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第1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1、主体不同

2、搭配使用不同

经验步骤:1主体不同:一般来说吊坠是脖颈上的主体不会单独存在,很多人都喜欢用一根简单的绳子,或者是非常有特色的链条搭配在一起。但是项链是用各种金属和珠宝等制成的链条形状的饰,一般生活中常见的有黄金项链,铂金项链和珍珠项链等。

2搭配使用不同:项链可以直接戴在脖子上,可以当做是一个独立的珠宝饰。而吊坠却必须要用一根绳子或者是金属链条来进行搭配,才可以的呈现在脖子上。另外吊坠的设计总是会比项链简洁,非常适合用于日常装饰与佩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摘要]商业包装设计中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而图形符号的具体运用也非常重要,在商业包装设计中认识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对实践中的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收获和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包装设计图形符号

在现代商业设计中,任何形式的设计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商业包装设计是为了保护商品(功能)和促进销售(目的),其设计行为和过程离不开形象思维。商业包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组合活动。无论是食品、化妆品还是洗涤用品,商业包装设计都是一种以形象为设计的思维活动。商业包装设计从草案阶段到正稿确立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视觉化表现活动,每一个具体包装商品的视觉元素形态,其最后完成都要经过思维加工组合,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思维加工和组合才能得到完美的形象。所以在商业包装设计过程中,离开了形象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商业包装设计组合过程。

一、形象思维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形象作为思维形式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联想和想象。在思维中,事物形象的产生首先是通过感知、表象实现的,表现是形象思维的初级原材料,思维是通过对表象的形象加工来反映事物。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破坏原来表象形象而把形象关系把握对象;另一种是把各种表象形象加以分解,重新成新的复合形象。前者是联想的方法,后者是想象的方法。联想和想象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来转化形象的。

在商业包装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查、收集材料和利用资料,还是设计草图方案、修改及完成,始终都贯穿着紧张而复杂的思维。逻辑思维虽然是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整个包装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它具有想象和扩展思维的作用。

在商业包装设计活动中,选择是关键性的问题,逻辑思维往往难以实现创造性的功能,从思维心理和思维过程的本质上看,一般不产生新的质。从思维结果上看乃是人们正常思维再现和重复。而形象思维具有跳跃性、联想性和想象性,可以突破思维常规,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从而形成超常的新发现、新突破。在商业包装设计发展过程中利用联想和想象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我国传统包裹形式中的竹叶包裹粽子,用贝壳盛哈蜊油、用竹子编制的篾筐盛装水果、油面筋、小笼馒头等商品,所有这些早已显示联想和想象在形象思维活动中的威力。

形象思维是灵活多变的联想和想象,给商业包装设计思路带来了无限的契机。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头脑中原有信息之间可以产生联系,外部新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贮存信息更可以形成对比。接近的形象、相似的形象、对立的形象能否联系在一起,是形象思维过程中关键因素。如人们常用的形象思维模式:观察类比想象模拟。作为一种运用形象思维的具体模式,对商业包装设计很有帮助价值。商业包装是展示商品价值的形象,商业包装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客观实体,是形象的感受、贮存、识别、展示过程。商业包装所反映产品某些性质往往需要对商品的外部形态和内在属性进行形象的描述。这是形成科学概念、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商品性能、质量、同类产品区别和作用、功能、价值都少不了形象的展示作用。例如: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饮料包装,同是以品牌为主体的形象思维设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包装设计思维中,都是围绕包装造型形象来实现各自功能作用的,给消费者的形象感受是“玻璃瓶”和“大塑瓶”的区别,记忆点是标志和色彩的区别。

二、形象思维与符号意义

商业包装是通过图形符号系统中的造型、结构、图、文、色来直观表现商品的设计形式,其中实物图、照片、示意图主要描绘或拍摄有形的可观察的商品形态。实物图生动、细腻、具有真实感,能够较好的展示商品包装的性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包装中不管是应用图示还是照片,主要是为商品提供真实的依据,不象供人们审美欣赏的美术创作中那样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主观感彩,而是较客气地再现商品的形态和属性。商业包装设计同美术创作一样,商业包装的形象化表现都不能离开作者头脑中的表象运动,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活动。

