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工业设计职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设计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设计职业规划

第1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发展规划 业务 系统 设计 HR信息化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以企业战略目标和组织发展需要为中心,形成以岗位体系和职级体系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通道,结合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和个人职业发展意愿,将其匹配到最合适的岗位和职业发展通道,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员工职业满意度的目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实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回答如下的问题:第一,认识到到我能做什么:帮助员工客观清晰地认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潜力。第二,哪里是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员工准确定位其个人职业发展愿景,包括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第三,如何达成我的目标:帮助员工找到实现其职业愿景的可能和最佳途径。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实行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解决如下的问题:第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帮助企业客观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才需求。第二,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人才状况。第三,提供哪些职业发展通道:帮助企业建立符合业务战略发展的职业发展通道并和员工交流。第四,人才是否在合适的岗位上:帮助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第五,关键岗位是否有后备人才储备:帮助企业做好关键人才的保留和继任者安排,减少人员流动对企业业务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二、国内企业职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国内企业目前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搭建素质模型并定期进行员工的能力素质测评,部分企业也有接班人计划或者后备干部的选择、培养制度。但很多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现象和问题:一是企业对员工有关职业发展的诉求关注不够;二是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和分级不够完善和清晰;三是岗位体系的定义不够统一全面;四是没有清晰定义并量化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任职资格要求);五是缺乏及时有效的员工能力素质水平评价制度;六是没有清晰定义的职业发展通道;七是关键岗位没有明确的接班人计划;八是没有及时、完备的数据信息积累和系统管理平台,难以支持职业发展规划的不同角色的应用。

三、职业发展规划能力提升的目标

企业施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目的是要形成以事及岗位为中心、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并选择合适的人员进入相应的发展通道,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选拔、培训、用好、留住和储备关键核心人才。

要达成以上目标,需要关注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第一,岗位体系设计能力:形成以岗位职责(“事”)为中心的岗位职级体系。第二,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能力: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职业通道。第三,员工能力评估能力:建立完善的员工能力评估体系。第四,职业发展通道与人才匹配能力:支持高效量化的人才遴选和匹配使用。第五,保留和继任者计划管理能力:拥有良好的人才保留和继任计划,留住企业关键核心人才。

四、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主要业务假设

由于企业类型(外资、国有、私营等)、发展阶段、规模大小、所处行业的市场化和竞争程度不同,各个企业对人才管理特别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需求关注点和缓急程度会有不同。但总体上看,可以归纳出如下具有代表性的一般需求假设:第一,以人(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基本对象,以员工所在部门、岗位、职级的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能力素质测评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第二,在企业明确定义的岗位/职级体系的基础上,定义可能的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包括横向、纵向和混合式的职业发展通道,类别可以有技术类、职能类、管理类、服务类、操作类等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路径)。第三,通过周期性员工职业发展调查可以获取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及行动计划,其中主要的项目为员工从公司提供的各职业发展通道中选择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发展通道,以及期望的达成职业目标的措施,如培训、轮岗、外派工作等;可以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分别提交,短期为三年以内的职业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可以要求同时提交比较明确的行动计划,中期一般为三至五年的规划,长期为五年以上的职业规划。第四,通过岗位能力素质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的匹配提供员工和岗位的匹配图,以图形方式如九宫格或者雷达图输出,也可以按部门提供部门内员工和岗位的平均适配度。第五,对企业按一定规则或者按个案选定的关键岗位,安排若干名后备人员,并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考核、成熟程度、任职和使用情况,可随时提供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安排情况、后备深度和宽度,并对后备人员任职所后备关键岗位的情况做动态跟踪。

五、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系统框架概要设计

要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管理,除了有好的想法、思路和方式、方法外,还需要有效的系统工具和平台支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HR)可以对此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库和工具支持。

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模块作为eHR系统的一部分,其框架概要设计如图所示,图中的输入部分为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涉及的主要相关对象,来源于核心HR管理模块;处理部分是系统提供的主要应用和功能;输出部分为系统提供的应用结果和表单/报表和图形化分析指标。

