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读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深井钻井 技术 速度
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成就是一个国家综合钻井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在深井及超深井钻井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能够缩短我国在深井及超深井钻探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水平,应针对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然后采取相关措施。
一、深部钻井存在的问题
深井钻井要穿过多套地层,这些地层跨越的地质时代较多、变化较大,相应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同一井段可能包括压力梯度相差较大的地层压力体系和复杂地层等,施工时一口井中需要预防和处理几种不同性质的井下复杂情况。再加上深部地层高温、高压、高地层应力等,会使井下复杂的严重程度和处理复杂的难度大大加剧。就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水平来说,钻深井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钻井的主要装备性能差、比较陈旧,和国外的先进装备相比落后的太远了。
2.上部大尺寸井眼和深部井段提高钻井速度是一大难题。
3.多层套管时,深部井段小井眼的钻井速度问题。
4.减小技术套管磨损和破裂后处理问题。
5.防斜打直技术。
6.深井固井质量问题。
7.井漏、井涌、井塌、缩径等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8.深井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9.深井钻井液现有体系中的包被剂抗温问题、高温稳定剂的复配问题、深井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问题、深井钻井液的环境保护问题、深井钻井液检测系统陈旧、不配套问题。
二、对深井钻井的几点建议
1.提高深井大直径井段的钻井速度
1.1提高钻井装备的装机功率,解决大尺寸井眼所需的能量和排量问题。
1.2采用大尺寸钻杆和钻铤,解决水力能量和破岩能量问题。
1.3采用井下动力钻具和复合钻进技术,提高机械钻速。
1.4完善大尺寸钻头的结构和系列,特别强调的是要增加大尺寸钻头的移轴距和适应高转速的性能。
2.提高深部井段钻井速度
深部井段的泥页岩和泥质砂岩等在上覆盖地层压力下变得非常致密,不仅密度和硬度增加,而且从常压下脆性岩石向塑脆性岩石或硬塑性致密岩石转化,牙轮钻头的牙齿在这种岩石中破碎起来非常困难。另外,随着钻井液密度和井深的增加,液柱压力对井底破碎出来的岩屑产生压持作用,牙轮钻头破碎出来的岩屑在压差作用下不易离开井底,结果是在井底形成垫层,降低了破碎效率等。多种原因都影响着深井深部井段的机械钻速,使得机械钻速极低。
提高深井在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一直是困扰钻井工作者的技术难点。随着钻头和井下工具技术的发展和实践,针对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的地层,国外目前逐步推出了一套提高机械钻速的技术途径,即采用特殊设计的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与高速涡轮动力钻具组合,依靠强化钻井参数的办法提高钻速。与牙轮钻头相比,该项技术可提高机械钻速3~10倍以上,大幅度提高了深井在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
3.减小技术套管的磨损技术
3.1采用井下动力钻具,减少钻具的转动,这种方法最有效,但要防止粘卡卡钻。
3.2把直井段打直,把斜井段打平滑,减少钻具与套管之间的压力和接触点的固定。
3.3采用设计合理的钻杆护箍。护箍能减少钻杆与套管的磨损,但如果护箍设计不合理容易掉,有可能造成卡钻事故。
3.4提高井下工具的使用寿命,减少起下钻。
3.5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
三、提高钻井速度的几种技术
1.深井优化设计技术
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是一项费用很高的工程,为保证安全、经济和快速钻成深井和超深井就要有一套正确的设计方案。
1.1钻机和设备的选择
要求选用先进的钻机和设备,要求设备功率大、基础稳固、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高。钻机及提升系统能满足提升最重套管柱及钻柱载荷及钻进的需要。钻井泵组要能提供喷射钻井和清洗井眼的水功率。井架负荷能力及立根盒容量要符合设计要求。底座高度要能装3~4套防喷器组,要有完善的井控系统,防喷器组、节流管汇、控制系统等都要符合深井地层压力要求。所有的设备、器材事先都要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查,以保证安全。
1.2套管程序设计
在确定深井井身结构时,需要根据地震资料,邻近井资料对多个层段的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根据不同的压力体系合理设计套管柱的类型和强度。对于尾管设计,要准确地确定出尾管悬挂深度。在悬挂点以下的钻具可以采用小尺寸,具有较高的抗内压强度。合理的套管下入程序是提高深井钻井速度的保证。
1.3钻柱组合设计
深井钻柱设计一般采用稳定的满眼刚性组合,普遍使用稳定器、减震器和随钻震击器。
对f244.5以上的大井眼,常用大直径塔式钻具组合,钻杆与钻铤之间用加重钻杆过渡。
超深井常常采用复合钻柱,钢级一般为G-105级,有时上部用S-135,设计富余拉力至少为45吨。
2.推广应用衡钻井技术
深井钻速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深井压差大,钻井液对井底的岩石和对钻头破碎产生的岩屑压持作用大。地层越深,压持程度越大,岩石强度也逐渐增大。在钻头正常工作期间,底部岩石致密,渗透性差,钻井液滤失水难以渗入其中。再者,巨大的液柱压力会压住即将脱离母体的岩屑。如果液柱压力和地层孔隙压力的差值越大,则这种情形会更加严重,岩屑在井底被重复破碎的次数会更多。因
此,利用水力能量清洗井底岩石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实现衡钻井可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3.使用顶部驱动系统和随钻测量系统技术
3.1顶部驱动系统
顶部驱动系统用接立柱代替接单根,使接钻柱的时间减少三分之二,可进行倒划眼,提高钻易垮塌地层的能力,起下钻时可不断旋转钻杆和循环钻井液等多项优点,目前已从海上扩大应用到陆地钻机上,用以打难度较大的一些深井,以利于安全钻井和快速钻井。
3.2随钻测量技术
随钻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不再只是提高定向工程参数,已发展到在钻井最优化、地层评价、高压检测和安全钻井等方面,成为当前深井钻井技术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检测钻进参数,优化钻井作业;提供地层评价参数;检测气体溢流确保安全钻井。
4.深井钻井模拟技术
美国、前苏联、英国都有技术水平相当高的全尺寸深井钻井模拟实验室。即在地面实验室可以模拟5 000m以上的温度场、压力场,并用相似数为1:1的钻井设备进行模拟实钻,然后利用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模拟钻进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资料。由于是采用全尺寸 模拟技术,不存在尺寸效应,这些信息真实地包含了深井钻井规律,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则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深井钻井的实质。在实钻过程中就能够及时采用正确的钻井技术,大量减少无谓的钻井投资,真正有效地提高钻井速度。
参考文献
一、多读几遍义自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前预习阅读,结合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阅读。提前预习、初步了解。新知新授时点拨阅读,在学生思维阻滞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总结时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要求学生带着“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问题再去阅读教材。实现再认识、再升华。
