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走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表现最出色的行业之一
虽然A股表示低迷,但医疗行业无疑是金融危机后业绩最为优异的子行业之一。统计显示,自上证综指在2007年10月16日见顶6124.04点后,截止今年6月30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66.03%,但申万医疗卫生一级行业指数实现72.12%的收益。
齐海滔表示,医药行业是一个兼具消费行业的稳定性和科技类行业的爆发性的优点的行业。一方面它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使其有短期内的爆发性增长,因而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和风格下,医药行业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能够长期跑赢其他行业。而从历史走向来看,不管是A股市场还是国外的成熟市场,医药股都是每个市场表现最出色的行业之一。
正是过去几年连续上涨,使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处于高位。WIND数据显示,截止7月18日,申万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行业的市盈率约为34.2倍。业内人士分析,医药股这样的估值溢价是有道理的。由于刚需,医药行业的增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行业上升空间较大,因此它的估值溢价是合理的。
“即使是现在买医药行业,未来仍然有空间。”齐海滔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卫生费用最低的国家,目前我国人均卫生费的支出差不多只有马来西亚的40%,日本的1/10,美国的1/30。从市场的长期价值来看,医药股提升空间巨大。
下半年行情值得期待
基于医保增速下滑以及新医改对药品消费的压制等因素,上半年医药行业走势平缓。统计显示,截止7月18日,申万医药行业指数今年以来涨幅为1.17%。
对此,齐海滔表示,上半年医药股收益不高,主要是由于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不明朗,担心负面政策出台;此外,上半年各省医药行业没有招标,因此行业增速一般。下半年随着招标的进行,或者招标之后一些新标端的执行,行业增速将会提升。从行业经营数据来看,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
根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cn)对国内近百家主流研究机构4000余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进行的统计,上周综合盈利预测(2011年)调高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行业分布比较均匀;除了金属与采矿、制药两大行业同时以3家入围而稍稍带前外,其余的如电力设备、电子设备与仪器、房地产、化工品、食品生产与加工等行业均录得2家入围。金属与采矿上期已经成功登顶,其强势原因已经详述,此处不再多言。而制药方面,近期医药行业“黑天鹅”事件频出(如紫鑫药业、中恒集团等),更加上9月1日大部分药价大幅下调。在如此利空袭击之下,缘何能备受市场青睐呢?
这还要从行业自身的盈利状况说起。
经营数据有所改善。2011年1-7月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721亿元,同比增长29.99%,环比下降0.04格百分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利润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20.67%,增速环比6月份下降1个百分点。毛利率28.83%,环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净利率9.83%,环比下降0.18个百分点。但6、7两个月份的数据相比前几个月有所改善。对此,民族证券表示,总体来看,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下滑趋势放缓,利润增速企稳的态势,全年有望出现“V”形走势,一方面由于成本上涨因素,另一方面去年上半年基数较高,全年医药板块股价走强的概率大于上半年。
而通过跟踪医药板块每月走势发现,6月中旬以来,医药板块的走势一改上半年的颓势,明显强于大盘,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医药行业的经营数据有所改善;部分公司中报预期超出预期,整体情况明显好于一季度;周期性行业整体走势不乐观,医药的防御性再次凸现。兴业证券表示,医药行业基本面、政策面逐步回暖,板块的投资价值正逐步体现,可以对医药板块给与积极关注。从长期看,医药行业的成长性不变,长期“推荐”。
对于近期行业内的众多利空事件,德邦证券认为,中恒集团的跌停不得不提,黑天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在紫鑫药业爆假之后,中恒集田也因为和步长的销售协议问题停牌,医药板块的问题频出,一方面反映了医药行业还处于亟待监管提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行业逐步走向规范的过程中,很多优质企业就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而针对9月1号的降价事件,民族证券认为,从此次降价涉及品种的广度来看,比3月份也有明显缩小,本次降价的影响好于预期。药品降价是医药行业每年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能力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费用控制等来应对,本次降价的靴子已经落地,今年的降价风暴已经收尾,医药板块从时点来看,已经迎来较好的投资良机。
本期入选的25只综合盈利预测调高股票中,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有高达12只股票的安全星级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我们选择制药行业当中的贵州百灵(002424)进行重点点评。
贵州百灵(002424)
具备优秀的高成长性
公司公布11年中报: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和99%,实现EPS 0.19元(按最新股本摊薄),符合我们预期。OTC和处方药业务的高成长+中药材种植+整合当地优秀苗药品种,百灵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99.4%,符合我们的预期。1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52亿元,营业利润1.03亿元,净利润0.893亿元(扣非后0.891亿),同比分别增长41.2%、112.6%、99.4%(扣非后119.1%)。实现每股收益0.19元符合预期。公司预告今年1-9月份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对应EPS0.26-0.29元。
公司在OTC和处方药领域仍将维持高速成长。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金感胶囊2011年上半年收入增速预计在50%和70%左右,咳速停糖浆与去年持平、咳速停胶囊收入同比增长约50%,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作为中国苗药龙头企业,未来几年公司的OTC和处方药业务总体仍将维持40%高速成长。
中药材种植和苗药整合均成为公司发展的重心之一。中药材种植方面:10年12月17日迄今,公司公告了合作种植1万亩太子参+1万亩太子参+1万亩山银花+281亩虎耳草,开始了对贵州道地药材的深入挖掘之旅。苗药整合方面:公司在今年4月12日和6月20日分别公告,收购世禧制药100%股权和贵州和仁堂药业60%股权。世禧制药拥有两个市场前景较好的OTC产品:妇科用药经带宁胶囊(独家苗药品种)和肠道疾病用药鞣酸苦参碱胶囊。和仁堂药业拥有包括泌淋清和康妇灵在内的六个独家苗药品种,涵盖妇科用药、泌尿系统用药和感冒止咳药等三大类,丰富了百灵现有产品线,拥有良好市场前景。我们判断,公司将继续逐步整合贵州当地优秀的苗药品种。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11-2013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64、0.88和1.12元,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关注,2位给予“强力买入”评级,1位给予“买入”评级,综合评级系数为1.33。
化工品:处于多事之秋
上周综合盈利预测(2011年)调低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化工品以5家入围而较为抢眼;家庭耐用消费品、水运两大行业以3家入围而并列榜眼位置。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虽然这对原材料价格变动会有滞后反应,下游化工产品的降价还需一段时间,但目前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已经显现。此外,近期海外债务危机的发生或将对化工部分子行业走势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化纤、染料等与出口密切相关的行业。因此,在多事之秋之际,化工行业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本期入选的25只综合盈利预测调低股票中,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有多达19只股票的安全星级为三星以下级别,本期我们选择化工品当中的毅昌股份(002420)进行简要点评。