另外在商业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的点、线、面、几何形和一些特殊示意图,主要是通过抽象形象的图形表现变化的趋势、规律或者某些因素的相互关系。比如曲线形象可以增强画面活力;用块面形象可以加强画局面力度;点可以点缀主题;示意图能达到分解作用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引导指示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够启发对事物的思考和研究。抽象图形具有高度概括的理性意义,因为有些商品不可能用纯客观的图形表达出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往往需要用象征手法。

在商业包装设计中不管是运用具象形还是抽象形仍然脱离不了形象思维的联想,甚至越是抽象的事物越是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在形象的感知与实践中进行把握。

因此,在图形符号形象思维应用活动中,可以把符号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3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文学创作与平时作文的区别:从叙述表达上看,平时作文要求习作者能进行简单地叙事、写景、抒情、描述和议论,而文学作品的创作要求明显略高,即无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特别注重突出语言的文采和神韵;从题材来源上看,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平时作文的题材虽然同样都来源于生活,但二者却有本质区别,平时作文一般都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而文学作品则要求不同于生活,即高于生活,让感人之处更感人,美好之处更美好,从而使读者沉醉其中。这就要求习作者必须运用独特的视角、求异创新的思维去体味现实、捕捉灵感,对现实场景中的人、事及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创造性地描述与记录。

其次,授之以法。在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时,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课内外阅读中,广泛涉猎文学作品,深入品味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想尝试文学作品创作,必须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从形式上看,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四大类。这四大类文学作品,在初中课本中大多以单元形式出现,如苏教版八上第一单元以“咏物抒怀”为主题,第四单元以“小说之林”为主题,集中选取了五篇小说;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九上第一单元集中安排了五首中外诗歌等,我们在反复阅读品味、领会其语言、架构、立意上的独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区分它们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此外,还应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定量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选材大多贴近校园生活,学生比较易于接受、理解。广泛阅读,是走向文学创作的第一步。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文学创作的窍门自会了然于胸。

二、用文学的视觉观照生活,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文学的触角是丰富细腻、别具特色的,它能见常人未所见,感常人未所感。如冬天的济南,在老舍的触觉里是温暖而舒适的,鲜艳的花朵,在为时事感伤的杜甫眼里仿佛溅满泪水。生活中,即使是不易被人觉察的眼神、玩笑的话语,只要我们用文学的视觉加以观照,就能发现其中的真与假、美与丑,进而加以讴歌或鞭挞。

三、用生动传神,富有特色的文学语言,抒发见闻和感受

文学作品能够打动人、启发人,不单是内容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性、含蓄性、情感性和技巧性四个特点。形象性的文学语言,重在通过刻画描写以展现事物、现象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神韵,力求具体、恰当、鲜明、生动,积极营造如在眼前、境像逼真的艺术效果。如,朱自清笔下的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文学语言的含蓄性,不仅在于表达得曲折委婉,更在于涵义的深厚丰富。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含而不露,深而不浅,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反复品味、咀嚼。文学语言的情感性,主要是通过词语、句式、语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例如,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处这样写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语言平实,语调缓慢,语气沉重,富于情感,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深沉愤慨。文学作品语言的技巧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用文学语言抒发见闻和感受,才能引人入胜。

四、借助联想和想象,艺术的再现生活的真实

第4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一、创新词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根据记忆规律,注重单词复习

遗忘是人们常见的心理现象。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经研究,发现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在刚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就开始发生,而且遗忘得最多,以后遗忘发展的速度就变慢了。所以根据遗忘规律,复习首先要及时,要赶在大规模遗忘之前就开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时,笔者十分重视及时复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当天、第三天、一周后都进行单词复习,学生普遍反映花费时间少,收效却很大,真有事半功倍之感。同时把平时教学中的灵活复习与单元练习中的整体复习相结合,尽量使复习形式新颖多变,避免机械重复的单调乏味,始终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效地防止了遗忘,提高了英语单词的学习效率。

