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教学
学习兴趣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它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一
进行兴趣教学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要求。教师应该以高度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这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政治是一门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学习的科目,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对学习政治产生兴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授课内容空洞,过多地偏向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吸引学生。第二,政治教材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说教色彩明显,缺乏对学生辨析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第三,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共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的地位,进而对其所教课程失去兴趣。第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政治课提不起兴趣。
二
高中生好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对一些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感。思想政治课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学科,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运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或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来源于求知欲、好奇心,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当学生因学得好而受到称赞、奖励,获得荣誉,或通过学习,得到某种启迪和灵感,或学会某种技能时,学生的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过于注重理论性的知识使学生在上课时收益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要改变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改变只用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习的内容,而且学到学习的方法。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二)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紧扣学生的心弦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个人感情的流露特别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热爱的流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幽默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有严肃内容和深刻意义的笑。教师巧妙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幽默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而好奇的心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合适的素材能贴近学生心理,带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将有趣的素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上课时保持新鲜的感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用幽默,在幽默中透着睿智的光芒,这样政治课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课。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活动与积动的情绪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教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可以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流情况,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要注重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如果不以身作则,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所提的要求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学生不会喜欢言行不一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也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乐其道,才会乐意学好思想政治课。
一、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普遍素质的不高和教师师资的匮乏
中职学校由于学校门槛较低导致生源质量差,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校学习氛围差,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本来就缺乏渴望。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老师的教学方式陈旧死板,教学热情不高,只是一味地陈述书本上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进而造成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效率和质量抑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教学模式的陈旧死板
全国的中职学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多,对专业知识的教化并不够深入。老师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只是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营销课上,老师的上课方式主要陈述书本上结论性的内容,外加课后布置作业,课堂上并无与学生互动和给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空间。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并不在乎学生是否主动接受,因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销课程缺乏实训实习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市场营销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因此这门课程如果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仅靠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和运用到营销的价值。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并无营销实训室,实训环节形同虚设。这样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营销在现实中的各个环节,势必会使课程的学习受到阻碍,仅仅停留在营销的概念上,这与市场营销这门课的学习宗旨是相违背的。
二、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进修培训,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其教学的水平、思路、状态对课堂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本身的能力应该得到好的培养,而中职营销教师大多是经贸类专业出身,本身对营销也缺乏实践能力。学校应该给予老师成长专业能力的机会,积极推荐老师参加国培、省培、下企业等实践机会,从根本上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只有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有关市场营销的社会能力。
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教学理念的变更已是迫在眉睫。当今社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能动性意识,而不只是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却不能学以为用。鉴于此,教学理念应当由过去重理论、轻实践转向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开展教学创新,采用更贴近青年一代的教育方式。针对市场营销教育可分为理论教学、实践学习和能力培养三个环节。教学环节中可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思考,活动启发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同时课堂中多媒体设施的使用,对于情景的再现,案例的还原更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二)重视和加强学生实训实习环节
对于市场营销这样综合性和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学生的实训实习是不可避免的。营销模拟实验实训室作为营销专业必备的设施,由于其高仿真性,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营销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可见营销模拟实验实训室对教学影响巨大,因此首先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实训实习设施的投入,使教学能真正做到有地点可以实训实习,而不是只停留在空口阶段。其次,加强校企的合作也是一种更能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好方法。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营销的社会大环境,加上老师在学生实习实践时给予指导,是对学生能力的充分锻炼。
