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数字资产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资产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资产建设

第1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我国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根据项目建设阶段,分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完整的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割裂为若干阶段,且各个阶段行政审批手续繁琐,互相链接,一般企业在申报时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往往难以理清头绪,有时经常会漏报一些手续,拿不到关键性的审批文件,导致建设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文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对北京市不使用政府投资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进行论述,暂不讨论使用政府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根据项目进度一般可分为:投资机会研究及项目立项阶段阶段、勘察设计招投标及报建阶段、施工准备及实体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及运营调试阶段,本文主要介绍实体施工前的建设程序,以拿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为止。

1.1投资机会研究及项目立项阶段

项目立项为项目前期的关键节点,是各项目启动的“路条”。主要需要当地发改委的批文。报发改委审批的立项报告又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而分为《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申请报告》(企业投资项目)。但其办理立项手续时又需要《节能评估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2013年新设立的项目立项前的前置报告,目前各个省市的实施进度不一致)作为申请材料(附件)。其中建设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此时《水土保持方案》又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前置报告,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同时需要有《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作为附件进行申报。

图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前涉及到的报告

除了以上立项前必须前置的报告外,在特殊条件下还需要《交通影响评价》、《文物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完善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11】34号文件要求,立项后,对于交评、地震、水务等审查不通过,立项文件不得作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续许可的依据,该立项文件失效。可见其他报告即使不作为立项所必需报告,但也必须尽早完成,以免后期发现后只能停工后补手续,从而耽误项目建设进度。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对部分新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通知》【市规发2001】1001号文的要求,在北京市规划市区内,建筑规模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边缘集团、卫星城及重点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其他地区,建筑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交通枢纽、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还需要编制《交通影响评价》,但其并不是立项前置条件。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优先完善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工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发改规2012】3号文要求,取消《项目申请报告》审批前需交通部门出具《交通影响评价意见》,只需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报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申报即可。

北京市2011年公布了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涉及到该区域,则在项目动工前必须进行前期文物勘探。但一般在土地取得前,土地一级开发单位已经完成文勘报告,在项目建设时可以直接使用其批件。

需要做《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1.国家重大建设工程;2.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3.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4.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不是在地震断裂带上地区的建设工程一般不需要做。

图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殊情况下会涉及到的报告

1.2取得土地阶段

我们先从企业最常见的取得土地方式即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来分析。

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在公开交易市场上通过公开交易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土地挂牌的同时会附带地块《规划条件》,此《规划条件》是作为地块后期建设规模、内容的依据,十分重要。在企业取得土地时会即刻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然后签订《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接下来需要办理的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办理此证之前,需要先到项目所在地测绘部门办理《建设用地钉桩测量成果报告书》(含《建设用地钉桩通知书》和《钉桩坐标成果通知书》)。此项经常有建设单位漏报,延误了后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

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时需要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价款缴纳凭证、契税的完税凭证或减免税凭证等。至此建设单位才算是正式拿到土地。

图 3企业取得土地流程示意图

1.3设计报批阶段

设计其实一直贯穿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在项目最开始的投资机会研究阶段,设计首先对地块进行整体规划,完成《概念性规划方案》报建设单位认可后,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对接。此时,建设单位只是对项目有个初步构想,而且并未实际取得土地。这时和政府对接主要是关心政府对项目的一些看法,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对项目的方案进行修改。

在建设单位确定项目及项目用地后,设计单位就要开始进行方案设计,此时方案设计要配合立项阶段的各个报告报审,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在取得项目立项批复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可以进行《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意见的复函》(简称《方案复函》)的申报工作。《方案复函》十分重要,取得后可以向园林绿化部门申报《园林审查意见复函》,该意见是确定项目绿地率的依据文件。同时向人防部门申报《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咨询》、《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条件审查》、《人民防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专项技术审查》(审查人防施工图需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等一系列审查。根据笔者的实际办理经验,人防一系列报审工作可以在取得土地和确定方案基础上先期咨询、先行办理。等前置手续完成后第一时间即可形成人防意见,这样可以节约办理此步骤的时间,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至此人防审查结束。

以上程序全部完成即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图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程序

北京市对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的权利已于2014年已经全部下放到区一级的消防部门,办理消防审核是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此环节类似于人防工程,先期可以先与消防部门对接,根据要求进行修改,等拿到前置手续后,即可第一时间办理。

1.4施工准备阶段

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需要办理《年度投资计划》。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优化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11】34号),将发展改革部门和建设部门审批办理年度投资计划(施工计划)环节调整至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手续之前。除需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立项批复文件》、土地出让合同、等前述审批手续外,还需要项目单位开户银行出具资金证明原件,以便证明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

建设单位在完成施工图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需还需办理施工图报审手续。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申请时需要有关部门对消防、抗震、人防、节能等专项审批意见书;工程勘察成果报告(详勘)。审查合格则可取得《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

第2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软件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介绍 ....................................................................................................................................1

1.1 目的 ..........................................................................................................................1

1.2 范围 ..........................................................................................................................1

1.3 内容概览 ..................................................................................................................1

1.4 定义、缩写词 ..........................................................................................................1

2. 体系结构表示方法 ............................................................................................................2

3. 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和限制 ................................................................................................2

4. 用例视图 ............................................................................................................................2

4.1 系统用例图 ..............................................................................................................3

4.2 新增用户 ..................................................................................................................4

4.3 用户登陆 ..................................................................................................................5

4.4 修改个人信息 ..........................................................................................................6

4.5 查询资产信息 ..........................................................................................................7

