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公园景观绿化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景观绿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第1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是围绕商业展示建筑展开的。通过植物景观的围合,为商业展示建筑提供一个植物背景,烘托这一区域的商业休闲的气氛。各主入口植物景观以高大挺拔的大乔木以及色彩绚丽的整形修剪灌木为主要植物材料,并与道路林荫树品种一致。疏林草坪植物景观以草坪结合高大庭荫树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通过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观,在非机动车道与城市交通干道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街道步道空间与吵杂的车行环境有效地隔离。在道路交叉口处,合理栽植h

2.4照明设计,夜环境的诗意与功能灯光照明工程起着方便游人观赏夜景的作用,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夜间以灯光的手段强化和突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构思和造型特点,使夜景成为一个以线带面、突出重点,既统一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

此外,在设计时还要将街道景观小品设计、建筑艺术设计、居住小区绿化、文化广场与生态休闲以及雨水与中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多方面考虑进去,以期获得最佳设计效果,打造高品质工业园区。

第2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园林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总体要求

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城市道路中,就是强调城市中的主人翁精神,各项设计均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

2 体现道路景观特色。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应该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以稍有变化:同一路段的植物选用应注意相互协调,注重植物空间、色彩的搭配。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充分利用园林中的各种设计手法如,借景、透景等,将街景融入到道路景观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特色的道路绿化设计。

3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关系到道路景观效果的成败以及绿化效益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所以,在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考虑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根据本地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尤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切勿盲目追新,大量采用未经试用的树种,造成经济效益受损,生态环境破坏。

4 绿化设计应结合远期效果。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道路改造日新月异,因此,道路绿化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路修葺完善并开始使用后,道路绿化也将随之成型,栽植的树木将不会经常更换、移植。所以,道路绿化设计要有长远的观点,既能满足近期使用功能,又要兼顾后期绿化效果。

二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行道树绿化设计,分车带绿化设计、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和路侧绿带绿化设计等部分。根据它们所处位置的不同,道路绿化应进行分项设计。

1 行道树绿化设计。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的绿带称为行道树绿带,其主要功能是为行人提供遮荫,调节温度、湿度、防尘、降噪,同时美化沿途街景。行道树的选择应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树冠优美,分支点一般设置在3m左右。行道树的栽植一般采用对称式栽植,在特殊情况时,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遇到人行道一侧有高压电线时,有高压线的一侧可栽植没有明显主干的树种,或有主干但可以改造的树种。如下图:

2 分车带绿化设计。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成为分车绿带。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称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绿带的宽度根据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道的宽度而定,较窄的有1m,宽的可达几十米。分车带上的植物配置除考虑到增添道路景观外,首先要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遮挡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视线。

分车带的种植形式可根据宽度采用多种形式的绿化种植。一般较窄的分车带可种植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可起到绿色隔墙的作用。宽度达到1.5m以上时,隔离带上的植物搭配可采用多样化,种植形式可采用规整式或自然式。通过合理的搭配乔木、灌木、地被等植被,形成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层次错落的绿色长廊。为增加分车带景观效果,可辅以园林设计中的各类小品,如置石、雕塑等,达到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结合的景观效果。

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1)交叉路口。道路交叉口的绿化主要功能是满足车辆正常通过。绿化设计上必须保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使行人、车辆能及时看清周边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等级状况,测算出相应的停车视距,并绘制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能有阻碍视线的物体,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上应取消较高植物的栽植,如因特殊需要,可在道路交口附近设置可移动的种植箱,既能美化道路,亦可避免遮挡安全视距。(2)交通岛绿化。交通岛的绿化设计应结合交通组织,引导行车方向、维护交通安全。一般交通岛绿地应设计成封闭式绿地。通过在交通岛周边的合理种植,可以强化交通岛外缘的线形,对诱导驾驶人员的行车视线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雪天、雾天等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弥补交通标示的不足。交通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沿交通岛内侧道路绕行的车辆,在其行车视距范围内,驾乘人员视线可以通过交通岛边缘,诱导行车方向。

4 路侧绿带绿化设计。道路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道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道路环境的特殊,路侧绿带的植物选择既要考虑植物对光、水分、土壤、温度的要求,又要满足美观和功能的需求。路侧绿地的宽度不一,并与周边环境的用地性质关系紧密,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植物的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如下图:

三 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

1. 道路绿化种植土的质量决定着道路绿化的效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产生许多混凝土、沥青、二灰等建筑垃圾, 大部分由道路施工单位运走, 但还是有少量的残留物留在绿化带中, 若不清运走, 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 清理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劣质土壤, 是绿化施工第一道工序, 要清运劣质土壤, 回填适合树木生长的种植土。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 在回填土中, 掺入草木灰和稻壳, 并施入饼肥或有机肥作基肥, 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并用悬耕机细耙土壤, 使土壤充分拌匀, 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树木生长。

2. 强化栽植技术规范要求。道路绿化本身立地条件差, 除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外, 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栽植, 也是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一环。首先, 树穴的规格要根据树木土球的大小决定, 不能挖太小, 否则树木的根系难以扎下去;对于较大乔木的栽植穴规格, 若地下水位高, 要挖深一点, 然后放一些瓦块、粗沙, 做成透水层, 便于透水, 这样乔木栽植后根系不宜腐烂, 树木成活率较高;对于一些地被物的栽植, 要均匀合理, 浇水后要夯实与土壤紧密粘连, 保证成活。其次, 要加强遮荫措施, 可用遮阳网进行遮盖, 避免阳光直射灼伤植物; 对于一些高大乔木除了按技术规范要求栽植外, 为了防止风吹歪倒, 还需用木桩打支撑。

