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智能化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现代建筑;应用;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改善,幸福指数也有着较大地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也就促使我国的建筑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多数大中型城市,大部分建筑都已融入了最新的高科技产品,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1智能楼宇的含义
智能楼宇就是在建筑内,安装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智能建筑,第一是安装有建筑机电设施能效管控系统,第二是安装有信息化应用系统,第三是安装有公共安全系统等,将服务于管理以及系统等组合成一体,以满足建筑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能够使建筑的设备实现自动化(BA),其次,实现通讯自动化(CA),第三能够实现办公自动化(OA),第四能够实现安全防范自动化(SA)。通过实现这几方面功能,从而使得建筑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保障了建筑内能源与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二是简化了物业巡检人员工作量,提高了运营效率,三是使得建筑更加环保节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2智能楼宇的应用
(1)建筑机电设施能效管控系统。建筑机电设施能效管控系统是通过深度集成技术,将智能配电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电气安全管理系统、冷站群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深度集成入机电设施能效管控系统。不仅实现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全部功能,还通过对能源、用能设施和用能过程相关参数的全面实时测量和分析,并通过“监测———分析———管控”,形成闭环的技术手段,对负载设施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耗过程及时管控,在满足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安全性及舒适的前提下,真正达到建筑的智能化,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2)通讯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在智能楼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建筑物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管理与控制,第一方面是图像,大部分建筑内都装有摄像头,通过通讯系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哪些人到访,这样也使得建筑的安保系统更加牢固可靠,保障了建筑使用者的安全。第二方面是数据,第三方面是语音。在建筑内经常会装有局域网,方便公司办公及相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使用,通过通讯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方便建筑使用者的工作及生活,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例如语言文本的通信服务,图形图像的通信服务,以及多媒体的通信服务等。通过该系统,能够保证建筑物与外部通信网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互通。(3)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采用以下三种技术,第一是计算机技术,第二是通信技术,第三是多媒体技术,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得人们在工作时所借助的办公设备能够与办公人员相互构成一种服务的人机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办公设备、网络设备以及一些相应的工作软件组成,包括多功能电话机、高性能传真机、各类终端、个人电脑、存储设备等。(4)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在智能楼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该系统能够保证人员与建筑设施的安全。该系统是智能楼宇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是该系统又完全脱离其他系统,能够独立运行,能够自身去完成防灾以及灭火的功能,在各大系统中有着绝对的优先权。通过建筑物的烟感以及温度感应探测设备来提供信号,经过确认后进行报警操作,与此同时会开启火灾联动系统,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是关闭空调,第二是开启排烟装置,第三是进行消防系统的运作,第四是通过广播传达疏散人群的通告。这样一来,能够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的损失。(5)安全保卫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系统来对建筑周边的事件进行整理研究,通过将图像、声音传送给管理人员,第一是一卡通系统,第二是公共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且依据事件的具体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而将各专业联系在一起,这样能极大地节约人力和物力,从而真正地实现系统的自动化。
3楼宇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计委和科委共同进行立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来进行研究工作,承担《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并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报告,在1991年,由日本进行投资,设计工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担任,进行北京发展大厦设计,该大厦采用以下几种系统,第一是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第二是采用了通信网络系统,第三是采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该建筑可以说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在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可以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一座智能化的商务大厦,该建筑有着比较完善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并且有着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能够通过卫星去接受国际经济信息,并且该建筑拥有舒适的办公环境以及居住环境。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智能楼宇主要还是一些涉外的酒店,或者是较为特殊的工业建筑,因为这些特殊的工业建筑需要特殊的设备。尽管智能楼宇的普及度不高,但是我国人民对其中的热情非常高涨,得到了专家以及设计单位的响应。随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有着较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加快了我国智能楼宇市场的发展。智能楼宇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第一方面是低碳环保方面,第二是节能方面。与此同时,智能楼宇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所以得到了人们的一致推崇。例如我国的鸟巢建筑、水立方、环球金融中心等等智能楼宇不断涌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建筑的智能化在我国许多一线城市应用普遍,成为了各大城市建筑设计的新潮流。在各大建筑中,通讯、监控等自动化的程度有着极大地提升。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法规上,乃至设计实施上都有着飞跃式的发展。
4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
我国每年都会新增许多建筑,加上我国政府对建筑的智能化越来越重视,并且对其进行规范引导,所以智能楼宇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例如在21世纪10年代,上海世博会就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智能楼宇的理念,在其中有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了亮点,比如其中的LED照明,地源热泵、气动垃圾回收等,充分展示了将来低碳环保的城市建筑。那么在这个趋势下,我国将来的楼宇智能化将会从深度以及广度上发展。(1)通信技术。在今后的建筑中,会将数据卫星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从而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是电视会议的功能;第二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功能,即使身处外地也能够对自己的办公环境或是居住环境、能源与设施情况、人员状况了如指掌;第三是实现远程医疗的功能;第四能够实现远程教学。(2)网络技术。在今后的智能楼宇发展中,要改善建筑内的自控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等一系列构成网络环境的联动机构,用控制网络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管理的自动化,从而能够通过控制网络来使得建筑的机电设备能够自动运转,并且能够利用网络应用集成,对建筑的机电设备以及安全系统进行数据收集。(3)建筑机电设施运营监控系统。建筑机电设施运营监控系统采用Modbus通讯协议,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构建机电设施运维智慧平台与SAAS服务,帮助实现建筑设施高效集约化运维。通过建筑机电设施运营监控系统对楼宇以下几个方面设施或系统的运行以及安全状况进行监控管理,第一是楼宇内的配电设施,第二是楼宇内的暖通设施,第三是楼宇内的给排水设施,第四是楼宇内的中央空调,第五是楼宇内的照明设施,第六是楼宇内的电梯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或子系统等,不但能够为建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还能够实现建筑的各耗能设施管控一体化、各子系统监控统一化、智能化,即采用统一系统平台即可实现所有设施或子系统的全部功能,且优于现有能源与设施管控技术手段,真正实现智能化建筑内能源与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智能性。
