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会计核算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难点

第1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核算及投资收益的确认

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会计准则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第一类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采用成本法核算,若该控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会计准则要求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准则规定的权益法调整,若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同且会计政策也相同,则投资单位可以以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进行直接确认投资损益;若取得时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一致,则需要计算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净利润,以调整后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资产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存货,当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合并报表时被投资单位在工作底稿中应补提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合并报表时被投资单位在工作底稿中应减计折旧或摊销,当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若存货售出,按照公允价值应补计成本,当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若存货售出,按照公允价值应减计成本。此时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

若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存在内部交易,长期股权投资第一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第二、三类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投资损益时,均需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不同的是第一类内部交易损益需全额抵消,第二、三类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将属于投资单位的部分抵消。

综上两种情况,得出如下公式:

(1)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型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2)长期股权投资第一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投资企业确认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损益=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二、联营(或合营)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相互出售资产的会计核算

会计教材对于联营(或合营)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相互出售资产,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业务,直接给出投资公司在权益法下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损益的会计分录及投资公司有子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很多学习会计的读者学完合并财务报表后还是很难理解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笔者试对该难点解析。

情况一:联营(或合营)公司将资产出售给投资公司,会计教材称之为逆流交易,该资产若未对外独立向第三方出售则产生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投资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账务处理试通过举例说明。

[例1]2012年初,投资公司A拥有B公司30%的股权,A公司能对B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年9月,B公司将价值30万元的商品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A公司,A公司作为存货直至2012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该批商品,B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个别报表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000000 - (500000 - 300000)]×30% 240000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0000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300000)×30% 60000

贷:存货 60000

A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已在难点一介绍,为理解A公司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将A公司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分解为两个会计分录

(1)不考虑内部交易损益情况下,A公司按权益法确认对B公司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00×30%)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2)考虑内部交易事项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作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第二步:考虑A有子公司合并报表对上述事项如何处理。

假设A、B公司站在同一整体看该部分未实现的60000收益则抵消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500000×30%) 150000

贷:营业成本(300000×30%) 90000

存货 (200000 ×30%) 60000

而事实上A、B公司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B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项目不计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然当A公司有子公司时需要对上述抵消分录调整。处理原则是:对于联营(或合营)公司利润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投资收益”项目反映, 联营(或合营)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

上述逆流交易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属于A公司,A公司合并报表中不需要调整,但对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属于B公司利润表项目,A公司若编制合并报表需按上述原则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由“投资收益”项目替代。

此时A公司正确的抵消分录应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存货 60000

考虑第一步(2)A公司已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由合并报表应做分录及个别报表已做分录推导出A公司合并报表编制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贷:存货 60000

此正是会计教材直接给出的最终调整分录。

情况二:投资公司A将资产出售给联营(或合营)公司B会计教材成为称为“顺流交易”。A出售的资产,B公司若未向第三方出售产生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A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账务处理试通过举例说明。

承[例1]2012年9月,A公司将价值30万元的商品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至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尚未出售该批商品,B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个别报表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投资收益 60000

A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已在难点一介绍,为理解A公司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第一步将A公司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分解为两个会计分录:

(1)不考虑内部交易损益情况下,A公司按权益法确认对B公司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00×30%)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2)考虑内部交易事项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作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 1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50000

第二步考虑A有子公司合并报表对上述事项如何处理。

假设A、B公司站在同一整体看该部分未实现的60000收益则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存货 60000

而事实上A、B公司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B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项目不计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然当A公司有子公司时需要对上述抵消分录调整。按照处理原则联营(或合营)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

上述顺流交易抵消分录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属于A公司,A公司合并报表中不需要调整,但对于“存货”项目属于B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A公司若编制合并报表需按上述原则将“存货”项目由“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替代。

此时A公司正确的抵消分录应做: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考虑第一步(2)A公司已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由合并报表应做分录及个别报表已做分录推导出A公司合并报表编制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投资收益 60000

三、长期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计量

因转让部分股权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由对被投资单位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需要将长期股权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合并报表调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投资公司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处置收益。此部分应先确认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再确认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部分的处置收益。关键把握若控制权改变,合并报表中需将剩余股权重新计量,处理方式视同将全部股权出售,再将剩余股权部分按照出售之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第二步:个别报表处置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调整。个别报表仅对剩余股权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而对于处置股权部分全部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没有考虑归属期问题,因此合并报表要将此部分处置收益按照归属期间追溯调整。

