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第1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再生杂交高粱栽培是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进行头季高粱和再生高粱连作的栽培模式,一般海拔450米以下的平坝、浅丘,温度满足3月平均温度15℃、9月平均温度20℃以上的区域可以种植。

关键词:高粱;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89-1

1 头季高梁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选用正季生长旺盛,再生能力强,产量较高的杂交高粱品种。如泸糯8号。

1.2 卡定播期

卡定播期对于高粱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关系到头季高粱的产量和再生高粱是否能够按期进行发苗、及时并且安全出穗和扬花结实。对于头期高粱播种的最佳时期是4月,每亩需要备种量为0.35公斤-0.5公斤。

1.3 适时移栽

一定要掌握好高粱幼苗的移栽时间,一般情况苗龄在25-30天左右,叶片在5片左右移植,但是切忌幼苗移植时间不得超过25天。幼苗在移植的过程中有缓苗期,所以最好在雨后或者粪水灌溉后进行移栽。

1.4 配方施肥

肥料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利用肥料的最大效应,需要配方施肥。在高粱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提倡有机肥和无机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使用,施肥方法为早施重施追肥。头季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0-15公斤,氮:磷:钾以2:1:1为宜。苗肥在移植后5-7天后使用,农家肥按照每亩1000公斤使用;尿素每亩5公斤或者碳铵10公斤;每亩使用过磷酸钙30-40公斤;拔节肥的使用。在高粱拔节前农家肥的使用要有所增加,每亩使用量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穗肥的施用,穗肥的使用要根据高粱具体长势而定,一般情况下,农家肥1000公斤,其中加入尿素3-5公斤。

1.5 田间管理

高粱从幼苗到收割都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在高粱移栽之后,要注意田间苗的管理,检查移栽苗的缓苗情况,是否需要补缺,尽量减少苗的缺失。移栽成活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在高粱拔节前要完成追肥、培土等一系列工作,以保障高粱的生长需要。虫害是头季高粱防御的重要对象,尤其是蚜虫、螟虫、炭蛆病等。土蚕、玉米螟虫、蚜虫等是高粱开花、抽穗前主要的防御对象。虫害防御直接影响高粱的产量,所以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御。化学药品的选用:土蚕的防御选择速灭杀丁和氯氰菊酯药剂,在黄昏时候用,效果最佳;防治蚜虫选用抗蚜威、吡虫啉、啶虫咪等;防治螟选用甲维盐、特杀螟等药剂等,对螟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炭疽病和纹枯病的防治选用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防治,但是不要用有机磷、有机氮、无机铜制剂农药作为防治虫害,这种方法不利于高粱的生长。

2 再生高粱技术要点

2.1 掌握好收割时间

头季高粱不能进行盲目收割,太早太晚都会影响高粱的产量,首先要对高粱进行观察,一般高粱穗子在九成变色、变硬这样即可收割。

2.2 及时砍秆

在收割之后,要及时砍秆,不宜拖沓,及时砍秆有利于高粱的再生以及提高产量。如果时间拖延,失去砍秆的最佳时机会导致高粱秆上部的休眠腋芽立即萌动、发芽,由于高粱秆上端的优势,会对其下的腋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挨近地面的节位发芽困难,更可能不发苗。留秆的高度是高粱再生的关键,留秆太高或者太低会直接影响产量。砍秆一定要掌握好高度,一般来说留秆3-5厘米即可。

2.3 注意排水

再生高粱抗旱能力较强,但是怕涝。在砍秆之后要立即进行排水。如果遇到天气干旱,可以把秸秆放到行间保湿。

2.4 及时去蘖除草

如果不能及时去蘖除草会影响再生高粱的生产,除草去蘖的最佳时机是再生高粱长出3片叶子的时候,每一组留有壮苗2-3个,其余应除去。在苗生长到30公分左右时应进行追肥,每亩施入足量农家肥和10-15公斤尿素,并除草培土上厢。

