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第1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完成的物流活动占用、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指商品占压流动资金所花的利息)、储存(含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成本、装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商品残损成本、顾客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全部物流费用。与流通企业相比,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物流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一些典型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报道,我国自1992年以来,物流成本均占到整个GDP的20%以上,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从库存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产品的周转周期为35天~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中国企业更愿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因分析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1.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3.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4.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三、提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然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润源”,那么,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用现代物流理念做指导,再造物流程序,建立现代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机构,培养物流管理骨干,将经营意识、双赢意识灌输到物流全过程管理中去。同时,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竟争的不断加剧,制造企业建立竟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源泉,转向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源泉,即通过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利润。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应组建专门的物流管理部,将原来分散管理的产、供、销、运等环节的物流统一管理。重新规划,重建物流程序,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3.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延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In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

4.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首先,企业应从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其次,根据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再次,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要做好运输费用的控制、装卸搬运费用的控制、储存费用的控制、包装费用的控制。

5.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到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物流专业人员与技术。物流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等。

6.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第2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摘 要 现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制造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更注重企业生产环节的全面性和目标的长期性。本文对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对其建立相应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与见解。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管理 战略定位分析

一、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

(一)传统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弊端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成本管理已远不能满足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1)传统的成本管理偏重企业短期利润目标,忽略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2)传统成本管理法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完整,只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不能区分企业的增值和非增值作业。(3)传统成本法忽视战略成本动因,如: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活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提品或劳务的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本,以产品研发、适时生产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为重,强化企业“作业链――价值链”,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分析市场、自身和对手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来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

二、战略管理成本在制造企业的实施

(一)我国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我国制造业依照生产的特征大体分: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主要是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典型行业:零件生产、汽车、服装、医疗设备等。流程制造的特点是重复生产、流水线生产,典型行业:家电产品、化工、食品、制药等。我国制造业日益成为工业的中坚力量,因而我国制造企业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工业的拉动作用将会加强。

企业管理方法应随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改变,尤其是生产加工流程较固定、工序繁多、批量生产的制造企业。企业只有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全面分析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质量管理、售后跟踪等环节的现状,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经营手段和运营机制,才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我国制造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从企业营\和行业特点分析,制造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管理。外部环境导致需求处在变化和浮动之中,制造业中人工、机器、原料等变化都会对生产策略的实施引起影响,所以计划管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未来经营的预测比较重要;(2)成本管理。 制造行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涉及很多数据,这些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生产经营显得尤为重要;(3) 库存管理。生产策略的不确定、缺少对库存商品的把握,经常造成生产所需原料短缺、不匹配的情况;(4)物料供应。制造业的采购成本比重大,所以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预算使用和采购过程透程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采购风险;(5) 销售管理。制造企业销售管理中突出问题是客户、价格信息散乱,预测准确率低,信用管理风险高。6. 缺乏有用信息。企业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收集信息工作量大,难以共享,不能及时查询各部门中的相关信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制造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预测产品成本,制定目标成本

制造企业应把成本预测的角度放宽、注重生产的全部环节,通过市场调研、购原材料、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不同环节利用科学数据制定目标成本,对不同环节的成本费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实现产品成本控制。

(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价值链纽带的联系

制造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内部的价值链,区分增值作业,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更重要是了解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加强与上、下游价值链的联系,更好地做好供应、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

(三)运用现代信息化管理,完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应对信息化、电子化进行普及应用,对业务集成和整合工作要数据化处理,强化不同地域、层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信息共享,不断降低成本管理决策的失误。

(四)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生产过程,而且需要掌握全面的质量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方法。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管理方法,与其它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发现不足,努力探寻出降低企业成本的最优途径。

四、结语

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有效区分制造企业中的增值和非增值作业,注重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全面性。在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中,应将战略成本思想进行合理应用,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旭梅.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 刘志祥.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7).

