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常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

第1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学质效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上面,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视,从教学设计到活动组织都精心准备,但是教学成效并不明显,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环节拓展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构建起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开展课前预习,前移关口培养学生自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快节奏学习中,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方面下功夫。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切知识点都要经过自己讲解才能够放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思维惰性,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良好习惯,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堂教学之前,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指导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预习技巧方面的指导,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划、做”三步预习方法进行,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与思考,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认为应该重点强调的重点做上记号,便于学习时候强化记忆,在预习活动结束后还要自己尝试做一做,检查预习成效。

3.搜集预习的难点信息。在预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考题的时候加以吸收,进一步提升思考题与学生学习实际的结合程度。

二、开展课堂探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构建起师生互动的有效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组织探究学习。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传授为指导点拨,以探究题为主要线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以探究思考题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我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三天的活动表达了海伦怎样的内心世界?分别找出具有代表性或是意义深刻的语句。海伦最希望看到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一句话或是一首曲目来形容海伦的意志和精神,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些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及时地给予难点点拨,帮助学生领悟其精神境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维拓展,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教学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其思想教育意境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环节拓展活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教学《祖国山川颂》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搜集一些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语段、照片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讨论,为教学活动增添生动素材,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育成效。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也是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如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针对学生对职业选择与未来规划方面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活动,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交锋中逐步纠正片面观念,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巩固教学成效。

3.开展角色互换。在一些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生的思维引领作用。例如在古文复习教学时,我安排一些语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开展复习内容讲解,从文学常识、重点字句理解、古今互译、重点语段分析及思想主题感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个主题,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教学生复习巩固,其中一些技巧与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增强掌握的效果,如学生总结出文学常识联想记忆法、重点字词归类记忆法,对于其他学生的帮助作用非常大,将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自我总结进行处理,增强记忆的深刻程度,提高思维水平。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深化语文教学成效。

1.组织专题研究活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一至两个教学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文言文翻译技巧、语法知识要点等,通过这些深入研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一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如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评比、古诗词背诵竞赛、语法知识竞赛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竞赛活动中巩固教学知识理解,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第2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教学衔接

引言

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有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意识,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沿着正确的教学思路,开展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认为要加强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就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当然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适当渗透高中语文知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温习或者回顾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便于新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建立。

一、打好基础,稳步推进

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涉及教学双方的各个环节,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前奏。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的时候,要有前瞻性,扎实推进初中语文的深度教学,给学生们打好初中语文基础,为进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础。就实际教学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基本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教学,稳扎稳打,各个击破,例如,初中教材介绍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拼音、标点、修辞等等常识,这些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十分准确地教授,这是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才有利于方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向纵深开展,提高高考的语文成绩。

二、步步为营,纵深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这是针对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而设置的。在学习过程中,多少依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以及复习,加固知识,在学生自身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知识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知识网。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活动,抑或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初中语文知识的活动,都要步步为营。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学创作。笔者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把语文知识学会、学活、学扎实,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我要求学生每天写100字,这个要求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若要求其每天写的字数超过100字,学生们就很难坚持下来。毕竟学生们是刚才小学升入初中不久,语文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还不能得到全面提升。

所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都要写作,每天的积累来增加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笔者在规定初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每天写作100字的时候,并没有指定非要每天都写日记,或是练习其他的文章体裁。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现实的理解,有感而发,写一些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也对初中语文知识和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十分有利。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升入高中时,他们在初中养成的写作习惯,促进了他们整天作文水平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不再是侃侃而谈,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让鲜活的内心理解和感受诉诸于文字,让读者也读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从知识结构来看,初中知识比较注重基础,因而,初中语文向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例如,笔者在对初中学生讲授如何对词语理解的时候,就适当地进行了高中内容的介入,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首先要学生把遇到的新词汇,带入到具体的文本语境当中,让新词汇在语境当中,焕发自身的新涵义,便于学生思索。

