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营销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化校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1-0068-03
0 引 言
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是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但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也表现出成倍的增长趋势,当某一种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传统或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自然也会逐渐表现出诸多的不适用。尽管眼下的多数数据库系统仍可比较高效地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以及统计等操作,但对于这些数据可能存在的某些关联与规则却无法实现理想掌握,在此种情况下也无法通过现有数据实施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推断。在这样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具备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能力,势必也会出现“知识匮乏”的现象。当人们意识到此问题所在之时,其对信息的态度也正在由简单的数据收集型向分析加工型转变,并期望从同样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更多可加以利用的信息,数据挖掘(DM)技术即是在此时代背景中诞生的。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DM技术的相关研究不仅愈发变得炙手可热,而且已经在诸如商业、金融业、企业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很多领域获得了实际性的广泛应用,比较之下,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相对偏少。基于此,笔者特针对DM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进行一定阐述,旨在为DM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 DM技术与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与内涵
1.1 DM技术的概念与内涵
DM技术即是指一种通过某种方法与策略从一切实际应用数据中将某些人们事先未掌握的、潜在的、但确实存在一定利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最大程度地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加工的技术称谓。具体开展DM的方法种类是多样的,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通常包括了分类分析法、关联分析法以及序列模式分析法等,而经常需使用到的工具则主要包括了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QUEST系统,SGI公司开发的MineSet系统,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开发的DBMiner系统,SAS Enterprise Miner,IBM Intelligent Miner,Oracle Darwin,SPSS Clementine以及Unica PRW等。在针对具体应用实际的情况下,通过选用以上DM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某些未知的数据含义,进而开发其价值以预测或指导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需要采取的行为,总之就是为人们的决策行为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信息支持。
1.2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与内涵
数字化校园即是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情况下,进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到的信息化策略及相关设备,继而从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实现校园整体性的数字信息化管理。由此可见,与传统的校园建设比较而言,通过对校园实施数字信息化的建设后,不仅将使得校园的发展具备了更加明显的时代性,而且还能够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实际成效及时展现出现,同时也能及时地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对学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预测,最后,在数字化的校园管理模式下,其校内的相关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这势必也将促进校园的整体建设可逐步得以完善。
2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需求分析
2.1 学校教学与教学评价方面的需求分析
一方面,教学是学校最核心的任务,那么教学部分的数据挖掘也自然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部分,现以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与前后顺序关系,在学一门较高级课程之前必须先修一些先行课程,如果先行课程没有学好,势必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另外,同一年级学习同一课程的不同班级,由于授课教师、班级文化的不同,班内学生的总体成绩相差有时会很大,利用学校教学数据库中存放的历届学生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结合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等相关功能,就能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帮助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回归性等性质,得出一些具有价值的规则和信息,最终找到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出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就是教学评价的数据挖掘,教学评价是对其重要的调节、控制、指导与推动手段,而且可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针对教学评价管理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给予科学地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此方面的问题又包括:影响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教学评价的指标与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的各级得分者的特征如何?教学评价的可疑数据可通过什么方式给予剔除?通过数据挖掘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均有望得以明朗化,继而更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以确保可真正扫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障碍。
2.2 教师结构和专业配制方面的需求
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潮流中,我高职院校也占据了相当比例,由此所导致的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新增设专业教师的稀缺问题以及具体每个专业的教师人员结构与专业领域的重组问题等等,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采取的做法自然是通过一定措施来引进新的教师队伍并留住人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很多细节的问题:现有的教师哪些即将流失? 现有教师他们的流失概率如何?哪些因素造成了教师的流失? 教师流失对学校会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的流失情况有什么差别? 如何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等等问题,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后,便有望在高职院校变被动为主动地科学人用。
2.3 学校的科研管理需求