第三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合并报表处理方式视同全部股权出售再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将剩余股权全部购回,因此需将其他综合收益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例2]2010年元月6日,A公司购得B公司100%股权,支付价款7000000(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0000(元),2010年元月6日至2011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总额800000(元),净利润原因600000(元),其他原因导致200000(元)。

2012年元月6日,A公司出售B公司70%股权收到价款6000000(元),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800 000元。

要求:确定A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

个别报表:

第一步:确认出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6000000-4900000 =1100000(元)

第二步:从投资时点至处置日按权益法追溯调整剩余30%股权。

合并报表:

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个别报表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6000000+2800000-7800000+200000=1200000(元)。

第一步:确认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处置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 2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 2340000

投资收益 460000

第二步:个别报表处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调整,个别报表第一步对70%股权处置收益全计入当期损益,未进行追溯调整,个别报表第二步只对剩余股权30%部分B公司权益变动进行了追溯调整,B公司权益增加归属于出售70%部分B公司权益变动未进行追溯调整,合并报表对出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进行调整,首先冲减当期投资收益800000×70%=560000(元),变动原因属于净利润增加部分调整,变动原因属于净利润导致净资产增加,调增留存收益600000×70%=420000(元),其中盈余公积420000×10%=42000(元),未分配利润420000×90%=378000(元),其净资产变动归属于其他原因调增“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200000×70%=140000(元)。

借:投资收益 560000

贷:盈余公积 4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8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0000

第三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0

最后检验通过个别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1100000(元),与合并报表调整的投资收益100000元(560000-460000)合计恰好为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1200000(元)(1100000+100000),说明合并报表调整分录编制正确。

上述难点问题主要围绕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难点(一)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损益确认,其解决思路关键把握计算被投资单位调整后净利润的公式,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确认投资损益时需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抵消,且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确认是调账,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内部损益抵消是全额抵消不乘持股比例,且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确认是调表不调账。难点(二)关键把握投资公司个别报表账务处理中多什么项目,合并报表中就消除什么。难点(三)涉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解决思路关键把握区别增持股份导致的核算方法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开始权益法的时点是新增投资开始日,而减持股份核算方法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开始权益法的时点是初始投资开始日,所以减持股份核算方法转换要进行追溯调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关键词】 会计核算 智能化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计算机的智能判断替代会计职业判断,使得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的种种活动,即会计核算的智能化。要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信息化无疑将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会计信息化的关键

会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会计信息。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到会计电算化、直至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皆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信息,使得会计处理信息的数量、传递速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时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并且自动生成报表的智能化处理。然而,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智能性处理尚未实现,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会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这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

2.会计信息化的实践

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看似复杂。但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它仅是一个公式的运用而已,即:(某个科目的)本次余额=前次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式中的±符号表示:当余额方向为借方的时候,取+;当余额方向为贷方的时候,取-。

由账簿等资料编制会计报告,比上述略有些复杂,但是它的规律也很简单。如: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其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然而,由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却复杂得多。第一,是经济业务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繁杂,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记账凭证;第二,是经济业务的分类和过程状况与其结果的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异,其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的区别巨大。

后一点尤其重要,如果突破依据经济活动后果性质进行会计的分类的思想束缚,从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进程探讨由经济业务转化为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可能有所突破。这是因为这样划分可以深入分析每类经济业务活动自己的特征,从中可以找出编制记账凭证的条理化线索,得到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规律,对于每类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可能找到关键判断因素,进而将可以唯一地判定记账凭证的内容,使得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明朗化、简捷化。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需要创新。

3.实现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 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划分分别分析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情况,可以寻找到每类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几项关键因素。每项关键因素又由几个特定的若干具体元素组成。例如,可认定采购活动会计核算编制出记账凭证的关键因素是: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以及采购的付款方式;构成它们的元素的不同组合将唯一地决定记账凭证的编制状况。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各种情况必将在下述集合中:

PZ={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采购的付款方式}

即,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必将在上述集合中选取。

对于采购的物资种类如果不含固定资产,则有三个元素(生产材料、商品和周转材料);对于采购的结算方式,考虑有5个元素(交款发货、货到付款、预付定金、分期交款和赊购);对于采购物资到达情况设定3个元素(如交款货未到、货物已收到、货和款同期);对于采购的付款方式设定4个元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每项关键因素中的某个具体元素的变动,都将改变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如此将有3×5×3×4=18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用关系的合理性加以限制,剔除矛盾内容,则可得到9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这里所说的矛盾内容是:如当赊购定货时显然不涉及付款,而当赊购结算时必定只有付款元素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采购业务核算、库存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应收应付核算等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解决了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难点,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智能性处理,荡平了会计信息化全面智能化核算的一个最终障碍。