之后,学生再遇到新词汇的时候,往往不是急着找词汇书,而是把新词汇带入到文本当中,仔细地推敲,这就训练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阈限在词汇书的范围,而是贴近文本本身,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具体词汇的理解也更加准确了,加强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牢初中语文知识基础,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高中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课业任务较小学的课业,有明显加重的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出现了一些上课烦躁不安的情绪。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奋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心理状态由畏难到坚强,由坚强到焕发热情,以火热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有初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注重打好初中生语文教学的基础,稳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纵深学习。加强初中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便于他们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红袅.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

第3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60

小说是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在文学创作领域地位斐然。它借助生动精彩的语言描写文中人物的外形、性格、命运等,并深入刻画他们的生活,能够拨动读者的心弦,通过情感的传递影响读者的心绪,让读者和作家的思想共鸣。所以,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面有不少小说选文,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来说,小说教学不容忽视。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小说教学的作用,改善自己小说的教学方式。

一、小说教学的作用

1.激起学生的心理同感。通过阅读小说,学生能够清晰感受到形象直观的文中人物,借助对文中各色人物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间接体会到那些人物的悲喜人生,进而激起学生的心理同感。

2.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通过对小说中各色人物的深入理解,学生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对那些善良懦弱、被损害的人物进行温暖的同情,对那些霸权无理、只手遮天的恶人进行严正的批判。学生可以通过各人物,学到各种精辟的人生哲理,并把这些哲理体现在自己实际的为人处世之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格,做一个真诚、正直、善良的人,这同时也是小说教学的初衷。

3.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教会学生文学欣赏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结构设计和思路安排,怎样把主人公身边的人和事纳入故事的框架之内进行描述,怎样描写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走向。在作家的笔下,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石子,都有可能推动全篇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上述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小说的相关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小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育改革倡导的是素质教育,这种大方向下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情感。不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走访,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教师主要还是沿用过去的旧理念进行小说教学。出于应付高考的考虑,语文教师把小说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介绍作家、讲解小说的架构和思路、拆解小说的写作方法等方面,而且基本上都是按照参考书上列好的要点进行讲解,完全不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本没有对学生做任何的情感激发与价值取向引导,也就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了。

2.学习资料作用发挥有限。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由于高考带来的沉重压力,很多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做数理化以及英语等学科的习题上,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课外小说阅读;就算是偶尔翻阅过文学名著,有一些文学知识方面的收获,但是由于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他们也几乎无法将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储备。第二,由于沉重的教学压力,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小说教学时,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进行小说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总之,由于高考的重压,很多精彩纷呈的小说教学资料都被荒废了,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教学方法不合时宜。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其他高中语文教师的座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在高考这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将小说教学变成了流水线式的作业。不少教师都采用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流程:首先,介绍作家的背景资料以及小说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并强调学生一定要记住这部分内容;接着,分析小说的写作方法、架构、思路等,不过基本上就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最后,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升华全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深刻内涵。

三、改善小说教学的渠道

1.转变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做好语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实际教学行为的最佳指引,只有正确的理念才有可能引导出正确的教学方法。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科学和人文双线发展,尽量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对于小说教学来说,语文教师更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和分析,教师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2.充实小说教学的资料。这部分工作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首先,如果有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阅读那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小说作品,搜集进行小说知识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应该尽量贴近教材中的小说,可以是构造出相似的故事情节,可以是设定了性格命运相似的人物,可以是使用了相似的描写方法等。只有学生脑子里有这些知识内容,在小说教学课上才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语文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进行小说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将大脑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方法。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作者发现,探讨小说教学方法的文章很多,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到这些方法的教师却很少。作者认为,下面两种小说教学方法其实非常值得一用。

(1)联想法

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中的主要因素,故意中断正常教学,引进另外教学内容的方法。例如:作者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时,在分析到对王熙凤那段描写的时候,将一个咄咄逼人、气场强大的王熙凤展现给了学生。虽然学生好像已经建立起了对这个人物的基本认知,作者还是中断了正常的教学,运用联想法,向学生介绍了王熙凤的其他背景信息,从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2)比较法

