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1995年2月,曾有过辉煌历史和极佳信誉的巴林银行,由于其“明星”业务员Nick Lesson暴炒日经期货而损失10亿美元最终导致破产。13年后的今天,悲剧再次重演,日前法国兴业银行披露,该行遭遇了银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欺诈案,其31岁的交易员Jerome Ke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71亿美元的损失。法兴银行此前扮演的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悲剧发生后,法兴大厦将倾,何去何从尚无定数。在美国次贷危机依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法兴事件加剧了业界对金融市场的担忧,触发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更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这些看似强大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轰然倒塌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挫败仿佛是瞬间的事。
风险在经济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获得增值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与预期产生偏差,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美国投资家威廉.欧内儿曾说过:“战胜市场的秘密是你不可能一直都判断正确,关键是在于你每次搞错的时候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寻求有效控制风险的途径,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这是确定风险管理范围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计算和衡量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权重和总风险的大小。
第三步,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对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加以比较,选择适合投资特点和客观情况的工具,从而形成系统风险管理总体方案构架和经济有效的综合管理方式。
第四步,风险管理的实施。根据风险管理方案,从组织结构入手,制定相关策略和原则,确定组织结构、人员和设施配备,明确各环节和人员的职责,设计并运转风险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程序,通过模拟或实时运作对系统进行检修,并对风险管理的前三个步骤提供反馈,使之动态适应外界变化并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有效监控。如图1所示。
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并实行组合,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以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为主要途径,建立事前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事后的风险检查与反馈体系,使风险管理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中趋于完善和高效。
历史上一系列的风险案例说明,即使像巴林银行和法兴银行那样拥有先进风险管控技术和经验的机构在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上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过滤和化解风险。
法兴事件,无非是一个渴望成名的交易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盗用密码、伪造文件等手段,从事一些特殊交易来制造虚假交易,造成了巨额损失。但法兴银行在授权管理、风险监控、IT管理等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却暴露无遗。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负责任,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2007年1月,该交易员做空德国股指(DAX)时亏空。但该月法兴银行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致使这个虚假交易没有被及时发现。
第二,风险麻痹,没有认真检查交易细节。在2007年11月收到欧洲领先衍生品交易所Eurex质疑该交易员异常交易的警报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询问,而没有深入调查。
第三,忽视反常交易细节。当该交易员违规交易时,系统会提示风险,警示越权,于是他赶紧制造虚假交易来掩饰,系统又提示一个相反的信息。这种频繁的反向警示并未引起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该交易员在赚钱,所以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实际上体现了法兴对赢利和风险的一种错误文化理念。
法兴的教训是惨痛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内控生命线的高度。2007年5月,国家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草案)》,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希望以此作为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该说,法兴事件是对风险控制重要性的又一有力诠释,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风险管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属于预防性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内控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控的全面性
内控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内控要体现系统性,在各部门各岗位间形成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个特定的分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并实现内控的总体目标和功能。
(二)内控的有效性
一是内控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符合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理念并随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修改完善。二是内控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组织规模、业务特点、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具体特点和要求合理使用。三是内控制度要有效执行,所有部门、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利。
(三)内控的制约性
一是相关资产分离;二是部门和岗位分离;三是物理隔离,在重要部门设立防火墙和门禁制度。在部门间、岗位间建立一种相互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单独的一个部门对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一个以上部门的查证核对或配合才能完成,以此达到纠错防漏的目的。
(四)内控的成本效益性
内控的目的之一是使企业避免和减少风险,以获取更佳的效益。但内控本身要付出成本,内控越复杂,成本越高。因此,必须在成本与效益间衡量,精选控制点,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尽量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法兴事件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方面的缺陷,虽然法兴的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在业界也算有口皆碑,但在实际执行中,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没有发挥必要的制衡和监督作用,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必然发生。
二、构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必须是一个充分依靠于人同时对人的职责加以充分制衡的体系。法兴事件就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方面的缺陷,风险流程控制不够严密。交易员既负责投资决策也负责交易执行,对其个人在体系中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和监督,从而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错误的发生,加大了发生风险的可能。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对人在体系中的位置、应完成的任务、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定位,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决策链,防止高风险行为的出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
对各类授权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明确对各类授权管理的同时对各类授权在系统的设定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核算部门和操作部门相分离。
(四)运行有序的风险决策委员会
专门负责风险管理流程,职责是确保面临的各种风险能够适当地被识别、监视和综合管理,以确保与风险相关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和可预见的范围内。
(五)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有效的内部检查制度:加强对各类交易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力、业务抽查审计等,研究分析虚假交易、违规交易的风险点,及时对可能的漏洞进行补救,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预防。
(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控制
一要明确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衔接方式和操作标准,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流程中,使相关岗位在有效完成业务操作的同时也能够准确、规范地执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是充分发挥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相互制衡、风险防范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流程管理对于各项业务的基础控制作用,并通过优化设计和提高标准化程度,使流程管理成为风险控制和保证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违规问责机制
法兴事件从深层次暴露出了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投机风潮日盛,严控风险往往被视为是过于保守、生怕坐失良机,而那些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出现的类似赌博的行为却受到默许,甚至纵容。因此,必须建立正确的业绩观念,一方面通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考核,遏制高风险的投机冲动;另一方面强调违规问责,加大违规成本,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培育风险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弱化,而风险意识的弱化所导致的监管松懈是风险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是科学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是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风险管理最终要通过人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风险管理专家群体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应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功能,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快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二是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加强培训,尤其是所在业务、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三是大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防止越权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强调系统安全管理
法兴银行在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方面的失误告诉人们,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准确性意义更为重大。
一是要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运行环境和数据的安全,建立信息系统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要保证信息系统权限的有效管理,包括合理的权限设置、健全的权限监管、及时的超权限或违规事件发现和报告等;
三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密码管理,强调密码保密和定期更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伟华,译.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2002.
