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第1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风,踏教改之浪,创教改发展之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多年,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还不尽人意还在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小学没有配备充足的电脑,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计算机缺乏保养和维护,经常出现故障而无人解决。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操作电脑的水平普遍不高,普遍都不会利用网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也不懂制作课件、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欣赏却普遍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结果是使学生的某些应试技巧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能力却下降了。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3.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而且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日渐失去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

4.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要在农村小学教学上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形成新型语文教学策略。

1.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双基训练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把双基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融为一体的策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不确定,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对象不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确定的诸多因素,寻找双基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2.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小学生既有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着力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前就留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的老教师,这些教师淡薄名利,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往往教学方法陈旧,在语文教学中倾向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建设之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看,教学环境较差,教育观念尚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还没有实现彻底的素质教育。

5.不断完善现实有益的农村小学语文内容

目前,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农村小学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课程内容,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前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回忆他们农村经历的生活,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和乐,烤红薯的真与趣,掏蜂窝、捞鱼虾……从而帮助农村学生找到贴近生活的语文写作素材。此外,要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例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补充给学生一些有益于道德情操培养的文章、名人事迹或寓言故事,如《魔鬼与农夫》、《孔融让梨》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注重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2000.

第2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朗读 理解 情感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文章获得认识的必要手段,是小学生学习课文的必须步骤。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不仅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它还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使学生思想得到陶冶。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本的内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更多的篇章结构,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的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受益终身的读书习惯。”而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往往滞后,许多学生难以通过朗读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更难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其中有方言大环境影响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师重视不足的原因,更是由于应试教育强大惯性的推动。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我们认为要对朗读予以极大的重视。

一、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作为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深悟课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往往是学生深入理解基础上的表现。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培养他们与朗读密切相关的语感。所以说,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常常用自己的方言,能够用普通话朗读恐怕只有在教学中了,达到流利程度的只能是部分学生了。如果教师缺少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意识,那么学生的朗读就会成为今后发展的短板。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停顿的时间长短、重音位置、语调的把握、切入情景等。同时,要重视教学中的鼓励作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师的适时评价,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二、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课文,所谓的朗读就会成为干巴巴的文字堆砌,缺少情感体验,也无法感知课文中所含的韵味。而理解课文学生的朗读就会是另一番天地。“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和整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有声有色。”当然课文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尽量避免天南海北地胡侃乱说一些脱离课文的话题。要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下朗读。 如课文《詹天佑》中有:“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对农村的孩子而言是十分陌生的。这也成为这句话的关键词,弄懂意思,学生就能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场面热烈……那么朗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朗读也会促进理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重视情感体验。不能仰着脖子,没有感情,生硬地从嘴里迸出词来。否则,这样会没有语言的流畅感,语调就会呆板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就不可能做到抑扬顿挫,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彩,无从谈起语言所蕴含的真情实感。所以,如果小学生没有对词语和句子的正确理解,就会缺乏对课文的内在感受,在朗读中就体验体验不到精神情感,其实也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朗读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理解基础上的情感体验。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把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思悟的能力。教师不应该把精力仅仅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对字、词、句、篇的意思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要让学生思想浸润在课文所讲的故事中,与主人公一起流泪,一起高兴,一起体味生活的各种滋味。通过朗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内涵。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进而感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要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把握作者的思想,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再现课文的相关形象,让学生有相似的情感体验,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够读出课文的真情和意境。

总而言之,在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中,朗读教学现在显得尤为迫切。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朗读教学很不尽人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精神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奠定一个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的教学。正如有学者说“朗读是学生和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是良好语感的培养,更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生读书要自己去读懂,而不是教师讲懂。”因此,在此呼吁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

第3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效率低下。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每节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直接引起的,主要表现在:根据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语文课文学习的重难点。但是部分老师没有吃透新课改的教学意图,备课时没有在这方面下足功夫,直接导致授课时重难点不明晰,逻辑关系不明显。如此一堂课下来,很容易想象学生的接受性。此外,小学课堂的学习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然而可以看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多,有效练习多,学生动脑多,动手少,最终导致学生对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部分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朗读课文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但是在这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应该引导学生“读有所思,边思边读”,没有达到朗读的真正目的。

