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策略
高等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否在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成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
一、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的涵义
何为人文关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阐释。有的学者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关怀”是对他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还有的学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尽管学者们对人文关怀有多种理解,但归纳起来,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实施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
首先,重视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人的精神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而是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1]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重视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展的必然诉求。
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建构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主体性哲学的指导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建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重新确立起来。但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教育者的主体性,把教育者当作唯一主体,把大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视作为客体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转向是时展的必然要求。[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的现状
1、出发点和立足点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忽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从而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客体。
2、过分突出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其权威,采取强化灌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主观愿望出发,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束缚、压力下而不是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故而很难形成有效的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失去了学生主体定位,也就失去了文人关怀的根基。
3、忽视学生的自我需要,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付出的社会活动,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者的主体感受,必然形关怀的回应机制。但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却忽视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倾向于向学生进行抽象而空洞的正面说教,而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讲不清讲不透甚至干脆回避;当涉及到某些“阴暗面”的东西时,不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和正确的角度进行评析,真心实意地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在这样的哲学观念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调德育对人的转化,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使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2、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强调塑造独立人格。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他们人格品质中的优秀元素,培养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精神。
3、提升精神品位,丰富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构筑精神家园。换言之,引导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归宿点。从学生个体的精神内核来看,培养高尚道德,构筑精神家园,其具体体现就是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倡导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突出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故,对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需要和权利,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责任与义务。
因此,我们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教育的主体应强化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使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才能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徐辉.80 后大学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08(3).
深入调研,提升工作实效性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任务的日益繁重,企业职工比重持续增加,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思想诉求,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已成为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广大企业职工中积极开展思想调查活动,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指导企业职工各项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有针对性地结合企业职工关心的个人发展、学习培训、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婚恋问题、青年活动等方面,将对调查内容进行认真统计和系统分析。继承和发扬我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使企业职工调研研究出一些能够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有价值的意见,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和反映企业职工的“社情民意”,把企业职工的客观情况、实际问题搞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照调查中呈现出的凸显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企业职工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让调查研究结出力求解决问题的硕果,增进企业职工幸福指数上升。
创新机制,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有机部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在熟悉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和中国国情等之外,要紧跟现实发展,充分增加改革新形势下现现的新内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中的讲者累、听者烦的局面。成熟的教育机制是一个系统组织,它包含保障机制,成长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高速公路建设企业要确立各级党委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统一领导、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储备一群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不断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优化人才晋升机制,优化人才培训环境,通过必要的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情感激励等多种方法手段,提高企业青工组织归属感,将激励企业青工实现个体目标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整体目标密切结合,进而转化为促进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生产力。健全机制的强大动力为企业职工成长成才搭建成长舞台,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实现同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使其在服务高速公路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实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
弘扬主旋律,把握教育主动权
关键词:和谐社会 卫生监督机构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摆在卫生监督机构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创建和谐 要准确把握卫生监督人员思维和行为的新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又指导人们的行为去改造社会存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卫生监督人员处在激烈经济竞争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其思维和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是思维、行为的自主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卫生监督人员的天职。当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正在由遵从性服从听从到自主性服从听从转变,表现为民主意识增强,注意运用民利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追求自强自立,喜欢自我设计,不愿做一块任人搬动的被动之“砖”;对提升、考学、立功受奖等尤为关注;对上级的言谈举止喜欢私下议论等。这是当代卫生监督人员崇尚个性、追求自我逆反心理的外在体现。当然,也有一些卫生监督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认为无论是价值观,还是非价值观,都应该由个人去选择,不应当加以干涉;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下讲理想信念是讲大话、唱高调,信奉实用主义;有的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认为文凭越高越好,刚到卫生监督机构就想着脱产去深造;有的翅膀一硬就认为卫生监督机构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不如趁早脱离卫生监督“奔小康”;有的为了达到提职晋级等个人目的费尽心机,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
