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实习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59-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的过程,是护理工作者踏入工作岗位,从一名学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的桥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实习是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使得学校管理较为薄弱。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实习指导,开展一系列实习前培训
1.加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学生顺利进入实习生角色。护理专业学生一般于每年6月份结束四个学期的理论学习,随后分配到实习单位进入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护理操作技能伴随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进行,根据教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进行,同时重要的操作技能实行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考核并及时点评的方式以加强学生的熟练程度。在第四学期的下半学期,针对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等加强训练,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过程。
2.举办实习讲座,坚定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在学生实习之前,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解护生在实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聘请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医院规章制度,讲解同学们到实习单位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与指导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还可请实习结束即将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打消实习前的顾虑,坚定护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异常心理问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在实习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因素:
(1)对实习工作缺乏自信心,护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护理操作都是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进行,许多同学担心进入医院之后不能适应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处理护患关系,不能对病人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
(2)担心分配的实习单位不理想,部分学生希望分配到离家较近的实习医院,利于食宿和就业;又想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医院实习,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操作水平等要求,针对上述因素,在实习前,一些学生会过多的考虑实习分配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为此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开展针对性的设心理咨询和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愉快的进入临床实习。
二、校系两级管理,努力提高实习质量
实习学生分配到各实习单位后,依旧实行校系两级管理。
1.学校统筹管理。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实习分配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实习生手册》,包括实习教学大纲等。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实习纪律教育,与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由实习管理小组亲自挑选各实习单位的实,由实及时向学校反馈情况。
2.班级细致管理。在学生实习阶段,班主任需要做大量工作:诸如通知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证报名及考试安排;登陆毕业生信息网进行注册,完善简历,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等。都需要班主任通知到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与实习学生经常进行信息互动。让学生经常登陆学校网站,设立QQ群,移动飞信等媒介让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信息。通过这几种形式,可以将信息及时、无误的传达到每一位学生。
三、院校紧密合作,强化医院教学意识
安排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到实习单位巡查,检查带教老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实习情况。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根据其个人素质、学历水平、业务水平、教学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择优选拔。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通过考评评出真正具有临床带教资格的护士来担任带教老师。
2.召开座谈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分别召开带教老师及护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医院的表现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水平、出勤情况等,以及医院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有哪些改进。对个别学生出现脱岗,私自停止实习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制定双向考核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双向考核制度,让学生与带教老师相互考评,每年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生”,有力的促进了医院的带教工作。
4.抓好出科考试和出科小结。出科考试是检验护生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内容主要是与本科室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考试成绩与平时的服务态度、组织纪律、技术水平等挂钩。同时在实习生转科结束时,召开实习小结会,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以顺利进入下一科实习,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是踏入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护生的实习管理定能培养出新时期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平.护理人才培养引入现代模拟教学模式[J].当代医学,2008,7(1):100—111.
关键词:校企合作;护理;实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21-04
近几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建有2门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完成省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教材15部,其中1部为教育部精品教材。毕业生受到上海宝钢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医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年我院接受教育部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地考察时,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湖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携手中西部,共创护理教育新模式”的合作院校之一,全国仅有3家学校人选。2009年11月,我院护理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优秀案例,在国家示范院校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进行推介,交流校企合作的难点、突破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现对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一、深入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需求
近几年,我们调查了襄阳市及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40多家,并与襄阳市护理学会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行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护理服务的领域由医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范围由协助疾病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同时,临床新技术不断呈现,医院急需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化护理骨干。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千人口护士数3.7人。襄阳市目前千人口护士数为1.03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抵相似。要实现上述目标,襄阳市乃至全国都还需要补充大量护士。行业与社会的发展,为护理教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二、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 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紧密依靠襄阳市卫生行业优势资源,以襄樊市护理学会为平台,与行业专家一起,在广泛深入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规格变化。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并具有专科化护理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依据岗位需求,融人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指导下重构课程体系。设置素质领域课程、基础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如表1。
在素质领域课程中,满足护理岗位对护士的专业人文素质需求,开设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强化学生对护理文化的学习,训练学生规范的护理礼仪与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在专业领域课程中,将“护理岗位工作规范”融入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让学生明确各医院护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知道常见应急事件的防范及处理;同时根据护理岗位的延伸,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另外,开设拓展领域课程。满足专科护理发展需求。结合襄阳市专科护理特色,开设重症监护、康复护理2个专科化方向的拓展课程,为学生发展专科方向奠定基础。在上述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确定8门核心课程,即:健康评估、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