2. 教学资源缺乏,教育信息还需丰富。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现目前新课标无法得到全面实施的一个现实困难。笔者通过对所在县域的农村小学进行走访,不难察觉,由于受条件所限,目前该县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还停留在最基础的教学状态:黑板、讲台、粉笔、一本课本、一本教参,鲜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师在课堂中也较少求新求变,极少运用辅助教学手段。农村的小学生,除了教材以外,鲜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而我们知道,大量阅读对语文学习是极有益处的。然而受校舍、经费等限制,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开设图书室,部分虽有图书室的小学其中书籍也大部分已经年代久远,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难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再从教育信息的角度来看,近年年来虽较以往已经有所发展,然而相比城镇而言任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相对以往有所增多,农村语文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小学语文教学前沿的教育方法。然而,这些前沿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所有教师学以致用,将这些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当时刻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把握住语文小学教学的时代脉搏。

3. 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现阶段,相较于城镇小学而言,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地按照老思路、老方法进行教学,简单的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仅仅是教学生识字认词,而忽视了新课标要求下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思路上趋向公式化,教学方法模式化。事实上,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启蒙阶段,对学生而言,除了生字词语的积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也是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的。

二、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建议

1. 回归“主体”,提高效率。首先,教师无论何时都应该认识到,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是小学生。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泛泛而教的方法,从备课阶段就应做足功课,根据大纲的要求,高度提炼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置,使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明晰,详略得当,课堂内容紧凑高效。

其次,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阅读能够理解主要内容,形成其自身的体味和推敲形成自我判断,把尽可能多的思考、判断、归纳、赏析的机会还给学生。

再次,小学生这个阶段是天性活泼、好动的。因此,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不同感受,选择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学得高效扎实,体会得深刻、真切,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进步。

2. 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施行新课改的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尤其要注意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其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结合农村教育教学的特殊环境,因地制宜,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逐渐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在讲解《春》这堂课时,就可以利用农村处处可见春的足迹这一特点,带学生踏青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并总结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使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给孩子们广阔的空间,带领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趣味海洋里游弋。

3. 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因此,教师的能力素质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农村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高低。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对孩子的教育不得不算是一个问题。老师就更应当从各个方面关心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通过自身知识面的扩大,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更好地挖掘出教材的内涵,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

第4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思想;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整体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老师身兼语文数学等好几门课的"怪现象",许多老师经常是上完语文课接着又上数学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就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流失,因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因来农村地区任教,主要是因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待遇等等都不如城市地区,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自愿赴农村地区任教,而且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相当部分还是大专、自考等文凭,本科学历的老师依然很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以及进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跟上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思想,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和改善,疲于应对,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2)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硬件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严重缺少,教室等也是十分的落后,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少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和书本教学,同时相关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也是严重缺乏,学生在课余时间摄入的知识量也是严重的不足,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严重落伍。由于农村地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新思想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严重跟不上潮流,教学方法落后。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的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智力等的开发,教学思路比较保守,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4)农村地区的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普遍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她们的头脑中普遍有着读书无用,知识不重要,许多小学生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早早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些都无形中给学校的教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都外出打工,许多村庄早已形成了"儿童村"现象,老一辈人对小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影响,许多小学生早早的辍学打工,而且对学校里的小学生的思想也有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给农村地区的正常的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的措施

(1)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待遇条件,实施西部计划等措施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当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很大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足,教师待遇等还不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更大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老师的相关的待遇,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大学生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不断壮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现状。

(2)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分布,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农村地区学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购进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跟上了,才能谈得上软件设施,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号召发达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的捐款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硬件水平,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应该定期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去那些城市当中的学校进行定期的听课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通过定期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等方式努力使他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力度,努力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进一步的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在实际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我国的总体的教育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秀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J].学周刊,2012,34:51.

[2]史海龙.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17:35.

[3]余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措施[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13.