(三)变通成绩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只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判个人能力高低,而市场营销课程的考核不能只能通过一张简简单单的试卷就能考核学生的能力。因此老的考核方式应当得到改变。营销从业人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沟通能力,只有与客户沟通好,让客户得到满意才能创造价值。因此教学环节应设立教学阶段的平时分数,在课堂上创造积极的环境,让学生更多的发言展现自己,并将此记为对学生表现的得分指标。同时学生实习实训阶段,将学生能够营销产品,与客户良好沟通,向客户展现良好的形象为指标设立平时分数,以此来评判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中个人的能力。最后市场营销的理论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营销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当然这里只是举了一种能更好考核学生能力方式的方法,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也可以体现考核的进步性。多样的化的考核形式还有口试、营销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等。相信当考核的方式不再仅仅以一张理论考试试卷为主,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校;德育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学侧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目标是满足企业对用人者的岗位能力要求。即使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把德育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但往往是口号大于实际行动。实质上,企业对中职校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方面,在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岗位认同感、安全意识、时间观念、责任意识等方面则是更为看重。对企业调研发现,部分中职校毕业生入职后的频繁跳槽是目前用人单位比较头痛的事。所以中职学校在重视德育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总结目前在德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德育教学的经验,改革德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德育课的实效性,培养能够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职校毕业生。
1 中职校开展德育实效性教学的意义
研究和探讨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有现实意义的。有效的德育教学能够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中职生的公民意识,使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及哲学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德育教学能够帮助中职生做好生涯规划,及早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寻求最佳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有效的德育教学能够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成功的秘诀,学会如何将自己锤炼成一个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有效的德育教学确实对中职生个人成长很有帮助,能够帮助学生解开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并且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学习之中。
2 中职校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2.1 评价标准不明确
衡量德育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不仅是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态度及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成绩以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思想认识方面是否得到了提升等等都是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体现。而在现实教学中,对德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有的是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张试卷定成绩,看学生的及格率及优秀率进行评价;有的是看学生的平时表现,在课堂上守纪律,发言积极且正确率高,期末就给高分,反之就给低分;有的是二者结合。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u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
2.2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数还处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状态,学生在课堂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听的状态。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甚至仅仅机械地完成传授任务,不鼓励学生的探索和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单调枯燥的德育教学内容必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内容过于重视课堂的理论性教学,忽略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活动等的实践教育,同时单一的教材讲授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育应做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的有效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此外,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能把德育教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不能体现中职德育教学的特色,没有针对性。
2.3 德育教学方法落后
在德育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些德育教师一本教材、一份教案用很多年,内容固定不变,但德育教学要求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此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灌输说教式”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行要求学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能选择和怀疑教育者的权威性,带有强迫性。
3 加强中职校德育课的实效性教学
3.1 适度加工教材,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如何使用好这个工具是对任课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有老师是按部就班的使用订购的教材,也有老师会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当的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实应该如此。教材的编写者针对的是普遍性的现象,而每所学校、每个地区都具有特殊性的情况,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德育课教师应该按照本地区、本校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哲学与人生》有个知识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其中提到“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笔者在跟学生讲述这个道理时,舍去了课本的事例,而选择了与学生分享了本地一位残疾人参加残奥会比赛并获得金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课本中的大道理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的同龄人的事例就是明证。在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适当,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时,也只有联系了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中职学生接受了,才会实现德育的效果。
3.2 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
每到期末,学生都很关注教师对他们的综合评价。笔者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课堂的平时表现。学习在于日常的积累,评价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察。在德育课堂中,笔者随时准备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并登记在册,以便期末时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发言的态度,是否主动发言;其次是看发言质量,以优、良、中、及格分等级登记。以注重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以期达到学生更多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发挥教学内容优势
(1)德育课教育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中职德育课在引导学生形成的基本观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做好准备。(2)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在德育课教学整体中。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融合了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德育内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必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的德育课教学中,是经过认识的积累沉淀逐渐形成的。中职德育课开设的课程,既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又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
3.4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创新,刻苦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把德育课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对于新入学的中职生,要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以及组织纪律性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同学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尽快融入班级这个小集体中来,培养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打好进一步德育教育的基础;对于在校生,要尽量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德育教育,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德育课的魅力。