二是思维、行为的尚实性。改革开放以来,讲求实际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经济中的效益观念、物质利益原则也逐渐转化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使得以“实”为基本特征的注重实际、强调实效、讲究实用、追求实惠的思想成为社会的风尚。受其影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也体现出尚实性特征:对待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更加表面化、公开化;对待本职工作不再崇尚“老黄牛”精神,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待荣誉不再欣赏奖章、奖状,而看中奖品、奖金。有的卫生监督机构存在职能错位,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多收益服务、轻少收益服务,使得不同层次卫生监督机构之间出现利益竞争,上一级卫生监督机构利用权力将利益多的有偿服务留给本机构,职责不清;有的卫生监督机构甚至呈现高素质人员流向高收益科室。
三是思维、行为的创新性。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卫生监督人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扎实的文化基础:从人性品格方面看,更加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及发挥个人才干,思想开放活跃,民主、参与、竞争意识较强;从个人阅历专长看,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广的兴趣爱好;从心理特征看,充满好奇,看不惯旧事物,喜欢争强好胜,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等。所有这些特征,使他们既有创新能力的基础,也具备创新精神的要素。卫生监督领域是充满创造性的领域,为卫生监督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学历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实际能力,一定的知识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但知识的多少并非与创造性的强弱天然地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将卫生监督人员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创新力量。当前,青年卫生监督人员辨别能力尚差,分不清新与旧的根本区别,划不清合理与不合理的准确界限。真理与谬论往往只差一步,创新是一个除旧布新、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是思维、行为的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人员渴望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外部社会。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性以及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为卫生监督人员接触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因而,卫生监督人员受外界影响的增大,是这种开放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开放性的行为能够大量地吸收借鉴社会上的变化成果,有利于卫生监督人员的观念更新,但是,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行为也随之进入卫生监督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同时也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和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人们素质不很高、市场主体交换行为还不够规范时,当有人一味注重对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了人格构建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便会随之泛滥。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换原则和互利原则进入人们的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使部分卫生监督人员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就是利益交往,没有利益就没有感情,不送礼办不成事,把卫生监督人员交往中的互利性当成新观念,以致出现卫生监督人员关系中的“物化”倾向。
二、创建和谐 要在思想教育的原则上做到“六个结合”
面对新时期卫生监督人员在思维、行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用“抓教育就是促和谐”的思想,努力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注重把握“六个结合”。
1.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离开了它,战斗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信自已职责的神圣,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卫生监督工作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
2.在教育内容上,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与创新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继承是前提,是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创新是目的,是升华,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要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既要走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误区,又要避免割裂历史、抛弃一切的偏激倾向;要在坚持传统教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对教育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3.在教育实施上,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字面上理解,治标与治本好像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但这种相反主要是表现在工作切入点的不同,而作为工作方法提出来,它们是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有时为了治本,必须首先治标;有时为了治标,必须首先解决治本问题;有时两者必须同时采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好这一结合艺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4.在教育宗旨上,做到育人与育己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育己来实现。尤其是社会创新发展、科学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要求更加突出。卫生监督人员大多思想活跃,阅历丰富,交往广泛,接触面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育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自己的培养和学习,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威信。
5.在教育程度上,做到求质与适量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究质量、适量、适时。为了达到政治教育目的,当然应该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但高质量并不等于越大、越全、越多、越急就越好,“欲速则不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超过一定的度,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当教育在大多数人身上产生效果之后,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客观影响力去转变其他少数人的思想,而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再教育,否则就会使卫生监督人员疲于应付。
6.在教育效果上,做到速效与持久相结合。每一次思想教育,在卫生监督人员思想上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规律,客观估价卫生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不能企求教育整体上的立竿见影。不要见教育“速效”立马舒怀,也不要见教育“滞效”而唉声叹气。对于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力争在那些思想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卫生监督人员身上首先发生转变,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建和谐 要注重对卫生监督人员教育方法的辩证统一
一是不仅要提高觉悟,更要培养能力,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感受关爱。卫生监督人员不仅有认识世界的思想,更肩负着改造世界使命。他们仅有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过去,我们在启发觉悟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推进“学习型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促进卫生监督人员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等方面有差距。要使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在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让他们从心里深明组织上对他们的关心和全面培养。
二是不光单向灌输,也要双向交流,让卫生监督人员敞开心扉。灌输教育,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传统方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教育的要求与卫生监督人员的发展需求不一致。解决这类矛盾,决不能一味地去设法改变他们的发展需求,而应该与他们进行双向交流,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申明自己的理想和需求,然后把满足正确需求和改变不正确需求统一起来。
三是不要就事论事,而要讲明原则要求,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斟酌言行。就事论事,一般是将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分析认识。益处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弊端是容易产生偏颇,不易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较为妥善的方法是遇到问题时,把原则要求交给大家,让他们自己掂量,把握火候,约束言行。
