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 安保工作 信息化建设
安保部门担负着企事业单位政治保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外来人员管理等多项职能。先进的管理设施、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全面提升安保能力和水平。但是,在企事业单位安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建设投入不足、运用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安保部门的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1当前企业事业单位安保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安保工作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在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信息化硬件设施逐渐完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大型企事业单位,还是基层部门,基本都引入了一些信息设备。从设备的类型来看,基本上涵盖了安保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安保工作中,都能较好的掌握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很多单位甚至已经实现了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单位全时段、全方位、全视角的监管和管理。三是信息化推动安保工作领域逐步拓展。与传统的安保工作相比,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安保工作已经从简单的安全管理拓展到了对单位员工的考勤管理、调度管理等各方面。
2企业事业单位安保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安保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主体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安保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安保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一些单位认识落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受到传统安保工作思维的影响,虽然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安保工作,仍然在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企业更加重视安保人员、安保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而对于安保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2.2安保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虽然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安保工作中,基本上都运用了信息化设备。但是,信息化设施是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备的,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由于建设资金投入问题,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落后、设施不完备的问题。以荆门市某科研单位为例,每年的在安保经费投入中,并没有信息化设备的专项资金,导致无法及时维护、更新信息化设备,影响了安保信息化工作水平。
2.3安保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企事业单位在安保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专业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的问题。以单位的监控设备为例,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虽然都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在监控系统管理维护方面,很少配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单位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或者向相关网络公司购买维护服务。安保工作信息建设专业人员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力的提升。
2.4安保信息化建设联动性不足
企事业单位的安保工作既是保障服务单位内部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配合公安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安保工作和公安机关的工作可以形成联动效应。例如,目前已经普遍使用的110联网报警系统、监控设备联接系统等。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出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考虑,还没有实现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联动,不利于安保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加强企事业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3.1提高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重视
提升对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推进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转变安保工作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强化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推动安保工作信息化的思维。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单位的安保工作模式,紧跟现代安保工作的发展趋势,将安全保o管理与单位的日常管理、服务管理等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的安保工作管理体系。
3.2加强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
加强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是促进企事业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化,提高安保工作能力水平、确保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单位在日常运行中,要在全面评估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基础上,针对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设立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人员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加强经费支持,通过专项建设资金,拓宽信息管理服务领域,推动企事业单位安保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提档升级。
3.3促进安保工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是进一步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安保工作信息建设的有效保障。在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结合单位的实际需求,调整优化安保队伍人才机构。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专项人才培养,设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安保人员信息设备运用培训等方式,确保职工都能熟练的掌握信息运用技术,提高单位安保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大化的发挥单位安保信息设备的功能。
3.4对接发挥好安保信息化工作联动效应
加强安保工作联动体系建设,构建安保工作网络,推动企业安保信息化建设,提高安保信息化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对接,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对单位的安保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标准和规程,推动安保工作信息系统的体系化建设,确保安保信息系统高效运行,发挥联动效应。
4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企事业单位安保工作效率提供了新的手段。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推进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安保工作科技含量,为企业的健康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海兵.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1).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管理;应用现状;运用策略