六、实施员工职业规划的收益分析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职业发展规划主要可以使企业的人才评价、配置、使用、培训方法更科学、信息更全面、决策更高效、监控更及时,同时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发展,增加员工的职业参与度。对于企业内部不同的角色会有如下的收益:第一,企业决策层。可以全面掌握支撑企业人才管理工作和战略决策的信息;实时掌握员工能力评估、人才后备等工作进度;明确人力资源状况及相关岗位权责归属。第二,管理控制层。确保各人才管理各项关键业务得以实施;确保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实时查询本部门内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了解本部门员工职业目标的选择;追溯本单位(部门)员工的职业发展达成情况。第三,操作层。实现职业规划管理业务所需专业知识信息的共享并提供简单易用的系统平台(识别、推荐、评价、搜索);实时掌握待办事项状态;实现无纸化、无边界操作,摆脱地域和时间的束缚。第四,员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看清努力和发展和目标;及时了解当前岗位和意向职业发展通道中岗位对任职者的能力素质和资格要求,清晰了解应该补充和提高的知识和技能。员工可以通过系统平台提交个人的能力素质评价、职业发展通道选择,及时获取最终个人的能力素质评价结果。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并着力提高以下关键指标:第一,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匹配度。员工能力素质评价结果和当前任职岗位或者指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折算为百分比显示。第二,组织的平均能力素质达标率。按单位/部分计算能力素质达标的人数和占比。第三,员工职业目标达成率。考量员工实际从事岗位所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员工期望的职业通道的符合程度。第四,关键岗位后备人员深度。按照岗位的汇报关系树(或者按组织的隶属关系树),考量企业内关键岗位后备人员的逐层安排情况;可以按单位统计后备人员的平均深度。第五,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宽度。按关键岗位考量后备人员的人数,可以按单位、职务、职级统计后备人员的平均人数。第六,关键岗位继任者培养上岗成功率等指标。考量关键岗位后备人员在一定期间内成功任职所后备岗位的百分比。

通过以上指标可以度量企业的人才管理和职业规划工作的效益,通过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类似企业的上述数据指标对标,可以评估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优化实施方案和积累经验和数据,最终达到提升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整体满意度。

七、总结

第一,企业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好一定的基础工作,如:岗位体系的建设,包括岗位的定义、岗位的分级分类、有规范、统一定义的岗位说明书;能力素质模型的建设,包括核心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等,对所有能力项目需要有简单明确的说明,并设立相应的能力分级标准。

第二,要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单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工作很难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需要获得企业主管和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其次是要获得相应业务部门负责人的主持和积极参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获得员工的支持和参与。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组织发起和协调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监控和跟进工作,实际施行的效果最终也需要上述各类人员的肯定。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慢慢积累,同时在推进过程不断修正工作方法、流程、表单等要素。对下属企业多、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分阶段、按步骤实施。比如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可以先选取核心素质,再领导能力,再选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能力等;素质测评也可以选择部分单位或者一定级别的部门岗位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第四,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数据信息的积累尤为重要,选择一个稳定、持久有较长生命周期的软件系统平台尤为重要,不论是自开发、购买实施商业软件或者使用云计算SAAS租用模式的平台。同时要做好和核心人力资源资源数据如机构、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数据的双向集成和接口。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林业 生态工程 规划设计 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体系。

一、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在1984年就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和开展城乡生态建设的观点。他认为,虽然社会、经济和自然是3个不同性质的系统,都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制约。这种各系统间相互结合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称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具体讲,马世骏的复合生态系统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1、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就其涉及的因素及性质而言,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资源一人口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这4类组分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反之,不可避免地将加深生态环境恶化。

2、地理上出现的地形差异,如高山、低丘、平原、洼地等。分割使用都有其局限性,如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则可扬长避短,发挥整体效益。我国长江以南的农业地貌被描绘成七山二水一分田,就形成规律来说,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国群众对此已积累出了不少的成功经验,这亦是近年来提倡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着适度的量与质的问题。适度的含义是经济有效,是否适度还要视时间、空间及措施先后的排序,即何项安排在何时?决定该措施的经济价值及有效程度,则关系到整体效益,所以“管”字,是整个技术措施的增产关键,它是技术与经验的结合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十分强调应用生态经济学原则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4、阶环结构的体制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优化组合或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对各组分的优化组合而实现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来体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建立经济的良性循环系统,建设相应的保障体系,就是要在国家、集体、个体各自独立经营之间建立起物质、信息、产品等的交换桥梁,使3个层次在调节功能上结成链环,大、中、小三环相套,在资源、生产加工、运销方面可互补、调节、攻守自如,适应国内外的供需形势变化,以便保持社会与经济系统的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

1、全局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十分注意系统中各方面的整体要素,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优化的同步发展。因此,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特点与关系,从“天、地、人”即政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条件和人类活动各种因素的需要出发,制定、协调发展的策略,防止顾此失彼。从研究方法来看,它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体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

