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校园 以人为本 区域划分 植物 私密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景观设计从我国古展至今,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园林景观,比如在江南一带的园林,其景观设计是我国的一个里程碑,在道路、植物、公共建筑等多个系统中都有非常严密的讲究。我国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室内设计在我国差不多已经达到一个几近饱和的状态,而且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比较多,虽然景观设计暂时不像室内设计那么成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对用地的硬性要求,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具体化。本文以校园景观为例,对校园景观规划展开探讨。
校园景观首先应该考虑“以人为本”。校园是学生所居住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二个家,学生时代,他们在学校停留的时间可能比在家里要多,所以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校园的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大型区域的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应该更加倾向于居住型,所以采用轴线式和围合式设计比较合理。轴线设计考虑到学生在校园穿行中避免走过多迂回的道路,给学生的学习提高效率,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另外,道路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以人为本,校园是安全第一,在道路设计上要划分好车辆道路和人行道路,人行道路不能过于窄小,因为学校人员较多,而且上下课集中,所以道路应该宽敞一些。还有一点是学校的排水系统,这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地面的设计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下设计的排水系统,比如广州地势较为平坦,某些高校又处于一个地势较低的地方,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够合理,会在雨水天气造成积水,对校园交通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出行。
校园景观的区域划分要合理。区域划分是景观设计非常注重的话题,在景观设计里的草图设计阶段,就已经把区域划分好了,校园的主要建筑一般有教学楼、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各院系系楼、体育馆、学校超市等,一般这几个区域的距离不应太远,纵线不宜设计得过长,相对集中会比较好一些,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在这些区域运动时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宿舍、教学楼和图书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布置应该远离喧嚣的地段,比如不宜靠近外部公路、噪音过大的地段,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如果在不可避免的情况,应该在学校内设立绿化隔离带、隔音板等一些隔音设备,减少噪音的污染。
校园景观水景的布置。一般大学校园里都会有一大块的水域,作为校园的中心特色,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水景周围也是师生在休息时间经常停留的场所,因此周围的道路不能过于狭窄,考虑到安全问题最好设置栏杆作为安全的措施,水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最好设计成活水,即流动性的水域,避免水体遇到其他物质发出异味,因为一般水景会设置在各个区域的中心区,方便每个区域的人员的集中,所以水体的保护措施也是相当重要的。
校园景观植物的分布。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据了大量的面积,一般在主要干道上布置较为高大的乔木为佳,比如凤凰木、木棉、紫荆、小叶榕、大叶榕等,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装饰,因为这些乔木有很好的遮阴效果,这些是主要干道,会经常有人员的穿行,这些乔木不但可以遮阴而且还能隔音,在一些次要干道,比如进入校园广场的道路、进入宿舍的道路,一般会种植一些灌木或者灌木丛、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因为这些植物主要是观赏价值比较高,装饰效果较为突显,所以一般也会在校园校道内大面积的种植,这也是学校常用的植物装饰手法。
校园景观设计尽量提供私密性的空间。景观是一个公共性很强的室外空间,人们在校园游玩过程中,一般都会停留在某个地方休憩,而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特别是家庭式或者情侣式的出行,对私密性的空间要求较高,私密性的空间在围合上一般比其他空间要严格,比如周围的灌木较高,座椅较少等,利用一些景观植物或者硬性条件比如水景,对该区域进行划分, 而且一般私密性里景观设计应该趋于别致,私密性的空间给人感觉是一种安全的感觉,并不是从隔绝的角度去理解,校园是一个交流的区域,尽量避免设计一些完全封闭或者隔绝的空间,这一点可回归到一开始文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私密性空间不只是考虑到私密性空间里的人,对应的幅度应该更广一些,做到尽量考虑到每一个人。
校园景观设计在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从以前以教室为核心扩展到以多个区域为核心,这是景观设计细化的结果,从宏观的城市规划设计,到校园、小区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建筑艺术
l 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 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 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 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 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转贴于
误区四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 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 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 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 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我国近海岛屿可以分为有人居岛屿和无人居岛屿两大类,在有人居住的岛屿中,人的一切生活依赖于岛屿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居民多数以捕鱼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农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作为补充产业,近年来旅游热也为近海岛屿带来新的经济活跃因素。由此,海岛所呈现的景观要素也存在自然原始景观与人为改造景观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在有些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区域则相互排斥。海岛自然景观要素一般在海岛景观构建体系中占主要地位,除山林、礁石、沙滩等具体地形地貌景观外,天空无穷的变化、日出日落、潮涨潮休的自然环境的更迭更为海岛自然景观带来丰富的遐想。人造景观包括人造的建、构筑物和人们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造,比如住宅建筑、道路、堤坝、种植园、码头等。这些人造物有的可以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有的则显得格外对立,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有的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
