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风险管控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控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控原则

第1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根据国资委等外部监管机构对内控风险管理工作要求,部分国有企业自2007年开始着手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编制了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建立了风险库和风险评估工作手册,并下发了配套的内控评价和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办法,形成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内控评价工作的机制。但当前国有企业在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部分中央企业已建立了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风险评估机制,并开展了风险信息化系统建设。但仍有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刚刚开始,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尚未完成,企业内控风险工作建设相对还比较落后,风险管控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快。

(二)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实效性不强

虽然已建立了内控风险管理体系,但风险管理工作缺乏完整性和专业性,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投资、安全环保、人力资源、现金流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给企业造成了经济和声誉损失,也凸显了部分企业在重大风险管控方面的薄弱环节。

(三)风控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整体来说国有企业的全面风险信息化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只有部分国有企业建立起风控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项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应用仍不充分,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预警测试、沟通报告等工作的信息化要求。已建立起风控信息系统的,其风控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融合不足,不能有效量化风险水平,做到实时预警。

(四)风险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对风险管理评价内容、标准的设置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缺乏清晰、统一的认识。即使已建立了风险管理考核办法的企业,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未能真正与企业业绩考核体系有效融合,发挥对风险管控的促进作用。

(五)风险意识薄弱

虽然针对国资委等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国有企业建立了内控风险专职部门,并开展了风控体系建设工作,企业领导也对风险有了初步认识,但风险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目前,国有金融企业对风险控制比较重视,但仍有不少企业认为风控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相反,不少民营企业家有着很强的风险意识,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对华为在迅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剖析,他认为,企业从上到下,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

(六)风控管理人才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风险管控对于企业来说仍然属于新生事物,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涉及领域广,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外对于风险管控方面比较权威的系统性培训和专业认证也较少。因此,企业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难度较大,风控管理人才水平参差不齐。

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目标和原则

(一)战略导向和风险管控并重的原则

要科学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之间的关系,既要通过风险管控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防止颠覆性风险的出现,又要利用经济和市场变局抓住机会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企业发展与风险管控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二)多种风险应对策略并举的原则

风险管控的原则并不是单纯使风险最小化,应该是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要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重大风险,应做好风险管控措施。

(三)务求实效的原则

应密切关注日常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明确风险应对的主责部门及岗位,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定期检查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及适用性,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补充、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

三、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融入日常管理、注重实效

风险管控工作应有效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中,避免“两张皮”现象,切实发挥风险管控对企业管理的保障与提升作用。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已经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法律等工作相结合,今后还应加强与企业纪检监察、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等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升风险管控的实效性。在企业投资并购、研发技改、采购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或重要业务活动,要嵌入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报告等功能,行成专项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对业务部门和分子公司重大风险管控情况要及时跟踪和监控,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一线单位要定期上报风险管控情况和风险事件,风险管控职能部门对风险事件进行备案和筛选,针对重大风险管控进展和重大风险事件进行进一步的监控和跟进,并上报企业风险管控领导机构。

(二)开展专项风险管控

要积极探索创新专项风险管控的方式方法,将风险管控的相关理念和方法有效融入专项业务活动中,形成专业性和系统性、切合实际的专项风险管控体系。针对收购兼并、研发技改等投资项目,要明确投资主体和投资审批权限,将风险管控流程融入投资决策制度中,重大投资和兼并收购活动应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提高投资决策的成功概率,避免重大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针对投资对象应充分了解收集各类风险信息,为评估投资并购活动的各类风险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市场政策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正确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比较,对于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项目坚决放弃,对于可利用的市场机会要及时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预案,灵活应变;投资完成后积极推动并购重组的整合,防范各类整合风险,最大程度实现投资目标。

(三)建立风险评估、管控、监督改进的闭环机制

企业风险管控工作应结合内控审计、法律风险检查、纪检监察等工作,形成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监督改进为核心的风险管控闭环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要建立定期和日常评估相结合、年度和半年度/季度评估相结合、职能管理与业务层面评估相结合的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风险评估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企业风险管控牵头部门每年组织开展企业全面风险评估工作,各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和分子公司根据业务需要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和日常风险评估,重大风险进行季度或半年度动态评估。在风险管控方面,要关注重大和专项风险,建立多层级的风险监控、预警、报告机制,从而提升重大风险及重要业务事项的管控效果。在监督改进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控或专项审计、法律风险检查、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与考核等,以评促建,不断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四)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完善风险管控相关制度、流程、工作手册,固化风险管控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确保风险管控知识的及时有效积累和风险管控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也为风险管控工作在企业各层级范围内全面推广和持续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建立集团统一和各分子企业适用的内控手册、内控评价标准、风险评估手册以及内控和风险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分支机构每年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和风险评估工作,并纳入到企业总部的评价报告中,完成集团整体的内控和风险体系建设实施工作。

(五)完善风险信息平台,建立监控预警机制

持续建设完善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平台,建立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内审体系以及其他办公系统的融合,构建风控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管控语言和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要进一步提升风控系统与其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度,提高风险管控信息在集团总部各部门以及分子公司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解决风险管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按照国资委等监管机构要求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强化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传递准确、顺畅、及时、有效。在建立健全风控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多层级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科学设定指标、模型,提升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建立风险评价与考核机制

探索研究风险管理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办法,通过考核评价真正发挥对企业风险管控的促进作用。首先,应明确企业风险管理评价内容、标准的设置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并且统一思想和认识,使风险管理考核评价与企业现有业绩考核体系有效融合。

(七)培育风险管控人才队伍

由于风险管控对于企业来说仍然属于新生事物,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涉及领域广,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外对于风险管控方面比较权威的系统性培训和专业认证也较少。因此,企业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难度较大。首先,要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大对企业各层级人员的风险管控知识的培训,使其理解风险管控工作的理论知识,熟悉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另外要加强企业各部门风控协调员、各分支机构内控工作负责人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通过日常工作和专项评估检查等工作加大风控人员的相互交流学习,使得发挥其在风险管控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要发挥其在风控意识培育、政策宣传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各方合作,引进、培养、储备相关风控专业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八)建立风险管控理念,加强全员风险意识

风险管控绝不是企业一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也不仅仅是企业构架和公司运营的一方面,风险管控应该是公司整体运营的一大核心。风险意识是企业进行主动风险管控的关键,风险理念是企业进行有效风险管控的航标。强化公司的风险管控理念,需要树立一种风险信念和风险态度,促进全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将风险管控应用到公司战略制定和各个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的培训、检查监督等方式,向员工灌输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管控的责任重大。在公司内部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重制度、重程序、重证据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现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想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加快改革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企业在经营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平衡效益与风险,促进企业更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实现战略目标。

