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高 动物医学 实践性
由于高等动物医学教育存在着自身特殊性,涉及的课程和学科门类多,实践教学比重大,使得动物医学教育必须长期保持较高的投入比例。为了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打破课程间的壁垒,整合动物医学相关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由原来依附于理论课程改为与理论课程并立的独立体系。根据实验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可将本专业实验课程整合为4大课程群,即:动物形态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和动物寄生虫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等实验课程;动物疫病防治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普通病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等实验课程。以课程群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可以使每个课程群内各课程间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改变以往以单门课程独立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
遵照动物医学教育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我们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依托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每个课程群内的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其内容及性质划分为三大模块:基础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形态学课程群和动物机能学课程群相关内容)、预防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疫病防治学课程群相关内容)和临床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普通病学课程群相关内容)。每个模块实验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验证性实验、创新综合性实验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
三大模块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压缩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学时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数,增添了4个小模块课程实习。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课程实习,使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都得到了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及其成绩评定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在动物医学专业四大课程群实验中,动物形态学课程群的实验教学过去主要是采用放幻灯,看标本、挂图等方法,学生对动物复杂的解剖组织和病原体形态构造常感到枯燥与乏味。近年来,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通过声音、图像和立体动画的方法,清晰地反映了动物组织和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过程。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记忆。学生还可以拷贝或下载这些实践教学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从而可以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建立“系——课程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负责的实验管理机制
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由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要求学生掌握其特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在高等职业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确立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1]。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动力,只有确立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实践保障体系进行专业性的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
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是依据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而完成的,因此,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以后,要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可以将实践内容分为课前实践训练、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课前实践训练。
对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让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时有一个心里准备,以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图片说明、视频演示、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对动物的器官以及动物的病史进行研究。例如:对宠物鼠进行教学时,由于宠物鼠比较小,因此,要通过视频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宠物鼠的内脏结构。
(三)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其特有的专业性,根据对各种实验仪器的实践能力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验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来认识细菌,同时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表皮的缝合工作[2]。
(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的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了牧场、兽医院等实践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教学目标,在基地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在课堂上以及实验室的实践技能。例如:为动物打疫苗的时候,学生应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训练,了解相关仪器的用途,从而掌握为动物治病的要领。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考核,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表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分数的评定,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对动物进行解剖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肝、脾、淋巴结、肾等结构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教学评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疑难杂症进行专业的分析,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管理体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才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团队,因此,要设立专业的实践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对高等院校的实践要求的管理,通过专人专用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四、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保证实验教学器具的正确存放,以及对实验场所的安全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实验器具进行维护,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实验器具。同时,学校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器材的建设[3]。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对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培训,一是对动物解剖学的讲解,通过对动物的解剖,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脏结构,在动物出现疾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找到病因。二是对动物的外科疾病的技术的讲解,近年来,由于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的外科包扎技术,提高学生的缝合技能,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的技能。三是对动物的临床诊断技术的教学,在临床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技术,通过掌握先进的临床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院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临床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对疾患,对其直接实施治疗。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为目标。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还要具有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临床医学侧重实践,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培养精湛的操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高校实验教学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使学生完善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开拓思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夯实学生实验技能基础,培养良好实验学习习惯十分有利。开设此门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1]。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