4.会计核算系统

在解决了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瓶颈之后,可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

4.1智能凭证集合了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功能

利润核算是在逐个分析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类似于利润表的计算。再如,纳税核算是在逐个对比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与税法约束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其如招待费与收入的比例等)。

4.2设置一般凭证处理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用于输入非智能生成凭证程序之外的记账凭证;第二进行记账前的凭证审核工作;第三修改智能生成凭证程序,提高智能凭证的灵活性。

4.3账务处理的目的

账务处理的目的是实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等活动,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4.4智能报表的依据

智能报表的依据是已经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处理。这也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至此,已构建了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模型。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基本实现了这个系统。

小结

(1)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为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奠定基础。财务决策直接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提供。现时经济管理的决策模型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十分丰富,而财务管理决策的方法却相形见绌,会计信息不能迅速供应可能影响了它的发展。

(2)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网络时代,各种经济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都已经可以用光速来衡量。会计信息处理与反映的滞后与此极不相称。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在形成与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的同时,迅捷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将带来巨大效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价值。

(3)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必将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凸显会计信息的价值,提升会计的作用与地位。

第3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1

摘 要 计算机程序的智能判断能否完全替代人工判断,成为会计信息化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是开发会计信息化程序的难点,也是实现会计核算与经济业务紧密联系的关键。

关键词 会计核算 智能化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计算机的智能判断替代会计职业判断,使得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的种种活动,即会计核算的智能化。要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信息化无疑将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会计信息化的关键

会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会计信息。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到会计电算化、直至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皆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信息,使得会计处理信息的数量、传递速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时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并且自动生成报表的智能化处理。然而,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智能性处理尚未实现,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会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这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

二、会计信息化的实践

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看似复杂。但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它仅是一个公式的运用而已,即:(某个科目的)本次余额=前次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式中的±符号表示:当余额方向为借方的时候,取+;当余额方向为贷方的时候,取-。

由账簿等资料编制会计报告,比上述略有些复杂,但是它的规律也很简单。如: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其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然而,由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却复杂得多。第一,是经济业务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繁杂,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记账凭证;第二,是经济业务的分类和过程状况与其结果的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异,其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的区别巨大。

后一点尤其重要,如果突破依据经济活动后果性质进行会计的分类的思想束缚,从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进程探讨由经济业务转化为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可能有所突破。这是因为这样划分可以深入分析每类经济业务活动自己的特征,从中可以找出编制记账凭证的条理化线索,得到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规律,对于每类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可能找到关键判断因素,进而将可以唯一地判定记账凭证的内容,使得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明朗化、简捷化。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需要创新。

三、实现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

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划分分别分析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情况,可以寻找到每类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几项关键因素。每项关键因素又由几个特定的若干具体元素组成。例如,可认定采购活动会计核算编制出记账凭证的关键因素是: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以及采购的付款方式;构成它们的元素的不同组合将唯一地决定记账凭证的编制状况。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各种情况必将在下述集合中:

PZ={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采购的付款方式}

即,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必将在上述集合中选取。

对于采购的物资种类如果不含固定资产,则有三个元素(生产材料、商品和周转材料);对于采购的结算方式,考虑有5个元素(交款发货、货到付款、预付定金、分期交款和赊购);对于采购物资到达情况设定3个元素(如交款货未到、货物已收到、货和款同期);对于采购的付款方式设定4个元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每项关键因素中的某个具体元素的变动,都将改变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如此将有3×5×3×4=18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用关系的合理性加以限制,剔除矛盾内容,则可得到9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这里所说的矛盾内容是:如当赊购定货时显然不涉及付款,而当赊购结算时必定只有付款元素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采购业务核算、库存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应收应付核算等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解决了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难点,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智能性处理,荡平了会计信息化全面智能化核算的一个最终障碍。

四、会计核算系统

在解决了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瓶颈之后,可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

(一)智能凭证集合了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功能

利润核算是在逐个分析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类似于利润表的计算。再如,纳税核算是在逐个对比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与税法约束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其如招待费与收入的比例等)。

(二)设置一般凭证处理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用于输入非智能生成凭证程序之外的记账凭证;第二进行记账前的凭证审核工作;第三修改智能生成凭证程序,提高智能凭证的灵活性。

(三)账务处理的目的

账务处理的目的是实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等活动,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四)智能报表的依据

