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企业的价值和数量都明显增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使用寿命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并具有潜在服务价值。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有形资产总额的40%~60%,因此,固定资产可谓是中小企业创造利润的动力源,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提高其运作效率,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概念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指中小企业持有的,为经营管理、生产经销、提供劳务而服务的,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很多自身优势,如实物形态不易改变、投资数额大、专用性较强等,这使得固定资产成为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长期依赖的物质基础。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比较全面,主要有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分类和范围;固定资产的处理、布置和使用;固定资产的资产财务审计和盘点清查。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主要分两方面,一是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与安全;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运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很多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单位价值大,种类及数量多,这些特点造成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核算比较繁琐。除此之外,固定资产自身具有其他资产不具有的特点,其反映价值的核算方式与其他资产不同,即折旧。造成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降低、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等。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中国小企业中一项比较繁琐的财务任务,涉及范围广,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联合参与。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高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然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反映企业运行状况方面出现缺陷。很多企业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设置专门的负责部门,也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此一来,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管理,就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二)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不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中小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盲目进行生产调整和盲目矿建的现象,在没有成熟部署规划的情况下开始采购设备,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在后期的工作安排中不能派上用场,出现闲置的情况,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其次,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固定资产快速折旧,甚至损坏的现象很普遍;固定资产的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被使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固定资产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减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虽然一些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并不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管理责任理不清,管理力度薄弱,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固定资产管理账实不符。很多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有关会计信息不及时、不全面,对固定资产的真实运作状况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映;其次,有实无账的情况频频出现,部分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是账户中没有投入使用的显示,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能及时核销也是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些中小企业任用了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其中一些管理人员在专业技能不高,没有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责任心不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消极对待,在管理手段上不合理、不科学,出现对固定资产不爱惜,听说或者发现有损坏固定资产的行为不及时解决,甚至是听之任之。
3.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薄弱。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机构的执行力度不够,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保证。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
中小企业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从企业内部的上层到下层,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知识,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构建固定资产负责部门,组织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合理规划管理结构;根据当前市场形势及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出现违反要求的,给予惩罚。
(二)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行为
中小企业需要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行为,在设备采购之前,要充分调查市场的变化动态和方向,对企业的需要和设备的运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作出相关报告,在评价通过以后才进行设备的采购;对于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对闲置固定资产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减缓其折旧速度,在固定资产报废以后,遵守相应的审批手续进行评估后,明确其价格范围,再进行报废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尽可能增大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并是管理手段合理化、科学化、针对话;理清管理责任,施行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分配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再者,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严格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的请购和审批文件、招投标记录、购买发票、验收结果报告等,建立设备资产台账,对于设备的使用、维修、处置、养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设备资产档案,通过手机、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固定资产的动态系统资料库。
2.任用管理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建立管理评价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根据管理工作的效果质量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控制,任用专业技术过硬、整体素质较强的会计人员,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其次,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
四、结论
固定资产的运作效果与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一些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处在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彬.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管理观察,2013,22:131-13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单位的价值较高、使用时间又超过1年,从总体上看能独立发挥作用、进而为企业的正常运营供给劳务、租赁或者经营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受种种复杂因素影响,固定资产在管理层面尚存有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就科学化管理、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模式较为滞后
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沿袭过往计划经济体制的陈旧方法,主要表现在个别职能部门所做工作衔接不当,也就是说,在实际管理中仍有不少纰漏之处和盲点,价值与实物的管理并未得到宏观意义上的统筹,从这个视角来看,克服固定资产管理的缺陷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需紧密遵循制度优先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因受种种制约,仅能依据规定做好资产价值状态的控制,生产、技术机构在实物的控制方面执行不力,比较典型的是未能及时的办理资产出售、损坏或者变更等一系列手续等,资产管理制度的成效每况愈下。
2、使用效益不高
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额庞大、种类分布较为宽泛,由于这些显著特征,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观念较为脆弱,导致固定资产在控制中并未折旧,这无疑会降低固定资产的收益,同时,造成经济损失的产生。
3、企业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数不少的企业高管片面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创造,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考核时,考核指标十分局限,主要有:资产负债率、资产的总金额、业务所创利润等。长期以来企业对固定资产最为看重的仍然是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设备和器械只要安全、可靠地运行即可,对于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缺乏细致严密地考虑。
4、核算固定资产工作不到位
一部分企业根本不重视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合理、科学选用,助长固定资产账目的不相符,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也有明显地偏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企业必须改进管理策略,从资产负债表格中推断出资产会出现贬值现象的几率,对于潜在的有贬值倾向的部分资产,必须开展科学化测试。但正因一些企业未开展这些流程的工作,才使得资产的核算有问题。
二、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推进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购置与使用
