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创新创业实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创业实习报告

第1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户 口: 兰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毕业时间: 20xx年07月

所学专业: 社会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批发、零售(商场、专卖店、百货、超市)、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市场、广告、公关

期望职位: 业务拓展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市场专员/助理、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跟单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xx-4000

教育经历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兰州大学 社会政治类 社会学专业:培养社会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

培训经历

20xx/7--20xx/8: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资源相关业务的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20xx/7---20xx/11: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担任项目部专员职务,熟悉相关业务流程,能独立操作相关业务。

20xx/10--20xx/3: 爱心活动 | 长期辅助孤寡老人;组织“心灵有约”献爱心活动;策划并参与了“师生共建哲社林”大型植树活动

20xx/6--20xx/9: 毕业实习 |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

20xx/5--20xx/6: 市场调研 | 策划并组织了《兰州大学学生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项目

20xx/6--20xx/8: 暑期实践 |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专业技能

熟悉spss社会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能熟练操作word.wps.ppt等专业办公文件

熟练掌握了office.excel等专业办公软件

工作业绩

20xx/6--20xx/10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调查报告,获得了学校20xx元的资助奖励金,而后撰写的调查论文被收入学院的优秀学术论文集

20xx/6--20xx/9: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实习计划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独立撰写了实习报告,被评为本学院优秀实习报告

20xx/11--20xx/5 自己独立设计并独立完成的兰州大学毕业生论文被评为全校优秀毕业论文

自我评价

1、品行端正,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能及时完成组织规定的目标任务;

第2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多的资源保障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高校、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均不同力度地提供了人员、资金、场地、技术项目等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成果孵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已有发展,但由于起步较国外高校晚,仍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尚未完善。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类学生的教学体系为例,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类专业培养具备水、气、固废等污染防治及水污染控制与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的人才,但目前环境类专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学模式老化,课堂采取“填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少启发式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2)教材更新慢,理论与实际脱节,书本内容无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参与课外学术讲座及参加学术讨论较少;(3)学时太多,教师讲的太多,每门课程学时多,阻碍学生个性化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优势;(4)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轻“提出问题能力”培养,阻碍创新思维的形成。从上述几个问题中可以得出,要使环境科技类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改革针对于环境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成功经验

在美国,上百万名学生从小开始接受创业教育,还通过“青年商业社”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经营活动还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创业教育。除了美国,还有26个国家也开展了类似教育。而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左右。国外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尽管西方各国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

二、对我校环境类专业的启示和借鉴

1.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我们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的主题。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针对每个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多种实践训练,让创新创业的意识在大学生人群中根深蒂固,便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要明确培养目标,对部分有创业倾向的在校大学生实施创业者甄别、创业者培训和试创业指导的“创业精英教育”,提高学生创业实战技能。本科生培养目标细分为五项,分别为:具有清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悟和创新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求知若渴的精神。

2.灵活生动授课模式的建设及传统考试模式改革。①灵活生动的课程教育,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善于探索的意识。②传统考试模式改革,对传统的考试模式作一些调整,能够激励学生,让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并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以社会实习报告或者学生上台讲课作为考试的方式,或许能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丰富创业经验和较高创业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有学术成就优秀教师授课为主。只有让在专业领域内不断创造发明的教师给本科生上课,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与严谨朴实的学风,改变照本宣科和只会给学生灌输僵死的结论和陈旧的知识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创业,通过培养或引进创新创业教师,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聘请企业家、自主创业成功者给学生授课;加强对高校创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三、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

1.为低年级学生设置研讨班课程,以激活学生的求知

欲与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初入学的大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大学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养成求异思维和理性判断的习惯,并且和资深教师建立亲密的关系。每个研讨班应该控制尽量少的人数,来确保学习质量。一般控制在15人以下,持续一个学期。研讨班讨论的课题可以与所学的课程有紧密的联系。研讨班的教学方法有的是名副其实的讨论,有的则是一边做实验,一边讨论。譬如针对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类的学生,我们可以在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的通识课之后,设置与环境污染治理各个方向(如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相关的讨论课题,组成研讨班,并且由资深的优秀老师带班。使学生在经过研讨班的学习之后,对某一方向的研究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并在大三、大四的学习阶段有目标,有侧重地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以此激发学生对某一专业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创新的欲望,把握一定的研究方向,获得交叉的知识,并感觉到学习是多么的生动有趣。

2.高年级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计划。培养本科生研究

第3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为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提出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方案。该方案首先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产学研联合培养政策;同时,善于求解多方利益趋向的共同点,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建立评估标准。该方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实现了零距离上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关键词】

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思路;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术型人才,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技师等应用型人才[1]。因此,确立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进固有的学术型人才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也成为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社会各界反应出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如下[2]-[5]:1、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技能无法达到企业招聘岗位的要求,就业率下降,而企业却又无法招到满意的人才,面临用人荒的窘境。2、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达不到产业界发展的标准;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尚可,但项目实践能力有待提高。3、目前,尚无完整详细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毋庸置疑,以上问题已客观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对目前的工程教育发展影响之深远,已到急需改善的情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以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中不仅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应用型工程师”,为己任,围绕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等问题进行有益研究。

3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方法研讨

3.1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制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政策高校是一个国家完整的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遵守国家教育纲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运作,不断从社会上获得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需求有关的各类不同信息。因此,高校与国家和各产业界是密不可分的,其职能必须满足国家需求、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客观需要。为此,高校应理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形成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坚持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理念。打造理论、实践、综合素质拓展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和校际合作,推进多元化、多样化合作教育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6][7]。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制订强有力的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重视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

