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现代化管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化管理知识

第1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知识化企业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1.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2.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3.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4.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5.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6.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

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

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

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

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

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三、施工项目管理和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两者的关系

1.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安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目的是缔造建筑安装的基础,确立建筑安装企业独立的生产建筑商品(施工项目)的承包商地位。根据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以下内容,且每项内容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使建筑安装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摆脱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于是建筑安装企业便可以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上获得施工项目,以卖方的身份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企业在施工项目中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2)知识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以加强企业作业管理层,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分离,使经营管理层强化经营和企业管理,项目经理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企业经理向项目经理授权,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经理的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企业为施工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市场,要使内部管理市场化等等。

(3)建立与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亦应在企业制度约束下进行,按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重点是项目经理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后两者。而施工管理制度的重点是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种制度都应注意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束缚。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因此要总结十几年来我国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吸收国外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精华,规范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起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构成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发挥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通过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条件和市场。

(2)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3)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了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切实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1)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管理者。

(2)企业进行两层分离、强化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知识化现代管理技术。

第2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1.1 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1.2 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1.3 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 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1.4 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

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2.1 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欧勒锐(Daniel 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2.2 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

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3 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 Ti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2.4 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

以订单流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保持订单流的畅通无阻和实时更新。通过使用知识管理软件,企业能够与其顾客分享业务信息,供应链系统中的零售商、分销商可以登录基于Internet的知识库,发现他们所需的订单信息,同时,制造商对与分销商达成的折扣协议执行情况也了如指掌,如果这些交易的订单处理业务能合理的在供应链物流系统里流动,则能给制造商带来好几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效益。【13】订单跟踪系统就是以订单流为核心,加强供应链物流系统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实例。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在物流行业中,联邦快递已经实现了订单跟踪业务,这更加说明知识管理的知识交互功能在物流实践方面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订单管理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订单流与客户的交互系统。物流信息化正逐步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其核心思想优化企业物流。

3 第四方物流--物流知识管理的实践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却力不从心。虽然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但从地区、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11】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来管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以及处理合作双方的信息并使之发挥效益,这个组织就是第四方物流。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首先提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8]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知识管理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物流知识管理实践应用的典型实例。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源自“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by John Gattorna)。此外通过比较“图3第四方物流运作流程”和“图2 物流知识管理”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管理思想与知识管理大同小异,均涉及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4 促进物流信息化向知识管理转换的途径

4.1 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管理、物流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标准化、物流业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在经营活动中做出与实际相符的决策【6】。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实现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企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物流知识管理。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如微软、施乐早早就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而我国企业大多还处在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第3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煤矿现代化;机电技术;应用管理;创新

在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有机电技术的应用,而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水平,从而使得企业在当前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不断的提高自身所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炭企业都已经非常顺利的使用现代化的机电技术,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机电技术,比如说对于机电技术的管理力度不足,因此,对于我国的煤炭企业来说,不仅仅需要采取措施引进更多现代化的机电技术,而且还需要对现代化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

1 现代化机电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运营也依靠这一管理体制来开展,但是对于目前的煤炭企业生产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根本没有做到管理和生产两者并重的目标,一部分企业对于生产非常重视,但是在生产的管理方面却呈现出忽视的态度,也忽视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及相关机制的实施,这就导致了各个企业虽然说拥有非常先进的现代化机电生产技术却没有办法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技术所具有的价值,有的企业虽说建立了一个关于现代化机电技术的管理体制,但是却因为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位,所以说也无法使得管理的工作体制,充分的发挥作用,使得机电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没有充分的监督以及管理,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减少难度,所以说直接引进别的企业的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不同的制度,不符合各个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实际的情况,这也不利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法引领工作的开展[1]。

1.2 缺乏机电技术人才队伍

从当前煤炭企业的宏观发展上来看,使用机电技术进行生产,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效率水平,还可以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目前从煤炭生产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基层的工作环境非常的恶劣,并且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环境当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也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出现了较大的流动性,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效率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机电技术的管理人员,技术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由于本身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这一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就比较高,那么参与到这一岗位工作当中的人员,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操作可能就不是非常的熟练,对于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的解决,并且无法分析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也导致了煤炭企业生产工作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很多煤炭企业对于生产都非常的重视,但是对于企业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却并没有加大关注,这也导致员工自身所具有的素质非常低,影响企业生产的进步,导致企业无法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占据优势的地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1.3 未能及时维修和更换