众所周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要由相应的设备机构前往采购,在这期间,为提高管理效能,需经设备部门的负责人填写完整的购物申请明细表,交由资产管理机构逐一审验,在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方能同意设备部门的采购规划,由此可见,这一采购前的申请体系一经建立,便能促使资产的采购朝着正规化、清晰化方向迈进。紧随其后的工作便是分析资产采购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切忌盲目思考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针对目前不得不使用、但在任务完成后便不再用到的固定资产,则可租用,这不仅能减少购置后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浪费,更能降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花销,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资产的定期审核、校验,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运营的现实状况,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目录,分批次组织相应机构及管理技术工作者,制定出详尽的资产目录,选取可适用的一切标准。此外,企业要慎用折旧办法。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折旧方法自然各异。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在经营的初期,必须运用双倍余额递减等方法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增加正能量;对那些成长迅速、各项经营日臻完善、成熟的企业,可用年限方法,力求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多元化,当然,不同办法之间是可以相互交融、依存的。
2、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
上文已经提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之所以在相当部分的企业成为薄弱环节,与企业上下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强息息相关。有鉴于此,企业应当提高认识、认清大形势,把固定资产管理、调节和控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来讲,企业的高级领导、部门管理者以及资产使用机构的负责人要健全管理的责任制,尤其是要完成固定资产的基础性管理任务,在固定资产出现流失、损坏等问题后,要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查明深层次原因,若遇有相应部门职员麻痹大意致使固定资产出现“管理危机”时,一定要严惩不贷,进而依靠企业行政力量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
固定资产的管理,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财务职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财务部门并未构筑起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程相适应的资产控制处置机制,这也使得固定资产在投产验收、拨付租用、清理报废等问题上陷于被动化的状态。面对这一局面,企业应尽早对所有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养、增加财务学、金融学、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责令财会部门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采取有效地会计处置措施,并由深谙财务的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开展专项负责;对于另外一部分不需、或者不恰当使用的固定资产要施行科学化的处置策略。
3、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工作照章办事、违规必究,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企业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在调度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员工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还应不能忽略筹建企业固定资产管委会,必要时也可运用前沿的网络技术手段,完善资产管理的网路,尽最大可能的觉察一切潜在的控制管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对那些新建资产,需保质保量地精确化入账,运用准确地措施计提折旧。同样地,对于企业内部因资产问题长期拖延的工程项目,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尽快完成决算编制的工作。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资产报废和保养问题
固定资产的报废程序、技术鉴别评估以及残体回收保管等处置项目需及时向相应的主管机构提出正式申请,假若固定资产目录中有新设备被归入,也需及时给财务部门反映事实情况,会同机构人员商量解决对策。需强调的是,申请报废的程序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和企业负责人对固定资产所做出的“终极价值”评估。
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工作,首要的任务便是编制详尽的规划,按时盘点、汇总固定资产及其设备,针对那些已经出现损坏迹象的固定资产要立马采取紧急策略予以维修养护,以保持资产效益的最优化。当然,固定资产的级别不同,保存的具体场所也有显著地差异,紧密依照设备的属性选取对应的、恰当的养护手段。
结语:
面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及缺陷,企业要努力正视,并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采取若干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琼慧.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10) .
[2] 王霁.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3) .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1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有效的资产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基础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因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缺乏,无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来自各方的风险。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课题,决定了企业能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合理配置中小企业的有限资源,帮助初创期的企业防范基本的资金风险和意外风险,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1.2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
相较体量较大的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高效的资产管理一方面有助于中小企业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逐步提升自身的资产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寻求发展时期,能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迅速扩大资产规模,从而在行业站稳脚跟。
2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流动资产管理指标应用时缺乏灵活性
一方面,在流动资产管理指标使用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依托自身使用的财务软件预设指标进行分析,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几项常用周转率指标。该组指标虽适用性较广,但在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影响下,可能不具备适用性。如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使用上,赊销率较低的零售行业和赊销率较高的商贸企业均选用营业收入报表数作为分子,分母直接采用应收账款年初年末平均数;在存货周转率的使用上,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原材料用于投资、抵债等情况时未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而存货周转率较高的企业评价存货管理时容易忽视存货减值的影响等;在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使用上,一些建筑类中小企业在合同履约成本进行对资产流动性分类时也经常存在界定不够清晰的情况,影响周转率指标的准确性等。另一方面,波动性流动资产配置指标的使用较为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因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在周转率指标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且较少引入波动性资产配置指标进行分析,导致对波动性流动资产和稳定性流动资产配置存在不足,影响了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2非流动资产仅注重采购管理
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配置,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非流动资产管理上存在基本的管理制度,但主要侧重事前控制,即采购管理。然而,部分企业在采购决策过程中仍存在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问题,比如许多企业存在未将后续维护成本、处置成本等因素纳入分析数据的情况。尤其对于技术服务类中小企业而言,成立初期需采购较多无形资产并投入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一些企业因使用不当或系统缺陷,产生了较高的后续维护成本。而这类企业如果在采购之前因可行性分析不足,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权责,有可能因此造成整体成本过高,且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流程控制和资产处置环节,中小企业普遍对非流动资产管理存在制度缺失和财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需要修理时,车间工人不看说明书直接维护,导致设备损坏;对车间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以盈利性指标为主,未将设备维护情况纳入考核;处置设备时无基本权责分离,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等。在无形资产管理上,经常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界定不明确,财务人员未对更新较快的技术调整会计估计,以及未及时对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做减值测试等问题。
2.3忽视表外资产管理
部分中小企业虽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规模不大,但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该类企业对行业核心资源的掌控。此类核心资源可能是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品牌和商誉、客户资源、人力资源等,因属于表外资产,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些技术和人员集中的行业,很可能在没有任何管理制度控制下,因一两名关键技术人员流失,导致核心资源外流,从而丧失竞争优势,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2.4整体资产配置与战略规划不一致
在整体资产配置上,一些中小企业存在资产配置与战略规划不一致的情况。常见的如一些商贸企业或小型制造企业在创立初期将资金配置在非流动资产上,而对存货面临的减值风险未采取基本的财产保险措施。与此同时,一些成长迅速的企业在急需融资扩张时却因资产规模不够遇到瓶颈等。
3完善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对流动资产管理指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方面,在周转率指标的使用上,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首先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率较高的企业应当选用赊销收入作为分子,考虑现金折扣后的影响,保证口径一致;生产性企业和周期性明显的企业计算该指标时,分子应该考虑季节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体现营运期间真实的回款效率。其次是存货周转率。应当考虑用材料投资或抵债等特殊业务对指标的影响作出调整;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进行交叉分析,有条件的话通过存货平均占用期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存货减值的影响等。最后是流动资产周转率。深入分析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准确匹配资产类别,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需提升专业水平,多学习最新的准则和管理会计知识,优化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将流动资产和企业经营周期充分匹配,提高流动资产营运效率。
3.2完善非流动资产流程管理及绩效管理