学校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对于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其成效也是衡量经费分配与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改进与完善科研评价制度自然就成为了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在各类级别期刊上的相关教师所具备的特征、各种课题申请者的特点、未完成科研任务教师的特征、影响教学科研进展与成效的因素、科研滚动周期的最佳年限、科研工作量应该如何设定以及科研项目存虚存假的可能性等。而通过DM技术可将这些问题均得以不同程度地解决,如此也必将更加有效地激励教师科研的执行力与创新水平,整体加快学校科学事业的进展。
2.4 数字化图书资源的管理需求
图书馆最大价值化的存在,无疑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所有读者的分类、属性以及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充分掌握读者在应用图书馆后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需求,图书所涉及学科的交叉问题等等,这均是当代学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数字挖掘技术正能实现对以上信息的深加工,继而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进一步指导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同时还可为学校的学科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最终推动学校图书馆业务与相应管理的全面进步。
其他还比如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学校的教务管理以及住校学生生活消费管理等等,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均可在充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突破口,最终在整体上全方位地实现学校各方面资源的优化管理与合理配置,持续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进程的速度。
3 数据挖掘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了解,数字化校园的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成了学校多方面应用系统的综合性平台,将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储存在学校的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库里面。但在储存的过程中,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详尽的分类处理,并充分考虑到其可能存在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与随机性等,而通过数据挖掘对这些信息的充分提取与整理,继而生成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决策系统,最终为相关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更为丰富的可靠的参考信息。数据挖掘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具体应用结构图如图1所示。
如上述介绍以及上图均可以看出,DM技术在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可说是一项颇具复杂性与繁琐性的特殊工作,因此其具体应用情况的介绍限于篇幅限制,笔者在此仅以学校的科研管理为例,并应用Clementine挖掘工具进行操作,现对其相关数据挖掘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展开一定剖析。
3.1 对不能完成科研任务教师的相关分析
在实际的学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其中项目进度的管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而与项目进度相关的因素中,又会存在个别教师可能因多方面原因而出现不能完成既定科研任务的情况,而只有通过科学的对其实施预测,才能让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以最大程度地解决。其具体的解决思路主要就是要把这个问题定义为一个分类预测的问题,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已完成科研任务量者,而另一类则是尚未完成科研任务量者。接着分别从此两部分教师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教师,并统计其相关属性数据继而组成训练数据集,然后再通过应用神经网络与决策树等办法建立起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实际分类模型,最后再利用该模型来进行科研任务量完成情况的实际预测,如此便可获得可能会不能完成科研任务教师的相关信息,为学校后期的科研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2 教师不能完成科研任务的实际原因
在了解到可能完不成科研任务的教师后,还更需要对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进而可在以后保证其能最大程度地去完成科研任务。此方面的数据挖掘处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可以运用关联分析的办法,把科研任务量的完成情况看作一个实际目标变量,而把与之可能相关的某些属性数据作为变量,一起输入系统后在运用GRI模型展开分析,进而可初步找出具体有哪些属性可对科研完成的情况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应用决策树的方法来获得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规则集。以具体的某学校为例,以APRIORI算法为基础来对教师科研任务量完成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设定0.3为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继而对挖掘的结果实施分析,所获得的最终结果为:基础学科有38%的教师不能按时完成,82%的文科教师可以完成,75%的年轻教师可以完成,95%的高级教师可以完成等等,如此一来,便能很清楚地获得对科研任务量完成情况的影响因素,比既往的方法便捷了很多,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学校科研管理中对教师的分类
在寻找到影响教师不能完成科研任务量的原因之后,接下来还必须完成的工作就是要对教师实施明确的分类,继而便于针对具体情况的不同类教师建议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最大程度提升科研任务的完成率。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学校看为一个企业,而把教师视作企业的客户,因此对教师实施分类的问题亦即是对企业客户进行细分的问题,通过分类后,自然更便于将那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客户”找出来,继而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来改善部分教师不能按时完成科研任务量的问题。下面笔者以聚类算法为例对教师细分过程中所采用到的实际算法应用进行一定说明,本算法主要是采用逐步减少K值的方式进行尝试。职称与学历等均是影响是否能完成科研任务的主要因素,因而需将这些相关的数据均作为参数给予输入,比如先将K值假定为8,接着通过对K值的大小进行连续调整,最终或许可以发现,比如当K值为4时,其效果最为理想,然后便可运用决策树对此类与其他类型的因素进行相同的分析,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实施深入挖掘,最终分析出导致其不能完成科研任务的所有影响因素。通过此种在给予分类基础上的实际算法的应用,教师科研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能很容易被挖掘出来。
4 结 语
综上所述,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而言,数据挖掘技术不仅是一项迫切需要掌握的全新技术,而且也是一项有着必要性、重要性与繁琐性的工作项目,因此有必要更加重视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与效果。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当代的学校管理自然也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数据挖掘技术的诞生与不断发展,也势必能为校园数字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帮助,这也是有助于学校实现数字信息化最有利的保证。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据挖掘技术将会在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出更为突出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薇.数据挖掘在数字化校园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 丁智斌,衰方,董贺伟.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4):590-592.