5结语
楼宇的智能化发展是时展的趋势,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今后的建筑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建筑模式必然会被逐步淘汰,智能楼宇将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为这是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爽.楼宇智能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田娟.楼宇智能化方案差异性对业主决策的影响[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关键词】现代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
1 现代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概念
现代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就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物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组合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求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人性化的环境,可自由高效地利用最新发展的各种信息通信设备、具备更自动化的高度综合性管理功能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建筑物。
2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和原理
2.1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通常由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组成。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子系统宜一同纳入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考虑,如将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独立设置,也应与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监控中心建立通信联系以便灾情发生时,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权转移,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
2.2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如下:
2.2.1 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
2.2.2 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
2.2.3 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
2.2.4 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
2.2.5 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
2.2.6 能源管理:水、电、气等的计量收费、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
2.2.7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2.3 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
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分布式控制系统。它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通过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上的管理软件,系统地管理相互关联的设备,发挥设备整体的优势和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时数量。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还具有CRT显示、打印输出、丰富的软件管理和很强的数字通信功能,能完成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打印与优化控制等任务,避免了常规仪表控制分散后人机联系困难、无法统一管理的缺点,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最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2.3.1 直接智能化控制系统(DDC)
直接智能化控制系统(DirectDigital Control简称DDC)。计算机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AI)和开关量输入通道(DI)采集实时数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最后发出控制信号,并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AO)和开关量输出通道(DO)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因此DDC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是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方式。DDC系统中的计算机直接承担控制任务,因而要求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直接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由过程输入通道、过程控制计算机、过程输出通道三部分组成。
(1)过程输入通道由模拟量输入和数字量输入两部分组成。模拟量输入通道由变送器、采样开关、放大器、A/D转换器和接口电路组成。其中变送器的作用是将非电量信号变换成标准电信号,可将温度、压力、流量变换成0~10mA或4~20mA的直流电信号,它是通过A/D转换器来实现的;数字量输入通道由开关触点、光电耦合器和接口电路组成,反映生产过程的通/断状态的触点信号,经过光电耦合器和接口电路变换成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
(2)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承担运算和控制任务,首先通过过程输入通道采集被控对象的各种参数信号,再根据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然后向被控对象发出控制信号,再通过输出通道直接控制调节阀等执行机构。
(3)过程输出通道由模拟量输出和数字量输出两部分组成。前者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再经过放大器去驱动调节阀等执行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这一部分由接口电路、D/A转换器,放大器和执行器组成。后者把计算机输出的开关信号,经放大器去驱动电磁阀和继电器执行器,它由接口电器、光电耦合器、放大器和执行器组成。
2.3.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通信技术汇集于一体,可对分散在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又可方便地集中管理、操作。与以往的控制系统相比,既避免了单台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不足,又克服了常规仪表人机交互困难的缺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多台微型计算机取代了集中控制系统的单台计算机,从体系结构上分散了危险性,提高了可靠性。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监控计算机和管理计算机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被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分级分布控制系统。
(1)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
数据通信网络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支柱,整个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网络结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监控计算机等都是这个网络上的“节点”,都含有CPU和网络接口。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网络地址(节点号),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数据。网络中的各节点处于平等地位,既能共享资源,又不相互依赖,形成既有统一指挥,又使危险分散的功能结构。网络的架构区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可扩性很强,可以满足分布式控制系统扩充与升级的需要,十分灵活、方便。
控制网络特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不同于通用计算机网络,与一般的通信网络比较,它有如下特殊要求:
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传递的信息绝对准确、可靠,为此常采用冗余技术、后备措施和自诊断功能。如:控制站采用双CPU板,双I/O板等。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对环境适应性强。
网络拓扑结构建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常用的有总线网和环网,在两种结构中任意两节点通信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各节点处于平等地位。
(2)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分散化