3.2善于求解多方利益趋向的共同点,校企合作共同论证,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1、加强对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研究,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当代社会对工程师职业素养的要求,现代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注重通过实践教学和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能力,工程技术教育内容占主要比重,但同时应该有适当的多元化的等非技术教育内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8][9]。可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际合作教育”计划,强化学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及国际大学的合作,实现学校与产业界的资源共享、全面参与、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创业创新”教育计划把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全面贯穿于高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尤其是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教育实施创业创新教育。2、采用2+1+1模式,在产业基地办学,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产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采取“2+1+1”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人才培养三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面向产业的专业教育+面向企业的职业教育”。“2+1+1”模式是指前两年侧重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学习,后两年侧重工程实践教育,侧重点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2+1+1”的后两年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完全根据产业需要,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工程实践项目中,采取“做-问-学”往复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环境为产业园中的大学,工程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程。通过对在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中影响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诸方面因素的研究,实践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方案,探索一种有效的新型的“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时,另一方面保证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其共同目的都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3、构建三大课程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源于企业实际案例为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术水平提必须和产业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可根据企业的研发工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学科综合性和先进性,整合理论课程结构,构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10],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全面而广泛的选修课,增加实践实习课程,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制定系统能力培养体系可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充分整合,完成多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4、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教育有机结合,注重个性化培养,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为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的毕业生需求,高校可将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考证考级课程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力求通过专业化的本科教育培养职业化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发展柔性需求有机结合,鼓励学生选修多门课程,加强综合素质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校级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实践活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又给予专业的指导。

3.3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1、方案应突出实践教学,体现“能力为本”的思想强调“能力为本”,即在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数占该专业课内总学分的20%-35%。2、改革实践教学,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保证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能落到实处,高校应改革实践教学,坚持将不同形式的实践环节相结合,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企业联手打造学生高水平的计算机项目开发、设计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社会实际,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3、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实习实训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高校可以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支持,开展深度政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一批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将部分成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集“人才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用合作发展与教育基地。同时应重视校外实习实训过程监控,对各个工作环节做出明确要求。在实习开始前,制定实习计划、实纲、实习手册和实习管理方法,专人负责联系和安排;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实习结束之后,提交完整的实习材料,含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评定表,实习单位鉴定等。此外,高校定期与校外实习基地联系,注意加强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组织和管理,做到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内容丰富,实习经费充足,实习效果良好。

3.4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强化学院“自我造血”功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想培养满足产业界对人才需求,各大高校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达到企业工程师的标准,成为学生面前当代工程师的榜样。因此,高校可充分挖掘现有的科技与人力资源,推动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与措施,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使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第一线的项目管理实施中;鼓励教师参与海外交流项目,积极引进先进的师资培养方法。同时,为促进教师积极开展应用科技研发,对教师在实验室中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提供便利条件。将已开展的企业横线课题内容,根据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教学目标要求裁剪成为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进行实际操练。提高其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凝聚和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3.5明确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建立评估标准。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应培养现代创新型工程师,可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配备专职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面向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与此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有效地评估标准和工程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从体制和法规上来可保证应用创新型工程师教育的办学方向。

4结语

经过多年的系统建设,金陵科技学院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将教学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多年来,我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应用型人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学校各大专业中名列前茅,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核心骨干,受到用人单位户“适用,实用,好用”的好评。高校与产业界联合的新模式,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了新的有益补充。事实证明,夯实学科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接受企业工程技术训练,充分参与科研项目开发的产学研用结合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业界的各项用人标准,满足社会对高层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芳.发挥特色优势培养创新型行业领军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02:12-14

[2]翁史烈,工程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7-9

[3]戴玉纯,地方工科高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86-88

[4]陈宝明,我国当前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理论研究,2009.11:42-45

[5]周小理,姜超,马忠才等“,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1-73

[6]韩立强,张鸣放,黄金林,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定位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4-35

[7]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王杰,潘海生,孙克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1:18-23

[8]柳海民,史宁中,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1.02:15-16

[9]孔建益,陈奎生,创新产学合作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5-46

第4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分散式;生产实习;工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24-03

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科学与艺术,对于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都很高的应用学科。工业设计学科自身具有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等专业技能与修养。而生产实习是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将在校所学的基础设计理论应用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中,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深化。[2][3]针对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4],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现行工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关注产品形态设计,会创意表达,还要掌握产品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在生产实习环节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公司的设计项目中,他们就无法了解产品结构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相关技术,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5]现在工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实习单位难以落实

现在的设计公司一般规模较小,无法接纳过多的学生同时实习,即便是接收了大量的学生实习,也难以保证实习质量。由于实习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给公司创造利润,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此外,学生的接待、培训、安全等问题也是影响企业接收实习生的重要因素。

(二)实习经费紧张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而相对的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受经费的限制,部分学生不得不放弃已经联系好的外地的设计公司。

(三)过程监控困难

指导教师一人要带领几十名实习学生,而实习地点不仅分散且远离学校,这给指导教师的过程监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学生的考勤制度、工作态度、行为准则等问题,管理者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考核体系不健全

指导教师往往会根据生产实习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然而实习报告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工业设计专业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

(一)分散实习的利弊分析

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为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师资力量、实习经费、实地基地数量等教学资源显现出不足。分散式生产实习体现了其优势:1.不仅缓解了学校的师资压力,还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避免因为人数众多的集中实习而影响实习效果;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3.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同时了解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为择业与就业打下基础。

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在实习管理、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管理困难。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实习单位分散,指导教师很难监控到位。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存在学生因准备考研、出国等而谎报实习的问题。其次,考核困难。通过往年的生产实习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碍于情面给实习学生的评价鉴定成绩并不真实。另外,实习单位的评价标准不同也可能影响实习结果的客观性。