第4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分层设问;认知规律

分层教学就是参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分成几个组内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以期让学生在科学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进行讨论与研究,并提出几点有效分层的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不是标新立异,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认知层次

相同的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在肯定和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才

能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小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了“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的理念,孔子有效实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同题异答的教学方法,正是很好的明例。当然,分层教学的难度在于既能顺利开展分层,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被分为三六九等。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动态的,所以我们的分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进取程度适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障分层教学不流于形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诸多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实践,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以下诸多现象:一方面许多学生对学习高中语文没有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有的学生“消化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教师从形式上开展了分层分组,但是落实的时候没有客观地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分层不均;还有就是没有针对各个层次设计对应的探索问题,产生不了预期的分层教学效果等等诸多问题。对此,笔者特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些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分享如下:

三、高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笔者从一线教学经验出发,针对当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

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观和完善,以期从学生各自的基础出发,稳步提升。

1.分层确定目标,分类落实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学习能力强,有的人善于思考。而传统教学中大家面对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再同统一的授课方式照本宣科地讲解,那么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针对统一的学习目标,显然是课程资源浪费。因此,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并结合教学内容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进行认知能力和学习目标分层,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牵引他们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客观地讲,“层次”不能直接理解成差距,而是认知的差异,只要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认知目标,肯定能牵引学生积极探索与进步。切忌,教师和学生决不能以分层为幌子进行教学歧视,而是要广泛征集组内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实际学情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甚至包括组内讨论内容、问题的梯度以及课堂练习等等,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怎样表达和规划才不至于伤害学生的自尊。笔者认为,分层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能力形成层面、创新能力层面。这样根据每层学生的认知能力,诠选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了很多古诗词。这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对于学生了解古典传统文化的渊源和提高古文学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笔者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就进行了如下教学目标分层:一般能力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诗词大意,完成默写及背诵就可以了;能力培养层面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够比较辛弃疾诗词和其他同时代或同风格的诗词的不同;创造能力培养层面的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还要在诗词用典上进行剖析和理解。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后,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积累。

2.根据学生认知,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典型的团队学习和交流活动,团队学习的首要考虑就是如何搭配分组。所以,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结构和学习、表达能力,然后遵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统筹分配成5人左右的能力间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并给每组设置组长一名,协调和分配学习工作,以保证合作学习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成。

例如,作为高中语文重点和难点的文言文,颇令学生感到头疼,如果每个人各自总结的话,往往不能全面,于是我就引导大家通过学习小组来细化探索:参照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状况,进行分流统筹,基本上按照大家对文言文虚词、实词、特殊句式以及历史常识基础等方面的掌握能力来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统筹划分,搭配学习小组。实际操作中,组长参照每个人的优势分别布置总结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方面知识归纳和总结的任务,然后再相互分享、相互讨论。这样设计搭配组合,才能节约探索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第5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兴趣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困境”中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突破瓶颈,笔者认为应当手握“三大法宝”,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的困境。下面,笔者就这“三大法宝”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引起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最首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所学知识乐学好学的心理倾向,从而推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也做过多种尝试。比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雷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模拟出了“雷声”等音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当下的情景;在教学《长亭送别》时,笔者就播放了李叔同的《送别》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惜别之情;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笔者就用视频播放了赤壁江畔的景象,让学生想象当年赤壁的情景。这些方式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只适合于创设文学情境的文学欣赏课与加大课堂容量的常识介绍课,如果不注意课型特点,滥用多媒体也会弄巧成拙,干扰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用教材教”的教育理念

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整合以及创造,以此来弥补教材在编写上的缺憾。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上进行转换。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高度重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教材内容作出一定的取舍与补充,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而构建符合学情、班情的教学模式。

