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零售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销售额过千亿的地方家电零售企业也在寻求更强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扬州汇银家电联合60余家消费电子、区域家电渠道商在北京成立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并成为联盟主席单位。目前这些区域性的零售商已经形成一个散布全国,称雄本土的城镇复合型家电连锁群。
区域零售商成长的历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过程。它们根据三四级市场的现状和特点,设计出了符合市场规律及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以2010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扬州汇银家电为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在江苏和安徽的27个城市或地区,拥有30间自营店面。220间特许店面,126个服务网点的家电连锁企业。汇银家电董事局主席曹宽平创建的“自营连锁,加盟连锁、售后服务连锁,品牌发展”的四轮驱动商业模式,经历了三四级市场的大浪淘沙,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在县城开设1家核心旗舰店,在县镇开设1~2家加盟连锁店,在每2个乡镇之间开设1家售后服务连锁,同时通过品牌,串起整个市场。这种商业模式,有效克服了三四级市场原来无法沉下去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困扰三四级市场零售的难题。
自营,加盟互动
深耕区域市场
每到个地区,汇银家电首先在该地的地级市和它下面的县城开出直营店。其中地级市的直营店面积为3000~35OO平方米,县城直营店的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这个店即是汇银的样板店,也是辐射周围10-20个卫星镇的物流平台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然后以县城的直营店为核心,在该县城所属的镇、乡分别开出加盟店,加盟店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汇银家电地级市直营店在满足本市区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能兼顾到下属县城20%-30%的高端消费者,而县城直营店在满足该县80%消费者的基础上,还能满足下属乡镇20%~30%的高端顾客。”汇银家电董事局主席曹宽平告诉记者。
汇银直营店所到之处,加盟店在周边迅速跟进。这就是“店群”的概念,从而减少了单个门店孤军深入,单兵作战的风险。与近年业内流行的特许加盟概念不同,汇银对加盟店不收取加盟费,只要求加盟店从汇银直营店进货,根据加盟店业绩不同,汇银总部对不同加盟店给予不同的折扣。在加盟店的管理上,汇银要求加盟店采取统的品牌形象,门店设计,并对加盟商进行定期培训,保持管理理念的统。此外,汇银要求每个加盟店接入汇银ERP系统,这样总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看到门店的销售业绩和库存情况,可以及时对加盟店进行指导和商品配送。
可以看出,直营店在汇银模式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销售,贡献利润,更是对加盟店的支持和管理平台。一方面,直营店作为货品的物流中转站,加盟店的商品均有当地直营店进行配送,另一方面,这里也是加盟商的培训基地。所有的乡镇加盟店,在开店之前,都要接受在自营店的经营,管理培训,家电知识、销售技巧,经营技巧、管理方法等都从自营店开始,渗透到遍布每个乡镇的加盟店。
而加盟店则是汇银电器对接农村市场的“触角,它将汇银总部和农村市场连接起来+不但降低了将门店开到农村的人力成本和资金压力,而且由于加盟店主均为当地居民,更加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和客情关系。加盟店和直营店相互联动,做大规模的同时盘活了农村市场。加盟店更像汇银家电的下游客户,汇银按照一定的折扣将商品“批发”给加盟店,只不过与一般意义上的不同,汇银将下游的客户进行了统 管理,纳入“汇银”这样一个品牌的旗下。
经销合一
增强终端话语权
三四级市场虽然总量很大,但是过于分散和复杂。地级市距离县级市,县级市场距离中心乡镇都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如果能把三四级城市连起来,最终就是最大的零售商,运营效率可以大大提高。那很多人都想做这件事情,问题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商业模式去做这件事情,比如很多工厂以专卖店等形式去做,很多地方零售企业也想搞连锁。然而在三四级市场发展,仅有零售是不够的,光有零售店,太分散,每个零售店的效率上不去,每个店的运营费用很高,是不经济的。单纯有零售赢利能力上不去,单纯有,过于受制于上游的制造商。而既有又有零售,才有好的价格优势,才能有地区的话语权。
一些国产品牌如海尔,美的在三四级市场做得都不错。而目前合资品牌也在向下沉,但走的很困难,主要是营销体系的原因,所以必须找到合适的流通渠道。汇银和供应商之间是合作和帮扶的关系。批量分销业务令汇银家电获得了规模采购优势,增强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并通过掌握知名品牌在特定区域的分销权或取得特定类别商品的区域独家分销权,为零售业务的货品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拓展服务网络
提高服务效率
三四级市场的维修售后问题非常复杂,而汇银采取了售后服务加盟连锁的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扩大了服务的辐射能力,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县一级市场包括镇上的加盟店,最难解决的就是服务问题。厂家最头疼的事情是物流跟不上,维修服务成本高。汇银通过维修服务,通过物流来提高效率,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够感受到在农村市场门店买产品和在城市门店买东西是模一样的服务也能得到保证,这样就成功的完善和丰富了商业模式。
售后服务不便利是农村家电市场的一大特征。一些农村消费者的家用电器出了故障,打电话报修,由于交通不便,可能几天,甚至几周后才有厂家人员来现场维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汇银家电在每两个镇之间开设一家售后服务连锁店,只要一个电话。半天时间之内便有工作人员上门维修。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以为售后服务是为了保障销售而设的后勤部门,是“成本中心”。不过在汇银家电看来,由于自设售后服务连锁解放了一些厂家的售后工作,从而可以从厂家获得更多支持。另外,一些零件的更换需要消费者缴纳定的费用,因此,汇银的售后服务不仅不是。成本中心,甚至略有盈利。
供应商希望门店把他们的商品到达
零售最终端。只有依托于网点,物流才经济。原来配送台彩电100元,网点增多以后平均只有10元左右。一个县有十个镇,五个镇都有汇银的网点,配送就很经济。针对郊区店城镇店也存在城市居民跨区域购物的情况,汇银选择的是直线配送,服务方式,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不是采取通过二级配送服务中心周转配送的曲线配送,服务方式。这样一来物流系统、服务系统,门店系统,在呼叫服务中心系统的调动下实现了三网合一的串联式而非并联式的互联协同效应,在缩短服务半径,节省运力成本的同时,更缩短了时间成本,提升了服务的品质。
本土化营销
变“坐商”为“行商”
二级市场的营销更多的都是依靠密密麻麻的广告,实行高空轰炸,而三四级市场不需要这么做。一方面广告传播的媒介本来比较少,甚至有的县没有报纸广播电视,老百姓上网也少,他们更认同特殊的传播方式。汇银通过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对比分析研究,确立口碑传播是农村消费市场消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结论。针对农村消费者普遍具有对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各乡镇政府公务人员,企业老板等“权威”人物消费的示范效应。汇银一反传统大连锁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短平快的市场营销策略,达到压缩市场成本,节约省钱的目的。
“一个位于市区的家电卖场辐射半径是5公里,如果你呆在店里等客上门,你的利润半径也就这么多。如果你的员工走出门店,到社区里面,每个员工就代表个门店。这样你门店的覆盖范围就不止这么大了。”曹宽平认为,汇银营销的核心凸显“行商”概念。在汇银,每个店长被要求组织门店的员工深入消费者,在所划分的片区,做好顾客营销。至于活动的内容,门店可自行决定。走动营销更能贴近客户,并且可以节省大量投放媒体的开支。
“大数据”的内涵及零售企业大数据源的内容
(一)“大数据”含义及特征
“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一般数据库软件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大容量数据集(Bill Franks,2013);其“大”不仅指数据规模大,还指通过对海量数据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知识,转化为商业优势,带来大价值、大利润和大发展。“大数据”一般包括四个特征(四个V):一是数据量大(volume),数据量级别以EB和ZB计算;二是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除了传统结构化数据,还涵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评论、地理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三是数据价值高、密度低(value),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四是实时处理(velocity),“大数据”通常以数据流的形式动态、快速产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对数据进行有效和适时的处理。
(二)零售企业大数据源的内容
1.大交易数据。即零售企业内部因交易产生的数据,主要指来源于企业ERP、SCM、CRM和WEB交易系统并以SQL数据库来存储的数据,可以分为企业营销数据、企业管理数据两部分。前者是将企业产品或服务转移到顾客身上所产生的数据,有顾客数据、销售数据、价格数据、产品数据、市场竞争数据等;后者是对企业的产品、人员、设备进行管理而产生的数据,有财务数据、运营数据等。
2.大交互数据。主要是来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中人与网站、人与人交互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消费者在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商品搜索、浏览、比较、购买时产生的点击流数据、来自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分享推荐、交流沟通、咨询等社交数据,涵盖视频、即时通讯记录、录音、图片、帖子、点击动作等各种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