第4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摘 要 随着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发展,国库资金运营逐步拓展出支付系统往来、集中支付、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等多种方式,而作为复审和检验环节的国库事后监督手段却仍滞留在人工监督阶段,弊端突显。国库资金面临的风险点增多,风险隐患增大,对事后监督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能力、技术手段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但从笔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县支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在履行规范业务、防范风险职责时存在诸多难点。

主题词 人民银行县支库 事后监督 风险防范 难点对策

一、 县支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风险防范难点

(一)监督手段落后,履职能力弱化

1.风险隐患发现难。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或违规情况,手工监督难以发现。如:经收处通过在缴款书不同联次加盖不同日期业务印章以延压税款的现象,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人员(以下简称监督人员)仅凭人工审验入库缴款书的方法难以察觉。

2.监督内容有盲点。人工监督是审查业务凭证、勾对流水清单等对纸质会计资料实施监督,对于非纸面的一些重要操作,如核算系统运行参数的设置、变更等情况,只能通过审阅系统运行日志“操作性质”和“主要内容”栏次的简略内容查看是否进行了操作,至于是否应该操作,操作的是否正确,人工非现场监督时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3.手工监督易引发道德风险。国库事后监督为人工监督,受监督人员主观意识、业务素质等人为因素影响大,随意性强,工作完成程度不易考量,工作质量难保障。

(二)事后监督依据缺项,新业务监督无章可循

国库事后监督工作管理制度主要是人总行2004年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内容尚未涉及集中支付、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等新兴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虽为2010年印发,但仅对业务操作程序和监督范围及对象进行了规定,未对资金清算、会计账务等监督内容做出具体规定,监督依据缺项和滞后,基层行在实施事后监督过程中,难以掌握监督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遇到需要规范和纠正的问题难以找出准确依据,直接影响了事后监督工作质量和效力。

(三)监督重点不突出 , 风险防控能力不强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规定的事后监督内容包括资金清算、会计凭证、业务操作等6条40项业务,监督人员要对所有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而实际上县支行监督人员多为兼职,工作量大,监督人员疲于应付,精力往往耗费在规范性和程序性检查上,对监督重点和风险点监督乏力,很难达到“对国库资金安全性进行重点监督”的原则性要求。

(四)监督人员缺乏有效培训,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监督人员配备不足,国库事后监督业务开展先天不足。据调查,辖区内12个县支行,只有两个日均业务千笔以上的支行有专职监督人员,占比0.17%,其余均为兼职;兼职监督人员中70%为国库部门人员,其余为其它部门人员。同时,县域事后监督未独立于会计核算,监督人员的从属地位和重要且繁杂的工作任务,形成了事实上责、权、利的不对等,这也加剧了事后监督队伍不稳定的程度。

2.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监督岗位职责需要。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业务能力相对强的人员优先安排在会计核算岗位,多数监督人员本身业务基础薄弱,又缺乏系统地、适时地、有效地培训,学习更新业务知识往往从师于一线会计核算人员,形成师傅(前台)带徒弟(事后),徒弟(事后)监督师傅(前台)的尴尬局面。

3.监督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以上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部分管理者和事后监督人员对事后监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表现为管理者不注重监督人员培训工作,不督促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不检查监督工作完成情况;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监督内容和目的不明确,对国库会计核算、财税等相关业务知识知之不全或知之甚少。

二、 对策建议

(一)建立高效、数据共享和控制流程化的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

适应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改进事后监督手段,尽快开发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对接的事后监督系统,实现风险控制流程化,利用两系统数据自动比对和计算减少监督人员的重复劳动,同时也减轻对监督人员业务能力的依赖程度,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此系统还应具备事后监督数据归类、统计、汇总功能,监督人员可通过对监督情况、监督差错等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会计核算质量,预警会计核算风险,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二)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国库事后监督制度体系

建议有权部门对现有国库事后监督制度进行梳理,并根据会计核算有关规定和国库业务发展,出台配套的、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只有做到有规可依,才能做到严格守规,也才能违规必纠。

(三)改革管理体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

建议支行国库事后监督员归口纪检监察办公室管理,增强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国库核算部门对监督意见的重视程度,加大纠改力度,增强防微杜渐的主动性。再者,岗位补贴也是一种激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

第5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控制

现今的高校在财务资金来源上越来越多元化,随之而来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也随之提高。本文在分析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进行分析介绍。

1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随着高校规模和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高校会计工作的工作量日趋增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急速飙升。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高校会计人员会因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大量错报、漏报而导致高校资金存在较大损失的可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会贯穿于整个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各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银行、票据等外在因素或是在会计计算等内部因素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问题。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中的外部风险分析:

(1)债务风险。随着我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招,在高校教学楼、住宿楼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在这一工程中,做好对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核算能够有效地控制相应建设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但是高校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核算制度和基础建设中所采用的核算制度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会造成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增加。

(2)票据风险。票据是在现代会计核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金融工具,而票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不法分子的涂改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票据风险主要表现在随意变更票据信息和虚开发票汇票等违法行为。

(3)清查风险。高校的资产盘点是高校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高校资产的盘查和清点用以确定高校账户中的结余资金是否与实际结存金额相一致。这一方式是高校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举措。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除了外部风险外还面临着一定的内部风险:

(1)内控风险。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中的内控风险主要表现在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建设不完善和相关管理细则不明确等方面。从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的实际执行与财务预算产生严重的脱节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极大增加,严重影响高校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2)在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中由于会计人员自身所导致的风险也是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中由于会计人员的缺乏经验或是缺乏谨慎而导致的数据抄错或是计算错误等会影响高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高校会计核算是一项对于业务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高校会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等因素会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等问题,影响高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增加的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现今高校会计核算的内控环境由于权力较为集中导致高校会计人员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容易受到主管领导或是高校行政权力的干扰和制约从而使得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增加。为确保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做好高校会计核算内控环境的管理外,还需要加强对于高校会计核算的外部监管。但是现今由于我国在高校会计核算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从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监管中存在着较大的漏洞。现今国家在对高校会计核算监管的主体主要体现在财务、税务和审计等监督机构中。但是上述这些监督机构相互之间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从而使得各机构独立行使其职权,导致国家对于高校会计核算的监管低效且监管性较差。此外,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确认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会计确认主要是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以及负债等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则明确会计数据在会计系统中被记录的过程和方式。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中重要的核算方法贯穿于整个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在我国的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会计确认则存在着事项识别不清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会计核算的质量,容易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增加。在高校会计核算中应当针对高校会计核算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评估而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但是在我国的高校会计核算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导致无法对高校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遭遇的问题进行提前的评估而进行事前规避,从而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激增。

3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控措施分析

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会遭遇到大量的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控应当在做好高校会计核算内、外部监督的同时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工作,提前入手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控和规避。做好高校会计核算内控环境的改善应当从做好高校会计核算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高校会计核算分控制度,通过建立起高校会计核算的操作规范和操作准则,并在结合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所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校会计核算现状的制度和细则。建立和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通过制度的形式对高校会计核算中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权责不明而导致越权或是现象的产生。在做好高校会计核算内部管控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高校会计核算的内、外部监管。在高校会计工作中所涉及的资金量巨大且账目庞杂。做好高校会计核算的内、外部监管有助于对高校会计工作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控,营造良好的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环境,确保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高校会计核算监管的建立好完善过程中包括高校内部的自我监督和高校外部的国家和社会的监督等多个方面。确保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各资产监管环节的科学合理。在加强高校内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高校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将高校会计核算环节中的记账、审核、复核等不相容职务进行有效分离,从而确保高校会计核算监督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平衡,确保高校会计核算监督能够有效进行。此外,在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管控中,应当通过建立起有效识别措施,做好各风险的识别和管控。定期对高校会计核算进行风险检查和排查。对于高校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对于发现的风险隐患要予以及时排除。此外,在高校会计核算中还需要建立起合理的高校会计核算风险评估体系,根据相应的指标的要求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评估和检验,找出高校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在高校财务部门中要求对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登记和考评体系,用以规避高校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风险。此外,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做好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结语

高校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对高校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如何做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规避进行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朱爱丽.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7(3z):54.

[2]张爱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及其防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144-145.

第6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绿色会计核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绿色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绿色会计核算

在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引导下,自然资源被毁损、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人类有效的生存空间减少。而这些本来是经济价值的巨大“亏空”或“损失”,却以经济增长的形式体现在传统的GDP中,歪曲了经济发展的本来面貌。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消耗水准的提高,全球环境生产力难以为继,不能向人类提供无限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也无法消纳人类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现有的经济体系中环境因素得不到重视,传统会计核算都没有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存指数的降低)计算在内,因此所显示出来的会计利润不够准确和全面,而且极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然会引起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将环境活动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社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将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计价核算,使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绿色会计核算”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监督,才能确保我国绿色环保战略的实施,才能更好地监督国家企事业的资源(能源)存量及耗损,改变传统的GDP核算与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核算监督体系,是构建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产物。可以说,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绿色会计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计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进行真实的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实现绿色中国经济的绿色崛起。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是实现环境投资核算,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企业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的必由之路。绿色会计核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结论是:中国绿色会计核算势在必行。