二、反复推敲细分析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的所在。阅读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分析,帮助学生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内涵。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以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深入理解重难点。
三、读题要会抓题眼
阅读题目时抓关键字词,标画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找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标记,这样,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逐渐在读中积累了经验,领悟了很多词语的不同意思。如,增加了、增加到、不大于、至少等词语。
四、类比思考找异同
准备;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4—0060—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教学要出效果、有效益,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快、接受快,记忆也牢固。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置习题时,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我们则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不必面面俱到。另外,合理地讲练,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课程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的高效做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尽量参透书本,对低年级这种方法不太有效,不过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外预习的老师就要下一番苦功了,可采用方法很多,编谜语、编故事、出脑筋急转弯等。但和明天的课应挂上钩。
2.课堂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听。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会听”的目标。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
(2)学会说。“说”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声音甜美、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式。
(3)学会读。教科书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和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都要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读懂的地方和没读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读书,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要求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
(4)学会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每次写作业之前,都要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3.课后巩固习惯。能在课上解决得问题不留到课下,学校能解决的不带回家增加家长的负担。时间长了家长会理解并会主动配合你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学生底子薄,但不是不行,农村学生都不错,有韧性,所以我把课后复习采用了我刚才说的方法。家长理解了,课后复习就起了作用。
李炳华
“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掌握高效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打开高效学习法这本书封面,这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睛,让我想要一探书中的究竟。是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高效率的学习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北大高效读书法为我们想要成为读书的成功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目录一共把本书分成了六章,其中强化你的学习动机、提高成绩的方法、增强你的记忆力这前三章,为进行成功学习作了简要说明,而“如何学好各门功课”则是具体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书为我们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作用点,学习使用的力度,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指出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平时的时间点滴,而养成了的好习惯可以终生相伴,好习惯用到学习上更是如此。诚然学习是一个求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千日之功也。这个功夫全要在平时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上面。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行动,进而就会有好的回报。一些平时习惯好的,并进而考上了各类名牌大学的学习尖子就是好的证明例子。
请看北大学子如是说的:“学时专心致志,玩时酣畅淋漓,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走神;对待任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一做就完,绝不拖泥带水;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不马虎了事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了一些习惯,获益匪浅,直到了大学,仍然保留了很多高中的习惯”。
那么什么叫做好的习惯?那些习惯比较适合学生呢?人人都想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那是一种理想。多数的学生都是从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学起,从点滴做起的。好习惯来源于平时的养成,老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二个相辅相存的环节。如把学习语文、英语的早读课这种习惯反复多次后,再坚持一阶段时间,过后回头一瞧,会发现原本的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了。这就是习惯的养成。高效率课堂的得来,也是平时的一种积累和习惯的养成。比如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不能少的三步曲,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几个步骤,把握知识的要点。学有余力的学生下了课,还可能会把课堂笔记和自己在听讲中领悟到的道理拿出来反复比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甚至前后进行联系,融会贯通,以便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再如学完了一章节或一单元后自己总结,有什么重要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把它吸收消化等等。平时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先后次序,这样不仅避免了到期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关键词]“十字”教学法 高效 物理课堂