4.6 查看报表 ..................................................................................................................8

4.7 增加固定资产 ..........................................................................................................9

4.8 减少固定资产 ........................................................................................................10

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 ................................................................................................ 11

4.10 分配使用权限 . .....................................................................................................12

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 ......................................................................................13

4.12 录入工作量 . .........................................................................................................14

4.13 用户退出系统 . .....................................................................................................16

5. 逻辑视图 ..........................................................................................................................17

5.1 总览 ........................................................................................................................17

6. 过程视图 ..........................................................................................................................18

6.1 用户登录 ................................................................................................................18

6.2 新增用户 ................................................................................................................19

6.3 增加固定资产 ........................................................................................................21

6.4 报表查询 ................................................................................................................22

7. 部署视图 ..........................................................................................................................24

8. 规模和性能 ......................................................................................................................25

9. 质量 ..................................................................................................................................25

软件设计说明书

1. 介绍

1.1 目的

本文档提供了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览,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该系统。说明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说明,记录了系统整体实现上技术层面上的设计,并以需求说明作为依据。目的在于帮助开发人员理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1.2 范围

介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系统、查询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

1.3 内容概览

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如果要进行登陆操作,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输入错误,则停留在登录页;管理员如果要进行新增用户操作,需要输入新用户的信息,如果不符合输入规范或与已有信息冲突,则停留在新增用户界面;

查询系统

系统为高级用户,会计核算员,系统管理员提供查询固定资产信息权限;用户登录后可对各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查询;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员在取得高级用户设置的权限后,可以进入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借出、归还、送修、完修等信息的更新; 报表管理系统

会计核算员在取得高级用户设置的权限后,可以进入报表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制作报表以供高级用户查看。

1.4 定义、缩写词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2. 体系结构表示方法

这篇文档使用一系列视图反映系统架构的某个方面;

用例视图:概括了架构上最为重要的用例和它们的非功能性需求;

逻辑视图:展示了描述系统关键方面的重要用例实现场景(使用交互图) ;

部署视图:展示构建在处理节点上的物理部署以及节点之间的网络配置(使用部署图) ; 数据视图:描述了数据流、持久性数据模式、对象与持久性数据之间的模式映射、对象到数据库、存储过程以及触发器的映射机制(使用类图描述数据模型,活动图表示数据流) 。

3. 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和限制

目标

用户可以正确登录,在登录页面输入信息时、新增用户页面输入信息时能够在输入错误的同时看到错误提示;正确登录后可以看到登陆后的操作界面,点击其中一个子系统后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该子系统进行操作,用户在各个系统中的操作结果将被保存到数据库。

系统管理员在首页可以进行新增用户操作,输入的注册信息要进行验证,验证正确后将信息存入数据库。

高级用户正确登录后可以查询商品信息、查询报表、分配权限。

会计核算员正确登录后可以进行这就统计汇总。

资产核算员正确登录后可以管理变动资产、增加资产入库。

限制

高级用户不能修改报表信息;

会计核算员在经过授权后可以登录报表管理系统;

资产核算员在经过授权后可以登录到资产管理系统。

4. 用例视图

高校固定资产系统描述的主要用例有:资产新增登记、用户登陆系统、用户退出系统、设置部门信息、变动资产登记、录入工作量、分配使用权限、查看报表、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资产信息、月折旧计提操作、登录操作、新增用户操作等。

4.1 系统用例图

系统用例图见图4.1:

图4.1 系统用例图

4.2.1 用例简述

系统管理员增加用户,成功则将用户信息加载到数据库,不成功则返回错误信息。

4.2.2 基本事件流

1 管理员: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到系统。

2 系统:根据输入的账号密码判断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欢迎界面。

3 管理员:选择新增用户操作。

4 系统:跳转到注册界面。

5 管理员:填写用户信息。

6 系统:根据管理员填写的用户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与已有信息冲突,成功则将信息加载到数据库。

7 用例结束。

4.2.3 活动图

图4.2 新增用户的活动图

4.3.1 用例简述

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系统检索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登陆后界面。

4.3.2 基本事件流

1 系统:显示系统登录界面;

2 用户:输入已注册的账号密码并提交;

3 系统:验证用户名是否存在,和密码是否一致,成功则跳转到登陆后界面; 4 用例结束。

4.3.3 活动图

用户登录的活动图见图4.3

图4.3 用户登录的活动图

4.4.1 用例简述

用户在登陆后可以查看个人信息并进行修改。

4.4.2 基本事件流

1 用户:登陆后,点击进入个人信息查询界面。

2 系统:根据用户名,发送用户基本信息到界面,并提示用户是否需要修改信息。 3 用户:选择修改信息,提交新数据。

4 系统:验证新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

5 系统:用例结束。

4.4.3 活动图

修改个人信息的活动图见图4.4

图4.4 修改个人信息的活动图

4.5.1 用例简述

用户登录后可以对系统内的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查看。

4.5.2 基本事件流

1 顾客:登陆后,点击进入资产信息查询界面; 2 系统:跳转到资产信息查询界面;

3 顾客:选择要查询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编号查找相应固定资产信息; 5 系统:若编号存在,将搜索到的信息显示到界面。 6 用例结束。

4.5.3 活动图

查询资产信息的活动图见图4.5

图4.5 查询资产信息的活动图

4.6 查看报表

4.6.1 用例简述

只有高级用户可以查看报表。

4.6.2 基本事件流

1 高级用户:登陆后进入报表查询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则跳转到报表查询子系统; 3 高级用户:选择要查询的报表及时间; 4 系统:根据高级用户的选择,生成报表; 5 用例结束。