1建筑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各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高建筑质量,采用信息化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对现有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以计算机网络化为中心的通信信息现代化改造,以此使工程管理利用上信息技术的高速高效优势[1]。建设单位要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目标就必须建设企业级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的应用,实现对建筑成本的有效管理,实现预算和成本的正确对比。可以制定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改进方法,为企业节省成本,无形中为企业得到了经济效益。另外,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也要进行电子建档,把相关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借助信息处理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合同从签订到落地,根据各个阶段分为报价、审批、签订、执行等不同的环节,并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2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2.1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大多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出于对降低工程成本和效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不太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施工单位甚至认为,只要接入网线,能收发邮件和上网,就已经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各建筑施工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自然也就非常低下。不过,也有部分单位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科技作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性,开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资金与配套设施投入,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益,也促进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2.2信息技术管理水平高低不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一带,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相对经济落后地区要高,这些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也更加完善,应用在建筑管理中的也比较多。在国内一线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技术渗透不够全面,人们对其价值认识也不到位,因此,在建筑管理中,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模式。
2.3国内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不足
由于信息科技发展起步相对交完,在建筑管理软件研发方面,水平相对不高。与国外建筑软件相比,建筑管理软件的功能还不是非常完善,需要根据建筑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如果只利用国外建筑管理软件,由于其汉化版是直接将外语翻译成英语的,功能没有相应地进行改变,因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而且,在维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价格昂贵。
3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3.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涵盖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和多种材料。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及招投标时,受建筑业作业流程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应用大量的行业、地方定额甚至国家定额。其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统计、计算和分析,不仅工作量庞大,而且因为管理体系冗杂,导致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也比较低。鉴于此,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非常有必要[2]。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阶段,需要加强投资成本、材料供应、人员管理、建筑进度与质量等各方面的管理,如果完全凭借人工进行,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建筑工程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并根据建筑管理的实际进行功能完善,以此来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建立数据库和工作流程二次改造时,应当立足全局和整体,进行科学规划,使各部门和各环节,能实现协调、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管理的成效。
3.2促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多层化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不仅在单位内部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而且,在外部也涉及到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等。为了确保各方利益都等得到顺利实现,在应用信息科技建设建筑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各方利益,构建一个多层次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系统,以实现远程监控、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及单位情报等共同合作与配合。系统在面向不同利益主体时,能够自动区分和调动相关的资源,并生成可利用的数据,从而为各方利益主体管理与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3.3提高信息管理平台流程科学性
从实质来看,建筑管理的过程就是各种数据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传递与流动。各方利益主体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为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促进管理效益优化。传统的建筑信息传递大多都是文件、传真与电话等,不仅信息准确性不高,由于需要在各部门进行审批,速度和效率也非常低下。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则能保证各项信息数据准确、真实,传递效率大大提高,借助网络和平台,各方利益主体可快速进行数据提报、管理审批、决策等[3]。可以说,为了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与质量,促进管理效益提升,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强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平台流程的科学性,最终实现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4促进管理平台数据库应用实时化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建筑施工单位大多依据建设单位公布的概算,进行报价和预算编制。如果不考虑投资成本及非良性竞争等因素,建筑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就是其可承受的成本。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成本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合理调整投资成本,将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数据库建设,将材料总库、供应(承包)商数据库及各项合同编制模板纳入其中,管理员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现代建筑企业开展对项目的管理,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的利用,不断提高建筑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程怀军.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
[2]孙辉.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26):209-210.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 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 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 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 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 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一个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深入地发掘出来,更加灵活的组织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财务处理手段,虽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将计算机技术引进财务管理之中,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绝不是单单地将电脑与线路架设起来就可以的,必须要深刻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手段能够使企业的信息传输通畅,在进行财务分析、结算企业资金、融资、投资时,能够让决策者更加及时地掌握相关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会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地提高。