四是不单我说你听,而要一起平等讨论,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教育自己。卫生监督人员文化层次高、思想观念前卫。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清找准,留足充分的讨论时间,与教育对象平等讨论,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发表看法。对他们提出的正确的看法和比较中肯的意见给予肯定和表扬。发现跑题应及时引导,讨论后应作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在平等交流中接受教育。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28-02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身处开放的环境和多元的时代变迁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也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出新的路径来加强其实效性。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措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认同,对现在的社会现象有辩证的观点。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美德教育
(一)加强情感培育
要教育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关系中发现、存储、孕育情感经验,必须建立在个人传统美德对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高度基础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是一种寓教于乐式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不是教条地、纯理论的道德知识灌输 。它是一种积极吸收并理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大学生对外界的感知。我们应该力图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少用“刚性”多用“软性”,少用“规定”多用“感化”,少用“强制”多用“熏陶”,要让美德成为滋润大学生心田的甘霖。[1]
(二)重视认知教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要想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认知教育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知行统一”,知与行互相制约,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但现实中的大多道德教育都是纯知识的教育,缺乏的是学以致用式的生活体验。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人生、人际关系的理解多是现代化的观念,缺乏古人留给现代人的精神精髓。这就要当代的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古人对个人、社会、家庭的理解,使其与当代社会现象相结合,能够在实际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古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承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三)利用各种渠道,强化传统美德的实践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学不行无法使传统美德得到真正的诠释和认知。当代的大学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影响。对现代社会现象认识有时过于片面和绝对,对人的认识很难做到辩证全面,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究其原因,不免缺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教育,导致现代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礼仪或社会交往不适应和不知礼,最终使其在实际中行为与社会主流形成强烈对比。
此外,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拓展视野,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引导大学生去正确解读其他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并汲取其中之精华,使之与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之精华相结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与新道德。[2]当代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既要抵制文化的糟粕,又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二、加强渗透性教育,推动学生社团建设
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思考者和创造者。教育者忌讳一味地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知识性的教育,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弱化。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环境开放的社会中,他们也处于多元选择的时代,他们需要在学校的培养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学校当中的各种社团、几个甚至几十个大学生组成的“外语角”、晨练或晨读的伙伴等。作为学生交流学校的非正式群体性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作用非常之大。这些非正式的群体组织往往比正式群体更能有效地影响成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考虑,把非正式群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进行研究,发挥群体的力量,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推动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契机加强团体辅导。
三、突出时代特色,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
面对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特色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树立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并进行相关学习进而有效掌握。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网络技术由时髦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普遍技能。当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飞信和电子邮箱。虚拟的网络世界在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所以,为广泛占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们有必要尽快在以下两点进行加强:
(一)提高师生媒介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时所应具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在当代媒体时代,种类繁多的媒介,使大学生接受的资讯多而杂。教育者应该对大学生普及新媒体使用常识,教育学生辨别消息真伪,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在各种消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假象所迷惑。
(二)以网络为阵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法制观念都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改善了教育的工作条件,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使教育主体接受知识的途径较以前增加许多。所以,在网络时代,既要认清网络的特点,又要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尤其是要创造出良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环境。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文化环境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非常密切,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非常大,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5]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精神文化对于激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陶冶人们的情操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产品都要体现其价值追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良好心灵,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一)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在全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前提下,逐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所以学校要将招生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避免因扩招速度快而影响学生学习条件,学校的经费要注意投向这些方面。学校学术环境建设,要注意确定好学术研究方向,组织好相应团队,倡导严谨治学的学风,要注意发挥学校学术性组织在学风建设和学术环境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二)以社会制度引导社会伦理的生成
社会良好的伦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力保障,但是,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在中国,经历了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战争争取解放的民族,社会伦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制度的保障。
总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就是要将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两者的发展的不平衡。学校在制度制定、教学改革、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要注重因学校工作产生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系统化,要注重校园这块育人环境对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视实践教育的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资源,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2.