教师反映,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质量较差,教学效果不显著。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积极性差、发生器材损坏、仪器故障、结果精确度低等现象。通过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首先,刚刚由高中进入医学高校的学生对部分实验操作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没有真正操作过,欠缺实验操作锻炼。其次,学生对于即将接触到的更专业的实验器械如何使用、仪器设备如何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等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学生只是在实验前接受教师笼统片面的讲解,甚至由于课程时间限制完全没有此环节,在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了实际操作中,畏难、得过且过思想在学生们中传播。因此,从2017年起我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使学生提前掌握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较早进入实验学习状态,形成良好习惯与思维方式,提高后续实验课教学效果[2,3]。
二、课程的设置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涵盖机能学、形态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内容。经过学校教务处与相应学科教研室教师共同商讨,针对上述问题,各学科教师精心挑选并整合了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形成了涉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各学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及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项内容2学时。每堂课留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验室安全教育:此部分内容在实验室中进行理论讲授。包括进入实验室的各项要求,如着装、携带物品、纪律等;水、电、煤气使用注意事项;实验中伤害处理措施、如动物抓挠或咬伤、化学试剂伤害等;应急疏散,如安全出口位置、路线等;应急设施的使用,如灭火毯、消火栓、灭火器等。(2)机能学实验技术:包括实验动物的捉取与固定方法、标记方法、给药方法、麻醉方法、采血方法;手术器械的使用。该部分还包括不同实验动物介绍及适用范围,动物实验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实验动物使用时的伦理法规。(3)形态学实验技术:以制片和染色技术为重点。(4)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技术: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如超净工作台的使用,器材灭菌包装及高压灭菌器使用,培养物的配制,菌苗接种技术。(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其中包括不同容器及量具的使用,如容量瓶、吸量管、微量移液器;层析技术;离心分离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电泳技术。
笔者依以往的教学经验看,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针对性强,时间安排科学,学生依从性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状态
由于授课对象为每年临床医学专业入校新生,学生对从事医学事业都充满憧憬,能够提前来到实验室,很多同学在上课前就会主动同教师交流今后的职业规划与理想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问题。本人及其他教师都会与学生耐心探讨,正确引导,强调在逐梦的同时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掌握基本技能是根本。笔者认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此可建立良好的依赖与信任情感。另外,学生对实验室中的器材、试剂、仪器和教师所讲内容都感到很新奇,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强烈。在操作前,教师对本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并亲自示教,从细节中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态度。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和教师互动效果良好,及时反馈问题及意见。学生的这种实验学习状态在入学伊始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注重讲授方式,维持并延续学生的探索动力。
四、课程考核
这门课程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目标,考核时除考察实验报告的书写以外,还增加了小组互评,课堂操作以及笔试的形式,从多角度强化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具体做法包括:(1)强调实验报告的书写。针对学生不明确书写实验报告的目的和要求的问题,教师在课上进行了详细讲解,比如强调实验报告是对自己本次试验的详细总结,包括实验原理、目的、操作过程、现象或问题、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作为进行下次类似实验的重要依据,同时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实验报告书写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2)学生自我督促,小组互评。在学生充分练习后,教师命令小组间进行比赛操作,在操作的规范性、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相互评价并当堂做出报告,教师根据报告总结并强调多发问题。(3)教师考核操作。在每项实验内容结束前,教师依据评分标准对每个小组进行操作考核,以此评价学生基本技能掌握情況。这两部分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4)笔试。在开始下一项实验前,以试卷的形式对上一次实验操作进行考试,以此强化学生记忆和再次审查学生掌握情况。此部分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30%。
通过这种多重考核方式,学生对各项实验基本操作烂熟于心,精通于手,并且对日后实验课程跃跃欲试,充满期待。
五、实验技术教师参与授课
高校中的实验技术教师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术教师对实验过程了解充分、精通各种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动手能力强,操作经验丰富,而且对实验结果分析准确。因此,此门课程安排了部分实验技术教师进行授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实验操作各项要点。同时,实验技术教师也锻炼了自身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素质,深化了本职工作与实验教学的联系。例如,作为实验技术教师,会充分思考如何将自己熟悉的业务用诙谐幽默方式融入授课内容中,以此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使其印象深刻。课程开放以来,实验技术教师的工作从此不止局限于实验备课,将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融入了教学过程,又以教学提高了职业素质。
1教学改革措施
1.1理论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赵兴绪主编的叶兽医产科学曳第4版教材袁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纳入书中袁因此成为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教材。但是袁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太快袁使得教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因此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善于总结袁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分别在2007年尧2010年尧2011年和2012年对叶兽医产科学曳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袁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随着教学大纲的修订袁产科学理论教学内容已经由最初的54学时减少到40学时袁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叶兽医产科学曳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院一是保存了原有的教学大纲中的该门课程的重点。二是在学习动物产科生理学理论指导下袁加大动物产科疾病方面的授课学时数。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尧动物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等在第4版新教材均已提及袁但是实际的内容更广泛袁因此需要将这些章节设定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工授精尧手术助产的等常规经典的技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平时的授课内容中袁要进一步强调各类新技术如何在兽医产科中应用。四是增加公尧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和实验动物尧经济动物尧观赏动物尧伴侣动物和濒危野生动物等产科疾病的内容袁丰富了叶兽医产科学曳课程的授课内容。五是补充一些新疾病尧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袁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等新疾病袁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新发展袁母畜不孕症的新防治等袁使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尧始终与生产实践保持高度的统一。
