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导与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当天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除了该堂课上学过的新知识,当天课后还要及时再复习。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传统个性化教育辅导行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进行变革转型是势在必行。作为行业隐形冠军,学大教育此次率先引领趋势,推出“e学大”,引领行业变革的同时,也给行业树立了一个高技术壁垒。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个性化教育辅导行业中将有一大批不跟上或者跟不上的教育辅导机构被淘汰,未来将属于个性化智能教育时代。
一、学生学
阅读是学生主体和文本对话的过程,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基本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果此时教师再采用讲授方式包办,那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效果将不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学可分为三个环节:激学、导学和自学。
首先,激学阶段主要是通过课堂气氛调节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的阅读内容。可通过话题、故事、辩论、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其次,导学以教师为主导,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当次课堂需要实现的目标。最后,自学是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以《古都的秋》教学为例,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家乡的秋”讨论进入,也可引导学生欣赏秋的图片进入,接着出示目标,引导学生围绕写景抒情这一线索通过阅读掌握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最后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从时间安排上看,学生学阶段时间以10分钟为宜,其中激学环节要做到精简而激发学生兴趣,导学目标要契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阅读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在学生阅读时巡视以收集问题,初步处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讲
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忽视。相反地,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在学生产生质疑的时候给予学生点拨,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讲可分为三个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师讲解。
首先,师生互动。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初步获得对作品的感知,但此时还处于初步构建阶段,接下来教师就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如《祝福》阅读中对祥林嫂的形象分析,由问题引导可知: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什么?祥林嫂临死前是怎样一种境况?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阅读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其次,师生互动。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阅读后小组交流,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以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如《老人与海》阅读中对问题“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的分析,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为:①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②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鱼被吃掉四分之一);③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刀子折断);④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半个鱼身被咬烂了);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最后,教师精讲。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难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精讲。如针对《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怎会失败这一问题,要通过精讲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桑地亚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典型的硬汉。
三、学生练
练习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进行讲授,课堂中没有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后则是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反复训练,这种模式让学生机械反复训练,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反而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内容,及时以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巩固,针对学生的差异布置课后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从知识向技能的过渡。这个步骤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1.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般以填空、判断、简答形式为主,目的是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作品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如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相应的字词句的简单分析等。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为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可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且做到当堂练习,当堂检测。
[关键字]备课 思 疑 释 练
“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是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培养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目标,在实践探索中构建 “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自主求发展”课堂模式,即“思―疑―释―练”教学模式,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预”,课堂成效的“立”与“废”,在此一“预”。同时,备课更是此项课改行进的敲门砖,引路人。下面,就“备课”的相关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疑释练”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思”,即完成学案,思考问题;二是“疑”,即通过预习,提出问题;三是“释”,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是“练”,即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所以,教师备课就要就此准备。
一、备“思―疑―释―练”学案设计
学案导入需要引发思考:学案包括课标要求、学法点拨、基本知识点、我的疑问、魅力精释、即时训练、拓展应用、教师反馈。导学案要突出重点、难点,文字量适当,力求简洁明快。导学案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和课上要检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在精,问题的设计只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本质到感悟,由感悟到领悟,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才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备“思―疑―释―练”中的“魅力精释”
“思―疑―释―练”提倡生本课堂的理念,显现的是学生主体主体意识,而学生的主体意识又相对松散凌乱,所以教师需要对学案的整体内容梳理总结,补充,拓展,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内容深刻化。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可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补充、更正;对于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精辟的阐释。
魅力精释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选课文内容要点,重点及难点。
阐释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和广度性。
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征服学生。
三、备“思―疑―释―练”的“疑”,备学生
“思―疑―释―练”教学模式中自主学胆质疑:这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阶段,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学案,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和促进,并将有关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并由老师汇总。老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备学生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1、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为此,教师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教师应把以上工作作详尽的分析,分类登记,并注明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差,哪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同时在试题检测后进行系统地试卷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研究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 备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
4、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每课的三维目标都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
中专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四、备“思―疑―释―练”的“练”