3.感知数据。主要来源于物联网中的传感器、RFID、GPS芯片、观测设备等检测到的关于零售企业产品、设施、路线布局、柜台设置和顾客等信息的数据,包括传感数据、RFID数据、观测数据和由含有GPS芯片的各种智能终端等产生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
“大数据”驱动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内容
顾客价值主张创新是“大数据”驱动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容。顾客价值主张是对顾客真实需求的深刻描述,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企业的顾客价值主张,企业才能开展其他的活动(魏炜、朱武祥,2009)。“大数据”驱动的顾客价值主张创新,主要包括:
(一)以实现顾客个性化价值为战略目标
零售企业应以实现顾客个性化价值为战略目标,通过布局“大数据”战略,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和分析容量巨大、类型多样的数据,全面洞察顾客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精准搜寻目标顾客,实时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保证顾客对企业活动的个性化、深度化参与,促使顾客个性化的价值主张得以实现。
(二)精确地洞悉顾客的真实需求
零售企业应利用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平台,将顾客个性化参与融入传统价值链活动中,实时储存和整合顾客的大交易数据、大交互数据和感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顾客真实需求信息,勾勒出一个360度顾客全景视图,获得全面、精确的顾客真实需求信息,设计精准、实时的需求响应系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三)精确到个体的顾客细分
零售企业应利用“大数据”获得全面精确的顾客需求和购买行为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从多种不同的维度对顾客进行更精准的细分,形成每个顾客的购买需求、购买行为、购买偏好和购买决策的信息,从而实现对顾客的个性化营销。
(四)实时精准的定位
零售企业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来源众多、类型多样的顾客数据,实时模型化顾客的行为,随时随地精准定位顾客潜在需求,快速精准识别顾客购买决策,主动推荐产品或服务促进交易的完成,实时满足顾客需求。
“大数据”驱动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条件
(一)创新的运营支撑条件―关键业务和流程创新
1.体验创新。零售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优化顾客的购物环境和购物内容,更加地符合顾客的购买习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心理诉求和体验偏好,提高顾客体验水平。一是构建顾客体验分类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顾客购物过程中与企业及其产品的每一次接触行为数据,依此判断和评估顾客的购物体验状况,从中提取关键性的顾客体验指标,并对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顾客体验的主要类型,构建顾客体验差异分类模型,针对主要顾客进行深入的购物体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业务流程设计,针对顾客交易过程中因体验不佳放弃购买的环节进行再设计,改进顾客购物流程和环境,提高顾客体验水平。二是构建顾客流失监测与预警模型。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流失顾客的行为特征和流失成因等信息,构建顾客流失监测与预警模型,提前发现流失顾客状况,及时、主动地关怀和挽留顾客,降低顾客流失率。
2.营销创新。零售企业需要构建顾客购物行为模型,主动推荐个性化服务,实行精准营销。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顾客需求、行为偏好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构建顾客购物行为模型。二要在实时更新顾客购物行为模型基础上,主动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体验和关怀,精确推荐符合顾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实现精准营销,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三要实行全渠道营销。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与顾客互动(李飞,2013),除实行电商化策略外,还应通过网上店铺、移动店铺发起地面活动,邀请顾客到实体店消费、参加节日主题活动等,把网络购物和实体店购物体验完美融合起来,以满足顾客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综合体验需求,实现全方位的营销。
3.供应链管理创新。零售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供应链所有环节(供应商平台、交易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整合在一个供应链平台上,统一管理、全面共享各环节数据,实现供应链管理创新,包括根据顾客购物行为模型,控制企业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推动大规模产品定制预售活动;建立一套科学的库存管理预警机制,保证库存、价格信息的实时更新等。
(二)创新的资源支撑条件―关键资源能力创新
1.大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收集。零售企业需要运用大数据收集工具及不同收集方法,收集各种顾客需求偏好和购物行为的数据。大数据存储、集成及预处理。零售企业需要利用云存储的数据仓库系统对大交易数据、大交互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解析、清理和重构等,对缺失值、重复数据和噪声数据、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按主题进行数据组织,便于数据查询和实时访问,为零售企业提供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效益(谭磊,2013)。大数据组织。零售企业需要对进行包括数据转化、数据抽取两方面的大数据组织(徐国虎、孙凌,2012)。数据转化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过滤或映射转化为模型和索引,提炼出有意义数据;数据抽取是检测数据的相关性,以发现关联的数据所蕴含更大的价值特征,从顾客行为数据和产品销售数据的关联性中,分析不同群体顾客购买模式。大数据挖掘和应用。零售企业需要通过挖掘顾客行为、需求和消费偏好等数据,实现顾客分类模型和顾客流失模型、基于位置和时间的精准化推送、产品关联推荐、市场交叉销售、预测顾客再次购买、商场布置、货架布置、货存安排、企业舆情分析等应用安排(惠琳,2014)。
2.商业洞察能力。商业洞察能力的本质是将大数据资源转化为企业预见力和决策力。零售企业需要在本企业市场、投资、运营等部门共同协作下,利用“大数据”预测顾客潜在需求和市场机会,指导企业的业务决策,将数据精确度和决策粒度相结合,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案。
3.大数据成果共享能力。大数据成果共享力直接影响零售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零售企业需要通过大数据战略部署,重新定位大数据分析部门的功能,通过将大数据分析部门和IT部门定位为大数据技术和成果服务提供者;加强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成果共享机制,打破信息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供应链部门和销售部门等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顾客购买行为和需求偏好数据的共享等措施,增强大数据成果共享能力,实现精准营销和立体营销。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时 间: 2014年8月
近年来,人们对商业模式普遍产生了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回归商业本质。此时我们发现,如何解读“商业本质”反而成了问题。
2008年,我在理论界率先提出商业形态概念,对商业本质的研究必须以商业形态为基础。
首先,商业形态就是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组织形态。
商业形态的概念来自商业流通领域,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经营组织类型(简称“业态”)。比如,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零售商又分为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市、杂货铺、连锁店甚至网店等形式,他们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没有本质区别。
我们将商业形态概念延伸、提高到产业高度,即企业在产业中的组织类型和在产业链上的存在形态。不管何种产业或某一产业中的特定环节,一般都存在着各种商业形态。
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按价值链顺序涵盖的商业形态是:投资商、设计商、开发商、建筑(承造)商、(销售)商和物业管理服务商等。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商业形态包括加工商、制造商、提供商、运营商和贸易商等。
加工商一无独立的营销体系,二无自主的产品品牌,只能为品牌企业贴牌生产成品,或为中间商生产半成品、零配件,最终沦为别人的“加工车间”。
制造商亦称生产商,一方面生产成品并自行销售(直销或借助加盟商分销),另一方面只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即所谓自产自销。他们拥有独立的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但因依赖自身产能而带有“重资产”风险。
提供商指的是企业提品、服务,而且很大程度上借助分包、外协方式。在具备相当技术附加值的产业中,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运营商则是依靠一定的特许经营权,提供综合性、公共性的服务。其特点有三个:一是具有一定垄断性,二是服务的客户广泛而普遍(无指向性),三是一般不生产或提供有形产品,但商业品牌的建设维护相当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提供商”与“运营商”的内涵比较接近。比如,我们一直将中国电信视为电信服务的运营商,但他们却旗帜鲜明地自我标榜为“综合信息处理服务提供商”。
而贸易商销售的产品并非自产,主要方式包括批发和零售。批发逐步已被分销、所取代,而且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迅速走向连锁。零售商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但不连锁就难以做大。
其次,基业常青的沃尔玛如何将零售商做到极致?