[3] 吴玮莎.战略成本管理在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第3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的成本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与实际的生产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需要相关企业不断加强改革,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和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机械制造;成本管理;模式

在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天,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现状,所以建立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

1.机械制造企业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生产,生产模式的不同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据分析,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较为单一,可供选择范围也比较小。目前,在制造企业内主要存在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流程型生产,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机械生产过程是连续、不中断的,而且生产加工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这种生产模式稳定性较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并不经常使用;另外一种是离散型生产模式,相较于前一种,这种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生产流程较为简单,但是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较高,是机械制造企业经常使用的生产模式。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工艺流程较为清晰,操作也十分简单,经营模式不固定,会受到订单量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实际的生产成本会经常出现变动。而且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对于机械设备的要求也不相同,当实际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出现差异时就会导致成本的提升,所以要求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

2.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成本偏高,在对于成本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材料价格过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制造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要想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首先要保证足够多的原材料供应,但是我国所拥有的材料是有限的,供小于求的现状就会导致材料的价格过高,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将市场转向国际化生产,这就需要从国外来采购原材料,无形中又会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差,如果不加强改进,最后只能走向灭亡。

2.2管理意识滞后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经营模式大都以订单为导向,所以对于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现在仍有不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相应的考核体制也不健全,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2.3流动性资金压力大机械制造业本身的特性导致在实际经营中会出现很多的流动资本,这些资本受市场的影响较大,而且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动资本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威胁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整体都不太稳定,更增大了机械制造企业的生存危机。

3.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目前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改进,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强化材料采购管理因为材料成本在机械制造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要加强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强化对材料的采购管理,引进优秀的采购人员,组建专业的采购团队,在确定采购方案之前对各供应商进行严格比较,制定最合适的采购计划,从而以最少的成本来采购最多的原材料,满足生产的需求。

3.2提升工艺设计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产品价值,而影响产品价值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产工艺的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提升产品的性能,保证生产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材料的浪费,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机械制造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总结生产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生产体系,针对企业现状研究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3强化质量控制良好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保证生产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质量的监控,严把质量关。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标准的生产制度,强化生产流程管理,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从而为质量提供保障。

成本管理是机械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还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所以需要机械制造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4(02).

[2]王娜.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18).

第4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成本降低 价格竞争 财务管理

进入21世纪当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企业所面对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大国。但我国制造企业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特别是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瓶径。资料表明,我国制造行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已确定,过度注重生产过程成本核算和控制使成本信息出现“时滞”,并且将作业、顾客、市场等排除在成本核算范围之内,将易发生“失真”现象。当前,新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我国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管理环境、信息环境等发生了的变化,也冲击着原有适应于工业经济环境的传统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如何正视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一、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只要对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的一种会计计量,这种计量包括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成本管理的对象最终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流出。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信息、参与管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而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竞争战略而定。在成本领先战略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在差异化战略指导下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但无论那种成本管理目标,其都包括了成本控制的目标,既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这种降低是一种相对的降低,如果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或服务,往往会导致成本的隐形上升,对企业成本管理来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二、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楚,对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部分制造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营运过程,而忽视了供应链上的企业环节和企业的研发成本,导致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拘囿性。同时部分企业错误的把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等同,认为企业成本管理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样往往容易忽视企业的质量管理,导致企业产量质量成本不高,导致售后成本过高,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声誉。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二)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陈旧