3 依托行业、医院和自办实体,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我院拥有一所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一直为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提供便利。2005年,护理专业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惠民老年护理中心。目前,该中心目前已成为襄阳市最大、最正规的老年护理中心,常年保持100位以上老人的人住量,年经济收入在150万元以上。
我们充分利用惠民老年护理中心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与襄阳市内6家教学医院、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遍布全国的32家实习医院紧密合作。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
(1)第一学期,“识岗”。在文化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安排学生到医院和社区护理岗位见习、听取行业专家讲座、参加医院文化活动等,使其认识护理岗位。明确学习目标。
(2)第二、三、四学期,交替安排“练岗”、“临岗”。“练岗”之一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通过反复练习,规范而牢固地掌握基本护理技术,通过综合性仿真情境练习和虚拟训练,学习将专业知识初步向岗位能力转化;“练岗”之二是在学习《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时,安排学生在我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名老人的生活护理和基本的病情观察,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意识。“I临岗”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在教室和实训室难以达到效果的特定知识、技能学习,安排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一是结合临床护理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在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病人的病情信息收集、护理效果评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根据专科化方向护理课程的选择,分别安排学生在重症监护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一带一实习式”临岗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第五、六学期,“顶岗”。学生轮流在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40周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化。
4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院校结合,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环节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 “评估――收集病情资料”,学生分组进入教学病房,由临床兼职教师指导,通过查阅病历、直接与病人交谈等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学习运用基本的护理体检方法。
(2)“诊断――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学生在专任老师的引导下,将收集的病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学会临床思维。
(3)“计划――设计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性护理目标,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施――实施护理措施”,通过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床边观摩等方式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评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对照每个实际病例的护理实施情况与效果,引导学生对每组的前四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小结。
这种教学模式交替在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完成,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护理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行动中培养岗位能力。
5 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年多的合作基础上,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了“北医人民班”、“北医国际班”。分别按照这两家医院的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单独开设课程,由在该院进修过的教师及课程负责人承担两个班的主要课程教学。第三学年,两个订单班学生全部安排到这两家医院实习,并择优留院就业。
三、引进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打造双师结构省级教学团队
我院护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均为双重身份,接受双重管理,既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又轮流承担教学工作,所以她们的教学始终保持鲜活的职业源头。
兼职教师全部是经过挑选的l临床一线护理骨干,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共同承担专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聘请襄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何红燕担任本专业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兼校外专业带头人;择优聘请行业专家4人担任“襄江能人”和“千山顾问”,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在“院校结合、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项目研究,团队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整体提升,2009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四、与行业、医院共建良好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改革,提供社会服务
1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按“仿真医院”模式建设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在76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内,建有仿真急救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以及内、外、妇、儿科病房等。可满足学生进仿真情境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另外,实训中心承接了襄阳市新护士上岗培训、在职护士护理礼仪培训、社区护士培训,近三年,每年培训300人日。利用实训资源,常年对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实训中心实行由学生参与的开放管理,在保持高使用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 校外教学条件建设。按“厂中校”模式建设教学医院。重点建设了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一医院等6家教学医院。每个教学医院均建有教学病房和多功能教室,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正是教学医院的大力配合,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医教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得以推行。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我们与遍布全国的32家医院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校全程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有力保证了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
五、校院共管。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成立了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骨干教师、市护理学会相关专家及6家教学医院的护理骨干。在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1 注重源头控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其中把毕业生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
2 强化过程监控,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学实施。除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外,根据教学组织特点,重点加强以医院为主要阵地的“识岗”、“临岗”、“顶岗”管理制度的建设,医学院建立教务科、专业研究室、专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医院建立科教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与教师进修相结合,驻点管理带进修。
3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结果评价。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学生考核与评价。学院对学生在校操行、学业等进行综合考评;医院按照准员工的标准。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全面考核。双方评价结果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关键词】实习护生;生存质量;工作压力;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6-0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通常简称为QOL.WHO生存质量研究组认为生存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存质量这一指标已被应用于不同群体的研究中,成为职业卫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1]临床实习阶段是每个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在临床实习初期,实习护生离开原来熟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医学、社会学和药学等专业的学生。[2] 本文应用生存质量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量表,测评实习护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身心健康水平、生活与行为方式,为促进实习护生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选择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临床集中实习的护理专业临床学生100名。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完整资料100份,回收率100%.