1945年,山姆・沃尔顿用从岳父手里借来的2万美元,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开设了第一家杂货店。1962年,公司正式启用Wal-Mart商号,并于1970年公开上市。
对7岁就开始卖报纸、送牛奶的沃尔顿来说,薄利多销才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天天低价”可谓经营哲学的逻辑基础。要使普通百姓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就必须“天天低价”;而要做到“天天低价”,就必须坚持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和每天追求卓越,并推行员工持股分享计划。
1987年,沃尔玛耗资4亿美元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全球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用于全球连锁店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联络。这间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数据库,涵盖了商品来源与流向、仓库管理、顾客、设备投资、管理费用及经营分析等信息。
2004年,沃尔玛率先启用智能标签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条形码。智能标签内含数据芯片,记录着货物的各项信息,无需人工干预就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行物流配送操作,同时还能降低盗窃和假冒产品的风险。
就这样,在互联网问世之前,沃尔玛就解决了自身运营的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问题。从不搞营销广告轰炸,更与商业模式创新绝缘的沃尔玛,在IT设施建设方面堪称“国家级”投入,其收益回报与核心竞争力谁与争锋?
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长居榜首的是沃尔玛;在全球富豪排名榜上,沃尔顿家族位居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之前――其诀窍不过是把零售商做到无人匹敌。
最后,商业模式取决于商业形态,而后者更重要。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商业组织在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前提下的持续盈利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将内外部各种资源和要素系统整合起来,形成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达成利益相关者的一种交易结构。
众所周知,快餐大王麦当劳的利润支柱实际上是商业地产经营:首先把精心考察的店铺租下来;然后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加盟商,将店铺加收20%的租金后再租给加盟商。
商业形态与商业模式二者不容混淆。简单来说,企业必须先明确商业形态,再确定相应的商业模式。
第一,二者的层级不同。
虽然不否认存在一定的互动作用,但总体而言,商业形态决定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一定商业形态基础之上的,同一商业形态下的企业商业模式有其共性(不排斥标新立异)。反之,一定的商业模式要在不同的商业形态之间进行转移、复制,一般而言难度要大得多。
譬如,制造商与零售商属于不同的商业形态,对应的商业模式必然不同。制造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供应链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产品研发创新而提升附加值,以及市场渠道的战略合作。而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则侧重于规模化采购、连锁化销售和快速周转,甚至离不开供货商的入场费、推广费。
第二,二者的重心不同。
可以说,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确立战略定位以及商业形态之后,所相应采取的竞争模式、运营策略。正确的战略定位(包含商业形态)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盈利,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同样,正确的商业模式能带来盈利,但如果缺乏科学的战略定位则无法持久和难以扩张。
在2016年,马云在杭州举办了一个五万人的“云栖大会”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新零售”,那么新零售趋势的来源是什么的,我想一定是来自于”新消费”。在进入消费升级的时代,百货业的受众客群将分化出两个部分:一块是掌握大量财富的高净值人群,这部分的消费需求的发展方向将会走向私人定制时代;另一块是对品质消费与追求品质生活的新中产阶级的大众人群,这部分客群的需求则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与产品背后的服务加上极致的良好的用户体验。
所以百货业未来的新图景,不止于自营还是联营的窄面思路。而是顺赃新消费时代的特性,上升到零售商与品牌商共同进入供应链+产品设计的模板创新上面,在新消费时代,如何提升商品流通的效率与效益。给消费者供应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才是百货业未来新的发力点!
下面我将通过深圳万象城的项目概况的案例来看当下的百货业主流的经营模式。
深圳华润万象城楼层业态调研情况:
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25.5万平方米,车位数3000个。
商业定位:高端定位,20%国际一线品牌与80%国内一线国际二三线品牌集合而成。深圳最大的购物中心,集零售、餐饮娱乐、文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购物娱乐中心。真正体现一站式的消费理念。
B1:百货+精品超市+休闲轻食+礼品,该层商户55家,分布有ole精品超市、Reel百货,两个大型主力店规划于该楼层最靠里的位置,对拉动人流入内有很大帮助。
L1:百货+国际精品,该层有60家商户,除1个百货主力店外,还有5家以上次主力店,以经营国际大牌服装/鞋包为主。
L2:百货+时尚精品,该层国际精品商家数量减少,增加快速时尚品牌,该层的空中连廊将万象城一、二期巧妙连接起来。
L3:百货+影院+特色餐饮+品牌零售,该层加入了另一主力店-嘉禾影城。
L4:影院+溜冰场+快时尚品牌+主题餐饮,该层以娱乐业态为主,快时尚品牌搭配主题餐厅,确保人流的保障。
L5:餐饮+家居家电+数码影音,该层以餐饮业态为主,配合电器主力卖场,虽然位处最高楼层,依靠美食餐厅的吸引力,人气依旧高涨。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购物中心模式基本与以上购物中心的经营情况大同小异(项目配套方面),可以研判出目前百货业态的主流模式还是以联营为主。那么,在如此庞大的一个商业集群的项目里,百货业的经营痛点在哪里?
百货自营的痛点在于专业买手的人才培养与招聘难,二是运营成本比联营模式要更高,还必须承担运营赢利的高风险。不管是联营还是自营,百货业的未来趋势应该根据不断发展的行业特性,找到零售商业的本质问题,改变我们的经营技术,着重于在合作方式上的灵活性,合作双方的深度信任,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性。
零售商业进入消费升级2.0时代
影响消费革命变革的核心基因是:商业零售的信息因素。把商业零售的发展阶段分割出来的话,商业零售1.0时代,商品本身的信息相对封闭,零售商平台掌握着连接顾客的重要环节,上游连接生产商与经销商,下游连接消费者。消费者要买到商品其中很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零售商的平台。进入零售商业2.0时代的时候,由于互联网时代,获取商品信息的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消费者越来越聪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正在获得无法撼动的主动权。现在,市场已经从供给驱动变成了消费驱动。在这种形势下,消费者有了主动权,就可以影响供应商,然后满足自己的需求。
过去,零售渠道是为生产者和供应商服务,现在,渠道就要更多地为消费者服务。互联网成为新时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今天,消费经济已经从传统肖费模式变革为整条供应链围绕终端肖费需求进行服务与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协作系统。成就了今天新零售物种的诞生。
新零售时代的运营技术应不断地迭代
百货业的发展,靠着发展起步时的信息不对称时代的行业红利到今天的全国各地的购物中心,SHOPPlNGMALL、百货店等。这几年零售业线上和线下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所以不管是经营层面还是竞争层面,渐渐地不再聚焦于线上或是线下的模式,而是开始回归到零售的本质,那就是在供应链能力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掌握消费者变化的技术,个人认为可以好好利用“大数据”武器,车品觉说,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是关联。因为大数据和以前的数据不一样,首先就是很多数据不是你自己搜集来的,所以你需要有一个对外部数据的认知,尽管你自己的数据有时候已经足够大了,但还是要把别人的数据“关联”在你自己的数据中。这是和过去最不一样的,过去的数据是封闭的,但今天我们一定要和外部的数据关联。
比如品牌商在卖场推出体验店概念,顾客进到卖场想买一只定制化的包包,到柜台把想要的大概样款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工厂设计部门,出效果图,与顾客确认好款式后,下单生产制作,运输。24小时即可送到顾客手中。让传统的模式升级到定制化的需求时代。
以服装品牌商的生产销售为例
第一步:设计团队进行各季节的产品设计。