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感知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阅读的广度增大、目的性与选择性都有所增强。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论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能力的发展也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注意利用教材的比较阅读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高二下期的《项链》与《陈焕生上城》一文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学作品中心理描写的区别。西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剖析的方法,着重挖掘人物的内心潜在意识的变化。例如,在描写玛蒂尔德时,作者用“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来表现她渴望摆脱寒酸、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受人奉承、生活优裕的贵妇人的梦想。中国小说如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中对陈奂生的心理描写,则是通过对其动作描写诸如:“悠悠上城来”“一晃荡晃荡”;肖像描写比如:“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景物烘托如:“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等手法来体现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通过鉴赏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高二阶段主要是以鉴赏审美性阅读为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发展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的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可以是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些许幼稚的疑惑,还可以是富有创意的个人理解。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直接感知原文并融入鉴赏对象,完成个性的审美体验。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学生直接接触作品后,会感知众多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作品的体验,然后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解惑。在阅读的个性体验中,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而应将阅读理解的机会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鲁迅先生曾经在论及《红楼梦》时就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愤懑,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由此可见,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那只会塑造出一批思想僵化、不会变通、没有个性、不懂创新的平面人。总之,充分利用中外文学名著的鉴赏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界,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健康个性的重要手段。

四、总结

总之,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和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高中语文新课堂,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鲜明生动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事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愉悦地增长知识,启智益思,语文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语文 复习

一、高中语文的特点

1、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2、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3、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4、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高中语文复习遵循的原则

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三、高中语文的复习策略

1、紧扣教材,精读深思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去年高考语文四道大题,无一不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因此,复习时切忌猜题押题,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做别精读深思。

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听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

第7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竞赛;教学效果

多年来我一直在跟踪研究普通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状态,发现每个班只有少数学生语文成绩比较优异,而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则感觉比较迷茫,成绩一直在及格水平徘徊,渐渐的,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也不太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举办过一次知识抢答赛,没想到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赛前两个星期我向学生宣布了举办知识抢答赛的决定,让学生们认真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找资料、做笔记、相互探讨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在赛前积极准备,所以他们在抢答赛上才会有自信的表现和精彩。因此,笔者认为,类似这样的竞赛应该加以完善并进行推广,因为它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竞赛能提升语文课教学效果的原因探析

(1)竞赛具有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竞赛一般要角出名次或奖项,无论是否有奖励,好的名次或奖项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因为一旦获奖,首先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在精神上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还有物质奖励,他们会更加高兴。因此,竞赛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主动端正学习态度,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为竞赛做准备,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竞赛是对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的一种调剂。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整天不是上课就是考试,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时不时地举办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就像炎热的夏天突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清醒,就像平静的死水被人丢进一颗石子而变得波光粼粼,能够给他们带去新鲜感。因此,竞赛能对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而且只要组织得当,效果会非常好。

(3)竞赛活动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解的问题,他们就会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加亲密,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感情深了、关系融洽了,大家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的配合就会更加默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有所改观。偶尔举办一些竞赛,以此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技巧。

(4)组织竞赛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举办竞赛对教师是一种考验,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的形式、规模;另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内容,不仅要保证试题表述正确,而且要确保它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以便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竞赛题目的设计和反复斟酌,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把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质量越高的学科竞赛,对组织者和评委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这会倒逼老师们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

二、举办学科竞赛应注意的事项

(1)竞赛难度要适当。我们举办语文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竞赛帮助他们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角出名次和颁奖,因此竞赛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下降,学生也体会不到竞赛的成就感和乐趣,也就容易挫败他们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题型设计上要考虑全班学生的真实水平,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出题,避免出“偏题”“怪题”。最好是竞赛内容和竞赛答案要能比较容易地从教科书、参考书上查找得到,或是常识性的知识,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当然也不宜太容易,如果太容易,参与者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参赛的兴趣。