毅昌股份(002420)
利润下滑明显
毅昌股份公布了201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下降43%;EPS 0.0744元;低于预期。
点评:主营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白电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业务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公司加大了对白电客户的拓展力度,白电产品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增长了159.56%,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9.37%提升至34.57%,黑电结构件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6.88%下降至62.37%。
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降低44.38%。2011年上半年,尽管白电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但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提升以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白电产品销售成本增长168.02%,使毛利率从去年的19.34%下降至16.71%,降低了2.63%。彩电市场增长乏力,加之家电刺激政策效应减弱以及一线城市限购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为公司主力产品的黑电结构件,其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7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至62.37%,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低于预期。
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4.68%。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链的延伸,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中国居民医疗需求的继续释放,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快速扩容。然而,由于医保支付压力渐增及控费趋势明朗,未来行业扩容的速度或将放缓至趋稳。目前来看,在各省区较少会出现超预期大规模低价招标情况下,中期内盈利水平仍将得到较好的支撑。
分化明显
根据德邦证券的报告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看,医药行业近5年(2008~2012年)ROE的水平在12%~18%之间波动,这个数值和美国各行业长期平均ROE维持在10%~15%相近。2009年(新医改元年)行业ROE达到最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都达到近5年最高,而后行业ROE出现下滑,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到低点才拐头回升。
截至2013年6月底,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9493亿元、9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6.6%;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6713亿元,同比增长19.8%。然而,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毛利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总的运行趋势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处于涨幅前列,同时在政策扶持下,生物制药的利润总额上升趋势明显,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陆续的中报来看,相对超预期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谢宁宁对本刊记者表示,“整体上延续了‘强者恒强’的趋势,行业内分化比较明显。”
从已的半年报公告看来,增长原因不尽相同。恒瑞医药公告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9.7亿元,增长13.7%,净利润6.4亿元,增长15.2%。由于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天数缩短,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62.8%,说明增长质量很高。泰格医药公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3.01万元,同比增长36.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82万元,同比增长?3.64%;扣非净利润4,585.79万元,同比增长64.35%。在宏源证券看来,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试验CRO领军企业,收入占比过半的临床试验服务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69%,主要是受“营改增”影响,报告期营收不含增值税,而上年同期营收含营业税金额。
“整体而言,增长最快的还是医疗器械和诊断的一些公司,比如新华医疗。”据谢宁宁介绍,新华医疗在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业务上不仅齐头并进,一直在做收购,使得近几年的增长水平几乎都在50%左右,“这种外延式扩张为其带来的盈利效应比较明显。”
谢宁宁表示,近一两年是医药行业并购的一个高峰,“下半年的收购还会比较多”。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显示,今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无较大规模并购交易拉动,整体活跃度有所降低。从交易规模分布来看,医疗健康首次领衔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为5.65亿美元,占比为?8%。对于受行业负面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来说,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会加速整合进行外延式扩张,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不过,申银万国提醒到,对于大型流通商而言,现有产品毛利率会缓慢下行,而深度介入医院的增值服务会带动毛利率提升。随着行业的变化,回款周期会逐步加快,从而财务费用有望降低。综合而言,盈利能力有提升20%~50%的空间,但盈利能力提升速度取决于医院改革速度。
?政策面趋紧
未来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成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主要扰动因素。多家分析机构皆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医保控费、药品招标日趋严厉等政策压力,行业政策面偏紧。
随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事件的持续发酵,卷入外企已经从欧资企业向美资药企蔓延,一方面预示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正在被打破,外资药企增速放缓,国内药企有望因此而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地区加强对医院和药企的调查,国内大部分药品的营销模式将因此而逐步转型,“医药代表都放假了,有些医院明确写着‘药代请移步’。”某药业控股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制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变得较为谨慎,部分企业已经减少了走访医院的次数,有的甚至取消走访。
行业的发展在未来3~6 个月中可能呈放缓趋势,不过,与2006年有别,大概率上不会发展为大幅波及全行业的行为,“销售生态是在中国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动刀仅是行业发展中短暂的搅动,不会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轨迹造成大的改变。”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近期的政策,除了发改委调研60家医药企业成本,强化了降价预期外,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亦显露出降价趋势,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一定挑战。据了解,此次医改工作安排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进程,然而和以往政策相比,在基药招标方面没有过多强调,但对药品流通差价方面却有较多提及。多家机构认为,未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可能对药价特别是原研药的价格有进一步压制。“2013年是药品招标大年,招标政策动向引人关注。”谢宁宁强调。