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不同的现场总线遵循的协议不同,接口标准不同,各具特色。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以数字信号取代4~20mA的模拟信号,极大地提高了信号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现场总线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现场总线把处于设备现场的智能仪表(智能传感器、智能执行器)连成网络,使控制、报警、趋势分析等功能分散到现场仪表,使控制结构进一步分散化,导致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变化。
符合同一现场总线标准的不同厂家的仪表、装置可以联网,实现互操作,不同标准通过网关或路由器也可互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
LonWorks技术LonWorks是一种完全分布式控制的局部操作网(LocalOperating Network―LON)技术。LonWorks网络节点由神经元芯片、收发器、固件和I/O接口电路组成。神经元芯片(Neuronchip)是这种智能节点的核心,它由媒体访问控制处理器、网络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组成,这就使得节点既能管理网络通信,又具有控制功能。LonWorks网络,可以采用多种通信媒体,如双绞线、电力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红外线,并且提供与上述多种媒体相适应的收发器,这使得同一网络中的信号可以在不同的媒体之间传输,因而可以根据需要组网,不同媒体之间以路由器进行连接。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分散化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现场控制站这一级依然是一个集中式结构,而现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在原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的建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新系统,标准LAN为原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使用BACnet协议,以利于实现多种供应商的不同类型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信息交换,把具有控制功能的各个岛连成一个整体。新增的LonWorks现场总线使用LonTalk协议,把控制功能进一步分散到现场级仪表,标准LAN与现场总线之间的路由器相联。这样BACnet和
LonMark两项标准互相补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全分散的、真正开放的建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3 直接智能化控制系统(DDC)
DDC是用于监视和控制系统中有关机电设备的控制器,它是一个完整的控制器,具有应有的软硬件,能完成独立运行,不受到网络或其它控制器故障的影响。根据不同类型的监控点数提供符合控制要求和数量的控制器。每处DDC具有10%~15%点数的扩充或余量。控制器构成符合以下要求:
3.1 以32位或16位微处理器的可编程DDC
3.2 具有可脱离中央控制主机独立运行或联网运行能力
3.3 具有电源模块
3.4 具有通信模块
3.5 DDC有在模板LED显示每个数字输入,输出点的实时变化状态。当外电断电时,DDC的后备电池可保证RAM中数据在60天不掉失。
3.6 当外电重新供应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DDC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3.7 当DDC存储的数据非正常丢失时,用户可通过现场标准串行数据接口和通过网络操作将数据重新写入DDC控制器。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盛行,开放、互联和信息共享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潮流,新一代建筑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业主、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开发生产与世界接轨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开发中国自己的智能化系统,促使我国现代建筑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供配电 供配电设计 节能措施 电能损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供配电系统的发展在建筑建设中也越来越完善。本文在分析电力监控系统和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建筑中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特点与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1智能化供配电的总体供电方案
1.1确定建筑物的供电需求
在全面了解建筑物的供电需求进而确定供电方案的时候,必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在满足建筑物内的各种负荷对于供电可靠性、负荷容量及电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的考虑如何才能够做到从设计、建设、直至运行的周期当中综合效益达到最好。
1.2确定对于智能化供配电系统的监管功能的要求。
跟一般的供配电系统不同的是智能化供配电系统有着很强的远程、自动监控甚至管理功能。当然,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对于智能化供配电系统的监控功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建筑物只需要常规的运行状态的监控功能;有的还需要监测各种电能的突变还有波动等的参数;除了监测功能之外,有的建筑物还需要具备着自动控制和故障自动应急处理的功能;有的建筑物只需要监控单个供配电系统,但是有的则需要联网的监控很多个供配电系统。这些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要来具体的进行确定。
2 供配电设计中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供配电设计中添加的供配电节能措施,在节能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立节约型电力生产供应体系,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供配电节能措施要把资源节约与效益目标相结合,不断加大基础性管理和设备治理力度,加强电力消费管理,从而提高全社会用电水平,提高电能利用率和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3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分析
3.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节能应遵循的原则
3.1.1优化供电设计
首先,考虑的是方案的适用性,也就是方案能够为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提供必需的动力,建筑物内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能源,在满足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适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其次,要合理选择投入的设备,比如变压器,变压器负载率偏低,将造成一次投资偏大,还增加二次运行费用,十分不利节能;最后,在具体的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各种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在投入一定资金情况下达到最大节能目的利益,这对我国构建和谐、节能型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3.1.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在满足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的损耗,将电能与各种能源的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尽量选用节能设备、将负荷均衡、将线路损耗降低、有效控制运行与维护费用,将建设投资最小化,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最大化。
3.1.3合理调整负荷
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利用电力监管系统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尽可能合理调整负荷。总之,在设计建筑供配电的过程中,要贯彻适用、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的理念。
3.2 供配电系统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担负着向各设备分配电源的作用,同时在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低压系统母联自动投入的方式,在满足本段负荷容量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需自动投入的负荷容量要求。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变压器的负荷率很低,这是很大的浪费。
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4.1负荷分配问题
(1)设计供配电系统时应注意配电级数不要过多,要简单可靠;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高压要控制在两级范围内,低压一般不宜多于三级。
(2)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容量及分布,使变压器深入负荷中心,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损耗,减少有色金属的使用,有效保护电压,提高供电质量。
(3)对于线路和相应变配电,每条线路、每个变配电的供电范围都应明确,避免交错重叠
4.2设计、供电部门及客户的协调处理
设计者从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做好协调,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设计者应准时与运行部门、客户进行协谈,达到一致共识,取得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
4.3供电系统可靠性的问题