3.5 打造实用化、多元化的德育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应改变传统的理论性较强的德育教学模式,应让德育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让中职学生走出校园,切身参与到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更深一步地理解德育教学的内涵,将德育教学从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身需求,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德育的实用性要求教要时刻关注社会时事形势的变化,对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时刻关注,例如,某些专业涉及职业法律方面的教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就应融入近年颁布的最新法律,使得德育课程更具时效性。德育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比如在进行德育课教育中,教师可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反映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课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中职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中职校德育课教学要明确自身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多方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实效性,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服务于中职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包含很多方面,体育教学管理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影响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是中国教育类型中较新的一种。因此,在教学管理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就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而言也是在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就如何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起着基础、指路、发展等综合作用。体育教学管理,具体地说包括学院的有关体育部门、管理人员对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管理,如课程编订、管理课程实施及管理课程评价。从大的方面来看,体育教学管理包含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人材培养、教学目标、师生关系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的管理也属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如何上课、如何考核、课外活动如何开展等。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好的教学环境,浓烈的学术氛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为此,教学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原则,有方法的进行管理,领导和控制教学活动,最终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是保证教学秩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工作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管理是取得良好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人的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只注重对体育教育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最终会导致高职院校体育中人文教育的失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一样,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育人。高职院校体育必须将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有效地融合体育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要改变过于强调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而不注重学生人文及科学教育的状况,要大力加强体育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要改变教学内容太过注重体育专业而忽视其他学科的状况,实现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结。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教育竞争异常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增强竞争能力,就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快速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秩序有条不稳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制度,应注重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及作用。要充分肯定教师学生的兴趣,尊重师生的情感,鼓励支持师生的自主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正确的对体育教师进行管理,要在工作与休息间做好平衡工作。要建立与体育教师有效沟通的体制,让教师参与到管理中,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抓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时,管理者要真诚地与体育教师合作,要做到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融入教师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
(三)注重人才培养
在教学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较好的综合素质,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增多,工作越来越复杂,工作人员要始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各项管理工作。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批既懂教育又有着专业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职前所接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改变的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要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师生关第一定要处理好。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师生关系的管理。要为师生关系的融洽创造良好的环境,制造有利的氛围,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课外的生活情况,心理状况,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对师生关系的管理上,要追求师生关系亲密,友好无间,促使他们共同发展,一起成长。
(五)完善激励制度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且运用得当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一环。激励制度制定的正确科学,可以成为组织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激励是一个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人的需要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两种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的满足可以保证教师的正常工作,为促使教师更好的工作,精神需要的满足也很重要。高职院校体育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个体需要差异,在重视物质需要的同时注重其精神需要的满足。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亮点,教学管理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不断进行优化,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教师敬业,管理人员爱岗的工作精神,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强化管理,为教学目标的完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图分类号]Q813.1 R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2-0215-03
Experiments of adscs induced into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IANG Wei1,CAO Qiang1,WANG Ji-hua2,FENG Xing-hua1
(1.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chool of Stomatology,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China; 2.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101,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DSCs differentiating into VSMCs in vitro and to find the new source of seeding cells in constructing the tissue-engineered vessels.MethodsTo separate the cells from the original adipose stem cells by MACS and culture 14 days with PDGF-BB and TGF-β1.ResultsThe cells show "peak and valley" growth pattern specified as mature VSMCs and express the VSMC's markers.ConclusionADSCs were induced in vitro in specific environment,the cells show th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VSMCs and have the potentiality being seeding cells of construct the tissue-engineered vessels.