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差。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实践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常常会导致对原有方法很大程度的放弃,从而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不计入成本,企业成本反映的是非完全成本。而随着汽车企业的竞争的加剧,需要企业反映完全成本,以取得定价信息和成本降低的参考依据,如交易成本等,如果不把它们计入成本,导致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不利于企业掌握产品完全成本信息。对间接费用中的制造费用,采取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用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在传统环境下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情况下准确度比较高,但在新的制造环境下,顾客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间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为了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这就造成直接人工费用大幅度减少,而专业人员的薪酬、研发费用等不非直接费用则大幅上升,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逐步显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企业制造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直接人工费用和直接材料费用逐渐减少,企业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率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的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的制造成本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展需要,仅仅考虑僵化的一元动因,即成本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在这种观念下计算出的成本信息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成本水平,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三)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历来受政治环境影响比较大,其高层管理者直接由政府任命,如果企业经营业绩好,高管获得政治上的升迁机会就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地方政府考核多以经济指标为主,如财政收入、GDP等,而企业业绩不但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经济指标,而且也影响到区域的形象。所以,我国的上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归属关系强,同时也受到地方政府政治环境影响较大。“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显现比较普遍。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和企业利益角度考虑,都会使用盈余管理来实现政府的意图。正因为如此,很多制造企业在成本计算时,多采用不真实的手法,任意调节成本和费用,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造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当然成本信息失真也可能由于成本信息与成本管理的相关性较差而引起,这也是成本管理系统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强化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同时要树立大成本的观念,不能将成本管理只拘囿于营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二)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一是企业应建立供应链成本责任中心,树立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的理念,企业在进行战略控制时将供应链成本控制目标细分给各责任中心。企业要明确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和具体责任,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并在期末时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以保证总体供应链目标成本的实现。同时要以作业成本法核算为指导,将供应链中的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供应链作业、产品、服务及顾客或整个供应链。采用多元分配基准,除了把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把作业或作业中心、资源或制造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提高了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将成本中心和责任中心紧密结合起来,使责权利相匹配,提高供应链成本管理效果。二是加强企业内部流程管理,提高流程效率。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起包括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销售商连成整体的网链结构。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不断提高单位时间内流程产出,进而提高流程产出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进行作业分析,消除无效作业,提高低效作业的作业效率,并进行流程重组和改造,定期进行流程速度考核与优化,以提高产品整体质量和效率,企业可以进行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包括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同时还包括计划、采购、配送和退货等环节,只有各环节都严格按质量标准运行,才能保证最终产出的高质量。三是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采取正确的供应商策略,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如可以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制订零部件供应策略,不仅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也能够使供应商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供应服务。同时,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源自公司与供应链上其他合作伙伴所进行的相互交流,这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管理,从“前因”上讲对价值链进行分析,从“后果”上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顾客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通过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揭示了资源耗费,更有利于供应链成本管理上下游关系管理。

(三)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同时,企业也要结合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比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应重点考虑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重点考虑间接成本的合理分配等等。

(四)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

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的会计行为的监督,对于不按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的,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和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民事责任。其次要改革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发生编造成本资料的问题,除极少部分是因财会人员不坚持原则外,绝大多数是企业的负责人或管理者指令的,财会人员只能照办。因此,必须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成立会计人员企业和政府双层领导制度,将企业的会计人员和单位管理剥离,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性。再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成本信息资料的安全完整和真实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娜.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J].财务与会计2008(8)

[2]吴利红.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09(8)

[3]石志芳 .浅析企业的成本管理[J].财会月刊2007(3)

第5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当下,我国企业改革逐步深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加了成本管理的不利影响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如何在企业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制动合理、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战略,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综合效益,成为企业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企业间以及国际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和市场,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关系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的成本管理水平,已成为当下各个企业的管理重点。成本管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以及控制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及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是利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所需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以较强的经济实力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的损失,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效的企业成本管理对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合理对策

 

(一)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意识是有效指导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尤其是企业的高层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看做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同时树立起战略成本观念,有机整合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由于制造企业在生产大量高质低价无差异化的产品的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行业需求生产特定的产品,所以制造企业应结合企业生产能力,深入分析与研究市场竞争环境、社会价值链、目标市场,制定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聚集战略等成本战略,进而获得成本竞争优势。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责任机制。制造企业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及个人的成本管理职责和权限,调动起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小组,并合理配置成本管理专职人员,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核算等工作。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将成本管理的目标完成情况与薪酬、职位升降挂钩,切实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其次,落实成本预算管理。综合考虑不同工艺间的差异,合理分配制造费用,将成本预算管理渗透到各个生产班组,根据各个生产部门的任务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指标,以此来具体编制企业的预算管理项目,将企业的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第三,加强全面成本核算体制的建设。作业成本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其主要是将同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并,明确分类与间接费用相关的作业活动,确认各个作业中心,分析及消除作业链上不增值的作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消耗分配,之后再按照消耗作业量的比例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此外,构建合理的制造成本节约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合理的成本节约目标,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生产物料、人工成本、质量成本、生产报废等方面上,定期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并抽取节约成本的部分金额作为奖励,颁发给成本节约部门或岗位。

 

(三)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

 