要确保设计出来的系统有很高的可靠性,判断一个系统是否合格就是要看其运行的可靠性。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应尽量简单,如果使用过多的联络开关设备(或线路),反而会使系统复杂化,降低了可靠性。在满足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适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应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采取相关措施,使系统更加可靠。
5 智能化供配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电力监控系统对于供配电系统可靠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远程监控供配电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能大量并快速分析电力系统的的数据进而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监控系统:比如在供配电监控当中,通常都是采用温敏器或者涌流仪等进行监控工作,当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通过感应器感应,再经过电脑的处理分析,转换出来相应的图列,从而发现问题所在。
(2)数据处理系统:电梯是超高层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电梯供电系统要求自身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来为电梯可靠运行服务。电梯配电监控系统因其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大量快速的处理电梯运作过程中对供电的需求,通过计算机调控用电负荷分配,进而以最适合的供电方式为电梯供电而不影响其它用电设施。
6结语
在设计智能供配电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利用创新技术,发明节能产品,既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又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现代建筑所必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弱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从某个意义上讲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迎合了时展的需求,也必会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所谓的智能就是结合三种系统包括3A系统及B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讯自动化系统,并将他们相互结合起来,智能建筑指的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建筑行业慢慢得到信息技术行业渗透的表现。智能建筑的需求必须在设计方案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剖析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智能建筑设计的几个方面
1、弱电系统的基本设计
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的环节,信息依靠电信网络作为媒介进行传递,包括声音、数字信息、环境、安全、试听、报警等系统的控制,还可以扩展到监测器,作用于建筑结构和空气质量等其他相关方面。比传统的通讯增加很多种类、数量。智能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弱电系统等基础性设施的防水、防火、抗干扰等需要。同时为了适应后期增加使用或空间的布局的改变,需保持灵活性:
(1)信号干扰屏蔽。将强电和弱电的管井保持分离以避免来自强电的电磁对电信信号产生的干扰。在同一个管井中,则要确保必要的距离。通过弱电的电缆类型与强电的电线电压来计算其最小距离,应超过300mm,另外空间尺寸和设备用房与此距离保持一致。
(2)灵活性。弱电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日后使用中空间需要增大的问题,比如电信系统、电缆数量、设备体积的增加。保持空间的可扩展性,可以减少以后进行扩充所付出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比如在办公楼中设置灵活多变的电信网络接口,以适应经常重新排布的需求。设计之初需要综合的对智能建筑长期的工作模式、空间使用、投资预算、可扩展性、维修等方面进行考虑。
(3)防火。《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对弱电系统防火有着明确的规定,弱电管道在防火墙、楼板、隔墙、变形缝的穿过处需要防火构造处理;竖向管井的井壁、检查门、防火分隔需达到防火标准;主机房、控制室需建立防火系统。具有防火涂料的电缆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
(4)防水。防水处理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电缆等水平敷设的设备为防吸水,需保持在地板以上,可用搁架或者托架抬高;电信设备机房为防渗水,其门需进行密封,采用防水材料。
二、电信空间和管井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信的构架由设备、电缆使用的空间和管道构成:
1、设备间。设备间用来放置电信网络的入口终端设备、网络的相互连接设备、专用分组交换机(PBX)等设备。服务范围和其最小面积存在比例关系;
2、楼层电信间。楼层电信间用来放置竖向和水平的电缆相互连接的地方,要求同一平面内,为保证电缆的维修和信息传递的高速,每1000m2设置一个。工作区和电信间直接的距离不超过90m,大型的建筑,可划分几个区域,每一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电信间;
3、主干线管井。建筑内外和电信间直接进行联系的线缆即是主干线子系统。主干线放置在弱电竖井里,保持竖直走向。注意在楼板上额外的预留洞口,为日后增加线缆提供可扩展的空间;
4、信号输入和接收装置。即建筑内外进行网络连接的部分,基座下确保具有建筑构造柱,同时考虑卫星接收天线通视、信号干扰、定位的问题,电信管线和地下层预留的孔洞、管线的匹配问题。
三、热舒适系统的设计
1、非中心化环境控制系统
将设备分散在室内各处进行布置,化整为零即是非中心化环境控制系统,具有将设备故障的影响保持在局部、降低维修费用和更换范围的优点,同时缩短了距离,减小了净空尺寸,灵活性较大。可自主进行气温、照明度、风量调节,实现了区域控制个体化。
2、建筑节能控制与热工贮备
大型建筑物需设置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一个系统及时的对能源消耗作出反应,监控全部的防火、安保、照明、空调、垂直交通等系统,可及时的更改恒温控制器、关掉不合理的送风等。热工贮备设施可以有效的减少能耗,二次利用制冷剂的自然循环,同时可以减小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摇摆幅度,在抗震系统中起到平衡重量的作用。
3、人工照明系统
控制照明系统的硬件,其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电子镇流器已经替代了落后的磁镇流器,具有调节荧光灯亮度的功能。遥控开关也必将淘汰手动开关。可将接收器装在天棚上,用遥控器控制照明系统。智能化控制的照明系统,还包含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具有开关灯功能的同步门锁等。一般写字楼的照明都用荧光灯,设置为1.5m见方的网格形状,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送风口、回风口、自动喷淋、烟感等设施的设置,现如今照明系统1.5m见方的网格,照明系统的非中心化已经在逐步取代统一性的照明控制,更加的节能,更加的舒适。
4、自然采光系统
传统的办公室采光具有局限性,光线强弱难以控制,自然光的照射范围过小。自然光需要更多的开发、利用,由此,多种多样的新型自然光控制设备被发明以及应用,新型玻璃、自动遮阳设备、光线控制器等等。其次,根据建筑的要素和现有设备也可以促使自然光照射到建筑的内部,比如光导纤维、遮阳百页、中庭、院落等等。松下公司总部的办公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其建筑包括两部分围绕较大的中庭进行布置,办公室进行室内自动遮阳百页的安装,可转动角度、上下收放,采用遥控器或者室外传感器加以控制,总体建筑的布局设计方面,也结合了当地气候特征,窗户的位置、窗户的位置、窗户的朝向等方面都考虑到了太阳辐射和室外的气候温度等。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实现建筑物全面的、可持续的的发展是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筑设计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未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主要就是智能建筑,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向专业型发展。智能医院、智能学校、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住宅、智能银行等更加专业化的新型智能建筑必定能够更加满足未来对建筑功能的要求;
2、向综合性发展。集购物、娱乐美容、医疗、健身、托幼、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也必会成为未来智能建筑的新宠,特别是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融入多种辅空间,将会大大便利居民的生活要求;
3、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城市系统域和管理系统发展。
五、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来进行更新完善,旧的落后的建筑方式终将被先进的智能建筑方式所替代,智能建筑正逐步的成为建筑行业的龙头和主流。
参考文献:
[1] 李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接地设计与工程实践[J].科技信息.2009(21)
【关键词】 建筑 电气电能 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建筑业对从业人员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使用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所谓“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现代建筑电气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在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的关注力度逐年加大。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城市扩建规模渐大、建筑群体功能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综合性高等,为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开启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智能化应用已势在必行。