2海岛现状景观的优劣势评价
景观做为地理实体,具有非常明显的视觉特征,并将不同的空间单元和功能关系组成在一起,景观本身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的评判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肖笃宁在研究中对于景观评价的内涵归纳为六个方面:景观的稀有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景观的美学价值及景观的资源性。就一般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天然海岛来说,将会获得较高的评价等级,比如景观的稀有性,我国大小岛屿总和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8%,相比于陆地而言明显属于稀有资源;而岛屿所拥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山林、溪流、岩石、海洋、岸线等多样化的景观类型,具有景观多样性;岛屿所在的海洋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等附加值使得岛屿景观具有显著的功效性;我国海岛多处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天然的温湿度调节和天然氧源具有景观的宜人性;海蚀景观、海洋多变的天象景观、丰富的海岸线景观丰富了海岛景观的美学价值;在生态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海洋旅游、渔家乐海岛游等旅游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海岛景观的资源性。
3海岛渔村景观设计方法
海岛渔村景观设计应从依据现状景观特征、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游客容量、旅游休闲活动需求,以及生态需求等从村域、村落和节点景观3个层面进行设计。村域层面的景观设计范围不是单纯的村子的行政界限,而是具有完整景观单元的地域范围。其边界可以是道路、建筑、围墙、农田等人为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沟谷、森林、海岸等自然边界。村域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景观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景观具有明显的边界,同一属性的景观应尽量包含在同一设计范围内,边界内外的景观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应在设计范围界定时同时被考虑的。景观的延续性是指设计范围内的景观与景观之间存在的联系,边界内外的景观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两者不是割裂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界限的景观对内部景观的强烈作用,视线范围内的一切可视物体都是景观的一部分。村域的景观特征大多数是以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景观背景的设计。景观分区的方法是区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景观的自然属性,可以分为森林景观区、农田景观区、湖泊景观区、河流景观区、滩涂景观区、村落景观区等。
针对不同的景观分区制定不同的景观设计策略,例如保护、更新、改造等。村域自然景观主要是生态与生产功能,而针对于旅游者,这部分景观的功能则是以观赏为主。因此路径的设计尤为重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将路径分为海岛居民生产生活路径和游客观光游览路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路径在空间上可以重叠,也可以分离。在我国的大多数海岛中,生产生活路径往往不是经过规划和设计的,而是在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路径一定是最便捷舒适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慎重的对待现状道路,本着方便使用的原则,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的路由。游览路径主要是服务于游客的,应根据旅游休闲内容以及海岛景观特征进行路径的选线。根据设计区域的面积大小,路径可以是车行道路也可以是步行道路。游览路径串联区域内的主要景观区,游客沿路径可以观赏体验不同的景观。村落层面的景观设计是指民居集中的地区的景观设计。海岛地形一般比较复杂,村落也比较集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朝阳背风的区域居住。村落功能以居住为主,随着旅游开发,村落的功能也逐渐转变。在众多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中,长岛模式对原有海岛景观的改变最小。长岛‘渔家乐’是依托旅游景区和休闲渔业,具有海洋景观特色和渔家生活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体验等行为的新兴的旅游产业,以旅游者吃住在渔家庭院为主。
长岛渔家乐主要特色是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其理念是自然的环境、纯朴的渔家、简单的生活,给游客提供返朴归真的异质文化体验。在以“渔家乐”为主的村落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原住民与游客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同时也要为两者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场所空间。村落景观设计包括村落景观功能组织、交通流线设计、街巷空间设计、广场空间设计、渔家乐建筑与庭院改造设计等。节点景观设计是指具有景观特色的场所或者居民、游客活动集中的场所的景观设计。节点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场地行为活动展开。对于发展旅游的海岛渔村来讲,海岸线是最具特色的场所空间,尤其是沙滩岸线。沙滩岸线承载了渔民备海、游客休闲的活动,是渔民与游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景观设计应该为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也要为二者的交流创造场所。交流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海岸线景观设计与其他节点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岸线空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要素和面向大海无限延伸性,同时宽阔的海面和变幻莫测的天空也是景观中的重要要素。不加修饰的海岸线本身就是最优美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任何人为添加的要素都应该与自然要素充分的融合,不应该破坏原本的自然之美。
4结语