事实上,在基药招标过程中,降价仍会是“主旋律”,“在商务标环节中最低价中标仍是主流。”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在她看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结果将决定各省增补情况。地方基药增补的冲动一方面源于地方保护、各地临床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制药企业施展公关能力开了口子,而国家遏制地方增补的目的在于维护基层医保的支付能力和国家目录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处于控费和政绩压力出台过激政策,脱离当前实际情况。其可行性偏差,纠偏是大势所趋。“比如相对比较激进的广东的招标政策,应该还会修改的,包括对外资药企的过期专利进行的定价也是不合理的。”谢宁宁表示,“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状况去执行的。”
不过,“医保控费”仍是众多机构分析师担心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中信建投认为,“医保控费”已经和正在下拉行业增速,预计2013年医药行业后收入增长20%左右,由于药品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测在18%左右。
因为政府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随着“医保控费”的力度和范围的扩大,未来3年实际的“以药养医”会加强,一些价格高、独家或生产厂商少的辅助治疗用药企业的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刘德忠表示:“通胀概念从理论上讲是CPI上行带来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下的投资机会,而从实体经济层面考虑,只要负利率存在(存款利率低于CPI),持有现金或储蓄都不是聪明的选择,借用巴菲特的话说,这个时候‘现金是垃圾’,由此,投资回报率能跑赢CPI的投资标的都具有抗通胀概念。”从这个逻辑来看,能够转嫁成本压力又具有提价能力和空间的种类都属于通胀概念股。
(一)资源类股
资源类股在十月份的上涨行情中表现十分突出,相当一部份投资者认为,尽管资源类股在近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中期来看仍然会有机会,而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和大宗商品价格的继续上涨。刘德忠却强调,在资源类股这一大项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色:基本金属风险积聚
有色金属中与基本金属如铜、铝、锌等相关的股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上涨,有些股价甚至超过大盘6000点的水平,虽然在通胀的大背景下,其与黄金的判断机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确存在全球货币超发推高此类股票价格飙涨的基本逻辑,但对于相关企业的股票来说,其产品最终转嫁成本的能力和空间才是支撑股价的关键,最终仍需考量实体经济的需求情况。就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状况来看,基本金属的主要消费群体新兴经济国家(如中国),实体经济对这类有色金属的需求并没有跟进,因此这个时候就必须警惕股价冲高后的大幅回调风险。
稀有金属:估值有合理性
面对同样涨幅较大的有色金属里的稀有金属,刘德忠的看法则有不同,他认为基本金属的金融属性更大于稀有金属,流动性的充裕与稀缺更容易造成基本金属价格的大起大落,而稀有金属的价格则平滑的多,更多的是沿着成本曲线和供求关系而变动。
在刘德忠看来,稀有金属涨幅较好的品种都属于中国优势明显的品种,如稀土、锑、钨都有绝对的储量优势,却一直面对稀有金属二十多年来被当成萝卜贱卖的尴尬。近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的具体政策,未来在资源方面的定价权之争,必将从富有的稀缺资源下手,那么稀有金属被贱卖的局面也将逐步得到改善,在通胀概念的助推下,其价格也会逐渐向其真实价值回归,进一步支撑股价。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七大新兴产业,与稀有金属相关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方面。几乎所有新材料领域都会有相关稀有金属的消费,目前来看炒作比较热的品种是稀土。而新能源汽车对镁、碳酸锂等金属消费的带动效应也很明显。
煤炭:刚性需求支撑估值优势
“我比较看好石油煤炭,有补涨需要,经济复苏对能源的需求是实在和必须的”刘德忠认为国家对能源的钢性需求,决定它与通胀趋势最为一致。
民族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李晶在他的行业研究报告中也提出:历史数据显示,通胀时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煤价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高度正相关,采掘板块能够超越大盘获得超额收益。尽管在通胀压力下,政府为管理通胀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行业实行行政干预政策,对行业本身构成短期政策风险,但报告中认为,这并不会改变煤价中长期上涨的走势。另外,研究中还提到,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具有整合能力的煤炭企业将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消费类股
作为A股市场中近年来表现最为活跃的消费类股,一直因其盘子小、题材多、业绩好受到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人的追捧,在今年的行情中也被反复热炒,按照刘德忠为我们诠释的通胀概念:CPI上行带来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下的投资机会,消费类股其实是当前越炒越纠结的通胀概念中,真正受通胀影响最明显的一类,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仍要对它进行分类分析。
食品饮料:传统消费品重点在消费升级龙头
对于广受投资者青睐的食品饮料等传统消费行业,分析它们的时候都需要放在城镇化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做衬衫,做100块钱衬衫的企业如果想在所有做100块钱衬衫的企业中争夺市场份额并不容易,但如果是做300或500块钱的衬衫,甚至是已经有一定品牌认同度的企业,就具有了相当的市场优势,这就是消费升级。
在具体的投资中刘德忠强调,投资者必须把握两点:1)投资标的的甄选。首选是有消费升级概念的龙头上市公司,如食品饮料酒类等消费行业受益于通胀预期而受到各类资金的追捧,但真正高度确定的优秀投资品种还是贵州茅台等市场龙头企业,由于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茅台酒具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和产品定价能力,因此产品价格几度提价而不影响市场销售。产品提价而销售稳定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赢利能力,从而其股价表现远超大盘;2)把握买入点。无论什么情况下,什么样题材性质的股票,都不能追高,通胀预期会引致众多资金不断进入这类易被炒作的抗通胀品种,股价会产生泡沫直至破灭。
根据行业运行特征和行业竞争格局,渤海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闫亚磊认为,主要行业提价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白酒、葡萄酒、啤酒、乳制品、肉制品。而这类品种在CPI上涨或下跌时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白酒无论在CPI 上涨还是下跌时期,表现都较好,即能够实现较高的超额收益,并且超额负收益的幅度较小;肉制品行业在CPI 上涨时期,能取得较好的超额收益;乳品、软饮料和调味发酵品相对大盘的表现较差。
医药:通胀概念并不是推高股价的主因
医药类股是大消费概念里的异类,需要仔细考量它与通胀的关系。在刘德忠看来,医药股的走势与通胀概念关系并不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第一次人口高峰出生的人已经步入中年,他们作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刚性需求,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据权威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5亿。人口老龄化趋势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近年来医药行业恐怕是最受政策倾斜的行业,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国家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心,都为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无关通账与否,医药行业个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上涨基础。