Key word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BB;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脂肪干细胞由中胚层分化发育而来,具有类似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细胞特性[1],可以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2],而且脂肪干细胞取材更方便、更容易获取。研究发现:体外培养ADSCs可表达肌源性标志物MyoD1 和肌球蛋白重链[3],体内实验也证明其表达α- 肌动蛋白[4]。本实验观察研究了脂肪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环境下,向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情况。
1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FBS、M-199 培养基(Gibco公司,美国);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PDGF-BB(platelet derives growth factor-BB, PDGF-BB)(Sigma公司,美国);单克隆鼠抗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Dako Cytomation公司,美国);单克隆鼠抗人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Chemicon公司,加拿大);单克隆鼠抗人Calponin、单克隆羊抗人SM22α(Abcam公司,美国);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LSN-51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iss公司,德国)。
1.2 ADSCs 分离培养与传代:脂肪组织由脂肪抽吸术获得,37℃摇床中0.075%Ⅰ型胶原酶消化PBS清洗的脂肪,60min,加入同体积含10% FBS的M-199 培养液终止消化。300×g离心10min,去上清,100目滤网过滤,加入10%M199培养液吹打均匀接种,恒温培养24h后PBS去除未贴壁的细胞。
1.3 免疫磁珠(MACS)细胞分选:胰酶消化法收集生长至融合的原代细胞,离心去除上清,加入5%BSA/PBS吹打均匀,200目滤网过滤后离心去除上清,加入CD34b和CD34fc,比例为100μl/108cells,4°C避光30min,加入5%BSA洗除未结合抗体,离心去除上清,加入5%BSA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得到CD34+的细胞。
1.4 实验分组:分选出的CD34+细胞生长至融合后,酶消化法收集细胞,以2×104个/cm2接种于培养皿,实验组用加入含2.5ngTGFβ1、50 ng/ml PDGF-BB的5% M199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以5%M199培养液培养。
1.5 检测指标
1.5.1 常规培养并隔日换培养液每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变化。
1.5.2 免疫荧光检测:培养14天后,收集两组细胞,用乙醇及冰醋酸以99:1 比例固定15min,PBS漂洗,10%羊血清封闭30min,加入以0.1% BSA稀释的1:100 抗体:α-SMA、SM-MHC和Calponin,4℃过夜,PBS漂洗,滴加FITC标记相应二抗,37℃孵育30min,PBS漂洗,碘化丙啶衬核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绿色荧光为阳性表达,细胞核为红色荧光。
2结果
2.1形态学:原代培养的脂肪干细胞贴壁后呈纺锤形或梭形,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图1A);MACS分选获得的脂肪干细胞生长呈纺锤形(图1B),诱导48h后,形态较对照组有所增大并有一定方向性(图1C),7天后呈现血管平滑肌细胞所特有的“峰-谷”样生长(图1D);对照组细胞形态呈梭形或纺锤形,类成纤维样生长,约5~6天可生长至融合。
2.2 免疫荧光检测(图2):分别取诱导生长14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制作爬片后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特有的表面抗原标记物α-SMA、Calponin、SM22α和SM-MHC,对照组无阳性表达,IgG为不加一抗,只加FITC二抗的自发光图片。绿色为阳性表达,红色为衬染的细胞核。
3讨论
组织工程是目前对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热点,但其种子细胞的来源一直是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脂肪干细胞来源广泛、取材培养简单方便,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原代及传代后的ADSCs均有较高的干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经过传代后,造血系和内皮系细胞的污染迅速降低,细胞成分得以相对纯化,此实验我们又通过MACS分选的方法分离出CD34+的细胞,使获得的ADSCs得到进一步的纯化。
在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首先通过血管发生或血管生成的方式,内皮细胞延伸形成内皮细胞索,继而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管,构成脉管系统的基本框架。随后,内皮细胞释放募集因子,募集周围间充质细胞向内皮细胞靠拢、贴附,包绕在管腔表面,形成最初的周细胞,然后在其它生长因子以及细胞间接触作用下,周细胞分化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增殖为多层细胞,管壁不断增厚,管腔逐渐延伸。在其过程中内皮细胞通过分泌PDGF-BB招募壁细胞前体细胞,PDGF-BB是间充质细胞强烈的有丝分裂原,促进其增殖[5-7];而TGF-β1是影响VSMCs 分化的最重要因子,此过程中分泌的TGF-β1加速了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并向VSMCs的转化,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并促进周细胞向VSMCs 分化的作用[7],因此我们选择了在诱导液中加入这两种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特异的细胞内标记物为α-SMA、Calponin、SM-MHC 和SM-22α[9]。Hirschi [10]认为,任何细胞的标记物都不是单一的存在于某种细胞,在其它种类细胞中都可能存在,某个单一的标记物表达不足以证实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如果同时检测多种标记物的表达,该细胞可基本认定为平滑肌细胞。
我们对实验组细胞进行了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的检测,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表现出平滑肌细胞所特有的峰谷生长模式;表达平滑肌细胞的标记物α-SMA、Calponin、SM22α和SM-MHC,可以初步认定脂肪干细胞在模拟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环境下,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为寻找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我们还需继续检测ADSCs分化的得到细胞是否具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提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Zuk PA, Zhu M, Ashjian P, et al. Human adipose tissue is a source of multipotent stem cells[J].Mol Biol Cell,2002,13: 4279-4295.
[2]Daniele Peroni,Ilaria Scambi,Annalisa,et al. Stem molecular signature of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J].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2008,314:603-615.
[3]Mizuno H,Zuk PA,Zhu M,et al .Myogentic differentiation by human 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J]. 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1):199 -209. [4]Jack GS, Almeida FG, Zhang R, et al. 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bladder reconstruction[J]. Urol, 2005, 174 (5): 2041- 2045.
[5]Hirschi KK,Rohovsky SA,D'Amore PA. PDGF,TGF-β,and heterotypic cell-cell interactions mediate endothelial cell-induced recruitment of 10T1/2 cells, and their differentiation to a smooth muscle fate[J]. Cell Biol,1998,141: 805-814.
[6]Lindahl P,Johansson BR,Leveen P,et al. Pericyte Loss and Microaneurysm Formation in PDGF-B_Deficient Mice[J]. Science,1997,277: 242-245.
[7]Hirschi KK,Rohovsky SA,Beck LH,et al. Endothelial Cells Mod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al Cell Precursors via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and Heterotypic Cell Contact[J]. Circ Res,1999,84: 298-305.
[8]Grainger DJ,Metcalfe JC,Grace AA,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dynamically regul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diff erentiation in vivo[J]. Cell Sci,1998,111(Pt 19): 2977-2988.
[9]Kashiwakura Y,Katoh Y,Tamayose K,et al. Isol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derived smooth muscle cells by a human SM22 alpha promoter: in vitro diff erentiation of putative 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 of bone marrow[J]. Circulation,2003,107(16): 2078 -2081.