关键词:设计原则、发展、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必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首先,现代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人性化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景观中任何一种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考虑其多方面的因素,其任何设计都是没有意义和结果的。由于当今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保的问题,绝不能因为盈利或只图美观而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滨水空间景观赋予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应服从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和环保为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景观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以后,尤其是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风格、流派、以及细部的安装上,由于城市不停的发展和变化,它开始强调设计的功能与使用、行为与心理、环境艺术与技术等,以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该说后者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要保证一个区域各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美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经济以及现状背景等,综合整体的研究其空间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等。例如,在滨水公园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首先要以满足人的不同行为需要考虑大的分区,比如:亲水区、活动娱乐区、景观休闲区等,例:(图1-1、图1-2、图1-3)
图1-1 亲水区图1-2活动娱乐区 图1-3景观休闲区
图1-1、图1-2、图1-3来源漩门二期滨江小区掩护景观
从整体上把握,还有各个区域的连续性和趣味性等等;结合自身毕业设计,其滨水区域是一个约米的狭长的沿河地带,这就些现状和背景就要求了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具体上就应该考虑:人的行为、功能区、静态区和动态区、道路等各种设施的比例尺寸大小以及人步行多少米就需设一个节点和入口等等;在设计中,同时还要考虑它的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所以: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
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境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设计。这是历史已和前人已经鉴证和发表的,它涉及的学科专业极为广泛综合,例如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宗教文化、历史学及心理学等。现实生活也说明了这一点,滨水公园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人性化的范畴,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方,设计就会存在缺陷,或许就因某一点设计的不到位从而影响到整个环境。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尤其是在滨水公园景观中,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和其他普通公园是不同的,尤其是在水域功能空间。所以,滨水公园是一种多个具体目标和功能空间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为审美的需要,其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因地制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园林绿化、周围环境等,从紧张的城市生活到开阔放松的海滨公园都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遵循环境心理学,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对滨水景观进行综合设计,使其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其共享性——陆地与水域的相互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同时,当今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也极具它的复杂性:交通、园林绿化、娱乐空间、休息区、观赏空间以及辅助服务设施系统等充分体现它的综合性,若以时代的信息语言来说,就是以建筑为硬件、以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环境小品为节点,各种技术手段在其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滨水区通过多种元素的塑造,充分体现其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设计及方法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不仅是它的“共享性”,同时更体现在它的“关联尺度”上。而关联尺度就是指景观环境设计中整体设计的功能、形态、空间、路线的关联尺度,是表现人们行为动线的尺度。这个尺度合理化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愉悦的新的心情。反之,会带来麻烦和不比要的困惑。所以在具体设计上看: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和性设计就是在于合理化地整体布局。在分析和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参照人体工程学,按照人们的活动的尺度、行为习惯、功能需求、动机和目的来构造景观中的关联动线,例如,人行道路的宽度和长度、人流车流路线、空间区域的连续性、隐蔽与半隐蔽等,只有通过合理的划分区域和范围,才能给人提供人一个理想的完美空间。
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历史早已见证:“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与明确、多样与统一’,而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整体性在现今人口众多,车辆拥挤的城市中,尤其显得重要。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美感。”
再者,“多样与统一” 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 陈燕静.水景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黄文献.景观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3] 荀平.景观设计创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滨海新区将建两大生态环境区[J],天津日报,2007.4.5。
[5] 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4.4。
[6] 林焰.城市滨水开放空景观的建设与保护[J],中国园林,2004。
[7] 陈淑光.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J],景观中国,2007.1。