第二步:开始筹备原料的采购。
第三步:进行仓储运输环节。
第四步:进入订单处理。
第五步:批发经营。
第六步:终端零售。
2016年,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生产了299亿件服装,由于产业链的制约,只卖出90亿件,还有209亿只能低价出口与贱卖。
大数据时代来临,品牌商的制造产业链将从原来的6+1模式(右上)进化到4+1模式(右中)。仓储运输与批发环节不需要了。
通过产业的升级,品牌商的制造销售模式进入终极的4+0模式(右下),将大幅度的节省成本与利润的提升。
【关键词】外资服装零售业;SPA经营模式;快速时尚
【中图分类号】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104-1.5
近年来GAP,ZARA,H&M,C&A,UNIQLO等外来品牌陆续进驻中国,把眼光对准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最初的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迅速扩展到天津,青岛,南京,无锡,西安等二三线城市。店面数量急速扩张以及利润的不断增加,让我们看到这种SPA商业运作模式下与传统服装零售行业的不同。
一、SPA经营模式概述
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译为“自有品牌服饰专营商店”。SPA是一种企业全程参与商品(设计)企划、生产、物流、销售等产业环节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它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服装品牌,从最初的品牌定位,市场宣传,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零售完全是自行控制,而且拥有自己独立的2-3层店面。与传统商场购物相比,对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来讲这确实是一种新的购物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出于对服装款式及对时尚的全新理解,更是对于购物模式变化的体检。完全自助式的挑选,试穿及结账对于本土消费者来讲无疑是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不用再考虑服务人员是否心情好,不用再考虑进店后导购人员在身后的介绍带来的不自在选购,不用再考虑多次试穿后不合适但碍于情面的不情愿消费。带给人们的却是颜色,款式,尺码的自主选择。除此之外,这些国外零售商店的另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便是长达30天的无理由退换货原则。H&M品牌更是提出先购买再决定的口号。这种服务或者可以说是销售模式使得顾客更愿意消费。
二、SPA模式下外资服装零售商的经营策略
(一)价格策略,外资服装品牌吸引顾客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价格。这些品牌在国外遍布大街小巷,其品牌理念及消费群体和全球一、二线奢侈品牌如我们熟知的PRADA,CHANNEL,GUCCI极为不同。为了获取广泛且最有价值的消费需求,他们没有将品牌价值定位于价格昂贵的精品时装,而是着眼于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不用花大牌的价钱,但却可以穿出大牌的感觉。这不仅仅是设计者的设计初衷而且更是符合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因此这些品牌对于全球的年轻消费者来讲确实是非常有市场。由于价格便宜,款式新颖时尚,又抓住很多年轻人穿出大牌的消费偏好,因此在进驻中国几年间就有了非常不错的成绩。H&M中国第一家商场在上海开业之时,更是出现排队限制人数入场的情况。
(二)流通策略及快速反应,在ZARA的发源地西班牙,在GAP的发源地美国,在H&M发源地瑞典,在C&A的发源地荷兰,在UNIQLO的发源地日本,从最初的本土化经营到全球扩张,无疑在诠释一种新的理念FAST FASHION,即快速时尚。新、流行、稀缺和低价成为他们走平民时尚路线的最核心内容。对于这些外资服装零售商来讲,在整个产业链当中,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更看重产品的选择和快速的库存周转。以ZARA为例,它的整个运作过程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快”。遍布全球四百多名服装设计师,强调大众化潮流时尚变化,一款服装从设计开始到样品、大货生产到物流空运到全球各个门店开始销售,其整个周期最快只用七天。另外,每款服装的生产数量也非常有限,这样快速的流程使其库存周转率大大提高。采取“款多量少”的运作模式,针对单款服饰,每家门店仅供应5、6件,以“短缺”供应诱发冲动消费。同时,每年推出近12000多种服装,极大的保持了顾客对产品的新鲜感。这种“款多,量少”的规模不经济商业模式又很好地迎合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因此,顾客的回头率和销售额均得以保持较高水平。这样就可以实现小规模初次订货和更频繁的快速补货。压缩商品流转周期,提高库存周转率则意味着提高资金使用率,这样反过来又加快了下一个循环供应链。同时对于零售商店来讲也能减少预测失误和库存风险。
(三)店面策略,除了对于产品的把握以外,外资服装零售商也非常重视地段和店面的形象投资。在店铺选址方面,一般是选择高档的商业区和繁华的交通枢纽地带。不惜昂贵的租金选址在最繁华的商业地带。现如今全球四大服装零售集团都已进驻天津,他们首先是将市场对准南京路滨江道商圈,在未来的1-2年间其店面扩张数量会很惊人,中粮大悦城商圈,西站商业地带,滨海新区也都是这些外资零售商店的选址地点。除了通过店面选址进行形象投资以外,他们通常还会依靠大量门店外橱窗陈列和商店内部展示来提升市场形象。例如,在橱窗设计和店内商品组合陈列方面,Zara是十分地讲究,这些也为它的良好形象赢了不少附加分。橱窗设计、家具等一般由总部专业团队统一规划以保证统一品牌形象,也让门店专心于顾客和销售。经过大量培训的门店营业员经常对店内商品进行重新组合陈列,让店内每天都有一种新鲜感;上衣、裤子、皮包、配饰等搭配放在一起,让顾客很容易一动心就买一整套,减少顾客找不到合适搭配的痛苦而是体验一站式购买的愉悦。
(四)活动策略,除此之外,外资服装零售商更注重同国外市场的同步性,包括节日及季节性打折促销活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的两次很大力度的打折促销活动也与欧洲同步。此活动一是可以将上一季末尾货产品以低价清理,将更好的货架空间留给新一季产品,以便赚取更高的利润;二是可以通过在年末圣诞节这样的节日激发人们的消费购物欲望。
三、外资服装零售业对我国本土企业的
影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消费者快速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品牌服装需加快产品从设计到成品后每个环节的速度,减短产品周期,才能提升市场的占有份额。为了适应现今的市场竞争,我国本土企业也逐渐开始尝试这种SPA模式。我们熟知的著名休闲品牌美特斯邦威在上海,南昌都开出了旗舰店,营业面积达6000平米。并也早已推出“ME&CITY”品牌,店内销售和陈列模式也同“ZARA”相似,可见外资企业的这种商业模式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
处在这样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内资外资企业齐头并进的今天,如何才能划分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呢?除了基本的产品差异度,争取让自己的产品有独特之处以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上面已提到有些零售商在进行的打折促销活动,其实打价格战是一种策略,另外提高服务,争取更大客源,提高进店人数和买单率却更为重要。虽然这些外资零售商目前能够赢得市场,但主要是基于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报道称参照日本和台湾零售业的发展规律,一旦人均年收入达七千美元以上,那么城市居民在此时就会出现消费需求的转折点,在对价格敏感度降低的同时,对于舒适度、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将显著增强。人们的购物习惯也会从最初的单纯以低价为诉求逐渐延伸到产品的质量,细心周到的服务,购物氛围等方面上去。那么此时对于这种“大棚批发市场”定位的产品是否还能继续占领市场?排队等候的试衣间,拥挤的购物环境,没有会员制度的服务是否还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另外,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单单仅是设计,是低价,更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一流的设计和追求低价的成本必然带来二流的品质,对于本土零售商来讲,若能再兼顾品质控制,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产品差异化,相信在这个市场上能被分到比以前更大的蛋糕。
SPA模式已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和应用了20余年,成功的被运用到了国际平价大牌的身上,对于我国本土零售商来讲,除了借鉴学习和应用这种经营模式以外,更应结合自身的这种更易进入市场的本土优势,建立起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商品结构和经营风格,努力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SPA模式,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动力,相信我们的企业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SPA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尚竹.ZARA独特营销模式的利与弊[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7).
[2]王九宁.浅谈服装品牌零售模式[J].