关键词:“2+1”模式;高职;顶岗实习;组织管理
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现阶段,在各高职院校逐步实行“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完全在企业工作学习)下,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增加,按道理来说,学生一线的企业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都会明显增强,这无疑是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发展的,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要搞清楚问题严重性,必须回到问题的本身:为什么要实行“2+1”模式?对于学校而言,增加学生的企业实践经验固然是“2+1”模式的主要目的,但对于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而言,“2+1”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才市场对于高职层次人才的缺口问题。然而这么多在校学生要短时间内全部安排出去顶岗实习,势必造成学校顶岗实习组织的瓶颈,执行上会偏离以原有的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工学结合战略目标,由此产生一系列关系到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
在现有“2+1”模式下,就目前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顺着这条主线,我们来“编织”一下顶岗实习这件工学结合的“大衣”。
一、“理线”―找源头
顶岗实习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找到问题的源头。除学生方面的问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下面几种关系,而这些主要关系如果不协调,就容易产生问题。
1.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学生、学校、企业三者在法律上都是独立个体,他们两两之间存在对应的法律关系。高职学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或接受国家委托,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等管理活动,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因为事实上的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建立了地位平等、权利和义务相互对应的法律关系。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时,必然会与企业签定相应的合作合同和劳动保障合同,从而与企业之间确立了合同法规定的法律关系。当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活动时,就与企业建立了对应的劳动法律关系。我们在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的问题时,必须遵循法律原则,依法办事,按法律从属关系处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确保法律赋予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权利不受侵害,同时充分履行各方的义务,保证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2.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矛盾关系
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在大多数时候是一致的,但有时却是不可调和的。在顶岗实习问题上,学校教育者本着“又好又快”的态度解决教育就业问题,而学校行政管理者则遵循“又快又好”的行为指标。虽然这两种态度处理一般问题并无区别,但在顶岗实习中,这两种态度会产生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缺口”和“对口”问题。行政者认为:经济危机下,找工作并不容易,更何况找顶岗实习岗位呢?在这种大环境下,岗位缺口已萎缩到了一定范围,找到岗位已不易,怎么能苛求岗位是否对口。教育者认为: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学生在学校2年学了一些专业知识,顶岗实习却去实习毫不相干的东西,达不到培养目标。
二是学校、企业、学生的管理瓶颈。由于经济危机,顶岗实习单位要在全国范围找,找到了,学生也就去了天南地北,学生顶岗实习时,很少与学校联系,所谓的顶岗实习实际上成了“松散管理”,甚至是“无管理”的状况。这样就形成了三者之间的管理瓶颈。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学生的成长要靠企业的支持。高职院校能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协助解决生产难题所需的人才,企业可为学校的顶岗实习提供软硬件条件。
在任何大中专教育中,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知识传授似乎是一个传统的标准化的学习模式,而在企业中,其生产流程往往是固定、单调的,因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的循序渐进与生产的重复性就会使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之间产生矛盾。这种企业与学校、教与学环节的脱节也成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同发展的屏障。
二、“解线”―寻方法
1.抓紧顶岗实习法律法规制度基础建设
在实际的顶岗实习管理操作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法律纠纷,这种情况的出现,表面上是三方权责不分的结果,但实际上是由于学校多年来形成的管理惯性思维造成的。如果学校一开始在学生、学校、企业两两之间都制定一个严格的具法律效果的约定或者合同,让出现情况时能够分清楚三者的权利与责任,这样,就可以避免一系列的纠纷。
2.抓紧教育管理改革,放开行政管理的牵绊
在对待顶岗实习的“缺口”和“对口”问题上,我们还是本着“又好又快”的态度来解决此矛盾,只有抓好顶岗实习岗位的质量,才能确保顶岗实习的大方向不会错,后续的工作才有改进发展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放开行政管理的牵绊。其次,针对于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松散管理”,甚至是“无管理”的状况,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开展改革。
(1)建立异地双师制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可聘请企业内的劳动模范作为德育辅导员,让他们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精神。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技术出众的人员担任学生的技术老师,教授学生一线的技术技能。在异地建立双师制度既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教育管理问题。
(2)实施“社区管理式”联系机制。在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上,以往的管理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步走,管理能级依次降低,管理效果也逐渐削弱,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反馈能力也比较低。学校有了信息,首先会联系企业,再由企业联系学生,如果这个信息和企业的利益相冲突的话,信息流到企业就会屏蔽。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的联系机制,笔者称之为“社区管理式”联系机制。首先,在一个顶岗实习集中地组成一个“社区”,这个区域的学生都是社区成员,在学生中聘用能力出众者当任“社长”,“社长”主要起和学校、企业联系的桥梁作用,学校根据原来学生班级情况,重心编排新的班主任老师任“社主”,每个小区域的“社长”又由地区“社主”管理,这样,在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就能实现管理的等级化,使联系机制更具效率。
3.抓紧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法的改革,放开传统教育管理的惯性思维
由于企业和学校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差异,导致顶岗实习学生培养遇到屏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顶岗实习培养机制进行全面改革,同时抛弃传统教育管理惯性思维。