机电设备一定要保证没有故障才能够投入使用,如果机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发现了故障,也需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和养护,避免后续工作当中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机电设备的及时维修以及及时的更换是促进煤炭企业稳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和关键的前提,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为了尽量节省设备更换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对于一些使用寿命已经到达的设备,只是对他们的一部分零件进行更换,而不是进行整体的更换,这也使得煤炭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无法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此外,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各种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维护时间,因为维修本身就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停止生产,大部分煤炭企业为了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根本不重视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使得企业的机电设备始终处于一个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下。正是因为当前煤炭企业当中出现了这两种现象,使得企业的成本在短时间内被有效的节约,但是很明显,这不利于企业未来长久的发展和进步,也给企业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未来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更加严重的打击[2]。

2 现代化机电技术管理创新的措施

2.1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与到煤炭企业机电技术的工作当中的人员肯定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也只有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才能够操作这些机电设备。首先,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需要使用到的机电设备种类就比较多,生产过程当中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也非常的广泛,因此,在设备生产的过程当中进行管理的专业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更多的基础知识,虽然说各个设备需要的管理人员对于专业的方向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管理人员进行安排,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得到发挥,同时,这还有利于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发展,煤矿企业想要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就需要定期的组织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内,甚至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经过这些培训而提高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接下来想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措施,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当前经济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机电设备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更多先进的机电设备应用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以这就需要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可以掌握更多先进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对于新型的机电设备的了解,除此以外,自身所具有的安全意识以及应急的技能也要有意识地进行提高,避免出现突发状况时,自己无法解决[3]。

2.2 加大资金投入

机电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不仅仅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队伍,而且还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支持是机电设备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的保障。煤炭企业不能够盲目的引进一些专业的设备,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经济实力来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和进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与此同时,不仅仅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使得企业在借鉴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到自身的特征,建立一个更加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给予企业管理员工物质方面的补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一些增加工资的手段,或者是是实行奖励旅游的措施,有效的改善当前员工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参与到工作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3 结语

现在先进的机电设备以及机电技术都已经投入到了当前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去,并且在当前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一部分的企业对于机电技术呈现出忽视的态度,所以说导致这些企业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想要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就需要不断的引进一些新的机电设备和技术,使得自身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据优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星檑.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优化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03):65-66+76.

第4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3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汽总医院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职业健康监护机构,我们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职业健康工作,对职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职业健康观念,使之主动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实现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汽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但是,我们也深切体会到日常职业健康体检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健康保障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

1.1 健康是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家庭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集团公司工会加强了职工福利性常规体检工作,结果反映出很多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问题,呼唤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引进健康管理,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工作。

1.2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尤其是工作的紧张程度更是大幅度提高,引起胃肠道疾病多发,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疾病都和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密切联系。

1.3办公室人员高发职业相关性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慢性疲劳综合症、腱鞘炎、慢性腰肌劳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多发于办公室文员、教师、科研人员、电脑操作者等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

1.4 职业女性的内分泌紊乱,包括月经紊乱、以及子宫等方面的疾病,主要病因是心理压力和生活不规律。与男性不同,职业女性常常面临着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解决,就会对职业女性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内分泌功能。

1.5“爆米花事件”引出新的职业性肺病的启示。2000年美国发生了8例混合性气道阻塞可疑病例,这些患者都是爆米花生产厂的工人,能够排除烟草作用或哮喘。4年后,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揭开谜底:通过分析不同工种工人可能暴露的各种物质,最终鉴定出最主要的危害因素是一种使爆米花有黄油样香味的物质――丁二酮。 “爆米花事件”启示目前从事职业健康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对许多生产活动进行重新认识,重视发现新的与职业因素相关的健康损害。

2 作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2.1 将各种类的职业健康体检和常规健康体检合为一体,一次体检收获双重效果,既能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又达到了预防保健性医学检查的目的,使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2 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职工健康。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帮助职工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鼓励职工自觉地摒弃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积极践行有益于健康的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

2.3 汇总来检单位职工个体及群体的检查结果,全面分析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然后针对个体和群体,开展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某轿车生产公司,2008年健康体检5579人,检出血脂异常1872例(33.55%)、肝内脂肪沉积或脂肪肝1848例(33.12%)、转氨酶增高1622例(29.07%)、高血压1282例(22.98%)、血糖增高446例(7.99%)。可见血脂异常、肝内脂肪沉积或脂肪肝、转氨酶增高、高血压、血糖增高的检出率之高触目惊心,而这些异常改变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即加强健康管理。