关键词:零售业 价格 租
一般意义上的租是指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超额利润”。经济租是指基于经济权力而产生的租。经济权力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承担风险、自然垄断、加强经营管理等。经济租在量上表现为经济权力行为主体依据经济权力获取的超过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利润。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词典中,经济租的定义为:“在经济理论中,如果一种可供使用的资源量长久的不受为使用这种资源所做的支付额的多寡的影响,这种支付被称作经济租。由于垄断或对潜在竞争的人为限制而产生的较高租金,即被保护资源的垄断租金”。那么,零售商如果拥有了垄断地位,它将获得垄断租金。如果零售商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那么零售商的利润就是一种垄断租,而零售商获取利润的方式即收取垄断租金,垄断租金的大小与其垄断地位息息相关,二者成正比。
零售商的“租”来源
《中国供应商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在零供关系判断上,80%的供应商认为零售商处于垄断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合同博弈中,有将近一半的供应商认为,在合同的修改、变通、取消上,零售商占据主要地位。对于零售商垄断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有如下几种解释:一是消费的外部性效应。包括成员外部性和使用外部性,前者影响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预期,后者降低了联手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零售商的买方垄断势力和谈判势力。二是零售商完全专业化于“交易的生产”,拥有一定的资本规模、专用的交易技术和成熟的渠道网络。以专业化嵌入交换经济体系,从而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效率,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易的良性循环(庄尚文、韩耀,2008)。因此,在分工深化和流通地位不断强化的条件下,零售商可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三是消费者在商店中选择商品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对于零售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供应商、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存在着双边市场的特征。双边市场就是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Armstrong,2004)。对于零售企业,供应商选择它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光顾此零售企业的消费者数量;而消费者为了在购物时能有更多的比较与选择的机会,对零售企业的要求也会体现在进驻零售企业的供应商数量上。前者是销售平台的租存在的原因之一。
零售业还具有商品组合的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零售商总是以各种业态而存在的,业态之间存在着即竞争又互补的特点。竞争性体现在商品组合的相似性,而互补则体现在经常处于同一商圈内,共同聚集客人。即商圈是一个双边交易的平台,而处于同一商圈的业态则以不同的商品组合来相互补充,是一种共生共聚的状态。而每一种业态在平台中的地位则形成了经济学称之为租的收入,在均衡状态下,租金是没有超额利润的收入。租金收入的方式受到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双边影响,体现在赢利模式的选择上,因此解析零售商的盈利模式,能看出零售业租金的实质。
国内零售业垄断租的分析—以超市为例
中外超市的商品构成差别不大,主要表现为均以食品销售为主,但毛利却相差较大。中外超市的毛利比较。从中外超市的毛利比较可以看出(见表1),中国的商品毛利均低于国外同类商品的毛利,同时食品的毛利率相差更多,而百货及其他商品的平均毛利差距相对较小。中外超市经营费用和经营利润比较。从中外经营的费用、毛利与利润的比较来看,平均利润率相差不大,但是平均毛利率却具有较大的差距(见表2)。超市的利润率源自于具有相应的垄断地位而收取的垄断租金,而在零售企业垄断地位获得的原因上中外超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平均利润率差距不大。中外超市在平均费用率和利润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平均毛利却差距很大,这种情况与国内超市直接收取的各种费用是相关的,即国内外超市的赢利模式有很大差异。国内超市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商品销售的毛利,而是源自垄断租,即零售商向供应商或厂商收取的实质为“租金”的各种费用。
不同业态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超市的盈利模式
总体而言,中外超市均以销售食品为主。食品类的定价倍数为1.7,销售毛利不超过20%。超市的食品毛利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食品的业态较多,另一个方面是超市本身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从各种盈利模式看,直营模式的超市具有一定的定价权,毛利最高,而联营的方式定价权部分取决于生产商,代销及专柜的定价权几乎完全取决于生产商。因此超市的毛利高低取决于各种盈利模式商品的比例。而超市中统一采购和直接采购的比例,反映了超市的渠道效率和规模效应。
(二)百货的盈利模式
一般而言,百货业存在自营、联营、出租柜台、代销等四种经营方式。目前,中国百货业都采用扣点联营的模式经营,百货主动品牌的现象还不多见。联营方式的好处在于零售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小,且拥有对供应商较强的控制能力。在自营、联营、出租和代销四种条件下,都可能产生一些通道费用,这是商家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通道费用,是指零售商在商品定价之外,向供应商直接收取或从应付货款中扣除其他方式要求供应商额外负担的各种费用。一般归纳为三类:一是与进场有关的费用:进店费、开户费、新品上架费、条码费等;二是与促销有关的费用:广告费、堆头费、海报费等;三是摊派费用:新店开张费、老店翻修费、店庆费、节庆费和物流费等。
除通道费用之外,零售企业还普遍通过返利、应付款、预收款的控制来增加自身的收益。年终销售返点是指零售商年末向供应商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的费用,也被称为返利。应付款是指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因采购商品、购买设备、接受劳务以及收银,应付未付供货单位的款项。零售商通过对应付款的控制,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利息收入。预收款是指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预售顾客的购物款,延迟供货的行为,例如各种形式的购物卡。
(三)电商的盈利模式
本文暂以相对成熟的淘宝盈利模式来说明电商的利润(垄断租)来源:
店铺费用。第一是商家的竞价排名费用。商家的店铺想要出现在首页,需要通过拍卖的手段获得。由于电子商务巨大的交易量以及店铺数量,商户出于竞争的需要而对竞价排名投入很大。竞价排名费用形成了电商重要的一笔收入。第二是旺铺租金,即开设网店的常规费用。以淘宝为例,目前网店租金为:标准版30元/月,扩展版约100元/月。考虑到庞大的商家基数,淘宝的店铺租金收入相当可观。第三是店铺相关的服务性插件收费。比如会员关系管理,货到付款功能等小插件,这些软件能增加商家交易的便利性。若大量商家都购买了这类服务,那么其收益也不容忽视。
广告及展位租售收入。有资料显示,单凭广告费一项,淘宝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软件制作。这指的是电商开发的买家和卖家需要的各种软件,一般是基于电商的平台进行开发和出售,该平台是向第三方开放的,类似于职能手机上的应用商店。电商可以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抽成。
支付宝现金流带来的隐性收益。相比于其他收入,淘宝的支付宝体系带来的收益可能较少被关注,但却十分可观。目前,淘宝的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万亿大关。由于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交易货款并非实时划拨,这笔钱一般要在支付宝上待上一段时间,其直观的利息收益已到达年均亿元级别。另外,支付宝是个信用体系,即使资金在买家和卖家间即时划转了,也不是所有参与者都会将资金从支付宝中提取出来。理论上来说,只要控制好资金的漏失率,拿出一定的漏失准备金以应对买家和卖家支取资金的需要,那么剩下的资金淘宝可以自由支配。参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体系,即使按照25%的准备金率来算,每年淘宝可支配的现金可能超过7500亿元。这些钱即使简单存银行,其利息收益就可能远超其他项目的收益。如果其进入金融信贷或投资领域,获得的收益则会更高。
盈利模式与垄断租构成
(一)市场竞争程度决定零售商的盈利模式选择
零售商选择不同的盈利模式与其竞争模式有关。零售业的竞争模式从极端上看,可以分为商业平台和自营两大类。商业平台式的经营模式的代表很多,如淘宝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这种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构筑交易平台,聚集大量商家和买家,根据双边市场的特点追求规模和辐射范围的最大化,这是商业平台最主要的目标。其竞争模式主要是构建“低价竞争-聚集人气-平台扩大-商家增多-买家增多-平台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另一种模式则是完全自营的模式,如沃尔玛的“直接采购+低价竞争”策略模式。这种模式追求通过规模效应压低采购价格,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实现竞争优势。
平台和自营两种模式虽都是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其运营思路区别很大。从宏观上看,平台类的竞争模式存在着合成谬误的效应—如果所有商家都追求都做平台,那么可能造成资源分散,大家都难做好;如果某个交易平台占据了行业的垄断地位,那么“马太效益”就会发挥作用,存在着“赢者通吃、强者恒强”的效应。从整个行业看,大量同类交易平台并存的状态是难以出现的,综合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并存可能是未来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
完全直营模式的竞争情况则不同,竞争只是导致商家直接的利润收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商家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但是不存在合成谬误的问题,较多的商家长期并存、长期竞争的状态是一种常态。除此之外,超市和百货的业态则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状态,商家具体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商品组合所决定的自营与联营的比例。
(二)不同的盈利模式反应了不同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
不同的盈利模式反应了不同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从而形成了租值。即垄断租金的构成是由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决定的。平台类的商家是理想的交易平台,这是因为平台能够聚集众多的商家和消费者。根据双边市场的特点,众多的消费者形成了平台的消费需求,大量消费需求的集聚使交易平台形成一定程度上对需求的垄断,从而可以收取垄断租金,而租金则由平台方向众多的商家来收取,租金的多少是通过自由的价格竞争决定。