第2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财务管控模式; 企业集团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企业集团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如何有效选择与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并确保财务管控有效实施,是实现企业集团资源优化配置、风险有效管控,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概述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主要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是企业集团为实现整体财务目标而对集团内部各层级的财务控制权限、责任和利益加以明确的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核心在于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1.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2.分散型财务管控模式。3.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控选择的影响因素

1.集团管控模式。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必须与集团管控模式相匹配。经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一般采取集中型财务管控,财务管控型的企业集团一般采取分散型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型的企业集团一般采取相融型财务管控。

2.业务核心程度。企业集团应根据业务的核心程度,合理选择财务管控模式。对集团核心业务,适合采用集中型管控模式;对非核心业务,可实行相融或分散型财务管控模式。

3.竞争环境。企业集团还应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合理选择财务管控模式。当企业处于垄断状态,适合采取集中型财务管控;当市场竞争加剧时,适合采取分散型财务管控。

4.产业战略。当企业集团实施高度专业化战略时,适合选择集中型财务管控;实施非多元化战略时,适合选择分散型财务管控;实施多元化战略时,适合选择相融型财务管控。

5.产权关系。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还需考虑企业产权关系。对于全资和绝对控股子公司、分公司,适合采取集中型管控;对于相对控股子公司,适合采取分散型管控或相融型管控;对于参股子公司,适合采取分散型管控。

6.信息化水平。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管控模式的因素。信息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集中管控。

7.企业文化。如果企业文化统一,员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具有较多共性,将有利于集中管控的实施;如果企业未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集中管理的效率则会大大降低。

集团总部在选择财务管控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相关因素,特别是集团管控模式、核心业务等因素,以确保集团财务管控的有效运行。同时,集团总部还应在集权和分权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过分的集权和过分的分权都不可取。

二、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现状

(一)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现状

广东电网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截至2010年底,拥有21个供电局(分公司)、8个中心机构、50个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和15个辅业修造企业。

广东电网公司目前实行两级财务管控,集团公司设财务部,各下属单位分设财务部,直接受集团财务部管控;50个县级子公司按“子公司模式,分公司管理”原则,委托相应地市供电局管控。

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随着“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的深入开展,广东电网公司基本建立了一体化、集约化的财务管控体系和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及组织体系,财务集中管控特征明显。

(二)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尽管广东电网公司目前的财务管控已初具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的特征,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战略匹配问题。在战略匹配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未按战略思路实现相关管控目标;第二,未实现对分、子公司全过程全业务管控;第三,未按战略举措落实相关资源配置。

2.集约度问题。在集约度方面,未实现对经营全过程的集中管控,集约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3.系统性优化问题。在系统性优化方面,还存在整体优化、结构优化、动态优化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4.分步实施问题。在分步实施方面,尚未制订与公司“三步走”的战略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分步实施的财务管控计划。

由于存在上述不足,影响并制约了广东电网公司集团经营管控的进一步深化,影响了财务管控对集团战略实施的有效支撑。广东电网公司必须重新构建与战略匹配的财务管控模式。

三、广东电网公司与战略匹配的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和构建

(一)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的现状,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广东电网公司的财务管控模式进行分析、选择。

1.集团管控模式。广东电网公司中长期执行战略强调“两型两化”,即“服务型定位、经营型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由于集团管控模式为经营型管控,宜选择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

2.业务核心程度。广东电网公司负责广东电力供应,业务核心程度高,宜采取集中型管控模式。

3.竞争环境。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管理广东电网,主要业务电力供应具有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特性,自然垄断特征明显,宜选择集中型财务管控。

4.产业战略。广东电网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业,实施高度专业化产业战略,宜选择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

5.产权关系。广东电网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基本是广东电网公司的全资或绝对控股子公司,宜采取集中型管控模式。

6信息化水平。广东电网公司目前已实行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宜选择集中型管控。

7.企业文化。广东电网公司已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员工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保持一致,宜选择集中型管控模式。

综上所述,适合广东电网公司集团管控模式的是集中型财务管控。也就是说,广东电网公司应继续走集中管控的路子,继续完善、深化集中型财务管控。

(二)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构建原则

要完善、深化广东电网公司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需要遵守以下相关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建设必须按公司战略设置财务管控目标、完善管控体系、落实管控措施、调整资源配置路径等,支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经营管控原则。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必须以集中型财务管控为原则,在全省一体化的基础上强化经营管控,实现战略目标。

3.系统优化原则。在构建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原则,做到整体优化、结构优化、动态优化。

4.分步实施原则。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与公司发展状况、发展阶段相匹配,随公司战略的实施和管理的推进,选择不同模式,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基本思路

广东电网公司建立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以经营管控为特征,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先和全面预算管理创先、“五个一”集约管理为重心,通过对公司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全业务财务管控,引导经营决策,管控企业风险,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一体化、集约化、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控模式,支撑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四、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实现方式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的基本思路,从管控目标、管控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分一体化阶段、集约化阶段和精细化三个阶段来构建广东电网公司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

(一)财务一体化阶段(2011―2012年):一体化管控

1.管控目标

以一体化为主线,强力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资本、核算、预算、资金、风险集中管控,财务业绩指标、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撑公司实现“国内先进的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阶段,广东电网公司对地市供电局、子公司、中心机构实行集中型财务管控,对辅业修造企业实行相融型财务管控。集团资源集中向核心业务流动,加强配电网、农网的完善,逐步消除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做强做优主业;做好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节能服务、信息通信业务拓展的规划,部署资源配置。

2.管控体系

(1)资本运营体系:资本管理“一条线”。在集团内部,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全面上线并优化应用;推行标准化设计,简化资产类别;减少物资库存点,全省统一调配物资设备;完成农电资产的接收;50个子公司逐步变为分公司,集团资源加快向子公司流动。

(2)核算管控体系:会计核算“一本账”。在集团内部,以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为业务、财务处理的统一平台,完善地市供电局“一本账”核算;逐步实现子公司、中心机构“一本账”核算;加强数据分析,提高决策支持。

(3)预算管控体系:预算管控“一盘棋”。在集团内部,完成公司财务职能规划的编制;制订KPI财务指标中长期规划;深化标准成本应用;优化预算准入模型;搭建预算分解模型;实施预算滚动编制;强化预算战略、价值导向和过程考核。