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题时,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既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量而轻质。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提高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思,乃教学之基也;疑,乃教学之始也;释,乃教学之行也;练,乃教学之宗也。“思、疑、释、练”,乃教学之径也。可见,无论哪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思―疑―释―练”课改的路途中还有漫漫长路,但要坚信拂去黄沙始得金,只要我们一路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谈我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许更生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07期
【2】《备课新思维》,杨九俊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高三语文 有效性 探究学习
语文作为高考的首考科目,对考生整体实力的发挥具有极大影响,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但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却颇为尴尬,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而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气氛下,学生难以做到长期地认真巩固语文知识基础,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提升。就此,笔者认为,在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一个“导”字,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催生其语文学习欲望,指导其科学投放精力,积极备考应考。
一、激励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备考应考
在现行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利用学生联系教材、拓展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所应了解的知识、技能,在保证统一进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备考。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高考考纲做宏观的掌握,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等三大块的52个考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思、悟,教师可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扩展训练,以苏教版必修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教师可在继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常用词知识及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臣愿奉璧西入秦”中的“奉”通“捧”,“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是名词作动词。其他如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就是要以教材教
学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主动纠错,查漏补缺,进而达到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技巧,积极指导课外阅读
随着高三综合复习、专题复习的逐次展开,师生往往将精力投入讲练评中,无意识地忽略了文章阅读。而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极其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优劣。如何以较少的阅读训练时间获取明显的效益,这是高三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培养学生全新的阅读价值观念,使其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丰富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过程,自主阅读、博览精读有助于形成与作者情感活动的共鸣,进而感受到语言的奥妙与精髓。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以下做法刺激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是注重浏览、速读、精读等基本阅读技巧的教授,并选用教材内的典型文章如科普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进行示例;二是教材与课外阅读并重,安排学生适当阅读部分文体不同的1000~2000字内的文章进行阅读;三是古诗文阅读除熟读背诵课本内选文外,还应结合《史记》中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积极落实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作文训练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形式的课外练笔,包括周记、随感、片段练习等。在具体写作内容上尤其应凸显社会现实、周边事物,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文章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借鉴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如《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写法进行创新写作或仿写,并在作文评改中都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不断感悟、总结,并以两周或一月为单位抽出课时供学生交流写作心得,实现共同提高。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无常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的学习与复习,将“学习”转化为“求知”,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出击者,使高三语文教学在分秒必争的教学氛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保忠.接受理论与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一、通过语文导读法改善教学方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文的工作方针中讲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这与1980年初钱梦龙提出的“语文导读法”中的“三主”教学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谋而合。可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教的和学生想学的知识之间产生了脱节,教师“教死书”,学生“死学书”。《纲要》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如何改善课堂教学?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钱梦龙将导读法定义为“一种有预谋地摆脱学生的策略”。预谋和摆脱都是偏消极的词语,但是在这里“有预谋的摆脱”是指“经过积极、有序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这也是对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继承与发展。他们都是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入课堂的桥梁。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教师“导”之有方
《学记》中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句话。这句话中“导”是引导,“牵”是牵就,就是要引导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硬“牵”到教师预定的结论上来,剥夺学生思维与认知的自。“教师为主导”也是同理。“主导”的着重点在于“导”,“导”者,因势利导也,教师要依学生不同个性、思维之势,引导之、启发之,而不是越俎代庖。钱梦龙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主要表现在组织、引导、激励、授业四个方面。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认知始终围绕教学主题,而不是“放养式”;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而不是“填鸭式”;教师要不断给学生鼓励、督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构筑上升的台阶,而不是“牵牛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知识,而不是为“完成计划”当讲不讲。最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学生“学”之有法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导,更需要学生“用心”的学。对此钱梦龙提出了教读式、自读式、复读式三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也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方式。教读式侧重于教师的辅助。教读式和自读式是相辅相成的,自读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从教读到自读,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是一个从“收”到“放”的过程。复读式是把学过的文章按某种联系分成单元,学生按照单元复习时,就可以通过知识分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的方法,最终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式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反表、表里反复、理解深化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上升的过程,其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如果教师越教越懈怠,学生越学越失去兴趣,那么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体,那么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潜力就可能以出人意料的能量释放出来。这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也就可以进一步在课堂中实现。
二、通过训练传递学科知识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最后一点是“以训练为主线”,但《修订工作说明》中却说:“‘训练’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或者作为教学实施的‘主线’。”[3]并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仅有一处提到“训练”二字。再加上现今高考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测试,更将“题海战术”、“训练”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对于训练基本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训练会使学生成为做题的工具。但钱梦龙却说“《语文课程标准》淡化训练是一个未必正确的导向。”[4]那钱梦龙和新课改孰是孰非呢?一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把握适度训练与题海战术的界限呢?