2、长远性

规划设计本身要求在较长时间内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因此, 要用整体、综合、宏观的观点来探讨林业生态工程总体的地域差异、结构模式、总体布局和战略方向以及建设重点、措施等,正确制定出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范围,为指导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强调大方向、大目标,反对急功近利。规划一经确定,要求一代人或几代人为之奋斗,尽量避免决策者在指导思想上的波动,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损失,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3、实践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来自实践,经过总结、归纳,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后,用以指导实践并为领导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服务, 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规划设计集理论、科学技术、政策法规于一体,要求人们按照这个规范去实践、去扎扎实实地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4、群众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要靠群众去实践,是为千千万万群众造福,因而应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不能只考虑专家的建议,也不能只考虑领导的意见,还应考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只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了,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所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1、规划设计的任务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计划和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指导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科学性,保证林业生态工程质量,提高林业生态工程成效。从而实现扩大森林植被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的需求。

2、规划设计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决定的。一般来说,其内容主要是:查清力地和森林资源,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用地;搞好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地质等专业调查,编制立地类型表、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和森林经营类型表;在完成社会经济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营建等各项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文件。但是,由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种类不同,其内容和深度是不同的。

第3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1、个人职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尚不成熟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经调研,陕西地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费是每年6000元,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则每年高达9000元,除此以外,再加上一些必须的专业用具等,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培养成本近7万元,因此学生在就业取向中就容易出现“投资期望值高”的特点。我们对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2012级、2014级学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对刚毕业时的月薪要求超过4000元以上。由于专业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时很少有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

2、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

目前设计专业学生的几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城市规划、动漫创意和工业设计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环境艺术拥有了特殊的地位,现在的城市规划,园林工程,环境改造都在各个城市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景观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对于动画专业,可去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影视公司等对口单位,做网络游戏,写网络剧本,设计人物造型。在产品设计方面,这是市场发展空间最大及发展潜力最强的,现在的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当中相对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工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高利润与高附加值。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专业知识不够踏实,就业信心不足

信心来自实力,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就业观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底气不足”,无论是亲历招聘会人才济济的场面,还是连面对招聘会的勇气都缺乏而选择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踏实所致。某些同学在大学最重要的大一至大三的专业学习阶段,对自身要求过于宽松,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以六十分及格通过考试为目的,缺乏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艺术设计类的学科教育与理工科类的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化之一就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赋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学生本身的自主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的培养和锻炼,对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等重视程度比以前增加。但逆商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遇到挫折会感觉受伤害较大。

2、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当中发现,在其目前缺乏的素质当中,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这些首当其冲的方面欠缺较多。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距很大。期待以后能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例如参加各种竞赛、获奖、专利、发表文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方面却偏向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例如文学、写作等方面),不少同学在谈到自己利用寒暑假参加过的社会工作经历是,有的在奶茶店打工,做超市收银员、超市促销员、打扫卫生、在手机卖场做销售员、在酒店打工做传菜员、发传单人员、宣传“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体验“为小区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敬老院志愿者;半坡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在大理石厂打过短工等等,涉足领域广泛而分散,没有紧紧围绕专业这条主线,有效积累含金量高的专业设计领域的经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措施

1、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更多折射在设计理念,与设计相关的全面知识积累要靠课下的自我学习,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软件技能要靠学生课下多次实际使用才能熟练掌握。很多同学的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被动的理念上,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就能充分学习所需的知识,当面对就业市场时会抱怨学校没有教授,以此来推脱,这种理由就会显得十分苍白。学校和学院每年都在努力改进本科教学,通过到其他高校、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本学院毕业生、各年级教学座谈会,不断总结提高,教学大纲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学校也在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学生,但学生不能完全期望学校解决就业难题,幻想学校能够培养出每年都恰好符合“买方”单位标准的人才,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2、强化实践总结

第4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本文阐述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指出,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强化实践总结,为较好的实现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

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艺术的元素来提升外部形象。同时,“艺考热”不断升温,各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社会上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长远远不及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行业规范逐步完善,一些小型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室在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中遭到淘汰,则加剧了就业供需矛盾。所以,本文拟通过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的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为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现状

1、个人职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尚不成熟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经调研,陕西地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费是每年6000元,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则每年高达9000元,除此以外,再加上一些必须的专业用具等,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培养成本近7万元,因此学生在就业取向中就容易出现“投资期望值高”的特点。我们对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2012级、2014级学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对刚毕业时的月薪要求超过4000元以上。由于专业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时很少有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

2、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

目前设计专业学生的几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城市规划、动漫创意和工业设计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环境艺术拥有了特殊的地位,现在的城市规划,园林工程,环境改造都在各个城市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景观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对于动画专业,可去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影视公司等对口单位,做网络游戏,写网络剧本,设计人物造型。在产品设计方面,这是市场发展空间最大及发展潜力最强的,现在的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当中相对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工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高利润与高附加值。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专业知识不够踏实,就业信心不足