2.5 病虫防治

再生高粱病虫害防治与头季高粱基本相同。

2.6 抢晴收割

第2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超级稻;德香4103;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30-01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德香074A、恢复系泸恢H103为亲本选育的三系杂交迟熟中籼稻。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10—2011年连续2年被遴选为四川省主导品种;2010年通过重庆、云南、广西等省市区的审(认)定,并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推荐2012年全国审定。2009年德香4103在合江县、隆昌县实产验收单产达到11 749.5、11 790.0 kg/hm2,创造了川南稻区当年的水稻高产纪录。2009—2012年连续4年作为国家暨四川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郫县核心区的主要品种之一用于高产示范,并取得较高的单产。为此,结合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结果,以及基层农技推广实践,总结提出了超级稻新品种德香4103在成都平原典型的蔬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有利于扩大该品种的示范面积,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水稻增产。

1 品种主要特点

从优质高产栽培角度看,德香4103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生育期适中。作一季中稻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50.2 d,比对照冈优725长0.5 d。二是株型适中,分蘖力中上,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三是米质较优。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7.8%,粒长6.6 mm,长宽比2.6,垩白米率32%,垩白度4.7%,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4.6%,蛋白质含量11.0%。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早播,旱育壮秧

在成都平原的蔬菜茬稻田,蔬菜收获时期较小麦和油菜等作物提前近1 个月,非常有利于水稻嫩秧早栽,足穗高产。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德香4103可在3月20—25日播种,采用旱育保姆包衣后的旱育秧方式,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一是稀播种子,增加秧苗生长的空间,提高秧苗素质。本田备足谷种18.75 kg/hm2(秧本比为1∶8~10)。二是播种前一天用三环唑药液浸泡种子[1],并在播种前2 h用清水滤去药液,晾干后按质量比1∶3拌入旱育保姆药剂,分量匀播。三是追肥与控水相结合,培育壮秧。二叶一心期可适当喷施尿素作追肥,平时只要不卷叶、土面不发白可不浇水。

2.2 定量栽插,平衡施肥

蔬菜茬水稻是中小苗移栽,此时秧苗的叶龄一般在4叶左右,平均每株种子苗带1个大分蘖[2]。根据近年来德香4103在郫县的高产示范实践,手插秧和抛秧种植方式下,建议其栽插密度为12万~15万穴/hm2,每穴2株种子苗。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由于秧苗素质偏弱,移栽植伤重,建议栽插密度为18.0万~19.5万穴/hm2,基本苗达到45万~60万株/hm2,同时尽量提高栽插的均匀度。

肥料空白试验和“3414”试验结果表明,蔬菜茬水稻的基础肥力可达到7 500 kg/hm2的稻谷产量,即稻田土壤当季供氮量为120 kg/hm2。因此,要获得10.5 t/hm2的单产水平,总需纯N为162 kg/hm2,氮、磷、钾配比为2∶1∶1.8。其中,氮肥的底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底肥和穗肥各施用50%。在水分管理方面,建议分蘖前期湿润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当全田总苗数达到240万株/hm2时排水晒田;在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建议浅水灌溉促大穗;在灌浆结实期,应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不宜断水。

2.3 绿色植保,综合防治病虫害

大面积示范研究表明,德香4103高产栽培需注意严防稻瘟病和螟虫危害,在郫县地区,受8—9月阴雨天气的影响,还需注意预防稻曲病。建议针对水稻“两病一虫”采用以下3项绿色植保关键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一是利用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重点推广产品——神绿植保牌性信息素预测预报和防控水稻螟虫。通过在田间安装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中,并用物理方法捕杀雄蛾,从而降低雌雄,大大减低后代螟虫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3-4]。二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采用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条件,大大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具体做法:杂交稻返青后按行株距210 cm×35 cm(每厢栽1行,每穴2株种子苗)栽插糯稻。三是采用先正达公司的爱苗、福戈和阿米妙收等高效、低毒农药,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化学防治水稻“两病一虫”。

3 参考文献

[1] 祁德秀,赵献成,杨真明,等.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配套高效施肥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09(3):124-125.

[2] 李敬.川西平原水稻生产肥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3,96.