[2] 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服务外包 风险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概述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将经营管理中的一部分职能委托给外部机构。社会经济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促使内部审计外包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它也是组织理性选择和市场导向的结果。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中小企业实行内审外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内审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独立性风险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通过外包可以改善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但是外部化并不能解决所有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外部咨询机构的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相互牵制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是否还能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尤其值得考虑。为避免这种局面,只有禁止“同时进行内外部双重审计”,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同时做企业的内部审计又做企业的外部审计,这样才能打消人们对独立性的疑虑。
2.信息风险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秘密泄露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对外包的内容做好衡量,不能盲目外包。有一些职能,隐含着企业内部信息,不适于外包。否则一旦为竞争对手所掌握,将会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随着企业更多将整个流程外包,外包商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多,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造成不经意的外露。即使审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向不同的企业提供内审服务时,审计人员将自己从一个企业学习到的技术和方法会不自觉地运用到另一个企业的咨询服务中。所以,企业应该选择好要外包的内容,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内容,应该谨慎外包。
3.成本风险
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评价、咨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作为组织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及时获得、传递、反馈信息,而外部提供的阶段性,内部审计服务却做不到这点,这本身就是内审外包的一种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撤消了内审部门而将内审业务完全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双方在博弈中的谈判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外部审计机构提供的服务水平可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变得越来越依靠外部审计部门,索要的佣金会越来越高。管理层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机会成本。内部审计外包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成本,但是如上所述,降低成本并不是绝对的,显性成本可能是降低了,却可能造成隐性成本的增加。要降低成本风险,企业在决定向外购买内部审计服务之前,应该认真仔细地评估自己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外包对象、外包内容、外包形式等。
4.质量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同时他们熟悉本企业各方面的特点,对企业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因此他们会比外审人员更加投入,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当局长期战略的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往往由于保密的需要,企业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影响咨询服务的质量。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外包质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
三、风险控制
1.会计师事务所(承包方)
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从国外有关调查资料中发现,企业在选择外包方时,倾向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外包业务的主要供应方,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因此,笔者着重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规避内审外包风险。
(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督和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内部审计服务纳入其业务管理和指导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同时,应该完善内部审计相应的准则,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再次是应明确外部审计师的保密责任,使之保持其应有的职业道德,严格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2)组建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团队
事务所内部通常设置很多职能部门。当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时,事务所应该从各职能部门抽调出专家组成项目小组,从而保证外包内部审计质量。项目完成后小组解散,各专家仍回到所属的各工作部门。
2.注册会计师协会
由于内审外包是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从而保证内审服务正确性。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服务和法定审计业务由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当企业的法定审计服务与内部审计服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时,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损害,当从一个客户那里所获得的来自非法定审计的业务收入过大时,对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的损害更大。为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应要求将以上两种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
参考文献:
[1]许叶枚.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经济问题.2008(8).
[2]吴灵辉,陕西杨.浅议内部审计外部化.财会探析.2005(45).