对非流动资产建立预算管理,并将充足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决策的前置要求,建立对比方案后进行采购。改进非流动资产流程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充足的岗前培训后方可操作设备,维修时优先选择专门的售后人员进行维修,无条件时由培训后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不定期检查。财务人员一方面加强账实核对监管,注重资产清查,并对差异及时监督并落实;另一方面提升资产保全意识,关注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情况及财产保险是否在保,防止意外风险。技术类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还需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法务知识和财务知识学习,有利于企业资产的确认和保全。对于闲置的非流动资产,资产使用部门应与财务部门联合评估、分析后,考虑是否采用处置方案,通过转售增加资金周转。资产处置应经过多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保证处置信息透明。将非流动资产管理纳入绩效管理。采购资产的价格、质量,以及合同条款是否合理,纳入采购部门绩效考评中,确保责任落实。设备使用情况纳入车间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绩效考评指标。
3.3对表外资产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对自身竞争力作出评估,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对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建议可以将优势资源分成核心资源、重要资源和一般资源三级。其中属于核心资源的,应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如核心资源为组织资源、客户资源、关键技术的,应确定保密层级,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并明确违约责任等;如核心资源为人力资源或关键技术人员的,可以考虑通过签订服务期协议、竞业限制条款或者期权方式保障人员稳定性;属于重要资源的,可通过第三方担保或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属于一般资源的,可通过普通的内控机制,如建立权责分离等手段进行风险防范。
3.4根据战略规划及时调整资产管理制度
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不具备战略制定部门,但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仍有一些大致规划。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执行的过程中,应保持和总体战略规划相匹配。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发展为主。中小企业投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资产管理制度应以抗风险为主要目的。此时相较于采购非流动资产,选择租赁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弹性。同时还应对重要资产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仓库注意通风防火防盗、确保财产保险有效性等。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发展为主,同时会为迅速占领市场,需要扩大企业规模。此时,企业可以随着融资的增加逐步配置一些非流动资产,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在提升规模效应的同时,能为后续筹措资金快速扩大规模奠定良好基础。一些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保留市场份额和提升利润率为主。资产管理制度应侧重保障资产利用效率,采购管理应考察资产性价比,流程管理应强调资产运营效率,注重盘活闲置资产和做好处置流程监管。
关键词:管理手段;制度;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是企业工会开展工作和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工会固定资产的安全,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益,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在对企业工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从中找出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现阶段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财务部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工会只设有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大都没有设立,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的也很少,会计核算多由企业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多为企业人员兼职,主要审查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很少有时间来参与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由于监管机构的缺乏,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了无人监督管理的状况。
2.不能有效的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企业工会由于编制少,机构设置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造成了工会的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混乱无序。具体表现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某些企业工会没有固定资产的明细账或固定资产的卡片,有的只是能够反映总金额的账目。有的企业工会虽然具备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却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有的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按制度办事,被随意的借用或者核销,造成资产流失。
3.购置资产无计划,导致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现行的考核指标,片面强调资产数量的增长,却忽视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时几万元的设施购买回来之后却没有使用,搁置一旁,缺少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手段和维护意识。致使还未到有效使用期限,便不能正常使用,造成工会资产不应有的损失。有的擅自将还能使用的固定资产低价处理或给个人或无故丢失,或者以某种理由,长期借用不还,工作岗位变动后也没有办理移交,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漏洞,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
4.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工会主席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单纯的批拨工会活动经费而已。认为只要保证工会在组织活动时能够有效的提供经费支持就可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固定资产的倾向。一旦购置了设备之后,对于设备便不管不问,最后造成资产不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和保养,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
二、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员工维护工会固定资产的意识
在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组成中,有很多特殊的物品以及设备,如体育健身器材。还有一些容易损坏的,如摄相机、照相机、液晶电视、图书等需精心保管资产,如果想对这些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思想和意识上的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自主的对这些固定资产形成保护心理和意识,让他们把这些物品当成是自己的东西,及时地对资产进行保养和日常维护,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纳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逐渐的形成“人人有责、人人管理”的良好局面,促进员工们的管理意识。
2.对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是供所有员工使用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资产管理的完善,又要充分的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作用,更好地为员工服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各级资产监管部门和基层工会主席及各工会小组共同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之下,企业各级工会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责任层层落实,能够真正的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实现固定资产在管理上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3.完善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审批权限、定期盘点、维护保养、购入验收、资产处置等制度。同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使用状况、存放地点,查明有无短缺、丢失、毁损。将已报废的资产、正在使用的资产、闲置的资产分别记录在册,做到心中有数。当这些都查清之后,才能对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已到报废年限、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整理出来提出报废的意见,经批准后统一进行核销;对于正处在闲置中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和重新组合,使其产生资产流动与共享,做到物尽其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4.加大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
工会的审查监管机构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工会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尤其是对于工会固定资产在购置方面、使用方面还有保管等方面的监察,真正的做到资产管理的完整与保值,防止资产的流失。一是建立组织:工会主席应担任清查组的组长,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组员主要由工会副主席、财务主管和各个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资产保管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二是明确审查方案:这其中主要包括要审查的项目、审查的时间、审查的流程以及审查的方式。三是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保管不妥善、造成了人为损坏和丢失等有关的现象,企业工会要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或是照价赔偿、或是扣罚奖金。而对于管理工作做得好,账务明细清楚,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管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通报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清查,使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相符,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等相关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资产现存状态完好。
5.尽快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由于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复杂,现阶段的管理工作还处于传统的手工计算、手工管理上,然而这样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工会工作的需求。所以在管理手段上一定要实现电算化,也就是建立起固定资产的购置、流转和报废的系统过程,还有资产的保管状态、现在的使用项目、保管的责任人等明确的管理信息,并且做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修改和系统维护。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会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加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和透明性,改善了内部控制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工会合理、有序的发展和运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
在对企业工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不足。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完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呢?这就需要企业工会主席及全体的员工一起努力,从员工参与意识上、管理制度上、监督力度上、信息化管理上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实施管理手段,保证资产的有效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敖丽芹.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1(3)