信心来自实力,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就业观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底气不足”,无论是亲历招聘会人才济济的场面,还是连面对招聘会的勇气都缺乏而选择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踏实所致。某些同学在大学最重要的大一至大三的专业学习阶段,对自身要求过于宽松,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以六十分及格通过考试为目的,缺乏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艺术设计类的学科教育与理工科类的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化之一就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赋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学生本身的自主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的培养和锻炼,对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等重视程度比以前增加。但逆商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遇到挫折会感觉受伤害较大。

2、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当中发现,在其目前缺乏的素质当中,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这些首当其冲的方面欠缺较多。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距很大。期待以后能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例如参加各种竞赛、获奖、专利、发表文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方面却偏向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例如文学、写作等方面),不少同学在谈到自己利用寒暑假参加过的社会工作经历是,有的在奶茶店打工,做超市收银员、超市促销员、打扫卫生、在手机卖场做销售员、在酒店打工做传菜员、发传单人员、宣传“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体验“为小区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敬老院志愿者;半坡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在大理石厂打过短工等等,涉足领域广泛而分散,没有紧紧围绕专业这条主线,有效积累含金量高的专业设计领域的经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措施

1、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更多折射在设计理念,与设计相关的全面知识积累要靠课下的自我学习,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软件技能要靠学生课下多次实际使用才能熟练掌握。很多同学的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被动的理念上,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就能充分学习所需的知识,当面对就业市场时会抱怨学校没有教授,以此来推脱,这种理由就会显得十分苍白。学校和学院每年都在努力改进本科教学,通过到其他高校、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本学院毕业生、各年级教学座谈会,不断总结提高,教学大纲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学校也在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学生,但学生不能完全期望学校解决就业难题,幻想学校能够培养出每年都恰好符合“买方”单位标准的人才,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2、强化实践总结

在大学大一大二初期就能够按照所学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未来从事就业岗位的范畴越明晰越具体越好,培养随时进入社会做事的良好就业心态。利用在校及寒暑假机会,尽量参加围绕与此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在每次实践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累积的知识储备和锻炼出的核心能力,在随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以强化,为实现良好的就业打好基础。

作者:段辉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研究对策

1.精确专业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设计艺术类教学观念。通过笔者每年暑假走访我校艺术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456份的反馈意见显示:专业实践技能:75.86%;专业思维意识:41.38%;潜力:37.93%;社会关系处理:37.93%;吃苦耐劳精神:37.93%;专业成绩:20.69%;学历:20.69%;学校名气:6.9%;性别:3.45%.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在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实践能力和专业思维。因此,确定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调研反馈的基础上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现行的实践技能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着眼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培养。设计艺术不是美术、更不是单纯的画画,而是工程技术实施与艺术造型审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精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学习目的,以此来确定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能够提高什么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增强人才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2.构建“课程环”体系,培育层次鲜明的课程模块,适应设计思维与实践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可以按照以工作方向为导向、以实践任务为驱动、将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来进行构建。改变传统设计艺术类课程设置相对松散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环”,潜移默化把设计思维的培养逐步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模块中。在教学的每个学期形成一个或以几个课程围绕一个设计主题构成“课程环”体系。每个课题内形成相互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培育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模块,专业能力素质提高模块,专业工作方向适应模块课题,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循环。这样就使得把四年总的课程系统分解成数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不断提升学生解决设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教学手段,采用促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试行按课程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授课地点、讲授方式,如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进行设计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改善“填鸭式”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改成“分组教学”与“合作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点陈述等教学方法,将学术规范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同步进行,教师不再同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一种思维训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学生们从这种教学过程中学会了质疑、提问、辩护、转换视角等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才是学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事创新性工作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由此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4.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workshop工作室,引入企业项目和设计大赛进入实际的教学中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具体的课程实践技能培养任务,在课程中引入合适的企业项目或者设计竞赛题目,并适当结合其他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生艺术与工程技术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力,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以workshop工作室、设计竞赛和企业实际项目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够使学生脱离虚拟环境,提前进入真实的生产流程中,把原有的脱离市场需求的单一知识的单功能、封闭型的静态教学模式,变为围绕培养目标,同社会、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动态模拟体系。在职业规划方面,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就要有个长远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5.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承载者,在积极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该与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并建立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操作,不仅拓展了视野,拓宽了设计思路,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第6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非专业 艺术设计 就业困惑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 Confusion and Responses of Non-art Design Graduates