(4)资金管控体系:资金管理“一个池”。在集团内部,分公司、中心机构实施账户零余额管理,子公司、辅业修造企业收入户实施集团账户管控;推行“一市一行一收入户”管理;实施委托贷款;构建现金存量模型。

(5)风险管控体系:风险管控“一张网”。在集团内部,完善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动态维护风险信息库;构建风险管控模型,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实现风险的定量分析。

3.保障体系

(1)技术保障。在集团内部,全面实现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上线,完善流程、功能,深化应用。

(2)组织保障。在集团内部,完善组织架构,分、子公司增设总会计师岗位;50个子公司逐步变为分公司,地级市向其外派财务组;编制财务队伍建设战略规划;设计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需求;完善绩效考核。

(二)财务集约化阶段(2012―2015年):集约化管控

1.管控目标

以集约化为主线,强力推进集约化建设,集团初步形成统一的资本、核算、预算、资金、风险管控中心,财务业绩指标、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支撑公司实现“国内领先的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阶段,广东电网公司对地市供电局、子公司、中心机构、辅业修造企业实行集中型财务管控;对新拓展业务实行相融型财务管控。集团资源集中向核心业务和新拓展业务流动,主业继续做强做优;企业资源开始向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节能服务等拓展业务流动。

2.管控体系

(1)资本运营体系――初步建立一个资本运营中心。在集团内部,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逐步向营销、客户服务、人力绩效等管理领域延伸,基本实现对经营全过程全业务的管控;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行列;集团初步形成统一的资本运营中心,资源投向核心产业、优势产业。

(2)核算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一个会计业务处理中心。在集团内部,初步实行集团“一本账”管理;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数据分析加工模型,提高预测的科学性。

(3)预算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一个预算管控中心。在集团内部,预算管控覆盖经营全过程全业务,不断完善预算责任网络、制度、流程、评价体系、考核体系,资源初步实现战略化、效益化配置。

(4)资金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一个资金运作中心。在集团内部,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账户零余额管理;试行“全省一行一收入户”管理;全集团范围配置资金;完善资金实时监控。

(5)风险管控体系――初步建立一个风险管控中心。在集团内部,依托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在线风险管;完善风险定量分析;集团初步形成统一的风险管控中心。

3.保障体系

(1)技术保障。在集团内部,继续优化、深化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基本覆盖经营全过程全业务。

(2)组织保障。在集团内部,取消各下属单位财务机构,集团向各下属单位外派财务总监和财务分部,实行一级财务管理;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会计业务处理,外派财务分部负责财务管控。

(三)财务精益化阶段(2016―2020年):精益化管控

1.管控目标

以精益化为主线,深化精益化建设,集团形成统一的资本、核算、预算、资金、风险管控中心,财务业绩指标、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公司实现“国际先进的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阶段,广东电网公司对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已变为分公司)、中心机构、辅业修造企业实行集中型财务管控;对新拓展业务实行相融型或集中型财务管控。集团资源集中向核心业务和新拓展业务流动,集团资产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显著,主业做强做优,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节能服务等拓展业务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2.管控体系

强化集团管控,集团形成统一的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管控中心,实现精益化管控,综合运营效益效率提高。

(1)资本运营体系――一个资本运营中心。在集团内部,企业级管理系统实现对经营和财务全过程全业务的精益化管控;集团形成统一的资本运营中心,资源投向核心产业、优势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迈进国际领先行列。

(2)核算管控体系――一个会计业务处理中心。在集团内部,规范完善集团“一本账”管理;规范“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完善分析系统,提高精准度和预测的科学性,引导经营决策。

(3)预算管控体系――一个预算管控中心。在集团内部,深化并完善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业务财务高度融合,预算管理标准化、精益化,资源配置战略化、效益化。

(4)资金管控体系――一个资金运作中心。在集团内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账户零余额管理,高度整合集团资金资源,高效管控资金风险,精准配置资金资源,资金管理成公司新利润增长点。

(5)风险管控体系――一个风险管控中心。在集团内部,集团形成统一的风险管控中心,管控一体化、标准化、精益化;依托企业级信息系统,协同预算、资金、核算、资本、组织风险管控,管控完整高效。

3.保障体系

(1)技术保障。在集团内部,持续优化、深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实现对经营全过程全业务的精益化管控;持续优化战略分析决策中心,实现对集团发展的战略支持。

(2)组织保障。在集团内部,持续优化“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完善财务总监制,实现财务资源整合与战略同步,全面支撑企业战略及经营。

五、财务管控模式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并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控模式的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与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及管控模式相匹配。在实施过程中,除保持相对稳定外,还要随着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组织结构变化等进行动态的调整,以保持高度的匹配性和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二)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适度分散问题

尽管广东电网公司选择了集中型财务管控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适度分散问题,充分调动公司各层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的效率、整体效益、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海生,许陈生.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模式及其变迁[J].商业时代,2009(7).

[2] 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对其安全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在设计环节,就应该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问题。为了给机械安全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将对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问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合适的策略。

关键词:

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安全控制

我们在设计各种机械时,首先要满足自动化体系,同时必须保证各项安全指标使得该机械设备满足生产安全的管理要求,可以使得安全管理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可以为后续改进该机械设备的设计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我们还要不停地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加以检测与维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安全控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

1安全控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原因

安全,是机械设计时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机械设计的必要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方面去着手考虑其设备的安全控制问题,首先我们要遵循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标准,对影响机械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整理与分析,同时分析生产要求,在此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做到科学合理的设备控制,这样才能提供出一个适合机械设计的安全环境。