1.2 调查工具
1.2.1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领域24个方面,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
1.2.2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4].量表共35个问题,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
1.3 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接受研究工具1-2项测评,通过自填问卷方法收集资料。征得被测评者同意后发给调查表,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
将收集的资料检查核对后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年龄最小19岁,最大24岁;学历:大专35人(35%),本科65人(65%);
2.2 实习护生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5个条目中,护生前10位的工作压力源依次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等,详见表1
2.3 实习护生生存质量(表2)
2.4实习护生生活质量与工作压力相关性(见表3)(r)
3 讨论
3.1实习护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实习护生所体验的常见的压力源包括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没有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工作量太大及工资太低等。工作压力又称职业压力,护理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5]。处于此实习阶段的护生尚未深入接触和理解临床实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观感受容易受到临床实际的影响因而虽然尚未正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员,仍旧能够体验到来自于护理职业方面的压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的不熟练﹑缺乏沟通技巧再加上实际的护理工作平凡锁碎与繁重,导致护生产生一种“无力”感和对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怀疑与动摇,造成实习热情明显下降,从而对护生的工作造成压力.
3.2实习护生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表2反映出的得分情况,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分值较高,但生理领域与心理领域分值较低. 生理领域质量由7个条目组成(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惫、睡眠与休息、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工作能力等), 本组分析对象中,对自己睡眠的情况,37.5%不满意, 5%感觉很少有精力应付日常生活,42.5%感觉一般有精力应付日常生活.由于护生处在生长发育期,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严重透支;在临床实习时需要上夜班,生物钟打乱,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实习期间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认为自己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与病人、家属、老师等进行有效沟通、病人病情重等,而这些压力又对其身体有严重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护生的生存质量.
3.3生活质量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由表3反映出护生生存质量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性,即工作压力越大,生活质量越低。因此减轻护生的工作压力,提高生存质量,是护理管理者因考虑且应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4 小结
临床护理实习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对护理工作压力源的感知将直接影响到护生的生存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身体、心理、行为,而且会影响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出勤率、护理人员的流失率,还影响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6]因此在护生教育阶段,注重心理素质培养,加强各种应对技巧的指导,通过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培训,使其掌握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努力解决问题,护理管理者人性化的管理包括改善医院环境、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合理调配人员、为护士提供多渠道的继续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的知识层次和待遇、大力宣传和树立护理队伍中的先进典型等[7],这些都将从不同层面影响护生,使之有效应对护理工作压力,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和满足感,提高自身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8.
[2] Beck DL,Hackett MB,Srivastava R,et al,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 (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1997,36(4):180-1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9:11~18
[4]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 姚文英,邹志方,黄志红,等.医院护士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4A):870-872.