[2] 许建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3] 杨鸿波.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1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意义;有效途径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是企业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基础,它本身的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如何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意义
1.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更多注重生产销售管理、可控成本费用的管理、经营利润方面的管理等等,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专项提出,通常认为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配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出现问题找不到固定的责任人,这样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比如在固定资产购买配置时往往缺乏目的性,或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盲目购买和配置,企业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也没有做到位,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长时间闲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有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支出账目上仍显示的是尚未投资,实物和账户往来不符导致资产的具体存量混乱。还有一些报废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核销,有些项目的赠送资产没有入账,这些资产与账目的问题急需解决。
(4)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也长期存在。例如有些企业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利益。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换代,原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别的行业或者领域中变废为宝,同时可以为企业增购固定资产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撑,这也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达到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为企业提供物质基础,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节约资源,同时也能很好的优化国家宏观资源的调控,提高资源和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鉴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固定产的有效管理:
1.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高层和各部门可以分工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总部抓好宏观管理的工作,各使用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每个人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对负有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专员要经常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以便适应未来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企业固定资产关系密切的财政部门也要更新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控制机制,相关的资产变动报告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执行,否则不予生效,这也能有效防止购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账目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的专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及时检查核对,对于那些长期闲置的、或者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账目和实物不相符合的固定资产要进行仔细核对,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解决。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鼓励机制,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专员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样能有效的为企业增收做贡献。
2.完善相关制度与规范,包括评审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审批制度等
健全评审制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判断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并能准确预测经济效果,对投资额做出规定等,这样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具有目的性,不至于盲目和随意。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制度,有助于企业能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盘点和总结,及时发现有缺损的固定资产,同时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另外,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分门别类进行安置,并配有固定场,又能按照不同的设备特性采取相应的维修、检修、保养办法,就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充分做到资金的合理应用。最后,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相关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投入使用效率
企业的固定资产最终是要投入循环使用的,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使用效率,才能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各部门专管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同行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的分析对比,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妥善管理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可以有效提高使用率,这就要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以便将符合标准的纳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同时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履行应有职能,实现预期效益,企业整体实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雅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04):52.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范围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其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使用中不计算资产的折旧费、不计算成本费,在事业单位总资产的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效益的增加和资产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以防止国家因此受到损失,加快事业单位的和谐长久发展。但是,在现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难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1、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浪费和闲置现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对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虽然这几年部分事业单位加强了清产考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规范,但是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正常运行无关,所以到目前为止其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许多管理者对思想的有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单位缺乏整体规划,未全面进行预算的管理,间接的导致了浪费和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物流供给部门联合管理的,前者对已购置的资产的使用价值实行登记管理,后者对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例行盘查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未及时登记和与现实情况不同的状况,有些设备没有及时登记备案,购置之后存在不用、挪用和少用等情况。由此可见,财务工作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规定不完善,轻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登记备案手续的欠缺,由此造成了人员责任落实不清。
3、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对信息的共享较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项科学,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有关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目前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很大问题。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及保护,一部分单位购置资产后只使用不维护,报废手续很随意,不履行报废手续,在帐目上也没有作相应处理,会计核算混乱。此外,虽然许多单位建立了会计信息操作系统,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然而,仍然有很多单位未实现信息共享,仍在单独进行核算,因此直接的影响了资产管理实效。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随意性大。我国事业单位经费几乎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因此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统计管理同一般企业的市场经营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许多资产不计折旧费、不计算本钱,对资产的是否增值也没有过程中的考核,从而使得许多单位领导都不去重视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相应的自限,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工作,因此导致相关工作者和领导也对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相当无助。
2、固定资产验资手续,程序不规范和严谨,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应根据有关文件。认真详细填写《处置表》向上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以后,仅财政部门、国资委和其他相关机构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销账户,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在实践中,部分资产如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较快,而财务审批过程滞后,使得账面数目的同实际数目存在一定出入。