2关于机械设计的风险评估

该部分主要分三点,主要是安全评估模式、安全评价与风险评定,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首先是安全评估模式。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安全评估问题,应该首先找到其逻辑控制管理思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优化设计流程,进而可以确保最终的机械设备可以做到满足安全评估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分析该风险评估模式,确保该模式项下进行的安全控制,对机械设备最终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再者是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对于机械自动化设备来说就相当于对其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风险分析,因为对其风险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获得的信息归纳起来进行整合或者分析,将会使得安全判别机械设备的能力有所提高。最终对机械设计的安全管理以及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应把设计方案与机械的控制模式联系在一起,提高它的预控能力。在对其进行安全管控时,时时刻刻做好风评工作,也就是说时刻要对机械设备的风险板块进行追踪,时刻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安全的控制,只有这样,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并且,我们对其设备进行安全管控时,需确定其安全限制问题,确保其使用准确,这样才会出现少的折旧,同时增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务必确保每一项指标符合安全管控的要求,及时找出并解决每一项与安全相关的问题,进而提高该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对设备进行安全管控的进程中,我们应从影响风险的因素去着手,整体的去分析故障情况,最终做到对安全管控的类型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一般情况下,其安全影响因素囊括了以下内容:首先是设备自身受损伤的程度,也就是说先要分析设备由于故障已经造成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设备的情况以及安全管控面临的现状,进而获知该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否达到相关安全指标的要求。其次是我们要从各种安全管控的风险指标来入手,全面的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安检。最后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看该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是否有安全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管控,并加强风评过程的管理,最终才能达到机械设备自动化设计的目标。最后一点是风险评定问题。我们要求,在机械设计环节,必须对其设备做好安全风评工作,降低了安全风险程度与几率,最终使设备能够正常有序运行。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加深,其风险评定工作也将更加繁琐与复杂,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从风险识别的全过程切入进去,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

3安全控制的有效举措

首先,提高设备的功能需求。机械设计中,安全管控相当重要。为确保安全控制功能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匹配,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功能需求,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包含:设备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安全控制功能等。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需在满足此三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功能需求,当然前提是确保安全控制,以保证满足实际生产。同时,利用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控。现在,中国的技术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是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还处在低级水平。所以我们应努力学习欧美国家在设备制造方面的经验,同时学习他们的最新的安全管控技术成果。第三,遵循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在对设备进行安全管控时,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机械设备一旦出故障,可自行处理故障,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四点,提高安全管控效率。在对设备采取安全管控时,设计人员要考虑到信息优化管理,可以通过多维度去对安全管控方案优化升级,规避了风险,又提高了安全管控效率。并且,在对其安全管控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优化模式,以保证所有技术能充分地运用到设备设计中,最终达到安全管控的效果。

4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管控问题,对机械设备、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安全管控期内,设计人员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设计出符合标准且能够安全生产的机械设备,并通过新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提高设计水平,完善安全管控流程,并制定相应方案。只有做好了设备安全管控工作,我国各个行业才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并取得一个良性循环,同时社会经济迅猛增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松.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思路探索[J].硅谷,2014,23(10):56.

[2]张勇.浅论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4):78-79.

第4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关键词】内控;内控评价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是一家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2005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0月回归A股,作为A+H股上市公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要满足上市监管要求,同时要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目前这一评价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已经从公司总部、业务板块模式转变为“十八加X”模式,“十八”就是财政部等五部委内控应用指引基本要求,“X”为公司基本要求,包括公司以风险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本评价点。目前内控评价已经成为公司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内控评价的有效性

(一)内控自我评价从公司总部开始。公司的内控建设和评价首先是在公司总部进行的,2006年通过现状评估,与国际先进能源企业对标并制定的内控自我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发现差距,寻找问题的系统性原因,对问题进行整改,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流程及组织架构,明确管控责任。

(二)以总部评价为基础,在全公司范围内自我评价。2007年开始公司所属企业在总结公司总部内控评价经验基础上,全部子分公司开展内控评价。

(三)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进行抽样检查评价。2007年开始在总部及子分公司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总部及部分重点子分公司进行检查评价,独立对自我评价的可靠性及重要业务领域进行测试。

(四)在抽样检查评价基础上,进行全公司范围检查评价。2009年开始在总部及子分公司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总部及全部子分公司进行全面检查评价,提高内控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核实评价和内控审计,2007年开始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控评价报告进行核实,包括对内控整体检查的方案、自我评价、检查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结果进行核实,2011年开始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控有效性进行审计。

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量身定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与公司管理工作相融合,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积极利用现有组织体系开展内控评价

公司开展年度内控评价工作以来,一直由内控审计部牵头组织,总部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全部参与,内控审计部由公司董事长直接分管,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公司总部和分子公司分别设置内控评价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总经理组成,主要负责对本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统一部署和安排,同时对内控评价工作结果确认。工作小组由内控审计部和其他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子分公司是否设置内控与风险管理专职部门,以及如何设计内控与风险管理计划和规划,公司没有统一要求,公司只是定期组织进行风险评估、内控评价、专项检查,子分公司根据自身管理现状和公司统一管理要求逐步推进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

三、以全面风险控制、重点内控检查为评价原则

公司开展内控评价一直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以风险为导向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包括公司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涵盖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二)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公司总部重点部门、重点分子公司、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检查或测试。

(三)客观性原则是指公司总部和分子公司以及评级工作组应在评价工作基础上,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状况,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如实反映、准确描述内部控制缺陷,客观评价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四)以风险为导向原则是指根据全面风险评估工作确定的重要风险和制定的管控措施,评价公司各项管控措施对重要风险的控制情况,以及偏离公司整体控制目标的程度。

四、科学设计内控评价程序

内控评价工作过程中,公司逐步形成评价方案设计、自我评价、检查评价、缺陷认定及整改、撰写评价报告、核实评价及内控审计、结果评比等七个环节为一体的年度内控评价工作程序。

(一)评价方案设计是指评价工作开始前,对本年自我评价工作底稿中的关键控制点实施更新、确定检查评价内容与程序、对全部评价工作筹划安排,组织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工作组等。

(二)自我评价是指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对照自我评价工作底稿中的关键控制点,自我检讨和审视自身业务领域内内控的设计和执行情况,风险的管控情况,并撰写部门和分子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三)检查评价是指公司内控审计部抽调熟悉业务的人员或聘用专业机构组成评价工作组,对各部门和分子公司的自我评价底稿和自我评价报告复核,并抽取重要业务执行专业测试。

(四)缺陷认定及整改是指各部门、各分子公司首先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措施,由公司汇总后分析缺陷的类型,是否需要披露,并分解整改责任,落实整改。

(五)撰写评价报告是指内控审计部在汇总、整理、分析全公司内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内控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审核批准后,对外披露。

(六)核实评价及内控审计是指外部审计机构对评价报告核实后,发表核实意见,2011年起改为内控审计,并发表财务报告相关内控有效性审计意见。

(七)结果评比是指按照预先制定并向各分子公司公布的评比办法,对内控评价结果打分排名,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五、建立符合公司自身特点内控评价机制

(一)实施全面内控评价

公司到底实施全面内控评价,还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在外界对内控建设和评价的范围争论不休时,公司从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公司全面风险的角度出发,实施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内控评价。