(三)农业板块短期风险偏大
刚刚闭幕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其中的一项专门强调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通胀压力逐步升级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关系民生的农业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刘德忠提醒大家,就目前情况来看,政策对农业的关注更多的是表现在限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方面,这恐怕对农业板块的短期走势影响并不乐观,特别是受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的基本农产品和化肥等产业,政策的敏感性和弹性都比较大。
但另一方面,一些具有消费升级概念的高端农产品也要区别对待:如水产品、升级农副产品等,这类股受国家政策影响小,具有一定的提价能力和空间,会受益于通胀的发展趋势。
2003年新年伊始,证券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钢铁、汽车和银行等三大板块在良好的业绩预期下强劲上扬,带动大盘指数也一路攀升。
与热点板块相比,第一季度医药板块表现并不突出,医药指数甚至还落后于大盘。部分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有较抢眼的表现,主要得益于2002年开始化学原料药价格上升带来的额外收益,特别是维生素C价格从2002年初的不足3美元,一路狂涨到4美元、5美元、8美元,到2002年底甚至出现过13美元左右的高价,部分相关医药企业业绩大幅上扬,医药企业一季度业绩增长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34.35%,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业绩增长17.17%。业绩的成长使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相关医药个股有突出表现。
第二季度的医药板块表现突出,主要原因在于SARS疫情的影响,特别4月中旬以后,在钢铁、汽车和银行板块全线回落的过程中,医药板块表现活跃,成为支撑大盘维系人气的重要力量。同时医药板块成为SARS期间的短期热点,板块内热点个股变化与SARS疫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存在地域轮动和产品轮动的特点。
2月下旬,广东SARS影响扩散,导致广东地区医药个股的全线飚升,带动整个医药板块上扬,以白云山、丽珠集团、广州药业等为首的广东板块在SARS概念中获利较大,如白云山和丽珠集团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分别上升22.59%和43.83%。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医药板块也出现回落。到4月中旬,北京地区疫情的变化,再次导致医药板块的热潮,北京地区医药个股以同仁堂为首大幅上行,医药个股占据涨幅排行榜的前列。随着疫情的发展,市场认可的治疗方法的变化,也带动不同产品类型企业的轮动。疫情开始时,市场对板蓝根等的消费需求剧增,白云山等板蓝根生产企业被追捧。随着疫情深入,罗红霉素等抗衣原体、抗病毒以及激素类药物得到认同,相关企业如丽珠集团、星湖科技、天药股份等表现突出。随着社会逐步认知到,“非典”缺乏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主要依赖自身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成为热点,而对防治性疫苗的预期也被市场关注,相关企业如天坛生物、海王生物等后来居上,一领。
6月以来,随着“非典”的控制,医药板块的热点逐步退潮,市场走势弱于大盘,一些业绩增长幅度比较大的个股,如复星实业、海正医药等表现较好。
二、2003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2003年二季度SARS疫情的爆发,促进相关医药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到5月份医药工业同比增长35.40%,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品及中成药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医疗器械等成为行业亮点。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化学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逐步恢复到以前水平,疫情受益产品的产销量环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半年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速度将明显趋缓。同时由于在抗击SARS疫情的过程中,医药流通企业大量储备有关产品和药物,企业也大幅扩大产能,生产满负荷进行。而在疫情结束后,部分SARS相关产品滞留于生产企业的库存和医药流通环节,这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2002年开始的化学原料药价格的上扬也受到抑制,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维生素C的价格明显回落,目前已经从高位时的12、13美元下降到7、8美元,由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还将扩大生产,因罗氏等国际大医药企业停产而形成的维C缺口将很快被补上,预计下半年维C价格可能进一步回落,年底或2004年可能会到4-5美元左右,维C价格的滑落对相关化学药生产企业将有较大影响,下半年盈利能力环比下降。
而2003年上半年受到SARS负面影响的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包括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剂生产企业,上半年由于SARS影响,医院就诊率大幅下降,对一些处方药产品的影响比较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预计部分企业中期业绩不会理想,而下半年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SARS疫情对老百姓的保健意识的刺激,对医药市场的发展有推进作用,预计在秋冬季节,治疗呼吸道类药物将有比较大的销售提升,提高免疫力的产品也会得到市场青睐,相关企业四季度的业绩将有比较好的表现。
总体上,医药行业将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2003年下半年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速度趋缓,全年预计保持20%左右幅度的业绩增长,低于5月份统计的35.40%的高速度。
三、医药板块投资策略
1.医药板块很难成为投资热点
医药板块由于在市场中所占的规模和权重限制,很难成为带动整个大盘的龙头板块。由于医药个股的流通盘一般都比较小,即便是华北制药也只有11.69亿股的总股本和4.69亿股的流通股,与金融、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个股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机构投资者在目前市场下比较多考虑股票流动性的时候,更关注盘子大、流动性好的个股,而QFII等使市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绩优蓝筹股。
同时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都有规避的倾向,与传统产业相比,对医药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需要更专业的技术,而目前市场对医药类企业的判断缺乏有效的标准,投资者往往难于把握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也使部分投资者远离所不熟悉、不透明的医药板块。因此医药板块在一定时期内将受到投资者的冷落。
医药板块虽然作为整体缺乏影响力,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医药板块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板块,在医药板块具有整体投资价值的时候,市场最终会发掘这一机会的。
2.重点关注中药板块
分析医药板块的规模特点,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内医药板块作为整体很难有所作为,但由于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速度,以及部分企业的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些医药个股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未来一年我们重点看好中药板块和重组板块,相对看淡化学药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医药流通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业绩相对较好,一季度中药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08元,而医药板块平均每股收益为0.055元,超过行业平均41.82%。同时随着SARS疫情的刺激,老百姓的健康预防意识大大加强,中药的保健功能具有传统的市场基础,而中成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甚至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预计下半年中药市场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同时中药板块中具有龙头地位的绩优企业,目前市盈率都比较低,这为中药板块整体走强提供了基础,在价值投资不断挖掘的市场理念下,中药板块的投资价值不会长期被低估。
