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

第1篇: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G47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45-02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济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会计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内企业、外(独、合)资企业、事务所、公务员或教师、理财咨询。

一、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国内企业

国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账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企业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大都相当简陋,薪金大部分都在1 500元左右,且发展空间有限。

2.外(独、合资) 企业

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比较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此员工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近实际工作,也更适用。此类企业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 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事务所

事务所是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看好的就业去向,在事务所能学到很多东西。事务所工作节奏快,相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工作压力较大,但是,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在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事务所的薪资水平高低不一,小事务所的月薪在1 000元左右,大一点的则在3 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 000元以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在小事务所积累经验之后跳槽到外资或大型事务所,也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小事务所人员流动频繁。

4.公务员或教师

近几年,毕业生选择的另一种就业渠道就是报考公务员或教师。此类职业比较稳定,通常工作压力较事务所小得多,但发展空间有限。

5.理财咨询

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 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可以说,理财咨询是一个刚刚兴起的阳光职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很大。

6.注册会计师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三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在我国,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这也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十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行业的人才缺口将会很大。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注册会计师较高的薪资水平也是吸引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二、调查方案设计

1.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由于2008年统计数据要在2009年6月左右才会公布,因此,笔者选用2005―2007年统计数据进行归纳,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特点采用一部分网络问卷的数据进行补充。问卷调查对象是2007―2009届应届毕业生。经过筛选剔除无效样本,最终收集调查问卷78份,其中网络问卷58份。

2.问卷设计

为了便于对不同样本比较分析,反映不同样本群体的倾向性,本次调研问卷题型分为封闭题和开放题两种,共20道题,封闭题型16道,开放题型4道。封闭题型为一致性程度题,其中,13题选项为“完全赞同”、“基本赞同”、“一半赞同一半不赞同”、“基本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会计专业毕业生流向分析

2005―2008年,毕业生去向基本相同,大多数同学选择就业。但根据统计数据表现,2007―2008年就业率明显下降,且继续深造或待业(包括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势头很猛。2007年的待业人数大约是2006年的3倍,大约占总毕业人数的20%。。

2.毕业生就业薪酬状况分析

据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薪酬多集中在“1 000元以下”、“1 000―1 500元”和“1 500―3 000元”三个数段。1 000元以下薪酬的人数三年连续降低,但仍然占就业人数的绝大百分比;1 000―1 500元的人数比例趋于均衡,大约占30%~40%之间;3 000元以上薪酬人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一薪酬状况充分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特定岗位群的薪酬制度。据了解,现在大多数企业招收新员工要试用1―3个月,且试用期工资较低。样本中部分毕业生还处在实习阶段或试用阶段,故这一薪酬状况符合市场特性。根据对往届毕业生薪资情况的调查,毕业生工作一年左右,其薪酬待遇将会有较好的改善。

3.毕业生求职感受调查分析

根据对样本问卷进行分析,在“你认为自己求职困难吗?”这一问题中,32.05%的人回答不困难,33.3%的人回答困难,34.65%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求职困难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此外,“心理素质差”也被列为原因之一。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占38.46%,认为“专业能力较差”的占15.38%,认为“心理素质较差”的占10.26%,认为“缺乏应聘技巧”的占19.23%,认为对工作待遇等“期望过高”的占7.69%,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占5.13%,其他占3.85%。

四、问题与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且竞争激烈;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和实践经验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其求职的成功率。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求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要开展更多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参与其他集体活动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以使其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应采取措施,提高活动中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有效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会计手工操作、网络财务和税法,核心技能是财务软件操作和会计实务操作,这点大多数企业也认同。会计专业有其自身特点: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强调逻辑性和抽象思维;需要较好的数学和语文基础;实践性强。因此,学校可以尝试校企联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也为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就业工作中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更正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明确就业目标,扩大就业区域范围。鼓励同学自主创业,有计划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规划。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跟踪帮助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树立自信心。

4.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了解各个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特点。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经营周期会比较长,往往超过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时间;存货的计量不能只是按计划成本来核算,更应该按市价来估算,其应收款项金额会比较大等。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学生既会有会计专业知识,又能了解各行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身处地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记录经济业务,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

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学校内部来说,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从社会环境来说,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毕业生多种方式就业。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试论就业保障体系与职业指导――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J].经济论坛,2007,(23).