第3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一、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1. 植物学特性 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而粗壮,平均株高326.3厘米,茎粗1.92厘米。叶片肥大而宽厚,叶色浓绿。茎秆多糖,出汁率56.6%,糖锤度19.1%,成为提取机动车用燃料乙醇的理想生物能源作物,既节能又环保。穗塔形,壳红色,籽粒白色带有红色斑点,适合用作畜禽饲料。

2. 品质性状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风干茎秆含粗蛋白5.1%、粗脂肪22克/千克、粗纤维20.8%、粗灰分5.23%、可溶性总糖20.6%、水分5.3%。在株高96厘米时测定其茎秆与叶片中的氢氰酸含量,分别为6.08毫克/千克和1.90毫克/千克。茎秆与叶片均可制成优质青贮饲料,对广大农牧区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3. 抗逆性 综合抗性好,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为0,人工接种发病率仅为1.7%,叶部病害轻微。抗旱、抗涝、抗倒伏、抗早衰、耐瘠薄、耐盐碱的能力较强。

4. 生育期 连续多年的田间实地观察与调查情况表明,辽甜7号在沈阳地区生育期为137天左右,约需≥10℃活动积温3200℃。

二、区试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了全国高粱品种能源/青贮组区域试验,全国东西南北共16个试验点,连续2年平均每亩鲜重产量4558.7千克,比对照品种亩增产10.7%。其中,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造出平均每亩鲜重产量5567.7千克的最高记录,比对照品种增产25.0%。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含盐量≤0.5%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宜重茬或迎茬栽培。要精细整地,实行耕翻(20~25厘米深)、耙地、起垄(垄距60厘米)、镇压连续作业。清除残茬,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墒情良好。

2. 选种与播种 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发芽率高达95%以上的优良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晾晒。当8厘米耕层内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16%左右时即可播种。每亩播种量1.5千克,进行垄上机械条播,播种深浅一致,镇压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3. 间苗与定苗 辽甜7号为高光效C4作物,喜肥喜水更喜光,因此要适当早间苗、早定苗,为幼苗茁壮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在3~4叶期就要间苗,5~6叶期即可定苗。间苗时去小苗留大苗,去病弱苗留健壮苗,通常以每亩选留优质幼苗5000株左右为宜。

4. 除草与培土 在播种前3天用38%莠去津悬浮剂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可以预防杂草的发生与为害。间苗后至植株封垄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在定苗后、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分别进行1次中耕,最后1次中耕深度10~15厘米,适当多培土可以促进根系发育。

5. 施肥与灌水 在整地时每亩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硫酸钾5~7千克做底肥,在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10~15千克做种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0~25千克。开花期至灌浆期如果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应及时灌水。

6. 防病与治虫 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黏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螟虫可在拔节期将1.5%辛硫磷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杀。

7. 适时收割 作为生物能源作物,以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由茎秆上端往下数第七节的糖锤度达到18%以上时收割最为适宜;作为青贮饲料作物,在南方地区第一次收割应在孕穗期或挑旗期,留茬高度12~15厘米。在收割后1周内的雨前每亩施用尿素15~20千克,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时应及时灌水,以促进植株快速再生,尽早长成新植株,在初霜前进行第二次收割。北方地区1年通常只能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1次。

四、适宜栽培地区

第4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一、主要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状。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而又粗壮,平均株高336.3厘米,茎粗2.1厘米。分蘖数2.1个。叶片肥大而呈绿色,每株叶片数22~24个。茎秆多糖,出汁率58%,含糖锤度19.6%,是提取燃料乙醇较为理想的生物能源作物,且既节能又环保,应用前景广阔。穗中散,纺锤形。壳褐色,籽粒白色带有红色斑点,适合用做畜禽饲料。

2. 品质性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茎秆含粗蛋白3.9%、粗脂肪7.6%、粗纤维26%、粗灰分37.2%、无氮浸出物16.6%。茎秆与叶片中的氢氰酸含量分别为5.97毫克/千克和11.45毫克/千克。可把茎秆与叶片制成优质青贮饲料,对广大农区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3. 抗逆性能。高抗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率和人工接种发病率均为0,而且叶部病害轻微。抗旱、抗涝、抗倒伏、抗早衰、抗冷凉、耐瘠薄、耐盐碱的能力强。

4. 生育日数。连续多年的田间实地观察与调查情况表明,辽甜5号在沈阳地区的生育日数为140天左右,约需有效积温2900℃。

二、区试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了全国高粱品种能源/青贮组区域试验,全国东西南北共计15个省份平均每亩鲜重产量4640.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3.6%,其中在吉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创造出平均亩产鲜重5878.7千克的最新纪录,比对照品种增产23.5%,此外,还亩产籽粒346.1千克。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和前茬作物为大豆、小麦、玉米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种植。要精细整地,最好进行秋翻(耕深为20~25厘米)、秋耙、秋起垄、秋镇压连续作业,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没有坷垃和清除残茬。