(二)生产实习模式

我校2013级工业设计专业采取了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1.实习前的充分准备

首先,先后就作品集的制作、找实习单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解答、落实实习具体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问题,分阶段三次召开生产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们从思想上重视生产实习。其次,主动全方位出击,通过联系已建立的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个人资源、已毕业的学生资源、学生自联等方式,全面落实实习单位。再次,通过见面沟通、电话、QQ、微信、邮件等方式,严格把关作品集,时刻密切联系学生。第四,通过学校购买保险、企业委派指导教师、家长签署生产实习知情书、学生签订实习安全协议的方式,制定了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安全措施。第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自实习单位。从专业对口角度、企业的软硬件条件、规模以及对支持学生生产实习教学是否有积极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研,综合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生产实习条件。在指导教师确认实习岗位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到自联单位参加生产实习。

2.实习中的严格管理

为了取得满意的实习效果,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在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密切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

企业方面:一人一导师,全面有计划地进行企业实习教学。由于企业的类型不一,实习教学内容也有差异,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企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公司环境、熟悉公司的设计流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公司的经营范围、流程等。(2)技能训练。技能培训涵盖了手绘训练、3d Max等三维软件训练、Corel?鄄draw等二维软件训练、设备操作训练等。(3)参与企业项目。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加成熟,更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4)参与企业活动。参与企业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在活动过程中放松精神,增加与企业员工的感情和团队凝聚力,这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工作。(5)企业鉴定。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主管领导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出勤、平时表现等给出鉴定意见,并对实体表现进行评级。

学校方面:走访沟通、电话网络等多位一体,严格把控实习过程。在生产实习中指,指导教师不能只起到一个联系人的作用,必须对实习过程进行全程严格把控。实习中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联系实习单位,协商制定实习内容。与单位领导、相关人员沟通,确订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并与企业协商,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实习单位和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实习内容。(2)随机走,检查实习情况。针对实习地点较近的学生,指导教师应每天随机到某个企业进行抽查、监管、指导,以保证学生按时、保质的完成实习任务。(3)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指导。对于在省外企业实习的学生,主要采用网络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4)制定双导师指导制、组长联络制,加强过程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由企业为学生指派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学生实习过程中专业上或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另外,根据学生实习地点集中的程度,每个区域指定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每周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组员的实习情况。(5)在与企业领导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仔细考察这些企业是否具备成为本专业实习基地的条件,以备新增实习基地。

3.实习后的成果总结

召开实结交流大会,对生产实习进行回顾和分析,肯定成果,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并在总结交流大会上展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有助于优秀作品的传承,对以后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回访企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具有合作意愿,且企业实力、规模符合我们专业实习要求的企业进行洽谈,新增实习基地。

(三)生产实习改革

针对往届实习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分散实习质量监管、校企合作、教学团队、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了改革。

1.成立四级管理模式,加强分散实习质量监控

为了确保分散实习的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四级管理模式。机电工程学院负责审查实习计划,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工业设计教研室负责组织教师对《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进行讨论,汇编了《工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为生产实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此外,工业设计专业实行本科生师制,所有学生被平均分配给各专业方向的教师。导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单位、实习指导,使生产实习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企业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内容;对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协调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之间出现的问题。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企业培训、技能培训、项目安排和实习结束后的实习鉴定等。

2.以构建生产实习基地为契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我校工业设计系先后与成都洛可可设计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人才培养基地。我们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并将这一信息迅速反馈到教学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学生在大三生产实习期间通过自荐、教师推荐、企业考核等方式进驻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创造价值。“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人才培养”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双赢”则是校企达成深度合作的前提。

3.建设校企互补式师资队伍,提升教学团队实力

通过生产实习,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结合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各自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从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需求出发,聘请企业教师来校讲授实践项目课程;从企业提升员工理论素养的角度出发,安排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讲授理论知识。为保障这一方案的实施,我们在专业教师岗位中设置双师型教师岗位,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在企业实践至少一年以上,在行业和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4.改革考核方式,实现多元、立体化评价

在生产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考核是检查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生产实习考核小组制定了量化的考核体系,采用了平时表现、生产实习日志、生产实习报告、企业评价、实习答辩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的评价方式,将各个环节以具体的指标权重计入最终成绩。重点关注学生对相关设计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四)生产实习成效

在分散式实习模式的支撑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依托创新创业中心,实现自主创业

工业设计系2013级的两名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以工作室的形式对外承接设计服务。随后在我校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创业成立了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已入驻我校科技园。

2.生产实习与就业相衔接,全面提高就业率

企业通过生产实习能提早了解毕业生的相关能力和信息,挑选优秀人才,与毕业生建立用人关系。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习考察企业实力、发展前景,从而决定是否留用为正式员工。本次共有67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实习结束后有58名学生与企业达成了落实就业协议。

3.实习成果转化率高,亮点突出

学生设计作品的数量、质量是工业设计生产实习效果考核指标之一。按照生产实习要求,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均参与了企业实际项目,而且多位学生的设计作品已被公司采用。其中有3名学生设计的作品已经转化为商品,另外不少作品也即将转化为商品。

4.促进校企交流,拓展实习基地

大量的、稳定的实习基地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增加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选择,而且能增加校企合作项目、共建课程的机会,还能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生产实习期间,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与非实习基地企业的交流,我们与5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践协议。

三、结束语

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散式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尽管分散实习增加了指导教师的管理难度,但是分散实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施分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材施教。学生的设计作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实习成果得到了转化,就业率也提高了,可以说,分散式生产实习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高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育研究[J].设计,2014(2):187-188.

[2] 艾宁,阮慧敏,刘会君,等.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50-153.

[3] 武一,王宝珠,贾志成,等.探讨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3-144.