[作者简介]贾会军(1975- ),女,河北大城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教学与教法。(河北 廊坊 065001)贾会杰(1978- ),女,河北大城人,大城县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与教法。(河北 大城 0659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实施‘十字’教学法,创办特色品牌民办学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0414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54-02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十字”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一、“十字”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十字”教学法模式为“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其基本程序和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
“十字”教学法具有实践性、时效性、科学性、适应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并从教学论、教学方式、哲学角度、心理结构等角度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法与学法、实践与认识、内因与外因、信息输出与反馈、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关系,符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二、“十字”教学法创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1.预习――定向自达,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预习指导是“十字”教学法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物理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物理教师在课前编制预习提纲,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带题预先学习,做好上课准备。预习可分为:(1)学期预习。接到新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假期进行学期预习。预习的范围涉及整本书,预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样,开学后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相对减轻。(2)章节预习。章节学习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学好物理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3)课前预习。组织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对下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细致的预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为上新课做好充分准备。(4)课上预习。组织学生课上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与读书结合进行。教师对于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规律性的知识及关键词语给予提示、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总之,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十字”教学法中“预习”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定向自达,提高物理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2.读书――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物理教材是用物理语言陈述物理知识的典范,“严谨清晰,通俗简明”,它既是教授物理知识的教材,又是传授物理语言的工具。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读》中提出“读书应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心、眼、口的协同作战,共同投入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去。物理教师诊断真正难度,进行读书指导;学生带题读书思考,感知领会教材,发现相应的物理规律。具体来说:(1)读概念。物理教材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让学生用笔画下来,以便记忆、查找。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四会”,即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表达、会判断、会举例。(2)读定理、定律、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的文字表达一般比较复杂、难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楞次定律”,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生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 “阻碍”和“变化”二个词,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使学生通过读书,深刻体会到“阻碍的是变化”这一含义,从而为教师课堂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物理定理、定律、公式时,要求学生通过读书,做到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会抓关键词语。(3)读图像。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阅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研究时可把它看作成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当学生只看文字信息时,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如果提示学生把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学生就会从直观的坐标系中比较容易掌握运动叠加原理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读书”环节的设计做到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3.议论――相互启达,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议论的操作安排、活动组织等。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的元认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议论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交流互动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物理教师创设思维情境,激发议论争鸣;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相互启发补充。例如,物理教师作演示或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提出观察要点和操作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尽量得出某些简单的物理结论。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实验结果去交流、议论,认真思考,自己总结物理规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家实验的过程,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物理课堂中要科学地安排“议论”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与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启达,提高了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4.