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第1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课外读物;重要性;应对策略

在新课程政策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仍未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仍然以“考”为中心,围绕“考”来组织教学。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又会扼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情。理论性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就不能做到真正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才能够运用课本知识,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并形成自觉的行动成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各模块教材相关的书籍种类繁杂,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科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刊物,引导学生适时进行课外阅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外读物是必要的、可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多个板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使用课外读物,有利于巩固、拓展教材知识,使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认识世界,做到以生活为导师,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理论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符合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开放化、实践化的特点。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 ,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他们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调配时间,处理好课内外的学习任务;高中生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也迅速的发展,所以他们对常识性的读物能有深刻理解和体会;高中生情感的丰富、意志力的增强,兴趣的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的强烈,使其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被大大激发。

三、应对策略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取相关模块的读物 。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中选取《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著,《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美)弗里德曼著;必修2《政治生活》中选取《政治学是什么》,时和兴著;必修3《文化生活》中选取《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编委会编;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选取《半知一解──世界经典趣味哲学》,孟云剑著, 《苏菲的世界》,(挪威)贾德著。

2.在阅读时间安排上,教师要妥善引导,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或侵占了学生太多的课内时间而影响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提前推荐,让学生在假期阅读,为学习新课做准备;学生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读上三五页,相互讨论以获得收益。

3.教师要精心备课,把课外读物与教学联系起来,落实课外读物的阅读价值,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用教材原理分析课外读物中出现的现象,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经常利用课外读物中的具体例子或情境,或在课外读物中找出合适的切点集体讨论,这样的教课方式能够更好的理解、强化教材知识。例如:在《文化生活》模块,讲到“文化遗产”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交流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一书中最震撼自己的几处世界文化遗产,并由此归纳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保护意义;讲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就《文化苦旅》中自己熟悉的一处,畅谈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对比自己与余秋雨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阐述读后感。

4.定期组织班上同学作读书心得交流,鼓励大家多谈体会,并认真聆听他人的阅读体会。

5.在课外读物选择上,要精选,不宜过多但必须精准;要选择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普通读本、入门类书籍。

6.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把推荐读物全文看完,允许他们在阅读能力上有差距,对阅读收益及效果,也不做硬性规定,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学习体会,并乐于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7.教师要把课外读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课内课外相统一,并且要巩固、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外读物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有利于课堂讨论的话题和争论的内容更有深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07年版

第2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式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强调学生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及习惯的养成,改变以往教学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积极倡导学生们通过合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探讨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赋予学生自由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

1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着,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渔。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有更多的机会得以锻炼和培养。比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变动的影响》课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社会中市场上的生活用品进行观察,得出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的价格变化及影响。通过分析两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2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平等性

通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老师给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教学及学习环境。在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积极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自由、愉快地学习。

3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懂更要学会如果学习,这点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其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高中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之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在老师做好课程背景知识的铺垫之后,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依据思想政治理论来探究其原因。高中思想政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之二就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来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与同学们合作解决。老师也可以对学生们的观点给出启发性的提问。比如,在高一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企业的性质。让学生对这些企业的性质提出自己的看法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及环境,通过对周围这些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性质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反思对某些观点的错误理解,运用生疑法,激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我们老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鼓励及启发。

三、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究,合作解疑

第3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课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在我国处在社会转型、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之时,争论更是日趋激烈。课程性质认识上的争论,导致了教学实践上的分歧与困惑,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功能的全面实现。

①人们对本课程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五种观点:智育说、德育说、德智兼容说、思想政治教育说、公民教育说。国至20世纪80年代,该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政治课”命名,80年代以后更名为“思想政治课”,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该课程性质的主导性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新课标中《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育智功能在于培育学生的公民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的智慧和能力。

育德功能,或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功能,是由当代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它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诸内容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形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实现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方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容人文社会科学和德育双重特点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它必须以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及其所遇问题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以党委和国家对中学德育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以学历理论、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及设计所体现的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了解社会,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必要的再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对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对习惯于记忆方式学习的学生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期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忽视基础知识储存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先给他们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从获取简单知识中增强信心,然后再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这样根据个人的实际,通过指导启迪,让他们得到乐趣,奋发向上。当然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同时,我们的教学设计还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等。