3. 做好养管工作是保证景观效果的关键。道路绿化树苗栽植完成后, 养管工作是关键。首先, 必须浇透定根水, 适度修剪、整形、打支撑, 做好防护措施, 防止行人横穿践踏树苗。重点放在平时的养护管理上, 生长季节杂草长势特别快, 为了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 必需勤除杂草。其次, 做好抗旱浇水保苗工作, 防止树木花草灼伤、水分蒸发而死亡。第三, 养管工作必须要勤、要细, 树冠的整形修剪、疏枝、抹芽、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缺一不可, 对缺株、死株适时进行补植。冬季, 为了防止雪压和霜冻, 要及时清理树上的积雪和冰冻, 维护好道路绿化景观整体美感。养护管理只有实行长效管理、精细管理、制度管理, 才能使道路绿化出精品, 才能保证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 总结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养管工作是城市整体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强和提高道路绿化设计、施工、养管水平,才能使道路绿化真正成为展示城市绿化水平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杨丽君.创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路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9

第3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景观生态设计;南京东、西长巷公园

1滨水景观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域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集合,它是城市的边缘地区,一般与江、河、湖、海接壤,属于地理位置复杂的区域。滨水景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边界特征和线性特征,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注重对滨水景观的亲密性和可达性,处理好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在南京东、西长巷公园景观设计中,在努力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引入“文化再创造”这一概念,无论是在景观功能的分区,还是在具体景观的设置,都充分沿承了当地的文化,设计出具有强烈地域特征、连续性很强的艺术滨水景观区域。

2南京东、西长巷公园城市滨水景观的地域特色体现

2.1南京东、西长巷公园现状分析

南京东、西长巷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东干长巷附近,依托南京古城墙,面临秦淮河,东接石头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它景观带跨越长度大,西起中山南路,临近美河园、南京市西街小区、上码头等,东至晨光路,临街雨花桥、仁厚里小区等。西长巷公园与东长巷公园互为一体,由长干桥隔开,位于长干桥以西到中山南路之间的地带称为西长巷公园,位于长干桥以东到晨光路之间的地段称为东长巷公园。

2.2南京东、西长巷公园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2.2.1亲水景观设计。城市滨水景观打造的重中之重就是亲水空间。南京东、西长巷公园水域的景观感受来自闻水,还未进公园时,用植被高低阻隔视觉可以直接观看到公园部分景点。明城墙与秦淮河滨水景观之中用主干道和次干道的铺装材料不同分割出界限,靠近明城墙的宽为3~5m的主干道用青石板铺路,靠近滨水景观一侧的临水岸用宽1~2m的鹅卵石铺路,中间采用排列整齐的笔柏或垫高的文化石墙来统筹空间层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充分保留原有边界,在不破坏连续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区域,用矮石墩加锁链的方式标识出水与岸的界限,既不妨碍人的观景视线,又划分了功能分区,景观形象上显得适度与亲密。而垫高的文化石墙除了展示精美的雕花古代扶栏之外,扶栏下用咖啡色陶瓷钵种植鲜艳的矮牵牛,点亮绿色景观空间的美感。

2.2.2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群落方面。南京东、西长巷公园两侧绿化景观主要包括林带绿化、驳岸绿化两部分,每个部分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园绿化质量和南京城区生活品质的高低。经过详细调查,东、西长巷公两侧现状绿地的大乔木基础较好,具备较好的植物景观骨架,但现状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各区段绿地的骨干树种在种类、季相变化上差别不大,且大部分地段不够重视下层绿化,多以草坪覆盖,地被植物种类单一。

总体布局:东、西长巷公园绿化景观提升工作主要是在现状资源、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建设以植物景观为主题的“林带新八景”,组织富有节奏变化的线性植物景观空间序列:实施“植物空间组织、林带彩化、驳岸生态化”。

(1)植物空间组织。对沿岸林带进行植物景观空间布局规划,突出秦淮河线性景观的序列性;依托原有景观,新建设“林带新景”。(2)林带彩化。梳理现状植物群落结构,丰富林冠线变化:通过“彩化”突出各区段的季相特色,增添视觉美感,提升绿化景观品质。(3)驳岸生态化。以现状为基础,分别对一级驳岸和二级驳岸进行护岸种植,一级驳岸绿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沉式小广场至老桥之间,全长680m;二级驳岸绿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岸之间,全长1750m。

2.2.3滨水景观民俗文化氛围。充分挖掘秦淮河文化特色,彰显秦淮河历史文化底蕴,做到现代感与历史感相交融,内涵上赋予其更丰富深刻的秦淮河历史发展意义,达到南京秦淮河文化传承的目的。实现临水建亭,有一边I}缶水、多边临水或者完全深入等表现模式。在小岛上、湖心上、岸边石矶上也都是临水建亭的最近之所,可以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小桥流水也是东、西长巷公园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因此桥也是水景设计的一种表达元素。

充分挖掘亲水资源优势,结合秦淮河漕运文化特色元素,形式上结合亲水栈道、平台、浅滩、乡土水生植物来做滨水景观的营造。创造惬意、灵动的水上活动空间,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秦淮河水文化体验。

第4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北方综和公园;绿化景观;园林;施工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综合性公园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综合性公园园林绿化水平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反映出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是衡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丰富城市艺术形象、组织城市交通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1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1. 1充分发挥植物在综合性公园中的机能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与环境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生态关系,不同的植物种都有其最佳生长状态的生态因子要求。由于城市工业、交通、建筑及居住人口密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城市都存在空气水系污染严重、“热岛效应”、“城市雾障”等等不良环境因素,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注重植物抗性的,多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城市综合性公园通常面积较大,具有复杂多样的“小环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为取得最佳的配置造景效果,必须首先考虑小环境下植物的生态因子。