3、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能力不强。例在资产的现实报废程序中,审核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按照标准可以审核使用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标准,那些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资产在下一次的申报时,必须还要重新进行一次第一次的申报手续,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乱。同样,事实上,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协调,不仅有核算,但也要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金额和数量的核算需要财政、后勤和使用部门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重行政,轻视管理,宽松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领导意识。目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听从主管领导的指示,导致不能按照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这使得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发现有个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概念不清晰,管理下的资产数目不清,这部分会计人员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财会控制的制度化建设。虽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高低同事业单位的其他关系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也将间接影响到单位其他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甚至还影响到单位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事业单位中,无论是相关的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应高度的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要树立其高度负责的管理观念和意思,力争大家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严格的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制度维护好和发展好资产管理法规。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建立的台帐清晰,计算准确、帐薄完整,尽力去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另外还要注意,与后勤部门、建设部分协调好关系,做好资产账户的验证工作,做好工程竣工的验收固定资产结算工作,及时进行盘点备案处理工作,检查确定相关的原因,根据相关负责人批示意见做好帐目的处理。
2、加快完善资产管理的机制建设,确认相关责任人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合理的使用事业单位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也是配置规范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益的前置条件。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前提是完善资产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以确保资产价值的计算管理与物质管理。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需要明确负责人的主体监管责任,在此过程中,要主动争取负责人的认可和重视,尝试建立起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制度,明确单位的主要领导是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使用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落实制度。并尽量确认出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将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的强化起对资产的购置,价值的统计核算以及处置等各个流程的监管工作。
3、加紧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系统性整体性管理方式。标准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把资产清晰登记后划分到各个程序之中,严格规范其操作的业务流程与管理的流程,尽量用信息化的操作方法应用到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资产管理形式,加强科学和技术的内容管理,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创造有利条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总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协调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并积极去寻找系统化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许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10期.
关键词:内控机制;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我国公立医院70%的资产都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水平,医院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量及医院的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家医院在同行业的地位,其管理水平是证明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医院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积极修建医院门诊住院大楼、购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由于一些医院内控机制的不健全,在固定资产实现其使用价值为医院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凸显了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问题。
一、 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现状分析
(一) 医院在采购环节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所谓政府采购指的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按照各级政府所规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使用财政资金对货物、工程及服务进行采购的行为。自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这条法律的实施,不仅对政府采购行为方面进行了整理规范,而且大大地提高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的医院有90%以上都为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上应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要求,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采购的环节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缺陷,如一些医院擅自作出固定资产的购买决定,采购随意性大。有的对于一些大宗商品的采购则有意躲避采购固定资产要求的集中采购目录,并且故意以零售的形式对其进行购买,更甚者为了达到自行采购的目的,将整体商品恶意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进行分类采购行为,这些违法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政府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的监管,从而进行人情采购、私下采购,而相关人员则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谋取潜在利益。这样不仅使国家财政资金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而且其商品的质量也存在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立医院长远的发展。
(二) 固定资产的财务手续与内部管理制度不符
1. 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
一些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购入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对于医院购进的固定资产记录不全,导致所整理出来的账表与实际现有固定资产不符,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导致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记录方面存在着缺陷。在一些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上,没有投入使用时不进行必要的处理,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
2. 固定资产处置混乱、手续不全
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只有经过所属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之后,再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医院才能对外进行投资、出租、出借。但是有个别医院为了从中谋取利益而将应该履行的上报过程省略,擅自进行投资、出租、出借,所获得的利益留存在医院供内部使用,有的直接收入“小金库”。由于固定资产占公立医院的总资产比例大,针对于较为贵重的闲置仪器设备,医院应该以市场竞价的形式进行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而实际上一些医院存在着略过报批手续这一过程,直接对其进行出售、核销。
3.固定资产的评定标准不清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各方面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此,很多医院非常重视医院环境的改善,并且已经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由于一些如被服、床单、家具等物品需要经常更换,一些医院为了减少固定资产的报废数量,简化财务手续将这些容易被更换的批量购进物品不设置为固定资产而是设置为低值易耗品入账,像这种更换频率较高的资产往往会出现评定标准不清的现象。
(三) 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滞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都比较滞后,一些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重视对于新设备的购置,但是对于其日常管理维护方面却不太注重,固定资产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的专管人员。由于无人对其进行管理,使之缺乏正确的使用和必要的维护,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加速损坏,对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医院的管理人员则认为医院设备仪器等物品数量大、种类多、专业性强,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专管人员的选择比较困难,加大了管理难度。有一些已损坏的设备仪器,也没有及时进行报废,而是到期才履行报废手续,管理环节避重就轻,管理制度只停留在了表面。公立医院自购进到报废全过程缺乏管理控制,陈旧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四) 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缺失。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所在机构及下属人员,认真完成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而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只是在每年年终时开展一次固定资产年度清查,有的更是觉得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政府拥有其监管职能,应该由政府对其进行分级监管,医院只是拥有使用权,所以不做固定资产清查。不但如此,在对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职务考核中,固定资产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快速有效的鼓励措施,只是单纯地对医院管理人员提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而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从而直接导致下属部门人员误认为账本与实际资产相符就是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虽然账面上体现固定资产的保值,但实际上却由于监管的不善已经造成了设备仪器损坏,最终致使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 现行会计制度难以反映实际情况