4.6.3 活动图

查看报表的活动图见图4.6

图4.6 查看报表的活动图

4.7.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的增加的整个流程。

4.7.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增加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新增固定资产卡片,新增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新增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7.3 活动图

增加固定资产的活动图见图4.7

图4.7 增加固定资产的活动图

4.8.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的减少的整个流程。

4.8.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减少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更新固定资产卡片,更新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更新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8.3 活动图

减少固定资产的活动图见图4.8

图4.8 减少固定资产的活动图

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

4.9.1 用例简述

本用例描述了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整个流程。变动包括借出,归还,送修,完修。

4.9.2 基本事件流

1 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变动单据到会计/资产核算员; 2 会计/资产核算员:审核单据是否真实有效;

3 会计/资产核算员:若单据有效,更新固定资产卡片,更新资产信息到系统; 4 系统:记录更新信息到数据库; 5 用例结束。

4.9.3 活动图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活动图见图4.9

图4.9 固定资产变动登记的活动图

4.10 分配使用权限

4.10.1 用例简述

权限分配由高级用户管理,普通用户在被授予权限后才能访问相应子系统。

4.10.2 基本事件流

1 高级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子系统,选择权限管理;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用户权限管理页面; 3 高级用户:输入要修改的用户名;

4 系统:查找相应用户,若存在,返回用户信息; 5 高级用户:修改所选用户权限;

6 系统:保存新的用户权限信息到数据库; 7 用例结束。

4.10.3 活动图

分配使用权限的活动图见图

4.10

图4.10 分配使用权限的活动图

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

4.11.1 用例简述

会计核算员负责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制作折旧报表工作,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和相关规定选择折旧计提方式。

4.11.2 基本事件流

1 会计核算员:登陆后进入折旧管理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折旧管理页面; 3 会计核算员:选择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检索对应编号,若存在,返回资产信息;

5 会计核算员:检查资产信息,根据资产使用状况及时更新计提折旧以及折旧类型; 6 会计核算员:若需要统计折旧报表,则选择要统计资产和时间生成报表; 7 系统:保存新数据到数据库,并记录工作日志; 8 用例结束。

4.11.3 活动图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的活动图见图4.11

图4.11 月计提折旧及折旧报表的活动图

4.12 录入工作量

4.12.1 用例简述

会计核算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定期更新,以方便根据资产使用状况使用合理的折旧计提方式。

4.12.2 基本事件流

1 会计核算员:登陆后进入折旧管理子系统; 2 系统:判定用户权限,若合格跳转到折旧管理页面;

3 会计核算员:选择固定资产编号;

4 系统:检索对应编号,若存在,返回资产信息; 5 会计核算员:检查资产信息,录入工作量; 6 系统:保存新数据到数据库,并记录工作日志; 7 用例结束。

4.12.3 活动图

录入工作量的活动图见图4.12

图4.12 录入工作量的活动图

4.13 用户退出系统

4.13.1 用例简述

用户退出系统。

4.13.2 基本事件流

1 用户:提交退出系统的请求; 2 系统:注销用户;

3 系统:显示用户登录页面,提示此用户已经退出系统; 4 用例结束。

4.13.3 活动图

用户退出系统的活动图见图

4.13

图4.13 用户退出系统的活动图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部分主要叙述了设计阶段的工作。 5.1 总览

图5.1的领域模型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图5.1 领域模型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6. 过程视图

过程视图部分叙述几个主要子系统的处理流程。 6.1 用户登录

6.1.1 用户登录的系统顺序图

图6.1 用户登录的系统顺序图

6.1.2 用户登录的类图

图6.2 用户登陆的类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6.1.3 用户登陆的协作图

2012-2013-02

用户

图6.3 用户登陆的协作图

6.2 新增用户

6.2.1 新增用户的系统顺序图

图6.4 新增用户的系统顺序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6.2.2 新增用户的类图

2012-2013-02

图6.5 新增用户的类图

6.2.3 新增用户的协作图

图6.6 新增用户的协作图

6.3 增加固定资产

6.3.1 增加固定资产的系统顺序图

图6.7 增加固定资产的系统顺序图

6.3.2 增加固定资产的类图

图6.8 增加固定资产的类图

6.3.3 增加固定资产的协作图

图6.9 增加固定资产的协作图

6.4 报表查询

6.4.1 报表查询的系统顺序图

图6.10 报表查询的系统顺序图

6.4.2 报表查询的类图

图6.11 报表查询类图

6.4.3 报表查询的协作图

图6.12 报表查询的协作图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7. 部署视图

部署视图描述了如何将具体软件制品分配到计算节点 (具有处理服务的某种事物) 上,表示了软件元素在物理架构上的部署,以及物理元素之间的通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部署视图见图7.1

图7.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部署视图

User Workstation

普通的个人计算机。 Visual C++ 6.0

通用个人计算机上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MySQL

MySQL 是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开放源码数据库。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

2012-2013-02

8. 规模和性能 满足的规模

能够满足正常状态下,系统涉及的用户同时使用。 满足的性能

第3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1.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我国在[2005]18号文件《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范围包括: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②传统表演艺术;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技能;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种以口头或动作等方式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并随着其所处环境和与自然、历史的互动被不断创新,为该地区群体提供历史认同感,从而成为地区持续发展的文化原动力。