二、绿色核算监督

绿色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保驾护航。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建立绿色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是构建全方位的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监督,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只有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只有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能更好地抑制国家企事业的资源(能源)存量耗竭,绿色中国崛起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将环境污染负荷及环境效益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计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施绿色GDP与绿色会计核算,实施循环经济,进行真实地“绿色核算监督”,才是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惟一绿色道路。绿色核算监督是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监督。绿色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广博,既包括宏观国家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税收等核算的审计监督,也包括微观企业绿色会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等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将日益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完善绿色核算监督法规,加大监督法规执法力度势在必行。

三、绿色资本观(也称自然生态资本观)

绿色资本观是认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绿色价值的新视角,是自然生态环境资本化全新资本观的简称。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绿色资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计价核算,认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的新资本观。将自然生态资源资本化计价,明确纳入中国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资本观核心研究的重点难点。我们认为绿色资本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简称“绿色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绿色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我们认为自然资本是绿色资本核算的基础,特提出:绿色资本是由有形的自然资源、生命系统和无形的生态环境资本化构成的绿色资本观。它是指:

(一)自然生态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生态资源是有价的,应计价资本化。

(二)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无形的、生态环境也应是有价的,也应计价资本化。

因此,绿色资本观也就是认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并计价资本化的绿色自然资本观。

四、“零排放”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绿色GDP“零排放”核算法,倍受人们关注。该方法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切实可行。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在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在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得上是真实可信的绿色GDP“零排放”核算法。

五、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就是经环境调整后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张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人耳目一新。以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的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并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在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六、森林会计核算

森林资源综合生态效益核算是绿色核算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我国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使森林会计核算倍受绿色核算专业研究人员的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我国土地、林地只能是国家、集体所有,不能允许私人拥有所有权,加之森林的生长周期长,林地边界难稳定,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难度极大。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核算》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的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其“以评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的计量难题。其核心是将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在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森林绿色会计核算》的研究为中国首创。特此建议由财政部牵头,组织关心林业改革的财会专家及环保专家,成立“森林资产绿色会计核算”课题组进行实地调研,尽快制定我国的《森林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及准则》,加速我国实行森林资源会计核算的进程。

七、“公害商品”新视点

以庇古税为基础的绿色税收改革应进一步完善,鉴于庇古税的税收量等于公害物品使用价值的货币量,征收庇古税绿色税收等于对公害物品生产者在防止公害物品产生与纳税之间作一个选择。当企业防止公害物品费用低时,企业选择防止公害物品产生。否则会选择纳税,也就是说,在公害物品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的货币量二者之间选择低者。这就必然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选择纳税,而后合法生产公害物品。针对庇古税的不足,河北省廊坊市环境保护局高兴和研究员提出环境破坏和污染是一种“公害商品”的新视点:“环境质量正向变化的结果是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公益性的公共物品。环境质量负向变化的结果也是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是物品,但却是有公害性的公共物品。公害物品的使用价值是损害人的健康,破坏物质财富使用价值,吞噬物质财富的价值。当前,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人炸使人们担心地球承载力不足,公害物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才得以显化”,并提出急需绿色核算监督,在税制设计中对于超适量产出的公害商品,应该征收惩罚性绿色税收。环境容量是宝贵的资源,无偿占用必然导致“公共的悲剧”上演。因而,我们认为进一步完善庇古税,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公害商品税为核心的绿色税收制度,势在必行。新晨

八、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的研究,特发出此《绿色会计核算倡议》:

(一)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学者专家,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二)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争做中国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准则课题的学术研究带头人。

(三)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O14000环境认证,为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绿色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四)倡议从开展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制度研究入手,进行绿色会计核算、实践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争当资源低消耗、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企业核算员,将绿色核算调研列为首要课题研究,早出成果。

第7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问题和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其通过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的管理,其目标是管理体制运行的导向,衡量的工具是项目的规定成本,核心是业绩评估,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并且提高核算。会计核算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会计、绩、效三者,其中会计是为达到项目目标而给予的拨款额,绩是项目的最终目标,效则在于完成目标的情况。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信息为基础来制定会计核算的目标,对有需要的项目优先安排资源,从而维持目标计划的发展。同时,会计核算管理具有明确的要求、量化的任务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是以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核算评价并且对核算结果进行报告与分析的循环系统。最佳的会计应当与科学有效的核算考核体系密切联系以致达到管理的效果。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方面其基础工作薄弱,缺乏一定的职工会计意识,会计核算考核没有发挥真正的实际作用,降低了会计配置资源的功能与效率,会计工作依然需要不断努力地完善。