公司实施内控评价时,评价的范围不仅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也包括了总体战略规划编制、资源选择与获取、公司并购业务、项目投资决策等与公司重大战略相关的内控控制,还包括年度生产计划制定、日常调度业务、生产装备管理、煤炭装船销售等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还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与隐患整治管理、突发事故处理等与公司安全风险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还包括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等与公司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现了公司董事会在内控评价伊始,就将公司的内控评价上升到防范公司重大风险、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建立内控评价运行机制

公司在内控评价实践中,逐步建立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内控评价-缺陷改进-考核评比”不断循环往复的机制。即每年年初,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对当年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调整或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年中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对各类风险持续管控,内控审计部、安全监督局等监督部门对各类风险持续监控并进行专项检查,年末内控审计部对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一年来风险管控措施执行情况、风险管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分解责任,落实整改,并对评价结果打分评比。

由于建立了这样一种常态性的内控监督评价机制,所有的内控实施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和具体操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管控措施,并努力采取各类措施以有效控制风险,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

(三)实施全员内控评价

正如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所说,公司中每个人都是内部控制的剧中人和责任人。公司内控评价开始就没有走一般企业惯常走的评价组主导型的模式,而是走了一条全员内控自我评价的道路。公司内控评价的第一步首先是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对照自我评价工作底稿自我评价,撰写自我评价报告,自己评价自己到底做的怎么样,还有那些不足和缺陷待改进。

在这种评价方法下,全体员工既是自己所负责领域内控的执行者,也是评价者。每位员工对自身工作的领域无疑是最了解的,由员工自己对照自我评价工作底稿的关键点,对自己实施的工作进行评价,员工会深刻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主动的进行弥补和改正,同时也能提出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改正建议。为弥补自己评价自己所缺乏的客观性,内控审计部抽调人员组成独立的评价工作组,对自我评价工作底稿和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复核,并选择重要方面,使用专业评价方法测试。

这种评价方法实施以来,深刻改变了各分子公司、各部门的内控意识,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内控责任感,从最初的“我被内控”,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内控”,如一些部门和公司,主动要求增加自我评价的流程,并接受评价工作组的检查。这种评价方法也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在内控工作中的积极性,各分子公司、各部门自觉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内控知识,调整组织结构,整章建制,主动系统完善和改进公司的各项内控建设,弥补自己在工作中不足,公司的整体内控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公司的内控文化深入人心,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四)内控评价推动内控执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内控的最大的难点不在于制度不全,而在于执行不力。公司自实施内控评价以来,一直把推动内控的执行列为内控评价的主要目的。

公司每年都实施内控自我评价,但每年全体员工对照进行自我评价的关键控制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根据监管要求的变化、公司管控要求的变化、当年风险评估的结果、上一年内控评价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调整,将最新的外部监管要求和公司内部管控要求贯彻落实,促进了这些管控措施的真正落地,同时公司的内控评价始终围绕公司的主要风险展开,围绕最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展开,不断督促公司各个层面加强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五)致力于全体分子公司管理水平提升

中国神华下属有40多家二级分子公司,分布在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五大业务板块,神东煤炭、国华电力等几家大的公司资产和收入总额占集团公司相当大比重,根据方案分析,如果只做这几家公司内控评价,基本能够满足监管要求。但是中国神华没有将内控评价理解为仅仅满足监管要求,或者走形式,而是致力于全面提升所有分子公司内控管理水平。

历年来,对于几大分子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的内控工作,中国神华也常抓不懈。如各个公司的内控底稿和报告,内控评价组全部复核,对于几大分子公司外的其他公司,内控评价组也派人亲赴现场,测试重要业务,访谈有关领导。以致力于推动全集团内控管理水平提高,避免各分子公司间内控发展水平不平衡。

六、内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公司实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评价以来,也清醒看到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司一直在积极改进、应对和系统解决。

(一)风险和管控措施重要性分级

风险评估是公司内部控制和评价的方向,公司从2006年以来,每年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管控措施和实施内控评价。但是公司目前只评估出公司和各分子公司层面的重大风险,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管控,对于重大风险及其他风险的关键风险点,缺乏适合公司管控体系和管理需要的风险分级、分层标准,尚未建立分层级的风险管理策略及风险应对机制,可能导致公司不能依照风险的管理层级,有效配置人力和资源,合理管控和评价公司存在的全部风险。

针对此问题,公司将进行风险评估科研立项,补充完善公司风险信息库,对风险进行分级、分层、分类、分担,建立分层级的风险管控策略和风险应对机制,在确定风险管理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岗位的基础上,平却管控责任和评价各项风险。

(二)评价结果评比

公司目前尚未将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各分子公司、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原因是目前的打分评比方法,不能客观比较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发展阶段(如生产期和基建期)、不同业务类型(如煤炭生产企业和铁路运输企业、境内外企业、复杂业务与简单业务企业)企业间内控发展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内控的贯彻执行和内控评价的效果。

针对此问题,公司正在考虑对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进一步深化,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可比性、适应性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对各分子公司、各部门的评价结果评比,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对评价结果考核。

(三)评价指标定量化

公司目前使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例如对关键控制点:“公司在制定战略规划目标和指标时,是否明确规定所需资源支持以及未来所需获取资源的范围、重点、计划”进行自我评价时,目前可选的答案是“是”和“否”,在选择“是”时,不能反映“是”的程度,当连续两年都选择“是”时,也不能反映出公司针对此关键控制点的管控水平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当不同的两个分子公司都选择“是”时,也不能反映这两个分子公司针对此关键控制点的管控水平的差异。

目前公司一是调整评价指标,减少定性指标,增加定量指标;二是在不得不使用定性指标时,增加定性指标的梯度选择,例如增加“差、较差、一般、好、较好、很好”等答案的选择,并赋予不同的分值,以区别不同的管控水平。

第5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随着各类风险管控体系的发展,相关风险评估、管控方法越来越专业,但仅有少数归口管理部门对此全面了解,导致生产风险、内控风险、廉政风险的相关要求未能有效体现在日常工作制度中。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最新的制度只存在于过往的发文中,或是部分员工的资料文件夹中,企业员工对于不经常使用的制度难以查阅。

新型管理制度体系设计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现代供电企业的管理决策通常要考虑管理目标、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因素。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明确制度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体系结构、制度的展现形式等。