[3]赵恒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内部审计的外包.财会经济.2005(10).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制度
1 我国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风险现状
1.1 互联网企业人才流动性大
第一,人才过于集中,流动性强。我国网络技术型人才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总共比例占到了全部人数的近65%,当然这些地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多,其中北京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人才的招聘与集中分布差生了一定的错位现象,这也成为人才流动的问题。
第二,人才学历不断提高,技术型人才年轻化。根据数据显示网络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看,虽然高学历的人才较多,但是管理人才和经验人才非常缺乏。
1.2 财务、审计制度缺乏给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有兑付风险、集中融资风险、违约风险。这个风险就是需要控制赊账与推迟付款,互联网企业能够及时的对信用管理与收款工作进行平衡。一旦信用风险过高,这不仅会限制企业的成长,还会提高企业的坏账与收款成本。互联网企业经营生产的费用都集中在项目运营与服务器托管,其中一个项目费用的上升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
1.3 经营模式给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风险
当前网络企业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客户,但是客户的忠诚度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风险,网络平台进入比较简单,网络平也为顾客提供了交流信息的平台,客户的购买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影响,企业吸引新客户与维持老客户的难度不断增加,互联网企业的转换成本较高。
1.4 知识产权风险
当前与其它网络企业进行竞争多是因为巨额利益的指引,当前来看知识产权的发明都是专门被拥有的,这里能够极大的降低市场的竞争对手,盗版是唯一的风险。网络市场的复制率较高,同质类产品利润不断降低,这直接给网络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除此之外,网络企业对商标以及技术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转换成本过高,这也将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风险。
2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网络企业的成本与预计效益难以评估和衡量。因为存在网络稀缺资源的问题,所以网络企业都要控制相应的成本,具体来说,因为网络产品控制成本以及收益没有具体的标准,所以企业在进行效益量化的控制就比较复杂,如何过度控制则可能产生成本耗费过多,会带来更高的成本控制风险。
第二,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机构设置如同虚设,虽然我国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但是电商的兴起则是在近五年,除了网络企业没有成熟管理方法,还有互联网企业管理者不中是内部管理,还有因为其它管理者的串通行为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佳。内部管理职权不清,因为网络销售平台、订货平台、管理平台的后台花往往导致管理者无视管理,其权利的行使失去了监督与控制,这不仅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断恶化,还导致内部审计和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不断出现。
第三,网络因素的不确定性。网络企业还是偏向技术型企业,如今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网络市场的稳定性不仅受到了传统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全球化、技术革新、机构重组等因素影响,而且企业本身网络战略选择也影响到了未来的发展。尽管互联网企业将网络风险进行具体的评估,但是还是存在难预期的问题。
第四,管理者的管理教育水平局限企业发展。网络业务需要量不断变化、业务类型也不断更新,这对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营上的短视行为对企业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对员工缺少后期的业务能力培训计划,这直接导致企业人才难以满竞争的要求,可能对企业未来效益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缺乏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会计部门、审计部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对违反企业规范的行为缺少具体惩罚措施。
3 当前互联网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改进措施研究
3.1 互联网企业需要建立的风险管理战略
第一,构建与网络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战略。根据企业的经营类型确定具体的风险承受范围,建立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的发展目标。企业进行发展计划设计时应该了解到具体行业发展水平,让所有的业务具有协调发展的特点,防止片面化发展。
第二,构建网络企业风险控制的内部体系,特别是组织体系的构建,这里需要基本遵循几个援助,分层管理、集中管理、兼顾技术与现实等原则。
第三,构建网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这里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经营管理体系。
第四,根据网络经营和内部管理收集的数据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第五,不断改善本企业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案,让控制流程更加便捷、有效。
3.2 经营层面
互联网经营方面的控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控制环境方面。
(1)企业管理者与经营者的专业化、市场化。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与传统企业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这对管理者与运营者的专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也需要职业化、市场化的专业经营者。这里特别需要具有网络经营风险的认识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者。
(2)互联网企业文化构建。如今各类型的网络电商不断涌现,明确企业的文化特色除了为了企业的发展带来标识性,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企业内部协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权责清楚、分工明确的合作关系,这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互联网七月与外部用户之间的关系。
(3)完善内部的机构建设。这也是加强改善我国网络企业环境的重要内容,经营者对组织机构功能的认识十分重要,完善而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协调经营活动,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会计责权控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会计权责明晰。根据目前法律针对互联网企业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规定,为了应对《会计法》中对可能对会计人员的身边进行修改,解决会计人员的职务问题,让其在网络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下工作,让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根据已经规定的相关会计从业规定,网络企业应该在遵循已有规定的基础,设计专门的内部控制规范。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应该自己专门建立规范企业的会计规范,而对于能力有限企业可以委托专门的审计部门制定规定(2)分别设立专门的财务系统和会计系统。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与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系统也要进行分析,两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可以分为:会计部门主要是根据规则记录财务信息,通过所了解的信息相投资人、财务管理部门、债权人以及外部管理机构提供信息;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企业资金的流转,包括了运营资金的筹备、投放、保管;(3)内部激励制度的构建离不开薪资激励与违规惩罚的内容,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专利发明直接管理到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对于技术人才的激励规范要更加详细的规定;(4)根据互联网经营的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经营产品与业务的财务信用制度。
参考文献:
[1]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要想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本文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
风险导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山东网获悉,2013年山东省新增9万户中小企业,总户数达到9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5.3万户,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2.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71万人;实现营收5931亿元,同比增长10.2%;税金总额达到221.5亿元,同比增长2.4%。然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同时,其背后也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抗风险能力弱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山东省胶东半岛的不同生命周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下面主要按照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初创期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普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授权审批制度,职责分离不明确,对于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人力资源政策方面几乎没有;成长性中小企业管理层逐渐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的制度,例如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清晰,致使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成熟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员工素质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衰退期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但是由于企业正处于衰退的境地,企业面临着由成熟走向衰退的危险时刻,企业将面临内外部风险的挑战。从以上不同生命周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为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提供合理保证,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经过前期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五点:第一,控制环境薄弱,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普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第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且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三,信息沟通不顺畅,影响管理层对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策和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的能力;第四,缺乏有效的控制活动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第五,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部门或者专职内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缺乏独立性,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策略