让每一位职工都确立这样的信念: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动员每一位职工和企业一起参加到主动健康的行列中,按照“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四大健康基石,主动对自己健康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医学对健康的维护就是对疾病的治疗。

第5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摘要: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拥有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具体组织的实现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形式,从而结合了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一、虚拟企业概述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系统也产生相应的进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相对的静态、单一、稳定转向动态、复杂、不可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由大众化、单一化发展为柔性化、多样化。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受到冲击,单靠技术革新已经无法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制度革新已经成为企业产生突破的关键。虚拟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制度,它用信息流连接整条生产价值链建立开放式动态联盟,组建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柔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目标,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参加合作的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组合突破了资源有限的限制,整个虚拟企业组织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实际上,虚拟企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机制,实现了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二、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的关键特征是创新,面对新环境的挑战,管理理论也涌现了多种创新理论,如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竞争-合作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1990年美国MIT教授MichaelHammer博士首次提出企业过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并于1993年出版了《再造企业》,迅速掀起了全世界的BPR理论研究浪潮。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以过程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面向顾客、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的目的。BPR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使组织扁平化,通过适当授权,把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之中。它注重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简化了信息传递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竞争—合作理论是相对于现代管理理论过分强调竞争这一缺陷而提出的,它认为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达到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的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圣吉于《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强调企业员工不分层次组成小组,通过团队式学习,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差异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有利于产生新思维并学会系统思考。

    以上几种理论都是针对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新型管理理论,核心是实现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虚拟企业作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的创新方向,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开放的气氛、高效的组织结构、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有效的综合协调,从而形成了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扁平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链状多阶段、多环节的劳动分工组织和金字塔式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组织。这种管理模式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工作熟练、效率提高。但是,由于作业过程被分割,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产生工作壁垒,协调管理费用增加;信息流动不畅,组织响应速度慢,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各部门独立意识强化,缺少整体目标观念,很难做到全局优化;工作流程整体出错率高,产品质量受影响。

    在虚拟企业中,计算机和网络使人的大脑能力延伸,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执行者建立直接联系,中间的管理机构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使企业组织扁平化,同时也减少了信息在中间环节传递出错的可能性。虚拟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根据某一任务需要临时组织合成虚拟工作组,工作组中每一位员工的关系都是同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大家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形成了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由于虚拟工作组的员工共同为该项任务的成功负责,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培养,提高了员工的协调意识和全局观念。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虚拟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甚至把自己的意见加入生产过程而成为部分生产者,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开放范围。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实质上是组织结构的建立,取决于组织单元的性质、单元之间的耦合方式和这两者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形态。虚拟企业的组织单元是虚拟工作组,它的特征包括:以人为中心;实现了组织、员工和技术的有效集成;具有某种核心优势,能独立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虚拟工作组之间的耦合是快速、多变而有效的,根据不同市场需求,采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耦合。耦合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总不同虚拟工作组的各自核心优势,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更强的整体功能,即乘数效应。

    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组织结构特征是模块化、兼容式。工作形式是供应者、生产者、销售商的同环节并行协作,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和组织形式为并行工程(CE)与多功能项目组。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一组在逻辑或物理位置上相关的组织单元组成。过程相关的组织单元构成了一个较大的、能够完成一个完整职能的团体(虚拟工作组)。

    虚拟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但是现在还无法确定一个通用、恰当的组织结构。目前有两种组织设计理论较为适用,即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组织中的资源流动以信息流为主。

    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图见上图。其中黑板控制器是各个虚拟小组交换信息的全程信息库,多个小组分别通过设置在某个虚拟小组内部的黑板控制器进行通信和协同,相互之间信息不流通。优点是容易实现和管理,易于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缺点是系统信息传递到有一定延时,系统鲁棒性较差。

    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各虚拟小组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优点是延时较小,系统鲁棒性好;缺点是实现和管理比较困难,比较难以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特别是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较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结构,即在低层次、局部区域内采用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以提供低延时、高可靠性的协同工作环境;在高层次的全局组织内采用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保证广域内组织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其中,信息协调器的作用与黑板控制器作用相似。这样,既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又保证了组织单元的并行化运作。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旧有的管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虚拟企业的思想和管理战略的提出,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虚拟企业的管理突破了传统视野,具体的组织形式弱化,最终达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的结果,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快速集成。

参考文献:

1.余津津,朱东辰.虚拟企业的产生、现状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互促效应的解释.经济问题探索,2000(12):66~68