制度体系的管理目标

在制度建设前,应该明确相应业务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同时,各类制度的管理目标应一致。通常,制度体系建设应遵循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其宗旨是确保实现企业战略所既定的管理目标和战略选择,从而确保所有管理制度方向一致。为确保制度对战略的承接,在制度审核阶段,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制度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制度管理的对象是业务,主要规范各管理层在业务中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和方法。所以,在明确企业需要哪些制度前,首先要理清企业有哪些业务。根据业务范围的大小,分为业务领域、一级业务、二级业务和业务事项。按照制度与二业务对应、业务事项与业务流程对应的原则,明确企业需要哪些制度和业务指导书。

制度体系内部结构

根据供电企业业务特点,制度体系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制度应彼此独立、全无遗漏;制度体系应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制度之间应紧密联系与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划分了电网企业的三大核心业务,即管理资产、传送电能和服务客户。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有六项综合管理职能和五大支持职能(见图1)。

制度的内容

通过对供电企业已有制度的梳理,结合同国家标准、法律的比较,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度信息表、总则、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界面、管理内容和方法、附则和附录。同时,还应清晰地展示业务管理流程,对每个流程节点的业务指引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阐述。流程图和表单中都包含有具体的岗位信息,通过对岗位相关流程的梳理,可形成职责手册、岗位手册等(见图2)。

制度体系的风险管控措施

南方电网公司建立了多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廉政风险管理体系等。制度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风险防控措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将这些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融入到制度体系中。具体做法是,在制度编制前,由风险管控部门提示各类制度应防控的业务风险及其应对原则。制度编制完成后,再由风险管控部门来对制度中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过程中,应组织企业负责人、战略制定部门、制度相关方共同参与制度评审。一方面通过战略承接性审查,提高了制度质量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制度起草人员的专业局限性,确保了制度对企业战略的承接;另一方面通过评审、讨论,协商接口标准,细化横向协同的业务流程,在制度出台前达成广泛共识,确保制度编制时充分考虑多方利益,避免“违法制度”、“寻租制度”、“打架制度”的出台。制度体系信息化管理按照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纸质版的制度既不方便应用,也不利于及时更新调整。应该用信息化手段对制度体系进行管理、维护,并提供制度的扩展应用。某供电企业建设的制度管理系统,包含了制度总览、基本查询、高级检索、知识库管理、意见反馈、制度评价以及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备的功能包括检索、查询、日常更新等基本功能,另外,还具备展示制度体系的拓扑结构、形成制度间的引用链接关系以及建立制度与风险管控要求的对应关系等高级应用功能。

结论及建议

第6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筹资、流转及资金回收等过程中面临的机会损失。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循环性的特点。系统性是指财务风险管理是事前预防、事中防范和事后管控等系统化统一体,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也是在系统环境的影响之下;动态性是指财务风险的管理手段需要依据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其发展性特点,进行动态、灵活地应对;持续性是指财务风险管理涉及筹资、流转及资金回收等多个业务流程,是持续发展,不间断的管理应对体系;循环性则是指财务风险管理并非可以永久消除、一劳永逸,而是循环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改变了水电投资企业发展重效益、轻管理的格局,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前期投资大、负债率高及回报周期长等。长期以来,为有效控制水电投资企业的成本,水电投资方一直将利润率作为衡量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有效指标。但只注重利润,而不关注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投资运营中不利因素,将潜在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对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还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水电投资企业根据投资回报率,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路径将相关的资金流投入到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中,获得良好收益。

(二)有效降低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管控一直是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表现在筹资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投资兴建过程中的坏账及人为操控及投资活动完成后的利息损失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风险水平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当然,完善的财务体系不仅包括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应体现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控人员等方面。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管控,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营,也会对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产生作用。

(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有利于强化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

水电投资企业的收益分配在我国法律上已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对企业的收益分配进行了有效的限定,如必须在特定年限内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其次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然后再允许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加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就是本着谨慎性的原则,在对单位收益?M行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投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不是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增利润率,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不合程序的收益分配。加强对单位收益分配的评价客观上会产生两种作用: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收益”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二是保障水电投资企业的运营发展,科学管控风险,并可以进行有效率的再投资行为。

三、构建水电投资企业财务保障机制,提升水电投资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举措

(一)提高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水电投资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提高水电投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就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要对水电企业施工产生的财务活动,尤其是资金活动进行合理管控,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升应对财务风险的意识;就水电投资企业管理层来说,为降低财务风险,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企业研讨和管理培训等形式将风险防范有效实施。此外,实现对水电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要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财务监督等有效结合,通过制度化规定、多元化形式和规范化行为将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

(二)拓展水电投资企业的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

有效管控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其重要体现是优化其筹资方式。水电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一般较大,负债率相对较高,负债水平从20%-80%不等,且规模越大的水电企业其负债率也往往越高。为获得水电项目投资所需的现金流,水电投资企业经常会发生筹资行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是绝大多数的水电投资企业面临的选择。但从银行等机构取得发展资金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且渠道单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债券筹资、票据筹和其他形式的筹资方式,以实现水电投资企业筹资方式的丰富多元。当然,还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得性,利用水电企业专用款等积极解决企业的筹资难题。此外,还要注重增加风险管控建设支出,将风险防范成本纳入财务管理的总成本之中,通过建设风控岗和管控准则等对水电投资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深化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观念,并有效规范财务管理活动

水电投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未能对前期筹资、中期运营及后期评价与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规范。为此,水电企业管理层要注重深化财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理念的转移。为有效规范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企业发生的前期筹资行为,要注重识别机会,尽可能降低项目成本,并将筹资风险指标纳入到财务评价之中;对于企业发生的中期运营发展流程,要注重对现金流的管控,并根据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合理确定其运营风险等级;对于企业发生的后期评价及监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并根据“收益―风险”对等的原则对水电投资企业的项目投资行为进行评定。

(四)创新水电投资企业财务管理领导体制,引进财务风险管控人才,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

水电投资企业通过设立总会计师职位,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建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各水电投资企业应尽快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以制度形式确立总会计师的经济责任。通过这项改革,建立全面的内部管理框架,对水电投资企业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此外,水电投资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控人才投入到水电投资企业的财务管控活动中,如将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专家引入水电投资企业的再投资环节,从事企业收益的界定和战略的规划。

第7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运营管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然而地铁作为城市人通运输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运营中面临着十分巨大的风险。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地铁事故,如深圳地铁三号线地面塌陷事故、深圳地铁五号线工地坍塌和深圳地铁五号线风井坍塌事故事故等,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资金损失,也间接证明了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大这一点。但人们对地铁的需要不可否认,因此关于地铁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管控策略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概述