2.重视音标教学

音标教学是英语教学也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不少学生就是因为音标关过不了而不能很好地记忆词汇。为此,笔者在音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学习12个单元音时,笔者把12个单元音按接近音编成6组,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发音来记忆。如:〔i〕〔i:〕、〔e〕〔 〕、〔〕〔a:〕、〔u〕〔u: 〕、〔〕〔:〕、〔〕〔:〕。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及书写形式来区别记忆6组音标,如〔i〕〔i:〕、〔〕〔:〕两组写法及读音像数字1、2,而〔〕〔 a:〕、〔u〕〔u:〕、〔〕〔:〕三组发音类似汉语拼音。然后着重指出每组间二者发音的不同,学生能很快记下这几组音素。在教〔e〕〔 〕这两个音素时,笔者告诉学生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挨饿。〔e〕〔 〕接近汉字“挨”发音,拼写同(或类似)汉语拼音“e”,再反复带读〔e〕〔 〕。就这样,把6组元音音素很快教完。然后马上讲解每组音素之间的区别,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12个元音音素。在教辅音音素时笔者按清辅音和浊辅音及接近音编成几组,如〔f〕〔v〕、〔k〕〔g〕、〔t〕〔d〕、〔p〕〔b〕、〔s〕〔z〕、〔tr〕〔dr〕,找出共性和区别,再采用谐音记忆法。如:在教〔f〕〔v〕这一组时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应“服务”拄拐杖“f”的人,学生便很容易记住了。

3.注意词汇教学与语言运用相结合

教词汇时要词不离句。因此,在教生词时,不能只教单词的发音和意思,不能只领着学生有口无心地去重复生词,而要把新词放在学生感兴趣的句子中去教学,并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手势、体态、多媒体、游戏、谜语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词汇,注意它们的发音和拼写,观察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如教lucky这个词时,笔者告诉学生:I can pass the exam. I’m a lucky dog.学生哄堂大笑,很快掌握下来。

4.采用真实任务词汇教学法

设置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巩固词汇的用法。真实交际是一堂课乃至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正所谓学以致用。比如学了描述人的词汇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见过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描述给大家听,并辅以简笔画说明,这样学生很感兴趣,听和描述的学生都兴致盎然,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掌握了一系列词汇、短语,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句型结构也掌握较好。

二、重视培养学生单词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读音规则记忆新单词

笔者在教学新单词时,常常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新词,提醒学生找出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弄清各个音素与其所代表的字母或字母组合,从而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凡遇到符合读音规则的词,笔者一般都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读音规则来认读新词,在记的环节中教会学生根据字母组合去记忆。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常用的字母组合,如sh〔〕,th〔〕,ture〔t〕,tion〔n〕,tr〔tr〕,dr〔dr〕等,这样学生易懂易记易掌握,提高了记忆单词的效果。

2.谐音法

此方法对学生记忆单词的发音很有效。学生可根据发音写出单词的拼写。如:dangerous /'deindrs/危险的,谐音:单脚拉屎。学生一边读单词一边想起单脚拉屎很危险的情形,觉得很好笑,于是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

3.汉拼法

利用汉语拼音知识和字母想象协同记忆单词,效果很好。常用的字母想象有:o-蛋、数字0、洞;r-小草;h-椅子;p-红旗;d-轮椅;y-树杈;f-拐杖;e-鹅;ch-长椅。 如:piano 钢琴,分解成pian-o“便宜的钢琴有个洞”。学生一边读单词脑中一边呈现出一架便宜的有洞的钢琴,就能很快记住这个词。

4.新熟联想法

将新学单词分解成自己熟悉的部分,进行说文解字,再利用新奇联想便能记忆持久。如:height /hait/高度,分解成h—eight,h想象成椅子,eight 数字8,因此联想成8张椅子的高度。又如weight可分解成w—eight,并告诉学生每天舞动你的手臂(锻炼)8次你就会减去重量。这样,学生不仅容易记住height,weight这两个词的意思及拼写,且能区别。

5.连锁记忆法

此方法是将几个相近的单词进行说文解字,再利用新奇联想串在一起,这样就能根据一个想起一串。如:air空气,pair一对,fair金黄色的,hair头发,chair椅子。新奇联想:空气中,一对金黄色的头发在飘,最后落在长椅上。学生一边加以说文解字,一边加以新奇联想便能很快记住这一串单词,回忆起来也不难。又如dear,wear,ear,hear,clear这一组词可解说成“亲爱的,带上这个助听器耳朵听得很清楚。”学生在哄笑中记下这组词。