讲解――作结促达,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现代认知结构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心理上、逻辑上的理论依据。物理教师指示引导点拨,讲难点找规律,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掌握知识结构。具体来说:(1)讲解的科学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内容要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做到字斟句酌;要有逻辑性,讲解必须顺序合理,层次分明,既要把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放在学科系统或知识结构中加以衡量,又要从整体上了解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讲解的阶段性。物理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时,不要企图把某概念、规律一次讲明、讲深、讲透,而应当依据教学规律“善于不严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例如讲温度的概念时,初中时的定义为“物体的冷热程度”,高中时的定义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3)讲解的启发性。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让学生遇到物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学生寻求物理规律的欲望,使课堂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最佳学习状态。(4)讲解语言的转换。物理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做到使物理科学知识心理学化、教育学化、普通化,才会被学生容易而迅速地理解和接受。学生最反感“照本宣科”,教师不是“播音员”,教室不是“会场”,教师要努力实现讲解语言的转换,将书本语言口语化、将专业语言普通化,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做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作结促达,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5.练习――全面竣达,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中学生已经开始由经验型逻辑思维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转换,课堂设计的问题应当对这种转化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物理教师精心设计习题,指导补救矫正;学生听说读写操作,形成技能技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材上例题对学生的锻炼作用。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先试着做出解答,然后与教材正确答案进行比较,再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自己的对错。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感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课堂问题。通过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十字”教学法中“练习”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学生的全面竣达,提高了物理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十字”教学法的“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各个教学环节不是割裂开来的,物理教师应根据实际的物理课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反馈进行调整,及时矫正,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全面达标。运用“十字”教学法,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认真、刻苦、细致的品格,锻炼学生毅力;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技术行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石
语文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使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终身受益。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一些好的阅读习惯。(1)养成“早读”的习惯。早读是小学语文的一种重要形式,清晨能够大声读书,能够与同学相互温课,久而久之,学生从读书中就能体会到阅读之美。(2)养成借书的习惯。“书非借不能读也”,看别人的书要还,从而能引起读书者的紧迫感,使之快速并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购买一本书,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互换,一学期一本,这既不会加重家长的负担,也能使学生在交换中多看很多的书,长久坚持,学生就会形成看书讲究效率,见书就要读的品质。(3)养成总结、提问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及时向同学、教师提出自己读书时碰到的问题,及时和同学谈论自己读书的心得,可以争论,可以请教,这就是读书时的总结、提问的习惯。多提问、善总结能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量变走向质变。
早读、借书读、总结、提问等优良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于长期的坚持。我们要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阅读教学的最好帮手,也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石。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表明教材只是教师传授的工具,只是一个个生动的学习语文的事例。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归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针对不同的教材,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写人记事类文章,我让学生有步骤地阅读理解文章。一读课文时,要了解课文写的人和事;二读课文时,要弄清文章的介绍顺序,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说出来;三读课文时,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体会,初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对于写景状物类文章,我让学生初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再读文章,了解作者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三读文章,了解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对阅读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能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简单的课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建立起来,阅读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展现的活动氛围,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