【关键词】护生;护理;职业态度;职业兴趣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1-02
实习是护生迈向护士生涯的第一步,对护生形成稳定职业态度尤为重要。护生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后续发展,为探索护生实习前后职业态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对我院2007级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前后进行了职业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目的是为护理教育者在职业态度教育、优化护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提供一定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我院实习的2007级本科123名实习护生分别于实习前及实习结束进行了职业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其中男生8人,女生115人,年龄21~25岁,平均(22.83±0.82)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来源、学校所在地等。第二部分为护士职业态度量表,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姜安丽等采用瑟斯顿等距量表法研制而成,经李斌等人使用该量表显示其信度效度较高[1,2]。共包括30条态度语,从极端反对(负情感)到极端赞成(正情感)形成一条假设的度量线,根据每条态度语在这一连续线上的位置赋予相应的数值(0.95~8.28分)。测试时要求从30条态度语中选出最能准确、真实反映自己态度倾向的项目7~9条。职业态度均分为选择的项目总分除以项目数,4.5分为中立,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第三部分为自设职业态度影响因素问卷,在查阅参考文献,征询多位护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问卷,从护生自身和心理社会因素如职业兴趣、护士待遇、临床实习教师态度、实习经历、学校重视程度以及就业压力等方面探讨职业态度的相关因素共28个影响因素。每个条目采取李克特5级评分法进行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到非常不同意(1分)。
1.2.2 统计学方法
两次调查分别发出问卷123份,各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98.4%。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被调查的护生城市生源16人,占13.00%,农村生源107人,占87.00%。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占38.10%,家人意愿占33.33%,调剂占28.57%。男护士8人,占6.5%
2.2 护生实习前后职业态度结果
2.2.1 护生实习前后总体职业态度评分结果
2.2.2护生实习前后职业态度倾向
护生在实习前后均普遍认为“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护理工作”(实习前后分别为66.67%和72.36%),并普遍认为护士长期“三班倒”工作生活方式,有碍个人健康,影响家庭生活(实习前后分别为54.47%和56.91%)。实习前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较客观,63.41%护生实习前选择了“护士需要智慧、力量和爱心的统一”,但实习后低于39.02%。实习后,护生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负性倾向加剧,普遍认为护士社会地位低,61.79%的护生认为“做护士的体验已经足够了,不希望自己孩子再选择护理职业”,59.35%的护生选择了“若允许重新选择,我不会选择护士这个职业”。
2.3 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
对护生实习后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护生职业态度的均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21.24,P
3 讨论
3.1 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态度的形成过程实际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自身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态度的形成[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专业选择方式、职业兴趣、护士待遇、就业压力、带教老师的职业态度、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呈线性回归关系,说明本科护生职业态度受多因素影响。
3.1.1 职业兴趣与职业态度 调查显示,职业兴趣与职业态度呈正相关关系,因职业兴趣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往往较易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而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仅占38.10%,说明护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匹配程度不高。学校及教学医院应该在学生入学及入院之初了解护生专业选择原因的差别,从心理学角度上进行职业教育及辅导,提高护理学生的专业承诺及择业效能感水平,采取各种方式激励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培养其职业兴趣[4]。
3.1.2 实习环境与职业态度 带教老师的职业态度及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成为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职业态度影响较小,可能进一步提示了教学医院侧重于专业指导,忽视了对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因此,教学医院应改革带教模式,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增大在实习全过程中对护生职业情感教育的权重。同时,教学医院应优化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稳定积极的职业态度。
3.1.3 社会环境与职业态度 本科护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心理期望值过高,导致护生在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难以正确定位,由此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以致对专业选择产生质疑[3]。
4 小结
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是优化护理队伍的基础。护理本科教育渐趋普及,成为护理队伍主力军。因此,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凸显重要,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对护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尽早干预引导,培养其建立积极信念,提高护生对护理队伍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理学情感教学评价工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8-60.
[2] 李斌,刘革新.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52-54.