首先,作为高职院校要按互利互惠、共同成长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在教学内容上,从注重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向注重职业技能与职业发展的共同提高,教育的内容也要扩展到企业的发展需求上来。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在进行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和实施的时候要根据具体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可以根据顶岗实习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或生产产品类型的不同,统筹安排顶岗实习,组织学生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实训,或参与不同类型产品生产的专项实习,使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能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对本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从而使学生依据本人的职业兴趣选择相应的专长进行攻关,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企业在此过程中作为一个中间者和最终受益者,必须承担作为一个培养者的角色。企业和学校的培养过程有差异,最重要的就是减少这种差异。作为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大纲计划以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企业也可以把固定的、单调的生产流程进行理论化、学术化,使学生掌握理解起来更加接近学院化课程,同时,如果企业进行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困难的话,学校可以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去共同开发课程,最终达到专业化的企业培养流程。
三、“织线”――畅流程
“理线”和“解线”后,最后只剩下“编织”过程了。这个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键词】科学知识;图画书;幼儿;教师提问
近年来,国内外早期阅读教育界开始关注学前儿童对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研究表明,科学知识图画书无论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还是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科学知识图画书独特的图文特征出发,对这类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可以针对画面色彩提问
色彩是图画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之一。它运用自身的基本要素和线条、形状等艺术语言、文字语言一起分担叙述的任务。色彩语言和其他图画语言是相互补充的,能够让扁平的故事朝着多维多项、立体的方向扩充、延伸、添加和衍生,从而为故事创造一个新的空间。图画书中角色的性格特征、神态动作、情绪情感的刻画和表达,事件背景、环境的塑造,以及时间的转换与流逝等都可以在色彩中阅读到。色彩语言是儿童图画书中一种强有力的叙述语言,是呈现作品性格、营造画面气氛、传递审美情感的重要元素。写实性是科学知识图画书构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它在色彩运用方面尤其在主色调上,侧重于凸显事物的特征或特定的场景,暗示主题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些微妙的信息相对于直白的文字对幼儿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力得到滋养,并能让不识字的幼儿也能够“读”出其中的意思,给幼儿的阅读带来无限的乐趣。
教师在组织科学知识类图书阅读活动时,可针对图画书整体或局部画面的色彩设问,引导幼儿关注图书的色彩特征,观察图画书的主色调,并找出其过渡或对比色调。这样既能够让幼儿感受整体与局部的色彩所营造的审美意境,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又能够帮助幼儿从中理解、感受和想象色彩所烘托的氛围、情绪情感、事物特征及活动场景等。如在阅读《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时,教师可针对书本的整体色彩提出诸如“你在图书里看到了哪些颜色?哪种颜色最多?这种颜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它表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问题。再如在阅读《地球的呼吸》时,可针对局部页面色彩的变化提出问题:画面变成了什么颜色?它表示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看到这种颜色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等等。
二、可以针对画面细节提问
以画面的细节描写来增加图画的趣味和表现力,并辅助文字进行文本意义的表达,是图画书文学叙事最基本的策略,也是图画书画面形式特质的重要表现手段。对于一本图画书来说,如果说它的构思是作品的骨骼的话,那么画面细节则构成了作品的艺术肌理。它运用隐喻的方式传达意义,借助图像中各种视觉艺术的要素,如造型、比例、构图、明暗等传递出意念、情绪、抽象概念等无法用语言直接传达的意味。因此,画面细节的增添、设置和隐藏不但可以凸显图画书的叙事特色,丰富图画的叙事容量,而且使图像衍生出多线叙述的无穷变化,开启其他叙事线索,引发幼儿发现的乐趣,增强阅读图画书的乐趣,激发幼儿反复阅读的欲望。隐藏性、隐喻性、说明性是科学知识图画书细节描绘的主要特点。如在《地球的呼吸》中,其细节之一是明亮蔚蓝的天空下,人类和小动物在嬉戏和欢畅;细节之二是林立的烟囱、滚滚的浓烟和灰暗的天空;细节之三是在拥挤的车流旁,人类戴着防毒面具和弯腰驼背的体态;细节之四是小动物戴着氧气罩、四肢伏地瞪圆双眼的神情;细节之五是人们在植树,地球表面重新长出了茂密的绿色植物。这些细节无不隐喻着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科学知识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画面细节,在细节处提问,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形状、颜色、布局、比例等视觉艺术要素细节,在观察中去发现、想像和猜测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角色的性格特征,去感受和体验画面细节所隐喻的情绪、情感和氛围,去理解画面细节所隐喻的阅读线索、主题和阅读方法。如在阅读《地球的呼吸》时,教师可就画面的细节提出问题,如:“天空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滚滚浓烟?有了这些浓烟,会发生哪些事情?人类和动物戴上了什么?为什么要戴上这些东西?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变化?”等,引导幼儿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想象,进一步感知科学知识图书的主题倾向,了解自主阅读和多角度阅读的基本方法,深化对科学知识图书内涵的理解。
三、可以针对其中的专业术语提问
已有研究发现,早期习得的词汇对幼儿未来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科学性词汇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信息的主要载体,理解和掌握这类语言是儿童今后学习的必要条件,对儿童未来的学业和语言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活动目标上,科学知识图画书与故事、诗歌类图画书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着眼于说明性或解释性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以及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后者强调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情感。为了表现科学知识的严谨、科学,科学知识图画书较少运用修辞手法,只要涉及科学知识,就会使用准确性、科学性强的说明性和专业性术语。因此,多使用说明性语言和专业性术语是科学知识图画书独特的语用方式。如在《长大是怎么一回事》中,尽管书中采用了叙事手法,以种子茁壮成长和小姑娘日益成长的过程为叙事线索,但其中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都使用了“吸收养料、生命圈、生命圈的循环”等专业术语。幼儿的书面语言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对图画书中文字的理解主要通过两个通道:一个是视觉通道,即观察画面内容;另一个是听觉通道,即聆听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朗读和解释。由于科学知识图画书中专业术语与儿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这就给幼儿在语言理解上造成困难。因此,教师应在专业术语出现处提问,以引导幼儿根据文字描述观察画面。如《长大是怎么一回事》中出现了“生命圈”这一专业词汇,教师就可针对这一专业词汇提问:你知道生命圈吗?它们在干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幼儿在图画中找到文字描述的相关信息,将书中的专业术语形象化,帮助幼儿将感知到的图画、文字和口语对应起来,将两个通道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使幼儿不能理解的语言具象化或更加接近他们已有的经验。