重组板块
近几年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不断出现,形成了医药市场的各系奔腾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的医药行业布局。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和国退民进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的并购事件将会更多,其中流通企业的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试水之旅,民营企业在争夺国有医药资产中将各显身手。
不过对于企业的重组行为,不是分析师能预测的,市场上很多关于企业重组的传言,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有很大变数,如业内广泛认同的华北制药与石家庄制药的合并,已经传闻很久,虽然合并的趋势不可扭转,但什么时候完成则谁也不能预料。而上实联合合并上实医药,也是公司的既定目标,但还存在先在香港市场完成回购上实医药的前提条件,并且即使完成回购,上实联合如何合并也是市场无法预计的。
化学药板块
随着维C价格的逐步回落,因维C涨价而获益匪浅的医药企业,如华北制药、华源制药等的盈利能力也将回落到较低的水平,而制剂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盈利点。虽然2003年化学药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基本已成定局,但对盈利能力下降的预期将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而一度成为市场话题的东北药的维C转让,则让投资者有上当的感觉,公司在4月份宣布集团公司准备将维C生产线转让给上市公司,市场投资者马上计算出这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公司股价也一路上扬,但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这一转让被否决,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不知公司是否还会有类似受让维C的公告,受伤的总是中小投资者。
而华源制药的维C控制权之争也还没有定论,虽然这不影响公司的报表业绩,但这块生金蛋的资产的控制权,对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都有巨大的影响。
生物医药板块
在医药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低,第一季度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同比增长率仅为4.4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7.17%,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33元,是行业平均0.055元的60%,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长性,与生物医药的产业特征大相径庭,主要因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在投资者心目中成为有概念而无实质的鸡肋。
医药流通板块
2003年医药流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来就不高,一季度医药流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4.58%,同比下降8.47%,平均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12.04%,主要因素是行业内推行的药品招标、药价下调等政策影响。
下半年医药流通企业还将受到SARS后遗症、价格下调和外资进入的冲击。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采购了大量的相关产品,以备不时之需,随着疫情的控制,在流通环节仍滞留比较多的库存产品,而这批库存将占用企业不少的资金,对企业是雪上加霜。在国内许多地区的平价药房旋风,对医药流通企业的价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随着药品分销业务的放开,外资的进入对医药流通企业产生更大的经营压力。
3.重点关注的个股
未来一年医药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主流医药板块化学药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原料药价格的回落而有所减弱,同时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将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而恢复到以前水平。
在没有重大利空消息的情况下,2014年全年医药板块(申万一级行业)整体涨幅34.45%,表现仅好于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采掘及农林牧渔几大板块。
而从持仓情况来看,医药板块多只个股在去年四季度都遭到了基金的减持,此前备受机构重视的香雪制药在四季度就被减持了近8600万股。
然而,进入到2015年初,风向突转。医药板块的防御属性重新得到推崇,相关医药主题基金更是纷纷成立。如此逻辑突变,是何原因?医药股是否又已经守得云开见月明?值得一探。
业绩向好却遭疯狂减仓
从医药股2014年全年走势来看,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板块内190只个股中,有147只个股跑输大盘,占比接近8成。其中,全年股价下跌(考虑复权)的个股有36只,跌幅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三诺生物、溢盛药业、双鹭药业、长春高新、利德曼、凯利泰、力生制药、汉森制药、直飞生物、山大华特。
然而,上述十家公司2014年的业绩却并未都如其股价一般颓势。除了山大华特尚未2014年业绩快报之外,其他已2014年业绩快报的9家公司中,有8家业绩预增。
其中,业绩预增最多的双鹭药业,其预告2014年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为40%;另外,三诺生物、汉森制药、智飞生物预告增长幅度为30%。唯一一家预告利润下降的是力生制药,其预告公司2014年净利润亏损幅度为70%。
而从医药行业2014年年报预报的整体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2月12日,124家已业绩快报(其中15家已年报),其中100家公司业绩预增,占比超过八成。
具体到已经年报的1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2家业绩同比增长。其中,三精制药以516.69%的净利润增长率大幅领先,上海莱士、沃华医药、亿帆鑫富的净利润也实现了翻倍,分别为255.27%、244.10%、102.67%。
在基本面无大问题,多数公司业绩预增的情况下,为何医药股却在2014年表现如此颓势?这或与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对医药股的大幅减仓 有关。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数据,2014年四季度基金医药全部持股合计315.079亿元,其中重仓股合计310.259亿元。与基金持仓总市值相比,重仓持股比仅为2.9%。而同年一季末和二季末的数据分别为7.0%和6.6%,可见四季度减仓幅度 之大。
具体到个股来看,一贯备受机构宠爱的基金重仓股的香雪制药几乎首当其冲。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末,持有该股的基金有近1.28亿股,然而到四季末却仅余4194.73万股,减仓幅度高达近8600万股。
同样是基金重仓股的康恩贝在2014年四季度也遭到了基金的疯狂减持。据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末,基金持有该股量仅余3659.41万股,比三季末减少了超过5700万股。
而除了平时备受公募热捧的基金重仓股遭减持之外,一些关注度较低的医药行业个股则几乎遭抛空。
以前述2014年业绩表现出彩的上海莱士为例,2014年三季末共有13家基金公司合计16只基金产品驻扎在内,共持股84.33万股。而到2014年四季末,虽然嘉实旗下一只基金新进持有16.47万股,但三季末的13家基金公司几乎全线撤离,仅剩下国联安旗下一只基金保留在内,持股0.69 万股。
风向突变重现布局良机
对于医药板块去年四季度的糟糕表现,基金经理们亦抱怨所料未及。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在2015年新年策略会上谈到,“此前完全没有想到医药股会在去年四季度遭到如此大程度的减仓,这般行情完全是出乎意料。”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亦坦言,“去年投资医药股的都很惨,我本人也犯了错误。去年7月我发现组合中该涨的股票都涨了,需要挖掘新的优秀公司,最后配置了一堆医药股,结果表现一直 不好。”