1 智能化的意义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2 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影响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成功入世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快速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智能化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我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服务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为夯实建筑智能技术的基础,其就必须更好的适应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各项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今天,传统的由各个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的系统结构体系将发生质的改变,统一整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将各种服务功能综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中,降低了资源资金占用的现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平台,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减少了复杂的建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建筑群体乃至整个城市内部建筑工程的一体化集中服务的效果,使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信息供给与交换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2)在建筑智能化发展推广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也将发生着改变。受到原有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公安、电信、建设等众多行政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和多重管理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随着该种系统的普及管理制度中的“障碍”正逐步消除。
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便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实施,更有利的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快速长足发展。
(3)注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起初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而言,其现代所包含的功能性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满足建筑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的有效保证,到现如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已逐步从形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营运的系统,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认识还需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一个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建筑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消防报警、远程抄表、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增值业务服务。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可见,智能化之路是提高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的推进,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智能化的发展有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好这项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人们满意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应用
1引言
在现代智能化建筑工程中,随着楼宇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外涌现出许多新型控制技术,这些技术不但能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监视、操作、反馈等基本功能,还可以对各种设备进行信息集中管理与通信,实现信息共享。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应避免出现盲目投入大资金却没有足够市场份额支持的技术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是信息采集与处理,其相关技术包括:现场总线、智能元器件、微机接口及其控制、系统调试等方面,其中入侵探测器是信息采集关键部件,采集后的传输有多种结构的,而在民宅安全防范系统中为了节省小区内的管理成本提高实用性,采用电话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现代建筑行业逐渐展现出来智能化、数字化、节能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型建筑物普遍设置了中央控制系统,特别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层楼宇,增设了许多新的运行控制,因此,选择国际上应用广泛、可靠,适合于低压配电系统使用的PR0FIBUS-DP协议的现场总线技术。同时,用PROFIBUS总线来实现低压配电柜的智能化,国内在中高压供配电系统上其他一些总线协议应用较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有必要也有可能将所有配电都用一套监控系统来完成。
2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技术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联合应用就行了现代建筑中的电气智能化系统,与传统的建筑电气系统相比,其具有显著的工艺和技术创新特征,而且有效利用了能源,并且达到了集中控制、安全监管的目的。
2.1智能化的系统集成
从技术角度而言,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了电气智能化系统,将建筑中分离的各项电气设备和控制信息、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整体网路,以实现建筑电气管理与控制信息、资源、任务的重组和共享。
2.2节约能源
在现代建筑中,电气系统的能源消耗很大,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5%左右。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在满足使用者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广泛应用现代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要求。电气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相应设定不同模式的运行程序,对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化控制,以达到节约能源的基本技术要求。
2.3节省设备的维护
建筑中电气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以及两者能否真正实现节能运行的目的。通过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和方法,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的意义
3.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应用可以为人们创造所需的光、温湿度、空气和声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如:人工采光采用电气照明装置实现;调节室内温湿度采用空调设备实现;补充室内新鲜空气,排除臭气、烟气及废气等有害气体可采用通风换气设备实现;通过广播系统可以将声音送入建筑物的不同角落。.
3.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应用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缩短各种信息的传播时间、拓宽信息传播途径。如:增加人们生活和各工作方便的给排水设备的电动机拖动、各种运输电梯、保证随时使用的各种插座等;缩短信息传递时间的电话系统、广播系统、各种显示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3.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应用可以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提高建筑物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如: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自动排烟设备、自动化灭火设备、消防电梯、事故照明等;提高设备和系统本身可靠性的备用电源自投、各种继电器、自动开关、接地及接零等保护方式。
3.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全部设备和系统随时进行检测、控制和调节,使之处于所需最佳状态,而使建筑物达到维持功能、延长寿命、减少损耗、降低费用等效果。
4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质量监管
为了保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的实际效果,加强对于安装质量的监管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保证系统中各部分功能和性能全面发挥的先决条件。同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施工监管中,建筑企业还要注意对各具体安装环节的协调和处理,并且保障安装人员的生命安全。