地铁风险管控指的是地铁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地铁日常运营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假设,并分析各种各样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基于四项风险基本控制理念(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下,对各种各样风险事件作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和紧急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地铁运营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提高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系数,进而实现地铁日常安全运营。要求相关部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安全地铁[1]。

三、地铁运营安全管控的发展现状

我国首次提出重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是在《安全生产法》颁布之后,因当时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对地铁安全风险管控的基本理念不全和相关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且在车辆、线路、机电、土建系统方面采取的是人为评价,地铁运营设备需要人为检修,因而容易造成风险事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铁运营设备也跟随潮流进行自动化改革。另一方面,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城市内众多人口数不仅给城市内交通带来很大的困扰,也加重了地铁安全运营的负担,即便处于科技自动化的地铁运营设备下,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香港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值得一提,当地遵循ALARP原则,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持平,值得我们人数研究和学习。如香港地铁的安全经理岗位设置及其职责、风险防范以及数值分析、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等。香港地铁先进技术给香港地铁运营带来了安全经济、高效舒适的运营环境,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风险评估

(一)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地铁运营正处于比较薄弱的发展阶段,因而会存在许多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与发达国家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相比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相关技术工作者只注重于局部风险,没能全面考虑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其二,目前各城市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多数采用“归纳法”对地铁运营的风险进行评测,该方式较为被动,缺乏对未知因素的的预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多变的需求看,其三,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缺乏长期性的实施机制,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最合理的对应策略;其四,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项目投入,影响地铁安全运营。

(二)地铁安全运营风险评估

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乘客、工作人员等)、机(供电系统、车辆系统、通信设备、排水设备、辅助设施等)、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管(管理制度、管理者职责体系、安全投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因而,地铁运营相关工作者可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综合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发生事故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以及运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即地铁运营系统的事故风险。并把数据结果作为对风险事件进行实质性剖析的基础,分析风险事件进行等级评定,并考虑其链条效应,确定风险时间是否对乘客造成致命的威胁,从而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风险事件发生时,能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采取对应的救援策略。不仅有效防范风险同时节省资源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效实现乘客在候车――乘车――出站这一过程中对自身生命财产的保障,并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2]。

五、我国地铁运营安全中的风险管控策略

为提高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系数,解决地铁运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进行。

(一)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

引进国外先进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并与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相互比较并归纳总结出优势,取长补短,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严格设计并监督执行地铁运营中风险测评工作,提升测评工作的细致度和精准度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减少安全干扰因素,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完善技术指标

先进技术指标是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柱。应综合分析国内外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工作经验,针对当地地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分析,合理规划地铁施工与检修,加强地铁运营系统的建设同时强化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管理并进行全面监控,坚持创新的原则,突破各方面工作的困难,切实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工作可持续稳步发展,从源头控制风险事故发生。

(三)贯彻“预防先行”的核心

安全工作是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可通过采用先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并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行预警分类,并对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提前做好风险事故发生的准备,避免事件发生后在疏散过程中发生混乱从而引发相互踩踏现象。

(四)强化责任和意识

城市地铁运营相关主要负责人对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负有首要的责任。地铁相关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地铁检票安检,预防类似昆明枪击事件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只有领导和员工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才能营造“运营安全、乘客安全、员工安全”的文化氛围。

(五) 推动现代化管理

在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跟随国际同行业安全风险管控最新动态的变动而变动,合理引进新型现代安全生产管控的方法并加以改良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风险事件的查处,被动型风险事件的管理方法、主动型风险事件的处理转变等。将传统经验型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转变为规范化技术型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六、总结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以及人口剧增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地铁领导者应该清楚认识影响地铁运营的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实践探索地铁运营风险管控规律,综合分析后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控水平。从而生针对性的在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打造以安全为主、科技为辅、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地铁。

参考文献

[1]曾铁梅,侯建国.地铁营运风险管理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6(06).

第8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1.1资金管理问题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直接进入“一落千丈”的局面,除了融资难、融资渠道有限等因素外,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业绩下跌以及回款难也成为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严重束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使企业进入破产的境地。

1.2施工项目管理问题

1.2.1工程预结算管理方面,目前较多企业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极不规范,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工程成本浪费与流失严重,使工程项目预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工程预算监督不到位,预算监督执行力不强,预算监督形同虚设,结果造成一些部门负责人盲目使用资金;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工程项目预算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不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1.2.2工程承包与分包的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工程承包和分包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分包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可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各种不良的安全隐患。

1.2.3风险管控方面,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不能全面识别本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分析不到位,一旦出现风险,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不恰当,不能及时、全面地处理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2房地产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2.1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要分清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制定出更严格的措施,加强控制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事故是企业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对于这类事项要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2.2制衡性原则

房地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比如工程施工部和工程质量部要分别设置两个科室,由不同的两位副总分别管理;材料的采购与验收部门要分开设置等,也就是说完成某项工作要由互不隶属的两个以上部门来完成,以便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衡。

2.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要讲究实施成本与效益,忽略成本的控制是无意义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全面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之比,有些控制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能够防范风险的发生,这种控制对企业来说仍然是必须的。

3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3.1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度和体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流入和流出,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内部、外部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应该在本年末对下年的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严格按预算筹集、使用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管控资金,将资金管控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并实行预算与业绩考核的无缝连接,做到节约有奖、超支有罚、奖罚分明的管理考核体制;对于确实需要超出预算的支出,应该按照预算的审批程序和权限,逐级报批调整预算,使企业资金管控科学合理。

3.2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严格控制分包工程的质量

房地产企业与一般的工业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产品金额较大并涉及到民生,一旦出现问题,给企业、国家、人民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要求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对工程总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对分包工程的承包公司的情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所了解;作为总承包商应要求分包公司做好其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如果总承包方认为分包公司人员管理达不到其要求,也可向该公司安排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分包出去的工程,严格按照工程预算书规定使用的材料,对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回,同时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监督,决不允许偷工减料;还要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于技术标准要求比较严格的部分,要有监理公司监督管理;在有效监督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督促施工效率,减少怠工、费工现象,有效地缩短工程工期;企业可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总承包方也可适当地给予技术支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3.3建立全局风险意识,全面识别企业风险,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是未来一个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给既定的目标带来的影响。风险无处不在,只要一个事物存在就会面临种种风险,房地产企业亦如此。所以,房地产企业上至高层,下到普通员工,都应该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高层应及时全面地向全员灌输风险管理思想,对工程质量、人员安全等各业务层面采用行业风险组合清单、职能部门风险汇总等办法进行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与判断,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不断调险应对策略,企业还需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理程序,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减少企业资产、声誉等各方面的损失。