全过程成本管理是从分析企业价值链出发,将成本管理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研发趋势、产品的设计,同时还要将成本管理向后延伸到产品后期的使用、维修及最终的报废处理方面上。结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手段,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细分各项成本管理,并进行量化,将成本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首先,设计研发环节。深入分析产品的设计、试制及生产工艺,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研发流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其次,采购环节。结合企业的库存采购所需物资,根据物料采购周期、物料价格、月度使用量、供应商供货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物料采购策略。在采购时要进行实地考察,使采购的物资质优价廉,降低采购成本。第三,生产环节。产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根据生产计划和最佳的生产工艺原则进行,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强化实时监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第四,销售环节。产品销售环节要实现产品到商品的跨越,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的检验,确保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和最佳效益上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不断的扩大市场范围,同时建立满足不同销售对象、不同需求和产品特性的销售渠道,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降低销售成本。还要努力抓好资本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6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 采购成本 节约成本 采购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入改革,从以前的粗放型企业转化为精细化企业是众多企业寻求的一条致富之路。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制造大国,制造离不开原材料及辅料的采购,这也使得采购管理成为了中国制造企业精细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企业的开端就在于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是降低商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管理要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在制造企业中,原材料及辅料的成本一般能占到企业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或更高,那么可想而知,如果有效的控制原材料及辅料的成本,就将会对降低总成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假如一味追求过低的采购成本,那么伴随而来的产品的质量差,生产过程受到影响,产出劣质商品,就会直接降低商品的销售量,同时也将严重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无法在市场立足!

由此可见,做到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必将是每个企业的管理者和采购者所必修的课程。实际上,除了采购过程中对于原材料及辅料价格的控制,采购成本管理更可以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比如说想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那么可以通过采购人员合理的筹划采购数量和采购时机,做到即可以避免车间的停工待料,又可以减少仓储库存,同时也可以减少资金的挤压和占用,由此间接的降低公司的总体成本。

一、业实际运营当中存在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

在企业实际运营当中,存在着很多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稍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缺乏长远的策略与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有计划,无不例外,如果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理念就会导致供需双方缺乏统一的目标,没有完美的规划设计,没有有效的信息,很容易会出现库存积压,销售不利或材料积压,仓储成本无意义的上升等等。

(二)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性不强

销售,生产与采购部门的互相的调节性不够,每个部门的都只看着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只关心本部门的利益,与其他部门缺乏衔接,导致计划零散,预见性差,造成浪费,增加了成本,这样也会导致企业采购成本重复的现象出现。

(三)采购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因子

企业以及采购人员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最适合本企业的采购方式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不注重货比三家,充分的收集采购信息,掌控信息,例如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采购方式,很多企业固步自封,缺少注入新鲜的血液的想法,无法更新采购新型的采购模式,依然简单的重复以往的采购模式,这样就会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那么,以企业的利益为中心出发,以采购成本管理为重中之重,有哪些值得考虑及研究的方面呢?

二、掌控内部信息,为采购决策保驾护航

在如今大量使用MRP,ERP平台来进行日常内部运营管理的企业,有效完整的信息无疑会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首先,企业要跟据自身的需求在ERP系统中建立健全信息,比如供应商供货期,生产周期,库存限制等等。作为采购人员则要学会如何从系统中了解这些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信息,企业的销售数据,如订单交期;生产数据,如日产量,生产订单下达情况,材料需求时间;仓储数据,如材料库存数量,相关仓储成本;采购数据,如材料在途数量,需求数量等等

这些管理信息来自各个模块,各个部门的不同重点的信息,为采购的决策提供了最为科学的,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数据。结合这些信息,采购人员可以制定出材料采购的经济批量,以取得最有竞争力的价格;合适的采购时间,避免呆滞料的产生及停工待料的现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安全库存,防止生产上因材料送货期不固定而发生短缺的停工损失;确定最优的运输包装方式,以节省物料流转的成本。所有这些决策都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物料采购成本,因此要企业要注重对以采购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的建立和维护,采购部门则要掌握及整合全方位的信息,以便于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采购决策。

三、采购渠道的开拓,采购方法的研究以及采购模式的创新

(一)通用件

标准件的使用代替非标特制件的使用,我们都知道,通用标准件在市场上的获取,不但价格透明低廉,货源充足而且质量稳定,那么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采购就可以充分的参与,与设计人员分享市场上通用标准件的信息,尽量避免非标特制件的非预期使用。

(二)集中采购与大批量采购

大批量采购以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个道理相信没有哪个采购不明白,但如何才能做到集中采购和大批量采购却是采购人员需要就自身企业的情况认真钻研的业务。笔者在此提供以下的两种思路和方法:

如果企业一方采购A材料自行生产,另一方面又同时采购外购件,其外购件所使用的材料也是A材料,那么企业可以考虑统一采购A材料,对于该外购件的供应商采用发料加工,支付纯加工费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这样的做法,可以将本来不占批量优势的供应商材料采购及企业自身材料采购相加起来,获得批量的经济实惠。

与相同材料需求的企业合作,共同寻找供应商,达到“团购”采购的效果;或者向供应商推荐同类型的企业,增加自身价格谈判的砝码。采购在寻求供应商的时候,一定要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其客户群,尽量寻找与企业自身需求想一致或互补的客户群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三)使用电子商务交易B2B采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交易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交易不仅优化了采购的过程,更是拉近了供应商和进货商的距离,通过互联网的交易免去了人力资源的来回往返,降低了库存,减少仓储费,降低了中间采购成本,也提高了采购效率,有效地减少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所以这不仅是一个有效的采购途径,也是一个非常潮流的采购方式。

三、严格审查物资质量,协助供应商把好质量关

无论采购人员能将商品的价格砍到多低,商品质量始终是需要把握的底线。每个企业可能都遇到过来料不良而影响生产的情况,更甚至会发生到了生产现场才发现进料不良而被迫停工的局面,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各项成本,人员的管理成本,来回运输成本,浪费的人工成本,消耗品花费,停工的损失等等。这样就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企业和工厂的负担。

而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企业在明确制定商品采购质量标准以及严格把关采购商品质量检验的同时,将触角伸到供应商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了解供应商相关产品的生产流程,熟悉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帮助供应商建立及完善其质量体系,定期的访问及抽查,以确保其产出优质的产品,这是采购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也是影响采购成本的至关键因素。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实现与供应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能让企业能更加稳健的走得更高更远。

四、结束语

前面所述的只是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几个重点,在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中,采购成本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非常复杂专业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才可以提高企业在同行业内的强劲竞争力,才能为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李敏著《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成本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在保障生产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好企业运营的财务成本,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财务管理工作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根基,所以,财务管理职能的优异程度,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机械制造企业的进步风貌,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形象代言人。面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在当下环境中面对的挑战,通过对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当下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严格监管机械制造业成本采购;更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等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模式。

关键词:

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制造行业积极进行改造,使得机械制造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实现对机械制造企业经济建设的长远计划,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协助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节约和利润收益。因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围绕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当前关于机械制造企业,部分人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在机械制造企业中,部分社会大众认为是一种需重体力消耗的工作,沉重烦躁的环境,使得部分青年人望而却步。但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特征来看,其实际属于以离散为主,在各流程中搭配装配,机械制造企业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工作母机等制造工业。[1]机械制造企业也被称作是工业发展心脏,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重工业发展实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项目。关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特征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机械制造企业具有分工明确的特点,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各工作项目之间相互影响也相互区分,对于产品的生产,各部门之间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因此,致使生产的产品具有结构清晰的特征。在生产中,各工作流程之间比较简单明了。目前在我国,多数机械制造企业,其生产主要面向订单,根据订单的情况进行生产和加工,也有部分企业既承担着生产加工的职能,也承担着销售的功能,在多数订单生产的企业中,其生产范围较广,生产数量不多。机械制造行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型行业。在实际生产中,包括生产组装,生产配件制造,生产构成等各个步骤,机械制造行业之间可形成一整套运行机制,也可单独生产制造某种部件,但相比集约型制造其效率明显降低。机械制造行业工作流程由多个独立工作与工序共同完成,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分解成很多个加工任务,零件从一个工作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中间会经过多道不同程序,难以控制其加工品质。机械制造行业生产采用的设备设施繁杂,涉及的安全技术领域较多。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其需肩负安全和生产方面双重重任,在整个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危险源,如机电自身运转、生产加工有害气体的产生等,这些危害因素也增加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

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就是发展机械制造企业经济的命脉,能够建立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稳定进行,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扶持了公司内部计划的实施,节约了原始资本,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收益,是促进企业和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2]

(一)机械制造成本过高

机械制造企业虽然不存在复杂繁琐的产业特性,但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依旧十分繁琐,其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制造企业对于企业进行的前期投资相对于其他行业较高,在投入生产的过程中又具有非常高的投资风险,所以容易造成资金的巨大损失。虽然在机械制造企业建设的初期存在投入和实践过程的巨大风险,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后期机械制造会带来的巨大收益。著名研究学者梁梅在其文章中曾提及,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当前冶炼技术耗能较高,能源多半采用不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稀缺且不可再生,因此,致使冶炼成本居高不下,进而造成原料成本过高。[3]材料价格上升,机械制造成本也随即伴随着上升,这时企业的获利空间不断得以缩减,阻碍了企业持续扩大生产,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二)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缺失