――Take the Graduates of 2011 in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Lushan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U Bin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616)

Abstract With the enrollment of the college art majors in recent years, resulting in graduates is basically saturated the market demand in the domestic arts, art and design graduat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s opposed to art and design graduates, non-art professional designclass graduates employment pressur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ake graduates of the two non-art of industrial design, costum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2011 session of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employment confusion and responses of non-art design graduate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art design; employment confusion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本文特指美术类学生,以下皆同)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也在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出现了一部分新的“特殊群体”,他们介乎于艺术生与非艺术生之间,没有美术绘画功底,但报读艺术设计类专业,所以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就业困惑,本文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艺术与设计系2011届毕业生工业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71名毕业生为例,他们是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学生,大部分是没有美术绘画功底,出于个人对此专业的爱好或者是由于高考成绩偏低服从专业调剂,而从事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学习,这就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埋下了伏笔,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很多人出现了迷茫与困惑,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就业困难。但是通过系部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与学院就业部门的共同努力,2011年8月31日这两个专业的67名同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全系就业率达到94.36%。现针对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以及相关应对方案进行分析阐述。

1 就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1 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面临毕业,而且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作为该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一是因为本身专业不扎实,以往重理论、轻技能,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作支撑,仅靠专业课学习不加强课外练习,绘画水平很难有所提高。二是作为第一届该专业毕业生,没有往届毕业生的相关就业信息可以参考,不知道该从何处落脚。三是母体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可参考性不大,母体学院工业设计以机械类为主,我院工业设计偏向艺术类,母体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为艺术类专业统招,我院为普通文理生。四是系部该专业教师多为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毕业,属于从一所高校的大门迈出,马上就迈入另一所高校的大门,由学生直接转变为老师,没有经过企业或社会的历练,针对非艺术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不明确,不能给予正面的指导,客观上给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以上四种原因不难看出,他们对就业工作感到迷茫大多是出于对专业就业前景甚至是对专业的不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合理的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就业指导。

1.2 学生负担重,就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相对普通的本科院校“门槛低,学费高”,独立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学费一般在10000元/学年~18000元/学年不等,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费为11000元/学年,据调查了解两个专业学生读完大学四年大概的投入为6万元到10万元不等,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2-5倍,然而这部分毕业生并非全部都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艰苦,高额的教育投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额投入的背后,是希望能得到高的回报,而面对招聘单位开出底薪800元/月~1500元/月的薪资待遇,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在毕业生的意识里,微薄的薪资待遇与高额教育投入不成正比,使得他们面试一家拒绝一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有压力,而是因为找不到薪资待遇满意的工作而感到压力。因此,过重的教育投入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微薄的薪资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1.3 自身定位不准确,高不成低不就

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部分毕业生,不能进行合理的自我剖析,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缺点,不能给自己以合理自身定位。岗位工作目标一味的追求大型设计类公司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对于小型设计公司和其他非专业对口岗位不屑一顾;但是不考虑自身情况,作为非艺术专业的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手绘能力不够扎实,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设计类软件的学习中,而大型的设计公司面试注重的是手绘能力与临场表现力,对设计软件的要求放在次要位置;而作为小型设计类公司招聘注重设计软件的操作水平,对手绘没有硬性要求,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行政文员或者储备干部的工作岗位,对专业要求不高,有相应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和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等就可以应聘。但是两个专业的部分毕业生面试大公司受限,而对于适合的中小企业岗位视而不见,导致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不想去,产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更有部分毕业生因就业现状与就业理想差距大而引起较强的心理冲突。

1.4 就业工作中的“趋-避冲突”

既想回生源地工作,又似乎觉得在外面发展空间大,于是在心理上就造成了一种冲突,这种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又具有“趋近”力,又具有“躲避”力,我们称之为“趋―避”冲突。工业设计跟服装设计与工程这两个专业毕业生80%是外省的生源,面临毕业择业之际,很多毕业生产生了“趋―避”冲突:大学四年,饱受奔波之苦,终于熬到毕业,想回生源地就业,与家人团聚,但是对于所学专业回生源地发展空间不大;北京、上海以及珠三角等地对于所学专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但是离家太远,又心有不甘,导致就业意向在两地之间徘徊不定,有些同学甚至错过最佳就业时机。

2 针对就业工作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交流沟通,明确毕业生现状

了解到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对专业就业前景迷茫的现状后,毕业班辅导员采取深入到课堂、宿舍进行一对一的与毕业班学生谈心谈话,针对迷茫产生的原因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所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详实记录和分析,同时对毕业班学生的详细个人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做了收集、统计和整理,以便于适时向招聘企业推荐毕业生。在摸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加强与招生就业部、母体学院相关系部以及区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工作的联系,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最新的就业政策以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途径以及就业形式等,结合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以及应对方式后,对毕业生勾画专业就业前景蓝图,增强其就业信心。