第5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合作办学;实践教学;创新教育

0.引言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强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创新教育列入其中,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等院校是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担负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令人担忧,突出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弱。如何使我国的高等学校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法合作办学项目

众所周知,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的是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科技大学于2003年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SUPINFO)合作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该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方案由中法双方的教师共同制订,全套引进了SUPINFO的教育资源,专业核心课程由SUPINFO派遣有工程经验的外籍教师任教,学生享有SUPINFO的电子图书馆、网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验室等优质教育资源。课程体系包含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实践项目、经管、法律类课程等。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数据库、JAVA、,NET等;经管、法律类课程有IT管理、IT经济、IT法律、软件质量管理等;工程实践方面包括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个人项目和分组项目、全职企业实习、兼职实习、社团组织活动等。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项目培养了一批既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又熟悉跨文化沟通,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从大四开始,学院根据出国深造、国内读研、自主创业和工作就业等各种情况,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升学与就业渠道。已毕业的4届学生共234人全部通过中方的毕业设计,修满相应学分,并获得中方本科学士学位,其中178人,修满SUPINFO规定学分,获得法方学士学位;84人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攻读硕士学位,读研率近40%,国内就业涵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就业率达98.8%,用人单位评价学生“专业技术精湛,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2007年12月,在江苏省首届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交流会上,江苏科技大学作为特邀代表介绍经验,并在2009年的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中获得好评,办学效果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受到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

为什么入选中法合作项目学生的就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与普通专业学生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呢?课题组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非常熟悉法方教师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经过多次研讨和深入分析,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在法方的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来自于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

2.合作办学项目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而独立设置的,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实训、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阐述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计算机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2.1课程实验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国内课程通常为72学时,实验为16学时,由5~6个实验项目组成,由实验室老师集中指导,在固定地点开展实验项目。该课程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的笔试成绩,实验成绩仅作为参考。在课程中,实验常被看作理论教学的补充,辅助学生理解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合作办学项目开设的专业课程几乎每门都有一个project作为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本课程介绍的开发工具、知识要点等独立设计并完成。任课老师负责指导并规定项目完成时间,具体实施由学生自行安排。每学期都有几门专业课的projiect要完成,学生获得该门课程的成绩一般由笔试、项目报告和答辩3部分组成,如果某两个project设计内容雷同,则均被判为cheat,该课程成绩为0且计入诚信档案。如ASP课程的project是需要设计一个飞行俱乐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学生通常会借鉴网络资源或其他同学的代码,因为诚信档案会直接导致不良信用记录,学生一般不会、也不敢相互抄袭,都会在理解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完善,最终转化成自己的成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每学期的多个proiect,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检索文献资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4年潜移默化的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解决工程问题的习惯。

2.2课程设计

国内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如“网站设计课程设计”时间为2~3周,集中在实验室编写一个软件项目,或集中在实验室利用实验箱、开发板等实现一个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案。学生独立或通过分组协作,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出勤情况、实验表现和设计报告决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通常整个班级的设计报告只有几个版本,很多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训练。

合作办学项目每学年都会有1-2门的课程设计,主要是综合几门课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间跨度为一个学期,由法方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比较强,需要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Web页面或图形界面设计等,而这些在课程实验的projiect都训练过,学生将这些proiect有机整合,基本可以实现课程设计的基本功能。课程设计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项目演示和答辩通过后可获得成绩,考核主要关注学生设计方案的新颖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2.3企业实习

国内计算机专业学生因为涉及交通费用、食宿安全、企业接收意愿等因素很少参加企业实习。合作办学项目非常重视企业实习,并设置了很多学分。每学年一次全职实习设置10个学分(国内通常为3-4学分),每学期一次兼职实习设置3个学分,学校根据企业评价、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或总结等给予相应的学分。合作办学项目在大一学年即开设了IT管理课程,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如何参加企业面试、写推荐信、如何与企业沟通并获得实习机会等。由于参加企业实习的学分非常高,学生在“胡萝卜+大棒”政策的引导下,一般都可以独自找到实习机会(低年级的实习通常是非技术性的,而高年级通常能获得需要专业技能的实习机会)。经过大学四年的实习训练,学生得到了丰富的企业实习经验,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或创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技能认证

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得到技能认证培养的机会,而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中有多种企业技能认证的设置,如微软认证、思科认证、Oracle认证等。由于国外的高校和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都有合作协议,可以免费获得最新的开发工具,学生在校期间每个学期都可以学习微软、思科、Oracle等公司的最新技术和开发工具,并使用最新的工具开发工程项目等。当学生通过企业的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时,法方教师会认定其取得相应的学分。

2.5社团服务

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一般不会到社团服务,因为学校一般不将社团服务作为指标考核学生。而合作办学项目在课程体系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需参加3次以上的社团活动,以获取3学分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服务学分等。

第6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挑战,2016年6月2日,我国正式被国际工程联盟大会批准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开始正式与世界工程教育接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架构、培养质量等开始获得其他成员国家“实质等效”认可。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教育界普遍的认可和推崇,并被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且贯穿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活动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工程教育思想不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价。换言之,置身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必须以OBE理念进行反思并加以调整,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评价方法。从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实来看,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微观层面落实OBE理念,依然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广大高校工程专业教师的普遍困惑。本研究基于作者的一线教学工作实践和反思,以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就工程专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进行了OBE教育实践探究,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OBE理念中的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