虽然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都已经按选定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了折旧,但是没有考虑是否适合医院本身情况。单纯地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如一些设备仪器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没有入账,这样仍然会导致账面与实际净值存在偏差,从而使医院实际固定资产净值偏低,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二、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应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国有固定资产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医院负责人负责将固定资产管理归入医院整体管理控制体系中。针对一些规模大的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专业部门,明确部门人员的责任,依不同级别,分别进行适合于本级别具体形式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应与相应岗位的人员联系到一起,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落实到个人,实行具体的奖罚措施,激励责任人能够认真对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仪器设备在使用、配置、处置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同时清晰区分其他类型,并将固定资产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于重要的、批量购入的或高于限额之上的资产,按照制度规定划入固定资产管理。而相对次要的、数量少的资产则划入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二) 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的管理控制
公立医院在运用财政资金时,当其金额达到购置限额之上的固定资产送相关主管部门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归入政府采购范围时,所应用的采购方式应为公开招标或集中采购等方式,不得以政府规定的采购方式之外的其他形式擅自进行采购,以防止相关人员从中谋取利益。医院采购贵重仪器必须通知相关的负责人、财务人员及仪器日常使用维修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完成相关的手续,并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归入政府采购。此外,医院对于重要的高额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集体联签的方式做出采购决定。
(三) 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退出环节的管理控制
公立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出租、出借、投资等做出严格的规定。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维护、维修工作中安排专业人员重点负责。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且应当加强规范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投资、担保等行为。对于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投资、担保必须进行必要的评估或可行性论证,依据规定程序办理。所获得的收入划入医院预算,进行集中管理。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清查,做好案存工作,以确保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有效控制。
(四)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监督、检查、评价
监督、检查、评价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的监督、检查、评价不仅可以使管理人员及员工能够认识到在平时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降低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而且能够激励医院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间接地提高了公立医院的效益。而政府审计部门监督、检查、评价,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及资产方面的评估审核。社会监督、检查、评价机构主要是以会计事务所为主对其进行评估审核,三者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评价医院的效益及风险,只有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控制管理体系才能使医院的固定资产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还应将医院固定资产控制管理的好坏程度、使用率等方面作为对医院相关负责人监督评价的重要指标,与评价其管理成效挂钩,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 制定一套便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会计方法
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定一套有效的会计方法必不可少。第一,医院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科目,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情况的折旧方法。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医院,固定资产较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考虑到成本相对较小,可以用年限评价法进行核算。第二,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大型修缮明确确认标准,针对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医院,以单项值或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区别固定资产增加或是计入修缮费,以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第三,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仪器设备很可能还在折旧期限之中就被更先进的设备所替代,这样变相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损失,所以医院应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以便情况发生时进行财务处理。第四,由于医院的一些固定资产已经出售、报废、毁损或到期进行清理,所以在医院处置这些固定资产时,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收入。但因为核算的是净值,就会存在账面价与市场价或重置价之间出现差额,所以应设立辅助账目或辅助账簿,运用资产评估及市场评估两者相结合方式来应对固定资产虚增或恶意减值,从而准确评估固定资产,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不但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使用效率,而且对保证医院良性运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最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等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9-33
[2]许建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4).
[3]王新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1,(02)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如何运用自身的资源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成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资产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面对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在现代管理理念的的指导下,对所占有的有效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整合与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源之一,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升值,是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
二、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指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从会计学角度讲,这些固定资产的需要经过一定的折旧手段,才能按照使用周期实现价值的全部转移。不同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对象的差异,其固定资产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常见的固定资产类型主要有生产经营类固定资产,即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如生产厂房、车间、设备、工具等;非生产经营类固定资产,即辅助生产,一般不能直接形成生产价值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医疗室等。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分类,企业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还会形成租出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等,这些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和运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论是哪类固定资产,其在管理中都呈现以下特点:1.核算特点。从资产价值来讲,固定资产一般单位价值较大,且企业可以通过采购、自行建设、融资、租赁、改造等多种方式来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的核算价值,这样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就会通过不同的科目来对其进行借贷记录,从而增加了核算的难度,此外固定资产不同于生产消耗品,其在会计核算中会通过折旧的方式将价值分摊到不同的生产周期中去,因此财会人员在核算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折旧基数、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使用年限等要素进行把握,以准确判断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占比。2.周转特点。固定资产的周转不同于现金流那样灵活、迅速,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周转周期较长,如一些大型的生产设备一旦购置并投入使用,就会覆盖整个生产周期,而这一特点也导致了其在周转过程中的速度缓慢,且不易移动,此外,固定资产在周转中通常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以延长其实用周期,减少折旧。3.管理特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如采购部门需要购置固定资产、财务部门需要核算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要定期检修固定资产,而在管理中,只有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与有效使用。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政府经济改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市场要求企业要严格财务预算、规范财务操作,严格监督内部管理,而这些措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留下了许多问题,而在新的经济增长形势下,我国经济的改革即将进入深水期,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的野蛮增长状态基本结束,因此,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对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而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也应该不断强化其在企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探索新的整合管理方式,总结管理经验,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率;第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意识的需要。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着重视资产购置而轻视资产管理的误区,而这样的管理意识会导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降低资产管理的效率,从而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而从管理意识上扭转这种低效率的管理状态,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企业管理职责的需要。前文已经提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结果,而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落实,更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监督;第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完善企业管理规范的需要。