绿化植物种类繁多,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花形、色彩、气味,并随着四季的变化展示不同的丰姿,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视觉、嗅觉和听觉机能;还有营造空间、调节日照、风速和空间组合元素的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解决许多环境问题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功能。特别是北方,由于季节、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植物配置以及栽种需要协调整合,同时运用统调、对比、调和、对称、均衡、韵律等园林技法,才能充分展示具有北方特色的综合性公园的美丽和个性特征。

1.2 考虑美学手法,具有北方特色的公园园林绿化景观

园林绿化景观造景是运用艺术手法进行美的组合,从而形成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时能体现植物的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城市中的高楼、道路、桥梁等硬质材料构成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使人有远离大自然,景观单调之感。点缀在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正好与挺直生硬的高楼、道路、桥梁形成高低错落、刚柔相济、软硬搭配、色彩调和的统一效果。给建筑设施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丰富了城市立面形象,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公园中的树木花草随着季节、生命周期的不断变化而发生的色彩、姿态、线条、质地的变化,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独特的动态风景,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2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施工

2.1施工准备

2.1.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

2.1.2做好四通一清,认真设置消火栓,四通一清是指水通、电通、道路通畅、通信通畅和场地清理;

2.1.3场地清理,园林工程的平整场地与建筑施工的平整场地有一定的区别,在园林工程中的平整场地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主要包括场地的清理,去除杂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杂物,为土山地形施工和种植施工创造条件。

2.2公园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着不同的树种,容易呈现出异样而多彩的景观。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

绿化中大树移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公园绿化中,针对大规格的乔木,我们将植树时间确定在 3月下旬~4月上中旬。挖掘裸根苗木时,首先保证苗木根系少受损伤 (根系要保证不低于胸径的 10~12倍)。对于常绿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树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用吊车吊苗时,钢丝绳与土球接触面放 3. 3cm厚的木块,以防止土球因局部受力过大而松散。运苗时,由于苗木过于高大,必须使苗木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在运输车上做好支架。栽植时,据苗木深浅要求,将苗木放入坑内。栽植深度略高于原地坪,防止积水烂根。带土球苗木剪断草绳 (若为麻绳必须取出 ),取出蒲包或麻袋片,边埋土边夯实。裸根树木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窝根,当填土至坑的 1/ 2时,将苗木轻轻提几下,再填土、夯实。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铅丝吊桩,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3微地形的营造施工

在公园绿化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3.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

自然风貌。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3.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3.3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4结语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与生态。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要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的局面,形成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飞,王仰麟,李正国.两岸典型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的组成与结构[J].生态学杂志,2007,26(3):399-405.

[2]张明娟,刘茂松,徐驰等.南京市区景观破碎化过程中的斑块规模结构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58-1363.

第5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绿地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探究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前提。园林绿地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居住地绿化、公园绿化、城郊生态绿化等各个方面。要建设生态型城市,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各种绿化的特点等,这样才能通过园林绿地的设计来建设生态型城市。

一、生态型城市的概念

生态型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指社会环境,要求人与人之间融洽共处。生态型城市是一种城市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

二、园林景观设计对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性

一个舒适的生态型城市环境要包括: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绿化、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河流以及宁静、和谐的文化氛围。而这些,都可以在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实现。因此,建设生态型城市就是建设绿色城市。

1、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可以很好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一,园林可以带来丰富的植物、动物,改变城市单调的钢筋水泥的生态结构;其二园林绿地可净化城市空气,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一个大型的植物园林可有效的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改善城市中被污染的大气环境;其三,园林绿地可调节气候,植物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其呼吸作用可以在城市内部形成微循环,特别在夏季能有效降低城市高温。

2、园林绿地景观的社会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给人们提高了休闲社交的场所,融洽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在这些享受自然,身心得到放松,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在商业和城市中心修建广场绿地,还可以吸引人流,带动周边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自然环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起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三、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

阐述了原理绿地景观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就要研究园林绿化景观的现代化设计问题,下面给出几种现阶段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此的一些建议。

1、综合性公园绿地设计

综合性公园绿地,一般是一个集中连片的大型绿地,面积一般在几千到上万平米之间,在城市中集中分布,其主要是在早晚的锻炼以及节假日文化娱乐活动中吸引人流,是人们健身和娱乐的公共场所。同时,综合性公园的生态效益也非常的明显。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被称为城市的“肺”。

城市综合性公园绿地的设计,首先要选择好合理的位置。综合公园的面积较大,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开阔的地区,一般选择在原有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如河流、山、森林的地方就地利用。其次综合性公园的设计要以人为本,突出为民服务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分区设计,一般包含人工绿化、雕塑、走廊、小型广场以及健身娱乐场所的设计,一般在公园主干道的入口不远处,方便市民使用。要注意各种绿化植物的搭配以保证美观和四季变化中的协调,如高大乔木与灌木,各种松柏竹藤的选着都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要求。

2、城市中心广场设计

现代的城市,都要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广场,这也是出于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城市的中心区域一般是各种商业活动的集中地,这里商场和写字楼林立,建筑拥挤,仅靠道路难以承载巨大的人流,中心广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一般选址在城市中心,面积较大,可以辐射整个城市,起到聚集作用。广场的设计以大面积的空地为主配以适当的绿植,空地面积要足够大以满足人流聚集的要求;要配有喷泉、雕塑、座椅等设施供市民观赏娱乐与休息使用。广场周边要设置方便交通系统,以发挥广场的中心效应。