在钱老眼中,“训”指教师的指导、辅导,是教师一方的行为,“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学生一方的行为。学生虽然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又是不成熟的学习者,还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于是形成了教学中教师“导”、学生“学”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叶圣陶有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老所说的训练,也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最终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双向活动方式,这点与钱老是相通的。所以钱老的训练并不等同于60年代所说的“精讲多练”,也不是语文课上那种刻板繁琐的字、词、句操练,与“题海”、“应试”更是不搭界。其“训练”应该说是实现语文教学熏陶感染功能的最佳选择。
语文课与其他人文课程不同,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直接说教式,而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将文本所要传递的思想熏陶感染浸润到内心。其实钱梦龙和新课标无论说法有无异同,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化。并且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教育,民族语教育。民族语的教育必定要经过反复的语言训练才可以渗透在我们平时的话语中。如果淡化训练,而以各门学科普遍适用的“启发式、探究式”等等来取代独具语文学科个性的语言训练,无疑是抽空语文教学的内容,势必使语文课程变成一个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跟其他人文学科没有了区别。
可是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中教师却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就是为了避免扣上死板的帽子。我们现在所说的训练,并不是压抑学生的思想,把学生装入“题海战术”的套子,而是要带给学生必备的语文常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知识,试想,如果语文缺失了自己的学科知识,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但老师们也要警示,传递学科知识并不等于禁锢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们各种不同的声音,要引导而不是扼杀,要尊重而不是泯灭。在“训练”之下避免学生排除个人验而服从公共套路。
三、通^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5]“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
可是在“语文素养”的春风吹入课堂之时,却有很多教师将语文课上得“出轨”了,以此来希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是一堂语文课真的可以涵盖所有学科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然语文也不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李华平的《迷失在学科丛林的语文教学》中学科丛林包含生命、哲学等很多方面,笔者认为虽然文学是人学,是“活人学”,所以当然可以涵盖生命,但文学不是语文,更不是语文课,不能一门课程涵盖所有,语文课的外延也不能和生活等同。作为一门课程,语文课也只有45分钟而已。所以不论是生命、哲学、还是生活都应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到的,是超出语文之外的升华,但并不应以“语文课堂中教师教”的方式出现。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向学生传递语文素养呢?钱梦龙的思想也许可以给我们启示。
钱梦龙认为开设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其学历相应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等。语文能力,即读写听说能力,无疑应处在中心位置。同时在读写听说中,阅读能力又是基础,因为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阅读中积累语料、培养语感,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扩展知识宽度,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所以不论外界对语文教学有多少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们读书的热情,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同时将读到的语文相关知识作为我们思维的“元件”,以此来带动学生认知、行为的升华,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语文素养永远不能是教师的“刻意渗透”,而是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进而浸润到学生心灵,这样才是语文素养的归宿。
钱梦龙的思想与新课改的理念有贴合之处也有相悖之处。关于其贴合之处,我们可以找到其思想对新课改的实践意义与启示;关于其争论处,孰是孰非自然有时间来论证。钱梦龙常说: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教和学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所以任何想要“定”下来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不论新课改进行到何种地步,教育教学的问题都不是一次改革就可以涵盖的,一次课改也不应该成为教育和教学的“尽头”。所以广大一线教师们在吸取新课改新思想的同时,都应该直面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本身,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适宜的学习环境。对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都应该像钱梦龙那样敢于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切以学生、教育为本。
注释:
[1][4]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说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29).
一、正视现状,关注差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不一样,普通高中是为升学而实施的教育,而职业高中是为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因此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贴近学生的客观实际,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和提升,这就要求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语文教学现状,包括教情和学情,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准确、科学、灵活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力求课堂上人人有所为,个个有作为。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教学与专业结合,课堂与学生结合。教学与专业结合,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合理地取舍、重组和优化,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课堂与学生结合,要求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铸成他们的成长。例如,在教学《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时,我们必须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要求和难度要适当降低,同时要和职业特点联系起来,因此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初步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及其哲学思想;2.个性理解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3.思考交流如何在未来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没有必要像解读普通高中课文那样对文本内容及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而是应将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巧妙地渗透于未来职业领域,为学生的生存服务,这一点才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紧扣专业,联系生活,重点培养两种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语文课程依然是一门服务性的基础课程,不仅服务于其它课程学习,更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要,乃至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紧扣学生的专业特征和专业需求,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存时代,重点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竞争的两种能力,即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基础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求职与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面试和应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关,怎能在求职与就业中多一份胜算,又如何让用人单位信任和欣赏。因此口语表达交际训练必须摆到重要的位置,并逐渐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和方式。平时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用3~5分钟让学生上台进行说话训练或对话训练,内容形式不限,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语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其中应用文必须作为训练的重点,因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主要接触的是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启事、自我介绍等特殊应用文体,而小说、诗歌、散文自然与中职学生的需要相距甚远,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践行学生本位思想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地处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辩证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师生双向互动活动,积极践行学生本位思想,可以推行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新做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口说起来,让学生的脑转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如写作、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都可以成为文本解读的形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朗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的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对话创造有利的平台,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和口语能力;让学生的脑动起来,要求教师积极唤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有效思维运转,善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持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学《中日学生打工竞赛》这篇课文,便可以设计一个随文练笔:请针对中日学生打工中的不同表现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随文练笔其实很好地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以自己独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不仅突出了“练”,同时凸显了学生的“本”,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未来的职业需求。