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呈报、审批、购置、验收、领用、核算等一系列手续,这些手续既是落实管理人责任的证明,也是防止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浪费、流失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环环相扣的手续,企业还能够有效地将固定资产嵌入到管理链条中来,以有效地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目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缺少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习惯于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的流通和产品的生产上,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企业部门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导致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管理的责任不尽明确,缺乏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意识等,例如在企业在投在的过程中,缺乏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限长,因此一旦出现投资失败,必然会对企业产生造成严重影响。2.企业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模糊、管理松散的主要原因,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上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资产在购置后缺乏相应的核定机制,从而导致资产入账不及时,缺乏必要的质量验收制度,而在分配、调用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记录,从而造成了资产使用情况的混乱;二、缺乏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重新确定,并出现了账实不符的局面,导致管理者摸不清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三、固定资产缺乏健全的维护机制,企业通常只是在其出现问题、故障的时候进行检修,而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损耗以及缺乏责任追求的依据。3.企业内部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有效的监督是确保企业管理机制落实的重要环节,但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的监督盲区,例如多数企业忽视了那些已经达到了使用周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再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使这些资产的残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还有一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缺乏对各部门管理职责的监督与评价,导致了一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甚至由于交接手续不完备,而出现了私人长期占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情况。4.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企业在核算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会计细则,导致了实物难以与账面信息一一对应,引起了企业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出入;二、不能根据固定资产的获取方式进行及时记录,如一些调拨、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反映到账面上,并出现了账外资产的情况;三、在进行了盘亏、变卖、报废等处理后,没有在账面上进行及时的记录与销账。5.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衔接。固定资产管理在各部门协调之间出现了一定管理盲区,同时由于企业责任落实不明确,各部门对自身的在责任划分不清晰,在出现管理问题的时候,各部门之间只能相互推诿,不能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例如采购部门在完成固定在产购置后,将发票转交给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没有及时移交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入账,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困难等,而这些管理漏洞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效率。6.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生产情况以及资产使用情况的充分分析,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在采购完成之后,却不能根据规划对其进行有效的使用,从而出现了一些限制、半闲置的固定资产,而这些资产不仅在折旧中难以回收价值,更是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此外,企业在调用、出借、转交、变更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手续,从而导致一些固定资产在周转的过程中流失,进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7.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管理人的身上,而从目前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其综合素质的缺失导致了资产管理缺乏效率,例如监督人员在管理中业务不熟练,不能评价资产管理状况;财会人员不能根据规范的会计手段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而使用者也不能从合理折旧的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与保养,基于此,企业应该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纳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
五、如何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1.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认识是行动的指导,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从整体着眼,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即一方面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利用健全的管理规范,理顺各部门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并利用健全的监督体制严肃责任的落实,并科学防范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以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思想宣传,在企业内部建立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氛围,同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到绩效评价中来,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2.完善内控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是理顺企业管理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购置、验收、登记、领用、调配、处置、盘点以及维护等环节纳入到制度中来,并通过细化各环节内容,来保证固定资产在周转过程中的安全、完整;其次,完善固定资产档案,将固定资产在各个阶段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监督,并逐步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轨道。3.在企业内部建立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机制。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预算化,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利用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落实情况的监督,例如企业通常会根据预算建立相应的资产购置部门,而为确保采购价格的透明,保证固定资产的采购质量,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应该利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设置采购中心,同时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通过对部分固定资产的盘点,来进行资产调配,以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4.不断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财会部门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因此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记录、核算作用,即一方面做好基础的核算工作,根据会计准则和企业的生产需要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进行合理处理,严格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等环节的审批制度,全面反映其使用和折旧情况,从而利用会计监督的手段,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做好资产的清查工作,通过定期的检查,摸清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严格落实企业管理规范,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企业在内部管理中要树立统一管理、责任清晰的管理原则,首先从观念上改变管理人员被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局面,将管理效率与业务考核相挂钩,进而在企业内部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各部门管理的责任感;其次,重视财会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利用相应的财会手段,对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指导和落实;最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中的角色,以提高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效率。6.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短期和长期发展的目标,并通过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以确保固定资产的采购情况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避免资产闲置;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日常管理,例如在管理人员调动的过程中,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交接,同时保存好固定资产租赁、投资的手续,并利用完善的资产评估,对资产的折旧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固定资产价值。7.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例如提高采购人员的思想意识,避免其在采购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并要求其根据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记录反映,同时明确资产折旧的提计方法,严格资产的折旧过程,而这样才能够在专业管理人员的支持下不断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六、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企业会由于财务管理或者部门之间协调不当,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或者造成固定资产的减值、毁损甚至流失,而这也必然会造成企业资产总值的缩水,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积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并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邓大飞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巴州区支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博.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43.
[2]王秋力.浅谈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6,05:141-144.
[3]吴晋梅.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171.
[4]皇甫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232+234.
[5]卢新莲,方丽.浅议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26:206-207.
[6]王心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市场,2016,42:145-146.
[7]殷小平;高亚楼;蒋春柱;;浅谈基层法院固定资产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10.