[2] 赵北平.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第2篇: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

今天,当我们迈向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当我们的企业和贸易逐步与世界接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正慢慢地暴露出其弊端,企业对科学管理方式的期待变得越来越急切。工商管理的需求,已经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工商管理专业在这一趋势下应运而生。

经济与管理 忙中有序

在去大学的火车上我曾遇见一位老乡,他一听说我是学工商管理,立即夸奖我是“未来的女老总”。尽管这样的话是明显的恭维,但说明他对这个专业有一定了解。虽然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一定都能当老总,但这个专业确实是培养管理人才的。

虽然在高考招生中,工商管理是文理兼收专业,但在大学课程的学习里,因为绝大多数课程都与数学有关,所以这一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很高。工商管理学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课程主要是经济和管理两部分。在大学里,工商管理学光专业课就要开到五十多门,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等都是这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正因为这样,如果学习没有规划,大学四年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在应付专业课考试上被消磨,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干些实事。这就需要大家学习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我建议大家把精力放在与今后求职意向紧密相关的几门课程上。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会分析需求与供求的关系,也要学会计算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同时还要看得懂财务报表,掌握员工和消费者的心理。记得大二开投资经济学时,老师用半个学期的时间给我们讲股票,每节课的大屏幕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股票走势,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明白了什么是A股,什么是B股和H股,班里有的同学甚至还在股市里牛刀小试了一把。

作为一名综合性管理人才,不能只懂专业知识。管理者就是要与人打交道,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培养我们活跃的性格和敏捷的思维,大学四年,我们的专业课常以讨论的方式开展。史玉柱和巨人集团、褚时健和红塔集团、杨元庆和联想集团等都是我们分析的案例和讨论的话题,模拟公司设置管理层、设计调查问卷、建立企业文化、进行决策分析,这些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要涉及的内容。

拓展类专业 实践为先

除了课堂上的讨论,社会实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单纯的课堂理论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管理者。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几次到工厂和企业去参观实习的机会。当时我在成都上学时,每年春季的糖酒交易会,学校都要特别给我们专业的学生放假,鼓励我们去参加糖酒会,提前体验工作的乐趣。

当时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陌生的面孔,一打听才明白,原来是外系来蹭课的学生。确实,关于泰罗的管理思想、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大败局》的案例分析等,对于喜欢经济管理和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外系的学生都这么喜欢,本系的学生就自不必说,有的同学甚至等不及毕业,就想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了。所以到大二的时候,我们班就有好几位同学在学校周边开店创业了,有家里帮助投资开网吧的,也有几个人合伙凑钱开小店的,当时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在学校附件开了一家小饭馆,不足三十平米的一个小店,装修得非常有特色,最有特色的还是饭菜,一盘小小的炒饭都很考究。刚开业时,我们系的同学轮流去捧场,后来我们班又有几位同学陆续在校门口开服装店、鞋店的,每一次开业时,我们都集体去捧场,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很多人都说,工商管理本科开设的课程太多,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这话不无道理。如果把这一专业划分归类,它应该是属于拓展类专业,因为它培养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四年的学习,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应变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气质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上学时,经常听老师说起我们的一位师兄,刚毕业工作难找,就去一家公司做门童,但是因其身上特殊的气质和良好的表现,不到一个月,就被老板发现,后来逐步提升,没几年就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后来有一次师兄被邀请回学院讲座,大家发现领导除了看上他特殊的气质外,更重要的是一些细节:在前台不在的情况下,他用流利的口语成功地接待了外国客人,帮助急着打卡上班的同事把车停在了地下停车场;被调岗后,他还报了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办公软件的培训,再加上上学期间在企业参加过实习,多种能力加在一起,正是我这位师兄不断迈向管理高层的阶梯。

拒做“万金油”从基层做起

尽管与前几年相比,工商管理热的势头有所冷却,但是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我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需求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大约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200万左右,而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合计有管理类学生约百万人,而工商管理类学生不足10%,所占比重与需求严重失调,可见,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总体来说是看好的。

一般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的去向多为企业管理、人事管理、企业文化设计等岗位。而由于这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因此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都是合适的就业方向。在校期间,经济法学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门学科,到法律事务所任职也是毕业生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此,笔者建议大家在学校期间首先要学好统计学和市场分析与预测,其次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和会计应该说是重中之重,如果在大学期间能考取初级或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就业前景将更为广阔。