1.2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的一部分,而活态文化多自主流传于民间,是以人为载体,高度依赖于语境及社会、自然环境空间的人类活动结晶,是一种活的文化形态[1],通俗地讲,即更多地靠口传心授传承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局限,这种非文字的活态文化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边缘状态。于是,需要被官方确认,才能有保护与传承的依据,获取相应的力量得以推广普及。基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应运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通过申报、审批而被官方确认的活态文化即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因相关机构的重视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中华文化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洗礼,各级各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年倍增,而承载这一资源的文献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伴随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对保护对象进行了翔实、系统的记录,积累了大量的视听文献资料。以近年来国家图书馆音像电子出版物采编组采编的音像资料为例,有《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VD)、《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集》(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VD)、《太谷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DVD)等。这仅是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套装非遗音像集,保存、整理这些文献在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

2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建设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和行为示范才得以相传,因此可以利用现代声像媒体技术采集他们的技艺。而新媒介的出现让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融为一体,能够弥补口头传承的随意、失真和文字描述的时空局限。对于已经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应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建设势在必行。

2.1均等化知识服务对图书馆的要求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机构,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担当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其开放性、公益性的社会属性保障所有公民零门槛、均等化地获取知识。图书馆代表一种社会公平制度,以公平的底线向公众提供最宽广、最全面的知识信息,尤其是向弱势群体倾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载体即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历史造就了农村的经济贫瘠与文化个性。图书馆的普遍均等服务包含了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关注,那么必然会选择适当的知识资源为农民开展知识服务,提高其文化自觉性,帮助他们挖掘本土化的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自信,从而改变贫瘠的生活状态。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扮演着传播文化、守护记忆的角色,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传统功能。随着人类知识内容的多元化和文献概念的演变以及图书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图书馆保存与传播文献的职责自然应从高文正典拓宽至民间文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民间传统的文化记忆,其传统价值与社会作用已经逐渐被人类认识,因此在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图书馆不能只强调保存濒危的一部分而忽视其传统“草根性”力量的另一部分[2]。随着光盘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信息以大大超越了旧时文本的方式传播着民族民间文化,并以此弘扬着中华文化传统知识。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采集与管理,使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互动融合,从而激发农村众多基层民众的文化自信与知识创造,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2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的有力补充

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大多濒危的国度,但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偏重对文物、遗址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研究,而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本土人赖以谋生的非主流文化,因此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与学术价值已不容置疑,对其进行保护与研究势在必行。图书馆作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与服务机构,肩负着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必将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流传于民间的非文字的活态文化,在传统习惯中,这些未能形成文字的精神产品虽然体现着民众文化的知识创造力,但没能有力占据图书馆馆藏的坚实地位。随着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现代文献的概念发生了嬗变,非文字精神产品可以文献化,这无疑促成了过程知识的原貌记录与储存,同时更便于图书馆的文献采集。作为现代新型文献载体的音像资料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融为一体,直观准确、形象生动地完整记录和再现知识过程的空间态势,可以对无法用传统方式采集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补充。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以其独具特色的资源价值,已逐步成为图书馆特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馆藏资源的一种重要补充。如此一来,图书馆既抢救了民族民间文化,增补了馆藏资源,还能将这些资源整合研究,再反馈给广大读者,最终实现馆读共赢的良好局面。

3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采集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民间族群文化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广大民众心灵深处的智慧。记忆遗产的精神财富,客观上能够增强图书馆记忆、交流、传播人类知识的功能。因此,图书馆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作为一个特色项目给予重视,图书馆采集行为应该将体现群众文化创造的动态知识纳入收集范围[3],这将给图书馆保存与传播文献知识的观念带来较大程度的变化。具体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的采集,鉴于其载体形式与传播方式的特殊,采集此类资源,必须根据非遗音像资料的特点和馆藏需要,灵活妥当地运用多种方式,以使馆藏从文献向文献化适度扩张。

3.1常规方法采集

常规方法采集主要是指利用图书馆传统方法进行采集,即通过呈缴、购买、赠送、征集等方法获取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像资料,包括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例如,前文所述,由太谷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赠送的太谷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山西传媒学院制作的《太谷秧歌》DVD光盘资料,该光盘资料反映的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的地方戏曲秧歌戏,该音像资料赠送3套,为丰富国图特色资源奠定了厚实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采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音像出版社、书店和音像销售市场,而要把采购渠道扩大到个体私人书店、电视媒体、文化社团等一切可以搜罗的文献集中地。常规采集方法常见且熟悉,相对容易操作,但由于此类资料的特殊性,仅靠常规方法,采集数量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非常规的采集方法给与补充。

3.2非常规方法采集

非常规采集方法作为常规采集方法的一个补充,为文献采集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采用的非常规采集方法主要有实地采访、专项采集、读者互动征集、网上采集、依托媒体征集、隐形文献征集、合作建库、自建资源等,无论是何种方式,都要主动出击,彰显图书馆固有的文化自觉。谈到主动,这里仅选取几个更为常用的非常规采集方法略述一二。

3.2.1实地采访

图书馆不乏兼具图情知识和民间文化常识的人员,可以发动这样的工作人员走出图书馆,走进农村,来到艺人家里,甚至可以走进不易发现却可能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偏远地区,通过沟通交流,获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无论是得到个人赠送,还是允许个人购买,总之最终获取到非遗音像制品。

3.2.2网上采集

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使人类在信息传播与利用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音视频资源,其中不乏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而且这些资源具有实时廉价、检索快捷、利用方便的特点,是不可忽视的非遗音像资料的一个来源。因此,图书馆要重视该类网络资源的采集,根据网站内容和所需类别,以下载、链接等方式,对网上非物质文化音视频资源进行采集。