4.1认真阅图是质量监控的前提
在电气工程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4.2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把好质量关在监控工作中,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4.3加强质量目标的预控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施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intelligent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intelligent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so that the building i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is the unif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starting from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sis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tries to appl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idea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当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建筑智能化的构建越来越成为建筑的核心部分。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在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智能建筑是通信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者的综合体现,智能化建筑可以形成更加良好舒适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本身的效用和满意度。
1 建筑智能化的组成部分
1.1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具体的办公专业领域,比如物业、服务、运营等方面,是一种人机交互的系统,涉及人、财、物以及文件处理四个部分,用于向使用者提供自动化办公条件,从而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符合现代工作人员对办公条件的要求。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充分保证建筑整体效用水平的提升,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
1.2 通信自动化
通信自动化涉及到电视、电话、互联网和无线电通信四个重要组成要素,通信自动化是保证建筑受众达到无障碍沟通的重要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舒适便捷的交流渠道,方便建筑用户的使用。建筑智能化的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用户对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的方便性程度,建筑通信自动化是建筑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1.3 设备自动化
建筑是多种设备的集合体,那么设备自动化就体现在建筑各种设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具体包括供热、通风、消防安全、供配电等方面。设备自动化可以保证建筑环境的优化构建,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受众对建筑本身的要求。
2 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智能化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建筑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其次,我国智能化建筑产品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国内智能化建筑要求,这就使得我国智能化市场被国外的建筑智能化产品所驱逐。智能化建筑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模式,那么智能化的实现就需要先进的高科技的建筑集成产品的应用,而我国在建筑智能化产品方面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术人员相对匮乏,专业技能不高,管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了智能化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的不足,那么要想发展高水平的智能化建筑,就要攻破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的桎梏,优化智能化建筑的不足。
3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要点
建筑智能化是现代建筑发展的表现,在智能化建筑实施的全程中,建筑设计是前提条件,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建筑智能化施工环节则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建筑质量、发挥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步骤。那么在智能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就要做好施工的管理,从而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化,实现智能化设备作用的发挥,提高智能化建筑整体功能。
3.1 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方面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因为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只有保证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好施工团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工作环节,要重视施工队伍的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智能化建筑专业知识,并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证智能化建筑行业拥有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保证建筑行业人才的供给。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有重大进步的施工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从而鼓励施工人员自发学习增强自身技能。还可以定期进行施工人员交流,使施工人员之间可以交流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帮助技能水平较低的成员提高智能化施工技术,保证智能化建筑工程拥有高效的施工团队,从而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
3.2 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方面
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要选择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管理。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同于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责任是对工程进行基础操作,而管理人员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对建筑项目的全程跟踪,从而保证整个智能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要参与到施工的整个过程,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性论证以及施工后续问题的解决,从而协调施工与设计的偏差,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控制在工期之内,发挥建筑建设效果。在具体问题出现之后,施工管理人员要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对智能化建筑方面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与设计人员共同集思广益找出问题应对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建筑效益的发挥,满足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需求。
4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推动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广泛发展。建筑智能化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建筑功能性和便捷性的建筑创新应用。那么在智能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要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保证智能化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阶段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保证建筑智能化效能的发挥。当下,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克服智能化发展的障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智能化建筑的后续工作中就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高新技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技术的娴熟掌握来提升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效能,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树媛.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探究[J].华章,2012(16)