3、道路绿化设计

现代城市中,道路交通必不可少,我们有时间都会花在在城市道路上。因此,道路的绿化设计也尤为重要。道路绿化以绿化带和街角公园为主,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与人们的接触最为密切。绿化带的设计遵循道路的整体设计,一般沿公路分布,以种植冬青松柏等四季常青型绿植为主,配以梧桐、杨柳等高大树木,一般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环境的同时起到安全、降噪、遮阴的作用。较宽阔的道路,在中间位置也可设计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街角公园一般处于十字路口的街角,一是起到降低交通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二是为出行在道路上的市民提供暂时的休息场所。道路绿化设计要考虑到交通环境下是视觉特点,避免出现绿化影响道路安全的现象,道路绿化在一定区域内要保持风格统一连续,服务市民出行。

4、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设计

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一般做为居民小区和办公楼的附属绿地出现,是距离人们生活最近的园林。他们的面积一般不大,设计一般以灌木、杨柳、花草等观赏性强的植物为主,配以走廊和座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利用和享受的绿化设计。适当的附属绿化,在供人们使用的同时,可以美化小区和办公楼的环境。这类园林绿化的设计,要以观赏为主,注意植物与建筑的结合,在建筑附近,以花草藤类水池为主,在距离建筑较远的地方以树丛为主,可选择榆树、槐树等树种。

5、生态公园的设计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其概念为: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以保护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环境为主,以建设地域性的、多样性的、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目标,提供游览、实践、自然科学教育为目的的园林。

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区别就是强调“生态性”,这类公园的设计,也与综合公园的设计不同。首先,生态公园与综合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设计的方法是要求从构思到具体的建设都应该贯穿着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在这里,设施和人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的,是从属的地位,自然的、可自我演替的生态系统才是最主要的,主导的。其次,生态公园的设计目的不同。与综合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的目的不同,生态型园林的设计目的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对本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很大,生态公园既是用来改变这种自然生态循环断裂的现象。生态园林也属于园林的一种,其设计也需要遵循园林设计的几个步骤:一、选址。为了充分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其选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在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其次,对于城市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恶化的地点,也是生态公园优先考虑的地点。二、规模与功能。生态公园的规模设计,不能贪大,要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力求以最小的土地实现最合适的、最大的生态效益。生态公园的功能分区,景观的格式布局,要以自然环境为主,在保证动植物生态可自然循环的基础上点缀人类活动板块。

总结:

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是完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保障。园林绿地设计不仅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涉及到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还是需要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充满文化底蕴和和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程昊. 论生态城市中园林绿地的作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第6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带状公园;海沧湾;植物配置

1带状公园的概念

带状公园一般为沿着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绿地。带状公园的宽度受用地条件的影响,一般呈狭长形,其狭长的绿地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特征,长轴上头尾距离甚远,短轴上则空间较为局限。

城市带状公园跟其他城市公园一样,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它特殊的呈带状的空间属性,是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的将城市绿地形成网络和系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带状公园的植物配置原则

2.1多元性、连续性、本土性原则

带状公园的形态特征及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其植物景观营造具有多元性、连续性、本土性等特点。在营造植物景观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1]。

(1)植物多元性体现在满足这么长地段不同人群及不同的景观空间作有变化的植物配置设计,达到植物与人的和谐和植物景观的变化。

(2)植物的连续性包含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时间上能体现植物四季的变化,空间上不管在局部还是总体上,都能使植物整体有联系。

(3)植物本土性,体现的就是植物的文化性,每个地区都有适应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优美的乡土树种,应用乡土树种不仅完美的体现植物的形色香韵之美,同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发展,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从某种程度讲植物的本土性也是表现地域的差别也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的一直展示。

2.2带状公园植物空间组织的原则

(1)带状公园中的植物景观和其他类型公园植物景观一样,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变化和统一、协调和对比、均衡和动势、韵律和节奏等。这些法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2]。对于带状公园这种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就应特别注重韵律和节奏基本原则,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2)带状公园特有的长轴短轴的特征决定其植物空间的组织有其特殊的原则。长轴上植物空间的组织应从整体上考虑其延伸性、引导性和方向性,长轴方向的空间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将分为若干空间段落的公园应用植物进行空间串连的过程。

短轴方向上应在有限的宽度内尽可能增加空间层次性,利用植物景观使某些区域不会被游人一览无余,也增加植物层次性。可采用多层栽植手法,配置高低不同、色差和质感不同的植物,避免短轴植物变化单一。亦可根据需要设置障景、对景等植物景观,达到吸引、引导人视线的作用。

带状公园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也是较为明显的观赏点,这就强调其植物空间组织也应注重其整体效果上的变化与美感。

3厦门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

3.1海沧湾公园概况

厦门海沧湾公园整体呈带状分布,东边临海,且隔海为厦门岛内岸线,可赏海可观岛景。西边紧邻海沧大道,与海沧区内重要干道交汇,而大道另一侧多是小区,公园更多成为周边居民常去公共场所。北边端点为海沧大桥西岸引桥下,南边端点为嵩屿码头,全长585km,宽度10~86m不等,总面积16万m2。从公园整体带状分布,宽度以30m以下为主,即依托城市道路又依托水系,清晰的体现了带状公园的各种特征,因此其为典型的城市带状公园(图1)。带状范围之长,为海沧若干空间绿地及几条道路进行了空间的串连,公园设计应用良好的景观植物,营造优美的环境,展现滨海景观和城市风貌,突出浓郁的地域风貌,是海沧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沧发挥其重要的生态效应。