[3] 谷琼,朱莉,蔡之华,等.基于决策树技术的高校研究生信息库数据挖掘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6(1):20-21.
[4] 姜卫俭,程从从.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09(5):72-74.
[5] 蔡会霞,朱洁,蔡瑞英. 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85-88.
【关键词】功图量油;推广应用;效果评价
1 功图量油技术综合应用
1.1适应性分析
(1)理论上,机械计量的产量是油、气、水及相当数量的固态杂质混合物的产量(井口产量),影响较大,只能接近真实产量。而通过曲率波动方程模型确定泵功图,从而计算有效冲程(取小原则),得到的产量可直接反应出泵的真实抽汲能力,更能无限接近油井地质产能。
(2)实际上:1)仅侏罗系延9油藏功图计量与罐量误差较小;2)两套系统,必须定一为真实产量,就目前运行只能是罐量;3)能不能用、用与不用主要由产量的稳定性决定(如X66-84井),而目前生产稳定井超过450口,占比75%以上,功图计量适用性强。
1.2 推广对策
1.2.1 动态特征分析
(1)油藏特征规律影响。截止2013年,全区油井分析成功井数563口,无法运用84口,主要表现为供液能力、伴生气及复合因素影响,其中气体影响44口,占比52.4%,最为严重。
1)供液能力。主要位于梁长6油藏低产区,18口,平均单井日产0.94方,供液能力低且间出严重,泵功图随地层吐液情况成阶段性变化,计量曲线呈波动状,尤其是在间出期间,有效冲程几乎不计;主要依靠优化生产制度治理。
2)气体影响。梁长6油藏中部44口,平均单井日产液5.36方,供液能力较好,同时气量大,泵功图实时变动,导致有效冲程计算失真,功图计量曲线无规律,无法有效利用,主要依靠强化伴生气管理,目前收效甚微。
3)复合因素。高产区域,22口,平均单井日产液8.74方,且井口产液稳定,供液能力好,功图计量值杂乱波动,无法确定系数。主要因素:一是连喷带抽;二是气体影响;三是硬件设备。
(2)硬件、软件设备影响
1)硬件方面。一是采集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最前端,它的微小波动,经过中端信息的变换、传递放大、计算处理,将对计量准确度造成直接影响;二是传输设备损坏将直接导致功图掉线、缺失、数据失真,定期;三是信号干扰测试精度受信号电缆线走向设计影响,排布不合理影响测试准确度,可能会导致采集的部分功图数据错误。
2)软件方面。两大系统,即功图生成的内控系统及功图计量的平台系统自身局限性:①对连喷带抽无法计量;②井筒异常(漏失)会造成计量失准;③特殊情况(大风、下雨、停电等)下功图乱画、采集数下降;④平台软件与现实存在计算差异,修正系数导入后反向推到,初始值波动异常(27口)。
(3)日常生产操作影响
1)基础数据维护
①静态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录入,如完井数据、原油物性参数、抽油机型号等资料,动态上具明显变化的有抽油杆材质及抽油机型号。一是抽油杆材质,冯69-92井从钢D抽油杆改为玻璃钢,示功图形状发生变化,从严重结蜡变成固定凡尔漏,主要对功图诊断产生影响;二是抽油机型号发生变化影响,同一口油井,改变抽油机型号参数,对功图计算液量,泵效等有较大的影响。
②动态数据。一是油压、套压、动液面、含水,只对工况的判断结果影响;二是对同一口井,在功图量油模型中,泵径越大,计量值越大,功图形状没有明显变化。三是当沉没度增加,泵充满系数提高,功图计算结果变大,部分井工况诊断结果也发生变化。
2)日常动态维护。①分区域参数试验10口,产量回归期2-4天;②井筒处理后产量回归期4-6天。
1.2.2 常规问题处理
(1)抵触心理。应以最快速度完成技术推广应用,拖拖拉拉会更加反感。
(2)区域分散。油田成藏原理及地质特征决定了“老区分散、新区偏远”的现状,需提前储备、扩大队伍、提高投资。
(3)运维量大。全区油井开井589口,数据完善、设备调试、运行监控等工作量大,成立运维组,培养一批专门应对设备问题的技术人员。
(4)动态特征复杂。是实现功图量油建用结合主要因素,且影响因数众多,从硬件、软件、油藏特征、生产操作入手,深入分析。
(5)培训力度不够。影响功图量油综合运用推广速度的重要因数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薄弱,在数字化运用的新环境下,加大培训力度,采用轮岗制。
1.2.3 特殊问题处理
(1)考核管理无专职人员
首先要有制度,同时必须要有人管。建立功图量油综合运行制度,并纳入绩效量化考核,成立功图量油管理小组,明确操作、监控、维护、技术岗位职责,建立模板,规范资料录取,修订系数、标定及补量界定。
(2)生产监控存在盲区
功图量油需要运行稳定,可太稳定却掩盖了真实动态变化,出现“井口虚高、盘库无货”现象,尤其是对油井地质产能监控,导致油藏区域注采调整滞后。解决办法:必须确保每口油井都具备罐量条件、落实月度标定制度。
(3)监控中心未充分利用
数字油田通俗讲,就是完成生产组织“监控落实治理”的上线运行,最终解放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提高管理效率,重点发挥“监控中心”的职能性,建立油藏开发管理系统。
2 功图量油应用效果评价
2.1实现功图量油技术全面推广
截止2013年,全区完成34个站点功图量油配套建设,油井开井604口,设备累计安装566口,平均数据上线563口,除3口井计划关井影响,采集分析成功率实现100%;上线率93.7%,相比2012年提高17%;功图量油应用井数达到479口,应用率85.1%,其中长2以上浅层93.7%,长2以下深层80.1%。
2.2 提高产量监控体系时效性
数字化功图量油从工况监控、功图计量出发,同时解决了原油井筒阶段、地面阶段的上线监控。在油藏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优化产量监控体系,提高采油时率,就是提高原油产量。与传统示功仪实测相比,采用功图量油技术无数据延迟,降低井筒影响因素效率高,使得单井产能≌井口产量≌盘库产量,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2.3 网上办公降低劳动强度
以自动生成,带动报表精简,以盘三试点,形成《报表精简方案》,对各基层单位取缔报表13种,全年节省报表约2200本。同时,按照月度罐量标定制度计算,每口油井每年减少罐量次数60次,全区减少罐量约36000井次,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2.4 储备数字化建设实践经验
形成了以“建设试点综合运用”的数字化三步走建设思路。开展数字化运行下动态特征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对数字化深度运用的认识程度,培养出一批数字化运行下的技术骨干,为数字化油田建设奠定基础。
2.5 降本增效工作卓有成效
全年累计修旧利废成本结余约9.86万元,实现无人值守井场32处,撤人32人,站点规范化撤罐27具,锁罐66具,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投入。
3 结论及认识
油藏随开发时间延长而趋于复杂化,动态特征研究需探索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油藏试验性分析能力,扩大降本增效范围。要实现数字化功图量油建用结合,专业技术员及专岗监控员梯队建设是首要任务,也是今后长时间里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粒子 特效 影视动画
影视动画中的场景设计对动画片至关重要,既要体现出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实体,又要能起到参照物的作用。粒子特效的运用为场景的表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不变的、凝固性的场景动态化。
一、粒子特效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粒子特效可以制造出大量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物体形象,因此,粒子特效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影视动画场景的造型。①如美国漫威公司推出的影视动画《复仇者联盟》场景中出现的子弹、碎石的演变过程,让场景的空间表现层次更加丰富,从而让整个场景视觉效果更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粒子特效(子弹、碎石)在场景中的运用,与场景中的节奏、灯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配合,让场景展示时更具有艺术感。子弹、碎石在场景中的出现为整部影片制造了一种危机感,也增加了生动性,特别是在动作的夸张性、戏剧性方面更有视觉冲击力。在一部影视动画中,这种危机感特殊的表现效果,以及场景结构的复杂多变,往往需要粒子特效来营造,通过粒子特效合理地表达出层次感。
粒子特效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对观众的心理引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复仇者联盟》中的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索尔等超级英雄为拯救世界与怪物奋战时,是何等的惨烈与悲壮!整部影片跌宕起伏,让人在激情澎湃的同时也带入了真情实感。给观众带来震撼真实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是影视特效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使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迹。
二、粒子特效在影视动画仿真模拟(烟、雾、火焰)中的应用