1.2实践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我国多数高校的叶兽医产科学曳仍由理论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组成袁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3]。2010年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袁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尧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袁形成独立的课程要要要叶兽医专业基础课实验曳和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经过此次调整使分散的兽医实践内容变得规范化尧合理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袁增加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实验项目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袁使学生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在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课程中袁课程前期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认知实验袁如动物生殖器官标本的观察及常用产科器械的识别曰中期可进行一些技能实验和整合实验袁如品质的检测曰课程后期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袁如奶牛隐性炎的检测及怀孕动物剖腹产手术等。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是沈阳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复制一些针对性强的产科疾病病例袁有兴趣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自行选择袁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尧目的及要求制订试验方案袁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袁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袁让学生自己操作尧观察袁并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尧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学变化袁根据疾病的特点袁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袁观察实施效果袁全部操作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袁对疾病的症状尧病理变化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袁学生学得扎实尧记得牢靠。整个实践环节完成后袁按照正规格式和要求袁就发病机理尧临床症状尧治疗措施和监测尧实验体会等书写实验报告袁由老师批改并讲评。从认知性尧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到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袁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教学方法的改革
叶兽医产科学曳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袁兽医产科生理部分中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袁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生殖内分泌基础及母畜生殖机能的发生尧发展与调控等章节的内容。同时袁叶兽医产科学曳与临床学科联系紧密袁没有形象和生动的授课方式袁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袁充分消化尧吸收该门课程内容袁笔者所在课题组将CBL教学模式引入到兽医产科学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渊Case-basedLearning袁CBL冤是在可控环境中对现实世界的部分模拟袁是以学生为主体尧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袁其以病例为先导袁以问题为基础[4-5]。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是开发了内容丰富的PPT课件尧运用多媒体资源尧推进网络教学方式尧开通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交流模式等袁与学生建立零距离的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病例的图片尧录像尧化验单尧诊断步骤尧治疗方案等演示出来袁使教学内容形象尧生动尧直观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产科疾病袁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袁讲授母畜分娩的过程袁采用flas效果袁生动形象地展示母畜分娩前的不安袁子宫的阵缩和腹壁的努责袁胎儿的胎向尧胎位及胎势等的变化袁及胎儿通过子宫颈的完整分娩过程袁此种授课方式与单纯讲述比较袁优点非常突出。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动物医院和其他兽医院的典型病例尧常见病例尧季节性发生病例及稀有病例进行实地教学。同时袁将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产科病例用视频或图片等方式保存下来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该病例的病理变化进行模拟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是课堂讨论临床案例袁在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袁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袁采用启发式尧诱导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袁得出准确结论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袁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袁保证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袁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6]。
2结语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21-03
医学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在社会和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较为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普遍淡漠了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1]。不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课程,实验教学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操作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二次习得,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实验课中,学生的基础医学技能操作也得到很好锻炼。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具备直观性和客观性,有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解理论课程中的抽象繁复的知识点及复杂的结构,是生物化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地结合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甚至于初步影响他们未来的医德,这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并影响了实验课内容、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个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主义、多元主义的价值观念被推崇到越来越高的地位,新的价值观念以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为核心[2],而且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原有的就业政策、分配政策等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导致目前个别学生因个人利益和道德感缺失而发生社会惨剧,让人惋惜的同时也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痛心。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方面的要求,确定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3]。这7个最低要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属于职业道德类别;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属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类别。IIME的规则说明,只有道德和专业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4]。