二、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基础薄弱
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筑施工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信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建筑施工单位的规模大、财务工作繁重,财务管理的难度大,单靠电算化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中普遍缺乏对单位整体财务运营的把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主体的管理网络,导致如今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只能片面地反映出某个层次、某个方面的财务管理状态,不能实现包括资金管控、会计报表信息化管理、财务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系统管理。
2、财务信息的失真
我国的建筑行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公司分级多、规模大的建筑施工单位中,财务信息的失真现象依旧时有发生。在体积庞大的建筑施工单位里,即便是母公司制定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方案以及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想要顺利地实施还是存在着较大得难度的。在实际运营中,各地的分公司有时会递交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来隐藏实际的利润,将管理费用拖欠,这种现象阻碍了母公司对分公司真实运营情况的了解,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整体的发展方向,管理的风险加强。
3、预算控制体系不全面
虽然,当前的建筑施工单位对于预算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也积极地制定了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部分公司甚至还建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是,这些体系建立之后的实际效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状态。此外,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可能引起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摩擦。
三、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进方向
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财务信息化改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财务管理与单位的综合管理工作的关系理清,要协调好单位信息化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工作,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目标树立清楚,依据现有的、符合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需求,尽可能地将单位信息管理工作的集成统一,尽可能快速的实现信息化管理,强化部门之间的交流,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统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企业资源管理的思想融为一体的,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始终。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不是将企业内部的工作交由自动化的系统管理,是指企业要充分地利用系统的基础,建立一个快速、完整的信息化交互平台,完成财务信息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录入分析,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的收集融入管理体系当中,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其实,建筑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本质上还是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来建立的,要根据运行特点、固有管理模式来确定具有企业特殊性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中,具有较强普遍性的方法有相对平衡、相对分权、相对集权三种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这几个普遍性原则来选择自身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四、关于建设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建筑单位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要根据近年来财务管理的状况、经营管理的状况以及单位企业的结构模式来进行,可以借鉴国内外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秀经验,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来参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确定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向,以单位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分立财务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报表管理、核算管理等方面的财务信息管控平台,将这些信息化手段与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结合起来,防止建设过程中的脱节问题,制定合理科学的战略,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2、建立资金管理的信息化
建筑单位在组织结构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内部资金的全面掌控对于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建筑单位应该建立起较为全面的资金管控体系,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资金进行集中的控制,将项目分配的资金纳入全面监管的范围汇总,实现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分配,将账户管理作为资金管理整体的核心部分,兼顾资金日常管理的结算、票据等系统的建设,实现资金的直连。首先,单位资金的现金管控中,要将所有的分公司设立成为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实现分公司核算以及运营决策管理的独立性,提高资金的集约化水平,避免分散管理造成的不必要成本,降低现金沉淀问题的发生概率。其次,子公司要牢牢跟随母公司的管理步伐,根据母公司的要求开设指定账户,实现子公司独立管理与母公司集中管控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外部银行以及交易系统资源,及时了解各个公司的账户信息,了解子公司资金使用状况,提高母公司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此外,建筑单位还可以实行限额支付,根据各部门的运行特点制定支付的权限,实现全面、直接的业务管理。
3、健全财务核算体系
建筑单位的不同部门应该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完成相关的财务工作,通过统一的系统完成账务工作,只有这样,总管部门才能够在平台上及时地了解各部门在日常管理中的财务状况,了解部门的财务报表,深入地了解各部门的财务状况,以便核实财务工作。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后,建筑单位就可以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分析体系
建筑单位的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健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进行。首先可以开放部门、层级之间的财务预算管理的经验探讨,加强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交流,在单位的内部实现预算以及分析体系的自我完善,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效率,使预算管理的可行性提高,最终加强财务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分析工作,完善单位的财务评估。最后,企业单位要在现有基础上根据数据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的数据来改进财务管理。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 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应用,建筑工程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的迫切需求和趋势。但目前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相对其他行业采用的还是基础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提升的有限。构建新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来应对建筑工程之中的大工程量、大信息量,对提高工程效益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工程管理信息化也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好多环节使用了信息技术,数据报表、工程制图、文档处理等,但信息技术在工程的组织、监控等方面的作用还没被充分认识,多数建筑工程中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仍然通过纸介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局部性和孤立性,企业通常在企业局部范围内使用信息技术,未做到各类数据的整合、关联。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利用效率较低,多数的建筑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协同的基于业务流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很复杂的,既要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完成信息化技术和工程管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规范管理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是信息化建设与工程管理的结合,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设企业级别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本文将围绕这样的目标来研究构建建筑工程信息化平台的基本模型。