当然,如果想继续深造,学生还可以在毕业后选择报考经济学类或管理类的研究生,也可以考虑在工作三年后报考MBA,即工商管理硕士。由于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选择在创业后继续深造,所以读MBA期间,还可以结识不少成功人士,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人脉。

第3篇: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翠萍(1985-),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18-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各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业上市公司已近100家,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很大。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仍存在“既多又少”的矛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各类高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较之以往少了很多,加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认为,农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不具优势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很大,而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恰恰忽略了这个重点,导致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不能胜任涉农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钩。[2]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1.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农业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处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类型趋向多元,辐射领域拓宽。农业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农、林、牧、渔等多种行业,实施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的复杂管理体制,核算方法具有灵活性,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复杂,因而普遍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业务核算的会计人员。[3]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迫在眉睫,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2013年5月底,安徽省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82户,出资总额413.7亿元,成员总数22.97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出资总额的增加,无疑对其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核算现状堪忧,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合作社成员兼任。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设置专门的财务岗位,招聘专业的涉农会计人才。

3.村级委托机构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在实地走访六安、池州、安庆等地区村账机构及其主管部门的过程中了解到:会计服务机构亟需既熟悉会计知识又了解农业基本知识的大学生,但是一方面由于会计服务机构很难吸引大学生,另一方面即使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也没有体现“农字”特色,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无法适应农村会计岗位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开设涉农会计方向,为农村会计工作输送专门人才。

二、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同质化,没有体现农字特色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何种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何种素质,将来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定位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目标不清晰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直接设置与农业会计相关的专业,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而是直接参与到与其他综合性高校、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激励竞争中,但农业高等院校在这场竞争中不具优势。笔者将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六所农林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农业院校并没有体现农字特色。该现象表明高等农业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导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缺失,培养的通才会计人才不能实现充分就业。[4]

2.课程设置套路化,涉农会计课程缺乏

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有着明显不同。近年来,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几乎没有差异。基本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设置没有将会计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农业会计、农业成本会计、农业财务管理等体现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虽然有的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了诸如“农业会计学”类的课程,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将农业与会计紧密结合起来,实际上讲授的还是“基础会计”的内容。涉农会计课程建设被忽视,必然导致涉农会计教材的缺乏。

3.实训基地缺乏,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涉农会计学生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特征和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了解不足。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懂农产品的生产程序、加工特点以及销售渠道,无法了解农产品的成本构成要素,不能掌握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正确方法。[5]究其原因是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缺乏实训基地,亟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为涉农企业提供会计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来看,实践教学占的比重较低,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形式单一,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4.涉农会计师资短缺,农业背景缺乏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涉农会计师资普遍存在短缺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上课量太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6]并且教师大多是从财会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农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即使开设了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也只能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思路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院校类型、特色、市场需求等制定涉农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农为本,突出农字特色,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会计人才。为农业经济系统培养兼具农业经济管理和会计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经济和涉农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此来适时调整涉农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同时拓宽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2.根据学生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

仅开设几门涉农会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涉农会计知识的全部需求,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具体措施为:在第四学期开展关于涉农会计需求情况及就业前景方面的讲座,学期结束前统计具有该意向的同学组建“涉农会计”班,从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针对“涉农会计”班的同学增设“农业企业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农业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操作”等专门讲解涉农会计的课程,以满足涉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展现专业特色等一系列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科学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国农业经济系统对会计人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与此相悖的是涉农会计专业人才与农业高等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缺乏。因此,应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开发,根据农业经济系统的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开发诸如“农业企业会计”、“农业财务审计”等涉农会计课程。

4.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结合模式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适应涉农岗位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农产品特点了解不足。因此,农业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参加农业基地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营管理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农产品生产方法、农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使学生真正了解涉农会计核算的知识体系。

5.加大实验室建立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学是技术性、应用型很强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已不能满足涉农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拿出专项资金或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通过ERP沙盘模拟系统可以让学生掌握农业企业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通过沙盘模拟,学生不仅掌握了涉农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还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涉农会计岗位的需要。

6.加强涉农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到涉农企业调研,了解涉农企业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了解涉农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只有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传统教育形势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加强教师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汲取更多的涉农会计知识,继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涉农会计人才,还可以从涉农企业招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12-15.

[2]吴子恺,徐华亮,潘柳燕.地方综合大学农林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4,(3):22-26.

[3]周燕,刘万才,邓春景.高等农业院校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9,(8):160-161.

[4]钟丽萍.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之管见[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