成果导向教育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OBE在一些国家已有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OBE教育理念强调从以教师中心向以学生中心转变,即一切教学的组织和考核以学生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目标,而传统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待,很难实现客观、科学的评价。在OBE教育理念中,学生学习成果的界定,即教学目标的确定归根结底要回到课程目标的确定上。遵循自上而下的逆向设计方法,OBE的课程目标以社会对本科毕业生从事相关工程职业或岗位的总体要求和预期为最高参照,通过学生毕业要求和专业学科课程等教学因素层层分化落实:学生的学习获得与“学习产出”主要是借助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产出的评价则依托具体课程、所在专业和学校主体等由小到大等不同层级开展,其中的课程评价是基础。因此,课程目标的评价就成为整个OBE教学活动的起点与终点。从整体上看,以OBE为主要指导思想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加关注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以评判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目标的“终结性评价”不是其主要的关注点。相反,将课程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作为保证工程教育毕业要求以及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评价工具和手段。在传统课程教学中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一考定所有”,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充分的合理性和科学依据。构建科学的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方法,有利于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关注学习过程、重视教学反馈,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在196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开启了课程评价研究领域的先河[2]。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指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3]。Sadler也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专门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以提高和促进后续学习的一种评价模式”[4]。简而言之,形成性评价又被称为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实时、全过程和多次数的评价来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其目的不在于进行学生之间的对比与考核,而在于向学生提供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升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就是“及时反馈”,这也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基础。近40年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教育部门始终坚持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价值。它们认为,根据形成性评价获取的学生学习表现,可对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在评价功能上比单一的考试更加全面。关于形成性评价,传统上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考试或观察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些行为往往主要依靠直觉,缺乏系统性。而现代教育认为形成性评价中所获取信息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用于持续改进教学。近年来形成性评价在我国各层次教育中开展了广泛的尝试,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受益显著提高,评价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需要明确各指标点支撑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并将对应的毕业要求落实到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衡量指标点是否达成。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工程认证的OBE核心理念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对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进行探究,有助于工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程形成性评价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程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在理论课中的运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理论课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过程[5]。传统的“作业+考试”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能全面展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2]。面对理论课教学由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这一要求,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势在必行。由于每个课程目标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也不同,相对应的就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评价。不同于以往“作业+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我们将课堂测验、课堂讨论、随堂提问、作业评定、课堂观察、课下座谈、调查问卷以及随机访谈等多种考核方式纳入理论课的形成性评价过程。通过一系列考核方式多样化组合的系统改革,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考核“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学习成效”,同时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各项能力,从而促进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每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讲,一般只有一次课堂学习的机会,如果只依靠最终考试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对每个课程目标设计其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为例,其设立的课程目标1主要是为了解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的内容组成,学会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说明书。在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1采用课堂讨论和随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学生对基本建设程序阶段划分不清,设计过程中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范围不清晰,并且可行性报告撰写不规范。针对上述问题,任课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授课过程中举例讲解一个食品工厂的筹建过程,将基本建设程序阶段划分融入讲解,将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做为案例讲解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区分和设计内容,并利用雨课堂上传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由于工程认证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在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时不仅要进行整体评价还要进行个体情况分析。在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整体评价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对应的考核环节,分别求取对应考核结果的平均分。而在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个体评价时,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对应的考核环节,分别求取每个学生对应考核结果的平均分。最终根据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判定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形式是否合理以及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合适,以此作为反馈依据,促进理论课教学的持续改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了《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课程目标形成性评价表》《课程目标达成度确认表》和《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详实体现出课程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贡献、课程学习活动、评价内容和持续改进情况。通过理论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促进了课程目标的达成,从而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应用到理论课程体系之后,教学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精神状态等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二)课程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在实验类课程中的运用。实验类课程是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同时,实验类课程也具有深化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点理解和提高实验技能的作用。但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类课程的成绩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潜能的发展,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实验类课程所能够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6]。因此,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立科学且可量化的实验类课程多元化评价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教学改革难题。近年来,本专业不断改革和探索实验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在教学目标多重性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及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将实验类课程的成绩合理划分,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可由任课教师评判,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实验过程的现场表现等情况;期中成绩则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任课教师根据期中测试结果评判;期末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各占一半。对于实验成绩的评定,采取学生分组答辩的形式,由实验课题组老师集体考核进行评价。具体而言,每个学生的成绩由以下4部分组成,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5%、期中成绩占25%、小组成绩占30%。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由任课教师直接评判,实验成绩决定于实验课程组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答辩情况给出的实验平均分。由于实验课往往是由若干个小实验项目组成,每个小实验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合并形成总成绩。通过建立实验课程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合理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三)课程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在实践课中的运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落实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督导具体落实情况。基于OBE理念,本专业构建了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够熟悉并掌握食品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具备团队协作、沟通和交流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本专业自2013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形成了以下实践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方式。1.基于Rubric法的课程设计小组评价。对以小组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学习效果评定时,主要采取组内成员自我评定、小组间学习成果汇报为形式的组间评定及教师评定。为解决分组教学法组员个人贡献评价困难等问题,教师评定采用3等级Rubric评价法[8]。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综合考虑标准评价分、困难等级分和个人评价分(综合了教师评分、组员互评和自评分)来克服原有分组评价时组员的成绩评价困难等问题,其中计算组员个人评价分和最终得分的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1)和公式(2)。Ci=0.6ETA,i+0.3Epeer,i+0.1Eself,i1nΣ(0.6ETA,i+0.3Epeer,i+0.1Eself,i)(1)Ii=EgDgCi(2)在上述公式中,Ci为个人贡献因子,ETA,i为教师评价分,Epeer,i为同组其他组员评价分,Epeer,i为组员自评分,Eg为标准评价分,Dg为难度系数分,Ii为最终评价分。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反映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还综合反映了学生的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2.基于三方评定的专业实习效果评价。依托学校在实践实训基地联合相关食品企业建设的食品生产GMP车间,学生可在基地从事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实习内容的设置上,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方式,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根据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课题,提前1个月。学生根据课题指南,结合个人兴趣爱好组建课题小组,经校内导师指导完成立项申请书,企业导师审阅后方能开展实验。企业导师重点考核其产品研发与设计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校内导师负责检查实习日记、记录平时表现、批阅实习报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自律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给出自我评定,最终形成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学生自身的三方评价。3.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的生产实习效果评价。生产实习主要依据技术专题模块开展分散实习。学生通过掌握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原理,掌握生产车间的主要设备和工艺管线的布置,掌握主要产品的质量保证程序及主要监测指标,了解企业产品开发的方法和程序,分析和评价实习工厂的布局设计及环境保护情况。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要求和目的,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可根据《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食品企业实验室规章制度》等对学生出勤及工作表现进行实习评价,并及时和学校指导教师沟通,反馈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以学分认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效果评价。为更好地达成毕业要求中所要求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环节,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计入学生档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以认定为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学分,学生经申报、认定后可获得该学分,以更好的达成毕业所需要的要求。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以“项目制”的形式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依托省部级平台、校内实习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年级组成项目组,从而培养学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的能力。学分认定小组根据每个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取得的成果和获奖的等级给予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学分的认定。