第5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美育;美育意识;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51-01

1 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美育地位、作用、内容方法及途径

1.1 在地位上,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基本一致。都认为语文课能进行美育。

1.2 在作用意识中,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而被试者把语文列为进行美育的第一位,是否体现了教师授课的一种倾向性。其次,我们在对于语文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的排序中可以看出,有42.1%的教师把语文知识排在第一位,而只有25.2%的教师把语文能力排在第一位,说明农村教师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较为严重,打破这种局面,势在必行。

1.3 在关于语文美育的内容方法的认识中,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被试对象对美育内容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果加以引导,势必对美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1.4 在关于小学语文美育途径与方法,效果与要求意识中。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明显感觉到,途径与方法意识的欠缺与模糊,以直接影响了美育的效果,没有具体的美育方法,已成为美育教育最直接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被试者回答都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增强美育效果;其次,还显示出大专学历的教师对美育效果认识的模糊程度较明显。这是否为在教师队伍中只追求高学历而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教师提个醒,敲一下警钟。同时上级部门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培养力度和实施力度,使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讨论中还表现出,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教龄的被试者都显示出不同的差异和相关性,说明这三方面直接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这三方面考虑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从研究中我看到学历并不是决定美育的重要因素。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自身各方面技能必将推动美育的发展。

2.课堂实践与讨论,是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2.1 美育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要在于培养人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美育教学,便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例如:在字、词、句的教学中,注意渗透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如要求学生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型规范、结构匀称、字距适度、字行分明、布局协调、整体美观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如在古诗中,词句教学的美学渗透最为突出。

2.2 创设情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比如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去大自然中感受朱自清《春》的气息;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去领会人间的真、善、美;写出自己的体会。

3.小学美育标准对语文学科及教师的要求

3.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统,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既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二者的沟通,但教师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通。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活跃,能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特定情景之中,寓情于之理,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消除消极的因素,感受积极的情绪,最终获得美的享受,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建立健全高尚的审美观。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与美育相辅相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语文教学又是作者美学思想的重要传播手段。

3.2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也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涵的理念和感情,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美育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如《画鸡蛋》、《一定要争气》、《爱迪生》、《两个铁求同时着地》等。这些科学家、画家、名人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高尚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小学教材记叙的每一件事,都充满着创造精神。这种勇于创造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第三: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人文创造的"物",如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智慧的《黄山奇石》、《颐和园》、《南京长江大桥》、《桂林山水》等,还有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也有大量反映,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创性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因而;在创新中感受美、在美中培养创新精神,便是成为新时期的又一亮点,同时小学语文也成为美育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第6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探究

班班通的应用主要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教师在备课阶段能够将文本、图形和视频等教学素材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利用进行计算机全面控制与处理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的应用不仅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得到了及时更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丰富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在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机

兴趣使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关键动力,而学习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也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班班通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可以将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整合,进而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1]。比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相关内容时,其中详细的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观和丰富的物产,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对于文章中描写的景色,以及海底中各种颜色与形状的动物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来为学生展示文章中描写的各种景色与动物,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全面激发,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西沙群岛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印象

二、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讲,由于教育资源和条件有限,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水平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怎样帮助学生突破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逐渐成为了困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也常常难以制定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2]。而班班通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比如:在讲解《望天安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相关知识时,仅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对“天门中断楚江开”“山色空蒙”等词句有深刻的理解,也无法感受到天安门的壮丽。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课件来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与视频,这样不仅能够快速的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通过观看更直观的图片与视频也能够对原本无法想象的景色有更透彻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轻松的掌握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与目标。

三、利用班班通加强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与要求,科学恰当的应用班班通设备,这样不仅能够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讲《王小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中小英雄机灵、勇敢,以及壮烈牺牲的相关片段,进而利用小英雄表现出的精神去感染学生,震感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升华自身情感[3]。

此外,从前在组织家长会时,常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支撑整个活动,久而久之,不仅难以获得理想的活动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而利用班班通设备,则能够为教师提供极大的方便。比如:在开展家长会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家长与学生播放《和孩子在一起》等类似的视频,让家长深刻认识到陪伴对孩子健康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并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这样不仅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也实现了预期目标。

四、利用班班通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都是先由教师结合写作要求与方法进行讲解,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写作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会面临无从下手的写作困境,并且写出的文章质量也不高,虽然也有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但学生的整体写作兴趣和能力却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班班通来改变作文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完《北京的春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北京人过春节是各种热闹的场景,进而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拓宽其学习视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幅图片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

总之,班班通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也拓宽了教师的创新空间,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班班通与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于班班通的应用应充分结合教学需要,不能盲目应用,避免产生依赖性。

参考文献:

[1]栾.浅谈“班班通”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关爱明天,2014,(8):155-156.