32海沧湾公园整体空间布局要素

公园设计上从北至南,空间布局按照文化体验区、海景观光区、运动休闲区三大区域及9个景观节点进行设置。公园靠道路一侧基本是人行道及自行车道,沿线原有5m宽的人行道,现总体配合海沧慢行系统规划,在人行道内侧画线2m宽作为自行车道,对其局部根据景观内容进行改造,比如在靠近停车场区域的人行道采用2m宽的人行道,接树阵广场区域人行道拓宽至8m宽,通过大节点与节点铺装整体考虑,改造后人行道富于变化,保证整体的连贯性、协调性,丰富了整个滨海景观)。公园靠海侧设置海滨木栈道或漫步道,共铺设木栈道3km、彩色混凝土漫步道15km,沿途设置多种景观文化艺术小品、体育设施及配套设施,对护岸局部改造,增加亲水性。海沧湾公园建设突出文化、休闲、运动的定位,注重滨海景观文化特色的展现。

3.3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组织

海沧湾公园以植物为依托,将公园的9个节点很好地串连在一起。

3.3.1原址现状

(1)海沧湾周边地区的自然山体植被尚好,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植被群落结构特征,海沧大道绿化相对简单,主要为行列状种植的银海枣,基地上残存有部分蒲葵、垂叶榕、木麻黄、三角梅等植物。东部海面的岛屿由于受人为干扰少,植被生长较好。基址中段岸线部分滩涂有零星的红树林分布,对构成湿地生态系统和具有特色的红树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应以保护和拓展。

(2)用地太狭长,植被单一,景观绿化不足,无法形成大面积绿地。因此绿化设计上,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保留大树及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根据海沧湾公园植物设计原则及配合景观设计要素精心设计,补充大苗种植,整体绿化植被丰富,量大,规格也大,真正形成生态性滨海景观。

(3)现状基址中,全线地形太过平坦,竖向空间变化单一,区域内的景观资源由于易于一览无余而显得平淡,无特色。因此海沧湾公园绿地基本都做微地形处理,形成有高有低、有坡有平的或遮挡或放开的长轴绿化景观效果。

3.3.2植物景观设计构思

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把海沧湾公园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大型带状绿地。根据不同生态习性与功能对各分区进行配置,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利用植物的丰富姿态、季相变化等观赏特性,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种植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设计原则要求统一布局,分区配植,考虑造景的需要,这有助于植物来分隔空间,将乔木、灌木、棕榈科植物及树木高度、形态、物候期、季相等综合考虑,通过散植、丛植、片植、孤植、列植、混植等多种配植方式,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结合高大乔木种植,塑造一条绿色的天际线,同时起到防尘隔音的效果。 在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 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绿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3.3.3植物景观组织要素

(1)植物品种的本土性。海沧湾公园植物的选择以适宜本地生长,且生长健壮良好,姿态优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总体基调树种以乡土树种榕树类为主,公园基调树种为乡土树种印度橡皮榕、小叶榕。除基调树种外主要乔木有红叶橡皮榕、斑叶橡皮榕、大叶榕、高山榕、盆架子、凤凰木、火焰木、大花紫薇、细叶榄仁、鸡蛋花、刺桐、鸡冠刺桐、南洋楹、木棉、美丽异木棉、台湾栾树、重阳木、菩提树、掌叶萍婆、红花及黄花风铃木、水石榕、蓝花楹、垂榕等,其中棕榈类有皇后葵、蒲葵、狐尾椰子、银海枣、加那利海枣、布迪椰子、棍棒椰子、国王椰子、美丽针葵、散尾葵等。

主要灌木地被有三角梅、千层金、千头木麻黄、台湾赤楠、澳洲鸭脚木、翅荚决明、非洲红花夹竹桃、穗花棋盘脚、扶桑、红花矮种美人蕉、花叶良姜、鹅掌柴、黄金榕、变叶木、非洲茉莉、美蕊花、大花芦丽、软枝黄蝉、红桑、黑金刚、红叶石楠、大叶红草、金边假连翘、蜘蛛兰、文殊兰、长春花、时令花卉、马尼拉草等,其中修剪成球的主要有海桐球、非洲茉莉球、黄金榕球。

(2)植物配置的多元性。海沧湾公园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创造适宜的户外空间,着力营造宜人的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亦是人性化的体现。因公园带状分布范围长,其服务对象广泛,为了满足众多不同文化此层次、年龄段的人群需求,公园的植物景观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不同的审美情趣作有变化的设计,达到人与植物的和谐。

公园应用植物常绿与落叶、绿色与彩色、开花与观叶、高与矮等的形、位的不同,色、香、花的不同,来满足多元性要求,使绿化在视觉、味觉的感官效果上都能感受到变化,让绿化增强景观对感官的愉悦而消除疲劳。单从灌木应用来看,公园应用的色叶品种有红桑、变叶木、花叶良姜、千层金、黄金榕、黑金刚、红叶石楠、大叶红草、金边沿阶草等;观叶品种有鹅掌柴、扶桑、千头木麻黄等;观姿品种有澳洲鸭脚木、三角梅桩、垂榕柱及修剪成球的黄金榕球、海桐球、非洲茉莉球等;观花品种有红花矮种美人蕉、蜘蛛兰、翠芦莉、杜鹃等。乔木上更是注重应用高层、中层合理搭配,大花乔木合理应用有地块甚至成片种植,公园用做主要观赏树种有小叶榕、橡皮榕、重阳木、鸡蛋花等,还有桩景树如盆架木桩、菩提树桩、掌叶苹婆桩、黄槿桩等。等等植物搭配手法的应用,使公园植物配置多元化。

海沧湾公园植物组织还注重在局部位置根据功能或景观需求“适地适树”。比如公园沿线2个休闲健身器械结合儿童沙坑的位置,周边都种植高大乔木,常绿结合落叶,使冬暖夏凉,周边草坪为主,以利于儿童嬉戏及安全考虑。公园主要的节点或入口处多以较复杂的层叠地被灌木大乔或桩景组合,而其他宽度较窄地段一般地被以流线的形式,带状或成片种植,乔木以自然成群为主,也在其中点缀些球类或桩景类,形成即大气又美观的绿化效果;靠海滨海步道这侧,乔灌木地被配植结合坐凳、步道的变化及沿海防护的需求布置。