三、结语

第7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

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5],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趋势,也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我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打破课程间壁垒,整合动物医学相关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由原来依附于理论课程改为与理论课程并立的独立体系。根据实验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将本专业实验课程整合为4大课程群,即:动物形态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和动物寄生虫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等实验课程;动物疫病防治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实验课程;动物普通病学实验课程群,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等实验课程。以课程群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可以使每个课程群内各课程间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遵照动物医学教育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改变以往以单门课程独立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6]。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依托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每个课程群内的相关实验内容,根据其内容及性质划分为3大模块:基础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形态学课程群和动物机能学课程群相关内容)、预防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疫病防治学课程群相关内容)和临床兽医学实验(涉及动物普通病学课程群相关内容)。每个模块实验内容分为3个层次:基础验证性实验、创新综合性实验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基础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验证与强化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创新综合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验证性实验和创新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一般与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

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素质,一般在上述2类实验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3大模块3个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压缩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学时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数,增添了4个小模块课程实习。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课程实习,使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都得到了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1.2改革实验教学及其成绩评定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在动物医学专业4大课程群实验中,动物形态学课程群的实验教学过去主要是采用放幻灯,看标本、挂图等方法,学生对动物复杂的解剖组织和病原体形态构造常感到枯燥与乏味。近年来,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通过声音、图象和立体动画的方法,清晰地反映了动物组织和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过程。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记忆。学生还可以拷贝或下载这些实践教学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从而可以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本专业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李培英教授在组织动物医学专业2005级《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时,采用主体和客体对调的方法,改教师讲解实验为抽选学生讲解实验。每次实验前1周,就确定上讲台讲解的学生,对该同学进行训练和试讲,试讲符合要求者方可走上讲台讲解实验。指定该生在上实验课时讲解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步骤、成败关键和理由,然后再由教师补充、完善。在动物医学专业2005级正在进行兽医寄生虫学实验课程学习的本科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75份,收回74份,应答率为98.67%。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本科生讲解实验”认为可行的占86.49﹪,认为基本可行的占13.51%,不赞成的为0。说明这种由客体变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主讲实验内容可促进讲解者多看相关资料,多动脑分析,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改教师“抱着学生走”为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如《动物病理学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兽医学教育的经验,开展讨论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以小班(约25人/小班)为单位,每班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授课教师首先布置实验教学内容,举出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临床资料(病史、症状、化验等),独立观察,做出病理分析并报告结果,中途学生若有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鉴别诊断、病变发展的分析与综合等能力都有帮助。设计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如动物形态学课程实习利用本校畜禽诊断室的临床病例针对微生物、病理、传染病等课程内容开设综合性、连贯性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进行辅导;让学生进行病原分离、病理解剖或病理切片观察;最后由微生物、病理与传染病等课程任课教师根据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并帮助实验失败的学生寻找原因。要求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能真实详尽地描述实验结果。通过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判断能力。

实验教学效果由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两部分组成,本专业始终加强实验的过程管理,建立“系—课程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负责的实验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有组织、有计划、落实到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课程和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以往学生实验课程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特别是操作技能的高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包括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从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的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直至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课程成绩由到课率与课堂表现(占实验成绩的2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实验成绩的30%)和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50%)组成;课程群综合课程实习成绩由到课率与实习表现(占实习成绩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实习成绩的40%)和实习报告(占实习成绩的40%)组成。实行实验课综合评分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的每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1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具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贴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保障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基层、接受专业实践锻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专业性畜禽养殖基地和区域性龙头支柱产业已形成,使动物医学教育和农村社会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靠行政手段引导确定学生实习点,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的方式已难以进行。必须采取适当形式与相关企业生产单位联合,以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和人才智力优势,遵循“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与大型养殖企业、市(县)兽医院、宠物医院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合肥白帝乳业集团、安徽安泰畜禽养殖公司、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练江公司、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肥天红宠物医院、合肥动物保健中心、凤台县兽医院、利辛县畜牧兽医局、亳州市畜牧兽医局、五河县兽医站、安徽华澳兽药厂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005年以来,本专业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个,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大学生创新基金试验及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动物医学“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基地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一是成立一个稳定且具有权威性的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动物医学专业分管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的临床课教师组成。通过领导小组可以使学校和协议单位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能更好地实现融合,避免出现管理脱节问题。二是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协议单位业务技术和生产管理骨干作为学生实践教学校外指导教师,并向他们颁发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校外指导教师聘书。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了12名校外指导教师(每届聘期4a),所聘请的这些校外兼职教师,不仅已成为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的联系人、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和教学实习的指导者,而且也根据课堂教学安排,请他们走上学校讲台为学生介绍专业实践经验,参与讨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让他们有其名,负其责,真正成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补充力量和教学管理的参谋。三是积极与已建的校外基地进行充分沟通,抓内涵建设,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定期对已建的基地进行评估、考察,对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基地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对不符合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及时终止协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