在电影动画中,粒子特效已经成为综合性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粒子系统有丰富的自然物理现象和空间扭曲、模仿的优势。粒子特效可以完成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特殊镜头效果,如烟、雾、火焰、下雨、光效、爆炸等。相对于摄像机拍摄出来的效果,其优势在于真实性与精确性,以及无限的可操作性,质量要求也更容易控制。如《复仇者联盟》中出现的大量模拟仿真画面,美国队长身上的火焰忽隐忽现,粒子特效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活跃性,也传达出了人物的情感。在该片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场面涉及到大量的装备,对摄制人员和演员来说有很大的危险。而粒子特效在模拟仿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特效技师通过复杂的想象,加上合理的光照,模拟出来的效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爆炸效果非常相似,也显示出粒子特效在模拟不规则景物时的强大之处――在增加画面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影片的实时性与真实感。
三、粒子特效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在影视动画中,粒子特效可以很好地烘托角色,能使角色的内心情感与场景气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设计中,动画师对光影的处理是按照动画原画中的明暗关系做出简单的光效处理。这种光影容易造成画面的僵硬,即使动画师集中精力和时间来描绘光影,也难以实现交互式光线粒子变换角色和场景。粒子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粒子特效直接调节虚拟灯的参数,实现光与影的相互作用。如《复仇者联盟》中从人物身体上燃烧起火焰,到角色身体完全被火焰覆盖的过程,通过粒子特效的调节,强烈且直观地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随着影视动画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动画所呈现的内容将越来越远离现实,往往就需要粒子特效技术提供支持。一部影视动画,完全靠摄影机拍摄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后期的处理――把人物角色通过抠像软件单独提炼出来,再放到场景中去。此时,在制造角色与场景的融合时,给观众的感觉越来越逼真,意味着把粒子特效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粒子特效在影视动画视听语言中的应用
视听语言是一种反映生活的艺术手法。影视动画是计算机技术与绘画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一部影视动画由若干个分镜头组合而成,每个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粒子特效技术的运用对影视动画中视听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与提高。在一部精彩的影视动画中,在表现一些复杂多变的镜头,比如表现魔幻、战争等镜头时,往往镜头衔接需要使用大量的粒子特效。如国产第一部大型武侠CG/3D(电脑三维动画)动画连续剧《秦时明月》,就使用了大量的粒子特效。特效师通过对粒子特效与景物、声光色以及镜头的特殊处理,让画面过渡感更和谐,给人以客观的真实感受,防止过度的生硬与僵化。粒子特效技术中的镜头还能够给人们创造出以往影视制作技术难以实现的画面语言和叙事语言,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给观众难忘的视觉体验,实现了影视动画镜头的完美衔接。
3D影视动画是CG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镜头语言的运用也会让观众形成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比如设计师在设计角色动作与制作语言镜头的时候,把卡通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再通过计算机后期处理加上光影和粒子特效,完全把观众带入动画这个多彩的世界。如在美国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中把汽车拟人化,加上丰富的表情动作,把虚幻的逼真效果描绘得惟妙惟肖。观众对这些亦真亦幻的动画片产生的心理感受无疑是极其深刻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作为受众群体对动画衍生产品的关注。
注释:
①孙芳.浅析CG技术在3D电影场景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1(3):34.
参考文献:
[1]何天龙.数字特效在影视动漫制作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校园;应用;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以及建设的现状
通过字面的意思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数字化校园是以数据为基础组织校园活动的,故此,先进的处理数据、收集数据的手段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和信息为根基的,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教学、研究、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生活服务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管理,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之下,在校园中建立一个数字的信息空间,实现高效管理校园内师生的各种信息的目的。
不得不说,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一个重大的突破,近年来教育界对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由于技术和理念的不成熟,数字哈校园的建设依旧是存在着些许问题的。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较晚,相对于掌握该门技术的技术型人才缺乏,而此类人才在教育界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数字化校园的专业水平依旧较低,缺乏有效的建设手段和建设机制。此外,数字化校园的普及程度需要受到重视,大多数的学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经历着手于计算机设备的构建,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上课模式依旧没有得到改变,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程度很低,是我国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应该改善的问题。
二、使用计算机技术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途径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为此,数字化校园在应用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手段和网络空间。例如:教务处可以通过由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进行管理,学生可以使用学生缴费系统缴纳相关费用,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系统进行学习课程的选择等等,这些活动的进行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数字化校园的使用,学生和教师在使用的时候都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实现的,不但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得到了普及,还使得计算机技术完美的结合到了教师和学生日常的生活和习惯中。
2.1数字化校园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使用的是计算机技术,教师与学生在使用的时候都比较简单快捷,所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可以使用校园网的平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进行师生交流,通过网络聊天、论坛交流以及留言等等使得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更好的培养学生克服问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见,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教学效率提高快速。
2.2数字化校园在师生管理上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大部分的技术手段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所以在校园中使用的人群基数比较大,提高了数字化校园的普及程度,另外,计算机技术帮助校园内的各级领导对校园的整体规划进行领导。