公园中同一品种植物并不是同一规格,有的规格甚至有特大、大、中、小几种规格混合,按合理的比例配置;另外同科品种也会以不同的色彩、大小组合搭配,如高大的印度橡皮榕,周边有时候会搭配红叶橡皮榕、斑叶橡皮榕,形成一种抢眼的对比。

(3)植物的联系性。海沧湾公园5.85km长,其带状性要求其植物的营造更应该考虑植物本身的联系性。植物的联系性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体现。

时间上,通过植物季相上植物色彩、质感的变化来弥补因其宽度的限制而可能形成一段距离的植物会相对的单一。空间上5.85km的长轴上,要保持实体空间的的联系性,植被需要有基调树种的联系,因此公园植物根据总体设计三大区域(文化体验区、海景观光区、运动休闲区)进行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植物景观配置,文化体验区以印度橡皮榕、小叶榕、黄槿为基调树种;海景观赏区以印度橡皮榕、华棕为基调树种;运动休闲区以印度橡皮榕、华棕、黄槿为基调树种。短轴上考虑视觉的联系性,通过视觉的引导、借景、多层次的植被空间,唤起人游览下去欲望,进行植物景观联系体验。

在公园特有的区域,比如节点五有一段绿化宽度空间只有5m左右,如若简单的自然绿化,就会让人感觉这段是个道路边分带绿化而已,不是公园的一部分,因此设计应用规整的植物垂榕绿墙及细叶懒仁来组合休闲空间,形成公园里休息的空间,又使人行道与靠海下层步道连接起来,即遮挡道路上透过公园的视线,也使公园整体通过特色的绿化设计联系起来。

(4)植物的生态性。植物是公园中唯一有生命的造景元素,需要保证其毕命力的良好展现。因此,不同的植物存在不同的生理特征,对阳光、水分、酸碱、冷热的喜好不同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只有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才能创造出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美好景观效果。此外,要成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如改善局部小气侯,增加空气湿度,吸附尘埃和有害气体等[3]。

海沧湾公园植物配置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习性,阳性阴性、喜阳喜阴、喜湿喜旱等,根据其不同习性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三角梅阳性植物、美人蕉喜阳植物,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才容易开花旺盛,因此不能种植在林荫下;林荫下种植灌木如鹅掌柴、杜鹃、蜘蛛兰等。

公园绿化配置上,应突出植物本身特有的风情来配置,观赏乔木及棕榈植物的配置有分有合,以分为主,一般不做混搭,长轴上一般是一段观赏乔木一段棕榈植物(图2),短轴上也是一般各自成丛种植或者分前后分主次种植,在短轴宽点的位置,观赏乔木和棕榈植物可以种植在同个短轴位置,靠道路一侧一般以观赏乔木为主,靠海边滨海景观步道上配置部分棕榈植物(图2)。

公园某些位置景观视线差需要遮挡,比如排污入海涵洞口位置,应选用植物整株较为浓密且常绿的树种进行遮挡,有夹竹桃、垂榕、千头木麻黄等。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公园节点二设置的生态建筑,是将公园管理间及公厕隐蔽在微地形土堆中,土堆地形绿化植草,使生硬的建筑生态化,既有微地形绿化遮挡视线效果,又形成高耸的生态坡地,成为公园滑草的一个好去处(图3)。

3.4对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组织感悟

公园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共种植200余种乔、灌木、地被及时令花草,营造一个个植物群落,达到“景随季变,步移景换”的效果;在树种选择上多选用乡土植物,充分考虑沿海防风、土壤情况的要求,有体现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有遮阳的本土树种,也有观赏性较高的大花乔木和灌木,并应用不少大乔、桩景等树形优美树种进行孤植及丛植。总体而言,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较为成功,以基调树种贯穿和联系各个分区,使园区内基调色彩统一,而各个分区的骨干树种又有差别,植物种植,疏密有致,高低变化,色彩丰富。如此将公园长轴分段组织,变不利由有利。短轴上植物的层次感还较为欠缺,林冠线变化较小,当然这些也是因为海沧湾公园本身短轴宽度的限制,相对不容易在横轴上创造景观。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状公园作为城市公

园的形态之一,其狭长之态及范围涵盖之广,更能在城市中起到生态、文化作用。因此,要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需要充分考虑带状公园的各种特点,应用好植物的各种习性,并结合景观要素,尽量学习和借鉴前辈的优秀作品,因地制宜地组织、配置植物,营造出优美的带状公园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雷艳华,杨琴军,刘磊.浅析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以武汉汉口江滩公园一期为例[J].华中建筑,2010(7):144~147.

第7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一个优秀的公园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的个性,强化区域内的景观买点,给周边区块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如何让公园给临沂带来深刻的社会效益,促进临沂的经济发展?如何利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使公园的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得到全面的诠释,同时把人民公园打造成临沂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标志性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设计理念

现代综合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成果是满足游客们休闲、娱乐、游憩教育的功能需求,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提升、改造的设计指导思想来分割、组合、强化人民公园的现状空间。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理念一:提升改造理念----公园现状绿化结构与水体结构比较完整,运用提升改造的设计理念重新布局空间,强化公园在城市中主体绿肺功能。

理念二:保留理念----从公园整体风格考虑,对公园内的建筑、绿化、水体、小品进行选择性的保留理念,显现绿地的可延续性,设计的环保生态性。

理念三:生态理念----从完整的生态系统把握设计,保护现有绿地,维持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植物的空间层次,实现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理念四:人本理念----设计以人为本,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切入,创造满足现代人多样生活需求的绿地空间,我们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设计主题