第6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一、加强对施工的技术人员的管理

对机械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技术人员的合理搭配。对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质量资质。对质量、检测、监督等人员应进行职业资格考核,按照学历、专业、职称、工作年限、工作业绩、能力、培训成绩等要素,安排其合适的岗位,从而形成激励,促进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技术,积累新经验的团队。二是加强对团队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一定要加强对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预防性意识。同时,要对电气机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讲授适合工程需求的新技术和新管理理念,让大家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施工。三是注重团队班组建设。施工班组人员通常在一线施工,按照每个班组内员工各自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责任到人,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互相帮助,将员工工作效能发挥到最优。

二、做好电气施工的材料、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1)施工前的材料、设备管理。首先,物资采购部门要认真负责,采购时要根据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厂商和产品,切不可出现“关系式”采购,采购之后应对产品进行详细核算;其次,质量人员要对拟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填写报验单,并将厂商提供的检验报告仔细阅读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使用。对于国家强制管理的产品,必须要符合我国电工、机械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要求,相应的设备上必须要有安全认证的标志,而且附有证书,坚决不用“三无”产品。同时,建筑机械、电气所使用的各种高低压箱柜等设备,一定要采购定点厂家提供的设备,对于关键的材料和设备,要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流程、检验标准和工艺进行充分了解,有的还要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选最优设备。还要通过考试,对电气设计人员、施工及检验人员都应掌握一定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入场前检测,准确判断产品优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必须马上停止施工,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些电气材料或设备在安装的时候要进行系统试验,以判断该产品在系统中能否正常工作,有时还要和设计、质量、检验等人员协同进行解决。(3)进场使用的材料、设备管理。在建筑机械工程系统交付使用后,材料、设备的管理工作仍要继续进行。要密切跟踪回访,了解使用的效果,积极与用户沟通,排查质量问题隐患。

三、加强施工机械使用的过程管理

第7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4] 胡维治.基于校园教学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2009(6).

[5] 万华明.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J].江西科学,2005(3).浅谈现代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镇江,杨厚群

(海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028)

摘要:根据现代多媒体教室管理需求,借助校园网应用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MC900智能多媒体控制系统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读卡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排课信息,按时开锁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实现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图1 目标实现原理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4.2 系统目标图

图2 系统目标图

5 系统实现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格式:“起始码+源器件地址+目的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校验码+结束码”;起始码:\xfe(254),表示一个新数据传送的开始; 源器件地址:1-15共15个;目的器件地址:16-255共240个; 操作指令:一般一个指令码;操作数据:指令码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校验码:(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256;结束码:\xff(255),表示数据传送完毕;

单击系统中“中控开”按钮代码;

rocedure Tdemo.B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CmdBuf[1] := $01 ;

CmdBuf[2] := $14 ;

CmdBuf[3] := $52 ;

CmdBuf[4] := $01 ;

SendUDPcmd(CmdBuf, 4); //发送fe,1,14,52,1,68,ff指令。

Sleep(100);

end;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 接口软件自动下载排课数据

5.3.1 建数据库

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

5.3.2 建数据表

ClassroomData,存放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教室信息;

ClassTime,存放每天的课程时间信息;

Week,存放学期每周日对应的日期;

ClassTab,存放由教务系统转换过来的课程数据,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周次、星期、节次等信息;

KeTable,存放下载到教室IC卡的数据信息,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刷卡时间等信息;

5.3.3 建立接口

由接口软件、配置文件(*.ini)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三部分组成。

5.3.4 接口软件初始化

IC卡网络管理系统软件CardReader清空所有教室的课表卡;

检查或录入ClassroomData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

检查或录入ClassTime表中的每天课程时间数据,时间格式为两位的时和两位的分,比如:“0850”表示8点50分;

检查或录入week表中的每周日对应的日期数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比如“2009.9.23”表示2009年9月23日;

准备ClassTab表;

清空KeTable表;

5.3.5 导入排课数据于KeTable表中

5.3.6 发送排课数据以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用UDP的传输方式发送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第8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处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工业排污、畜牧养殖粪便、城市雾霾、废气污染等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工作在逐渐深入,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出来。因此,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的质量,首先要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颁布了相应的环境检测技术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但在环境检测的管理过程中会依然会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及时的找出相应的问题根源,并对应进行迅速处理。我国的环保部门应该严格的遵守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来进行环境检测的管理工作。