[2]郑岗.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探讨[J].建筑技术,2012(12)
[3]陈欣江.探讨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1)
[4]郭挺生.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探讨[J].建筑电气,2011,07:53-55
【关键词】 建筑 智能化 项目管理 要点分析
1 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
(1)进行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所谓的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其实可以简单看成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建筑的建设要求再根据其投资金额最后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整体的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较为适宜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如今,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到如今变成了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整体建筑多方面智能化。当然,这些智能化功能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安装组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建筑智能化所要求的方面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用自如。才能为建设方提供更加合理经济的智能化建筑方案。(2)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需考虑以后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来说,在国内外各种技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让目前所谓的顶级设备在几年后淘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可以多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备配置时,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地,在保证目前的需求量的同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技术的冲击做好准备,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通信介质的变化,比如说从铜线到光缆。(3)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本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考虑智能化系统人性化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考虑。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设计。(4)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新型的方面,但行业还是有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所以组织一批业内专家对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是设计方案得到充分优化的途径,毕竟专家在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应用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实际的建筑智能化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的管理要点
(1)建筑智能化招标时,投标方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必须达到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招标的深度才行,主要表现在图纸除要具有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信息点表、监控点表外。还要附加一些智能化所需的设备、线缆、管材的规格型号与相应的参数等,这些都能提高智能化建筑招标的规范性与合理性。(2)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投标时除了要求施工具有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资质外。一般还要要求投标单位能够具备相应的智能化设计资质,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招标项目管理时要多加注意好投标方的企业能力。不过,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我国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慢慢增加。
3 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说道具体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因为涉及的方面实在较多,像消防、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专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具体设计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人员与智能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会议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智能化系统与相应专业间的接口与联动控制问题,还能确保现代化楼宇控制功能自动化的实现。(2)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弱电设备的造价成为整个智能化工程的总造价中的大头,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阶段。就要在充分考虑到设备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选取设备技术更强、服务更加完善的设备提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弱电设备的合理运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以后的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注意的方面就是,不同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干扰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智能化建筑管线密集部位绘制相应的剖面图与平面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专业与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装修要求。(4)所谓的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其实是指将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协调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像通信网络(CNS)、信息网络(IN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警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作为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的重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多多对其它成功的智能化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外,还要根据系统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原理达到满足用户基本使用与管理要求的目的。
4 智能化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建设方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除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外,还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梳理与优化,最后就是要做好施工时的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2)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时,最好列出较为详细的施工计划与设备供货时间。提前对各专业提出相应的智能化配合要求。并对相应的材料进场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的合格性。(3)还有就是因为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所以也导致相应的管线系统也将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提前对建筑中的各个管线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因为自身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安装时,要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负责。(4)最后就是因为智能化建筑是各种不同系统的组合。所以进行联合调试与专业系统的独立调试也将变得必不可少。只有确保调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效果。
5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智能建筑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代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的高新技术集合体,但由于我国的建筑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单通过项目管理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要点简单分析。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50