[2] 江秀乐,张红霞.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视闽中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8):40.
[3] 四书五经·论语·里仁(第四)[M].长沙:岳麓书社,1991:22.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关键词: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一、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而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通过每周班会课进行或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依靠班主任,也要依靠课任教师。
二、注重班风建设
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就要培养有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班干部来管理班级。这样,能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干部在选拔上,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学生,这样在一些组织活动中,使学生们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成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以学校学生准则,班规原则带动管理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达到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一个提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但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作为班主任及课任教师,通过案例实例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以表扬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定期通过开展W习、技能赛,或开展小组互帮互助学习比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学习,让学习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都能功课可做,有技能要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的氛围。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了铺垫。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通过校园精神、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在推进校园文化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起着互推互进的作用。
四、建设校园精神
1.大力加强校风建设。提炼学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通过校歌、校报校刊、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营造优良的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五、校园环境建设
要把校园环境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学校结合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抓出成效。环境建设有5点。
1.校园的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或学生的环境保卫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教育场所,保障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
2.校园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绿化效果。
3.校园的美化。学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保护校园内或校园附件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文明用语。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文明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校园内使用文明用语,从教师到学生,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5.校园环境的知识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校园内的外墙或教室楼层间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为主题,通过板报、橱窗的科普宣传,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六、校园文化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校园文化精神。
1.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舞蹈队、球类队,定期举办文艺表演、召开校园音乐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办好学校图书馆,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图书室,尽量设置阅读课。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等媒体作用,同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作用,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对话教育 大学生 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日渐不佳,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大学生感到厌烦,另一方面,教师的权威性也使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而倡导多交流、多合作、多互动的对话教育模式可以完美地做到。
一、平等的身份,撤销教师的“权威”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而对话教学中的第一要义是平等、民主。如果失去平等与民主,那么师生之间也就是减少了对话的机会。没有对话,老师只是在盲目地讲教材,也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学生不敢去质疑老师,导致教学没有质的飞跃。而对话教学模式打破了这一僵局。其实,对话的含义不仅是通过语言来交谈,也是师生双方向彼此敞开心扉的心灵沟通的过程,让师生双方对彼此“知情”,知己知彼才好合作。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学生当然不例外。他们有着自己喜欢栖居的温馨的内心世界和与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的。因此,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为友好的伙伴关系。而这样的师生关系才真正的富有人性的关系,它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价值。
二、无界限的对话,浑然天成的“活课堂”
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沟通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一种教学,必然会超越传统的教师传递信息的效果。因为对话性沟通完全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语言传递,有着重新建构和生成意义的功能。我们说,一个人除了自己思考之外,来自他人的信息也是有必要借鉴的。所以,教师可以安排研讨课,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观点,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某个概念,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的同时,也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通过思考他人合理的观点也可以使自己本身的既有知识发生质的飞,发现新观点产生新想法、新思想,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样就把以往的“死课堂”变成了“活课堂”,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知识固化的问题。“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它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交流的作用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长时间的心灵碰撞,也使大学生会逐渐地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本领,对于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是十分有利的。最关键的是实现了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平等交流和真诚沟通。教师也可以虚下心来与学生交流知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样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提高。在这种无界限合作的良好学习气氛中,教师与学生都各自形成或建构出自己的合理的知识体系,所以,与传话的教师讲授模式相比,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充实饱满而且精彩纷呈。“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纲领,培养“社会型”人才
我们说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的教学,毫无疑问会使教师沦为机械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同理学生也就沦为了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工具。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知识的奴隶,而知识成了权威的统治者,以至于课堂也失去了活力而变得死气沉沉。但是,对话教学模式却不同,它以教师和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而知识成为了教学的工具,工具可以用来活用,通过师生不断地交流合作,也使大学生更有资格步入社会,更能适应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交往。所以,对话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型”的人才,比以往那些传统教学模式下走出来的大学生更有经验,竞争力更强。但我们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对话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学生掌握知识,也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量的积累。只是把掌握知识作为了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检验的人才质量变得更高,也就是说,对话教学最终产出的是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有着很强的社会交往和对话沟通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有着健康的理性思维,还会拥有健康合理的社会生活。这样的人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中一名合格的公民。