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理论课、实验课及临床实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道德伦理的教育仅依靠一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程来完成,在实验课及临床实习课中,道德教育却鲜有提及。这使得临床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范畴的知识严重缺乏认识,长期以往将会使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IIME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理论课教学中,更需要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利用开放、师生对等的实验环境,共同完成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充满向往和好奇,他们渴望尽早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尽受医院临床一线的气氛,同时却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素质和技能懵懂无知。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触到的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它既为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分析推开了大门,也为他们将来医学研究打下了基础,所以此时对学生进行系统严谨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的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能为他们建立起最初的临床认识和医德素质。
1.实验课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从书本上学会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教育,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模范示范作用才能实现,在课堂中适时合情地融入道德教育内容,能在学生操作实验和沟通交流中自然地实现道德教育。例如,在学生依次使用仪器和试剂时,提醒他们使用完毕物归原位,便于下一位使用者使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习惯;在涉及有关核酸性质的知识点时,会提到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在实验室辛勤工作和互相支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和团结的重要性;在实验涉及到有毒试剂时,向学生反复强调使用方法及禁忌,并引入近期发生的试剂投毒事件,利用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给学生敲响警钟;在实验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时,给学生讲解动物福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并建立起尊重生命的概念。在实验课的内容上,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设计思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醒学生操作顺序和细节,使学生认识到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都必须经过认真科学的思考和细心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态度和操作的严谨性,进而树立起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严谨态度,也为他们将来的科学思维打下基础。学生在实验课开放、师生对等的环境下听课,能快速掌握知识,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主动地认同道德教育、接受道德教育。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课,不仅讲授了生化实验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在避免传统说教的老套形式下,传递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这两项共同构成了道德教育的两个核心。
2.实验课安全教育。除了实验课中穿插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也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事故频发,不规范操作和欠缺安全意识都是事故原因。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在第一堂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向学生仔细讲解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守则等规定,对实验试剂和药品的使用特别做出说明,并强调实验试剂和药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严禁用于除实验外的用途等规定。当课程中使用有毒试剂时,每次都反复强调安全操作的知识。课程中涉及的特殊仪器(如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在首次教授示范使用时都规范操作,为学生仔细讲解使用程序和养护要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操作规范,避免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
三、实验教材的准备和创新
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准备合适课程的道德教育素材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心挑选的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与方法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即将要操作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通过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将经典的实验设计原理和思维在课堂中侧重地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获得实验的概念及目的。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碱性磷酸酶的生化和临床意义,即病例引导型教学[5](Case Based Study,CBS),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想象自己已是医生,进入到看到化验单要进行诊断的角色中,在营造出生动的虚拟氛围后,开始讲解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的实验。在这样一个引导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感伴随探究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再例如,我们采用p53野生型小鼠和p53突变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s,MEF)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在镜下观察正常细胞与癌化细胞的形态,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操作来观察不同细胞的衰老程度。实验结果是,p53野生型小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7代后,衰老染色有明显的阳性现象;而p53突变型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同样的7代时,经过衰老染色却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现象。观察到实验结果,并结合染色原理分析结果,可使学生对正常细胞核肿瘤细胞的特性上有直观的认识,在基础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相关的肿瘤知识,极大地提起了学生的兴趣。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中,涉及到仪器使用方法步骤和个人动手操作锻炼,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连续几次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仪器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要尤为耐心和细致,在第一次,即树立良好正确的操作规范,预估到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提前告知并讲解,降低实际操作训练中的犯错率,让学生练习几次即可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和失败带来的厌烦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灌输仪器药品使用完毕放回原位、贵重仪器细心操作及共享物品正确使用等为他人考虑的实验素质;另外,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强调并重复性地为学生树立实验室药品正确使用的观念。第三部分为设计性问题。就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或实验思路等方面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结果等有用的实验记录,结合简明的语言和图解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解答,训练学生正规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求实验报告尽量不要和实验教材已有的内容相重复,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例如画流程图等形式)重新讲述实验原理及流程,促使学生自己能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吃透,将学到的理论、技术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因而道德是可以教授和传播的;但同时,道德还是一种情感、意志或行动。”我们创新性地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为学生传授了团结合作、尊重生命等道德知识,希望这些知识内化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使他们具备道德自觉的能力[1],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完备的医德,成长为医学道德和专业精神兼具的优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平昭,李云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思想状况与道德教育模式转变的调查[J].中国病案,2010,11(5):8-10.