结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重点针对其存在的缺陷问题,加以改进与完善,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基础,没有健全的内部环境,无法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激励措施并有效实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再次,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制度、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首先,企业要尽可能地识别全面风险。风险识别既要识别外部风险,又要识别内部风险,只有识别全面风险,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应重点控制的风险。再次,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衡量风险与收益,选择确定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的应对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沟通方式,保证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信息处理质量。
(四)全方位控制活动,加强风险防范
控制活动应覆盖各个业务流程的重要控制点,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与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办法,通过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检查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实施。
(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内审人员,具体执行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或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督促企业健全与完善,全面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内外部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要中小企业完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现实,就中小企业的现状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体考虑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减少风险。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思想,在内部控制五要素范围内构建。体系控制范围应覆盖中小企业各业务循环关键控制点,建设以控制主要业务存在的各类风险和体系运行期望效果为目标,因而又称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在道德标准、价值导向、品质方面的基调,反映了企业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它是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基础。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1)完善组织机构。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健全组织结构,构建权力、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高效。中小企业完善的组织机构图如图2所示。
(2)科学设定职责分工。组织机构只是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真正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是企业员工,因此,企业组织机构设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职责分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员工人数相对较小,另外又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实施职责划分要比大企业困难,但关键岗位仍应设立职责分工。例如,在货币资金环节上,中小企业至少应当将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除日记账)两个岗位分别设立;在采购与付款中,至少应当将采购、入库、付款三个岗位分别设立;销售与收款中,至少应当将销售、发货、收款三个岗位分别设立。
(3)建设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管理的稳定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应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全面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加强内控和风险文化传播、落实和评价,增强管理层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为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提供强大动力。例如,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树立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在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沟通,通过网站或宣传栏开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栏”,建立内控文化宣传培训与经验交流平台,宣传国家相关内部控制政策规定,普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知识,总结交流各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经验。
(4)制定人力资源政策。中小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重视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不断提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员工激励措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优秀员工的流失。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了解自身的承受风险能力,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防范风险。中小企业应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对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各项业务循环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影响重大的关键风险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
(1)建立风险信息库。各部门全面开展风险数据收集、识别,形成本部门风险信息,提交风险管理小组,进行汇总、分析形成风险信息库。
(2)确定风险评估等级。风险评估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标准,分为:一级风险———可忽略风险;二级风险———轻度风险;三级风险———中度风险;四级风险———重大风险;五级———特大风险。
(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等级,确定各类风险等级。
(4)风险应对。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选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等风险应对措施。中小企业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各类风险应对策略,并提交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辨析、分析、处理和汇总,形成企业风险应对措施。
(三)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要求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中小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内、对外传达信息,同时也应注意防范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将管理意图和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例如运用兼具运营和控制功能的ERP系统。
(四)控制活动
中小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是落实风险评估结果的基本手段。中小企业最好选择预防性控制与自动控制,因为其效果好,成本低,更容易形成一个全程可控的氛围,使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更有效地运转。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手段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实物控制;信息处理;绩效考核等,例如中小企业在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环节和审批权限,如规定部门经理资金支付审批权限,超过了不予办理,必须经总经理审批,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应集体决策。
(五)控制监督
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应当包括常
规性的日常监督和专职内审人员的专项监督,监督手段一般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测试和评价,当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尽快落实改进。内部控制整改方案应落实到部门和岗位,责任到人,还要设置一个整改期限,并制定专任检查整改的效果,将其落实于奖惩考核项目。
四、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实例
根据上述分析,下面以××商贸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一)公司简介
烟台XX商贸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主要从事面包、蛋糕、西点及饮品复式经营的烘焙业务。在几年的经营运作中,该商贸公司在烟台、威海等地多家超市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的连锁店。烟台XX商贸公司初始注册资本30万,员工人数23人,年营业收入120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属于中小企业范畴。
(二)XX商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薄弱。XX商贸有限公司没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没有董事会或董事长等机构或人员,而其相应的权力都在公司总经理的手中;XX商贸有限公司对员工专业胜任能力不重视,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招聘,大多数招聘来的员工都是经由公司内部的职员介绍,经过简单的接收手续就能入职,没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机制,从而导致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专业能力较差。
(2)风险意识不强。XX商贸有限公司管理者与各级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规章制度间不衔接,从而导致对既定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对风险的态度主要依靠总经理的个人经验和判断,公司内部没有设专人负责风险评估,以应对面临的风险。
(3)信息沟通不顺畅。XX商贸有限公司目前的内部信息传递方向只是自上而下,缺乏自下而上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沟通渠道成为管理者的传话筒,员工只能接受任务并执行,公司没有建立举报等制度与渠道,员工没有向上沟通信息的具体方式,很难将自己对公司的想法或是建议向上有效地反映。