总 结
总之,对话教育是当今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对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而且也作为一种教学原则而存在。笔者认为,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对话作为教学原则的教育方式。更进一步说,对话教育其实就是倡导人性化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对话教育可以以对话形式的教学实现,但也以其他形式实现,只要是一种在对话的原则支配下使用的方法就属于对话教育。“对话的精神是与现当代社会民主化的潮流以及人类的后现代生存状态相联系的。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
【参考文献】
[1]袁宜芝.思想道德修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张瑜,张再兴.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06(5).
【关键词】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互动;特征
一、环境的含义和特征
(一)环境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离开了环境,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抽象事物也是如此,环境深深的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环境的含义:是物质和精神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是人生活在其中,围绕着人并影响着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二)环境影响的特征
1.环境影响的自发性
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是自发存在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并自觉的对人产生着影响,不同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和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探索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要不断的引导和利用环境,开发其积极的因素,克服和杜绝不良环境的影响,
2.环境影响的片面性
环境本身是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各个方面的作用都不相同,优劣也不尽相同, 环境的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的特性决定了环境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是此消彼长或的,因此,需要人们去认识环境,优化环境,增强其积极的作用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3.环境影响的盲目性
环境作用于人和事物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是随意的,其影响不是事先做好的计划和安排,没有任何的主要对象和实施方向。所以有可能是表面的,有可能是局部的,同时它的盲目性表现出时断时续,或经常发生,良好环境对人有促进的作用,消极影响有阻碍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有学者把其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规律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创建的教育情景。这里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外部因素的综合。可理解为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的营造的教育环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从社会存在的角度上看,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不断变化,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科技不断进步生产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多样性不断增强。从人主体意识的选择上,人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日益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是广泛的,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地理、气候、环境和人口等自然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和手段的运用有明显的影响。而社会环境中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物质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开展和接受情况。同时影响具有多面性,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整体影响、部分影响;真实影响和虚假影响等等。其多样性决定着影响的复杂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渠道更加多样,新媒体的优化更新,互联网的革新变化,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动态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放,运用新的手段方法营造更有利于教育实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决定着其是不断更新,不断优化的过程。
三、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互动
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积极和消极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的影响,于是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具有强化和消弱作用,那么他们的互动也体现在同向的增强和异向的消弱。
(一)积极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强化
当积极的环境在性质和方向上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持一致时,它们的内容、目标在相同的方向上发挥作用,此时两者发展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会在环境的变化下,不断汲取新的内容,拓宽新的方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不断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积极环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强化、政策制度强化、榜样示范强化和氛围感染强化等几种方式表现。
1.社会舆论强化
社会舆论强化主要是社会大众传媒创设的舆论形成一定的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形为的影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完善,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正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同新媒体对接,认识其发展趋势,掌握其引导方法,运用传媒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好的强化对人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2.政策制度强化
政策制度强化主要是通过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人的行为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良好环境。十的以来,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党全社会都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我国正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崇尚法治、文明有序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国家制度上也紧密结合时展要求,不断通过更有利于人民的政治举措,来加强自己的统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像学校规范的校纪、企业完善的规章、军队严谨的制度都是运用制度来强化的形式。
3.榜样示范强化
榜样示范是用社会先进典型作为榜样强化良好社会道德的养成。这种直接的示范效应通常能起到规范社会成员道德行为,约束受教育者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面发展。全国评选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就是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达到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正能量。屠呦呦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奋斗,一次次的医学实验,一点点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热爱本职工作的奉献精神,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医学方面获得巨大成就,在我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使更多的国人扎根本职工作,更好服务社会。
4.氛围感染强化
氛围感染强化主要是社会环境营造或自发形成的氛围风气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主要有包括情绪感染、形态感染、群体感染等形式。当这种氛围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持一致时,都会产生强化的力量。
(1)情绪感染主要是社会风尚和重大事件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努力消除分歧,和平共处,但世界和局部地区局势仍不安宁,冲突性事件时有发生,地区矛盾此起彼伏,巴黎袭击案,欧洲难民危机,朝鲜核试验成功,中国南海的地区冲突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努力在联合国框架下从维护各方利益,营造政治解决意见分歧的平台,坚持用和平方式化解矛盾。这样积极的态度对于我国人民是正面的感染,有利于激起人民爱国情感。