2. 选种与播种。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和发芽率高达95%以上的优良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充分晾晒。当土壤8厘米耕层内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16%左右时即可播种。行距60厘米,垄上条播,播种深度3厘米,镇压后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

3. 间苗与定苗。辽甜5号为高光效C4作物,不仅喜肥喜水,而且更喜光照,因此要适当间苗、早定苗,为幼苗茁壮生长创造良好空间。通常应在3~4叶期就要间苗,在5~6叶期即可定苗。要去小苗留大苗,去病弱苗留健壮苗,一般每亩以选留优质幼苗5000株左右为宜。

4. 除草与除蘖。要将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结合起来。在播种前三天,每亩用38%莠去津悬浮液250毫升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可以预防杂草的发生与为害。在间苗后至植株封垄前要完成3次人工除草作业,务必铲除各种杂草。在拔节期要及时除掉植株基部生长出来的分蘖。

5. 中耕与培土。在一般情况下,应于间苗后、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分别进行1次由浅而深的中耕,最后一次中耕深度应该达到10~15厘米。要适当多培土,这样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抑制杂草和分蘖,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此外,还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涝。

6. 施肥与灌水。每亩在整地时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10~15千克、硫酸钾5~7千克,做底肥;在播种时施用三元素复合肥5~10千克做种肥;在拔节期至挑旗期追施尿素20~25千克;在开花期至灌浆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应灌水。

7. 防病与治虫。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在播种前应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这样既可杀灭多种病菌又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黏虫,每亩可用2~2.5千克的0.04%二氯苯醚菊酯粉剂喷杀。防治蚜虫,每亩可用40~50千克的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螟虫,每株可将1.5~2克的0.1%三氟氯氰菊酯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杀。

8. 适时收割。辽甜5号最佳收割时期因用途不同而有差异。作为生物能源作物,以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茎秆由上往下数第七节的含糖锤度达到18%以上时收割最为适宜;作为青贮饲料作物,在南方地区第一次收割应在孕穗期或挑旗期,留茬高度12~15厘米,在收割后1周左右的雨前每亩施用尿素15~20千克,若是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应及时灌水,以促进高粱茬快速再生,争取在初霜前进行第二次收割。在北方地区通常每年只能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1次。

四、适宜种植地区

第5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日光温室;青椒套种双孢菇;高产栽培

日光温室青椒套种双孢菇,在不影响主栽蔬菜产量的前提下可实现667m2新增产值4189.5元以上,巧妙地解决了菇菜争地的矛盾。

1 青椒畦面套种双孢菇的效益分析

以温室跨度为7m计算,每畦(畦宽1m)可铺双孢菇培养料1.5~2m2;按每畦栽培2.0m2双孢菇计算,可产双孢菇13.3kg;按每千克批发价目5.0元计算,每畦可新增产值66.5元,这样,每667m2保护地面积可增产值4189.5元。

2 栽培技术要点

在青椒畦面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中,双孢菇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双孢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时间应视青椒的定植时间而定,一般在定植前1个月左右进行建堆,如果9月上旬定植青椒,8月初就应建堆发酵,以此类推。以9月上旬定植青椒为例,双孢菇的生产日程如下:

7月30日前备各种原材料,8月5日前棚内消毒,8月6日麦秸浸泡,8月8日麦秸预堆,8月9~11日原辅料预湿,8月12日建堆,8月18日第一次翻堆,8月23日第二次翻堆,8月28日第三次翻堆,9月1日第四次翻堆,9月3日空棚消毒,9月4日进棚铺料,9月5日实棚消毒,9月6日播种,9月7~25日发菌,9月20~26日制备覆土料,9月26~27日覆土,10月20日前进行出菇前管理,10月20日至次年1月10日进行出菇管理,1月10日~3月20日进行越冬管理,3月20日~5月末进行出菇管理。

2.1 培养料的配制与堆制发酵

2.1.1 原料选择

主料有稻草、黍秸、玉米秆、高粱秆及各种纯畜禽粪便等,辅料主要有尿素、石膏、石灰、碳酸钙、过磷酸钙、饼肥等。

2.1.2 原料配比

按每1m2计算,需干秸秆12kg、各种畜禽干粪便12kg以及碳酸氢钙、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尿素等辅料各0.5kg。