(4)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XX商贸有限公司关键内部控制点设置不全面,例如采购业务、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权限设置不合理,导致2013年被公司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司19万元。
(5)内部监督缺乏。XX商贸有限公司没有设置专门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人员,无法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进行监督。
(三)XX商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XX商贸有限公司组织结构简单,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岗位设置不全,无法达到职责分离的目的,没有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缺乏监督体制,高风险的领域为货币资金项目与采购存货项目。下文将从以下方面对XX商贸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
(1)总体规划。由于其员工人数少,因此可以设置执行董事,并聘专业人员负责内控监督,并直接对执行董事负责,保证其独立性;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考核细则,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并指定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人员招聘、员工定期培训、职业发展规划、考核细则、激励措施等。
(2)风险评估。XX商贸有限公司的风险类别如表4所示。经测评,该商贸公司货币资金风险与采购风险属于五级风险,因此,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3)应对措施。通过管理层邮箱、座谈会等方式,建立部门横向沟通与员工向上沟通渠道;引入ERP信息系统,既能保证部门间信息及时有效传递,又能实施有效地控制。各业务循环设置关键控制点,XX商贸有限公司涉及的循环有采购与付款、生产与费用、销售与收款,以高风险领域存货采购为例,设计如表5所示的关键控制点。同时,设置日常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与专职监督人员专项监督。
(4)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反馈。一是由各部门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是否有效,是否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相关错报;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各个关键控制点是否有遗漏,员工是否能够遵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执行,并提出改进建议。二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整体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实现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整体是否存在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将评价的结果及建议提交给董事会,由董事会审批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建议,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作者:付晓 孙琳 姚晓刚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半岛地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12WF7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吕秀娥、韩岚岚:《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中小企业为例》,《会计之友》2013年第17期。
[3]蔡玉华:《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立探讨》,《财会通讯》2011年第2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效措施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各大企业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其管理机制也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有效的解决措施加以完善。
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简单概述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评估等,可对部分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风险管理的内容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这两者所涉及的范围存在差异,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也不同。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指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加强管理,因此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包含的内容,多为企业管理层变动、信息故障、员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其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1]。
二、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企业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风险控制体系健全与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仍有部门企业对于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创建不全面,最为普遍的表现有如下几点:第一,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很多企业没有聘用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时,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不够全面,造成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第二,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部门企业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还采用传统的评估方式,实际效率较低。
(二)企业风险应对能力难以满足全球化竞争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发,经济全球化越来越突出,然而部分企业对其经营理念还未转型,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其风险防范能力明显不足。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增加了经济市场的风险因素,比如说,汇率、关税、价格波动等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如果企业对风险控制还是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层次上,会因风险控制能力过低,从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三)企业内部监控缺乏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可对企业内部控制加以约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我国部分企业对该项工作有所忽视,由于没有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为形成独立的监管部门,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对制度的制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
(四)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太过传统
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无论是对其生产方式而言,还是企业的管理手段,只有进行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很多企业采取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传统,没有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效率较低。举个普遍的例子,很多企业中没有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公司事宜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利于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管理,其管理机制建设也相对落后[2]。
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可通过如下几方面实现:第一,企业应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针对以往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的情况,建设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非常重要。第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吸纳专业技术水平高的金融风险分析人才,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高质量的风险评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第三,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最大作用。
(二)改变企业的风险管理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企业风险管理应立足于全球市场背景中,树立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针对市场带来的更多经济风险,做好风险预测和评估,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加以重视,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因素加强防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预警体系,做好企业财务的管理和控制。
(三)加强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想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需要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环境。加强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不断健全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第二,对企业的股权结构应进一步改善,完善董事会制度,让独立董事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并提高其决策权和话语权[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说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风险应对能力较低、缺乏内部监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太传统等问题,应改变风险管理观念,加强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波.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5:39+4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经营效益而对企业人、财、物等工作进行监管的活动。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风险的控制,降低不良影响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概述