【摘要】 男护生使传统的单一女性特色的护理队伍发生改变,并且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在临床带教中应根据男护生心理行为特点,转变传统的带教模式,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成为合格的护士。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男护生;临床带教;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护理理念的更新,男护士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职业,已越来越多地走上护理岗位。然而受社会偏见、传统观念、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习阶段男护生便开始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碰撞,从而导致男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够,甚至中途放弃护理工作。因此,探讨转变传统带教模式,重视男护生教育的特殊性,成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带教中男护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表现
1.1职业心态不稳定,缺乏职业归属感 ①据调查,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较低,仅6.4%男护生乐意成为一名护士,93.6%将就业作为跳板或根本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1]。②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亲历临床感受的双重影响,男护生普遍有社会认同感差,弱势感和被忽视感。③男护生人数较少,他们没有适合男性形象的护士服,只能身着医生或医技工作服;医院没有男护士更衣室和值班室,在实习过程中频遇尴尬,对护理专业产生局外人的感觉,缺乏归属感。
1.2心理压力较大由于男护生对自身角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特别介意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临床医生甚至病人对其选择护理专业的好奇,他们对此类问题的询问会产生反感,同时也不愿意带教老师当着病人的面指出他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3操作能力差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相比女性的耐心、细心而言,男性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操作水平和质量比女性要差。
1.4与病人及带教老师缺乏主动交流女性的温柔细腻、耐心细致,有语言交际能力的优势,男性则在这方面略显不足,加之男护生复杂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缺乏主动交流意识。主要表现在:①与病人交流少。男护生往往羞于向病人介绍自己"男护士"的身份,不愿意主动向病人介绍有关护理常识或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而大部分病人很少在临床上见过男护士,往往把男护士当作实习医生,也不会主动询问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②与带教老师交流少。带教老师多为女性,男护生往往不愿与女教师过多地交流,实习过程中即使有疑惑也极少沟通,往往存在"无问题可问"的心理,不利于实习的进行。
2带教对策
2.1优势教育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性在护理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2.1.1男护士的优势 男性思维广、逻辑性强,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独立性强;接受新信息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往往对高新技术掌握较快[2],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遇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更容易获得病人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士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质,男护士的加入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2.1.2男护士特别受男病人的欢迎 据调查,男病人比女病人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病人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适当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不要过分关注男护生选择职业的动机,避免反复询问他们学习护理的目的和想法。尊重男护生的职业选择,指导男护生在思想上战胜自己,充满自信地安心学习。男护生最缺乏的就是临床实践中的成功体验,顺利得到第1位病人的认同和接受,必将会给男护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因此,带教老师要会"挑"病人,也就是说老师应该找一位修养相对较好、操作条件佳(如静脉注射时较易穿刺的血管)的病人作为护生第1次操作的对象,并事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配合护生的操作,在护生成功地完成操作后及时给予夸赞以增强男护生的自信心,促使形成良性循环;当男护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时,应避免在病人面前指责护生,注意方法及语言语气,注意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机开展建设性的批评。当男护生遇到被病人拒绝操作等挫折时,老师应教育护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立场去分析思考问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告诉护生在遭到拒绝时要镇静,要向病人耐心解释,尽量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3],绝不可以自暴自弃,失去信心,更不可对病人产生冷漠情绪。
2.3加强技能训练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过关。带教老师应根据统一的操作标准制订实习计划,帮助男护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强调某些关键问题,传授操作技巧,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多给他们见习的机会,安排男护生和老师一起操作;在护生独立担任操作时,带教老师应放手不放眼,增加病人及护生的安全感,严防差错发生。
3培养良好沟通能力
3.1让男护生"开口说话",提高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难关,正确认识自己的护士角色。老师应培养男护生学会运用微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病人,又从病人处获取信息。既成为善言者,又成为善听者[4],让男护生切实体会到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明白病人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护理,而不是护理工作者的性别。
3.2带教老师应主动与男护生进行交流,营造宽松的实习环境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对男护生的观察和关心,询问其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帮助其解决思想及业务上的疑惑,使其消除顾虑,自然地投入到交流中[5]。提供多种交流平台,如写周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使男护生有多种途径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
4小结
在男护生的培养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各自的学习方法,使男护生能快速地进入护士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愉快地走向临床第一线。
参考文献
[1] 方花,间福爱.护理本科男生对专业认知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4750.
[2] 徐小兰,魏桑梨.对大专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J].护理与康复,2005,4(2):150151.
[3] 王永平.男护生临床操作遭拒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50.