在企业和公司进行机械制造时,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得到完善,不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制约了石油转型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加之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的缺失,致使机械制造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当前从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现状来看,由于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缺失,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加上由于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认知存在偏差,也致使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小觑,因为整体上将会制约整个国家的经济提升。关于机械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缺失的研究中,战雷鸣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没有积极的融合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先进技术不能够植入企业管理。原始的机械制造企业运营模式还是在国家的管控之下进行,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4]新型产业链转向企业和公司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益,为企业和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实时的管控,也很难实现长远的企业公司发展计划。

(三)机械制造企业资金流动不畅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产业投入没有完整的检测和统计系统,导致在生产中,出现许多投资和原始资本之间的矛盾,造成机械制造企业的收益降低,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未来工程计划的投入,使得企业流动性资金存在运行压力。受市场发挥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资金流动具有较高的需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停产,这种运行方式不仅为自身发展带来了困扰,也扰乱了合作商的运行计划。有些机械制造企业在于合作商签订生产订单合同后,由于自身资金周转的问题,导致未能按时提交订单的情况,机械制造企业将会面临着违约赔偿,这种赔偿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转困境。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企业资金流动不畅,将会使企业资金运行失去灵活性,进而影响企业经济发展。

(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传统市场经济下发展的机械制造企业属于国家资源,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开展各项工作,近些年,随着机械制造业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市场竞争来看,机械制造企业一方面要与国家控股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要与新兴起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竞争,加之,很多高端精细产品订单有限,使得低端产品竞争逐渐降低,因此,如若不及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会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寸步难行。[4]

三、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目前随着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极大的重视,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减少污物排放,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企业的运作指标。实际操作中因为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巨大等因素,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了生产线。所以近些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制造企业也积极进行改革,不断地提升工艺水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国家制造行业的进步。面对时代的进步,机械制造正在向公司企业化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有严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为支持,在严格监管制造业成本采购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集中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最后做好质量监控增加企业竞争资本,以便于不断地提升企业竞争资本,扩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一)严格监管机械制造业成品采购

成品采购是机械制造业中重要环节,其成本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制造的资金运转情况,因此,必须重视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采购,但当前制造业成本居高临下,致使其成本采购价格过高。因此,企业应带针对当前机械制造成本过高的现象,严格监管制造业成品采购,重视原材料的采集监控。[5]严格监管制造业成品采购就是需要适当调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在机械制造企业由从前的传统式经营向企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坚持发展适应机械制造企业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积极配合时代的转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更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

更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则需要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吸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招聘新型人才来满足企业的发展。当前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机械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当下最为紧急的任务。只有由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资本管理,才能够促进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收益,提升我国整体的市场竞争力。[6]

(三)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

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需要从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外部同时着手,坚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稳定实施相关的方针、政策。第一,在机械制造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细致划分财务管理职责,做到有资本管理的组织。有财务资本监管核对的部门,还需要有专业的财务投资人员进行机械制造企业的资本统筹,制定专业的财务投资计划,按照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产业投资,并且得到丰厚的回报。[7]可以考虑建立适合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与决策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第二,就是从企业的外部进行财务职能划分和管理,针对于对外销售和投资的部门,进行严格的管控政策,能够充分地实现融资活动的进行,还能够保证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得到良好的销售,销售额度符合成本投资,并且在最后的收入利润中选择出适当的投资资本策划,进行计划中的产业投入和发展。

(四)做好质量监控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机械制造行业也进行了适合市场生存的竞争改革,但是原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跟上产业改革的脚步而停滞不前,不适当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产业对未来的投资计划,长期下来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因此,进行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改革,提升效率,是时展的需求,是促进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因素。[8]笔者认为,做好企业的质量监控,则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率先抢占先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好企业生产质量监控,是增加企业竞争资本的重要方法,在企业发展中,质量是企业的门脸,只有质量得到保证,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做好质量监控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地引进先进科技与技术,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的良好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强化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效率,能够有效地提升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的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由现代化生产制造的转型,需要有先进的财务成本管理理念作为支撑,想要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有效发展,需在企业生产中严格监管制造业成本采购,在更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集中管理企业财务成本,并做好质量监控,以此来增加企业竞争资本,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提升企业生产力,为企业扩展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大学.关于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与方法管理研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6):23-24.