2.1.3 堆制发酵

采用一次发酵法,即在室外一次性完成培养料堆制过程,一般需时30d左右。

(1)建堆。8月6日,按比例称好秸秆,边堆放、边喷水、边踩实,堆要高些、宽些,堆完之后四周有大量水流出。8月8日,把预湿的秸秆堆放成宽1.8m、长任意的堆,铺一层30cm厚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尿素,浇完水后再撒一层石灰,预堆时再加另一半尿素与一半石灰,堆完之后边缘有水流下。8月10日,把牛马粪与辅助材料放在一起,先干拌均匀,辅料先加一半,将辅助材料加水至“手握成团,丢下即散”(含水量为55%~60%)的程度,把预湿后的牛马粪及辅助材料堆放成宽高各1m、长任意的堆。8月12日,建成宽和高各1.8m、长任意的堆,堆顶为拱形,首先铺一层约30cm厚麦秸,然后撒上一层预过堆的粪,堆完之后堆的四周不得有水流现象。

(2)翻堆。翻堆时间依情况而定,堆温达到最高并开始下降时翻堆,一般在达到65℃左右时进行。

一次翻堆是把麦秸与牛马粪充分混均匀,是否喷水要根据堆的含水量具体确定;二次翻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如果含水量小,在用部分石灰水(0.5%~1%)作为补水之用的同时加入另一半辅料,其他相同;三次翻堆是继续把麦秸与牛马粪充分混均匀,测量料的pH值偏低时,用石灰水补充至pH7~8;四次翻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堆的宽与高缩小到1.4m,其他相同,到9月4日时进棚。

2.2 整地做高垅

棚室深翻40cm并均匀施入腐熟有机肥,然后按照菜菌套种要求把由单纯栽培蔬菜的高畦变成两小高垅夹一沟(宽度与原来的高畦一致),即做宽30cm、高15~20cm的高垅,大垅距为60cm、小垅距为40cm,小垅距内用于铺双孢菇培养料,填平后即成为高畦。

2.3 温室消毒、铺料、播种与养菌

2.3.1 菇棚消毒

菇棚在进料前和进料后各消毒1次,按每立方米5g高锰酸钾与8ml甲醛的用量混合熏蒸,熏蒸时门窗紧闭,23d之后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

2.3.2 铺料

培养料按面积大小分堆堆放,铺料时打开门窗以放氨味,使料面平整,铺料厚25~30cm。

2.3.3 播种

把菌种的一半撒在料面上,用手抖动使菌种落在培养料里,再把另一半均匀地撒在培养料表面。播种量为每立方米1.5~1.8瓶菌种(罐头瓶)。

2.3.4 养菌

培养料养菌期:播种到覆土之间的时间为养菌期,前期保温发菌,3d之内保持80%水分,3d后少量通风,中期适量通风,7d以后加大通风量,后期打扦。

覆土层养菌期:保持湿度、防高温,保持料里温度为20~24℃,适当通风,及时检查杂菌。

2.3.5 覆土

覆土厚度为3~4cm,要选持水率好、不板结的土,土壤粗度为黄豆粒至杏核大小,最好选地表以下20cm的土。将土在太阳下暴晒24h,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后用塑料罩严,放置2~3d以后再用。

2.4 定植番茄

双孢菇栽培料进棚铺完并消毒后,于双孢菇播种前后定植青椒,然后按照正常栽培管理进行。

2.5 发菌期的遮光保湿管理

双孢菇的整个生长周期都喜阴,而青椒在定植初期因秧苗较小无法起到遮阴作用,所以在培养料养菌期和覆土层养菌期均需要避光管理,具体方法为在培养料上面覆盖一层纸,或支上小拱棚并用黑薄膜覆盖。

第6篇: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粮食安全 效益 杂粮 产业化

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粮食产量的多少及是否有公害方面的问题,农业作为国家战略第一产业,安全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作为第一要务。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其效益的诉求也不容忽视,粮食效益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兼之产量和效益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因此在世界各国都主要把目光放在大宗作物的研究、培育和发展方面。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对粮食安全方面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即大力发展大宗粮食作物,而小杂粮的发展呈现逐年萎缩的状态。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担着“十二五”规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计达到1200亿斤的目标。大宗作物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量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再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078亿斤其中夏粮产量613亿斤,秋粮产量465亿斤,分别比上年增产0.2%和0.8%。而小杂粮则不同:

以绿豆和红小豆为例,普通农户因为实施的是粗放式种植方法,亩产量不足二百斤,而本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通过良种加集约化种植,可以实现小宗粮豆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红小豆亩产达到四百二十斤以上,绿豆达到五百斤以上。对实现“十二五”有关粮食安全目标而言,通过对小杂粮产业政策的支持,小杂粮种植会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产业。本文对河南省所辖108个县及市辖区进行调查后发现了目前河南省粮食布局及小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河南省粮食作物的生产现状

小杂粮在河南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有谷子、高粱、大麦、荞麦、黍、稷、薏苡、豌豆、绿豆、小豆、豇豆、蚕豆等,小杂粮以其抗旱、耐瘠、品质优良、营养保健等特点, 历史上小杂粮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上做出过重要贡献。

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来看,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每家每户都有种植,这是农民世代流传下来的种植习惯,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口粮,另一方面如果吃不完,容易出售。而小杂粮在全省72%的地区也都是农民根据多年的种植习惯,在田间地头零星种植,供自己食用,很少部分遇到到村里收购的,才会出售。

由于小杂粮种植面积不集中,形不成规模,作为商品因为种植分散,粮食量小,专业的收购很少,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大面积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口粮消费量的减少,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特别是世界饮食从吃饱到吃出健康的观念的转变,小杂粮独特风味和营养保健使其身价倍增,同时以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种植区域,与大宗粮食作物相比,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加快小杂粮产业化的发展,促进粮食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提高粮食安全与效益,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因此,我省小杂粮生产也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小杂粮作为产业发展苗头已经显现。南阳的社旗县的中大益农小杂粮合作社,洛阳市的伊川县的小米、栾川汝阳县的粉条、宜阳县的黑色杂粮、孟津县等多个县市都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安阳市的小米、豫东的甘薯、驻马店的啤酒大麦、也有少量黑豆等作为地方特色,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方面逐渐显现出优势。

二、河南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小杂粮合作社的兴起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我省农业发展方面的核心问题。

首先,绝大部分农民自给自足式的种植模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这使得我省农业整体的区域布局不合理,如在旱薄地,大宗作物的产量很低,尤其在干旱年份,丘陵山地几乎绝收。而农民依然按旧有的模式种植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

其次,农民大多不愿意种地。调查发现,目前青壮年打工每天的收入男子在100到150元之间,妇女在60到100元之间。如果有点技术含量,则工资标准还要高些,如精装修农民工每天的收入可达200到300元甚至更多。种地一年的收入打工一个月最多两个月的工资就能实现,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了,现在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女人。种植粮食的积极不高,甚至出现许多弃耕现象。

第三,政策导向有不足之处。大宗作物有良种补贴,机械化补贴等,这促使农民倾向于种植大宗作物。小杂粮处于一个被忽略的地位,是农民自发种植,这大大浪费了河南的自然资源,无形中使农民的收入相对减少。

第四,小杂粮的品种更新滞后,品种老化,产量低,品质差。

传统小杂粮的生产都是农民自己留种种植,缺乏科学的筛选、培育良种机制,加上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与观念,生产条件差,种植分散,品种老化,产量低,在所难免。加之交通不便,造成科技服务、市场信息、企业收购等方面到位率不足等,既影响了产量,也降低了质量。

第五、小杂粮新品种育、引、繁、推工作落后。

我省小杂粮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由于科研经费限制,人员投入少科研条件有限,只有少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坚守在杂粮的科研岗位,对国内外名优特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工作几乎没有经费和人力来做。

第六、小杂粮加工与销售滞后。

当前由于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扶持政策不配套等原因,不少加工企业缺资金,少技术,致使现有加工企业小型的多,大中型极少,而且小型企业加工产品档次低,效益差;营销企业也出现收购困难,成本高,利润薄。这样严重制约了小杂粮的产业化发展。