[2]沈雁霞,刘奇.浅论新时期医学院校道德教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39-40.
[3]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本科生 阅读倾向 阅读量 抽样调查
高校图书馆的中心任务是开展文献情报服务,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馆藏图书的外借是图书馆最经典的基础工作,从图书的馆藏量、借阅量、借阅类型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反映读者的知识结构、个人品味和阅读倾向。
本文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2004~2009年上半年(截止2009年6月30日)的借阅记录为基础数据,对馆藏量、借阅量等数据作一基础性的统计分析,初步比较了不同校区、不同专业之间的阅读倾向和学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02~2006级四个专业的毕业生300余人,进行了定向性问卷回访,对他们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点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分析。
1.数据统计与阅读倾向分析
数据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中心,包括四个校区各个图书馆2004年1月~2009年6月30日的借阅记录数据。
从馆藏总量和借阅频次来看(见表1),我校藏书达百万册,2006年以来增长较快,现已达150万册以上,特别是借阅频次高达25万次以上,近三年已接近40万次,与国外大型研究型图书馆的流通量相当,同时显示了较高的图书利用效率(平均约25%)。
由表1不难发现,图书的借阅频次增长大致与新书增量基本同步或略滞后,2006年大量新书的购置激发了校园的读书热,当年图书年借阅频次急剧增长,至2007年达到峰值,随后的新书购进中,借阅频次却略有下降。这在图书利用率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笔者以为,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新书已经不能刺激阅读,另一方面可能还反映了读者的阅读倾向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将馆藏图书借阅频次较高的主要图书类和亚类制成表2,以探究我校读者的阅读倾向。
我们从表2可见,首先,最大借阅量的图书是艺术类(J)和语言(H)图书,尤其是艺术类图书借阅频次约占全馆年借阅频次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2004年以来这类图书的借阅频次并没有显著的增长,2008~2009年间还略有下降趋势;语言类图书的借阅量自2006年以来急速增长,很可能与学校对英语四六级过关考试的重视以及大量考研外语复习考试书籍借阅有关。
其次,有较大借阅量的是工业技术类(T),2007-2008年间快速增加至峰值,在湖南大学[1]、天津大学[2]的图书借阅量分析中,T类书籍的借阅普遍增量较大(40%),尤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类(TP)增长较快,但我校TP类借阅量增长不强(20%),而建筑类、轻工类和一般工业技术类图书增速更快(未列入表中)。
第三,我校社科类图书借阅量增幅较大,其中马哲、社科、政法和军事类(A、B、C、D、E类)借阅量增长显著(80%),这在其他院校图书流通中是比较罕见的,特别是这个增幅主要来自哲学类图书;而经济类图书(F)借阅量较快的增长(60%)则较为常见。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类、数理化(O)类和天地生类的借阅涨幅很小,甚至萎缩。笔者以为,这个变化一方面与全校广泛展开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该领域大量新书更新有关。
2.不同校区间的借阅量比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现有四个校区和各自的图书馆,各个校区的专业侧重点不尽相同,校区之间图书流通便利。本文在此将几个校区的阅读规律作一比较与分析。表3是各个校区的藏书量。其中,本部校区图书馆藏书量约占全馆65%,北院占20%,河滨校区10%,同济校区较少,多为近年新进图书。考虑到各个校区不同专业的学生混住,各校区的图书互借十分频繁,因此选取各个校区较有代表性的专业来比较校区之间阅读量变化。包括本部的计算机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北院的动物医学专业;河滨校区的临床医学专业;同济校区紧邻本部,本科专业发展较晚,加之数据缺乏,未作为比较的一部分。
图1统计了四个专业近五年来年人均借书频次。以2004级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四年间共有79名学生(不包含无借阅记录的学生,下同),合计借阅7260次,4731种图书,年人均借阅23.0次。各专业年级统计方法类同。其中,借阅频次最高的是0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41.8次,最低的是04计算机专业9.9次;动物医学专业的各个年级较为平均(15.1~27.6次),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临床医学专业各个年级间波动较大(10.0~41.8次),06和07级峰值较高;计算机专业(9.9~19.4次)和土木工程专业(11.8~16.5次)的平均借阅量低,且波动不大。与其他地方院校的类似结果相比[3, 4],我校平均借阅量正常偏低,临床医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略高,但计算机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明显偏低则较为罕见。值得担忧的是,08级新生的借阅量有下降的趋势。