使用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可以带来强大的信息量,使得校园领导将校园的工作空间转移到网络之上,如此一来,上下级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的便捷,校领导之间用于开会的时间也相对减少,提高了办事效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帮助数字化校园在广大师生人群与学校的高级领导进行交流,使得校领导可以快捷的了解到群众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及时的进行改进,如此可以追求学校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3.1网络建设的综合线路分布要求
1、整体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思想,要易于扩展、管理和维护。
2、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布线都采用标准配线系统和统一的信息插座,便于连接不通的网络设备,也便于今后网络扩建。
3、统一部署使用同规格通类型的网络电缆、配线架、插头和模块插孔,使其兼容不同厂商设备保证今后网络最大的扩展性需求。
4、将每栋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宇(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6 个子系统来进行分步设计规划建设。
5、针对各个有网络需求或其他信息化需求的建筑物应用适当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光缆接入或无线网络信道接入。
6、预留足够的网络节点和主干链路,以便于今后网络规模和需求的扩展。
3.2网络控制中心的建设要求
选择一个适合的教室座位网络核心的控制机房,要求中心机房必需具备20kv的稳压电源进行24小时供电,保证对核心交换设备和存储设备有4小时以上的时间延迟,所有的服务器同意放置于一间中心机房,对于交换机房必需由该楼的配电室直接供电,配备单进单出UPS供电系统,此外,所有的交换机房都必需配有防雷系统。
3.3应用支撑体系建设
整个应用支撑体系中,突出基于协同的业务流程理念,建立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和业务门户,形成集成和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提供灵活的决策信息提取和统计分析,构建强大的业务协同和管理监控体系,最终建立一个数据共享、业务清晰、以多维的信息网状整合体现的业务协同体系,其基本模块主要为如下几方面:
1.常规应用体系。
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必须为校园提供 WEB、DNS、E-mail、FTP、VOD等各种基础性的服务支持。
2.网络管理体系。
(1)网络监视系统:网络监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的保障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控制校园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证对应用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电子邮件、WEB系统、DNS系统、FTP系统、电子商务等进行全面的深入监测管理,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网络诊断系统:通过网络诊断分析工具来诊断网络运行过程中突发的各种网络疾病,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数字化校园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故障监测管理。
(3)网络报表系统:基于以上的网络诊断系统定期定时将网络监控信息生成各类报表,提供各类统计分析工具,实现综合运行信息的查询和维护和更新。
(4)网络计费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保证使用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投资的回报,校园网络必须采用基于用户实名制身份认证的安全计费管理系统,实行一次性注册,其后通过帐号/密码认证上网,完成相应的计费管理。
3.电子身份认证体系。
电子身份认证是识别网络资源使用者的唯一途径,学校为每个网络用户成员确定一个固定的身份,用户通过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数字化校园中有权限访问的任何系统资源,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该慎重考虑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电子身份认证体系为各个独立的应用系统提供保护接口,改造各个应用系统,使之支持统一用户管理认证。基础识别数据库是一个全局数据库,存放着全校用户,包括所有师生员工的用户名、用户ID、密码、以及共它用户基信息等,所有的相关系统的用户数据都由此数据库提供,实现网络上用户资源的指纹、照片采集,为校园一卡通、电子注册等应用系统建立基础识别数据库。
关键词:自动化 消防工程 火灾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防工程中自动化设备不断增加,这些设备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火灾现场人员的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提高了消防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的实际应用来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防工程的自动化应用程度得到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自动消防控制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火警触发系统以及安全疏散与排烟系统几个方面。下面将对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自动化技术在消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消防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室内消防栓的控制设备、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设备以及防烟、排烟系统装置。同时,还对防火卷帘、常开防火门、电梯回降等防火设备进行控制,同时对其他的消防辅助设备,诸如火灾警报、消防通信以及火灾应急照明等形成对应的控制能力。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报警装置、触发装置、警报装置和其他辅助设备等几个部分构成。该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初期,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火焰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装置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灾初期,感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信号,并将之转换成为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设备中,在控制系统中显示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通知消防部门扑灭火灾;同时,系统将自动启动对应的消防联动设备,采用各种灭火设备及减灾设备扑灭火灾,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损失,将火灾扑灭在萌发阶段。图1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图示。
图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图示
三、火警触发系统
根据设备所弹指对象的而不同,可以将火灾探测设备及触发系统分为感温型、感光型、感烟型、气体探测式以及复合式等主要类型。
(一)感温式火灾探测设备
该设备主要是通过感应异常温度、温度上升速度以及温差等信号,向火灾控制系统发出对应的火灾信息。在自动消防系统中通常用到的探测设备包括差温式、定温式以及差定温式三种。其中,差温式就是指当环境温度变化值达到一定值之后启动;定温式是指温度达到某预设值自豪启动;差定温式则是同时具有定温、差温两项功能。
(二)感光式火灾探测设备
该设备又被称作火焰式探测器,其对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根据火灾发生的规律,同时是在发烟完成之后或者是温度较高之后发光。所以,感光式火灾探测设备是晚期报警设备的一种,一般适合于火灾发展迅速、伴随有大量的光热效应的火灾探测场所。
(三)感烟式火灾探测设备
该设备属于一种典型的对燃烧物火灾是热解后产生微小颗粒的火灾探测设备。该设备属于一种典型的火灾早期感应设备,对要求火灾损失小的重要场所,该设备可以在火灾发生的阴燃阶段即能感应到,并立即启动发出对应的电信号。适合与燃烧时发热少、光辐射少的火灾场所。