(一)不够重视会计的管理

目前,会计只是形同虚设的一个存在,过程过度形式化,上报资料是会计的主要目的,如此一来,会计就没有发挥其对经营管理中的预期作用。同时,职工个体也缺乏会计的观念,没有会计的意识。针对此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当予以积极引导,动员每个职工树立会计意识和参与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现,更好地执行会计计划和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

(二)核算信息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核算考核的过程中不能针对单位自身的情况,没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而且只顾眼前的利益,对长远利益思考得比较少,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目标与核算考核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部门也没有改变传统的考核目标,很多数据的记录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没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指标没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特征。

(三)激励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会计制度的操作过程中,核算考核制度的条例并未得到职工的一致认同与接受,其认为核算考核结果与核算奖金存在不合理之处。核算考核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的核算奖金核算结果息息相关,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毫无疑问也就与其积极息相关。由此,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使职工理解核算考核的意义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

(四)责任机制不够完善

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大多停留在部门以上,缺乏科室或以下的会计,由此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职工没有参加核算管理的过程,降低了核算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权威性,从而难以发挥核算管理的一切功能,难以实行会计核算的考核。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和编制机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管理部门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能够准确地数据,能够通过成立会计管理部门的方法实现对会计预算的决策,会计管理部门主要有对会计核算进行审核、制定方针的作用,能够对各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制定一个高效的会计管理部门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的效率,在建立会计部门的时候,可以将财务科进行重点建设,然后将其他科室作为辅部门进行建设,从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各个科室以总做数量与质量的形式分开负责分配,根据会计管理委员会的目标与要求,负责所属科室上报经费符合目标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部门要制定编制的标准,定期进行结算,要培养大部分会计人才,对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会计人才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

(二)注重会计执行过程的控制

当完成会计,也就完成一份完整的财务新规定,其中包括会计执行由始至终的控制与分析。在会计之中对定额消耗额度有所限定,而超额部分必须经过审核以及申报,可以体现了会计的权威性与灵活性。

(三)健全会计监督与考评制度

全面会计指标是不能与课时目标责任制度相分离的,为了更好地结合二者,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包括:1.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为了避免会计执行的随意性,必须定期检查执行的进度,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差错,并适时想上级领导通报执行的考核结果。2.设置合理的核算考核指标。在对会计结算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时候,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分析会计结算在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对一些风险进行预防,将风险进行控制。3.确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与奖金制度结合起来,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以奖金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要落实惩罚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对会计人员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会计的工作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会计部门责任制度,将会计的职责落实到个人,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第8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首先,在会计核算和管理方面,由于大部分建筑施工的施工地点较为分散或者地点相对偏远,施工人员有很大流动性,项目地点多不固定,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多,在成本控制和收入确定及税金缴纳等方面需要分不同业务形式划分核算模式,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工作要求。另外,该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有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的会计不是很多。且由于核算地点一般与施工现场分离,会计与现场保管人员的对账核实等工作也难以及时完成,需要改进方法,改变单纯核算,缺失管理的现象。其次,财会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由于很多时候施工项目会由多个施工单位承包或几个工程由一个施工企业施工,在这种情况时,财务人员需要与经济部门配合,确认单独工程的造价,确定收入、结算期、税金及成本控制范围等。可采取定点计算法,计算每一个工程的成本并核算,这有利于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工作进行开展。财务部要与经济、工程部门协作,在及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结算收入和成本结合预算及调整资料、工程进度、历史数据等定期按进度进行比对分析,利用财务信息,编制资金计划或相关预算,全面加强管理。由于一般工程项目周期长,金额大,节点多,会计核算滞后,就会影响整个账目的准确性,而且会对流动资金造成影响。

二、建安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事项

1.启动期的要点

实施电算化管理,首先需要选择财务软件,这需要了解软件公司的信誉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目前财务系统中软件适用较多的有用友、速达、金蝶、浪潮等,相应技术和售后服务都已经比较完备和成熟,这就扩大了施工企业的选择余地。其次就是选拔培训,施工企业要任用具有相应从业经验和电脑基础的财会人员,执行ERP管理的企业还需要对有关部门业务模块的工作人员相应进行理念灌输、实操训练和应用学习,并设置系统维护人员岗位。