[4] 程家娥,黄毅.男性护理大专生专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6869.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加之不完善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职业价值主体有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呈现个性化倾向。突出强调自我选择、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缺乏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②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最大化地直接经济追求成为择业的主要标准,求职的区域性选择考虑增强;③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矛盾化的态势,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处于自我主体要求与外在社会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中,应对的困难和压力加大;④职业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化,带有短期化、功利化的倾向,缺乏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个人定位,重视短期效益,带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性色彩[1]。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
高等护理教育自80年代初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就业形势良好。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和医药改革的深入,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医院已经出现严峻的求职竞争和压力。从职业价值观分析,护理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突出强调自我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务实性、利己性和功利性[2]。在高级护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全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许多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市、县、区级医院、社区、基层医疗保健系统就业。从前期的调查研究来看,我校护理专业学生:①自愿填报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多;②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原因中,主要是“护士地位不高”、“收入不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③对专业不感兴趣、对现状、未来的工作很“迷惘”;④竞争压力大,没有信心,自我评价不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的偏差,影响了护理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服务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护理专业学生价值观培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亟待加强,使学生树立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护理专业学生人格,增强其道德创造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摆脱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增强其对社会偏见和不公正的抵抗力,感受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快乐[3]。
3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分离
我校教师配置有两支师资队伍,一支队伍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铺导员,另一支队伍是负责专业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两组人员相对独立,各尽其责。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实习、就业,负责学生生活安排、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辅导、专业思想培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关心,及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建立护理职业思想,完成护理职业规划。专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紧张的教学安排很难顾及学生的专业理想、职业要求、职业纪律,课堂之外很少接触学生。职业价值培育和专业教学严重分离,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灌输护理专业思想和价值观,而铺导员的职业教育,既没有切实的专业情境,也非护理专业出身,对护理专业的内涵、思想、价值观的认知不够,其专业思想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薄弱
教师的理论水平、操作技术、工作作风、治学态度、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等都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近些年,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中,很多教师追求个人发展和提升,忽略内涵建设,不断凸显我校护理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薄弱。很多教师在追求发展过程中重视不断提升学历、外出交流学习,忽略下临床一线进修、忽略在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学校的评价偏重于高学历、课题和文章的数量,进一步加重教师职业素养偏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实用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临床实践、没有长期的沉淀积累、没有务实效用、没有服务精神,必然导致低水平、低要求、低思想作风。全体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会激励、启发和教育学生热爱护理专业,使学生牢固自己的专业思想,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3.3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空缺
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在思想引导课程设置上围绕着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路。为此我们不断增加政治学习时间,丰富政治学习内容,强化政治学习力度[5]。本校专业思想教育也是如此,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 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状况
1.1 年龄构成 被调查人员242人,40~49岁组人数最多,占40.5%。<20岁的所占比例为0,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
1.2 学历构成 242名社区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87%,其次为大专占8%,无正规专业学历的占5%。
1.3 职称构成 护师职称最多占58.4%,初级职称比例为24.6%,高级职称占0.0083%;主管护师占17%
1.4 从事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年限 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者,占38.2%。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l~3年所占比例最高,占51%,其次为2~3年。
1.5 结论分析 社区卫生护理是一新生事物,尽管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多数有十几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但从院内专科护理转入社区护理的时间不长,经历有限;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的经验不足,年龄偏大、急待于培养新生力量
2 医学基础、护理分支专业学习情况
2.1 普遍学习过基础医学课程。
2.2 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亚健康护理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0%,40%和25%,60%以上没有学习过卫生保健、营养与膳食、心理学,人际沟通、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而人际沟通、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等是社区护理中最为重要的,这些知识又是从事社区护理急需和必备的。
2.3 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 目前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依次为注射、输液95%,换药30%,家庭护理14%,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亚健康护理几乎没有开展。个别护理人员甚至认为,社区护理工作还是以治疗为主,如同个体私立医疗诊所的功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转变不到位,变革的主动性迟滞,习惯于将自身职责界定在“执行医嘱”的工作上。社区护理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3 根据调查分析首先设定了护理分支专业教学带教的理念
3.1 教育观念的纽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当前的医学模式,护士应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护理教育者也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等护理分支专业的教学带教给予高度的重视。