四、自动化技术在灭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根据喷淋灭火系统的组成及技术特点,可以将之划分成为湿式、干式、雨淋式等几种类型。其中,湿式喷淋灭火系统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灭火系统,其中的湿式报警阀是其中的关键部件。其利用水流指示器将水体流动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进行报警;而压力开关则是该灭火系统的控制与报警设备,当接收得到报警信号之后,压力开关触点动作,启动对应的消防泵进行灭火。
(二)消火栓灭火系统
该系统包括蓄水池、水泵以及室内消火栓三个主要部分。通常,要求消火栓静水压力在0.80Mpa以下,出水口压力在0.50Mpa以下。同时根据建筑的具体高度合理设置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低于100m时,应该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高于100m时,则要求其高于0.15Mpa。针对消防水泵的特点,通常根据控制中心的电信号进行联动控制。
(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灭火剂储存系统以及管道和喷嘴等结构。监控系统包括探测器、控制器、声光报警器和操控设备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根据感应装置传来的相关电信号,启动对应的气瓶进行灭火。通常,采用自动方式启动时,当从火灾探测器感测到报警信号之后30S,系统将启动对应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五、安全疏散及防排烟系统
(一)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机械式加压系统,防排烟系统。机械式排烟系统是根据排烟风机形成的负压,从自然进风竖井、进风口等将空气补充到前室。然后通过加压送风设备,网建筑物部位输送足够的空气,使得建筑火灾部位维持对应的压力,形成对应的疏散路线和避难空间。
(二)防火隔离设施
防火隔离设备可以将火势阻挡在对应的范围之内,而且能够将建筑分隔成为几个独立的较小空间,这将有利与控制火势的蔓延。以防火卷帘为例,当火灾发生后,感烟设备将发出警报,控制模块将发生动作,而电动控制设备发出卷帘下降的信号,达到降下防火卷帘的目的。
(三)消防广播系统
当火灾发生时,自动控制信号将根据程序启动对应的火灾应急广播系统。通常,在消防控制室能够接收到插孔电话的呼叫,而且各个值班室建立外线电话。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消防工程;火灾;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消防设备,此类自动化设备有效提高了消防质量,且大幅度减少了由于火灾而引起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事件。在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的带动下,消防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消防工程应用自动化技术的系统有多个,常见的有灭火控制系统、火警触发系统、安全疏散及防烟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1]。
1.消防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
自动化在消防控制系统具有多种,其中以排烟系统装置、防烟系统装置、空调通风系统控制设备、消防栓控制设备等较为常见。自动化技术除了可在防火设备的控制中应用,例如电梯回降、防火帘卷等,还可在消防工程中的辅助设备中应用,例如火灾应急照明、消防通信、火灾警报等。
2.自动化技术在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火灾自动化报警系统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了辅助设备、警报装置、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等[2]。火警报警系统在火灾初发时,可有效感应火灾现场中的物理信号,例如火焰、热量以及烟雾等,同时将该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输信号至火灾的报警系统控制设备内,使消防部门可从火灾报警系统中准确显示出火灾事故地点以及时间,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另外,报警系统在自动报警的同时,会联动其他消防设备扑灭火灾,尽可能使火灾初发阶段得到有效控制,以减少火灾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1。
3.自动化技术在火警触发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该设备弹指对象的不同,可将火警触发系统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复合式、气体探测式、感烟型、感光型以及感温型等类型比较多见。
3.1感烟型火灾探测设备
感烟型的探测设备属于早期典型火灾感应设备的一种,该设备在可探测出火灾燃烧物在解热后所生成的细小颗粒。该设备在火灾引燃阶段便可感应出,且可立即根据探测情况启动相应的电信号,适合在发热少、光辐射少、要求损失小的地方应用。
3.2感光型火灾探测设备
感光型的火灾探测设备又被叫做火焰式的探测设备,该类型的探测器对于光的敏感度较强。从火灾的发生规律看,通常发光的情况均是在发烟结束后或是温度过高时才出现,因此相对而言,感光型的火灾探测设备属于晚期报警设备之一,通常比较适合在火灾变化快且带有明显光热反应的火灾现场中应用。
3.3感温型火灾探测设备
感温类型的火灾探测设备对于温度的敏感度较强。火灾发生后,由于火灾现场出现温差使感温型的探测设备自动报警。在自动化消防系统中,有3种感温型的探测设备较为常用,分别为差定温式探测设备(环境温度的情况在符合定温或是差温所设定的值后,设备则会启动)、定温式探测设备(环境温度的情况在符合定温所设定的值后,设备则会启动)以及差温式探测设备(环境温度的情况在符合差温所设定的值后,设备则会启动)[3]。
4.自动化技术在灭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1自动喷淋式灭火系统
从自动喷淋式灭火系统的技术特点、构成特点等方面看,可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雨淋式、干式与湿式较为常见。相比之下,湿式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属于应用范围较大的灭火系统之一,其关键部件为湿式报警阀。该灭火系统以水流指示器中的信号转变情况而进行报警。另一方面,灭火系统中的压力开关属于其采取控制措施与报警措施的相应设备,灭火系统在接收到相关的报警信号后,采取压力开关触点动作,便可启动灭火系统中相对应的灭火措施。
4.2消防栓式灭火系统
消防栓式的灭火系统主要可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室内消防栓、水泵、蓄水池。一般情况下,消防栓的静水压力要求不可高于0.80Mpa,而出水口处的压力通常不可高于0.50Mpa。此外,在设置消防栓的静水压力时,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高度进行考虑,若建筑高度在100米以内,其静水压力最好在0.07Mpa以内,若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上,其静水压力最好在0.15Mpa以上[4]。从消防水泵的独有的特点看,一般情况下,其灭火系统是以控制中心所接收待的电信号而实现联动控制。
4.3气体自动式灭火系统
从气体自动式灭火系统的结构上看,该灭火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喷嘴、管道、灭火剂储存系统、监控系统。其中,监控系统又是由操控设备、声光报警器、控制器以及探测器等部件构成。气体自动式的灭火系统是以感应装置中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而进行灭火。一般情况下,气体式自动灭火系统中的探测器在探测到报警信号后,其灭火装置则会在30S后启动灭火。
5.自动化技术在安全疏散与防烟、排烟系统中的应用
5.1防烟与排烟系统
防烟与排烟系统在设备方面主要可以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防烟排烟系统、机械加压系统。机械加压系统是结合排风机处的负压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进风口、进风竖井等途径,补充前室的空气。同时,在加压送风设备的辅助下,补充建筑物内的空气,从而使建筑物内部火灾处始终维持相对平衡的压力[5]。
5.2防火与隔离设施
该设施可将火势隔绝在安全范围以外,并且可将建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以帮助控制火势继续蔓延。
5.3应急广播系统
火灾发生后,火灾的应急广播系统则会根据相对应的自动控制信号启动。一般情况下,消防控制中心可接收到来自插孔电话的呼叫,此外各子值班室均设置有外线电话。
6.结论
在消防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依赖有效增强了消防工程中报警系统以及灭火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且具有控制火灾以及扑灭火灾的效果。尤其对于火灾初起时,可使由于火灾而导致的损失情况最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要做到彻底的消除火灾隐患则必须要从思想上入手,增强消防意识,对于安全生产规定严格遵守,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徐会斌,刘春凤.论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及局部管网合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295.