(2)竞赛过程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学生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强,一旦遭遇不公,他们很容易闹情绪,不仅对老师有意见,还可能同学之间产生情绪。果真如此,那举办这个竞赛真是得不偿失。“客观”要求我们给参赛者打分的时候要严格执行评分规则,切忌随意打分。“公正”即公平和正义,要求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在给分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搞双重标准。产生争议时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按照事情本来的是非曲直来处理。例如,在抢答模式下很容易产生谁是第一个举手抢答的矛盾,这时候决不能草率地指定谁是第一个抢答者,为慎重起见,我们可以通过看监控视频来认定,或者通过多请几位监督员来避免矛盾。总之要尽可能地尊重事实,不能草率从事。

(3)竞赛要有较大面积的奖励。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赛,需要设置更多的奖励名额,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奖励分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并把名次进行公布,这些获胜者在大家的掌声和注目中有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精神奖励。而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加有吸引力。物质奖励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多贵重,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是一本经典文学名著都可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4)竞赛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所谓综合,就是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相关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综合,有助于学生们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综合得不够,但这一问题可以借助举办学科竞赛加以解决。在竞赛中除了适当考查学生对有关识记内容的背诵效果,可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反思和总结。每一次竞赛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对竞赛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也要批评,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从竞赛中获得进步。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改进的办法。这其实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途径。通过这样的认真总结,下一次的竞赛活动将会更加成功。

竞赛是一种乐趣。通过一次次的竞赛活动,学生会慢慢形成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可喜劲头。有了这样的态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经常举办一些学科竞赛,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建良,胡春霞,张爽爽.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6(8).

[2]陆泉芳.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化学教学[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第8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一、建立学习小组,达到预期目标

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小组的划分直接决定合作的成效。所以,尽量避免学生随意的编组,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

好、心理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组。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构建宽松环境,师生平等交流

要打破原有的“满堂灌教学”,就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共同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走下讲台,学生只有在打破师生明显界线的情况下,才能和教师倾心交谈,增强小组合作的信心。这样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讨论,才能真正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三、通过实践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很多语文知识并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就能理解并记住的,这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

中逐渐领悟、操练才能获得的,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形式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分享知识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让合作小组一起把了解到的常识、识记的重点词语、摘录的精读精彩段等及时进行总结,由于合作学习,很快就能完成。这既是一种能力,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又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再给予点拨,使之完美。这样,语文课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积累和丰富,合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理念,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主

第9篇: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 阅读能力 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由此给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当代高中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此仅对对基本能力中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做以简单的分析,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助益。

一、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高中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创新教育,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性人格。

1、更新理念。

高中的语文教师要注重于培养人、塑造心灵、变革精神世界,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切实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同时鼓励学生突破习见定论、挑战名家名作,并随机教给学生求新立异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创造、开拓、进取,并不断地形成新的观念,产生新的作品,实现新的飞跃。

2、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改革课堂氛围,营造能使学生投入的课堂氛围。在上一节新课时,语文教师要设计成功导语,把学生置于与新课相适应的氛围中,使他们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解沈从文的名篇《翠翠》时,让学生先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

其次,有感情的朗读,语文教师在读课文是,要投入感情,学生受感情的熏陶,会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雨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磁带提供的诗朗诵,让学生感知体验,教会学生诵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感情基调。并可以让学生反复的诵读,体味诗歌所体现的感彩。

最后,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编写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引发学生强大的创作动力。

二、阅读能力

1、人文知识的阅读。

当代社会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高中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风貌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

2、广泛阅读。

高中的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以增长见识和才干。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介一些好的书目,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写一些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使他们具有比较广博的见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旁征博引,以便今后在社会实践中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三、实践能力

高级中学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根据专业需要学习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特别要“重视实验、学习、生产劳动等环节的实践性教学。

1、基本技能。

高中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习必备的知识,如汉字的正音、正字、词汇、语法、修辞、语感、文学常识等等。这就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按计划、有步骤地去加强训练和指导,培养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尤其是以读写能力为重点。只有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使高中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实践的技能。

2、整合信息能力。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我们要充分发挥和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现代化的操作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的信息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高中老师可以把课堂当作舞台,学生当作演员、参赛选手,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中,教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老师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培养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有技能、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劳动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能力、阅读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