(2)形态感染是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态,典型案例给人们的触动和感受,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建立。如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通过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艰苦的革命生活,了解革命前辈前仆后继勇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更加认识到革命换来的美好的生活的不易,坚定人们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同时一些直观的图片,影像等工具也起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群体感染是社会中的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引导和变化。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群体,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家庭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美德的建立和发扬。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群体,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能让员工精神振奋,工作热情高涨。个体都是生活在一个个群体中,不同的群体时刻的影响着成员的观点,思想,价值观。个人就是在这群体的微观环境和社会的宏观环境中发挥着作用。
(二)消极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弱化
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性质上相反,方向上相悖时就会产生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古人所谓的“与善人居,如入芝也”就是对良好环境的追求。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开放的环境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环境的良莠不齐,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效果。
1.环境的自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目的性相背离。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希望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的活动。号召人们追求“真、善、美”,使人们成为“四有”新人。而往往社会环境中不良行为,丑陋现象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挥。
2.环境的广泛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导性相矛盾
的理论思想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复杂的国际环境,使社会主义也遭受着沉重打击。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上的思潮不断对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压力。环境的广泛性冲击着主导性。
3.环境的多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稳定性相冲突
随着社会的加快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兴起,环境的快速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环境,运用环境增加了难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稳定性和规律性。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者要及时分析变化原因,总结变化规律,而当两者不同步或滞后时,就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总结:本文以思想为指导,从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出发,分析两者的概念、特证,继而比较两者区别,为更直观的论述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互动关系,积极的环境通过舆论、制度、榜样、感染等途径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环境则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发展道路上应积极的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戴钢书.德育环境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2.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7]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8]陈桂生.教育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外贸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不利于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审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无疑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如何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如下阐述。
1.外贸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外贸企业足够的重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面企业一直存在片面的认识,表现出“重效益、轻思政”的工作情形,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企业上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职工的思想结构也在发生着较大转变,一些职工出现迟到、睡岗,企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各方利益关系纠结,等等。所以,针对外面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认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有三:
(1)社会消极因素被片面的呈现,并不断地扩大着其影响,例如享乐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的出现。当然,现代文明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但外面企业在消极因素的片面认识,任有一部分流进了企业的文化内部。这样一来,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现实思想的阻碍,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浓厚,缺乏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流于形式的现实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形成直接的企业效益,以及职工的个人利益,致使职工潜意识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热情,并且对抽象的思想政治缺乏深入的理解。
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缺乏实质性的涉及。在经济效益至上的经济时代,外贸企业侧重经济效益的谋取,而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企业“口号”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说,企业更实质的是抓好生产建设,确保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这种持有偏见的企业发展形态,势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内部政治工作建设形同虚设,难以满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
2.新形势下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务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并不断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形成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的企业管理。新形势下强化外贸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重要工作。
2.1认真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外贸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正确的引导教育职工,以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并且,“以人为本”的工作形态,也强调企业职工的发展,特别是外贸企业发展迅速,出现职工能力提升与企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这就强调企业要落实教育培养工作,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体,双方相互依托发展。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能有效的处理职工间、职工与管理层间的矛盾,各方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2.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全面完善内部工作体制。外面企业务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的认识态度,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行为指导,也是监督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对此,外贸企业应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设,最大程度的调动党员、群众的参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铺展。与此同时,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推进工资绩效、责任到人的体制改革,避免因管理层的工作问题而造成职工与管理层的紧张关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运用。
2.3树立务实的工作之风,密切联系企业职工。新形势下,大型务实之风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密切联系企业职工,深入职工之中,更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做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二是做不屈不饶的执行者,发扬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三是一身真气,遵守规章制度,发扬廉洁的优良作风。以这种激情飞扬的工作状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会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并且,便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沉淀,促使企业上下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结束语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关键在于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以及如何大兴务实之风,等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外面企业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安素贞.心理疏导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求,2012(07)