根据对建筑工程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整合,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图1
工程成本管理平台,建筑工程中成本问题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提高建筑成本的管理水平既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标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建筑成本问题十分复杂,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的费用的支出,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交通费等。将工程材料费用、人工费、管理费用、工程量、投标依据等信息录入数据库,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价格的比对、管理,从而编制工程预算,形成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决策。工程结束之后,将实际的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找到成本差异的原因,可以为下一个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改进方法,以便持续改善建筑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有大量的合同要管理,将合同进行电子建档,合同数据录入数据库,借助信息处理技术按不同阶段划分合同环节,实现合同从报价管理、审批管理、签订管理、执行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以及归档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工作。以动态的信息流来提高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与及时性。
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平台,根据工程量和施工人员、设备情况、行业规范来规划工程施工进度,制定出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将工程进度计划下发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定期通过平台填报工程进度数据,平台通过分析、监测来进一步管理工程进度。质量监管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监控, 收集施工现场数据, 包括施工质量和操作质量两方面的数据, 该工作主要由质量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监察, 收集整理将工程质量数据录入系统,生成质量分析报告分发给有关单位,同时建立问题数据库,对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多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过问题的单位、工程队进行标注,在以后的施工项目中可以重点监控,甚至弃用。监管人员可使用移动数字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 数据可现场回传数据到系统数据库, 可以解决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中监管人员要对现场数据进行重复录入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在现场安装数字视频监控可让非现场监督人员实时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 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时间的数据积累可以完成施工单位质量信用报告,为下个工程挑选施工单位时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数据积累也可以计算出每个环节合理的工作时间为以后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提供支撑。
工程地理信息平台,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搜集建筑工程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对施工、维护等工作进行辅助、监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可以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综合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系统。建筑工程中有大量的管道、线路,通常管道线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来完成,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将图纸分发给各施工单位,图纸存在保管、分发等问题;大型建筑中工程量巨大,一旦要对某些管线进行维护查阅图纸工作量很大,有的时候由于保管等问题容易造成图纸丢失。建立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的数据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线的布局等空间地理数据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管径等空间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数据输入、图纸查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统维护等工作。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布局等,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特有的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功能,和空间信息管理能力,监督机构也能够通过电子地图纵览机构内所监督工程的分布情况,可以实现对施工管理和进度控制的辅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各种资源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调整。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也有利于建立健全、合理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筑行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打造智能化的协同的基于业务流的管理信息系统,文中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搭建的系统基础平台做了初探,仍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平台与建筑工程的结合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总之加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将大幅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山.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2012(34).
关键词: 施工监理; 信息化; 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是出于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而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延伸到IT 产业, 实际上, 建筑施工监理就是对IT公司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监督, 从而维护行业或企业用户权益的一种机制。
1.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监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众多的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然而投入与产出并不都成正比。根据国家经贸委2009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施工企业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 较满意的企业占52% , 不满意的企业占26% 。可以说, 接近1/ 3 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 是不成功的。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 如没有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把施工监理信息化作为一个简单的软件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 或者由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 所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从客观上也增加了施工企业信息化成功的难度。究其原因, 主要是项目管理不善, 缺乏经验, 同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严格按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规范办事。