四、淡化分数,分段评价,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没有系统性、严密性和规定性的考试评价体系,换句话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应用,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淡化学生的考试分数,实施分段评价机制,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将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分解为以下四点:1.语文基础知识;2.阅读分析与理解;3.口语表达与交际;4.专业应用文体写作。每学期进行考查评价时可以分段实施,如平时考查、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查有机结合,每次考查选择和确定一项内容,集中复习,重点辅导,逐个过关,待到期末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查漏补缺,整体把关,全面推进,这样以考查为手段,以评价为形式,淡化了考试分数,却促进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期末组织一次全班性的专业应用文体写作,包括写一封自荐信,设计一份合同,完成一份报告等等,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结合专业,考查了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字:散文教学 散文特点 散文重要性 教学策略
阅读散文,读者可以发现其独特的美,而它的价值正蕴含在其中。在阅读实践中,散文以其“行散而神聚”的特点,使很多学生把握不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散文重要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散文的讲授过程中,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价值,发挥该文体的巨大教育意义。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遗貌取神是阅读散文的重要原则,这是由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的“散”,即文章可以采用广泛的题材、灵活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行文中,各部分之间不需要严格的衔接,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全没有形式方面的束缚,致使文章表面看起来杂乱无章。而所谓的“聚”,即不管形式方面有多大的跳跃和变化,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不能够改变的,这一特点,正是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深受喜爱的原因。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作者在阐发对北平秋天的眷恋时,没有刻意的安排,而是随意地对庭院中的秋景、秋蝉、秋槐、秋雨等景物进行描写。这些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但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刻画下,全文读起来却又浑然一体,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和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2.感情充沛
在各种文体的比较中,散文的抒情性仅次于诗歌。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作者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载体。散文的取材十分广阔、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描写的主体而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所有的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悟,这是由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好的散文,看起来有一种记叙文的感觉,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都是平铺直叙的,不夹杂主观色彩,但是读起来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说,没有充沛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难写出出色的散文。
3.立意深刻
俗话说,文以意为先。立意对于散文而言同样重要,不管是写景的还是记人的散文,都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悟才会付诸笔端。作者笔下的景物,带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其个人的精神产物。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对立意的把握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来领会作者的意图。
4.语言洗练
散文抒情的含蓄性,对它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阅读那些大家的经典名作,我们会发现,散文的语言充满了一种质朴的美,它少了诗歌语言的那份刻意雕琢,也没有议论文语言的那份鞭辟入里,它是用洗练的语言诉说着作者个人独特的情感和体悟。细读散文中的语言,你会发现,作者为了增加散文的表现力,不惜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都可以在散文中看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荷塘月色》一文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描写,显示了朱自清先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配合长短结合的句式,使段落呈现出一种错综的美。
二、散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语文教材选定的课文中,散文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文体,但是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散文阅读也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部分。学生单纯的喜爱和阅读,并不代表着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一现象,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散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跟教师迫切地想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成绩不无关系。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满足应试需要。散文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部分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一些阅读技巧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散文往往是作者深刻思想的积淀,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很难独自领会文中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路人”的角色,不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字词、单个句子的赏析上,而失去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使学生没有办法真正领会散文的精髓,散文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受限,得不偿失。
三、散文的重要性
1.情感的陶冶
品析散文,有如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带领着读者走进一个蕴藏深厚感情的世界,在这里,学生可以经历到不曾经历过的事情、感受不曾感受过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这是散文最本质的功能。
2.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的。散文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能力的养成,源于平日的积累,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并以其朴实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这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有益的帮助。
3.文化的传承
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兴衰发达都保存在它本民族的语言中。散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必然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品读古代的散文,仿佛在看一部史书,告诉后来人我们伟大民族发展的轨迹和文明的进程。而现代的散文,则又担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启迪着后来人。
四、散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
散文是一门审美的艺术,要想使学生陶醉于散文的天地里,离不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面,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江南的冬景》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各地的冬日景色和江南冬景做对比,借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2.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
要提高散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往往充当着被动的角色,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换意见,在意识的碰撞中,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3.知人论世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字是一座桥梁,桥的这边是作者,而桥的那头则是读者,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这些是奠定作者情感的基石,只有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读者才会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体会到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情感世界。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学习的重要价值,同时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2011(7).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今年初次担任语文备课组长,没有工作经验,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开展今年的备课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年高二语文组备课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总之,要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工作目标:
1、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2、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职高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继续强化协作互助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备课组,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语文备课组的主要工作配合教导处、教研处等处室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提倡共同备课。做好每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的检查。
2.教研常规。
认真做好听课、说课、评课常规,并准备上好一堂公开课。 引导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课题研究。
发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 作为我们今后教学教研的依据。
4、组织学生参加征文评选、诗歌朗诵及三笔字竞赛活动,力争多出精品。
四.本学期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及选修本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中要重在阅读技巧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五.教学基本原则
1.整合教材,大胆取舍
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时间有限,课时紧张,以及因连堂进行作文训练而用去的课节,真正用于处理教材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也不必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教材。