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近几年动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本科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3注重毕业论文质量,构建“三方联动”指导本科论文模式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4a专业学习的综合展示,是大学生科学研究初步尝试的实践过程,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7]。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实行从选题、指导、答辩的全程质量监控。一是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题目的难度和份量必须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必须提高自己的指导质量。三是严把答辩关,细化答辩成绩的评分要素,使答辩过程规范,从而实现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充分利用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和硕士点较多的资源优势,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本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创新思路,改以往本科毕业论文由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为“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导师3方联动”的指导模式。利用研究生资源,让硕士研究生在文献检索、英文阅读、选题、实验技能、大型仪器使用、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对本科生进行“传、帮、带”。在本科生论文选题、制定实验方案和论文撰写等关键环节由导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讨论,最终定稿。据运用这种模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反馈,“三方联动”的本科论文指导模式可以让本科生充分享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试验,与研究生交流,可更好地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探索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8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自动化参观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主要设备,以及自动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任务是:通过参观了解工厂的生产概况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一般情况,了解自动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了解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生产状况,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新工艺,新设备及电气控制的新方向,了解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1日-20xx年6月25日

三、实习地点

xxx工厂企业

四、实习内容

20xx.6.22 星期二 多云

今天我们参观湖南京电开关厂,该厂位于湘潭市双拥路27号火炬创新创业园,早上8:10后,我们坐车奔赴了目的地。

湖南京电开关厂是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兴电力实业发展总公司的全资企业,于1995年成立,厂房面积约7200平方米。注册资本人民币壹仟贰佰万元整,是电力、冶金、矿山、煤炭、化工等行业高低压电器和高压低压电气成套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是湖南省电器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该厂子分为两层,我们首先参观了第二层,我们去的时候,有些工人正在工作,那里的一个师傅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产品的性能、结构、原理等方面的知识,限于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到,部分东西还不能理解。但对这些产品有了感性的认识,同学们参观时兴趣盎然,都对这些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几个同学走到一个接线工人的工作台观察她接线,只见他技术娴熟,接线速度很快,而且美观。我们很多人在旁边看了好久,都对她的接线技术赞不绝口,自叹不如,我们觉得自己在以前的电工实习上接的线都比这个差了很多,同学们表示自己一定要多动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的美观,就像接线工人接的线一样结实、漂亮!

参观完了第二层,我们来到了第一层,这里没有工人在生产,有很多的开关都摆在这里,我以前总觉得开关是个非常简单的东西,不就一开一关吗?能有什么高级的开关么?事实证明我错了,开关很多,我之所以这么想,就是以前接触过的都是生活中见到的简单的开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VSI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KYN28A(GZSI)-12户内交流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VJD中压固封式真空断路器、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和MNS型低压成套开关装置等设备。

在这里,我具体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一些情况,我从挂在那个柜子上的说明书上了解到:这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主构架为两种,全组合式结构和部分焊接式结构;装置各功能室严格分开, 各功能室主要分为单元式、母线式、电缆式,各单元的作用相对独立;水平母线采用框后平置式排列布置,以增加母线抗短路电流电动力的能力;电缆间采用上下进出线方式;按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一个抽屉为一个单元, 抽屉尺寸分为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二分之一单元、四分之一单元, 五个尺寸系列, 各单元回路额定电流在630A及以下。抽屉尺寸的变化仅仅为高度的变化, 其宽度、 深度不能变化,相同功能的单元可以互换。

MNS型低压成套开关装置我也了解了一下,它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等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场所,作为交流50~60Hz,额定工作电压交流660V及以下的电力系统的配电设备的电能转换、分配及控制之用。

VSI型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我也仔细地看了一下产品说明书,它有很多优点,其优点之一是:它的触头常采取对接式触头。因为一般的真空断路器在分闸状态下动静触头的距离只有16mm这么小的距离很难制作出其他形状的接触面,而且平直的接触面瞬间动作电弧的损伤也较小。真空断路器的优点之一是体积小,动静触头要在一个绝对真空的空间内动作,如果制作成其他的对接方式也会增加断路器自身的体积!

说实话,我还不太懂得这些高级开关设备的原理,这次在京电开关厂的参观使我对电器原理产生了更大的好奇,我一定在大三的时候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立志以后从事电气行业,为电气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自动化参观实习报告【2】一、实习目的

1. 通过亲身接触自动化设备和实验器材,并且通过老师及工厂人员的讲解,对自动化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2.加强对企业技术操作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技术操作进行初步分析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见识电子控制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维护等过程,理解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动态与专业前景。

4.通过一定的实践认知实习,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做好铺垫。

5. 让我们了解到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升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领悟到现实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朝哪一方面发展,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1.实习地点: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时间安排:

8:30 由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出发

9:20 到达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参观

11:00 返回学校

三、实习单位介绍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连铸,CCTEC),是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MCC)发起设立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xxxx年,中冶集团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80位。中冶连铸总部设在武汉,是国内最大的以连铸、板带冷轧与表面处理为特色的冶金专业化技术工程公司;xxxx年7月,中冶集团宣布,中冶南方合并中冶连铸,自此,中冶连铸成为中冶南方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方坯、板坯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板带冷轧与处理工程和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心得。中冶连铸现依托集团各项优势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从事国内外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连铸核心业务有:EPC工程总承包,事业部具有专业化连铸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能力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类连铸机(大小方坯、圆坯、矩形坯、异型坯、扁坯、板坯、薄板坯等)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工程总承包及单项服务;技术服务,事业部依靠专业化连铸技术研发实力,为客户提供连铸生产工艺、品种开发、生产工艺诀窍、铸坯质量问题诊断等相关技术服务;设备维护服务外包,事业部具有专业化连铸设备制造、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提供连铸设备维护服务外包,为客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公司人力资源实力:xxxx年初,公司已有职工854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96人,拥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101人、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83人。公司在北京设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每年研发费用占营业额的研发实力强大。中冶连铸拥有专业的设备制造基地——中冶易新科技,设备制造能力强大。主要机械、电气设备在公司内部制造完成,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有保证。