山东自古是礼乐之邦,山东音乐是中国北方音乐的重要代表。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器乐都极为丰富,有“书山曲海”之誉;本公园充分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礼乐资源及深厚的文化资源,营造以“城市自然音乐厅”与生态为主题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通过诠释声音、音乐、乐谱、乐器等形式把古今音乐、中外音乐、音乐文化结合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来烘托临沂人民公园的形象。

1.城市自然音乐厅

充分展现自然界的声音、国内外古今音乐、民族音乐、乐器及其音乐文化。通过公园的立体音乐系统、浮雕、文字等形式展示古今音乐中、现代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红色音乐、古筝音乐、佛教音乐等;通过市民参与活动、植物雕塑、绿化等形式展示来展示国内外音乐名家、乐器等。

2.自然生态

生态是景观的灵魂。一个好的设计,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便是生态设计的体现。在本案的设计中, 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吸引游客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3.通过夜游音乐灯光系统和公园的夜间音乐文化结合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强化公园的的主题形象。结合沂河的景观灯光系统,对临沂人民公园的灯光系统整体规划,进行音乐夜游灯光系统设计,使公园的夜游系统与沂河的灯光系统合二为一,相辅相成。

公园的夜游灯光系统根据音乐系统的节奏、韵律变化而改变灯光系统的明暗与色相,突出其城市自然音乐展厅的主题形象

景观元素的处理

园林景观就如同人的脸谱,脸由五官和面颊等元素组成,公园园林则由绿化、水、石、地形、文化、等元素组成。景观元素的设计提升改造,对人民公园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的关系。

1.绿化为园之肤

本提升设计中处理园林植物坚持三条原则: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植物;使用本地植物构景;坚持生物多样性与实用性。

丰富公园原有的植物结构构成,柔化公园的林际线,使公园的林际线与城市天际线相协调。

增加色叶、开花植物,强化公园的色相、季相特征。

强化现状植物的竖向结构,增加中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重组公园空间结构。

2 地形园之体

尊重原地形层次丰富的地脉空间。在绿化区域提升时,引入“微地形园林”概念,造型起坡,形成富有凹凸曲线的园之体,营造优美的林冠线和轮廓线。

A、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B、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

3水为园之脉

景观因水为秀灵,水因景观而鲜活。公园水景资源丰富,提供了做好水景文章的基础。优美的临水景观成为整区景观亮点。

公园原有驳岸为硬质驳岸,设计中通过降低驳岸道到常水位的处理方式来强化公园的生态性,满足游客的亲水性。

丰富驳岸线的景观特征,设计有较强清水性的亲水平台、乱石滩、沙滩、亭、景观桥等,强化驳岸线的饱满性。

公园原有水体为静水,通过小体量的喷水、流水来与静水形成动静的对比,强化水的特性。

利用水生植物、沉水植物、临水植物来丰富水面空间,

4 文化园之魄

没有文化的园林缺乏生命力。城市的建筑,人民公园的一草一木,无不在述说着城市的历史。人民公园本身注重文化的培育与修建,用文化构园,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越高。此次公园提升景观设计中,使用具有园林文化色彩的景观建筑、小品、构筑物,与人民公园提倡的文化相协调,丰富环境文化内涵。

5石为园之骨

石文化是园林文化的重手笔之一。在提升过程中,运用园林置石手法,在重要景点配置风景石和景观植物组合的小品,石上题刻文字,视觉上给人以盆景的享受,精神上又给人品味咀嚼的含蓄意蕴。

6 小品园之饰

景之为“品”,贵在隽永,虽为小品,耐人赏玩。本提升方案增加标示牌,警示牌等标识,以及坐椅,垃圾桶等公益设施,按园林艺术品设计,使之成为公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第8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1屈原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将原临江公园改名为屈原公园,并在园内布置屈原雕像以及一些诗作碑刻,也赋予了整个公园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为整个常德市增添了些许文化氛围。屈原公园利用沅江、护城河、九重天住宅区以及人民路分隔,不再另砌围墙,使人在城市道路上行走就有了到公园的感觉。结合到城市的发展,屈原公园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分期按阶段实施。可以适当增添牌匾、石刻等点景,增加人文因素,激发游人在园中游览的艺术想象空间,从自然景观缓慢过渡到特色景观。

1.1异质性原则

屈原公园中,树种丰富,且有护城河环绕,与公园内各种元素结合,追求整体景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根据整体带型地形环境,为追求景观整体的有机设计,与周围绿地结合起来,分段进行功能分区。

1.2多样性原则

屈原公园的绿化密度很高,同时也带来了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栖息。而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这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1.3景观连通性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学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格局的连续和完整性,维护城市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等绿色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景观廊道,如水系、城市公园等廊道。在屈原公园中开辟廊道,除了作为文化与休闲娱乐走廊的功能外,还充分利用水系作为自然景观生态廊道,把园内各绿色斑块组织起来,形成景观连通的整体。在开敞的水体空间中,应该慎用明渠转暗,使市民充分体验到了水的肌理,达到亲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少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生硬材料,还湖以自然,维护城市中的自然生境,使之成为水生、湿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同时,用自然的方法也可减少工程造价。为了减少亲水性与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之间的矛盾,采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搭配设计。同时,通过设计临水栈桥随水位呈错落叠置变化,可以解决湖滨水位变化与植物配置方法之间的矛盾。漫步于屈原公园中,从东到西,除了给人感受到一种历史文化气息外,还有种街旁小游园的感觉。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园的造景艺术与园路的巧妙设计。

1.4路比绿化低

在屈原公园中,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灌木之中的。在山麓边坡外,暴露的园路会留下人行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设计者往往是让园路比绿化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然后是汇水的问题,园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一般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是汇水集中流入的雨水口,天晴时则化为自然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1.5园路的曲折性