2.2 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摆脱就业困惑,系部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途径。立足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一方面邀请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学院招生就业部教师、母体学院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开展就业指导相关讲座和报告会,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企业用人原则和标准、简历制作、应聘礼仪和技巧、求职心态、求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另一方面,通过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毕业生从专业就业前景、人生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等方面开展就业指导。通过两个方面的就业指导形式,切实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2.3 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

目前,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加了外在的压力,特别是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岗位屈指可数,但是随着前几年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使得2011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大幅增加,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急剧下降构成就业市场明显的供过于求,而作为非艺术专业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是一岗难求。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实施了“走出去,迎进来”的措施,将毕业生带到企业,由毕业实习开始向就业渗透,使企业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将企业引进学校,开展企业宣讲会与现场招聘,推荐优秀毕业生参加企业招聘面试;定期对有毕业生实习的企业进行走访或电话回访,了解毕业生就业实习情况以及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以及时加强毕业生的指导等工作,通过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监控,使就业由被动变主动。

2.4 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干预,排除不良就业情绪

第7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思考

近年来,国内高考一直持续着出现“美术热”现象,每年美术类高考生都突破了三十万人,2009年更是突破了40万人。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美术类高考生是28614人[1],而据2010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2010年广东省的美术类考生更是达到了31638人。这其中,有国内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原因,但也有相当多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想通过“艺术类”高考来增加高考成功率的。在这种形势下,各大高校也纷纷增加了美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据统计,全国现有的1683所普通高校中,80%都开设了美术类专业[2],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办学与社会需求结合最紧密的民办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步伐更大。然而几年过去,“美术热”似乎仍未降温,但却有大量的美术类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民办高校应该如何应对?笔者做为一名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对民办高校美术类专业的现状及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一些探析。

一、民办高校美术类专业现状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在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然而,这一转型并不是全范围全方位的。相对来说,传统强校虽然也喊出了大众教育的口号,但由于他们招收的是全国高考中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他们仍极为重视精英教育,重视“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一般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则更重视大众教育,注重“应用型”或者说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很清醒的选择了和传统强校在层次上的错开,他们更注重“技术”而非艺术培养,强调的是“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在专业设置、师资构成和人才培养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美术类专业设置方面,目前我国的美术类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美术学、绘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书法等)、雕塑、摄影及影视技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方向[3],民办高校美术类专业虽然也有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等方面的课程,但应用性更强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多媒体影视技术方向才是民办高校美术类专业设置的重点阵地,而且按照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对这几个专业进行了充分的细化,他们的教学目的很简单,就是以培养企业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他们也许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设计师,但他们却能培养出大批能很快适应行业分工需要的一线设计人才。

在师资构成方面,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确定了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民办高校虽然对那学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如传统高校,但其灵活办学的特点使他们的师资力量更呈多层次性:有返聘的老教授,有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有国外留学生,但更多的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优秀设计类人才。这样的师资结构更适应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更能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他们在专业教学上更注重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能利用自己的行业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他们能够指导学生去参加更多的专业竞赛和必要的专业考证,让学生更早的去接触未来就业的行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民办高校美术类学生在专业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由于在高考录取上的竞争力偏弱,民办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存在着素质不齐、基础不强等情况,但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和职业规划上更加务实。他们接受美术教育的时间较短,系统的学习美术基本功的时间不长,艺术的积累不是很充分,但他们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可能是更适合行业需要的。他们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图像软件、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后期制作等应用技术的学习,这也在客观上使他们更能适应现代企业团体协作和规模生产的需要。他们也能够很自觉的把自己定位于美术“工匠”的角色,作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可能削弱了,但作为一个设计团队成员的集体意识和配合能力却可能更强了。

二、民办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由于民办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适应性的相关企业的基础型技术人才,此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竞赛和考证。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式不拘一格,但前景受专业的局限也比较强,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优化专业设置是首要的环节,一定要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并根据专业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加强专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弱化品牌方面的劣势,学生也能因此学到更多行业所需要的实用技术,提高专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体育界常常有“以赛代练”的说法,其实这个原理对艺术类学生也是一样的。参加专业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在参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并积累自己在业内的人脉。许多专业能力强并且在各级比赛获得较好名次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就有被一些知名企业签下。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理论基础和学历层次上与传统高校相比处于劣势,但通过考取专业相关的资质证书能使他们在实际竞争中不处下风。如Adobe平面设计师、国家室内设计师证书等专业资质都是业类非常认可的。