3.2.3通过相关机构采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一般由文化部门来承担,例如文化馆、群艺馆之类的相关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众多原生态的非遗资料,尤其越到基层,资料越翔实。图书馆应主动和他们联系,通过其获取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和地方非遗保护中心等组织进行沟通,争取相关机构的支持,尽可能多地开辟新的渠道与方式进行该类音像资料的采集。

3.2.4自建非遗音像资料

首先,图书馆音像部门可根据需要通过架设卫星接收器、网络下载及与广播电台及电视台合作,在版权允许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进行复制或录制使用价值大、处于濒危状态的非遗音像资源。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地方口述史料、民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等尚未物质化的地方原始资料,需要通过拍摄等技术记录其田野风貌。馆员可以利用自带的录音录像设备,亲手用影像记录最具原生态的文化表现形式,诸如民俗活动、表现技能等文化创造过程能够被原貌收录,并依靠图书馆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自制光盘等音像资料,然后予以收藏保存。例如大理学院图书馆视听资料室利用影像技术先后拍摄了《绕三灵——苍山洱海的祝福》(DV录像带-自拍)、《大理三月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文艺展演实录》(DV录像带-自拍)、《大理三月街民间洞经音乐演奏实录》(DV录像带-自拍)、《大理三月街民族情歌对唱实况》(DV)等多部影像资料片,并制作成光盘存贮,建立相应的馆藏特色影像资料信息资源库,服务于全校师生及地方民族文化研究[4]。大理学院图书馆的这一举动是图书馆自建资源的有力措施,在业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的推广应用

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化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源,借助现代音像技术设备和多媒体载体形式,来发掘、记录和开发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形成馆藏非遗音像资料,进而推广利用,不但对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有力的补充,还是对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展。

4.1成立非遗音像资料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库可以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和地方文化数字光盘旅游产品的开发,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社会价值。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馆的现有条件,建立图书馆音像资源协作网,形成特色非遗音像资料库,从而方便资源的推广与利用。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作为业内龙头,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非遗资源众多,音像部门可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源中心,整合非遗特色音像资源信息,发挥大馆的示范效应和馆藏价值。如资料库可以细化分层,其中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影像资料信息库,在当今非遗传承人逐渐缺少甚至消失的情况下,这是可以有效防止人亡艺绝的必要措施。

4.2建立配套的非遗音像资料视听室

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采集到的这些视听资料,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为民众服务。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开辟专门的非遗音像资料视听室,并派专人管理,负责宣传、咨询、解答非遗相关问题,指导光盘等视听资料的使用,并随时接受大众的意见,以更好地丰富完善该资料馆藏。只有专门的对待,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好该类资料的采集与利用。

4.3举办展览、参观活动,延伸非遗音像资料服务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展览、参观活动,借助文化机构的公众影响力来弘扬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定期举办非遗影像资料展览,尤其是吸引广大未成年人、城市青年一代来馆参观展览,以增进他们对祖国民俗民间文化的了解,引领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5结语

第4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对矿产资源实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是实现矿产资源有效规划管理的重要举措,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保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来对系统设计进行规范,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效作用。

1.1实事求是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的基础,其设计要遵循立足实际原则,只有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以及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这些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注意环境的应用要求,结合矿产资源自身的开发应用程度.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1.2立足总体效益原则

矿产资源的利用应该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要遵循总体效益原则,以国家矿产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效益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基础,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而实现系统管理设计与使用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总体效益,促进矿产资源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2]。

二、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设计

第5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作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传统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使传统图书馆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然而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于是,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它需要传统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和资源组织的经验,其核心就是各种数据库的集合。数字图书馆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精华部分,更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比传统图书馆有明显优势。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所以,未来的图书馆仍是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并存。

二、数字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的职责

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图书馆,它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保存人类记忆,积累人类知识,传承人类文明,这个职能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始终,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因此,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其中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所当然地成了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增加信息受众与本民族、本地域文化

遗产的接触渠道,促进地域文化内涵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与成长,各国图书馆都在政府的倡导下,积极展开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却让人担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种种原因,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就从一个方面确认了图书馆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它规定公共图书馆有12项使命,其中包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支持口述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等。所以,图书馆就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尽快实现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多媒体数据库,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便于公众获取知识与查阅。

三、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中发挥的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也就是数字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的积极作用

(1)数字图书馆是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手段。为了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用的生命,确保其最大完整性和永久存取性的方式就是保存。数字图书馆能够顺利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拥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充足的知识,知道如何对其进行编目和保存。所以,数字图书馆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去,这样,人类文化传统的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方可得以永久地保存和发扬。

(2)数字图书馆是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经济、科学价值,是维系中华民族、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精神纽带,更是中华科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材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有效的保存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绵延不绝的精神灵魂,增强人民的文化荣誉感,就要对它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这样能使其不断地传承下去。这就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价值的前提,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数字图书馆是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便捷方式。数字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它成为馆藏的一部分,对便捷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户可以快速、便捷地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应该积极收集、安排、宣传和保护它所服务领域的文化遗产,为学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二)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

(1)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图书馆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图书馆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广泛空间。

(2)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开发与运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

(3)图书馆数字化技术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第6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关键词:卫生监督 固定资产 数据库设计

卫生监督类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高效、安全管理运营的重要工作。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人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笔者提出在卫生监督机构OA系统中开发设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模块”的方式,借以实现对卫生监督类固定资产的全面、高效、安全的管理。现介绍如下:

一、背景分析

目前,卫生监督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大都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来实现,这种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弊端:第一,费时、费力:每个科室需设置一个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需耗费固定资产管理员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工建立和维护更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和卡片,工作量巨大;第二,易发生缺漏和差错:因采用人工登记和统计,发生错漏现象在所难免;第三,安全性差: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固定资产管理员多为兼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易造成管理断层或出现管理空档而增加国有资产失控的风险。第四,时效性差:由于采用人工管理较为烦锁,更新、统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的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向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类科学统计数据。鉴于上述问题,寻求一个能确保安全、及时、全面管理卫生监督机构固定资产的解决方案已势在必行。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目前卫生监督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传统模式存在的明显弊端,本文提出了关于在卫生监督机构OA系统中开发设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模块”的思路。旨在利用现代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准确性、适时性及安全性的目的。

三、解决方案

在卫生监督机构OA系统中,开发设计一个《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模块》,该管理模块的开发设计构思如下:

(一)模块数据库字段名设计

设置:财产名称、财产套数、规格型号、购建金额、当前金额、购建日期、验收日期、使用部门、使用人、财产位置、二维码、交接日期、资产状态(在用、闲置)、资产卡、变更(新增、调拨、核销)共15个字段名。

(二)模块数据库权限设置

管理层权限:卫生监督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可查询检索,但不能直接变更全部固定资产数据库信息;科室权限:限查询检索,但不能直接变更本科室固定资产数据库信息;固定资产管理员权限: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指定1名固定资产管理员。该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变更审批单上的新增/调拨/核销等指令完成对固定资产数据库信息的变更和维护。

(三)构建模块数据库过程

(1)建库标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均列为本库的管理范围;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

房屋及建筑物: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信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专用设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一般设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具等。

文物和陈列品: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图书: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其他固定资产: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2)建库方法。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成建库清核小组,对机构内各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复核、登记及固定(使用人签名),固定资产的清核工作务必达到账账相符(科室的台账与单位的台账相符)、账物相符(台账和实物相符)的目标。固定资产主要包括范围:汽车、GPS系统、监督仪器、防护器材、防盗门、柜、台、椅、床、沙发、茶几、货架、空调、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专业系统软件、掌上电脑、显示器、网络隔离设备、移动硬盘、摄像机、照相机、高级录音笔、网络防火墙、应急装备包、碎纸机、图书、防雷器、监控器材等。将上述收集到的准确无误的固定资产信息导入本数据库中。

(四)模块数据库的运行

(1)运行标准:在模块数据库表头里有一个限于固定资产管理员使用的“变更”字段,点击后可生成“新增、调拨、核销”三种资产变更审批单。三张审批单的“编号”自动生成,格式是:新增类为“XZ+年份+001”,调拨类为“TB+年份+001”,核销类为“HX+年份+001”。每种审批单可选择单台或批量两种形式申请,审批单上的资产信息与数据库字段名一致并关联,一经变更操作,数据库字段内信息也随之更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签收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上级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2)变更审批流程。固定资产管理员发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意见管理层首长审批意见固定资产管理员根据指令完成资产信息变更操作。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新增审批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新增加审批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变更审批单样式如下:

附表3.核销固定资产信息审批单

【以下为子表,可以批量录入多条记录】

固定资产管理

部门负责人意见

管理层首长意见

固定资产管理员

操作记录

(五)模块数据库信息的利用

管理层人员可对机构内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查询检索。科室负责人可对本科室内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查询检索。可供查询检索的字段有6个,即:资产类别、财产名称、资产状态、使用部门、使用人、验收日期(区间查询)。

四、培训

(一)固定资产管理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员应选择懂电脑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担任为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由OA系统模块开发商的培训部门直接对固定资产管理员进行数据库操作培训。

(二)科室负责人培训

可由OA系统模块开发商的培训部门或本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各科室负责人进行数据库查询检索操作的培训。

(三)管理层培训

由OA系统模块开发商的培训部门负责对管理层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数据库查询检索专门培训。

第7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关键词]AFC系统;设备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概述

1) 地铁AFC设备简介。地铁AFC系统设备一般分为线路中心级设备和站级设备。站级设备包括车站计算机 (简称 SC)、半自动售票机(简称POST)、自动售票机(简称TVM)、闸机 (简称 GATE) 和便携式验票机(简称PVU),具有数量多、使用量大、直接面向乘客服务等特点。

2) 设备综合管理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成果,吸取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综合管理强调对设备的一生进行管理,强调设备管理工作中技术、经济、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

3) 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地铁AFC系统作为地铁主要设备系统之一,其站级设备具有直接面向乘客服务、数量众多、智能化与精密化水平高等特点。AFC设备不是以产品生产为目的,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设备的服务性能前提下,充分使用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并实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维修费用最小。由于AFC站级设备直接面向乘客服务,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机故障会直接影响车站运营与乘客出行。因此站级AFC设备需要保持设备运作性能良好,减少故障发生。维修人员除快速修复故障外,还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设备正常停用时间做好检查、维护,对导致故障发生的主要零部件进行调整、更换甚至改造,以提高设备性能。对于老旧设备,通过综合评估,制定大修或者报废计划,以保证经济效益。总之,地铁AFC设备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平。

二、AFC站级设备综合管理内容

1) 设备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到设备投入使用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计划编制,投资技术经济论证,设备选型、招标采购、订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交建帐,设备初期使用效果的分析等工作。在设备的需求分析以及设备设计初期,安排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参与相关环节,结合已有线路设备的使用、维修经验提出要求与建议,在需求与设计前期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下基础。