教学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为生动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以2006年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山东省文登新一中,张玉志)老师的课程设计举例说明: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这是因为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深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想政治(品德)的教学重点既可以是知识上的重点也可以是思想上的重点,因为教学重点的确认应当从以下方面尽享考虑: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容易混淆的知识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实际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存在万能的或是唯一好的教学方法,在某种情景下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教学情境下则可能效果不好。因此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而这一点也正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之后,将这些因素有效的组织所需要完成的步骤。教学过程的考虑主要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特性需要我们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2.安排教学时间。做好各环节时间预设,做到胸中有数。

3.调整教学节奏。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因人而异要有弹性。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我仅从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中体会到了这些。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脚踏实地的继续跟从导师进行理论研究。未来得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题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著: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胡天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第4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情境探究;讨论合作

何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使课堂达到“新、活、实、精”的效果,当前普通高中的课堂现状最具有参考价值。

一、研究数据分析和教学方式概论

以金华市的高中为例进行调查研究,本调研将主要着力点放在金华一中、金华二中、汤溪中学、艾青中学等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上,金华市其它中学作为辅助调研。

调研一共发放了104份问卷,向金华市104位政治教师了解其政治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教学方式有“问题――解决”式、“情境――探究”式以及“讨论――合作”式三种教学方式,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所采用教学方式人数比重图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分类探究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当前高中政治课主要存在“问题――解决”式、“情境――探究”式以及“讨论――合作”式三种教学方式。

2.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方式

2.1.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内涵。“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知识同时,提出与教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焦点是解决知识上的难点,教师秉承以分析为主,从知识局部到整体引导学生落实教学知识。

2.1.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特征。第一,连贯性。在“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中,注重教学整体化,教师为引发学生思考而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承前启后的性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第二,安全性。教师是课堂在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把握学生思维,有助于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第三,高效性。在40-45分钟的课堂,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一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分析下重新整合相关知识,教师能用较少的时间完成整体而丰富的教学知识。

2.1.3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操作程序。鉴于对课堂整体化教学的把握,多数经验教师把“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运用在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阶段(授课的主体)上,具体采用的教法如下:第一,“问――答――析”的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其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第二,“读――疑――析”的方法。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三,“举例――分析”的方法。教师举例,提出设问,为学生分析该案例知识,再由师总结;也可是学生举例,教师分析其困惑,再进行总结。

2.2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探究”教学方式

2.2.1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探究”教学方式的含义。高中政治课“情境――探究”式生成教学是指教师遵循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合理设置情境,学生开展探究,促进形成智慧火花式的新思维、新知识和新观点,促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过程。[2]

2.2.2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探究”教学方式的特征。第一,真实性。在生活情境体验探究中,学生面对或真实的、或复杂的、或自己熟悉的或正在熟悉的社会环境,有真实的直观体验。第二,丰富性。通过现代媒体,师生可以快捷、简便地获得极为丰富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因此,媒体情境的体验探究具有丰富性。第三,角色性。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一定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鲜明的角色分工,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2.2.3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探究”教学方式操作程序。大多数教师都把创设情境都放在课堂教学的导入,带领同学体验情境后并进入“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而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的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境――探究”的教学方式:

第一,“生活情境――体验探究”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分析教材――寻找生活与教材的契合点――预设问题――安排体验――共同探究――生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二,“媒体情境――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选择媒体――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理解新知识:第三,“模拟情境――参与探究”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

确定学习主题――情境模拟――角色分工――明确任务――参与探究一一理解新知

2.3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合作”教学方式

2.3.1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合作”教学方式的含义。讨论法指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

笔者认为,“讨论――合作”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以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实现对新知识的辩证认知的教学活动过程。

2.3.2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合作”教学方式的特征。第一,动机性。教师抛出的讨论主题需要慎重选择,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第二,针对性。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针对某个或某些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盲目地进行,要有针对性。第三,合作性。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享互动。