医药板块一直被誉为是最具防御性的板块之一,此前有过多轮大热行情,在基本面无大问题的情况下,为何会在去年四季度遭如此减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少数基金经理因个人投资偏好而作出减持动作之外,去年四季度基金对医药的大幅减仓主要还是由于大盘蓝筹强势回暖,基金公司为防止下一轮踏空只能迅速做出调仓举动,只不过由于行情极端而导致反应过激。
而到2015年一季度,大盘蓝筹强烈震荡的行情毫无休止之兆,基金经理们也相应迅速进行了调仓,医药股因防御属性强烈而又重新受到了基金的热捧。
前述上海基金经理就表示,“正是由于2014年医药板块表现低迷,已无多大下沉空间,因此今年一月我们重点配置了医药板块,视行情再做增减。”
从板块涨幅来看,医药板块行情相较去年四季末确实已经出现逆转。截至2015年2月12日,医药生物板块上涨了10.83%,跑赢大盘12.72%。
对于为何医药行情会在今年一季度突然急转,前述深圳基金经理认为,“当市场有‘快钱’的时候,都往‘快钱’上涌。但是当行业没有这种‘快钱’,大家才会想到30多倍PE的医药股还不错;此外,医药股的大逻辑是老龄化社会,20%人用80%的药,基数越来越大,用药人群越来越多,行业增速是非常好的状态。”
因此,在大盘蓝筹大起大落不确定性太强的背景之下,目前相对估值低的医药股“守得云开见月明”,重新迎来布局良机。2015年开年以来,医药主题基金纷纷成立,例如招商医药健康、农银汇理医疗保健主题、华夏医疗健康、广发中证养老产业等,此外,安信消费医药主题基金也正在发行之中。
医药消费、电商成布局重点
不过,尽管医药板块的防御属性重新得到认可,但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目前的形势更为复杂,精选标的是比拼重点。
广州一位基金经理就表示,“医药行业目前分化得比较厉害,应该要区分看。一些传统的医药公司内部增长其实已经有很多问题,业绩增长也持续低于预期;而一些诸如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等相关细分行业,却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在选择标的上可能要经过一些博弈,这里面风险是比较大的。”
前述深圳基金经理也认为,“这两年整个医药板块其实表现一般,未来‘只要配置医药就不差’的这种行情已经结束了,必须从中精选优质标的。”
2015年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开板六周年。
六年来,创业板给予了投资者不少惊喜。截至2015年10月20日,创业板总市值合计达到44978.84亿元,系上市之初的33.57倍。同时,上市以来,创业板共有318只个股涨幅达到了100%以上,占比高达65.70%。此外,创业板不断涌现出战略型新兴产业公司,整体业绩稳步增长,形成了支持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业板相关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更是为其发展增添动力。
六年来,创业板也因为估值不断被推高,积聚大量泡沫。在今年的股市踩踏事件中,创业板遭遇重挫,最大跌幅一度达到52.96%。9月16日起,创业板开启反弹之路,10月21日的大阴线似乎又让反弹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认为,当前的创业板,需要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挖掘其投资机会。从市场的走势和近期统计的业绩数据也可以明显看出,新兴成长机会依然大于传统周期性行业。因此,一些业绩优良,且市盈率相对偏低的个股依然值得关注。
我们遴选了市盈率100倍以下、三季报业绩预喜、中报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部分个股供投资者参考。
总市值增逾20倍
自六年前首批28家公司挂牌上市以来,创业板市场快速发展,随着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数据显示,2009年10月30日上市之初,创业板总市值合计为1339.67亿元,而截至2015年10月20日,创业板总市值合计达到44978.84亿元,系上市之初的33.57倍。
截至目前,创业板中工业125只个股市值超过百亿,其中,乐视网(300104)、东方财富(300059)两只个股市值分别达到986.29亿元和946.96亿元,位居市值榜一二。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个股中,以计算机、传媒以及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行业居多,彰显出创业板以创新驱动的特性(见图1)。
超6成个股实现涨幅翻番
从创业板开板至今,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达到了70.06%。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年来指数的走势也并非一帆风顺。从2012年底的585点起步,创业板指数一路向上。在经历了2014年初的震荡平台期后,2015年1月开始,指数进入暴涨阶段,年初开始截至6月5日历史高点,指数涨幅达到了164.03%。不过,随后市场遭遇大幅回调,而创业板成为了本轮下跌的重灾区,股指最低下探至1779.18点。
伴随着指数的走势,创业板市盈率也经历了过山车似的波动。数据显示,创业板市盈率在2012年底达到低点后不断提升。在2015年大跌之前,创业板市盈率继开市之初后再次破百倍。本轮大跌给予创业板打击沉重,市盈率再次回归百倍之下,高估值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创业板“去泡沫化”进程在四季度或将持续。
尽管经历了大起大落,创业板依然创造了不少“造富神话”。数据显示,从上市以来,创业板共有318只个股涨幅达到了100%以上,占比65.70%。其中,乐视网(300104)、暴风科技(300431)等六只个股的涨幅达到了1000%以上。从行业分布来看,涨幅居前的个股多来自于计算机、传媒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中仍然有31只个股上市以来股价出现下跌,其中天龙光电(300029)上市以来股价下跌55.41%,在涨跌幅榜中排名垫底。另有新大新材(300080)、向日葵(300111)等五只个股跌幅达到40%以上(见图2)。
板块整体业绩稳步增长
开板以来的六年中,创业板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尾巴以及2009年底以来爆发的欧债危机爆发。此外,2014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也遭遇了下滑。可见,创业板开市以来面临了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严峻考验。
尽管如此,创业板整体业绩依然实现了稳步的增长。数据显示,2009-2014年间,创业板合计营业收入始终保持同比增长态势,2011年-2012年创业板总收入同比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在2013年和2014年重新获得提升。此外,创业板的归母净利润在经历了2012年小幅下滑后迅速回升。2014年,创业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1%,创业板中有30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63.84%; 60家公司增长超过100%,占比12.40%,业绩表现喜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设立六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积极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企业聚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公司向创业板充实,使得该板块成长壮大,表现出良好的业绩成长性。
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创业板已有35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上市,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73.14%,广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板块特色。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分别贡献了创业板71%的营业收入、73%的净利润和75%的营业收入、83%的净利润,已成为创业板的中流砥柱。
此外,近两年来,创业板中不少公司也在不断推动产业整合,为其业绩增长增添动力。有数据显示,以公布重组预案或报告书日为口径,截至2015年9月25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布的重组方案数共251单,其中2014与2015年公布了185单,占比达74%。而2015年以来创业板并购重组更加活跃,截至9月25日,已披露的并购重组方案有96单,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也持续提高。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个股中,共有343只个股上市以来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正,占比70.87%;有267只个股上市以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正,占比55.17%。近日,创业板个股三季度业绩预告披露完毕。业绩预告类型显示,285家预增,10家预盈,报喜公司合计占比超过六成。根据增幅下限统计,59家公司三季度利润预计翻番。
各项制度不断完善