[2]顾新连,刘凤环.作业成本管理机械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以山西机械制造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20).

[3]梁梅.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4]战雷鸣.对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的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4(7).

[5]李芳.机械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6]张亮界.新形势下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

[7]张凯.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在ERP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浅议[J].中国信息化,2015(4).

第8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现在的机械制造企业在人们眼中似乎是夕阳企业,很多的年轻人认为在机械制造企业工作太累收入太少,这些认识都在于机械制造企业没有跟随发展的脚步进行自我的一个体制上的改革,现在急需要对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进行一个规范,以及研究深化更新。

二、现状

我国众多机械化制造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都是一些大龄的职工工作,没有青年血液注入,整个企业的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没有活跃度。

三、现今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成本上由于财务管理没有及时更新本该可,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益。虽然在现在社会改革开放的有力条件下,许多的企业进行了扩张和一个升级,但是对于机械制造的企业却是缺乏了应该有的活力,企业制度陈旧,管理方式单一,这些都导致了机械企业制造企业接近了发展的边缘。存在有以下的一些问题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在资金的账目记录上存在严重问题

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招收的会计的工作技能不过关,不能够快速,有效的管理好企业中该有的账目,有的机械制造企业甚至存在着会计职位空缺的这一现象,管理制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够,都导致了企业的坏账,错账居多

(二)管理不切实际,投资没有规划

现在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仍然存在于改革之前的一个作坊式的水平上,不能够有效地规划好发展企业本来拥有的资源,也不能有效的发展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的价值,仅仅是追求的是保守,没有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投资上没有专业的人士介入,盲目的投入资金引进一些没有实际应用的技术,导致了资金的浪费,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困难地步。

(三)资金管理存在重大问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否合理的将现有的资金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考虑到问题,但是许多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注意到资金运转的处理不合理性也是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知识盲目的追求的是制造大量的成品,却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金来投入,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时刻得不到提升,让企业的运营难以维持。

(四)费用管理无计划

许多的企业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公款吃喝的现象,虚度偶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利用自身的才能发展企业,反而是借机公款消费。

(五)成本管理不合理

在企业采集购买原材料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导致不能够正确的,适当的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材料,导致了许多材料的多余的废弃问题,还存在着设备维护,物资处理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

四、解决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一个标准的成本制度

具体为三个方面: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就是要求在合理的准确的估算下,对所要花销的资金数额有一个大体的估计,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控制公款吃喝等问题,也能够为下一步资金的运作提供一个参考。

2.成本差异及分析。只有具体分析成本的差异才能够更有效的合理选择成本的来源地,进一步的节约成本的开销。

3.差异处理。成本和产品数量计划上总会有差异,所以要计算合格差异,具体控制这个差异的波动范围,实现产品的利益最大化生产。

(二)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一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的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整个企业的整体的财务集中制度。在财务的运作方面,一定要招聘专业合格的会计师来进行财务账目上的一个整理,而且得对他们进行一个思想的统一培训,不能懈怠,要拿出工作激情,对财务管理的各个部门要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具体的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科室来处理完成,这样的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财务和企业的实际管理相互交错的一个复杂局面,能够有效的改善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之所以要解决这个全面预算的问题,那是因为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首先能够有效的减少公款贪污的现状发生,还能够具体明确的规划处各个部门的资金上限,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摩擦,这样一来能够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利于分工合作。那么如何做好这个呢?就需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不蒙机构对这些财务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解决,专门负责编制、审定和组织等工作,子公司一定要在主公司的管理下,不能够子公司脱离管理。

(四)建立财务监督制度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有企业的制度,来设立一个财务总监的岗位,从专人专职这个角度上来进行机械制造财务管理的升级,然后健全完善企业的每部分的财务监督制度。

第9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精益生产;生产计划

1.前言

改革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制造业风雨兼程,已成为总体规模占世界第四位的制造大国。但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当中仍存在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低,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等突出问题。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而精益制造的实施则可以很好的控制质量和成本。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衡量制造企业的竞争标准的两个重要指标是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是增加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精益生产摆脱了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方式,是制造企业提升自己实力的有效工具。