二是灵活开展校企合作,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和就业机会。校企合作现在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由于民办高校没有传统高校那么高的门槛,他们在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上都比传统高校更加的灵活,更加的深入和多样化。他们的合作对象可以是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中小企业。合作的方式则更为多样: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和实习;企业冠名赞助或作为嘉宾参加学院的专业竞赛;企业为学校对口专业的学生作专业讲座和行业讲座;邀请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招聘会;对于一些特大型企业甚至可能让其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来等等。这些工作能够让学生更容易适应企业的需求,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是建立就业工作信息数据库,提高就业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由于民办高校的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因此对就业工作的要求比传统高校更高。建立详细、完整的就业信息数据库是民办高校就业工作能够系统有效开展的必要措施。对于美术类专业来说,这个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毕业生和准毕业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就业意向和具体就业情况,特别是要注意建立学生的作品信息库,包括学生自己提交的个人代表作品和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获奖作品。学生作品是学校向企业推荐美术类学生就业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以专业或院系为单位建库为宜。另一方面是企业信息,包括学校各院系的合作企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企业,以及从中筛选出来的学生就业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将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荐学生就业的主要对象。

四是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学生的就业,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其他诸如求职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该只着眼于毕业生,更需要从非毕业生抓起。良好的就业观和职业规划,积极的就业心态需要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而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自我意识更为张扬,还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需要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大一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学习《综合素质提升》,大三(本科生大四)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并需要在毕业前修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前便能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并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由于美术类专业的特殊性,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还有一些学生则不愿受公司条条框框的约束,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在面对就业时选择自主创业,他们常常以个人名义或者几个同学组队的形式来承接一些设计任务。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应该结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指导,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是对想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指导。有部分学生更希望能够在就业前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为个人的长期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因此有专科生会在大三忙于参加专插本考试,而本科生则会忙于参加考研。还有部分学生对于在企业工作的热情不大,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在国家机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这几种情况的学生,学校一定要在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注意进行引导,毕竟无论是专插本、考研还是公务员考试,其通过率都是极低,而且也并不是唯一选择。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既能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又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去面对考试。

三、结语

美术类毕业生,由于就业受专业的局限较大,需要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的提升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也需要高校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综合素质,让毕业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增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的迅猛,也为美术类的毕业生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3]的数据引自中国美术高考网省略.

第8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Q1:Maya应用的实际作用

读者岳震来信:

我对时下流行的3D设计比较感兴趣,想从事相关工作。不过对名目繁多的3D软件了解不多。听有些人说,“掌握了Maya就等于走在了三维动画的前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掌握Maya的应用技巧?

汇众教育游戏、动漫设计制作专家回复:

岳震你好!

目前,很多三维设计人应用Maya软件,因为它可以提供完美的3d建模、动画、特效和高效的渲染功能。另外Maya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平面设计(二维设计)领域。

Maya 集成了Alias/Wavefront 最先进的动画及数字效果技术。它不仅包括一般三维和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而且还与最先进的建模、数字化布料模拟、毛发渲染、运动匹配技术相结合。与其他的三维软件不同,Maya不仅有类似于3D Studio MAX等PC三维软件的普通建模功能,同时更具备了其他软件少有的NURBS建模功能,这样Maya具备了高级建模的能力。此外,其在灯光、摄像机、材质、动画设置、渲染精度等方面的表现也不俗。

Maya的强大还在于它提供给创作人员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正是这种灵活性,也造成了使用者们入门容易,提高难的困扰。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个专业的培训、一本好的书籍或一个好的教学网站……都是难得的资源。学习者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利用它们。

在汇众教育的“云培训体系”中,“云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和交流的平台,不局限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这里,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完善的课程体系、数百位来自一线的专业师资队伍,紧密结合产业前沿的经典案例,帮助学员尽量理解Maya深层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

作为亚洲最大的动漫游戏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汇众教育自诞生以来,已经帮助无数艺术家在电影、电视、游戏、工业设计等领域实现了设计梦想。在这里,掌握Maya不仅意味着能够极大地提高制作效率和品质,调节出仿真的角色动画,渲染出电影一般的真实效果,更意味着你正走向一条向世界顶级动画师迈进的路。

Q2:角色设计需要具备的知识

读者陈琳来信:

由于金融危机,我目前失业在家,打算利用这段时间给自己重新做一个职业规划。听说网游行业是受影响最小的行业之一。而且,角色设计师刚好是我感兴趣的职业,但我不知道该如何进入这个行业,也不知道成为一名高级角色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汇众教育游戏、动漫设计制作专家回复:

陈琳你好!