1.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外部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环境、信息和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督这几个组成要素方面都是相同的,这说明两者之间的目标和实现机制是相似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能够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出保证。内部关系,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延伸,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发展,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逐渐向风险管理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管理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先进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刻不容缓。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度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降低因制度缺少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首先,预防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于工作的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经济损失,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促进作用,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熟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挖掘企业的潜力,改善企业的管理,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评价鉴证作用,通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便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进一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示。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原则
内部环境、信息交流、风险评估、内控措施、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落实的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的设立要遵循以下原则。
1.内部机制的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机构的独立性,很多企业的监事会由于受到各方制约,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最终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没有确定监事会机构的独立性,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无法实现,不能达到企业目标[6]。因此,必要坚持内部机制的独立性原则。
2.内部机制的利益性原则。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益的获取。因此,要在建立企业内部机制时,预先评估潜在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将内部控制落实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企业的风险控制不能仅限于风险为零的环境,要充分考虑从成本到适应程度的整个过程,减少资源的浪费[7]。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力量,其社会形象会受到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积极的面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
1.内部监督力度不够。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但是因为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导致可操作性不强。企业内部管理分散,缺乏信息交流,不能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很多企业的监督评审部门,往往只是审查会计账目,对于其他的职能有所忽略,在形式上也缺乏独立性[8]。不完善的企业监管机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内部分工不明确、企业内控意识淡薄。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范围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组织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很大问题,最为严重的为内部分工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许多领导的管理理念仍旧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较弱。职责不清、权限失控使得管理任务更加的艰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是形同虚设。这些企业过于重视形式,忽略了实际的实施效果。更有甚者,一些员工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漏洞,。此外,内部控制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权力设置存在漏洞,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落实。
4.风险意识差,企业内部控制依然薄弱。随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企业不仅要承担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企业竞争越发激烈化,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9]。然而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关系到能否搞好内控工作。为避免错误的决策,要加强风险意识。
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管理的对策
1.制定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控监督评估。效益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应该坚持的第一原则,只有控制成本大于实施成本才是有利的。企业应该从信息沟通、监控活动、风险评估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网络化信息沟通制度的建立,及时反馈信息,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和控制。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一方面,保证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只有保证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本身的职能,提高审计效果,增强权威性,因此,要严禁其他部门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干预。另一方面,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企业效益和运行效率。因此,降低企业风险是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向,审计人员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降低损失,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要确保内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就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部门的职能,要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细分,明确划分权力和责任,采取责任到人的方式,避免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另外,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贯彻,对各职能部门进行约束和监督,将内部控制建设加入部门考核,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与个人利益挂钩,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创新管理方法,完善治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企业内控也出现了新的手段和形式,如,密码校验、指纹识别等。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立,发挥科技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充分的利用这些科学手段,提升企业内控的效果。采用集约型的管理形式,实现智能化、价值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管理。完善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根据法律设置经理层、监事会、股东会和董事会,并依据公司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法人治理结构是以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因此,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4.增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明确内部控制目标。要想建立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的重视,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脚踏实地的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的风险管理影响着企业利益的获取和目标的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加强企业法人的主体意识,从企业的切身利益出发,明确内控目标。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的价值追求相结合,改变职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强对于企业内控重要性的认知,让内控制度符合内控的基本原则。最后,加强对风险的评估、识别,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加强风险控制意识。
5.用共同的价值观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业共同的价值观为“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企业员工要明确实施企业内控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一种手段,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要明确行业共同的价值观。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以共同的价值观来引导企业内部控制的快速发展。6.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风险管理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准确的识别企业的风险。因此,要提高识别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出现各类风险的能力,正确的区分风险和机遇,在防御的同时,抓住企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提高战略目标的准确性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细分风险事项,从企业内部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企业竞争压力大,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企业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更好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确保资金安全,防范各种风险。要以“全面性、制衡性、重要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为依据,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新男 单位:大连银行计财部
参考文献:
[1]李佳.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中国市场,2015,(16):178-179.