设备样机成型后,由上述相关人员对样机的内部空间设置、模块安装等内容进行确认,确保模块的拆装、维修检查等具有足够的空间与条件。同时对于设备的装配、外观等影响前后台操作的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反馈,在设备设计期间减少故障发生的部位,为后续的设备维修做好充分预想。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由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对设备的安装位置与情况进行确认,留意周围的位置是否满足乘客使用、维护维修的可实施条件。同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对设备内部模块装配、线缆连接防护等内容做好检查把关,在设备投用之前消除一些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设备安装调试后,需进行施工验收、功能验收、压力测试等多项测试,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软硬件功能进行检验,确保设备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在各种测试中发现设备问题,要求供货商及时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设备交付,做好设备签收、设备台账的整理和设备履历的建立,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好基础。

2) 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是AFC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对设备特性的分析,结合各类管理理论与手段,全面了解设备的状态,不断优化维修的时机与内容,可以使设备得到合理维修,以最小的投入保持设备的运行性能。a.正确使用设备: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车站服务人员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操作是否规范,将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寿命。操作不当或者超负荷使用设备,均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因此需要编写设备操作手册,指导并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对设备的损害。b.合理维修设备:AFC站级设备一般维修可以分为故障修、预防修和专项修。故障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投入使用时,由维修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使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由于AFC设备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而一些乘客的不良使用行为(例如使用的硬币带有粘性物质等) 也会触发设备故障。故障修需要维修人员快速修复设备,恢复设备的性能。预防修是以时间以及设备状态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的内容与计划,利用设备的正常停机时间进行提前维修。预防修是设备的主要检修内容与手段,一般包括多种不同检种。预防修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使用频率、组成零部件的运作特性等,事先制定维护检查的内容与周期,通过清洁、整理、检查、调整、对老化件提前更换等手段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消除故障因素,恢复设备性能。另外,通过对故障修记录的统计分析,掌握各个模块、部件的性能状态,作为定检计划的补充,尽量避免设备的过修或者欠修的情况。专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状态劣化、难以恢复其生产工艺要求的部件进行功能恢复的针对性计划维修,主要是对设备的关键和主要部件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维修和调整精度,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精度和性能。开展专项修前,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模块状态劣化的部位与原因,确定专项修的内容与方式。开展专项修后,需要对完成情况、效果等进行评价,不断跟进完善。c.合理改造与升级设备: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对设备升级改造(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零部件因为材质不合理导致设备经常性故障停机等)。在充分论证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之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已达到减少故障、方便使用、提高安全性或节能降耗等目的。d.配套的规程编写、人员培训以及物资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技术基础,需要编写设备的操作手册、检修规程、维修手册等技术文本,以指导与规范各项设备管理活动的行为。同时需要做好人员的培训,使规范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另外,还需要加强维修人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维修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停用时间。e.做好备件、材料的预算与采购,为各项维修提供物质支持与保障,通过采购物资的构成分析,结合设备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委外维修以节约维修成本。

3) 设备报废管理。设备的寿命一般以故障出现的频率来考察判断,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就高。当故障率高到需要付出更高的维修费用才能保持设备所带来的效益时,维修就失去了意义,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AFC设备报废,应该根据国家以及企业相关规定,对设备的残值、可维护性、可改造性等进行综合论证判断,按企业流程进行论证实施。

三、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对AFC设备的管理,需借鉴与应用各种设备管理理论与模式,同时也需要结合设备的使用要求与特点,摸索更加合适的管理套路,真正实现设备的保值与高效应用,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寿命。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

司实施“SG186”工程的重要部分。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扫描、数字摄影、数据库、多媒体、存储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定义及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思想、技术、设备、方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档案的需求。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现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对档案进行分类、组卷、著录、标引,保证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合理,卷内文件排序正确,检索清楚便捷,以适应应用微机管理档案的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和系统化;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使之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和知识,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支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档案干部队伍。

2协同办公与档案管理系统的衔接为历史档案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协同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做好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1)档案数据加工后,转移到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档案目录进入管理系统中。

2)档案扫描后,可直接在目录下挂接电子文件。

3)在系统中对迁移的历史数据进行信息补充与完善,为用户查阅、借阅等做铺垫。

4)在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权限、档案类型及角色配置。

5)对迁移的数据进行项目配置,如文书档案配置年度、工程档案配置工程项目等。

6)协同办公系统中流转的文件,在基本信息填写后直接归档。

7)纸质来文可在协同办公系统中收文登记后网上流转,填写文件基本信息等数据后归档。

3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实施要求

3・1准备阶段

1)做好现存历史档案的现状分析。包括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状态、数量等。根据档案情况

制定档案数字化方案,确定项目需求以及扫描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

2)发挥辅助设备功能。重点从档案数字化设备配置计划的成套性、项目硬软件的集成性、数

字化方案与公司档案需求的适应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长远打算,力求确保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

3・2实施阶段

1)档案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

有:一是稿本代码,包括正式、草稿性和非正式电子文件;二是类型代码,包括底(原始)稿、附件、

发文稿签/收文单、正文;三是文件类型,如声音、数据、图像、超媒体链接、程序、文本、影像文件等。对纸质载体档案做数据化处理时,根据现行档案管理系统设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格式,使用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然后根据格式要求逐一挂接到相应文件目录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档案库中。

2)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逐年推进。档案数字化受设备及档案室人手制约,档案室要根据归档

文件保管期限、档案整理规范进行数字化,尽量将部分重点档案、特色档案、利用率比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力争做到数字化档案的高价值和高利用率。

