疗市场,但净利率盘旋在20%以下,而在细分领域占有优势的乐普医疗,则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强势的定价权,毛利率高达80%以上,净利率超过50%(表2)。
6月机构偏乐观
于欣/文 2011年5月以来,在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6月加息预期的影响下,市场一直维持低位震荡,2011年5月3日至5月19日,上证综指下跌2.5%。6月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3的中性偏悲观值,较上月下降8.6%。
机构和分析师中性偏乐观
2011年6月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较5月下降8.6%,至53的中性偏悲观值,其中,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3,环比上升9%;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1,环比下降13%;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43,环比下降17%。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的上升和券商分析师的下降令这两个群体的信心指数值趋于一致。分主体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受市场走势影响,券商分析师的信心指数明显受到抑制,并与机构投资者趋于一致,均为中性偏乐观;个人投资者依然是三类主体中最悲观的。
预计2011年6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58%,较5月下降13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80%,较5月上升20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看涨比例为55%,较5月下降31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的看涨比例为40%,较5月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机构投资者对6月大盘上涨的乐观预期值得关注。预计未来6个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6%,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投资者为82%,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为80%,较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为60%,与上月持平。
市场估值获机构和分析师较高认可
本周贵金属、航天与国防、医药、电力设备和基建相关行业继续领跑行业排行。医药行业是09年业绩明确增长的行业,加之新医改配套方案的即将推出,将更加提振市场对医药板块的信心。中金公司认为,医改方案即将推出,医药卫生市场大扩容的趋势形成,从防御和成长双重角度考量,医药板块仍是较好的稳健投资标的,仍然具有不错的长期投资价值。
有色金属排名大幅上升,较上周提升19名至本周第14名,且一个月来持续上升。联合证券表示,有色金属行业有望录得连续二季环比上升。08年四季度在去库存、去杠杆化打击下,下游需求几近休克;09年一季度刚性需求有所恢复,致下游库存开始重建;二季度将进入传统旺季,若能借力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需求更有望超越一季度。未来波折恐难免,但前景趋乐观。他们上调全行业评级为“增持”,建议超配。具体分析,铜的基本面相对强劲,铅锌更显底部特征。备选公司集中在资源类:云南铜业、中金岭南、宏达股份、锡业股份、云铝股份。新能源金属材料锂、稀土的上升趋势更为明确,建议关注矿业、包钢稀土、中信国安、厦门钨业。
近一个月来传媒行业排名持续上升,本周,广告跃升11名升至第6名;出版提升15名至第31名;广播和有线电视排名相对较弱,上升3名至第46名。从08年11月至09年2月,传媒行业相对上证指数的超额月度收益率分别为6.16%、12.04%、5.53%和-3.18%。由于主要传媒股的期间累计涨幅较大,导致估值高企。近期有多家公司08年业绩因为计提减值、投资损失、关联交易损失等非主业因素而严重背离之前的稳健走势和市场一致预期。国泰君安表示,传媒主要上市公司在剔除08年100倍市盈率个股后平均静态市盈率达到39倍。在预测市场估值中枢不会发生大的提高的情况下,要化解估值压力就只能求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他们提出选择投资标的的逻辑1、投资业绩稳定、确定的品种:建议谨慎增持博瑞传播(确定性好、行业内估值有优势),天威视讯(业绩稳定、收购传媒有积极影响),同洲电子(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业务转型打开新空间)。2、抓紧行业整合、制度红利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积极关注电广传媒(具有湖南广电集团资产注入的可能),出版传媒(可能成为东三省出版资源的整合者)。
航空排名依旧在低位徘徊,本周排名第73名,较上周上升2名。国信证券表示,类似于2003-2004年非典影响,2008年由于5―8月地震和奥运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正常需求受到了抑制,这部分受抑制的需求将可能在2009年得到释放,尤其是二三季度,再加上5-8月也是航空的旺季,叠加效应有望带动航空业同比高速增长。他们上调2009年国内航线同比增速,由8%上调至14%。并指出,由于行业供需的改善、航油成本的大幅下调,2009年航空公司有望扭亏为盈,且盈利将呈现更强的季节性因素。尤其二三季度,航空业走势将好于实体经济,逆周期快速增长。建议关注以国内航线为主的南方航空和2008年受影响最大的中国国航。即使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但只要不出现大幅下滑,受抑制需求的释放,预计行业受打压程度不大。上调航空业评级至“谨慎推荐”。
一个月来排名持续上涨的行业还包括:广告、非金属材料、信息技术与服务、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出版、多种公用事业、电子设备与仪器、计算机存储和设备、综合化工、广播和有线电视、一般化工品、批发、化肥农药、百货、林业品、葡萄酒、煤炭、航空;下跌的包括:建筑材料、应用软件、金属和玻璃容器、工业设备、系统软件、半导体产品、商务印刷、休闲用品、家用器具、农产品、公路运输、港口、综合性工业、高速公路和隧道、铁路运输、证券经纪、餐饮、银行、机场服务。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法;纯技术效率;规模报酬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上海市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有着指导作用。根据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这六大产业占上海市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的64.5%,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5.3%。上述这六个行业也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六大重点行业。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型和集约型的转变,传统的以简单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换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非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科研要素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每年的R&D投资经费与日俱增,科研人员的从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上海市科研投资经费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3.2%增长到7.2%。学术界对R&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六大重点行业科研投入与相关新产品产出与销售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2009年上海市六大重点行业的科研投资效率。