[2]史世晓,杨伟,李惠民.浅谈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222.
[3]许莉丹.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164.
关键词:校园文化;双重效应;数字出版物
一、数字出版物的发展促进了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性建设
长期以来,中职校园“围墙”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及文化影响的边界,这既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明的坚守,也反映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交往的匮乏。这与中等职业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相违背,特别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业定向性、就业导向性以及区域特色性等个性特征,都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如同中职教育教学离不开企业一样,需要冲破这种“围墙”的界限,融入社会,也需要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与市场文化相融合。数字出版物的无边界性,彻底打破了中职校园的空间概念,拓展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尽管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员工,身处校园之内,也能够通过数字化媒介作用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联系、渗透与撞击。这不仅扩大了社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也为中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性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增强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性建设。数字出版物的不断刷新和变换,犹如一座传播文化的桥梁,它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以及不同校园文化之间的的交叉、融合成为可能,数字出版物越来越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参与、了解校园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知识信息的传播时间和周期极大缩短,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在线空间”。中职学校的师生员工,可通过轻松点击登录、选择、获取有用信息。
二、数字出版物更新了中职校园师生的观念
首先,数字出版物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性,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大开眼界,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而且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需要的信息,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充实自己,在相互讨论、交流、沟通中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由原来的厌学、怕学及被动受教,转变为主动地搜索信息,探求未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学习效果。其次,数字出版物的高科技特点及跳跃性思维模式,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中职学校学生的思维日益活跃,综合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第三,数字出版物的交互功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数字出版物的发展,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外学习空间,学什么、怎样学、什么时间学以及在何处学等,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和选择。他们可以随时、随机的在数字化环境中观看视频电影资料、进行益智游戏、阅读在线书籍等,不断开阔眼界。第四,数字出版物所创建的虚拟交往环境,是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得以扩大,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同时,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虚拟性,为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有利条件,拓宽了交往空间。
三、数字出版物丰富了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一般在15岁到18岁之间,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有的甚至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中考成绩普遍偏差,进校后失落感和自卑感较强。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且无进取心;行为上法纪淡薄且莽撞执拗,生活中常有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言谈举止不雅等事件发生。因此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思想教育一般通过课堂、讲座、会议、录像等途径来实现。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因而效果甚微。数字出版物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开辟了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号称海量储存的数字出版物,承载了大量生动丰富的思想教育信息。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思想教育的老师,还是受教育者学生群体,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获得各自所需的思想教育精品素材。同时,数字出版物的可复制性,能够再现学生普遍关注的人和事,使教育内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求。
四、数字出版物开辟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首先,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的崭新载体不断涌现,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如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网络出版物,使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得以拓展。对学校教育管理层而言,既可以通过校园网实施教育教学及管理,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迅速掌握了解师生员工的情况,或者参与聊天、发帖等介入讨论,进行疏导,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加高效。从学校师生员工的角度来说,数字出版物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们即可以通过数字阅读学习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及时反映自己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数字出版物以其信息检索便捷、存储量大、内容丰富、传播超时空且具有共建共享性等诸多优点,吸引着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中职学生。所以,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来搜寻自已想要的信息资料,拓宽知识面。第三,数字出版物把校园文化活动从现实扩展到虚拟,使得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人数空前增多,校园文化生活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师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读书、科技等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展体育、文艺竞赛等及一些校企、校际联谊活动。数字出版物正在越过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藩篱,给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革,赵修渝2007.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他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而且为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更便捷的解决方式。而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技术;档案管理;信息技术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发展历史轨迹的真实记载,客观地反映和记录着高校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历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急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
一、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1.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的要求;
目前我国共有两千八百多万在校学生,还有一百多万高校工作人员。对这近三千万人进行管理绝非易事,而管理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些人的档案。如果没有这些档案,那么很难对这么庞大的人员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将这些档案信息以纸质载体进行保存,使用传统的手段进行管理,不仅难以长久保存,更容易导致档案信息的遗失与损坏。而且,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整理分类工作极为复杂,这就大大降低了档案的使用效率。因此,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之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的要求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数字化网络技术逐渐进入各个行业与领域,他改变各个行业的工作方式与管理方式。在各项工作中,计算机与网络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数字化,管理者必须将网络数字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紧随时代潮流,逐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是解决高校档案管理问题的要求;
我国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较慢,大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存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种管理方式极易导致档案信息的错误和遗失。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导致档案的使用率低下,未能真正的发挥档案信息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数字化网络技术的优势;
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能够极大地冲破传统档案管理中的种种局限,加速档案的分类与整理,并从中提取合理的信息,将其应用到管理中,这样不仅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失误,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
2.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2016年8月21日,18岁的山东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死亡。究其根本,这一惨剧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个人档案信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信息泄露。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种种漏洞,这才为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这些漏洞获得个人信息,并实施诈骗。而将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极大地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的泄露,维护个人的隐私安全。
3.有利于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运用数字化网络是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将本校所有经过整理的档案信息纳入数据库中,并针对这些信息建立专门的检索入口,这样当各个部门需要使用档案信息时,只需要获得管理部门的网上授权,就可以进入数据库进行检索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4.能够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它主要依靠的人工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与管理,由于档案的复杂性就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纸质文件的印刷与大量工作人员的投入就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而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用磁盘和云盘代替了纸质载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