3.4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部控制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良好的内部控制架构体系,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能够相互制衡;在业务层面上,内部控制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每项业务都要有科学合理的管控制度,使企业整个管控过程不存在空白点;对重大项目的招标、重大人事任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处理要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实行联签制度,任何人不能单独决策或破坏联签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结语

第9篇:风险管控原则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控型集团 风险管理 资本 规避

战略管控型集团是指集团母公司为了实现集团公司集体战略目标,而采取监督、指导下属企业开展战略规划和各项营运执行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对于公司的运行来说,很多风险的产生都是来自于外部因素,但是公司不合理的内部结构与管理制度也会产生风险,无论是外部风险还是内部风险,都需要企业不断进展制度调整与优化,以此才能更好地对风险进行抵御和防范。

一、战略管控型集团在经营中面对的各类风险

(一)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

一方面,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过度,随意对子公司的资金进行调配和剥离,则会降低子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会降低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过于松懈,子公司又会不顾母公司情况擅自进行经营决策,则可能导致母公司陷入危机。一般来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都是来自于对股权的持有,却没有系统的激励与监督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子公司进行正确控制的难度。再加上母公司自身的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情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情况与问题。

(二)战略方面的风险

企业的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战略的布置是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管理环节。在企业战略的布置中需要考虑的风险情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如政策改变、原材料价格变化、宏观大环境的改变、社会人文情况的变化等等,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本身是不能或难以做出改变的,假若战略决策不正确,企业就会错失机遇乃至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决定着企业的预算分配、经营方式选择,以及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等。母子公司之间虽然经营目的相同,但面对的市场情况和各自的经营能力和具体利益完全不同,在实际运行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三)财务预算中的风险

现阶段,很多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原因就是来自于财务预算中风险控制工作开展得不够到位这一方面。财务核算作为企业衡量内部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有效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与指导。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的管理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与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衡量子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告,来对子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再以此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因此企业可在财务核算中强化风险管理,然而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开展力度均不够理想,造成了经营风险。

(四)公司资本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资本的价值就在于运作,不能运作的资本也就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所谓资本运作,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其方式包括作为抵押,向外出租,拍卖等等运作方法。就战略管控型集团的特殊情况来看,母公司一般没有实体业务,在资本的各类操作中,资金的各类融资投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对于资本的运用来说,母公司要对投资的情况加以明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子公司也要做好投资的可行性报告与实际情况的调查。如果子公司工作不认真,没有确凿地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就可能导致投资出现损失。

二、战略管控型集团进行风险管理的要点

(一)对风险的识别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经营活动中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外部风险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环境,如市场环境,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的有关人员强化重视力度,加强对外部情况细微变动的关注与预测。企业虽然不能对这些风险做出改变,但可以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从而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加以纠正。另外一些内部风险,比如说企业的业务经营中出现的经营风险,或者企业因投资不当造成经济损失,这些风险是可以被管理和处理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情况的管理和监控,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做出正确的衡量与评判,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加以预测和对其情况的衡量。

(二)对于风险进行衡量

在对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之前,需要财务人员来对风险构造数学模型和进行风险数据的估算。利用数学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企业抵御风险的可能性作出判断。企业最主要的衡量风险的数据来源就是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如果这些数据由于企业的不当经营行为而产生异动,那么风险就有可能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市场的各类调查报告的数据,比如市场占有率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出这些数据后,就能够对风险的情况来进行比照和衡量。首先是要与企业本身的过往数据或者同行业其他的企业数据进行比对,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再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建立列表,才能确定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在这个运算过程中,可以采用风险矩阵和风险参数的计算公式,对发生概率及危险性性进行估算,根据预算结果,尽快制定对策,避免企业陷入到危机之中。而对于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危险性很大的风险,要做好备案与记录,从而在实际发生风险时可以加以应对。对于经常发生但是危害不算太大的危机,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模式,减少这些危机的危害。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加强沟通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战略管控型集团公司来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地域分隔较远,彼此之间经营环境,市场情况等区别都很大,如果子公司相关的财务报告不够及时与准确,就会对母公司的决策造成影响,最后导致母子公司都产生经济上的损失。

在进行母子公司的协作与沟通的时候,要本着母子公司互相协作,实现共同价值的原则,为了实现这种原则,一方面要明确母公司的战略定位,究竟是关注于资本的增值还是市场占有和技术能力的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子公司的业务能力和在母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原则的基础之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才能正确进行。

在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母公司一方面要做好对子公司的监管工作,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人事、财务等情况需加强了解,制定管理办法并获取准确无误的信息。同时要让子公司明确财务管理不能仅仅是为子公司管理者所服务,还要服务于母公司。在对子公司的管理过中,要赋予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性,但又不能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子公司也要注意自身的信息汇报与报表制定工作,在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方面不断加强。

(四)风险的控制与回避

风险的回避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来具体分析确定,针对战略管控型集团公司的运行来说,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战略目标可能不同,市场与资金情况也存在着差异性。在子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一方面母公司要协助子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与监督体系,防范风险来自公司自身内部。同时母公司也要对子公司的财务情况来进行支援,避免出现由于子公司资金不足而无力规避风险的情况,最后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市场和业务情况也要进行监督。子公司涉及的业务与市场如果已经出现了风险,子公司却又并未发现这一点的话,那就需要母公司来对子公司的业务行为做出纠正。风险的管理包括许多方法,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风险规避,或者改变经营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活用。

以某化妆品公司为例,其子公司设于东南亚与美国等地,生产多种类型的中高档化妆品。近日其市场情况发生变动,某主销产品的质量与声誉出现了问题。首先,企业要进行一定的风险分析,对这个风险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造成的损失做出评估,同时对企业内部引发该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价,在子公司内部进行管理和人员调动,加强生产规章制度,解决管理上的问题,然后对战略情况做出更改,要么干脆放弃这个产品和市场,要么对风险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充分分析,充分调查市场,分析是在产品质量、使用效果、消费者反馈、还是在经营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针对症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集团型企业不断增多,就战略管控型集团的情况来说,由于其母公司要对多个子公司进行管理,这也意味着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财务风险,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的风险管理之中更要注重对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分析、评估、监督,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鲁俊杰.战略管控型集团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06-01.

[2]周鹏燕.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D].长江大学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