2.3.3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合作”教学方式操作程序。拟定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小组讨论――任务分工――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总评――突破新知

“讨论――合作”式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平时成绩不优秀的学生。相对于成绩优秀学生的“一言堂”,成绩不够优秀的同学的发言有可能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讨论――合作”教学方式实施时,要注意角色分工的轮换和个人责任的明确,对学习小组要进行适当的监控和指导。(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梅:《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

第5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教材;生活化教学

1引言

党的十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其中再次提到把教育工作放在了首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性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被提出来了,要求我国的教育教学更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立足生活,贴近实际并能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又能为生活服务。鉴于此,从生活化的角度探究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才能使教材逐步成为“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1]

2课题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回归生活”理念,高中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经验是生活化教学活的资源。结合古今中外教育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学习和探究各派教育观点,深刻剖析和评鉴教育相关理论体系,弥补国内教材研究中过多采用思辨性的纯理论性研究方式的不足,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生活化研究方面的空白。深刻剖析教育哲学的相关理论,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内涵。

2.2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教育教学活动也逐渐丰富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材研究都是研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教学日益生活化则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支持。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研究现状

教育在发展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线索,教育生活化思想在国内教育史上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加入社会实践,参加社会生活,主张学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要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陶冶性情。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2],笔者理解为:生活即是教育的一种最真实的表现形式,生活的存在之处,即为教育发展之处。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出发,使教、学、做一体化,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在“做事”中培养创造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充分论证了教育教学内容要来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种理论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关于生活化教学实践性的研究,渤海大学孟庆男教授在《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品质》中指出生活性品质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品质,指出思想政治新课程已从传统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世界”。[3]

3.2国外研究现状

自古希腊时期,国外对生活化教学就已有研究,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的目的就在生活实践中,教育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教育家提出的教育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斐斯泰洛齐的“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的告诫,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教育理论都传递着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着人类教育教学经验的内容,论述着不同时期教育与生活,不断增强着教育指导人们生活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18世纪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指出对于儿童而言“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4]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自然和自由是人生活的意义所在。卢梭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只有对事物有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接触和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卢梭教育要生活化的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备受教育界推崇。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这种教育理论与生活化教学要求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4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4.1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个“含糊又复杂的概念”[5],“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状态。“生活”在《辞海》中释义“真实生活,来源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甚至于日常生活”。生活化教学是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逐步探求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把内化的东西付诸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作为本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学科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共性,同时又兼具本学科的特性和本学科特点。就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生活化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相对应的社会现实世界产生联系,把理论现实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学术界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质的理解,笔者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释义理解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成与发展融入到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当中,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内容,从而生活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问题,生活化学习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间的种种关系。实现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5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实现生活化既是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特质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索背景下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快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进程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化教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然而,在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1)随着教材观念的改进,教材性质和功能的变化,传统的“经典式”、“材料式”样本教材逐渐走向正统,成为权威,极大地束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材不摆脱原有的模式和不足,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预设跟想象设计教学情境,使生活化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笔者希望立足于当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已有的教育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教材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引发对教材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教材过分注重为教师服务,教师仅限于“教教材”,而忽视“怎么教”的问题;教材脱离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生活实际等问题……都凸显着教学生活化与教育教学当前实际之间的矛盾,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推动着当前生活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6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合理构建

6.1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目标是让教育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寻找适合学生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既要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要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不可空泛地谈论生活化。树立体现层次性较强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能力和行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6.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6]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理论性强,将生活的实例与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增加课堂吸引力,使课堂变得有趣,更易于学生将学习哲学理论知识与其真实的生活体验相融合,产生情感共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个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学生擅长及薄弱领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进程,使教学资源更具生活化,体现人性化。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融入大社会,整合教育资源,是建立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6.3设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动态生成的过程。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7]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要使课堂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使教学情景更加人性化、生活化,从而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领会哲学精神。