临床医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分属学校本部之外的河滨校区和北院校区,图书资源量和新书相对匮乏,而两地借阅频次略高。位于本部的计算机和土木工程专业,图书资源丰富,新书供给较充分,但这类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借阅量明显偏低。在其他院校的相关研究和经验总结中[5, 6],藏书量大、新书多有利于提高借阅量,而我校反常的借阅量反映了各个校园的学习风气状况:校园本部地处市区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文体活动众多,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十分丰富,尤以兼职和社团活动为主;河滨校区和北院所在的城区一隅和城郊地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似乎有益于学生的专心读书。
3.对毕业生就业与知识点的回访调查
对毕业生的回访问卷调查,选取了2002~2006级的毕业生,涉及土木工程(工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理科)、地理信息系统(理科)和旅游管理(管理科)四个专业,共计300余人,由授课教师配合进行了定向的回访调查,设计的问卷调查与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业余阅读、就业知识点、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由于组织等方面的原因,仅有109份不完全问卷先后返回,经仔细分析和归纳,将有关内容汇总如下:
3.1 专业就业率偏低。平均专业就业率不足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土木工程专业(4/2人)专业就业率略高(50%),但数据量少,代表性不足;资环专业(48/21人)的专业就业率43.8%,地信专业(31/11人)为30.6%,旅游专业(26/9人)34.6%。调查发现,毕业生首次就业选择本专业较多,一年后再择业转行较普遍,非公用企事业就业学生转行更频繁,且大多转在非专业领域。
3.2 非专业就业向服务业集中。非专业领域的就业主要是销售、外贸和管理等,在教育、保险、证券和银行等领域也有少量学生就业。我校学生主要就业于广佛及珠三角地区,区内产业主要是中小型非公有制制造业、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充分,外贸依存度高,城市化快速发展,金融领域活跃。这种产业形势需要大量基础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移。
3.3 就业与知识点和阅读的关系。从就业的知识点来看,专业就业领域主要用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如地信专业做地图数据的能力,资环专业管理地图的工作,旅游专业接团带团的工作等。非专业就业的学生,大多经历了短期的职业上岗培训,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基础课程和实践训练使他们上手很快而获得机会。如外贸行业就业,四六级考试是门槛,基础好的学生培训过关也就容易。有从事企业管理的学生感慨自己没有学好《管理学》,许多学生认为就业需要做事的能力,更需要学会做人(脉)。对比我校图书馆主要图书借阅频次统计表(参见表2)可知,语言-艺术类和社科-经济类是学生们重点外借的阅读书目,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类是本科学生眼中不实用的书目。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校,除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之外,如何拓宽学生专业之外的知识领域将是今后的任务之一。
4.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和比较,现将小结并讨论如下:
4.1 我校图书资源丰富,利用率较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藏书153万册,生均150本,年借阅频次约38万次,属于高效利用的图书馆。其中,大量新书购进和便利的借阅服务是高效借阅的基础。从已有的研究结果[2, 5]来看,借阅服务的便利化和新书购进等都刺激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但最终图书馆的利用率是由图书是否满足读者的需要来决定的,作为图书馆需要了解读者的兴趣所在,本文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4.2 大量借阅集中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类借阅不足。其中,社会科学以休闲类艺术、小说阅读为主,以及语言类、经济学类等;自然科学类中,理论性的自然科学总论、综合类和数理化类等借阅量较少,工业类和计算机自动化亚类增幅较大。总体表现的是休闲型和教学参考型借阅,缺乏高层次的阅读。我校读者以本科生为主,兼有少量专科生和部分成人教育学生,只有少量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理工科为主的其他院校中,也只有研究生群体表现出对自然科学中理论专著的借阅偏好[6]。目前,我校正按“以工为主,综合发展”的构想调整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缺乏急待改进。
4.3 理工科学生人均借阅量偏低,城市中心的校区借阅量更低。我校理工科学生年人均借阅量约为15~20本书,远低于校内大部分文科专业,相比与类似地方院校平均值略低,与重点高校相比差距较大[1, 2, 6]。其中,城郊生命科学学院北院校区和相对僻静的医学院河滨校区的借阅量较高,近市中心的本部校园读书风气较差。
4.4 部分专业对口的就业率低,阅读发散的趋势明显。本次抽样的四个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偏低,基本是产业形势决定的。未来须在调整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适度强化外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拓宽非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地方高校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本文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阅读倾向调查与跟踪回访”科研项目资助,成果编号2011X069。
参考文献:
[1]李桂梅,谭小华.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统计分析报告[J].中外企业家,2009(7):215-216.