零售商的利润是一种垄断租金,是由其垄断势力所决定的。如果零售商所有经营的产品采用自营的模式,那么其垄断租金即利润等于经营商品的批零差价与销售规模的乘积减去运营成本。如果采取联营的方式,其垄断租金除了上述部分还要加上一定的通道费用。由于目前的零售商大多采用混合的经营模式,且普遍是自营模式占比较低而联营模式占比较高,所以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说明垄断租的构成:
这里假设垄断租为R,则:R=(P1- P0)Q0+(P1-P0)Q1+G-C(Q0,Q1) (1)
其中(P1-P0)为主营商品的进销价格比,即毛利。(P1-P0)为其他商品的进销价格比,即毛利,而G为各种通道费用,C为企业的经营成本,它是企业销售商品数量的函数。这里区分主营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原因在于商品销售一般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即20%的商品占零售商总销量的80%。另外,业态的区别和零售商的差异化即垄断势力的差异也跟零售商主营商品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
不同业态的租值耗散对价格的影响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收取租金的方式是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来收取,就会形成租金最大化,不存在租值的损失即租值的耗散。巴泽尔在《按等候分配的理论》中分析了类似的租值消散。他指出,当价格机制受到这种或那种限制时,其他机制就会取而代之。排队等候就是其中的一种替代机制。排队虽然花费了时间,但不创造任何价值,因而也是一种租值消散。如果价格机制自由地发挥作用,排队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浪费时间。在现实的零售市场中,由于存在着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成本、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成本、产品信息的传递成本以及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包括价格搜寻成本等),因此价格信号反应的市场广度可能会被区隔在一个个狭小的区域或某个零售店内,那么此时价格反应的市场供求信息就是不完全的。
由于通道费的确定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商品的零售价格并不直接反应市场的供求关系信号。一般厂商的产品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流通费用才能进入市场,而通道费用最终则会反映到厂家对于商品的定价上。因此,跟采用直营模式的商品比较,商品的零售价格并不直接反应产品的真实供求,而是包含产品供求和通道资源供求两方面的信息。产品的价格信息形成中,参与者众多,信息是相对公开,而通道资源价格(通道费用)的参与者则要少很多,是少数人谈判的结果,而且通道资源价格信息往往不透明,这会引起更多的幕后交易,非价格因素会隐匿其中,这些都会引起租值的耗散。从整个市场链条来看,包含了通道费用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市场的供求情况。
(一)超市的租值耗散
近年来,由于流通环节定价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同时出现大范围的“谷贱伤农”事件,买卖双方都未享受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其原因就是一部分价格转化为了流通商、零售商的经济租。
以超市中的生鲜为例,在生鲜品类供需平衡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生鲜品终端价格自2005年以来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其中芹菜、青椒、苹果、瘦肉等生鲜品价的格过去7年间分别上涨110%、125%、127%和92%。在生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却频发“菜贱伤农”事件。城镇生鲜终端价格快速上涨和菜贱伤农两种现象分别演绎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不同走向,这实际上是价格信号被严重扭曲所引起的结果,是租值耗散的具体表现。从生鲜的供应渠道看,商品从产地运到了销售地的一级批发市场后,要进入终端市场,还要经过二级批发市场、社区蔬菜批发市场、超市、路边摊等多重环节。经过种种流通环节,价格信号受到了的各环节交易成本的影响。其中,生鲜产品的终端零售是整个供应链中加价率最高的一环,特别是超市的通道费用是推高生鲜产品零售价的主要原因。
(二)百货店的租值耗散
对于百货业态或者购物中心而言,品牌服饰类商品是最主要的经营品类。而一般这类商品的大品牌、好品牌大多来自国外,国外厂家拥有一定的价格决定权,百货业只能接受国外品牌的联营要求,同时对国内小品牌而言,如果百货店采用买断经营的话,将会造成成本激增,因此,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采取联营制为主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从这点看,百货店及其相近业态类似于品牌平台类的经营方式,根据双边市场的特点,越多的品牌聚集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消费者则会吸引更多的品牌入驻。由上文分析知道,平台类的零售商具有合成谬误的特点,即从总体市场看,除非消费者的价格搜寻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存在一个个分割的交易平台,否则不可能有大量的交易平台存在,因为大量的交易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是百货店租值耗散的最明显体现,即千店一面。而品牌的重复引入及雷同的经营模式所造成的无差异竞争只能使商家依靠以进场费为主的通道费用来维持收益,这也最终推高了零售价格。
(三)电商的租值耗散
相比于传统零售业态,电子商务销售的租值耗散最小或者说是最透明的。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买卖双方聚集在一起,从而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人们愿意进入或退出市场交易,就可以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进入或退出市场,因此理论上来说,在电商系统进行交易的买家和卖家数量几乎都是无限的。
从商品的定价机制来看,电商由于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同时进行交易,因此市场特征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便利的比价机制使得同样商品出现巨大价格差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由于竞争充分,价格信息得到完整传递,因此电商平台上达成的价格是最接近真实均衡价格的状态。
摆脱对租的依赖并改善商业模式
收取进场费等寻租行为曾经在零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不重视商业经营,对零售商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经营能力下降,商品趋同化,零供关系紧张,内部腐败等,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要谋求国内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对租的依赖,以商业模式的完善实现内涵式增长,即:通过经营、业态等方面的创新提高销售和经营能力。未来商业模式的变化必将遵循商品价格反应的市场供求范围会越来越广的发展趋势,较高的交易成本形成的区隔市场将逐步消失,价格机制将具有更强的资源配置功能。考虑到各零售商的经营商品不同,盈利模式的差异,我们认为商业零售商长期表现将分化:百货联营模式将面临重大的转型风险,盈利能力将持续承压;超市生鲜商品的价格机制效应有望快速提升,商品的直采比例将从生鲜商品开始逐步增加,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呈现业态分化: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各种子业态进入差异化阶段;电商则必须依靠供应链的整合,脱离价格战。
参考文献:
1.米尔顿.弗里德曼.价格理论[M].华夏出版社,201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
4.汤云,龙伟.电子商务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08.6
5.2010年零售百货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R],2010.1
金泽斐,现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零售百货行业分析师,对行业供应链及商业模式有独到见解,深刻揭示了国内零售在行业发展的长期空间和短期困境。曾最早发掘过苏宁电器、银座股份、王府井、百联股份等个股,于2008年10月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行业分析师”。
从3月份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消费并没有出现此前人们所担心的大幅度下滑。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消费已经回暖。部分分析人士甚至提出,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实施,未来出现通缩的几率不大,而下一轮经济刺激很有可能是倾向于提振消费。这意味着消费的提升空间是相当巨大的。
一般情况下,经济好转会大大提升消费水平,而零售百货是直接受益的行业。但在谈到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时,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分歧。目前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分析师表示,对行业看法谨慎。东海证券的薄玉就指出,虽然一季度批发零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略有上升,但他断定这只是因为传统旺季的顺势而为,而真正的经济好转和消费者信心重建、消费市场繁荣还有待其他数据的佐证。他相信,行业真正的恢复时间或许更长。
但乐观派对此也表达了不同观点。其中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零售百货行业的分析师,金泽斐就认为,一季度应该是消费的低点,二季度有望企稳,特别是4-5月份,宏观的消费数据将有反弹,特别是CPI将逐步上行,这会改变消费品外部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盈利水平的回稳甚至提升。这意味着零售业的防守反击战可能在二季度展开。
零售业增速平稳回落
零售业在过去连续的两个季度中面临着不少难题。那么应如何解读社会零售业增长的高基数和企业效益的下滑?这应该是目前大多数投资者的困惑。
经过进一步分析后,金泽斐认为,在此轮经济周期中,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似乎与微观企业的盈利数据并不匹配。从名义增速来看,08年9月到12月的各月增速以平均1.5个百分点的趋势逐月递减,但总体增速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尽管08年9月的数据已是近年一个峰值。即使以剔除零售物价指数的实际增速进行分析,结论也基本一致,实际增速均超过17.31%,这似乎和零售商四季度业绩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反差明显,原因何在?