7结语

生活是现实而又具体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者更应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动手去探究生活,使课堂变成探究世界的窗口,使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得到应用,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贴近生活,还要融入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结合社会实践,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孟庆男.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品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4](法)卢梭.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程新理念 现代意识 开放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高中政治教师要在素质结构上优化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大要素,这是适应新课改的根本。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新课改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要贵在得法。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理念。更新观念,明确新课程新理念是课改的前提,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素质都与更新观念息息相关。

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意识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高中生就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上成长发展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必然会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经济全球化要求高中生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高中政治还要教育学生更要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节,培养学生学会辨别精华与糟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自己的民族尊严。

高中政治新课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也要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织,适应全球化时代我国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过去注重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必须扭转。今日的高中生学会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要有国际胸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下的现代意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重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施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高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劳动者。人才,是未来的建设者,高中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引导高中生养成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具有社会责任感。

以上一、二部分综合起来表明: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即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中政治指导思想上,新课标强调要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并扩大课程性质空间范围等新理念。二是高中政治具体任务上,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做到与时俱进,不可一味地灌输,在坚持基本观点教育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要求。

三、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下注意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人性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高中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位高中生的整体发展,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本课程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教育是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高中新课程改革是高中生作为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培养高中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

普通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因此,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要比九年制义务课改更应多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根本的理念,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政治课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基础,关注每位学生的人生发展,引领每位高中生获得顺利通过人生十字路口的钥匙。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模块化、套餐化,大面积增设选修课程,要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人学习方案,正是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义务教育相衔接和普通高中的新发展,呼唤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高中政治课只有能够满足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要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当代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是独特的:有求知求美的需要,形成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等发展完美自我方面的需要,政治课新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更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敞开学生选择的大门,在选择中形成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想,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多种机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

高中政治与初中思品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了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成为高中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新课标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体现了夯实基础的理念

高中政治新课程设计有四个必修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侧重为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打好基础,基础性知识一点也没有削弱,只是采取模块式的组合形态。六个选修课模块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安排侧重是保证高中政治学科基础性的前提下,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增强规划人生的意识和提高自主择业的能力,改变了反课标的单一性升学深造和设计,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普通高中的多文化教育功能、任务,即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升学和就业”外,还应学会培养学生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学生自身等任务。

选修课是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第7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从学生的发展或者从有效课堂的角度看,“和谐”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章先阐述了思想政治和谐课堂构架的意义,再结合新课程教学,介绍了构建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三个策略。

关键词

和谐课堂

思想政治

构建方略

氛围

目标

自主探究

我国新课程标准下的改革核心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构建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要求,使教学节奏符合高中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整合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使“学”与“教”产生“和谐效应”,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则必须构建和谐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是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展开的,师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师生为共同的任务进行交流、对话与合作,最后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以人为本”,能够引导学生在其学习方式上的转换,在合作的探究中进行主动质疑,在开放课堂教学中进行个性的学习,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将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也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德育课程就要完成德育任务,确立和谐课堂理念。政治课程的和谐课堂是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气氛和谐、情感交融的课堂,通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能力培养、情感陶冶等途径,促使学生在情感与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智力等多方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政治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和学生共同创造和谐、活跃、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思想政治和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教和学”两种活动在两个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对统一、协调发展的。学生的乐于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还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提高政治老师的专业水平就是提高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质量保障。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课程知识被动传递者、宣传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真理的追求者。教师的角色转变可以增长教师的学科法知识、教学内容知识、情境知识等,能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组织等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策略

(一)要在课前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作为教师要在课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一般的思想政治课都是在上午的三四节或者是下午的一二节,正是学生易于疲劳的时间段,所以,在课前对学生疲劳感进行消除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提前两至三分钟进入教室,组织学生齐唱一些活泼、健康的歌曲,或静坐二分钟进行深呼吸,或播放轻松愉快的健康音乐等方法,使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之前,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从而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使氛围处于和谐状态,便于集中精力、充满信心地自学和听课。经过课前的热身,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普遍的提高。

(二)落实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在吃透课程标准与教材基础上的教学难点、重点,以及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多样方法出示教学的目标,比如,口述、书写、笔画、眼观等。目标的出示时机也灵活多样,有的是在导学阶段,有的是在课中或课后,或者逐个出示。辩论课、讨论课、对话课应要在课前就出示目标,方便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以便于操练。