三、如何更好地将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1.改革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章程;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这句来自《淮南子》的名言深刻的论述了规则与制度的重要作用。要想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必须先改革档案管理之诉,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与合理的管理章程。完善的高校底只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但能够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且也能为高校数字化档案为良好的基础准备工作。制定规范标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工作人员按照科学的流程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错误。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应该包括: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要想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需要解决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储问题,这就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磁盘阵列、光盘库、缩微影像数字化等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因此,高校需要设立相关的专项经费,扩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开支。而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当合理地使用这些资金,在购买设备、招聘人员方面尽量节约资金,已实现经费效果的最大化。
3.引进专业人才,培养高素质员工;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他对于管理者的知识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引进专业人才来建立数据库与检索网站。随着档案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工作的进一步进行,对于管理者知识素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定期培训制度,不断为员工“充电”,以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的需求。
4.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档案信息数字化虽然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信息的泄露,但也面临着网络黑客等因素的威胁。因此,对于一些涉及学校机密,个人隐私的内容要严格保密,谨防泄密问题的出现。还要保障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安全。使用安全级别较高的操作系统,及时进行系统漏洞、补丁升级,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多重备份、异地备份,维护好数据库事务日志,实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
四、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我们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设立正确的目标,脚踏实地,逐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使数字还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校档案管理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6,(03):35-36.
[2]王宪民.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档案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153.
[3]陈小梅.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档案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91-192.
【关键词】冶金 自动化控制 计算机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一直重视冶金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行,冶金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产业。面对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自动化潮流的来袭,冶金业也在逐渐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并且逐步走向自动化。我国的工业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冶金业在工业中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冶金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技术对我国冶金业自动化控制是有着较大影响的,因此要注重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我国冶金业与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 我国冶金自动化控制中对计算机的使用
冶金自动化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的人会使用一些简陋的机械在冶金的生产过程中进行配合,等到计算机出现与使用,冶金行业在生产方面的管理系统以及全线控制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并且发挥作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冶金自动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其内部系统之间的配合。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它可以被应用于各个方面,在每个方面都能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冶金自动化控制也是它的受益者之一。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因此在应用于冶金自动化控制中也可以体现中更多的新内容。目前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于冶金自动化控制的各个方面,我国的冶金企业也正在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依托来开发新的软件,让国产冶金软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冶金自动化控制十分依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我国冶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计算机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或许会为我国冶金自动化控制带来新的内容。
2 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冶金企业信息管理
冶金企业自身的经营需要大量数据作为辅助,每一家冶金企业都拥有自身的制作工艺以及与工艺有所关联的工序,工艺与工序之间的配合促进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企业自身的活动也会因此而产生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只依靠人的力量没有办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在企业需要这些信息的同时也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调动,人力不能做到的只能够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了,计算机技术自身拥有对信息的处理功能,企业还可以以计算机技术为依靠建立一个虚拟数据库,将企业在生产中出现的信息全部储存到该数据库中。对计算机平台应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其中信息的安全以及企业对信息的调度,对各种金属都应该有所记录,包括这些金属的来源、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制作流程等,让企业在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应用时能够找到相应依据,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2.2 冶金过程控制
我国的冶金企业已经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技术,我国各个冶金企业已经建成了与之相应的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了互联网、工业以太网等方面的内容,冶金企业对区域控制系统的管理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而得到了加强,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将生产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整理,以此来形成一个数据库,之后利用区域控制系统对该数据库进行分析,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整理出来,之后将各类信息发送到冶金过程中各个需要的流程之中。工业以太网是冶金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其中承担了许多功能,例如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检测器等,增强了过程控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以及控制系统中各方对信息的反馈能力与信息传输能力等,让冶金企业能够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实时掌握,了解每一时段的工作情况,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反应,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整个冶金过程的顺利进行。
2.3 局域网络
计算机与互联网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带动了局域网络的发展。在冶金企业整个自动化控制进程中,对相关的硬件的精度以及数量的需求都在逐渐提高,这无疑加大了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控制的难度,当这些设备对计算机的指令进行接收时与自身进行实际操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各个设备之间的交流目前也存在着较大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局域网络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果,局域网络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之后将各个部分以局域网络的形式进行连接与管理,加强了各个设备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冶金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2.4 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g正伴随着它的大规模应用而进行发展,很多冶金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开始进行对自家企业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良,让整个系统向着网络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冶金企业已经完成了这一部分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冶金企业也开始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这一研究的内容为:运用当前网络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与冶金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处理方法,再利用计算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内的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可以说就是利用网络、利用计算机来对整个冶金过程进行管理。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依据仍旧是计算机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系统所拥有的强大计算能力以及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总结能力,对整个金属冶炼过程进行模拟,在实际进行中进行监管并且对错误进行指出与调整,让整个冶金过程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3 结语
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许多行业新的面貌。冶金行业在我国古时就拥有长久的发展历史,到了现代更是我国经济支柱之一,格外受到重视,因此冶金自动化控制自从引入我国以来就开始受到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使用让冶金自动化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让它具有了更多的功能,带动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25-26.
[2]敖银华.关于计算机在冶金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19):124-125.
[3]郭雨春,陈志,王昊宇.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J].自动化博览,2009(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