通过以上三点关于科学知识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思考,不仅给幼儿教师一些建议,同时对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用简洁的科学语言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提高幼儿的图文对应理解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欠努力。这些,都将职中语文教学推入了“尴尬”境地。在课程改革中,应结合中职实际,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着力强化课堂讲学、诵读训练、语文应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职业技能教学任务。如何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更好满足就业需要,家长期望厚重,学生孜孜以求。相比较而言,对于语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少数学生甚至认为只要认识常用汉字,会说话能看报就可以了。客观的说,职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主观上的欠重视、欠努力,这就将职中语文教学推人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职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优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并举,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悟,学用相长。
(一)强化课堂讲学、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会把所有知识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争议颇多。实际上,让职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静听老师“满堂灌”,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提倡讲授内容少而精当的方法,反对平板的、烦琐的、公式化的讲授。大力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课堂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大包大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水平,选取教材中历代名篇佳作作为精讲的主要内容,给予适当的课时和精力倾斜。优选时,不贪多而求代表性、经典性;精讲时,避免泛而求讲深、求讲透。以老师少而精当的讲解,使他们课课学有所得,篇篇学有所获。因此,哪怕一堂课学生只掌握一个知识点,也比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毫无特色的全面分析有用。
讲课时老师要讲究艺术性,要能够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精心准备,使讲授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一贴“催化剂”,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成为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被他们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一点点地让他们得到感染、受到熏陶,沉人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来。
(二)强化诵读训练、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了,学生参与的就少了。要让学生参与,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托腮沉思,要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沉人书本,使得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地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宋学家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眼获取信息,用心体味信息,以声传达信息。学生在朗读时,一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能有效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文中去。一次次地反复朗读,学生的音长音短、音高音低以及语调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反复推敲、分析综合。每朗读一遍,理解也就深人一层。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一定量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作家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超凡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是在一定量的吟诵、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而形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每篇课文都会划出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内或课外诵读的材料,且把检查背诵情况计人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背诵,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对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语文应用、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
职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喜欢时尚杂志,爱看小说电视。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笔者采用引导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选择能力、鉴赏能力。凡是有可读可看性的,不管它内容是否浅显,语言是否优美,从不粗暴地加以否定,不扼杀他们读书的欲望和他们对外面鲜活世界的探索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们通过报刊、电视,关心、了解国事天下事,成长为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
Key words: tourism driving force;embryology;cultural landscape change;Zhouzhuang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14-03
0 引言
周庄是具有独特格局风貌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地,是中国江南水乡城镇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和缩影[1]。由于发展旅游,古镇保护区传统建筑、空间格局得以保存,但其外围景观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已成现代化的产物,形成了今天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景观形态。它的存在不仅为我们研究传统村镇的文化景观变迁提供了实证,而且对进一步探讨旅游驱动力对传统村镇文化景观变迁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1 发生学方法阐述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2],主要研究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3]。
2 旅游驱动力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发生学方法,本文结合周庄物质文化景观变迁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起源和周庄物质文化动态变迁过程两个层面深入讨论旅游驱动力对周庄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的变化,商店数量、分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民居功能的变化来分析探究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机制。