[2]王启权.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长远问题。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就业指导,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正确处理好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对二者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高职学生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更加有效的就业指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也是促进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生就业的内在联系
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可以清楚的发现,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思想教育能够使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政策,进而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这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将就业形势以及我们国家的一些就业政策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就业政策,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强化自身的就业定位,进而能够使高职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未来更好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特别是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能够使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一些高职学生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老是想找一些好的工作,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想更加充分的就业、要想使自身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从底层做起,而这样的教育最恰当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展开,也容易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三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障碍。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因而很多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就业障碍,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心理障碍比较突出,很多高职学生都有嫉妒、自卑甚至焦虑的心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由于这些就业心理障碍,普遍是因为对一些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对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正确的认识评价,但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导高职学生的实践和认知,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进而解决就业心理障碍。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学生就业还存在的不足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缺乏融合性。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其职责主要在于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收集、组织“双选会”等事务性工作,几乎没有涉及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此外政工人员也担当了一定的职责,由于这“两个层面”人员对就业指导理论掌握不够,因而无法更好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存在“两张皮”现象,无法更好的发挥提升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作用。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材体系,特别是就业指导课普遍都在最后一年开展,而且对于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有面试技巧、自荐书制作等一些技术上的培训,很少涉及到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尽管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通常都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方法根本无法更好的起到就业指导作用,必须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三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指导缺乏效能性。尽管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的内容,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缺乏有效性。比如个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方向、就业目标等的调查和分析,因而即使开展了有关就业教育,仍然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再比如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更多的是灌输相关理论,而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习惯、个人意志、思想情感等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三、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一是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性。要想正确处理好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整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二者相互协调、相互整合、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就业的工作模式,比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共同组织一些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且也能够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教育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就业教育的针对性,要针对各个年级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大赛等活动,这样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技巧和心理素质;再比如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于高职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趋向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标语、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就业引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教育的针对性。三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教育的实效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的加强就业教育,必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使其更具有实效性,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大力开展自我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这样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就业教育更具有实效性。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教育的全面性、全程性和全员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得到转变,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这将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此外还要高度重视构建高职院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就业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进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业教育的拓展性。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应当进行实践和探索,并进行科学的总结,形成理论。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而必须高度重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就业教育,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性、针对性和效能性,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翼,王珊.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对策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2]傅绍群.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
[3]李迪.浅议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4]王继辉,申群喜.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