对此,金泽斐认为,可能的解释有两个:其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和以从事日用品销售为主的零售商的收入结构并不完全吻合,因此直接将社会零售增速和零售商收入增速比较可能并不合适;其二,社会零售销售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自身在打折促销活动中收入提升却导致毛利额的大幅下滑。
由于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大部分数据是对限额以上的零售商进行统计得来,因此部分包含了企业外延扩张获得的收入增长,而对限额以下的企业进行抽样统计时,却不能准确反映该类企业市场份额的流失,因此以这个指标来衡量或评估零售商的内生增长可能并不确切,而金泽斐更倾向于用该指标做趋势性判断。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零售商深刻体会到了消费的严重下滑,因此大量的打折促销在08年下半年开始风起云涌。一方面促销活动可能造成促销期间的收入大幅增长,从而带动社会零售统计数据出现较好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零售商特别是百货商的毛利额大幅下滑,在成本基本固定的情况下,零售商的实际经营业绩可能会与收入出现较大的背离。因此从社零数据到零售商自身的经营业绩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零售板块的投资机会更多来自自下而上的品种选择。
此外,金泽斐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社会零售总额中住房的相关商品增长表现突出。她还预计,随着装修工程的陆续结束,购买家电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因此她判断二季度家电消费的增长将环比逐月回升,家电连锁的业绩将可以超越市场之前预期。
一季报企稳 但没有太大的亮点
从09年一季度情况看,去年下半年的需求休克状况得到部分缓解,在零售商大力促销、元旦春节的叠加效应下,刚性的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因此整体收入增长基本企稳。虽然目前还看不到消费重新启动的迹象,但金泽斐认为,需求的刚性将保证零售商的业绩基本已在08年四季度见底,09年有望重新走出平稳向上的景气趋势。
从上市公司净利润层面分析,零售商在08年四季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包括苏宁、银座等都无能例外,当然投资者在看到宏观经济对消费影响的同时,还需要关注08年各个节假日调整对零售商季度业绩带来的冲击,因此客观来看,投资者对09年一季度的业绩并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从实际业绩来看,09年一季度将是零售商利润增长的最低点,但考虑到部分公司可能会将08年四季度的业绩做适当保留,从而造成09年一季度的披露业绩好于实际业绩,因此从09年二季度开始才能真实体现同比的经营业绩。从目前零售商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金泽斐认为09年一季度基本面至少已经企稳,收入和利润没有继续出现大幅下降,因此二季度业绩有可能出现反弹。
总的来看,金泽斐认为,09年行业重点公司一季报的业绩增长应该没有太大的惊喜,同比增速约为8.4%。此外她还预计,09年二到四季度重点公司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2%、14.6%和16.8%,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
估值基本合理 行业有望二季度企稳
[关键词]家居;零售企业;体验式服务[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B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家居消费迅速增长,家居零售业得到蓬勃发展。家居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模式发展为多元化商业模式并存的局面。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居民消费理念的变化,我国家居零售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各种商业模式。
一、我国家居零售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宜家、百安居等国外家居企业相继进入我国市场,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为之吸引。这使我国传统家居零售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也促使家居零售企业开始吸收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回顾我国家居零售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的营销方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
(一)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家居和家居用品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但主要是零散的,商品种类也非常单一。因此这一时期主要特征是分散的单店经营,无规模、低档次。
(二)高速发展阶段国家推出商品房政策后,市场对于家居的需求量快速增多,家居销售也渐成规模,档次也有所提高。
(三)规模化、品牌化阶段21 世纪初,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于家居装饰的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我国的家居零售企业也意识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开始修建高档次大规模的家居卖场、甚至出现了家居旗舰店。
二、我国家居零售企业传统营销现状我国的家居零售企业刚刚完成一个比较原始的摊主式经营阶段到终端零售集团连锁的阶段转型。因此营销模式大多还属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心理上的传统营销习惯我国的家居零售终端的营销者们往往侧重于产品的功能特色与功效,他们认为各类市场的顾客会按重要性衡量产品的功能与功效,判定产品特征的表现,选择整体用途最大的产品。比如我国传统的家居零售企业分工明确,每个家居零售企业只专营一两个种类产品。这种经营模式产生于我国家居零售企业的初级阶段,当时经营者资金有限而且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所以分类销售有助于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某一类产品的销售,并以专业的形象示于消费者。而消费者为了置办完整的家居用品,就必须到很多家居零售企业去购买,耗时又费力,如在灯饰零售店购买灯具,在装饰品零售店、布艺店购买窗帘、桌布、挂件,在超市购买水
(二)杯、锅碗等家居产品。并且在装修过程中,因为购买的家居产品来自不同的零售商。所以风格也很难统一。传统营销模式的运作我国家居零售业的营销者们关注更多的是新产品的开发和价格的竞争,他们力图使自己的产品更有特色且便宜,因此更加关注同生产商的联系与沟通而很少对零售终端的竞争进行关注。如我国的传统家居零售企业的销售方式仍是最传统的叫卖销售,每家零售商都配有专门的销售人员,顾客上门就开始大力推销主营的产品,以追求销量为目的,而不是从顾客的真正需求出发,因此对商品的介绍很难保证真实性;同质商品价格差异很大,顾客在购买同样品质和规格的家具时,都需要货比三家,还要讨价还价;在送货服务上,除了一些品牌的家居企业拥有专业的送货安装人员,大多数家居零售企业都是找卖场上的安装工和装卸工,而这些工人属于个体经营,不隶属于任何一家零售商,所以提供送货、安装服务时极不规范,出现矛盾时难以明确责任方;在售后服务上,消费者的权益更难得到保障。
三、我国家居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传统的“企业—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思路已不适应如今营销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家居零售企业在营销模式的高度上改革创新,整合现有资源,以关注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化地节约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体力成本,重新设计销售流程,人性化地进行产品陈列设计,减少消费者购物过程中搜索信息的时间,让消费者感觉到购物的轻松和愉快。
1.差异化营销战略
我国家居零售企业目前处于高中低档产品混杂销售的局面,家居零售企业的营销到了整合兼并,进行差异化营销的时代。各家居零售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到企业独特的销售主题,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结合市场状况、消费者特点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细分市场进行选择,并深入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特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定位的消费层次、消费特点的消费群体,并为之提供有差异的产品组合,在行业建立符合企业产品个性的品牌,避免同类家居零售企业之间的低端无序竞争。
2.建立顾客关联策略 家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减少顾客的流失,以此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这就要求家居企业不要削减市场调研预算,而是应该更多地了解家居消费者如何重新定义价值、如何对经济衰退做出反应。
3.关注家庭价值观策略面对金融危机的袭击,老百姓首选对策就是“躲在家里,压缩开销”。从收入阶层上看,中等收入者减少花销的可能性反而高于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这是由于中等收入阶层相对于低收入阶层有更多所谓的弹性消费需求,消费信心不足情况下,他们可能选择储蓄等而非消费这部分“闲钱”。 因此,家居企业在做广告时,应注重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由于极限运动、探险等边际消费倾向不递增。不确定因素促使我们在足不出户的同时,尽量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因此,贺卡的销售、电话的使用,以及用于家居装饰和家庭娱乐的可支配性支出将持续上升。
(二)体验式的服务营销策略
1.重视与顾客沟通,关注顾客的情感体验 体验营销是提升老顾客忠诚度、吸引新顾客购物的有效方法,它主张企业要重视与顾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顾客的接触,通过分析顾客的信息反馈,可以了解产品服务的不足,并能第一时间获得顾客的意见与建议,还可帮助企业预测最新市场动态,提前进行产品的采购与上架。关注顾客的情感体验体现在企业对不同的群体可以提供差别化服务,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感情,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并且也有助于在顾客间形成良好口碑效应。
2.整合多种感官刺激,给顾客以全方位体验 在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网络渠道来销售,因此体验营销对于传统家居零售企业应对网络销售的挑战,发挥资源优势,是一个有利的竞争武器。并且利用家居销售行业独特的行业特点,在卖场中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设计不同风格品味的家居装饰环境,让顾客有一种全方位的体验,满足了顾客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而这些都是网络销售无法取代的。
(三)积极培育便利优势 在商品经济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加重视购物过程的便利性。比如,在购物前,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通过简单的途径就可获得有关家居零售商及其所提供的商品的完整信息;二是希望家居零售场所距离自己居住的地方不要太远,或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家居零售场所。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的便利需求体现在对于商场产品摆放的设计和销售人员的服务上。一方面,消费者希望家居的卖场设计和商品陈列等能够做到科学合理、方便拿取;另一方面,消费者还希望在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商场的服务人员及时、良好的服务。除此之外,消费者也非常在意购物结算的速度,因此在这方面如何节省消费者的交易时间成本也是商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家居产品以大件商品居多,所以购物结束后,对于商品的搬运、送货、安装等服务的需求在这一阶段就显得尤为突出,甚至是否能够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办理退换货等问题也是购物后消费者主要关心的问题。