一、环境检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环境质量相关文件同实际管理工作中文件不相符

在我国的环境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种文件与实际不符的状况,很多的监测质量管理文件都是照搬照抄,严重与实际的质量管理情况不符,对于实际的环境管理的监测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有关文件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是一个非常高的书面描述和监督,同时也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文件的推进速度受阻。现阶段很多的基层环境监测机构都存在两种文件,一种是实际工作中的文件,另一种是上报有关部门的文件。实际和文件严重的脱轨,导致了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步伐减速,失去了监控的实际意义。

1.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在我国基层的环境监测单位,工作环境落后,同r经济欠发达,就导致了这些基层环境监测单位没有能力去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加入。同时机构中的现有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专业素质较差,分析和处理管理质量问题能力较低的问题,现在基层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已经很难跟上正在不断发展的监控技术和监控要求。最主要的是我国基层的环境监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缺少,导致了一人兼多职。很多的人既是技术负责同时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这样很难对监测质量给予保障,同时也严重的不符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要求。

1.3相应的硬件发展跟不上我国的环境保护的管理需要

由于我国的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经费不足,导致了很多的质量管理人员办公环境和办公面积没有达到我国的相关标准,很多的基层环境监控机构使用的监测设备长时间没有更新,甚至使用上级部门淘汰的落后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这些仪器由于年代久远,同时维修力度不够,就会对监测设备的精度造成影响,在管理质量上面很难保障,对于环境监控工作的贡献不大。

1.4管理人员的相关意识不足,管理措施相对单一

我国基层的环境监测机构由于工作环境的因素,导致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没有主动的管理和监督意识,对于辖区环境监测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实际的发现给予处理。长期的忽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就会导致我国个别区域的环境监测系统不够完善,对我国有效的控制环境提供了障碍。很多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理形式较为单一,同时没有针对个体进行专门的处理。工作过程中的采样及检测工作更是常常出现漏洞,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目前我国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观念,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再次,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编制和规划符合工作实际的规章及文件,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同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用人渠道,从多方面进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整体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叙述。

2.1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观念

我国最新出台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通用要求,要求我们的相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同时要全面的提升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实验室试验能力。因此在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中要首先更新和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新观念,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参与本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2.2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编制、文件和工作规范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编制和规划符合工作实际的规章及文件各级环境监测站在20多年的管理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所有与环境监测数据有关的事项都必须纳入质量管理环节,并制订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文件,使环境监测站所有工作的运行都有章可循。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应该按照统一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规范的管理。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可以明确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资质认定,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有效。

2.3注重人才引进,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用人渠道,从多方面进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整体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机构改革中积极协调增加监测人员编制,公开招聘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并对现有和新进入的环境监测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具体的分析监测技术,熟悉各种标准和规范,掌握一些管理学、心理学知识,还要及时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不断探索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监测得出的数据信息,对于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治理等工作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基本方法和实质[J]. 钟劲硅,奚旦立.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S1)

[2]如何有效落实现场监测及采样中的质量管理[J]. 沈荣蓉.北方环境. 2012(03)

第9篇:现代化管理知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5-02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压力日渐严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信息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实现对档案资料的高效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要正确看待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当前档案工作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希望对于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较高机密性、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实现了生产力和有效创新,也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变革。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管理模式,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完善和加强,并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必须要正确认识和看待现代化档案管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使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1 当前档案工作者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就当前档案工作者来说,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导致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和发展受到较大约束。首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并非单纯地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保管,而是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仅需求档案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流程,明确档案资料的知识载体,了解档案资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才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就当前档案工作者来说,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作用,无法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解决新的问题。

1.2 档案管理知识的缺乏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关档案管理知识,才能够确保良好的工作效率。目前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档案工作者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许多档案工作者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从而导致许多档案管理问题的发生。此外,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用具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其他知识和能力,如文史类知识、统计学知识,并且懂得如何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目前多数档案工作者并不具备这些技能,档案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为主,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3 个人素质问题 对于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正确看待个人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才能够胜任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日常事务不再是保管档案,而是最大化地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并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但由于档案工作者个人素质问题,使得创新能力不足,分析事物的能力非常欠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限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 现代化档案管理下档案工作者的发展建议

2.1 提高自我学习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看待现代化档案管理,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真正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对档案资料的抄写、收集和保管,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凸显,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对自身工作有着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重视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专业性,加强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

2.2 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档案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质量。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学习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并将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不但实践,寻求适合于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同时,档案工作者在掌握和了解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能力。如史学、统计学等知识,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现代化档案管理由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主动开展自我学习,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