[2]隋松苓,羡芃,曹琦,刘波.浅谈开架借阅对图书流通和借阅倾向的影响[J].津图学刊,2004(2):39-40,80.
[3]叶青,郭维真.从图书借阅量数据分析看大学生的阅读倾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1-3.
[4]秦忠群,廖薇.贵阳学院图书馆借阅量的统计与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5-58.
[5]李丕仕,黄贤树.中文图书入藏量与借阅量关系的定性探讨[J].情报杂志,1998,17(3):42-43.
[6]靳萍,张大为.工科院校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8):29-30,34.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医学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38-001
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德。医德不仅适用于医生自己,也适用于护士以及医药技术操作等与医疗相关的各方面人员。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其中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而对他们加强医学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也应贯穿医德教育。
一、临床专业理论课时的医德教育
医学生在从基础课转向临床专业理论课学习时,是他们初次接触临床知识,将实验室中的细胞、组织、动物转变为以“人”为教学实体的学习过程。所以,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学习“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提高道德水平。临床医学专业课中应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首先,医学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讲解医学某学科的发展历史、前景时,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为“白衣天使”应有的责任感,而对历代名医济世救人、献身医学的高尚医德的讲述,则可对医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医德医风教育;其次,通过临床专业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严格管理的过程,也对学生具有道德教育作用。教师促使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鞭策,都具有教育作用最后,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资源,他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尊重客观、科学的思想行为,包括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临床见习时的医德教育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真正初次与病人接触的阶段。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应当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当医学生第一次来到医院,见到病人是带着各种病、伤的痛苦来到医院的,他们会学着拥有一颗“慈悲”的心来体谅照顾病人和治疗病患。这会促使医学生坚定立志解除病患的决心,激发学习医学知识的热情。医德的培育,有时就是需要医学生“身临其境”,与病人“换位思考”,并“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在临床见习中,医学生应当体会到医生为“人”服务,医务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更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自己不计较得失。
三、毕业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
【关键词】 生理科学实验;问卷调查;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内容的结合,我校东莞校区自2003年以来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合并,组建了独立的生理科学实验室,开设了新课程——生理科学实验。5年来,我们紧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积极学习国内各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初步形成符合我校教学要求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该课程已成为我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对我室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中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已经完成我科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的结果作一分析和思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校东莞校区第二临床学院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603人。
1.2 方法
2008年11月,我们同时对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课时的安排,实验前准备情况,教师授课,课堂辅导情况,课后批改实验报告情况等方面,把调查内容设计为6个方面19项,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很差5个评价等级,并就以上6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回收223份,有效率为89.2%。经统计,涉及调查内容19项中,学生评价好的有6项,评价较好的有10项,评价一般的有3项。
2.1 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见表1)表1 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总体评价比较好,特别是实验准备和实验报告批改两方面评价好,有200名学生认为教师实验前准备细致,试剂和器材准备充分,实验过程中损坏能得到及时更换;189名学生认为课后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工作认真细致;有164名学生认为实验内容设置较好,教师授课水平较高;90%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遇到问题愿意询问老师,与老师沟通;而课堂辅导方面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差,评价较好的仅占8.1%,评价一般为70.3%,评价差和很差的分别占15.2%和6.4%;197人反映一位辅导老师太少,课堂辅导不及时,应加强实验辅导。
2.2 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收集,反映我室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设置没有突出专业特点;(2)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偏少;(3)教师授课理论讲述时间过长,实验操作时间不够;(4)大班教学实验组人数及实验组数多,致使实验资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的操作机会减少,而教师的课堂辅导亦跟不上。
3 讨论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较好,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带教老师在课堂辅导方面跟不上,离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资源有限,使东莞校区的生理科学实验课均采取大班教学,一个实验室两个小班同时上课实验组数及人数均很多,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中很难兼顾到每个组。且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带教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年轻老师的带教经验不足,部分非生科专职教师对实验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导致课堂辅导达不到学生要求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实验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5年来,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变化不大,使学生对部分陈旧实验内容兴趣降低,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对实验课内容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4 建议和措施