3.2 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纽转 扭转护校毕业进大医院工作的观念,增加对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同时应运用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护理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需要。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关系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社区生活中退出,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4 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培养适应未来21世纪护理需要的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护理教育家林菊英老师也特别提醒,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时,要重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同时培训,并形象地比喻“医护是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另一条腿很短,必然会是跛行。”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或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并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康的身心,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修养。美国护理专业4年级时要为学生提供300学时的家庭护理实习,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出资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海外研修[1]。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可行途径,填补我国社区护理的空白,特别是乡镇社区的空白,对完成基础护理教育的并有志于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本市较好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将来成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为此提出方案“社区护士增加一年授课及实习时间完成社区理论的学习,加强几个能力的培养,作为社区护士准入考试的条件。”
4.1 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由于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的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老年群体护理工作,社区人群的亚健康护理等,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4.2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社区护士常常要直接提供护理服务,要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具有熟练、准确的专业技巧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往往是独立进行的。例如家庭巡诊、家庭输液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否则工作就没法进行。
4.3 健康宣教及亚健康护理的能力 健康宣教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能够清楚、准确无误地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亚健康教育是改变借于其健康与疾病的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科学的、符合健康要求的卫生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5 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带教质量控制方法
5.1 理论课实施方法 改进授课方式方法建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护理实践,组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争取政策支持,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易接受、记忆深刻。编写制定社区护理技能考核标准,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管理的模式是目前较好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为社区护理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2]。
5.1.1 多媒体教学
5.1.2 自制动画课件
5.1.3 插播老年疾病录像片
5.1.4 实例教学 结合身边的常见病的实际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睡眠性呼吸暂停、老年性关节炎、疲乏无力、情绪低落等情况。使学生学的真实,记得扎实。
5.2 实践课授课实施方法
5.2.1 实验室 学生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完成各类患者各系统疾病的患者角色、护士角色,教师参与指导。
5.2.2 聘请有经验的社区带教老师 规范带教程序、方法、要求:明确带教老师资格,须持有社区护士培训上岗证者担任。社区带教老师固定, 1位老师指定带2名护生。据问卷调查统计,91%护生认为1位教师带2名学生最佳。2名同学一起便于解决路途偏远、家庭访视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锻炼能力[2]。学生走进社区、老人院、康复医院实际观察人群各种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表现,完成对常见疾病和问题的护理工作。
5.2.3 学生走访社区、家庭老年人,实际了解社区群体、老年人群的常见心理问题,根据具体对象做好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心理健康、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合理用药)
5.3 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考核方法
5.3.1 理论课教学考核方法
5.3.1.1 随堂测验 每一单元授课总结完毕,重点问题随堂测验,记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 %。
5.3.1.2 阶段考试 每学期阶段考试3次,阶段复习后进行考试,记录成绩,占总成绩的10%
5.3.1.3 期末考试 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5.3.2 实践课教学考核方法
5.3.2.1 学生走访社区家庭,分别完成社区一般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的报告。考核标准占10%。
5.3.2.2 学生走访自己的祖辈,邻里,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评估、计划、诊断、实施、评价)占总成绩的10%。
5.3.2.3 期末实践技能考核 随机抽签,完成对社区一般疾病、突发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状态(模拟患者)护理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5%。
5.4 评价
5.4.1 对教师评价内容
5.4.1.1 理论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案准备、分层教学。
5.4.1.2 社区带教老师 每年接受培训>50学时、带教计划、对每位护生带教指导意见。
5.4.2 对教师评价方法 集体备课、(社区带教老师每周参加2学时集体备课)学术委员会听课、检查教案、学生评课、学生座谈会,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带教老师担任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带教老师的护理质量会对指导学生有一定影响。
5.4.3 对学生评价
5.4.3.1 评价内容 课堂纪律、出勤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5.4.3.2 评价方法 课堂提问、讨论,课堂笔记、随堂测验、阶段考试、课后练习。
6 小结
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把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强化护理专业设置的改革,在继续巩固现有普通护理专业的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开拓以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创办新的护理模式。教学改革要顺应医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开设心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亚健康教育、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营养与膳食等课程,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定相应的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完善护理分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分支专业社区护理人才现对在刚的社区护士进行了三批培训、在校开社科社区护理课,在过2~3年的培养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合格社区护士将充实到乡镇社区护理的一线去。因此应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参与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且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接收的护理专业的实习生除了中专生、大专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外,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也日渐增多。如何合理安排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这些护生,以达到满意的预期实习效果是护理带教管理者一直探讨的问题。传统的带教安排都是科护长指定高年资、高职称护士带教实习生,但带教过程或结果都会出现实习生或多或少的“抱怨”。我科室为了打破了多年不变的带教安排陈规,进行了带教安排方法的改革—自主选择带教老师,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开展了3年,并取得骄人的带教成绩及赢得实习生的赞赏及肯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1.1确定优秀的带教老师,实施打破论资排辈、凭资格带教的旧观念,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综合考核及全体护士投票精选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护师担任带教工作。
1.2完善师资基本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①每位带教老师书写一份个人带教简介的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包括:毕业学校、学历、职称、工龄、带教年限、历年获得的荣誉、个人性格特点、带教理念、带教作风、带教方式、带教方法、带教要求、带教善长、带教注重。②每位带教老师的个人带教简介一式两份(一份注明姓名,另一份不注明姓名,进行编号),将这两份资料分开放置保存。
2护生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实施
2.1每批护生到科室报到后,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介绍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具体程序,并进行抽签排序号。
2.2护生按抽签的先后序号阅看编号的带教老师的带教风格简介,最后手持一份精心挑选出来的带教老师带教风格简介交给护长,护长通过核对注明姓名的带教风格简介核实带教老师。
3实施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效果