1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分析法,是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分析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DEA方法中运用较多的是C2R模型。设存在有n个决策单元DMUi,i=1,2,…,n,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输入和p种输出,其中第i个决策单元DMUi的输入表示为xi=(x1i,x2i,…,xmi)T,输出表示为yi=(y1i,y2i,…,ymi)T,权重表示为v=(v1,v2,…vm)T,u=(u1,u2,…,us)T,并且xsi≥0,yti≥0,其中s=1,2,…,m;t=1,2,…,p;i=1,2,…,n。
为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效率评价指数。
对DMU0进行效率评价,总可以选择权系数u,v,在各个DMU的效率评价指数不超过1的条件下使h0最大,于是有如下优化模型(即C2R模型)
C2R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是基于凸性、锥性、无效性、最小性等生产公理体系假设得到的,通过Charess-Cooper变换,C2R模型的分式规划形式可以等价的转换为线性规划形式,为便于计算,常采用线性规划形式。基于输入的C2R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为:
其中。其对偶规划模型为:
引入新的松弛变量s-≥0,s+≥0,可将上式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θ是决策单元的有效值,当θ介于0到1之间时说明决策单元是非有效的,只有θ=1时决策单元才达到最优状态。
2数据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六大行业科技人员的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为投入变量,这些变量可以反映出目前上海市科研投入的力度。新产品产值、新产品的销售额为输出变量。将六大行业中的每一个行业列为一个个决策单元,进行DEA分析,数据来源于2009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我们运用DEAP2.0软件处理数据可得出分析结果。
表12009年上海市六大行业科研投入产出指标
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六大行业DEA值
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汽车制造业在六个重点行业中是最优的,其综合技术效率值(CRS)为1,所谓技术效率就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可以获得的最大产出,而纯技术效率(VRS)是指在考虑规模报酬的前提下的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则未考虑规模报酬这一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综合技术效率值为纯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报酬效率值(SCA)的积。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汽车制造业与其他五个行业相比,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产出。汽车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是最优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较低,这说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业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存在投入冗余或者说是在既定的投入下未获得最大的产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的规模效率接近于最优,生物医药制造业与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规模报酬较低,此外除汽车制造业外所有行业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IRS)的阶段,这表明目前上海市六大行业普遍存在科研投入较少的情况,未达到规模报酬最优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产出不足的情况,应该相应的增加投入,才能使产出快速增长。结合表2进行逐个行业的分析。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来说,它们的纯技术效率值较低,规模报酬效率值接近最优,这说明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成套设备来说,通过扩大投入来增加产出使得本行业提高科研投资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要从技术层面上提高效率,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要提高在现有科研投入水平下的产出量。对于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来说,纯技术效率值为1,但规模效率值较低,这就要求上述三大行业要扩大目前的科研投资规模,以求达到规模报酬最优的情况,提高科研投资的效率。
具体投入与产出状况见表3:
表3规模报酬可变下六大行业松弛变量
表3中S1、S2、S3、S4、S5代表规模报酬可变下的松弛变量(其中S1、S2、S3为投入要素冗余S1、S2、S3代表的要素分别为科技人员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S4、S5为产出不足,S4、S5代表的要素分别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额)。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目前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是最优的,科研投入的效率最高,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业的科研投入存在冗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劳动力和R&D研发经费冗余,成套设备制造业是劳动力投入冗余。
当以规模报酬不变为前提,分析投入与产出情况时,如表4所显示,只有汽车制造业处在最优的情况,说明汽车制造业是纯技术效率最优的,其它行业都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情况。其中电子信息产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都存在劳动力投入冗余的情况,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的R&D投入经费冗余,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冗余。相关数据见表4,S1、S2、S3、S4、S5代表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松弛变量(其中S1、S2、S3为投入要素冗余;S1、S2、S3代表的要素分别为科技人员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S4、S5为产出不足,S4、S5代表的要素分别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额)。
表4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松弛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