创业板门槛低,风险大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2011年开始,证监会着力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2011年11月8日证监会就创业板新退市方案征求意见,方案新增市场化退市条件。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修订后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禁止暂停上市创业板公司通过借壳来实现恢复上市。
2014年5月16日证监会正式《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的约束机制,推出“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
2014年10月19日深交所正式《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和《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修订后的创业板首发办法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要求,简化发行条件。
此外,为从行业角度进一步规范,深交所选择广播影视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为试点。2015年,创业板完成了影视、医药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修订,并对外了光伏、节能环保、互联网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指引,行业指引规范体系初步成型。
我们认为,尽管经济仍在寻底,但由于各行业所处周期不同,部分行业可能先于经济见底而出现底部,这些已经出现拐点或者即将出现拐点的行业或许正在孕育着投资机会。
火电:进入盈利回升周期
一直以来,电力板块都被看作A股市场中的“僵尸”板块,尤其是火电企业。因为终端价格受到控制而煤炭成本不断攀升导致电力企业盈利艰难。然而,随着电价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煤炭价格的回落,电力企业将进入盈利回升的周期。
2012年上半年电力行业相比于沪深300指数取得了超额收益。如果下半年电力企业业绩能够显著回升,业绩驱动因素有望给电力股带来投资机会。
“今年下半年面临需求面共振下滑,供给面景气回落,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火电股的逆周期属性使得其是很好的相对收益配置标的。”国金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赵乾明表示。
银河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邹序元也认为,在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情景下,电力板块具备中线、持续性的投资机会。“用电需求的低迷使市场开始对发电机组利用率产生担心。但是由于火电投资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降,2013-2014年电力产能增速在收缩过程中,因此对发电机组利用率不必过于担心。”
邹序元指出,火电投资的下降从2010年开始,2010年同比降幅为1.4%,尚不明显。但是从2011年开始火电投资显著下降。2011年火电投资1054亿元,同比下降20%;2012年1-5月火电投资295亿元,同比下降25%。“由于电源建设周期为18-24个月,因此从投资进度推算,2013-2014年火电产能增速的收缩是必然的。”
邹序元预计,随着火电盈利的好转,火电投资会逐步由“下降”转为“增长”。但即使2012年下半年火电投资开始恢复增长,其产能释放也要在2014-2015年才能体现。
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经济低迷,全球煤炭需求收缩。而国内外煤炭供给增速不减,煤炭供需关系从“紧平衡”转向“弱平衡”。而这种趋势正在逐步反映到煤价中。
邹序元认为,煤价中长期的拐点已经出现,过去几年间国内煤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将发生改变,四大理由支持煤价出现中长期拐点。一是国内中长期用电需求增速下台阶。这对煤炭行业将产生持续影响。(二是国内煤炭有效供给增加。未来国内煤炭供给的增量将来自内蒙、陕西、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三是海外煤炭供给的冲击。随着印尼煤、澳大利亚煤炭产能的释放,海外煤进口量持续增长,预计2012年同比将出现50%以上的增长,即超过1亿吨的增量。四是国内水电、核电、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冲击。
从目前火电行业的成本结构看,燃料成本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已经高达73%。这决定了火电业绩对煤价的敏感性极高。以华能国际为例,邹序元测算,当煤价均价下跌1%时,公司每股收益增加0.05元。
此外,电力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持续的降息对于缓解财务成本压力,提升业绩的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看好火电企业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的品种包括粤电力A、华能国际等。
石化:三季度有望触底反弹
二季度石化行业在需求疲软和油价暴跌的影响下,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盈利能力也相应的显著恶化。展望三季度,如果油价能够逐步止跌企稳,行业景气有望触底反弹,
东方证券石化行业分析师赵辰认为,进入三季度,石化行业将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盈利能力将大幅改善。而供给紧张、需求增长和低库存是支持行业改善的三大原因。
赵辰认为,在经历了近半年来的价格下跌,主要石化产品的盈利水平都大幅下滑。以最为大宗的乙烯和丙烯为例,目前其与石脑油的价差已经处于近两年的最低点。而统计显示,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北亚高成本乙烯都已经已经陷入了现金亏损状态。而基础石化原料的盈利下降,导致行业内企业纷纷降低负荷,以减少亏损。
“我们统计,东北亚地区三季度石化产能将集中检修,有效供给显著减小。以最为基础的乙烯和丙烯为例,乙烯三季度累计检修停产将达到43.7%,累计停产166.8 万吨,环比二季度将增加10.2%,月均减少3.4%;而丙烯三季度将累计停产115.4 万吨,环比二季度将增长5.4 万吨。而乙烯、丙烯的停产,势必会造成下游各个石化品种的同比例的减产,因此三季度石化的供给将显著减少。”
我们判断,供给的收缩则有望令石化产品价格出现回升,从而有利于石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回升。
需求方面,三季度本身就是石化产品传统的需求旺季,需求一般会强于二季度。赵辰表示,市场各方对于经济的担忧导致今年上半年石化产量出现了过度调整,未来在三季度随着油价的企稳,需求增速有望恢复到一个中长期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由于需求较差,下游企业普遍推迟采购,尽可能的消耗库存维持生产。赵辰认为,三季度石化补库存周期有望启动。“压制今年产量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下行时的去库存周期。尤其是4月份开始的油价暴跌,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势。以乙烯为例,截止2012年6月,国内聚乙烯在上海、黄埔、天津三港口的库存降至26万吨,比近两年最高库存43万吨低40%,2011年同期34万吨低24%。处于近两年来最低位。而近期随着油价在低位企稳,各主要石化产品在供需的支撑下,有望出现补库存周期。这也将显著提高需求,进而带动价格的上涨。”
基于上述分析,三季度石化行业景气将有望迎来久违的触底反弹,行业供需转好,产品价格也有望上涨。具体品种方面,东方证券分析师赵辰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丁二烯价格上涨的齐翔腾达;从事丙烷脱氢的海越股份、东华能源、卫星石化;以及受益丙烯酸价格反弹的滨化股份。
农业:有望从“谷底”回暖
上半年农业板块表现不佳,与CPI下行趋势基本同步,由于政策未超预期、子行业普遍低迷、企业盈利承压和催化剂较少,农业板块整体表现不理想。
“2011年上半年,在通胀背景下农产品涨价明显,推高农林牧渔行业的盈利,全行业当期利润13.16亿元,同比增长47%。我们认为,在2012年上半年,农业公司受农产品价格低迷的负面影响较大,且同比基数较高,本期利润同比增速并不理想,我们预期增速将大幅下滑。”瑞银证券分析师王鹏表示。
尽管中报预期不佳,但近期,以隆平高科、北大荒、大北农为代表的农业股表现不错。而美国较为严重的干旱,也令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势强劲。尽管下半年CPI仍有持续下行的风险,但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2012年上半年,农产品普遍价格低迷,多数子行业景气较低。糖、棉被迫由国家收储,猪价较年初下跌约20%。因此,农业板块表现不佳。但下半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止跌回稳,农业股亦有望从“谷底”回暖。
“目前农业板块相对沪深300市盈率溢价率回落至2007年至今均值附近,估值合理,市场对于农业板块2012年盈利回落已有较充分认识,可预期的范围内难有新的利空因素。”兴业证券分析师赵钦表示。
瑞银证券分析师王鹏预计,下半年粮价上涨可能超市场预期。“国际粮价正处于消息敏感期,考虑到美国推出QE3的可能性,如果QE3和不利气象、增加进口等信息一起改变市场预期,国际粮价上涨可能超预期。”