自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设计园路曲折不成问题,在屈原公园中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设计了很多的富有曲折有韵味的园路。采用这种处理手法,可以使游览路线延长,增加游览中的趣味,提高绿地利用率,有时也人为地创造出一些人工景点配合园路的曲折和起伏。比如,在转折处布置山石、树木,或者处理地势升降,使园路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避免三步一弯,为曲而曲,脱离实际情况。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同时,园路也可以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处理成不同宽狭;坐凳、坐椅处做成外延边界;小路旁的过路亭廊;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的互相结合等。这样宽窄不一,曲直结合,可以使园路多变,更加生动,使人们在一条路上休闲、停留、人行或运动互相结合,各得其所。

1.6风土民情

屈原公园加入了历史文化背景之后,改建后的公园也拥有了独特的地方特色,考虑了本地人所喜爱的活动、风俗、生活习惯等地方特点来设置项目内容,使湖湘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此次展旨在将屈原精神与深远的菊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展示湖湘文化的厚重,体现常德的城市文化内涵。园内众多的诗作碑刻将屈原文化与常德当地的地方文化融合到一起,更为公园景观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2屈原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建议

2.1管理问题

在屈原公园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公园的管理政策不完善,很多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路旁的垃圾桶没有得到及时地清理,影响公园的美观和市民休闲的心情。

第9篇:公园景观绿化设计范文

【关健词】公园;规划建设;思考;建议

引言

现代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中小城镇的公园在人们娱乐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变为了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建设的主要要求是公园能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影响市民的生活,增加人们对县城文化历史的了解,更加珍爱自己生活的这寸土地,从而推动近代化的进程。公园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使市民对城市形成共同的归属感。

公园的构成要素(自然水、观赏植物、景观建筑等)构建出与城市高楼大厦完全不同的景观空间,缓解了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公园为城市增加了一块绿色,美化了县城的环境,给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空间,营造了生态小游园。公园因为其位置好、面积大、景观美而成为城市的标志,与现代流行的“园林城市”连线。近两年我县正在进行公园规划建设,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工作经验,对做好小城市及县城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一建议与思考。

1 整体把握公园类型

明确公园类型,确定建设什么性质的公园是公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公园规划设计首先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确定公园类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把握。一是要从城镇建设规模考虑,公园建设是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到一定规模产物,公园的类型和规模要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要从城镇居民的实际需要上考虑,公园的类型决定了公园的功能,要从城镇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以民为本的城镇建设理念,确定公园建设的类型。三是从县域经济的实力上考虑,公园建设作为城镇公共建设项目,一般来说规模大、投资多,需要政府财政负担,因此,要根据财政收入情况,确定公园类型。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规模的逐渐扩大,综合性公园建设已成为城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完善了城镇功能,体现了城镇化发展水平,也正是这个原因,被列为园林城市创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性公园具有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多种需求,与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要求相适应。就我省的情况看,一些县城有功能单一的广场和活动场所,最缺少的综合性的休闲游憩场所。随着我省各地县域经济实力的发展,综合性公园的建设已成为可能,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综合以上几个方面考虑,在县级公园建设上,建议以建设综合性类型公园为主。

2 合理确定公园面积

公园的面积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公园的规模和气势,但不是说公园的规模越大越好,面积越多越好。要与县城面积、县城人口相适应,不能贪大求全。要处理好公园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关系、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的关系,要与城镇的发展规模相适应,与城镇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相适应。公园作为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结合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在城镇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框架下,合理确定公园用地面积。

3 强调总体规划的特点

总体规划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亲人性: 规划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则,以创造身心再生空间为目的。作为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空间,公园提供一系列现代体育休闲和活动的设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爱好者的休闲活动需要。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核心”,满足“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愉悦舒适;景色引人,健身休闲;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2) 生态性: 设计理念上遵循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依据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构成宜人的生态景观, 尽显自然之美。造景以创造自然环境为主题,在植物配置上,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创造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中的植物景观。(3) 地方性: 提炼场所文脉精神,展示洪泽地方文化特色。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在景观设计上结合洪泽的地方特色,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

4 塑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随着城镇的发展,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得人们邻里关系淡漠,同时人们位于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越来越远离自然。综合公园,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是提供公共交往和各种休闲的场所,因此在公园中增加公共空间是一个明显的趋势。综合公园的对象主要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需要相应的空间形式来配合。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休息时间的增多以及城市的人口老年化,对公园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各种人群的行为活动需求而创造的空间,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式,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如健身、赏景、唱戏、交友等。比如说舞蹈空间需要开阔场地,情侣需要私密空间,球类运动需要相对专业的空间等等。让人能最大化地接近自然,公园中可亲近、可坐、可躺、可踩的草坪很受人们欢迎,人们可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聊天等。

5 重点突出绿化种植

公园绿化种植是公园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公园设计规范》([1992]384号),作为综合性公园,绿化面积最少要占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因此,公园规划设计要突出绿化种植这个重点,保证公园绿化用地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的墙体、构筑物要布置垂直绿化。考虑到公园的景观和功能,在绿化种植中,要注意乔、灌、花、地被(草)、藤等植物的合理配置,注意层次,色彩搭配,分层配置,突出植物的季节性,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相结合。做到景观与功能的统一,设计与效果的统一,自然性与人性化的统一。在乔、灌、花、草、藤使用上,建议以乔木为主,突出乔木的使用和数量。乔木具有生长期长、树干高、树荫大等生长特点,从规划设计来说,有利于公园功能的配置;从使用性来说,为公园提供了更大的可利用的空间;从养护上来说,便于管养,符合节约化园林的建设理念。

6 巧妙运用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