三、河南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尽管小杂粮种植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与不足,但通过良种筛选、培育与引进,栽培技术的优化,尤其是根据土壤和地形加气候条件对河南省作物布局进行调整,使平原和土壤肥力比较好的田块种植大宗作物,山区丘陵地选择适宜的小杂粮作物,形成大宗作物和小宗作物相互配合相得宜彰的良好的作物布局,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能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及提高我省农民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以国内玉米为例,在山区一亩地有500斤产量都是不错的,但小杂粮可以至少达到200斤,按玉米1元/斤,小杂粮4元/斤,小杂粮的产值是玉米的1.6倍。而且还没考虑玉米生长期间需要施肥、浇水等成本因素,小杂粮不需要这些投入,另外对于山区丘陵地带,机械化操作部方便,家中的老人和女人不方便操作沉重的玉米,杂粮就比较轻便,利于家中的女人老人劳作。本人在主持国家及河南省红小豆及绿豆区域实验过程中,发现通过良种选择加合理栽培技术,绿豆及红小豆亩产分别可达400斤、500斤以上。其经济效益与大宗作物相比毫不逊色。

在国际范围内,以本人掌握的信息来看,仍以绿豆和红小豆为例,意大利罗马和日本东京的价格(人民币)分别达到了每千克89元和93元,而国内不到十元。如果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出口体系,其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1.根据自然和气候特点设立特色小杂粮示范县、示范市。我省的小杂粮开发历史上形成许多久符盛名的名、特、优产品,如“安阳十里香小米”、“尉青豆”、“洛宁红小豆”、“洛宁绿大豆、“洛宁黑豆”、“延津药黑豆”、“渑池坻坞小米”、“通许香麦面”。充分开发历史名优特产,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目前南阳社旗绿豆产业、驻马店的啤酒大麦值得借鉴。

2.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对小杂粮实行良种补贴、进行一定的技术推广和对小杂粮合作社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助,引导农民转向小杂粮的生产和加工发展。利用广播、电视、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方宣传,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杂粮作物。适时向农户推荐小杂粮新品种及适宜种植品种、时间、种植方式及各类小杂粮的管理要点。充分利用我省农村小杂粮生产的土壤、气候等自然优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优势以及农民种植小杂粮的丰富经验等,种植荞麦、大麦、燕麦、糜子、绿豆、蚕豌豆、甜玉米、糯玉米、红豆、黑豆等优质高效小杂粮,投放消费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小杂粮消费需要。

3.培育新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杂粮作物种子相结合,筛选和培育一批适合河南省不同气候环境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组建省级小杂粮开发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组织科研、教学、推广联合攻关,负责规划,研究计划、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检查指导等工作,充分挖掘产量和品质提高的潜力。在品种选育上高产、优质并重,以筛选和引进品种为主,加强对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工作,以尽快用于生产;并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优良品种加配套的栽培措施,使良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注重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侧重于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营养安全卫生水平和商品价值。

4.培育一批加工和出口领头企业。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作物,在农产品出口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港澳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欧美市场也有少量出口。小杂粮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高出其他作物数倍,价格看好。同时,我国小杂粮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小杂粮的产业化开发,主要是后续的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提升小杂粮的产值。我国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小杂粮生产国。同时,我国小杂粮种类繁多、品质优良,长期的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地域名优品种,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和生产优势。

关于小杂粮的产业化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a、杂粮作为粮食单独销售;b、制成特色的小杂粮礼盒。c、根据不同杂粮的特性,进行比较传统的食品加工,如豆芽、绿豆粉丝、粉皮、豆沙、豆腐、糕点等;d、根据小杂粮的营养特性及药效,制成不同用途的粥类灌装真空食品;e、根据小杂粮不同制成不同的美容、减肥产品及减肥食品;f、药用价值的开发,小杂粮都是药食两用作物,每个杂粮都有自己独特的药效,可以对它的药用成分进行提取,进行药品的开发和生产。

总之,小杂粮与大宗作物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我国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科学开发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与效益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魏亦文:《发挥杂粮特色优势,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1期.

[2]康志河、杨晓平:《河南省小杂粮生产现状、发展及对策》,《中国种业》2005年第1期.

[3]董家胜、任洪志、牛凤民:《河南省小杂粮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杂粮研究》.

[4]段亚利、缑建芳:《我国小杂粮产业生产环节的问题与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15期.

[5]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中国农资网》2011年9月3日.

[6]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豫政办 〔201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