2.1 旅游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的变化 旅游景点是构成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和主体依托,旅游景点的变化必然导致旅游目的地的变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到2004年,周庄的旅游发展遇到了发展瓶颈,处于停顿期(如图1所示)①。此时的周庄旅游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品类型单一、旅游业态混乱、商业化现象严重、旅游活动空间狭小、旅游产品吸引力衰退、游客体验质量不高、重游率低等。旅游景点过于集中,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总体开发层次低,发展潜力有限。同时城市化造成古镇传统景观特征逐渐丧失,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威胁。另外,观光旅游者通常是一日游或半日游,再加上古镇区空间狭小,旅游接待容量有限,对古镇来说,经济贡献度低,仅仅是门票经济[5]。
面对周庄旅游发展现状,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利用职权对古镇核心区实行严格保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手段招商引资来实现产业转型,出现了富贵园、画家村、云海度假村、《四季周庄》实景演出及一些高等级的旅游服务设施等,从而推动了文化景观的变迁。
2.2 商店的数量、类型、分布的变化 周庄历来是商业重镇,居民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主要是政府推动,居民支持。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批旅游者的到来导致商店数量供不应求,产品类型与旅游需求不相符,因此政府鼓励居民参与旅游业,当地居民及外来经营者为了取得收益,利用民居开设各类旅游商店。然而,由于古镇核心区面积狭小,容量有限,商店的分布逐渐向核心区外围扩散,导致核心区外围的全功路、全福路、富贵路、云海路都店铺林立。
2.3 古民居功能的变化 周庄的古民居建于元、明、清朝代,既有深宅大院,又有普通人家,至今都保存完好。在城市一体化的背景下,周庄古朴的水乡风貌和静谧的生活环境符合人们摆脱烦恼、放松身心的内在需求。面对发展经济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双重责任,发展旅游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因此,古民居的生产、生活功能逐渐被旅游和商业功能取代。
2.4 土地利用的变化 旅游发展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旅游驱动力表现在:首先,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促进了一系列的服务产业出现,产业链延伸到住宿业、饮食业、交通业、娱乐业、商业等,产业链的延伸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其次,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在土地利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低价、免税甚至免费的形式提供土地用于饭店、度假区或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政府的这些措施引导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第三,在旅游业发展早期,政府通常会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可进入性。交通运输干线地域由于接近客源市场和交通的便利性而成为旅游设施布局的优势区位。最后,土地竞租机制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效益高、竞租能力强的部门或企业占据优势地域,而土地利用效益低、竞租能力差的部门或企业要么被兼并、融合,要么向低价相对较低的地域转移。通过产业或企业之间的竞争、融合,土地利用实现空间优化组合[6]。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文化景观作为周庄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其变迁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周庄文化景观变迁的循环往复(如图2所示)。
3 保护措施建议
3.1 措施分析 周庄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开拓者,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景观保护机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从5个维度展开讨论。
3.1.1 构建周庄古镇文化景观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平台的构建,旅游者能够加深对旅游景点的内在认知,特别是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感知。同时平台的建立也能够对旅游景点和文化标识进行信息跟踪和动态管理,加大保护力度,真正做到文化融入旅游。
3.1.2 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政府作为旅游业推广的主体,可以:①通过恢复历史上存在但是现在毁损的建筑,达到重现历史文化景观的目的;②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新建的建筑中,实现历史文化的物质化;③打造演艺节目作为旅游项目。通过无形的文化景观传播来推广文化;④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新的文化景观出现;⑤建立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化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进行保护和监控。
3.1.3 坚持科学的修缮原则 在对古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整治时,坚持科学的修缮原则。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严格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将私有房屋的修理也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并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
3.1.4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强对古镇的宣传 利用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台、网站等经常播出有关周庄的保护和发展新闻。在周庄古镇区设置实时实景网络传播系统,并丰富周庄旅游官网。这些活动,能够扩大周庄历史文化等的多重价值和社会影响。
3.1.5 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及参与度 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向群众宣传古镇的价值,制定保护古镇的乡规民约,提高古镇居民热爱古镇、保护古镇的自觉性。严厉打击违反国家法规、破坏古镇的行为,全面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广大旅游者也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中,不仅成为旅游消费者,也成为文化传播者。
3.2 可行性分析 为了验证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本文对周庄相关旅游管理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打分。运用均值分析法得出相关数据,其统计如表1。
国外学者Tosun Cevat依据静态统计分析认为均值在1~2.4之间表示不同意;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同意[7],这一评测方法得到普遍认同。本文基于此方法对表1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措施的均值都在3.5以上。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对这些措施都是持赞同意见的,说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措施是必要的。同时在访谈中发现,有些措施正在被运用或者推广,说明实际上也是可行的。
4 研究小结
作为典型的旅游推动型城镇,旅游驱动力对周庄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发生学角度深入研究物质文化景观的变迁可以发现,周庄的旅游业主要受政府主导,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决定着这些文化景观变迁的方向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