4.1 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在实验项目设置上突出专业特性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难度不一的实验项目。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应突出临床思维,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利用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基础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设置实验项目时可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点,联系临床医生的工作,开展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仿真训练,如可在实验中设置制定用药方案的教学内容。总之,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要有侧重点,实行分类教学。
4.2 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我们在不增加课时,保证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减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比如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中多安排如“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这类综合性实验。它们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用动物复制临床上常见病例的相关病理模型,并可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动物进行抢救和治疗,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用基础理论解决临床诊疗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旨在通过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医学科研实验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上几种能力尤为重要,可在教学安排中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4.3 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预实验。实验课前技术人员应将设备和仪器调试好,试剂和实验器材应准备充分,课堂中发生差错或损坏要及时更换或维护,以保证学生的实验顺利完成。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必须在课前认真完成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和实验中的难点,并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可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除必要的交代和注意事项的强调外,尽量避免讲小课,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动手时间。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配合实验教学,可起到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的良好作用。
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多走动,多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尽量用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后讨论,利用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心理,以实验结果为基点加强课后讨论,教会学生质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3]。
4.4 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提倡小班教学,减少实验小组人数,增加学生操作机会
东莞校区开设生理科学实验课的专业较多,除临床医学、护理学和药学专业外,还有法医学、医事法律、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因上课的学生多,实验场地和实验资源有限,故目前均采取大班教学。大班教学的弊端是一个实验室有两个小班同时上课,实验组数多,每组人数多。实验资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的操作机会也少,带教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实验中很难兼顾到每个组,课堂辅导跟不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势必有所影响。我们建议预防医学、医事法律等专业停止开设生理科学实验课,以节约实验资源和成本,将临床医学、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改为小班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可经常更新实验设备,并适当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次数,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傅小达,林忠文,韦红华,等.建设高职高专“三类别四模块”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2):6768.
关键词: 基础实验课程 康复治疗学 教学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南通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医学教学中尝试开展基础实验课程,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为本学院2009级(n=32)和2010级(n=33)两个年级的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共计65名。
(二)方法
1.2009级学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2010级学生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开展康复基础实验课程。
2.具体步骤:(1)制定整个科研课程大纲,课题开展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认真讲解该课题的重要性;(2)指导老师对实验动物进行造模并分组,将实验大鼠分为:康复训练组、自由活动组和制动组,对康复训练组脑损伤大鼠进行康复训练,并对三组大鼠的不同阶段进行评定,具体方法见本课题组已发表文章;(3)遵照指导老师科研课程设计认真做好每个实验步骤;具体实验任务分配到各个实验小组;(4)小组成员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8个问题,每个问题采取“是”或“否”的方式回答。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综述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X2检验。
二、结果
由下表可见,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康复专业知识和先进的康复理念,提高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讨论
(一)促进学生对康复医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专业性很强,基础理论课缺乏直观性、示范性,与操作难以衔接;同时许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是凭感觉填写,并不了解康复治疗师具体是什么工作,进入医学院校后仍然很茫然。该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康复治疗师以后的实际工作核心内容是临床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题,对实验动物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直接观察康复训练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专业教育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治疗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康复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有责任向广大群众宣传康复的理念和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这就要求康复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康复专业知识和康复理念。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实验组成员查阅了较多的有关康复医学领域的文献,对康复专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模拟了早期康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