第5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二、激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多元性。思维没有定势,思维也不是唯一,发散性思维尤其多元性,为此,我要求同学们展开各自的想象和联想,并常以课文导入,如《天上的街市》及运用了想象,又运用了联想,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再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想到了陈列的物品,想到了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反千古神话传说,眼前呈现出一个具有美丽的神话般的想象世界。而我即借题发挥,再启发想象,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延伸拓展了课文的内容。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有怀疑才会批判,有怀疑才有创新。质疑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精神。有时,青少年的想象、见解会一鸣惊人,不同凡响,甚至别出心裁,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思维的批判性就是表现在不唯书、不唯上。能同传统习惯保持距离或异议,能对传统已有的甚至被认为是权威的结论提出怀疑。我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同学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句话表示异议,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部分家中养着兔子,对兔子的习性有所了解,这些同学就提出了雄兔、雌兔没有“扑朔”和“迷离”这个区别,打破了参考书上原有的传统解释,对此,我们对此加以充分肯定,言之有理,应予采用。

四、推陈出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中指出:“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笔者认为,文笔固然重要,但更可取的还是素材要新颖。记得有一片作文题为《记一件新鲜事》,结果很多同学在叙事表达上都较好,都写得比较生动,就是没有突出“新鲜”两字,缺乏创新精神,但也不乏有少数同学学出了“我奶奶穿上了红裙子”“爷爷迷上了迪斯科”等闪亮鲜嫩的新鲜事,素材新、含义深,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后我多次用这事例教育学生,作文首要的是展开思维,才能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新颖独特的好文章。

第6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记得张志公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朗读的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之间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合诵读,可以说,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来再现思想内容的一种阅读方式。根据文章内容,使用抑扬顿挫、轻重急缓的语气以声释义,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发张口语,培养语感。如臧克江的《有的人》,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接着用典型的细节和比喻,在朴质直白的字句间蕴含哲理。虽然句子长短不一,但又格律诗般严谨的节奏韵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需要求语调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感情。

加强记忆和多种形式的词语练习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求,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字求其训,句求其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练习,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当然,训练的内容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或用词素组词,如教学生用“红”这个词素来构造表示“红”的各种颜色的词:“鲜红、粉红、绯红、橘红、红彤彤、红艳艳”;或是区别近义词、同义词、褒义词之间的差别;或是用词语填空;或是比较、品味某一个词… 。经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字词的丰富积累来培养自己的语感。

在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又要重视佳句、佳段、佳文的记诵。记诵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也大有好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篇佳作是各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因此,学生一开始读它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只要时刻浮现于学生的脑海,成诵于嘴边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个人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这些东西就会丰富学生的思维材料,催促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慢慢品味出这些名篇佳作的深刻含义,有时甚至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和美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流心观察生活,善于巧设语境

第7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形象思维;空间形象;三投影;组合体;视图

引言

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能力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等等不同方面,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理解,轻记忆;重集中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想象,轻联想;重模仿,轻创造。”上述现象都是重视抽象思维轻视形象思维的表现。

1 制图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几个特征

思维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色彩、线条、图形和形体等形象为思维材料,通过联想、现象和综合等形象运动达到创造形象或揭示事物本质及其状态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跳跃运动性和可感知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下面对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1.1形象性 从形象思维的定义可以看出形象思维的对象、过程和结果都离不开形象,形象思维过程就是形象运动的过程。机械制图课包括两大部分:(1)将空间形体通过正投影原理绘制成相应的二维平面图形即绘制图样;(2)将已知图样通过思维想象空间形象的物体,即读图。不论是绘图还是读图,都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于机械制图教学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练习之中。

1.2跳跃性 跳跃性是有别于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形象思维是通过联想和畅想进行思维的,因而它的过程是跳跃式的、发散式的,利用形象思维的这一特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3整体性 形象思维的整体性指在形象思维过程中,首先在人的视觉或头脑想象中出现的往往是一个“模糊”整体形象,然后经过分析、想象、综合,逐步达到对事物各部分细致、深入和本质的认识。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过程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得到充分表现。如组合体(以轴承座为例)的绘图过程,首先是轴承座的整体形象分析,了解其工作原理、使用场合和总体形状,这是一个整体分析过程;其次是轴承座分解为几个基本部分,分析各个基本部分的功能和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绘制各部分投影图,这就是一个局部分析过程;最后,综合各部分的投影,完成最后的图形,这又是个整体分析过程。