首先,将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阅读教学不能让那琅琅的书声成为一种形式,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是一种表演,无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其次,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阅读教学。在集体的氛围内,热烈讨论与个人思考更容易使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我每次都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小组里的每个学生都有目的地去学。尤其是合作学习,不但要明确目标,还要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鼓励小组所有的成员都在读书的基础上发言,使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
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增强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本的容量很小,不能满足学生对故事、对世界的阅读需要,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这既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词语储备,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多读好书,才能真正做到“气自华”。
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读书小组,定期在班级上进行读书心得汇报,讲述所看书籍的有趣内容;可以开展各类与读书有关的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好句多;可以通过读书成果展示,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强化对所读书籍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演出的形式,让几个同读一本书的学生,同演一个故事,将书中要表达的道理向全班同学展示。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形成一个有益的读书氛围,就能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后进生;关怀;期待;沟通;鼓励;自信;思想变化;熏陶;净化
1 问题提出
课外阅读,是课堂语文学习的有效延伸,是大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养成学生高雅的人生品味,形成其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著名学者摩罗也曾说过:“就语文学习而言,真正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广泛地阅读,与那些伟大的著作背后的伟大心灵沟通,这是阅读者最大的幸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功在当今,而且裨益学生终生。
但是,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语文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做阅读要求,即使有所要求,也仅限于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笔记,而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写作,也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
于是,如何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使课外阅读发挥其最大功效,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我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摸索出几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形式不一,若多措并举,即可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扎实推进并收获高效。
2.1 名家讲坛。每个班级中,不乏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胜过同龄学生,这些学生中,不乏酷爱阅读,读书经验丰富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优质资源的潜力,为他们开设“名家讲坛”,让他们登上讲台,开坛讲义。“讲义”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开讲者的特长,可以谈读书经验,读书心得,也可以就自己熟知的或热衷的某一作品展开分析,精讲点评,分析其精彩内容,评价其人物形象,推介其写作特色等。
“名家讲坛”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讲论者的自信心,自豪感,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自足感。为了讲述的精彩,他们反复精细研读作品,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精心撰写讲稿内容,在读、研、思、写诸多方面获益匪浅,促其更加优秀,同时,“名人效应”也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追求,他们欣羡自己也能像于丹、易中天等名家那样侃侃而谈,也想获得同学们的高度认可,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
2.2 名著论坛。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尤其是课标规定或教材推荐的作品,教师通常作统一的阅读要求,即要求全班同学在统一的时间内阅读同一书目,这种情况下,为求高效,全面提升全班同学阅读质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名著论坛”。
论坛可以以“对抗赛”、“挑战赛”等形式展开。论题可以由教师命制,也可以由学生协商命制。论题需提前通知到每个学生,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课堂的高效。
开设“名著论坛”,需注意一点,即需大面积多方面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阅读,辩论成为全员参与的盛事。论辩结束,可以评选出“最佳辩手”、“最佳辩论小组”、“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新思维奖”等奖项,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参与阅读的兴趣。
2.3 名作剧演。受“课本剧”的启发,我将“名作剧演”搬进了课堂。即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后,可就著作中重点章节或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改编成剧本的形式,在班级中上演。这一工程,看似简单,实则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首先,他们要认真地研读文本,以便准确改编,从容演绎;改编的过程,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思维等能力进行大幅提升的过程。其次,表演的过程,又是一个挑战。如何准确地通过声音、形体等准确表达名著的精髓,是每个学生需要用心体悟的。十几岁的孩子,面对挑战,是敢于迎刃而上的。事实证明,名著剧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2.4 佳作推荐。为了更好地拓展阅读的宽度,我鼓励学生不仅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或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还鼓励其大胆涉猎其它人文、地理、科技等方面的作品,凡是人类知识的精华,尽可拿来一读。为保证这一措施的顺利开展,我们进行了“佳作推荐”活动。