第7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不少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课程目标,使学生感觉没有成就感,很多只是机械地应付,甚至不完成作业。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作业,减少作业数量,难易适中,形式新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到是个负担,反而会积极去完成,效果也会明显提高。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小学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布置思维化作业

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精神,体现语文作业活泼多样化,布置一些学生内心真正喜欢,能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一)想象性作业。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想象力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记忆性作业。记忆是成功之母,记忆的知识越多,“库存”也就越多,将来可提出的“货”也就越丰富。“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提高记忆力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些学生联想记忆好,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只需记住头尾,便能记住整体;有些学生情绪记忆好,特别高兴或悲伤时记忆的东西就相当牢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记忆性作业。

(三)推理性作业。推理是有严密逻辑性的,根据线索推测下一步的发展。学生很喜欢侦探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学生一般的推理方法,学着运用推理方法来指导新一轮的学习。如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猜字谜、填成语等形式。

二、布置生活化作业

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过程。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概括能力等,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让言语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变单纯的问问答答为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让作业回到生活,使作业变得亲切、生动起来,在生活中完成“作业”,也能达到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

(一)“听”培养听的品质。听的品质对于一个人很重要,生活中有许多要求去听的事情。在生活中,可以布置学生认真听爷爷奶奶讲讲过去的故事,听一听邻里近期又发生了什么趣闻,然后讲给班里的学生听听。

(二)“说”训练说的准确性。学生在家里能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在家里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说话训练。学生往往愿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基于此,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事前和家长交流好,提醒家长在孩子说话时适当指点孩子说话要通顺、连贯,有重点,用词恰当,等等,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

(三)“读”引导思的方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读标语牌,读小动物,等等,拓宽读的视野。认真思考标语牌的意思,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要求“读”出重点和特点。

(四)“写”真实的感受。在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把生活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记录下来。

三、布置个性化作业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创造,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学习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还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的作业。

(一)独创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强烈需要。所以,作业形式还应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展现不同的风采,培养敢于创造尝试的性格。

(二)注重趣味性作业。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很注重趣味性,使作业题目一下子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其求知欲。

(三)侧重实践性。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再用于实践,在进行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有时可以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对课文知识进行验证。

(四)提倡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空白”,我注意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提出各种问题。

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总之,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纯粹地让学生做作业,而要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第8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一、农村小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文本钻研不深,读书不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科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不清晰,随意性大。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没有做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写字教学很少当堂完成写字任务。高年级阅读教学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地解读,不注重对读书的教学设计,目的性和层次性不明确,读书指导不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走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中生怕学生不懂,仍是多讲多问。即使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但途中叫停,学生必须半途而归。

二、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的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如何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趣,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第9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一、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好“度”,要难易适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提问不能仅仅使用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提问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在农村小学的学生,接受知识,反馈知识和表达方式上,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不同和差距。教师们要俯下身中他们中,处身涉地的体会它们的思想,认识学生的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掌握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现状,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所有学生产生大量的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映,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打破一般的思维方式。

二、问题要有指向性,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向。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认知设计问题,不能离开教学目标,漫无边际地提一些问题。小学教师所提的问题情境并不神秘,应该是学生生活范围中所感受到的,但又不能直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处理。虽然熟悉但是又不能马上解决,才产生疑惑,引发思考,促进探索。这样的情况很正常,老师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水平,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怪异”的思维和表现。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部程式化的针对学生,而是通过将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对一的,小组式的,或者“搭班子”式的,把学生们融入一个课堂里的“自由环境”,最终为我们共同的一个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互动,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全方位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智力。

三、问题要有突破性,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探究的时候,或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偏离正确的思考方向,突破这一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解的水平。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意地发现和引导。首先老师要启发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去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究过程中的追问或补问,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

问题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幽默诙谐的问题,能提高整个课堂氛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这是老师们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多提一些他们生活相关又与课堂主题一致的问题,或突发性的提出一些他们“措手不及”的问题,打破他们惯性的以为老师的“常规”,让学生处于时时新鲜、时时有趣的课堂情境中,让每个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了知识,使教师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问题要有多元性。

最好一个问题能够涉及多个方面,能够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理解,多方位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提高,达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比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提一些识字的方法,猜字谜,换偏旁,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识字,还可以通过,谐音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字,一个字也可以通过音形意三方面来学习。利用工具书,多收集一些象形字,在课堂上演示字体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好过程,把现代字体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同时因为汉字象形的这一特殊因素,培养学生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增强对汉字的直观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