2.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并非简单的应用,是一套企业与环境、文化。以及企业管理体系高度统一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较大批量生产方式而言,更加追求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过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高。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还是准时化生产,它包含经营管理者坚持非成本主义思想,过程管理坚持无情消除浪费,对人的管理尊重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的方法,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精益制造的主要特点在于:首先精益建造有完整的传送目标的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生产的计划;其次精益制造以顾客的最大化价值为生产的最大目标,使消费者的价值得到更好的认定、创造和传递;另外营销与生产一体化,进行可变性控制,减少浪费的产生;最后这是对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益控制,运用一种动态的控制,更好地保证生产预定计划的实现。精益制造主要从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以及生产控制等方面展开。将成本质量管理溶入到生产过程中,改善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之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制造企业精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在制造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不足不仅仅包含着生产空间的现场凌乱混杂,生产车间的员工不具备及时清理整理环境的意识,是我国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相比一些发达的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的水平上,管理的不善,使不断地有事故发生,运转效率没有在合理的基础上得到发挥,很多生产出的劣势产品本应及时销毁再投入生产再造,但却将其闲置,浪费了物料资源;还有其行业按照订单量进行生产即多少单生产多少件的原则,使众多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堆积库存,这一生产措施使得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增添了运转上的难处等等。显而易见,在我国制造行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大中小企业人就不在少数,其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这些问题的限制,针对这样一个局势,从国有制造行业及民营制造行业来看,尤其是民营行业,实施精益化的管理生产思想是迫切的需要的,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如何及时有效的管理生产,都应当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所以针对一些民营的机械制造企业更应对症下药。主要的薄弱环节有下面这些方面。

(1)质量成本管理理念推行难度大中国的中小生产型企业很多,企业主可能鉴于自身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只是在别人产生巨大效益的时候企业主才会采取精益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另外由于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企业的员工并不能满足精益质量成本管理方式下对人才的要求。

(2)质量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制造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管理,忽视非物质产品质量成本,对于质量成本是事前还是事后控制不明确,成本预决策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对成本费用的发生规律和成本动因分析的把握不准确,质量管理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发生变动,从而质量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脱离最初的精益原则。

(3)生产组织过程缺乏协调,生产组织包括生产过程组织和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组织要求对生产系统内所有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组织生产过程的基础要求包括:①生产过程的连续性;②生产过程的比例性;③生产过程的均衡性;④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我国的制造企业往往很难把生产各要素结合起来,结果使之不能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4.制造业精益生产的建议

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要生产的质量和成本的精益生产,要从企业的生产计划开始,计划是对未来事项的一种预先安排,企业的各种资源筹集和分配都体现在了计划中。

生产计划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生产要素信息准确可靠,才能使制定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依据各种计划信息进行的决策,需要企业不同部门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调度计划设计涉及不同资源的矛盾、部门利益的冲突,因此各资源、各部门间要进行综合平衡,以保证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资源的约束。

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是生产计划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处理生产计划与需求的平衡的策略有追赶策略、均衡策略、混合策略等。

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生产计划必须建立在当前可利用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超出生产能力之外的计划就是不可行的计划,因此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要进行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必须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加强生产能力的管理,保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完成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与物资供应的平衡。生产计划要得以完成,需要物资供应的保证。如果物资供应没有保证,生产计划有可能延期,导致失去市场机会,造成损失。进行生产计划与物资供应的平衡,必须做好物资的预测工作,根据生产任务确定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做好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工作,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准时化采购。

生产计划与成本财务的平衡。生产计划与成本财务的平衡时为了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使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有保证。进行生产计划与成本计划的平衡,采取措施降低费用,确定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降低额。然后,根据成本制定企业资金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财务支出计划,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提高企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意识和成本素质;规范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水平;结合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特点,有效改善能源成本;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结论

精益制造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它在欧美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美国、丹麦、英国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精益制造在控制制造企业质量成本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推动企业更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企业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精益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将企业的质量成本责任分解为能够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多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责任,由相关作业环节来实现自我约束。精益管理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是中国企业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是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式下,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志祥.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2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1).

[2]贾福景.企业进行精益管理的关键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