总的说来,家居零售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考虑到顾客在购前、购中、交易和购后等不同环节的不同便利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 原磊.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经济管理,2009(3).
[2] 张金良, 林志国.超越比尔·盖茨——宜家王国的崛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105-112.
我国零售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存在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过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等问题。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
在过去十年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零售业的发展,也加剧了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尤其对于网络零售商而言。其实很多业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当下网络零售商圈的激烈竞争已经超出单个零售商彼此竞争的范围,进一步表现为零售企业供应链彼此之间的竞争。但是,我国零售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远落后于国外零售业巨头,主要表现在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过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零售商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出智慧的供应链,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更智慧地为消费者服务。
京东商城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在零售行业中,持续的现金周转率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零售业的典范企业沃尔玛通过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将现金周转率控制到30天左右,国内连锁零售巨头苏宁和国美控制在40 天左右,而京东商城目前可做到10 天。之所以京东可以做到如此短的时间,得益于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井然有序的供应链管理让京东的现金周转率持续降低。
一、在采购环节,京东商城依靠其包含RFID、EPC、GIS、云计算等多种物联网技术的先进系统对一个区域进行发散分析,从而了解客户的区域构成、客户密度、订单的密度等,根据这些数据提前对各区域产品销售情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销售量备库,同时决定采购商品分配到哪些区域的仓库,及各仓库分配数量。
二、在仓储环节,京东商城应用的主要是RFID 技术、EPC库存取货技术、库存盘点技术以及智能货架技术,以此实现仓库自动化管理。京东商城将自身库房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收货区、仓储区、出库区。在收货区,京东商城首先对供应商送来的商品进行质量抽检,然后利用EPC和电子标签技术给每一件商品贴上条形码标签,作为该件商品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证据,随后全部商品在仓储区域上架入库,每一货架均有唯一编号。上架时,京东仓库商品管理人员会利用PDA(手持终端)设备扫描商品条形码和商品进行关联后传入信息系统。这样,用户订单下达后,仓库商品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系统记录直接到相应的货架取货,无需核对商品名称。
三、在分拣环节,京东商城同样应用的是RFID、EPC 等技术。首先通过erp 系统确定订单所需商品发货库房,然后自动查询到商品在仓库中的位置,信息将自动发送到库房管理人员随身携带PDA 上,在工作人员分拣货物完毕后,货物将放在对应的周转箱上传送到扫描台,确认无误后,打印发票清单送到发货区域准备进行运输。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商品分拣的自动化程度,较少量的分拣人员即可高效完成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四、在运输配送环节,京东商城主要应用的是GIS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这种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实例,京东商城通过和一家地图服务商合作,将后台系统和该公司gps 系统进行关联,实现了可视化物流。京东商城的GIS 系统可以使物流管理人员在系统后台即时查看物流运行状况,同时,车辆位置信息、停驻时间、包裹分配时间、配送员和客户交接时间都会形成海量原始数据。京东商城物流管理者通过大量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做出合理的人员安排计划,优化服务区域配送人员分配,缩短配送时间,优化配送流程。
制约因素
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体系效率,但由于目前建设规模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京东商城在供应链管理上依然面对成本高昂、配送延迟、服务水平差等问题。尤其到了节假日促销和双11 时,由于订单量巨大,配送延迟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之所以形成以上现象,就是因为一些制约因素在阻碍着京东商城在物联网道路上的前进步伐,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物联网认识程度不足。在京东企业内部,大部分高级管理者对物联网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其应用的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物流部分,缺乏对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全部环节的整体认知,而且中层员工和基层员工依旧缺乏对物联网的基本认知,企业内部也未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自身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水平。在企业外部,表现在供应商无法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京东商城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并且顾客缺乏使用物联网技术帮助自己有效选购商品的意识。
二、不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京东商城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目前的自有技术主要在软件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在物联网的硬件技术专利上缺乏,同时缺乏和相关物联网技术厂商的密切合作。这一缺陷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无法在企业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物联网应用,二是不利于向供应链上下游推广物联网技术。
三、缺乏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物联网应用示范主要由政府资助,京东商城自身在商业模式上投入也少。京东商城已经在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但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商业模式上缺乏创新。缺乏创新的表现有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应用缺乏,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上未能超越传统环境下的模式水平。
四、未建立有效的安全及隐私保护体系。物联网作为前沿技术,其安全和隐私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企业机密,二是个人隐私。在商品RFID 标签中,通常包含经营者信息和用户信息,若在信息传递中保护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威胁。目前,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有:数据权限和挖掘技术、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在物联网应用中,京东商城需要全面考虑这些问题,从技术和制度上设计并建立良好的安全体系,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破解对策
一、推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京东商城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使用者,要结合应用实践,争取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首先京东商城要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编码标准,使其符合零售企业的应用实际,努力使自身使用的编码标准成为国家标准的一部分,以打破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技术和制度隔阂。
二、加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工作。京东商城需要加强与物联网服务商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研发针对零售企业的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提高自身物联网应用水平。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研发,例如面向消费级市场及企业级市场的物联网软硬件客户端技术等,以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推广,打造零售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生态,提高整个零售行业的竞争力。
三、推进物联网新商业模式创新工作。京东商城作为最早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已实现了物联网技术消费级的应用。在现有实践基础上,京东商城应该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规模化应用,只有规模化的应用才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的应用成本,探索出更新更好的商业模式。
四、强化物联网各层次人才培训工作。京东商城需要加强对内部管理层人员物联网意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物联网战略不仅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同样是决定企业未来是否可以生存发展的企业核心战略,使全员积极推广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研发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另外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培训,使其积极参与到物联网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