正如我们都知道,施工企业的监管,信息技术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据报道, 一家咨询集团曾对美国24 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其中68%的项目超过了预定的开发周期, 55%的项目其费用超过预算, 88% 的项目必须进行系统再设计。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未雨绸缪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施工监理信息化项目进行全程控制, 引进监理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分析, 辅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规划决策和监督、检查, 其核心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即对进度、成本、质量及合同目标的规划和控制。施工监理信息化是建立在己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 施工管理中除应了解计划方法之外, 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的性质和特点, 网络程序的方法不是应用程序一定能够随意缩短施工工期,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在哪些工作上会合理赶上工期以及与成本和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发展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or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设计师通过运用新式工具,改变了以往方案设计的思维方式;承建方由于得到新型的图纸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流程;管理者则因使用统筹信息的新技术, 改变其前前后后工作日程、人事安排等一系列任务的分配方法。B I M 给建筑行业(Architecture,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or AEC)的软件应用,增添了更多的智能工具,实现了更多的职能工序,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正确性。
(2)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各种信息系统模式,如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决策支持系统(DS 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等。
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缩短施工期限,可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减少窝工和返工,缩短建设工期。
(2)节约项目成本,可利用网络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实现快速工程决算。例如香港瑞安集团通过引进“电子工程管理系统”第一期,减少了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益, 其属下的建筑部门估计每年可以节省1%~3%的营运开支,涉及金额达3000万~4000万元。
(3)简单化建筑施工项目,现在的建筑项目的规模与复杂性日益增加, 工程的复杂性变化多端, 施工监理信息化可加强施工中各工作的协调性, 可使项目经理与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使施工得以全面的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
(4)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可将招投标信息在网上公开,招标、投标和评标都在网上完成,可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5)塑造企业形象——互联网网站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
4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4.1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目前监理信息基本采用手工填写、人工传递的方法,造成填写不规范、附件不齐全、共享性差、效率低的局面, 无法满足建筑监理的需要。
(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 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应用范围较狭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 招投标、工程造价预算、工程设计, 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4)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参与单位在不同的阶段,形成项目信息的质量不能共享、存储、处理和传输工程质量信息不是很多,各参与单位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项目信息。大量的实时,动态的质量项目管理的数据收集困难。项目文件,档案的收集、保存,再利用管理不善,项目质量管理的决策支持信息不充分。
(5)现行的质量评定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
(6)监理过程不规范,不能满足需求。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 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4.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4.2.1 在企业自身方面,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质量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基本信息数据。
(2)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实施计划管理的必要性的认识,尽可能完全实行网络化、规范化, 施工管理严格化。
(3)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 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的管理知识掌握不系统。应急需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
4.2.2 在政策主管部门方面,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建设
(1)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搭设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监理单位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 也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条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 鉴于我们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 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将监理制度深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才会少走弯路,使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 企业研究, 2003, ( 2) : 8l- 82
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工程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唯一出路。目前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成本高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论是自身研究开发软件还是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没有大量的资金是难以保证效果的。现在多数高校债务负担较重,审计专业人才匮乏,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2.认识不到位多数高校由于编制原因,审计人员采取“只进不出”原则,未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导致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多数工程审计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开展审计,固步自封,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3.信息采集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利益相关方多、信息量巨大,需要建设单位各个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多方配合,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做到信息共享。