3.1通过3年共178份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方式满意率达100%,较传统安排带教老师的方式满意率提高15%;②喜欢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性格、针对性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改善自身的不足,能营造一舒适、开心的实习氛围过程,实习收获更显著;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不存在抱怨别人的安排。
3.2肯定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的成效:①提高护生对本科室带教方式的满意度,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带教科室;②作为年度院部带教总结会议的亮点经验进行分享学习。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教学实践
近几年,卫生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自2001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参差不齐,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而护理专业岗位要求和实习就业需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为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培养出更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逐步建立了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应用课程,并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药理学》、《药物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版本非常多,大多脱胎于临床医学或药剂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繁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理不重用,把讲授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作为重点,教材存在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导致老师难讲,学生难学,而且与学生护理岗位需求脱节。因此,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和药理学教师进行课程研讨会,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整合基础护理、临床各科护理在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并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考察药物应用护理实际工作,在借鉴《护理药理学》、《药物学》等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药物应用护理》教材。药物应用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药护理过程中,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是病人药物治疗的监护人。因此,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做好用药护理工作,保证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编写时,对药物的制剂、化学结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除,在介绍药物基本作用和用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使教材内容难易适当,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其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考虑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及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着眼于“实用性”,以“够用”为度,重点突讲授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把《药物应用护理》课程重点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及以用途为中心向以临床药疗有关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为中心转变。将护理程序融入课程,课程中以护理问题的形式体现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强调用药护理相关的技能性知识,在用药护理中,护士怎么做,还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突出护理专业岗位的特点。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多是药学专业或临床专业,没有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对护士工作岗位上的药疗工作内涵和对职业要求的技能把握不够,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部分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轻护理技能培养等问题。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药理学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记录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过于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使药理学教学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树立临床护理观念,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中。为此,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效果。
1.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尝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法,教师精选典型用药案例,以临床病例合理用药的设计和执行为教学情景,有效地使学生转换角色进入临床护士岗位,学生看到的是生动的例子,有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我们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理论授课中,事先教师可提供问题病例,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病例提供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进一步分析疾病的药物防治。教师重点讲解代表药的药理作用,而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以问题病例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处理?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从而调动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步步获取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发展个性,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活跃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选问题病例、准确提出问题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特别是这种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获取较多的直观信息量,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多媒体教学虽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过于使用和夸大它的作用,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同时,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药物应用护理内容有关的问题病例、解剖结构、病理过程的图片、动画或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视野。
3.穿插运用药物相关知识链接、药物发现史、药物科技花絮等,强化药物应用护理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即使科学性、实用性再强,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则学生肯定感到单调乏味。我们根据药物应用护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一些药物发现史、药物相关的事例或故事、科技花絮等。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发现,英国的两位青年科学家弗罗利和钱恩对青霉素的开发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新时代;1921年加拿大的两位年轻人班廷和贝斯特发现胰岛素与诺贝尔奖;《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死与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的应用;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与“美丽的印第安女郎”等。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够达到增强记忆、开启心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创新药物应用护理实验教学,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药物应用护理实验课教学直观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我们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岗位特点,改革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加药物用药护理方面新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模拟病人为模型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提高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播放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更大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我们应加快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提升护理专业培养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彭玉高,秦索娜.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6(12):165-166.
[3]杨丽艳,李英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