[2]胡建云.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时代金融(下旬),2015,(12):75.
[3]韩晓.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探究[J].财经界,2015,(27):159.
[4]张亚亮,贺春红.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647.
[5]李占国.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6]杨华.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49-50.
[7]葛岩.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230088)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加的激烈,而企业的税务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税务审查也是更加的严格,而这对于我国的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行业,因为这目前来说,高速公路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所以说针对于目前企业税务中存在的风险,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摆在了企业面前的挑战。而本文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应该采用的措施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越来越完善,而这种完善,不仅仅表现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同时也表现在对于企业内部发展的要求上。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财务控制、税务控制、人事控制等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在某一种程度上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税务的风险控制却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不能忽视到税务风险的控制,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1企业忽视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的逐渐增多,而市场的环境也是日益的复杂。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特别是税务风险的管理,让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就目前来说,企业不够重视内部的税务风险的控制,仅仅认为这是一个表面上的工作,而不够重视。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的控制,在某一种程度上变提升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一旦出现,对于企业的发展都将是不利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的控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不将思想上这种认识转换到实践工作中,真正的从方方面面重视到企业内控制中的税务风险的控制。
1.2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更加的规范化、系统化,特别是针对税务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更是如此。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有效、科学的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将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某一种程度上,便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流动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且,术业有专攻,管理者在思想上的重视,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对于税务风险的控制落到实处的。而就目前来说,我国缺乏高质量的评定税务风险的人才,人才的额缺乏在某一种程度上也在不断地提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风险。同时专业的人才,能够在企业税务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补救,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而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在面对税务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将企业耳朵损失不断地扩大,对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1.3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企业所进行的税务风险的控制都应该具有自己特点的。但是在目前,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在思想上重视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的控制,但是在这些管理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在某一种程度上,变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上产生了一定的阻力,而这种阻力边有可能在某些特点的时候,税务风险扩大,将企业的损失不断地扩大。对于企业税务可能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层层分析以及预测,并且将这种意识层层的深入,在每一个部门都应该将在思想上重视,并且将其落到实处。而这便对于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质量的要求,提别是企业管理部门。
2针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措施
2.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
面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的便是在思想上重视内部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到企业内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资金的流动,都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在思想上重视的同时,应该将这种重视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措施,将这种措施真正的实施,而并不是流于形式。所以说,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够将这种意识延续到接下来的工作中。而思想上的重视为接下来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重视之后,需要的便是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虑到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这有这样高度重视,才有可能将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机制
所有的措施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这样高质量的措施的制定,便是需要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所以说,我们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机制,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一方面,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定期组织交流会,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的解决,同时也是更加有利于同事间的情感的交流,为企业措施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的、真缺德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进行解决,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和学校进行相应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这也为接下来人才的引进,奠定了基础。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减少适应环境的时间,能够更加迅速的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的质量,能够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更加专业的措施。
2.3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内控的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进行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重视,人才的储备,还需要一个链接,便是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将企业在进行帮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时候,将这些措施能够更加有效的执行。或者是,将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否进行有效的解决,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的部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进行上传下行。在发现问题的啥时候,能够将问题高效的解决。建立一个有效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将企业发展存在税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所以说,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持续的动力。
3结 语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在内部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的控制是相当有必要的,而这也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需要做出的改革。对于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还有高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等,一环扣一环,只有从方方面面都重视,为整个企业的内部税务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吸收外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取舍的进行吸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郝艳华.加强所得税税务内控的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3(11).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一、前言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是当下比较薄弱的一个企业管理环节,除了风险管理工作稍显薄弱以外,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也不强,这是导致企业风险事件发生补救不及时的最终原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指引》是国资委在2006年6月制定并颁布的一项企业风险问题引导守则,这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分先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在2008年6月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大中型企业在第二年的7月按制度开始执行,企业风险评估程序的建立是本规范强调的主要内容,单就我国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目前的基本状况而言,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以现代经济形势为依据,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有所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关注度太低
企业经营目标的确立、经营风险识别及业务活动的组织与内部控制环境的联系十分紧密,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上是以会计控制为制衡点并通过这一控制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实际上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现代企业有效治理机制的缺乏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弊端,虽然某些企业成立了监事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等一些管理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管理执行仅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控制作用。最终企业还是在某些内部人员操控下继续经营,那些股份占有份额较少的股东还是没有得到切实的利益保护。