二、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为内部工程审计提供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体系,为内部工程审计办公提供一个高速信息化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体现标准化、操作简便、扩展兼容性、全程可控性等设计思路。1.系统平台结构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工作模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结构有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C/S结构适合投入少、规模小的系统使用,B/S结构则适合投入多、规模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系统。2.模块及功能设计为体现信息化优势,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包括以下基本模块及功能:(1)综合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有工程审计收发文、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调度等功能。通过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按人员、年度、关键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管理。(2)公共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报表统计、审计案例、法律法规库、造价信息库、系统支持等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可对审计过程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作底稿、重大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表、审计报告、审计会审意见等进行模块化管理,便于文件的查询、管理、汇总。(3)工程审计模块该模块应分为基建工程自审和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两个部分。基建工程自审可进一步按专业细分为基建、修缮、安装、市政、装饰等部分,可实现基本概况录入、结算预审、报审资料汇总、结算审计工作底稿、重要事项记录、结算审计意见书、内部复核、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维护等功能,对于修缮工程还可以考虑增加固定资产维护模块,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学校每个单体建筑修缮维修记录,汇总以后按Excel格式输出,为学校工程立项、年度预算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基建工程自审数据文件应包括:编号、发文时间、审计文号、报审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施工地点、审计时间、报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主审人、复审人等信息。基建工程委托审计模块应能覆盖工程投资立项、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记录重大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对委托审计单位做出全面评估,保证审计质量。该模块可实现委托审计项目概况录入、委托审计单位协审方案、跟踪审计过程记录、结算初审、审计定案、重大事项追踪、进度提醒、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进度款支付情况、自动核算审计费等功能。
三、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各个高校管理水平和起点不同,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为了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提升审计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参加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来,群策群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发展。2.培训人才,对外合作学习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兄弟院校之间、校外企业看展合作,组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新的工程审计方式层出不穷,如三维算量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只有不断在传统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审计优势。
四、结语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价控制;结算审核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地区对电力设施投入的加大,具有电力建安施工资质的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追求效益,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工程结算作为工程建设关键环节,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关口。加强工程结算管理,对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竣工结算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竣工结算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由于立场不同,竣工结算常常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1.1 结算资料报送不及时、不完整
工程项目在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竣工结算阶段。由于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疏松等原因,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常常发现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资料存在各种问题,从而影响结算审核工作的开展。有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报审结算资料不完整,报送的资料有的签认手续不全,甚至在业主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仍有施工单位不断补交资料、补签手续,甚至增加结算金额。
1.2 对合约执行存在偏差
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常常发现项目合约中已经明确的条款,在竣工结算中没有被执行。如对于总价包干的闭口合同,施工单位仍以发生各种变更为由而要求变更造价;合同中有关于施工单位没能履约而应接受处罚的条款,结算书中却经常避而不谈。
1.3结算书中存在错误
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审核时常常会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客观原因导致的计算错误、定额理解错误,也有主观故意的高估冒算等。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审核时应重点防范施工单位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多计工程款。
(1) 故意加大工程量,虚报工程造价。
工程量计算不准确,故意高估冒算。对于设计变更和签证等,工作实施后再补办手续,这样的签证和变更很难保证不存在水分。虚报隐蔽工程量,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地点分散,存在施工单位趁监理人员不到场就提前隐蔽的情况,结算时再补办手续,趁机作假。
(2)提高材料、设备价格标准,增加工程造价。基建项目材料、设备费平均达到工程总造价的60%以上,材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竣工结算价款的高低。当前市场上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千差万别、起伏较大,给施工单位提供了以次充好,跨期高套信息价格的机会。
(3)巧立名目,高套定额。由于基建项目安装仍采用2000版定额,对于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没有合适的定额,也没有编制补充估价,部分施工单位编制竣工结算书时,常常企图利用定额换算抬高项目单价,或是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
(4)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基建项目安装费用定额中,工程类别不同,取费费率相差很大,因此存在施工单位编制竣工结算时故意提高工程等级,高套取费标准现象。对于不应参加取费的项目,仍然计取间接费和利润。
2 保证结算质量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审核质量,首先应该做好结算基础资料核对工作。基建项目往往涉及专业多,施工时间长,有的资料适用于单项工程,有的适用于单位工程,有的属于技术性,有的和经济有关。这就要求结算审核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资料做好分类核对,还要编定号码和日期,确保资料的完整性,这是做好结算审核工作的前提。需要核对的资料如图1所示。因此要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质量应该从结算书、图样类资料、合约类资料三方面开展工作。
2.1 熟悉图样类资料、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定额
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在开始审核结算前,应对该项目作全面深入的了解,竣工图样和竣工资料是对工程情况及施工过程的记录,熟悉图样和资料是结算审核前的必备课。结算审核人员还应充分熟悉所要使用的定额,对定额子目涵盖的施工内容、定额编制说明、定额答疑等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应熟练掌握。在做好以上工作的过程中须注意一系列细节问题,如图样和定额中钢管的防腐层厚度,管线的焊接形式,焊口的检测方法等。了解设计意图,才能准确计算好工程量,套好定额项。
2.2 认真核对合约类资料
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首先要核对准备竣工结算的基建项目内容是否按合同条件要求全部完成,完成的项目是否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然后按照合约中规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及设备价格和让利条款等对项目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如果合约中有不明确的条款,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及时沟通,认真协商解决。
2.3 做好结算书审核
审核结算书是竣工结算审核的关键工作,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结算书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核,避免结算书中存在计算错误和主观故意的高估冒算。
2.3.1 认真核对工程量