思想政治课在性质上是德育课,除了落实知识目标外,还要落实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思想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解决实际的情境问题。

(三)组织自主探究

如今,教学的改革趋势就是培养学生自学与思维能力,本身也包含着创新能力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特色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这里的实际包括社会、生活的实际以及关注社会热点,还包括学生自身的实际,教师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要开展出以理论为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调查。

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方法变得尤为重要。要对学生采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方法,好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不仅能解决学生的过重负担以及克服课堂存在不和谐的迫切需要,还能在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中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未来,高中思想政治的和谐课堂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理论、新实践,不断地推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元峰.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J].文教资料, 2008(17)

第8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关键。

以“爱”育趣。狄更斯说:“爱能使世界转动。首先,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表现。教师站在这样的高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就能在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和人格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言行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教科书,以“躬行”和“不言之教”来陶冶学生。其次,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具体地帮助他们。有经验的老师课间不回办公室,与学生谈国事、论家常、问温暖。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再次,不要吝惜赞美。马克.吐温说:“仅凭一句赞美的话就可以多活上两个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尤其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予以激励,使其抬头挺胸大步前进。要把“真心”掏给学生。那种装出来的假情;故弄玄虚的娇情,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心中有杆称。你掏出一片热乎乎的好心,他们同样会以“心”报之以尊重。这时你就感到了“上帝”,学生会爱屋及鸟,“亲其师,信其道。”即使你教的课水平一般,学生也会倍加喜爱,越来越向你教的课靠拢。

转变观念。学校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大前提。 学校必须进行深刻反思,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深刻认识其背离党的教育方针的错误,尽快回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确保思想政治课的按量保质开设,这是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转变观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要以大无畏的胆略,顶风而上,迎难而上,执著地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确立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培养间接兴趣。进入青年前期的高中生,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和人生有较深入的认识。高中生的间接兴趣占明显的优势,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间接兴趣。首先,进行全面掌握各科知识的教育。各门知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思想政治课学不好,眼下会制约其他课的学习,将来会影响到创造。其次,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学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是考研的硬指标之一。不学好思想政治课就会造成继续学习的障碍。再次,进行做人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是育德课,事关一生发展。将来步入社会,小的成功靠“智”,大的成功靠“德”。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兴趣就会增强。

尊重、赏识育趣。尊重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的严密和完美毫不逊色于数理化。高中生学习的重点是思想理论,其内容的科学性是不容怀疑的,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心态严肃对待,教师要将思想理论的理“说透”,让学生掌握精神实质。还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有特定的“路径”。如教哲学的研究对象,可用一般归纳法,从万事万物到具体科学再到哲学。教概念要用“概念获得模式。”综合复习用塔巴模式。原理的教学多用到一般演绎模式,其优点是节省时间。知识间的连接要用奥苏伯尔模式。对问题的研究探索用莎其曼探究模式。美国中小学教师人手一册《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这种尊重教学规律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与学生是弟妹,也是朋友。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洛克说,儿童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充满恐惧和自卑。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去尊重社会,服从规则;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是自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教学中要发扬民主,不能采取高压手段。矫枉必须过正。当前,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只有以赏识的态度教学才能使尊重落到实处。

第9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政治 教育观念 人文素养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趋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这是适应新课改的根本。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是课改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要贵在得法。新课改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理念。更新观念,明确新课程新理念是课改的前提,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素质都与更新观念息息相关。

一、课改是时代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要

求高中生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自己参与国际国内事务的能力。

新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更要培养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高中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过去注重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必须扭转。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下的现代意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好学生的现代意识。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一、二部分综合起来表明: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即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思想上,新课标强调要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并扩大课程性质空间范围等新理念。二是高中政治具体任务上,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可一味地灌输,在坚持基本观点教育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要求。

三、以人为本,注意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个性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

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位学生的整体发展,把握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共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不同需要。

本课程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新人”,新课程改革是高中生作为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