事业部/子公司:xxx事业部、海外事业部、xx科贸、xxx普科技、xxx新科技、xxx重工。

四、实习内容

1月5日我们到了xxx有限公司,在实习开始,由公司员工李华刚师傅带领全班同学对公司各个车间进行专业性的参观,在车间里李师傅对同学们参观中的疑问进行了专业、技术性的讲解。在参观过程中,李师傅针对我们专业对他们车间采用及开发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我专业知识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各个车间各司其职,但又紧密联系,比如做一台轧钢机,它需要各个车间的配合,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最后的零件组装要求毫无差错,精密准确。

对于李师傅介绍的一些简短又新鲜的名词如“铜排”“总、分控制机”“PID”等,同学们疑惑百出,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李师傅耐心的为我们在专业技术与知识方面进行了解惑,电子产品本来就更新速度快,在技术研发方面需要什么,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的发展前景怎样等问题他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因为他做该公司工作了挺长一段时间,所以对大学生他很了解,对我们在大学中应掌握的技能都做了一些要求,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他们产品中占据的地位进行了解惑,让我受益匪浅。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我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从事电子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应该拥有一颗随时接受考验的心,迎接未知的世界。

实习期间,我谦虚谨慎,认真听取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讲解,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感受到了提出疑惑和疑惑解决后的。对自己的专业也更喜爱,不再迷茫。

第9篇:创新创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45-02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化工人才需求特别强调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宗旨就是要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2011年入选了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2年招收了本校第一批化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对化工专业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如何构建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思考,下面谈谈笔者的认识与体会。

一、当前化工专业实践 教学面临的问题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于1986年,当时名称为工业分析专业,1998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包括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被确定为广西高校优质专业,2008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8年专业所属的化学化工教学团队成为广西区教学团队,拥有的《普通化学》课程在2008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2013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人获得广西区教学名师奖,2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在长期专业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感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对实施“卓越计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化工企业,由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各校多采取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回来交一个实习报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导致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放羊”现象。

2.化工专业普遍生产实习时间较短,一般为4――5周,企业很难给予一个真正的岗位让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更无法给予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的生产实习轮为“参观式实习”。

3.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综合性、工程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给予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教学平台,没有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另外各类实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各类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有机衔接不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深入认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是有效的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的思想,将新的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一个新的事物的能力[3-4]。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要素构成,而实践能力则表现为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很明显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影响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创新实践品质、创新实践技能和创新实践环境[5]。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品质培养时,既要注重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共性,也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要因材施教,促进多样化人才的发展,同时要将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实践课程;要尽量依托学科优势平台,打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壁垒,将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

2.多层次立体化化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我们及时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构建理论(Theory)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验证(Test)体系、创新(Try)体系的“3T”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形成以“工程实践与工程应用创新”为亮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体现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该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层次”、“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次”、“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次”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技能层次”由大一、大二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以及由大三开设各专业方向的综合实验等组成,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学生加深了对理论课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次”则由化工设计、精细化学品配方工程师实训、工业分析技能实习实训、电化学工艺技能实训,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组成,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在企业进行的各类实习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应用工程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次”通过开设应用研究型选修课、“工程实践与创新”自选实验项目和暑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各级“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工程应用创新能力,通过雁山大讲坛的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丰富校园化工科技文化生活。

几年来,为了使化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先进性、前沿性更新充实课程内容,将化学化工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及个人的科研成果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如电化学工程方向教师利用广西区科技进步奖的“高性能二次电池电极活性材料合成的新方法”和电镀新工艺研究的科研成果以及发明专利,设计并开设了“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及性能测试”、“电镀镍的工艺设计及性能测试”等电化学工程专业实验,并出版教材《电化学实验》,化学工程方向教师利用绿色化学科研成果,出版《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程》、《精细化工工艺学》教材,并在教学中使用。另一方面在开设的各种技能实训中,努力开发具有中试规模的实训项目,尽量确保学生能在真实工作岗位环境条件下进行实训,如与东莞金赛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企业引进了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小试生产线,开设了与生产实际接近的电化学工艺技能实训项目,精细化学品配方工程师实训项目所采用的配方及工艺,均来自生产实际。在2014年,学校加大了对校内实践基地的投入力度,打造校内化工生产仿真实训装置平台。该化工生产仿真实训装置采用真实的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运用仿真技术,结合化工生产真实设备、仪表及工业控制系统进行构建,全面模拟生产工艺过程。化工生产仿真实训装置平台的建立,弥补了学生在化工企业不能动手的,只能参观的缺陷,提高了实训实习质量。

三、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

1.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化工专业在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了实践实习教学质量。

2.实施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近三年来,化工专业全体学生(约200人)均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5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8人获全国二等奖,33人获全国三等奖,其余学生获优秀奖,在广西同类高校名列前茅;同时化工专业各班级约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导师课题组的科研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内的科研项目近30项,并获得不少科技成果奖,其中获广西区级“挑战杯”二等奖1项(2012年)、三等奖1项(2014年),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1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每年在2~3篇左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3.“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成果在2012年获广西区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同行们广泛关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弥补了学生在化工企业不能动手的,只能参观的缺陷,提高了实训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3]张晶.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