王鹏表示,为缓解粮食压力,中国政府在2012年上半年先后放开了美国DDGS(干玉米酒糟)进口、批准自阿根廷玉米进口许可、签署中美和中阿农业协议、扩大进口猪肉及副产品进口范围等等。部分政协委员也提出将粮食分为口粮和饲料粮,保证口粮自给率,放开饲料粮进口等提案。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和消费升级,未来中国粮食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因此持续加大粮食进口的可能性仍在提高,而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口粮安全,粮食持续涨价将是大方向。
王鹏认为,下半年农业股的投资可以着眼于两大主题。一是市场预期较早切换到2013年利润增速较高的公司,如隆平高科;二是受益于国内经济恢复和价格回升的企业,如獐子岛、好当家。
不过,对于农业股的投资风险,亦不可忽视。王鹏表示,农业行业的生产周期长,环境开放,自然因素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自然风险相对较大。同时,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主体较为分散,供给分散而且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给农业公司的生产决策带来一定风险。此外,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农产品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日益全球化,由于中国农业公司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议价能力,企业业绩不确定性风险在增加。
零售:行业逐渐转好
最近三个月,商贸零售行业表现不佳,以苏宁电器、天虹商场为代表的新老零售类公司走势疲弱。不过,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零售行业基本面在2012年一季度末已经见底,二季度、三季度环比有所转好,行业仍具备中长期投资机会。
东方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王佳认为,零售行业作为一个满足终端需求、并承担为制造端销货职能的渠道,其发展必然要与上下游的发展特点相匹配,三者之间的持续博弈决定了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我们认为,规模是上一个十年整个产业链的关键词,上游产能规模快速扩张,城镇化、经济持续发展等宏观因素大幅地拉动了终端需求规模,那么零售作为中间桥梁也是快速扩张,快速成长。”
随着供给相对过剩、需求增速放缓以及成本压力的凸显,零售行业正处在一个增长模式的拐点上。零售行业将从过去追求外延扩张、主要靠规模带动利润增长向追求内向扩张,主要靠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径转变。
“未来具备差异化经营能力、并且求精不求大的公司存在能力领跑的机会。当然,我们不认为这样的巨大转变会一蹴而就,也肯定不会是一刀切,国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阶梯分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这个进程将会延绵持续。”谈到行业投资机会,王佳如此表示。
王佳认为,行业的景气低谷往往孕育了变革的机遇,我们相信零售行业正面临着从大向精转变的拐点,未来十年,品类专业化、体验差异化、运营精细化将成为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可能将很难再出现依靠外延扩张成就的大公司,具备专业化、差异化经营能力的“小”公司将有望存在弯道超车的空间。
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海燕则认为,中长期来看,网购发展及其带来的价格竞争,大型零售商、制造商和品牌商的产生,特色化经营模式及创新调整等因素有望推动行业渠道变革,新型行业格局和店商关系有望产生。在此过程中,家电零售商,在网购快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经营但中低档定位的百货公司,以及不具备价格竞争力的超市公司将受损较大。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佳认为,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行业PE、PB等估值指标都处于历史低点,基本面改善的时点可能会在三季度出现。三个因素支持上述判断:一是高基数影响消失;二是经济回暖,CPI持续低位,购买力逐渐提升;三是行业迎来旺季,前期被压抑需求或将释放等。
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海燕同样建议关注三季度末投资时点。“往下半年看机会主要来自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低基数效应以及消费逐步恢复,预计届时盈利增速将恢复至20%以上。短期来看,多数公司二季度销售和一季度略有提升或持平,预计消费数据增速一般的情况将持续到十一假期。”
王佳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及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性公司,如合肥百货、友好集团、海宁皮城等;以及自有物业占比较高,业态创新及物业经营类企业如海印股份、步步高、苏宁电器等。
郭海燕认为,目前零售板块2012 年整体PE为16倍,估值水平已经不高。盈利层面来看,上半年板块业绩少有亮点,但若行业随之调整反而会带来新的机会,主要来自低预期下后续两个季度数据同比增速改善确定性。相对看好在渠道变革中能平稳过渡,受冲击较小的公司: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领军零售商,东部沿海经典高档零售商以及泛零售公司。
医药:静待中报确认基本面“反转”
2011年医药板块大幅跑输市场,但2012年医药板块逐步重回投资视野,今年以来整体走势较强,而从行业基本面来看,也给这种走强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医药行业2012年1-5月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0.2%,相比1-4月20.5%略有下滑;1-5月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7.1%,相比1-4月15.8%略有上升。
6月份医药板块上涨幅度约为5%,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具体板块方面,中药、医药商业涨幅领先。主要由于中药上市公司利润增速相对其他子板块更快。而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2012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7%、1%和3%。好于去年三、四季度的情况。
估值方面,广发证券分析师贺菊颖认为,医药相对于大盘估值溢价率为1.31 倍,处于合理区间;目前动态市盈率相对于2011/2012年分别为24/20 倍,配置角度看仍然比较安全。但单个个股市值仍然不大,好公司从长期看有大幅成长空间。横向对比,A股的医药股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医药板块为中等市值板块,但单个个股市值仍然不大,好公司从长期看有大幅成长空间。从市值角度看,医药板块总市值及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5.4%及6.1%,这一水平仅逐步回到十年前的水平,与行业的持续成长性及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并不匹配;而从单个个股的市值来看,3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仅有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及恒瑞医药三家,200-300亿市值的公司仅有上海医药、东阿阿胶等6家,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在30亿以下。”贺菊颖认为,好公司从长期看市值仍有大幅成长空间。
对比两指数的财务指标与风险指标,可以看出,两指数的所有指标几乎相同,可相互替代,两指数走势也几乎完全相同,几乎有完全形同的波动性特征。结论是:两指数互为伯仲,难分高下,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
从条款来看,两只基金大体相同,因规章的限制,目前分级大的条款已无创新空间,只可对条款进行微调。两只基金都是典型的指数型分级基金,都是永续分级,分三类份额,其中两只子份额可上市交易,具有配对转换机制,有向上和向下的定点折算条款。值得一提的是,两基金的上折阈值均较普遍的2元,降为1.5元,算是与时俱进之举。
但魔鬼在细节中,两基金的条款的细微差别存在两方面:一是A端的约定收益率,二是申购费率。国泰国证医药A端约定收益率为7%,信诚中证800医药A为6.2%,预计上市后国泰医药A会溢价交易,而信诚医药A则基本上平价甚至折价交易,在配对转换机制约束下,国泰医药B会折价,而信诚医药B则平价或溢价,国泰医药B相当于提高了实际杠杆水平,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略胜一筹。
费率方面,国泰医药规定申购金额100万元以上收取固定费率1000元,而信诚医药此固定费率的门槛为500万元。我们认为,国泰医药这一小小的让利可能非常重要,它对机构有利,而且大大降低了套利门槛,或是两基金对决的取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