结算书中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对工程竣工结算影响很大。大多数基建项目由于规模大,参建施工单位多,竣工结算时常常会出现工程量交叉重复计算。所以竣工结算审核时,特别要注意工程可能交叉的地方,对于有怀疑的问题,要对可能产生重复的结算书进行比对。对于某些设计变更,工程量应该减少,而施工单位编制结算时却故意忽略,不调减工程量。因此,竣工结算审核人员要认真地实地勘察,摸清项
目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样和变更签证,对结算书中的工程量进行逐条审查核实。结算审查时要突出重点,特别关注容易重复计算和隐蔽工程部分。
2.3.2 严格审核材料、设备价格
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在审核材料、设备价格时必须严格执行合约类文件等对价格的规定。对那些已经在合约中明确规定由承包商按市场价包干的材料和设备,不得因市场价格的起伏变化而调整。
2.3.3 审核结算书的定额套用及取费
基建项目的定额及取费标准必须按照电力行业和项目所在地方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有关定额及相关文件标准执行,依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分部分项定额子目,依据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等来确定取费费率。竣工结算审查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采用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计算费用时基数是否正确,费用计算是否准确等。
3 对提升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管理水平的建议
建设单位在保证竣工结算审核人员做好结算资料审核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监理等其他力量参与到竣工结算审核管理中来,进一步提高结算质量,加大投入,提高竣工结算审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大管理丸员培训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和施工企业管理。
3.1 加强监理在竣工结算审核中的作用
基建项目普遍采用监理制,工程建设监理对控制项目造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建项目规模大、施工地点分散,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不可能随时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始终贯穿整个过程,对项目建设过程的了解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工程建设监理在整个过程中掌握了现场签证、设计变更、价格变化、隐蔽工程等全部情况,这些是提高竣工结算质量的重要依据。在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建设单位结算审核人员应加强与监理的联系,充分发挥监理的造价控制职能。
3.2 加强结算审核信息化建设
基建项目投资多、信息量大,没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很难提高效率,难以实现理想的竣工结算管理目标。首先,要实现项目基础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其次,要做好竣工结算审核计算工具的信息化建设;再次,要实现项目结算交流平台信息化;最后,要对历史结算数据进行信息化整理,建立基建项目竣工结算数据库。
3.3 加强结算审核人员管理
没有责任心,任何工作都很难做好;业务能力不行,难以承担复杂的结算审核管理任务;自律不严,一切都是枉然。这三方面要求,对责任重大的基建项目结算审核人员尤其适用。电力开发企业应根据工作情况,对电力工程结算审核管理人员实行资质和业绩考核,分级建立人员业绩考核档案,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要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甚至调离岗位。
3.4建立对施工单位结算情况的考核体系
基建项目市场庞大,参与的施工企业多且良莠不齐。电力开发企业应根据项目竣工结算审核情况,对各施工单位提供结算资料情况和结算书质量进行考核,综合打分。对于打分较低的施工单位,应在市场准入时降低企业的信誉评级,甚至不予准入。
关键词:公路工程 财务管理创新 信息化研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了财务管理空间、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效能以及增强了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这就使得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迫在眉睫。
1、积极推进路桥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作为单位内部重要的价值管理手段,路桥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指导。本文将主要围绕路桥施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各种路桥施工企业纷纷成立,其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于路桥施工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路桥施工单位生产、发展的根本前提。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它具有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化,财务管理集成化,财务组织弹性化以及财务资源供应链化等特点,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使企业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2.1、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2.2、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2.3、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环境设计
3.1、硬件系统设计
通过对现有财务资源的调查分析.在合理评估集中核算后的数据量和运行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安全性、高可靠性、开放性和经济性”的硬件系统选型总体设计原则,设计了硬件服务器解决方案,江西省相应主机配置方案为购置硬件设备服务器2台、存储设备1台。系统总体架构在省公司集中部署模式,全省系统财务工作人员约为280人左右。目前省一市公司网络带宽为4M,市一县公司之间带宽为ZM或4M,满足了系统运行需要。
3.2、网络环境设计
网络的稳定运行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如果单独进行财务网络的建设将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在网络环境设计中,江西省烟草公司充分利用企业光纤骨干网络资源,借助于故障自愈、高带宽利用、公平的带宽分配管理等技术,组成了独立的财务子网确保财务通信和数据传输与其他信息隔离,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系统遵循JZEE标准,B/S架构,使用UNIX操作系统、Websphere中间件、DBZ数据库。
3.3、软件环境设计
配置软件资源,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实施战术,确定相应的功能模块并进行合理搭配。为满足企业集团管理的需要,需要选择报账中心、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等模块。软件系统设计时需要仔细考虑,并不断完善。在满足正常财务管理需求的前提下,还必须能够提供标准化编码的管理,实现标准化流程的应用;能够实现内部交易事项的自动抵销;能够自动一次性生成合并财务报告并满足各层级管理需求的其他财务报告;能够自动取得预掉的执行情况并进行预算分析;能够满足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在实现信息高度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满足精细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如实现单车配送核算、单项工程核算等。
4、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4.1、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系统
建立起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系统,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对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尤其是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尤其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很好地沟通,避免造成结算拖延,应收帐款难以收回、坏账损失加大、信用下降、库存与财务部门不符等弊端。财务部门对各购销业务的发生情况也应做到有效临近,避免企业供销脱节,成本流失。
4.2、吸收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使用国际先进软件
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逐步引进到使用国际先进的ERP(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软件,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与纷至沓来的海外跨国大企业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必将参与国际竞争。应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用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ERP),同时积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逐步引进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软件,使我国的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
参考文献:
[1]马静.新形势下企业理财观念的创新[J].财会月刊.2012年10期
[2]张靖.公路施工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