[中图分类号]TU855;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建筑材料、工艺与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但从当前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耗能高、设计不合理等,直接影响节能效果。为此,必须对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比如:中央空调管控、能源管控、智能照明等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本文重点探讨这些系统设计的优化情况。
1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基本概述
1.1 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应用现代通信、信息控制及能效管控等先进技术,把信息设备及应用系统、电气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控系统进行最优化组合,建立建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及通信自动化等系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高效、节能及低碳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基于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筑的中央空调设施、给排水设施、供配电设施及照明设施等的电能参数、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及有效的管控。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相关节能系统技术、专业理论还不成熟,使建筑的智能效果难以发挥。
1.2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
建筑的智能化管控在于创新智能化电气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内各种设施的整体能耗,使其高效运行。因此,电气智能化节能是智能建筑建设的主要内容。当前,国内建筑电气工程建设对于智能节能的认识通常是以降低能耗为出发点。原因在于现代建筑中,电气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首位。所以,优化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是创新和发展智能建筑的重要任务。如何对建筑内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中央空调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等实现智能化节能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技术的核心内容。
2 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现状
2.1 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能耗情况看,电力消耗占主要部分。太阳能、风能等是应用在建筑电气智能技术中的最重要的新能源。当前,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越来越成熟,这类电气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经济及环境效益。我国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优化设计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或问题,例如:在建筑电气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一些技术工程师对既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未能全面分析,使设计、安装等环节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一些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但没有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反而给用户造成了困扰。
2.2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①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尚未建立全面、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使电气节能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不高,运行不稳定;②电气节能自动化基础性设施不足,比如缺乏中央空调、给排水等设施,导致节能效果不显著;③电气智能化节能控制机制存在不足,控制方式和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建筑设施无法实现更高效运行。
3 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
3.1 电气智能控制优化
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设计的优化中,智能控制系统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控制策略的优化、智能控制装置的优化以及网络构建的优化等。
本文以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为例,从管控产品设计的优化看,替代零散的配电与监控产品,采用驱动与智能一体化,可实现供电、驱动、测量、控制与通讯等必要功能一体化集成装置,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选型、施工、维护及保养的难度。从控制策略设计的优化看,不仅采用系统群控、还融入变频调节、能效管控技术,对中央空调综合能效进行分析,在满足建筑需求的条件下,实现空调设备运行能耗最优化。从实施设计的优化看,采用强弱电一体化方式,取代了大量的线缆敷设、接线调试等现场施工、组装、调试工作,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难度。最后,从网络设计优化看,依照建筑电气工程的实际类型,明确拓扑结构控制网络的作用,有选择地应用总线、以太网、无线等综合方式控制网络,以此对中小型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予以优化,或应用分层多级网络对大型建筑电气节能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对以上设计进行优化,达到了良好的降耗、节能、环保效果。
3.2 质量安全监控优化
电气质量安全监控设计优化在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可确保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同时可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电气质量安全监控设计优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系统的保护措施予以改进和优化。例如:通过网络启动智能保护装置,应用人工识别系统对建筑电气质量安全予以有效监控,如此可及时发现和掌握存在的安全隐患,比如:建筑电气系统某个地方短路,可通过系统迅速找到并识别故障部位,然后迅速通知管理人员进行排故。②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安全系统予以优化,主要包含视频监控、门禁管控、数字及网络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以及安全防范等系统的智能化节能优化。信息采集及处理是建筑电气安全防范的关键,其主要应用现场总线布控技术、微机控制技术、智能调试技术等。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的安全监控设计优化对监控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重视建筑电气智能节能系统的设计优化及安装的同时,需要对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控,以提升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相关设备的质控系统效用。
3.3 照明及配电优化
在建筑照明智能化节能系统的设计优化中,需要应用现代节能性能良好的灯具,比如:采用声控、光感、红外、微波等技术的照明智能控制开关,可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此外,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可设置一定的采光井,以改善建筑的室内采光性。对于建筑内部照明设备而言,尽量设计采用节能灯具,在降低能耗的同时确保用户的舒适性。最后,对智能照明系统予以改进和优化,例如:控制模块自带感光与计量功能,当室内光线不足时,控制模块可自动对照明负载进行开闭控制,提高了响应实时性,系统也可远程通过控制模块对照明负载进行统一或局部的开闭控制,同时,系统将采集的耗电量进行电能统计与分析,实现电能精细化的管理,为节能增效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在电气配电系统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方面,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用电负荷容量及设备的布设等情况,确定选用合适的供配电节能设施,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合理选用电气运行电压;二是供配电布线尽量直,缩短距离,以减少线路损耗;三是尽量改进和简化建筑的电气系统。
4 结 语
智能化不仅是建筑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同时也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的国际趋势。而降低电耗、节约电力是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设计优化的重点。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的智能控制设计优化时,要重视和加强建筑电气质量安全监控技术创新,优化照明及配电系统设计,进而实现建筑电气智能化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技术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2]范臻.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9).
[3]王玉石,马勇明.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