佳作推荐实行个人自荐与抽签推荐两种形式,以保证参与的全员性与高效性的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以自身的引领,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自身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佳作推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选择书目的范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广泛,引领了学生向更宽更广的书海漫步。
2.5 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的赛事分为两种:①为检测学生对一些重点名著的阅读效果,避免走马观花,我们采用拟题检测的方法。题目的来源有二:学生自主命题与教师命题。需注意的是,教师命题要在广泛征集、整理了学生命题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目的是在学生命题基础上将题目设置得深入化,宽泛化,保证了试题的高质量,高效度。②学期或学年末,组织“课外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可用纸质试题测试,也可现场抢答,目的在于总结表彰,并以此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这一阅读的黄金季节自觉、自主阅读。
2.6 收获快乐。此活动的安排时间宜在学期、学年结束或开学之初进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盘点自己的经课外阅读而获得的心灵上的满足感与自豪感。收获的角度可以从多方面挖掘: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拓,心灵的启迪,成绩的提高,认识的深化等。
此项活动在开展时务必做到人人参与,共同分享。力争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人人都能从老师、同伴那儿获得认可,得到赏识。在自我满足与他人认可中获得读书的快乐,让“我阅读,我快乐”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3 取得成效
3.1 积累了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广泛的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使他们获取了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阅读量多了,积累丰富了,写作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同时,名家作品中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阅读不同作家的作品,接触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受到熏陶和影响,慢慢模仿,甚至有的学生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3.2 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语感是一种能够迅速领会和感悟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是一种语文修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这种语感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后天长期反复阅读积累的结果。大量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接触了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日积月累,明显地提高了其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3)每位教师摄制的“微课”或者“优课”上传到校园网。
[关键词] 快速阅读 速读技巧 速读方法
研究快速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时代的节奏在加快,时代的步伐在加大。在新旧知识更替周期不断加快,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的今天。如何赶上时代的节拍,成为摆在每一个现代人面前的严峻问题。而更多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因此,高速度、高效率的读书能力,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一种高素质的能力。可以说,高效的快速阅读能力,是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效速读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需要的,迫切需要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高效速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那么怎么才能提高速读能力呢?
一、掌握速读技艺
1、无声阅读
通常出声阅读的过程是:文字视觉大脑发音听觉大脑。由于免除了发音和听觉器官工作,使眼脑直映,从而提高了阅读速度。一般来说,无声阅读的速度是出声阅读的3倍。有些同学虽在“默读”,听不到声音,但嘴唇还在运动,有的虽闭上了嘴唇,但喉头、声带还在悄悄地无能无力,这都不能算是阅读,所以,学会无声阅读是速读的第一步。
2、计时速读
计时速读训练法,主要是用计时、限时训练激发学生的时间紧迫感和阅读效率感。计时速读训练方法是:进入教学平台的“训练”,准备好训练用的材料,调整心态,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的命令之后,学生开始阅读;读完文章之后,点击“结束”,电脑会自动记录下阅读所用的时间;之后,凭第一遍阅读的理解与记忆,做答电脑显示的速读测试题;做完后,点击“完毕”,电脑会自动判分,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并能够把数据记录到“学生管理”系统。计时速读训练还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造成的。
3、程序阅读
这是指把阅读过程设计为固定的程序,每次阅读都循着这个程序去读。久而久之,这个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根据定势理论,在训练时把阅读的过程规定为七项内容:文章的题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处;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的重要事实;文章的特点及有争议之处;文章的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4、全神阅读
速读的过程,是感知、思维极其活跃的过程。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文字的速度和理解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其他的念头“乘虚而入”,从而造成“视而不见”或前后忘的结果,不断回视、复读,速度慢了,信息自然也就小了。
二、学会速读方法
快速阅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最快可以由数行扫读达到一页一页扫读,逐页扫读的方法又称为面式阅读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所以,善于运用跳读法阅读,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很快抓住关键,把握文章要旨。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法是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在某本书中通过目录提要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写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关资料等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到寻读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这种快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猜读法使读者角度转换为作者,为作者设身处地地考虑作品内容的安排,这就使阅读活动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积极思维状态,有助于锻炼提高读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