总之,我们可以将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联系起来,进行关联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2.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高考的辉煌成绩,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3.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今年是课改第六年,我们要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六.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必将成为一中的优良传统。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2.发挥教师作用
为彰显每位教师的亮点,备课组邀请语文教研几位老教师各上一节示范课,可上常规教学课,可上作文教学课,备课组全体老师从头听到尾,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配套习题等各个环节去学习。
3.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
4.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的明确的教学目的;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和必修4两本书的内容。
必修3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宋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口语交际专题为议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字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红楼梦》和《高老头》。
必修4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四个单元分别是: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
“表达交际”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口语交际专题为辩论。
“树立探究”设计的专题为: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和朱光潜的《谈美》。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拟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后完成必修4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1——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
教学中要求做到:
1、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真钻研、领会新教材和新大纲,提高课堂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3、本学期要完成必修3和必修4两部书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提高。
4、本学期在写作上,着重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先了解议论文文本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议论说理的兴趣和能力,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学情分析,认识了解并熟悉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讲究提问设计,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梳理。
4、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解疑答难,加强辅导,补学补差。
5、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在集体备课和教学中,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在作文备课和训练中做到系列性、科学性、实效性。
六、教科研设想: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群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语文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积极学习并大力提倡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力求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提高高二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采用组内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导思想。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具体做到:
加大集备力度,优化教学内容。
集备时间:每周四3、4节
集备地点:年段办公室或语文教研组活动室(另行通知)
集备形式:一人主备,单元主讲
集备内容:备重难点、疑点,备教学法;交流教学亮点,反思教学缺欠。
3、积极推进相互听课和评课,加强讨论交流,提高质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4、精心准备月考、半期考等测验,重视学生的效果,加强师生交流。
5、做好导优辅差工作,重视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
对学困生,我们要树立信心,勇于面对。集备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辅导,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每次的些许进步中也能体会到努力的喜悦。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营造一种爱学,想学,会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真正受益。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4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学考复习用书、《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5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D、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E、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F、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A、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B、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C、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D、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E、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学和复习进度、案、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等。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要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对于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并由专人专攻,形成切实可用的资料,
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在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好示范课、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并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到“课课有收获”,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更大的提高,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4、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在每次听评课与研讨活动中,做到“师有所教,徒有所长”,加强师徒联系,督促徒弟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使其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理念,成套的教学思路,成型的教学风格。并督促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先进的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思考、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课、课间和夜自修时间,加强学生自查、自我管理。
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
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
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7、强化教学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9、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0、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考试的最新信息。
建好中国教育服务网vcu教育博客,充分利用好“福建高中新课程网”,及时了解我省各兄弟学校的选修课开设情况,加强与兄弟学校老师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的学习,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为准绳,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为高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3.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4.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在十九周前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见后面的附录部分)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二语文每周4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84节。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授课60课时,期中复习8课时,期中考试3课时,期终复习10课时,期终考试3课时。
本学期教学进度非常紧张,几乎没有练习、复习时间。但是仍然要计划有条不紊,进度安排有序。
五、教材处理
1、精讲实练,努力创设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讲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取舍有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有些课文根本来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进而增强学生文化功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摘抄或点评或讲座或串讲,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4、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
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语文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问题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 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教师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写作,通过阅读、写作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阅读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阅读,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3. 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1. 教师要潜下心来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老师成天面对作业、试卷、琐碎等班务工作,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很难实现的事情。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2. 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
3.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宝玉挨打》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三《祝福》时,导入由张学友演唱的《祝福》引入到年关的祝福。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 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