2 教学中应用形象思维的具体做法

2.1 通过形象教学,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表象是指人们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材料。视觉的表象是通过观察获得的,经过连续的、大量的、丰富的和细致的观察,表象的储备才会不断地丰富和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事物形象,如挂图上立体模型图、在黑板上绘制的立体图、活动的三投影版、木制模型和机械零件或部件实物进行形象化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基本体――球体的三投影时,由于球的三面投影都是圆形,三个投影图之间相互对应关系很容交易混淆。利用三投影板和木制圆球教学后,使得球的三个投影是圆球的三个不同位置素线的投影这一概念一清二楚,取得了显著效果,教与学双方都尝到了形象教学的甜头。

此外,在讲课中还向学生讲明多观察的意义,提高学生进行观察物体的兴趣,养成学生多观察多物体多思考的好习惯。

2.2 应用联想方法,攻克教学难点

联系是指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历来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到这里也普遍感到吃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研究,发现现有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存在这样一些不足。截交线与相贯线(简称“两线”)是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和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在原有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讲解不够深入或不够详细,导致只是衔接不上,造成了“两线”的学习苦难。为此我们对教学重点、教学顺序做了较大的改动,首先是强化了基本立体投影规律的学习,把基本立体上特殊点在三视图上对应的投影讲解一遍又一遍,强调了一次又一次,有许多同学不理解,认为讲的很清楚了,也都很熟练的掌握了,为什么还要一再强调?到后来学习了“两线”投影的时候,方才恍然大悟,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这一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机械制图课不再难学了。学习兴趣大大增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概念的分析与综合是抽象的方法,表象的分析与综合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例如组合体的绘图与读图过程就是一个表象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如形体分析法读图,首先是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别由各个基本体的投影想象出空间形态,这样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基本体的表象。仅有这些想象不出整个组合体全貌来的,还需要对各个表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只有将个部分表象组装起来,这样才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形象。读图过程,就是一个形象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2.4 通过表象比较,提高教学效果

在形象思维过程中,表象比较是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2.4.1 比较表象之间的不同点,抓住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机械零件时,学生容易将它与组合体混淆,为此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零件是一个有特定功用的组合体,不仅整体形状都有特定要求,而且组成零件的每一个基本形体都有特定的规范,因此在绘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形体分析,更要注重结构的功能分析。掌握了机械零件与组合体的重要区别,在绘制零件图时,就会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了,就能学好画零件图。

2.4.2比较表象之间的相同点,概括对象之间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上升到一般。

2.5 强化想象训练,开发学生创造能力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在已往的机械制图课中,一个主要的训练方式是由两个已知投影补画的三个投影,这些训练的答案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分,难以发挥创造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出一些给题条件不充分,作题结果不确定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自由创新。

3 形象思维在制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效果

几年来,在制图教学中应用形象思维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验到了形象思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1有助于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手段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与理论,一些原本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就会化难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如果利用好形象思维这一工具,就会有助于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简化问题,直接突出主要矛盾和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缩短认识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之处。

3.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和想象,许多科学技术发明都是由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形象思维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剖视图和剖面图这两个概念,在初学时很容易搞混,在教师启发下,同学们通过联想,把剖视图比作照相,剖面图比作盖印,即形象又确切,直接掌握两个概念的本质,进而也了解两者的区别。

参考文献

第8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阅读 美育 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新课改的新亮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本文仅谈谈阅读教学中培育审美心理的方法。