2.运用期的难点

建筑行业重新启动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后,公司先要制定稳妥的具体性实施方案,如建账(电算化)方案。通过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把握细节,比如计价方法、计量单位、明细级次等预先设计,在操作中确立初步建账框架。然后,录入数据。框架明确后,进行基本信息录入按照会计科目对信息进行分类;再做账实核对,彻底清点账目在录入,确保账目的准确性。再进行录入期初余额,选择一个月数据录入到系统内作为初期余额。要做好,相关资源配置,通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配合,对工作资源配给,保证资金投入、人员到位。

三、建安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现状

1.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

会计核算走向电算化管理已得到全面的普及,深层次发展和管理却有待提高。会计核算的电算化管理不仅对会计核算更方便、有效,同时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和收集,以及信息的方便快捷程度更是有所提高,对财务决策和财务分析也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持。

2.会计电算化管理现状

受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影响,虽然很对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了电算化,但目前的操纵人员往往只是用单独账务处理模块的电算化来代替手账,只是方便了核算,增加了工作效率并没有更深层次利用电算化辅助管理。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体管理上仍然十分混乱,仅仅为减轻工作量和追逐答题形式而使用电算化,在对整体的内部系统以及公司战略提供决策信息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其基础性和深入配合。

四、建安企业会计核算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不能实时准确核算和人才断档

如上所述,大部分建安企业受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等影响,对实时控制的成本信息比较困难,使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脱节,不能很好的把握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基本制度执行力不够和内部控制实行方案残缺,对企业会计核算造成了关于核算质量对有效性方面的影响。还有很多在异地开展工程的建安企业,传输数据慢,开发票不及时,部分还涉及了赊账欠账的情况,导致会计核算滞后,对会计核算信息有影响。由于企业自身特点,工作环境艰苦,户外工作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该行业的排斥,整个队伍信息更新缓慢,财务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是时代的进步,产生知识的断层等,行业缺少复合型人才,对于完善核算造成困难。

2.会计信息的独立性影响

因会计信息的数据和实际不能及时比对,时常发生报表不详以及数据错误。在整个流转数据的过程中,每个系统都是互相独立的,并不是录入的数据在整个系统中运转,这样信息处理或者是信息应用会有很大工作量,出错率也会较高。财务软件的漏洞和不完善,本身存在的一些稳定性问题,比如财务软件不兼容,造成会计信息独立性,不能有效传输帐套数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效率。部分企业的财务从事人员,自身核算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时常会出现施工成本与现场实际数目不一致等现象,造成了预算和合同数据发生实际偏差,以及自身损失等一些严重后果,会计信息的独立性,缺少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系统流程,各部门沟通不及时导致资金相互占用的情况,对会计核算都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五、建安企业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解决对策

1.稳定队伍,提高水平,严格授权

建安企业电算化、信息化改造不仅是设备的投入,更是人才的培养。应当结合企业激励奖惩制度,发掘、培养和留住人才,财务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连续性,需要管理层高度重视。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持续的培训投入必不可少。对电算化的维护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给电算化带来相对稳定和安全,做好数据备份,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做好授权,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不断在技术漏洞等方面相应维护和升级是对电算化的更进一步的应用。

2.信息独立性的解决

首先项目经理等领导者应重视信息独立性,正面面对问题。开发人员也要对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了解,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开发适合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软件,避免由于软件本身造成的信息独立性,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问题。增加各个信息的融合以及共享渠道,及时传递以及总结,减少信息独立性带来的影响。

六、结束语

第9篇:会计核算难点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上面临的难点及构建核算新模式的创新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创新方式。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应适应市场,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中小种子企业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货币资金支付新模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信息模式等建立依创新为目标效益的系列操作。

1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种子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范围增加,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确立经济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动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发展,及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因而,建立改革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办法成为的一项紧迫任务。

2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行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质地变差,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种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7—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明显存在一些与农业科技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弊病。

2.1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30日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2不能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经济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

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帐、核算,而总公司是汇总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种子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业试验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

浙江很多地方的国有农场都实行报帐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经济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的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经济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经济核算业务由报帐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帐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帐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2.3不能适应科技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角度来看,如今的涉农企业与10a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农业种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业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2.4存在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经济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种子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件的发生,不能对农业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种子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经济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涉农企业经济核算的对策选择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待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如何,农业科技企业经济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41号一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涉农企业经济专业核算办法,对涉农企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科技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科技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涉农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农业种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种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种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种子包衣、加工及运输活动,已完全脱离种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涉及种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种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帐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种子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种子企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涉农中小企业的核算模式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经济核算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经济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帐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产业系统的经济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3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业科技产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注意,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帐户,突出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以便正确反映涉农产业活动中所消耗的机械作业成本、手工作业成本,提供详细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另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