(二)内部控制无法应付内部控制之上的企业风险
高层管理者的业务、资产需求是内部控制管理需要保证的工作内容,企业员工和中层管理者是该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对象。也就是说,内部管理控制无法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像执行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和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然而企业的经营很可能因为缺乏对上层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控制而出现风险问题。
(三)企业风险管理方法过于落后
中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还没有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思想做出较为深刻的研究,造成现在企业轻风险、重收益的经营局面。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经营风险应对等风险管理方法太过落后,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传统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影响
由于某些企业长期受到传统内部控制管理风险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面对一些不同于传统内部控制的经营风险时,显得不够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仍看中对牵制和分工的强调,但忽略了经营政策变化、外部不利事件的发生、企业收购兼并和经营技术变更等与内部控制无关的风险问题,秉持这种管理思想的企业不具备长久经营的特征和优势。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改进的建议
(一)有效经营风险机制的构建、完善
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被称之为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经营风险防范的关键就在于经营控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经营风险全过程控制机制的构建;2.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并对其进行完善。经营预警机制的构建是资金管理风险和资本运营规避的有效方法,并能够起到经营危机管理加强的作用。在完成构建工作后,企业资本运营全程都会受到监督、跟踪,并能够通过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的分析预测风险,随机应变并减少企业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的全员实施,进一步使得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得以健全,全员风险管理实施后,风险机制引入到了企业内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将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实现利、权、责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遵循相互支援原则,完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
要想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必须要满足相关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完善的前提条件。内控制度体系的构建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1.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必须要在企业一线“销”的经营流程中得到体现,监控方向的构建要以“防”为主。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业务处理的权限和理应承担的责任有深刻的认知,不管是与客户有直接接触的业务还是一般业务,都要经历复核程序,杜绝出现一人单独完成业务全流程的情况;2.事后监督管理的设立,除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监督以外,还要对各项业务和各职位工作开展日常性和周期性的审核,监控防线要以“堵”为主。会计部门可以直接设立一个监督管理职位,并选择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职员担当重任,监督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将直接反应给财务管理部门管理人;3.在现阶段审计、稽核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直接归属董事会管理并独立存在的审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在内部常规稽核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进行监督审查,发现并落实财务问题后,可立即向董事会汇报,实现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构建。“防”、“堵”、“查”三个层次构建而成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对企业会计部门和经济业务进行控制监督,有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起到了非同小可的监督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结合
内部控制主要通过展开各项控制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风险管理实际上包括了内部控制,且当前现代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正在向以风险管理为主靠拢,因此二者间的关系备受关注[1]。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属于客观存在,内部控制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十分重要。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联系
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企业实施管理制度的条件下,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达到防范内部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的控制方式;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做科学的辨识、评估和预防,以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管理行为[2]。二者间的联系为:
(一)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减少内部控制的成本,并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内控执行力度较差,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缺陷。企业应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减少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减少内部控制的成本,强化内部控制的能力。(二)加强内部控制能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使企业规范化发展,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且内部控制可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给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
(一)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考核
要做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风险管理的控制部门应在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开展情况的基础之上,以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监察,制定具体全面的风险管理评定标准,将评定标准和内控考核机制有效结合,使风险管理有布置、有监察、有评估,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序展开,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有效规避风险。
(二)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使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3]。以风险事件给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警示工作人员,并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成果令管理人员意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在启动或变更管理程序、涉足新的领域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企业应转变观念,从“需要内控”转为“想要内控”,并延伸至“如何进行内控”的意识,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其次,企业需密切观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对内控机制进行调整,明确生产经营的目标,结合相关案例,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把风险管理当做内部控制的导向,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
(三)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主体一致
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可使用两套班子或两张皮的方式,应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明确企业决策层人员、管理层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的职责。这样一来,首先,能够让企业的决策层人员和管理层人员达成风险共识,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部署的统一性,使控制管理顺利进行。其次,能优化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同一个管理范畴,而不是独立的,企业应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外部的环境、发展状况等因素相结合,选择管理建设的重点。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时,风险管理体系需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小时,需重视管理,使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四)全面加强企业员工风险意识
企业应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奠定风险识别的基础。此外,还应展开风险评估的知识教育及培训,以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并展开专业性、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活动,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明确员工的分工和职责,使员工掌握专业的评估方式和技术,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
效性。
(五)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需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同风险控制有效结合,详细分析、识别企业中各个部门可能发生的风险。经过识别的风险应根据可能性和评级合理地进行分类、汇总,列出风险清单并初步编写风险评估报告,深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在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存在的风险,需分析其风险程度,划分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的属性,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风险控制对策为依据进行风险控制点的设置,明确风险控制点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保其严谨性,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提高风险防范和抵抗的能力,减少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艳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应对的一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4(36):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