【关键词】农村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建议
201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题阐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农村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加快农村中小企业的转型、建立健全农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强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监管,是农村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滞后
按照我国现行的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数额,中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的重要性大家是肯定的,对安排就业和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工商局统计资料显示:截止至2011年12月,全国中小企业共计约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 ,贡献了中国60% 的GDP、50% 的税收和80% 的城镇就业。毋庸置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农村中小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远远低于城镇中小企业,我国的农村中小企业虽数量众多、体制灵活,但大多属私营或集体企业,带有强烈的“家族”色彩,财务管理水平乃至整体管理水平普遍较差,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二、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明晰
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有利于调动产权主体的积极性,而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大都采取个人独资或合伙式组织形式,虽然一些中小企业也采用了“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但这些企业建立之初就没有产权意识,总觉得“全是自家人”,这必然导致企业财产与私人财产混为一体,家事公事区分不清,由此就会产生企业产权不清晰,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各种产权纠纷甚至冲突。换句话说,产权是否清晰的问题已成为阻挡我国农村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性问题。
(二)资金紧张,筹资困难
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供应、生产到销售都需要资金。但是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难题。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初始投资,二是银行贷款,三是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而中小企业在创建时,大多初始积累不足,注册资本大多不足百万,要想通过初始投资方式融通大量资金,显然是“力不从心”;而银行信贷资金多数被借贷给了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要取得银行贷款也面临大量困难;如要采用到民间借贷,一个突出的障碍就是资金成本高,2011年底民间借贷的月利率已高达1.2%息甚至更高。
(三)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回收速度慢,周转困难
很多农村中小企业在生产中没有合理的存货采购批量,没有做到以销定产,采购与生产无定额,导致采购和生产环节占用资金多,浪费严重,成本费用也较高;在资金回收上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多数中小企业均会采用赊销模式,导致形成大量应收中长款,却没有制定合理的使用政策、收款政策,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这是阻碍农村中小私企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资产管理混乱
许多农村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顽疾:一是企业多头开户,坐支现金,收入不入账;二是存货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没有出入库手续,有的企业甚至连存货明细账都没有,且长期不盘存,造成账实严重不符。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购入固定资产不入账,也不提取折旧,造成账实不符、资产闲置。
(五)对农村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较弱
许多农村中小企业聘用的会计人员多是家族内部人员,或者是低薪聘用的人员。业务素质无法的到保障,有些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某些中小企业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会,往往不设立专职的财务人员,即使有也不能做到岗位设置的互相牵制。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又缺乏有效地内部监控机制。 外部监控随意,而国家层面将监督的重点多放在了大型企业,对农村中小企业的监督就显得比较软性化,相关法规、条例缺位,管理中主观多于客观,随意多于规范。
(六)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农村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个体或私营性质,往往采取家族式管理,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人也是管理人,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最终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清晰。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企业作为整个家庭财产的延伸,忽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其职权不分,责任不明,极易导致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管理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企业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意识;即使建立也往往流于形式,很难严格、独立的行使内审职能,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改善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建议
(一)应进一步确立农村中小企业的地位,为农村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大环境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这是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要注重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引进金融机构,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二)多渠道筹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一是提高企业的信用,建立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农村中小企业,应主动搞好银企关系,而不是等到真正用钱时,才与银行联系;二是农村中小企业应建立互助组织,以达到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目的;三是政府牵头设立多层次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农村中小企业为宗旨,以低担保费、低门槛为原则,减轻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在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要把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农村中小企业联合会、农村中小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农村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等)结合起来,丰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实际困难。四是企业要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都以诚信为先,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快速周转。
(三)转变观念,明确产权,采用正确的投资决策方法
农村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就必须迈出明晰产权这一步。要强化对产权制度的认识,明确规定对合伙创业的所有成员的权、责、利,并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董事会等方式保证产权明晰落到实处。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地确定投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正确分析投资结构,找出存在的问题,了解本行业的投资状况和项目建设信息,并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进行项目投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杜绝无证上岗情况的发生;在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强化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细化单位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发挥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把关、参谋甚至决策的作用。结合农村中小企业实际,逐步建立内部会计制度、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盘存制度、现金预算制度、使用制度及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制度,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要重视企业财务预算工作,通过目标分解、细化,将经营目标和任务分配到部门,通过预算对企业的财务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和控制。
(五)简化农村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表体系要依托税务报表模式主体来建立。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减轻了小企业在提供财务报告方面的负担,立足于主要满足税务部门、银行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大大简化了会计处理并且于税法规定保持了协调。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简单,于财务会计之外单独设置一套独立的账表体系既不现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农村中小企业应灵活掌握其报表体系,只要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可以采取如增设辅助账簿等方式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辅助账簿的差异调整就可以合理地将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衔接。
(六)增强外部监管力度,规范会计工作
从目前看,农村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私营小企业仅仅靠自我约束来规范财会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农村中小企业,使其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要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等对企业财会工作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账簿体系的建立情况和财务运行状况进行督促和审计,这是从政府层面上的监督。同时,要将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纳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来,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加大打击各种会计违法行为的力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四、小结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非只为规模以上企业而设计,对于农村中小企业也是一剂良药。农村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发展壮大,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为农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高瞻远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上司.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5).
[2] 蒋才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大众科技,2011(3).
[3] 周德文.民营企业产权仍需进一步明晰[J].中华工商时报,2010(1).
[4] 郭又成.如何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04).
[5] 刘志龙,陈鹏,籍莉.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分析[J].市场论坛,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