一、感知文学作品,启动审美动机

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是审美主体(学生、教师)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开始,是获得美感的前提。这一阶段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的优劣、审美心理活动的完整、对文学作品意蕴上的把握等。按美学理论,美感的第一层次为感官上的愉悦,即所谓愉目悦耳。于是,肯定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是由文字来表现,觉得这些文字怎能做到审美主体的愉目悦耳。我认为这个认识障碍来自两个方面的忽视:一方面,文学作品使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区别于靠视知觉欣赏的图画、雕塑、陈列品和靠听知觉欣赏的故事、歌唱、音乐会等,后者的艺术形象更直观、更具形象性,前者需要审美主体阅读后才能把握其要表现的形象,更需要审美主体的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可以发现语言的美,特别是用口读出声的朗诵(非默读)的方式感觉更明显,仅那朗朗读书声就会给人音乐般美的享受,给人感官上的愉悦。如何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迈出这审美活动的第一步呢?先要排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懂得字义。应鼓励学生阅读时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词典或注释来解决。可采用先默读预习、听录音、教师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通篇文章的大意进行初步地把握。最后,要着重进行朗读活动,通过把握正确的节奏、语调、重音、情感基调等促进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尽量正确地表达出作品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充分得到发挥,并得到愉悦之感。

二、运用联想与想象,促进审美延伸

阅读过程中少不了心理要素:联想和想象。审美活动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使感知的内容大大超过直观审美对象时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

审美联想是指人在感知事物时触景生情,因而想起记忆中其它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其实质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记忆中表象的复归。比如,我们读到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这段,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为自己买东西或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读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不禁让人联想到有关的影视节目《三国演义》中气势磅礴、硝烟弥漫的古代战争场面;可由“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联想到“要把牢坐穿”的革命烈士,如此等等。可见,在阅读过程中,联想是审美客体调动自己的记忆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适时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审美联想。

审美想象要比审美联想更具自由度,更富创造力,是对记忆中表象的一种创造。丰富独特的想象力,可以使审美主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雨果认为:“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的。”老师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转化为再造成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这种转化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主要体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需要我们的大脑再创造。如小说《祥林嫂》中祥林嫂的形象,学生想象力的差别创造出来的更是不尽相同,有的倾向于重塑她的外在形象,而有的会更侧重于她的内在性格。

三、运用成功体验,收获情感升华

审美情感与其它审美心理活动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在各审美心理活动中起到媒介的作用。它也体现了美的最基本的特征——愉悦性,但要比感官上的愉悦更深入一层,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来提高美感的获得。如我在教《老山界》时,先让学生讲一些的事,激发出已有的对的敬佩之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此课时,能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山上露宿”这部分,更易于学生理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夜景的描写方面,学生在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语句时,感到是一种享受,也体会到了溶入其中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但,由于审美客体(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识与能力的不同等,造成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审美经验的差异,势必导致审美情感的满足程度与受到情感熏陶效果的不同,教师不可急功近利,既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又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缩小这种差异。

四、通过思考评价,提高审美层次

第9篇: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范文

        一、联想创作课

        联想创作课是借助图象或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并经过加添、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情节。借助图象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不让学生死板地临摹范图,要求学生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创造。例如,面对一辆汽车的临摹图,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临摹加添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图,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加添出汽车上的装饰、乘客及汽车周围的公路、行人和环境;第二种,临摹联想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创造一种或几种新型的汽车图形。

        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校园写生联想创作课:第一种,设计成写生加添创作课。要求学生先如实写生校园建筑,再通过联想添画上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飞翔着和平鸽、教室前盛开着鲜花、操场上竖立着五星红旗和师生们做着各种课间活动。通过联想把校园画的更美好;第二种,校园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校园,通过联想,画一座新的校园,或理想的校园、未来的校园。

        联想创作课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临摹课与写生课的趣味性

和创作因素,既训练了学生的临摹与写生能力,又训练学生的

形象思维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三、自由想象创作课

        启发学生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去自由的想象,随意的表现,任意的组合,创作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可以创作人到外星球生活,飞行走路,遥控干活;可以创作植物、动物像人一样会说话、有生活、有情感。要教育学生明白,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思维的规律、时空的限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四、梦幻创作课

        让学生把记在脑海里的梦,或甜蜜的梦,或痛苦的梦,或真或假,都可以把梦中的形象或故事情节画创作成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愿望,崇高的理想或虚妙的幻想,无论是否能实现,都可画成画展示出来。

        五、猜想创作课

        教师设计一些问答题,谜语或画谜,要求学生不用口答,不用笔答,而是用绘画的形式解答。这种课型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例如,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用说,画在纸上给教师看。这样每个学生都创造一种外星人的形象。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