3)加强载体质量检查和处理。经数字化加工处理后的档案要保持原貌,并且字迹清楚不失真,纸质文件在摆放时要端正,亮度达到要求。由于查阅,造成文件有破损的须纸面处理后方可进

行扫描。

4)形成资料。为保证每个环节的正常进行和顺利衔接,需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表,

如《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记录》、《扫描图像质检记录》、《目录录入及校对统计表》、《目录与图像检查对应表》等。这些登记表在数字化加工流程和加工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数字化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登记表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写数字化加工说明,包括全宗号、年代、件数、总页数、目录代号、案卷总数、电子数据容量、存储方式以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资料并保存,它是档案数据有章可循的依据。

4做好文件材料双归制

文件材料双归制是保证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必须有电子文件归档,其工作包括:

1)对有归档价值的文件,将纸质文件按要求扫描为电子文件;

2)对地方来文或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扫描后进入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收文登记,保证文件在协

同办公中流转;

3)对办理完毕的纸质文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添加,并挂接电子文件;

4)新建、扩建、技改、输变电(基建)竣工工程资料归档:

①工程前期文件。从立项开始,工程资料的收集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

录入,扫描挂接电子文件。

②施工资料及监理资料。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在单机版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进

度与资料数据化同步。

③非物资及物资招投标文件、厂家设备资料。招投标单位在提供纸质文件的同时提供电子文

件,保证归档文件数字化。

5档案管理人员怎样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是档案人员的现代化。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理论素养和文化修

养。作为一名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观念。要适应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提高认识,认清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强化职业道德,努力开创供电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积累驾驭现代科技设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

(3)广泛涉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以适应档案工作日益复杂、变化的需要。

(4)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供电企业工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第9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学团队;网络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9-02

Abstract: Building 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building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rich and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library, to promot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1 概述

2012年2月,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被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职教教研室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历经5年的建设,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师发展、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质量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宁教职社[2012]1号《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文件中提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提升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教学团队构建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及相关教学资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安装与选购、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维护与保养、计算机的故障排除等等。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模块课程包括:激光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复印机的使用与维护、多功能一体机的使用与维护等等。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模块课程包括:网络互联设备使用、网络故障诊断、网络设备的故障检测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等。

团队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习与应用能力、职业道德与素养。团队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方面也着力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团队分工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因此,为学生开发专业性强、理论易懂、沟通容易、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项目。

2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指将与教学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字化材料组织、整合、处理,所有文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上传至教学平台,用以辅助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我校的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有较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也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学习平台。

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更新是日新月异。网络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统一性,资源丰富、即时、生动、检索便捷。当下,我们早已习惯利用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技术平台来浏览、发送、接收、处理信息。虽然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是前所未有的内容丰富、查询便捷,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教学人员的认真筛选、整改、重组,很多内容是不符合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特点的。因此,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经过教师们精心的策划、组织,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库包含了数量多质量高的教学内容、教科研素材,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发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生生之间网上交流互动,打破时空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使命是服务师生――为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便捷的资料检索、开放的交流平台。因此,网络资源库必须有几个原则要遵守:1)系统性。我们必须从硬件支持、软件开发、资源收集、模块化管理等多方面全盘考虑。教学资源库的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2)交互性。教学资源库应设有讨论组、邮箱、留言等功能,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能交流学习状况、解答疑难,促进沟通和合作。3)简易性。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检索资料,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录应该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上手,结果显示快捷,操作界面友好而个性化。4)跨平台。用户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平台上对教学资源库的操作。5)开放性。访问权限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修改、删除等权限仅限管理员和作者。

4 教学资源库的结构

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库结构对实现其教学辅助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库从资源层面分,可分为初始素材、加工素材、专业课程资源;从结构层面分,可分为公共资源、我的资源、资源查询、教师入口、学生入口、后台管理、交流讨论;从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课程层面分,可分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办公外设使用与维护模块、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模块。

5 教学资源库功能与设计

教学资源库的用户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员、访客。其中,教师和管理员又可分网络技术员、教学资源收集、筛选、策划、编辑人员,课程协调、技术辅助人员。各教研组教师应有专人负责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并标注该资源的类别、主题、原创人、难易度、受众对象、应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于何种教学(学习)环境、前后学科(知识)的对应衔接关系。同时,应有专人负责各学科资源的协调、链接与校对、核查。

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有:教学内容库、多媒体资源库、课堂实录库、教研资料库、学生作品(业)库。教学内容库主要是教学素材,以文本类居多;多媒体资源库只要是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类素材(音视频、动画等);课堂实录库为教学上课录像,主要展示的是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教学团队的教改、核心课程;教研资料库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业技术前沿文章。学生作品(业)库里主要展示的是学生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业)。

6 反思与结语

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中,我们要注意几条:

1)标准与规范。对于每一条资源我们都要按照其从属的课程、主题、受众对象、文件格式等具体要求认真编制、管理、分类,不得混淆、模糊处理。

2)团结与合作。建设资源库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负责资源收集、筛选、整改、编辑等工作的教师、管理员必须分工合作,不可推托、推卸责任。

3)安全与版权。既要注意网络信息安全、文件应及时备份,同时,对于涉及版权的资源必须注明出处,不可轻视、无视。

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教学资源库。在创建资源库的过程中,教师们重新梳理教学资料,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筛选、整合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过程。广受好评的教学资源库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同时,合理、有效利用好教学资源库,以及对教学资源库的评价与更新也是我们要着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x.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2] 汤志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优化问题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