在游戏飞速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游戏公司之间、游戏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各游戏公司对高水平的角色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可以这么说,一款游戏是否成功,角色设计师对角色的把握及创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游戏中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比如大量的程序及动画纹理、更高的AI等等。而ZBRUSH和法线贴图的出现,也实现了更真实的物体外表。我们也会看到肌肉和皮肤变形的应用。不过这些技术都只是游戏的附加品,游戏吸引人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创意和游戏性。

第9篇:工业设计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衡阳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呈现一种比较困难的态势,近两年甚至还屡屡出现了“最难就业季”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在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尤其不容乐观。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多年的“艺考热”带来的是众多高校普遍开办艺术类专业,这使得艺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张,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却连续多年就业签约率偏低。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上已经将艺术设计、表演主持等艺术类涉及十几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年度预警专业”,许多人建议应该将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规模压缩至少10%。衡阳本地的几所高校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这几所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涵盖了不少艺术设计门类,包括视觉传达、建筑设计、数字媒体、环境艺术、工业设计。每年招生人数屡屡上升,但是这些年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我们还了解到一些高校的近几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就业情况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00余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只有大约20%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并长期任职,20%的学生不能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是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例如工作不理想时跳槽,或是有时处于临时失业状态,还有大约20%的学生则是长期不能就业。

二、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高校就业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设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前社会在多重因素的共同驱使下,包括经济因素、考学因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强。衡阳范围内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跟全国一样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是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却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供远远大于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近年衡阳几所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2.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混乱,不能体现专业特点,泛泛而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创新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缺乏实际联系,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些是现在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必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专业,设计创新能力弱,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难以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产生强烈的现实反差:一方面是企业大量地需要人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在调研中,当问到“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的时候,33.3%的单位选择了“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23.3%的单位选择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13.3%的单位选择了“设计理念落后”。这些问题不解决,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难以解决。3.艺术生个性较强,不愿多受约束,也容易自由散漫,这对于一个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活动能力的培养有阻碍作用,有些学生不善与人沟通,喜欢独来独往,对于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周围环境比较挑剔,这将使得就业后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缺乏团队意识。从一项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最不满意的就是“沟通能力缺乏”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最希望选择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学生。4.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期望值很高,这也是因为该专业的培养需要较高的投入,他们希望将来就业的时候能能有一份与之相匹配的高回报,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比较挑剔,对于高报酬有着理所当然的期望。如果对于学习期间的每年两万的投入,几年下来一共需要十多万,却只能得到月薪二、三千元左右的工作时,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像每年几千块钱学费的工科类生那样淡然处之,而最终选择放弃就业。哪怕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一份高回报的工作,好及时偿还因就学而背负的债务,一味盲目地追求到沿海发达城市、收入高、环境好的地方去工作,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5.在许多的用人单位中,大部分需要的是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单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有甚者,很多单位愿意招聘中专生、技术学校学生这些低学历的人员,反而不愿意招聘高校本科毕业的学生,也是因为用人单位更看重直接动手能力,而并不看重虚高的学历,因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用人单位要的是直接能用的员工,而不愿意进入单位后在对其进行培训。

三、改善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途径

要解决衡阳,高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招生,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要按照社会需要来办学育人,这是解决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方法。具体有如下措施:1.控制招生数量,严把招生质量。高校不能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每每随意增加招生人数,控制好招生人数有利于社会更好的消化毕业生。而且要严格挑选符合条件的高考生,不能走后门,降低了生源质量。2.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就业打好基础。要想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平时扎实的专业教育,只有获得真正的专业能力,从容应对各种社会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可以开展就业教育,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为如何就业,可以邀请衡阳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学者来给学生讲解就业知识,让学生的就业更理性化。4.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要求,而应届毕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职场阅历,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广大校友的社会作用,广开就业信息渠道。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师本行业领域的优势,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校友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资源,他们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搭建校友网络,充分利用校友与母校的“亲情”关系,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总的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是具有众多原因的,而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就是学校教育。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就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育,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需要多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的,就内在因素而言主要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通常喜欢比较自由的状态,对工作环境比较挑剔不满,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就外在因素而言,就业供大于求,待遇相对较低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到国际民生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就业教育中,我们要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现状和缺点,又要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完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对外我们要面向社会理规划专业设置,使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切实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建立优秀的高校师资队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帮助学生开拓多种就业途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帮助大学生自我创业,从而真正提高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这将为衡阳的社会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淑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王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破解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卢国新.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