[8] 易敏、沈守云.浅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06.6。
关键词:荷兰;现代景观;景观师
荷兰这个小而低平的国家,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空间,来超越它那狭小的边界。虽然荷兰的设计师,包括景观师、建筑师和规划师,有着各自不同的设计观点,但是在一件事情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自然和人造不绝对是对立的。也许有一段时间,地图上的红与绿可以解释为互相对立,但是现在大多数设计师认为,它们是同属于一个大的人造环境中平等的两个元素。尤其是荷兰这个与自然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每1 km2的土地都要规划,即使是自由放任区。自然和人造的概念失去了最初的含义,不再表现为绝对的对立,而是一种模糊的关联。荷兰著名景观设计师安德烈•豪伊策(AdriaanGeuze)就认为: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自由放任也是一种塑造自然的方式,即使采取科学的手段也是如此。自然和城市也不再独立的分开,而是彼此互相融合。自然通过技术正在变得完美,城市正在无法控制地扩展成城市森林。因此,在荷兰当代的设计实践中,各种各样的红与绿的混合形式,都是可以想象的。这使得荷兰设计师的设计更加自由。在过去的几年里,“柏油森林”和“混凝土森林”成为谴责现代建筑和城市主义产物的滥用的字眼。现在, 这些景象获得新的共鸣,许多设计师已经从中看到了迷人之处,产生了很多由于土地的高度使用而激发出来的景观和建筑紧密交织的作品。
一、荷兰典型景观设计作品欣赏
在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由MVRDV事务所设计的荷兰馆(图1~3),体现了一种“堆叠景观”。建筑师努力将景观与建筑“堆积”在一块,创造性地表达了荷兰的复杂性和密度,是荷兰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景观不再是附属物,而是彻底与馆体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这个国家的各个方面。荷兰馆由叠在一起的7层景色组成,立在一个满是鲜花的花园中。由于荷兰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因此,参观者应从上到下进行参观:屋顶是一个水和风车构成的风景,原先将水从海平面以下的开垦地中抽上来的风车,今天成为获取风能的手段;在屋顶下一层,是一个“多媒体剧场”,在这里,让人们认知这个国家和她的1 600万人口;再往下,到达一个人工森林,它代表性地反映荷兰的技术革新;再下一层,是荷兰的“根”层,高度民主发达的基础设施(道路、海港、隧道),才使荷兰有了今天的成就;再下一层展示的是其创造性的生产力,它已经将从海中争取来的地区,变成了肥沃多产的花园,是荷兰风景中的“花”层;最后一层,是“沙丘”风光,展示的是荷兰人已经用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性,改造了他们的土地。水、风、人的意志,带领着荷兰这块土地前进。
掩盖建筑也是共享景观的最好方式。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新图书馆,位于校园内著名的公共礼堂“奥拉”的后面。“奥拉”是一座巨大而造型粗犷的混凝土建筑,在这样的地段里,似乎任何建筑都很难与之取得和谐的关系。Mecanoo事务所将新图书馆的主体,设计成一个巨大的楔形,坡面上满铺草皮,与“奥拉”周围经过重新设计的环境构成一个整体,巧妙地避开了与之任何可能的冲突。这个草坪覆盖的坡屋顶,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散步和休息的场所(图1)。
景观与建筑在平面上融合布局,也能产生景观和建筑紧密交织的作品。乌德勒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庭园,由Mecanoo事务所设计,是一个含有3个各具风格内庭的3层建筑。设计师认为,系馆不仅仅是个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它应该为师生提供非正式聚会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一起交流、学习、休息。因此,追求轻松的气氛和灵活的布局,成为设计的中心。建筑平面布局非常活跃,自由开放的空间,随处布置的聚会场所,都体现了这一点。整个建筑的核心是3个设计别致的庭院,宁静的“禅院”、葱郁的“林院”与流光的“水院”。多数建筑从房间或公共空间中,都可以欣赏到庭院的景观(图2)。
由于土地的高度使用,激发了很多设计师的思考:为什么公园不能在垂直方向上发展?为什么不能克服重力的限制?自然为什么一定要依附于土地?这多是一种研究性的项目,最后实施得很少。MVRDV曾经设计过一个有29户的公寓,每一户都有一个阳台作为悬浮花园的形式。所以,当植物长大的时候,建筑结构就会隐藏在高40 m的森林中(图3)。
二、荷兰景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一)荷兰景观发展的地理因素
荷兰位于欧洲主要的三角洲地带,素有“欧洲大门”之称。然而荷兰近2/ 3 面积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近1/ 4 是花了几个世纪用人工围海所形成。国土狭小,地势偏低,所以荷兰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造并维持这片土地的宜居住性。从一开始与肆虐的大海斗争,到通过填海围湖来获取土地,后天开发的土地资源使荷兰人懂得如何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从而形成了理性与功能性结合的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
20 世纪的后半叶,荷兰城市化迅猛发展,大片开垦出来的珍贵土地用于建设住房、休闲娱乐场所、生态区和工业区。这个时期,风景园林在荷兰的乡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脱离园艺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和一个成熟的专业领域,荷兰的景观园林开始走向了更广的范围与更深的层面。
(二)荷兰景观的地域特点
1.人造景观取代原始自然占主导地位
荷兰人有句自豪的谚语:“上帝创造世界,荷兰人创造荷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荷兰成为一个与自然有着独特联系的国家。在荷兰造景的最初阶段,大片土地是由填海或填湖所获得,到19 世纪末时,几乎它的每一平方英尺土地都经过了改造。所以,荷兰的最独特之处莫过于:未经开发的自然在荷兰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就已完全消失了,人造景观占了主导地位。在荷兰,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在高密度环境中营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成为荷兰建筑师、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们长期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2.集体治理的“圩田模式”
17 世纪,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荷兰获得全面胜利。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城市发展从此渗透着现代文明,理性主义精神成为荷兰现代艺术和城市建设中隐含的价值体系。由于荷兰的很多大型水利项目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因此,进行每一项工程之前,都要进行大量协商与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国际著名的“圩田模式”。体现了一种民主制度。“圩田模式”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成为景观设计前各方的咨询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决议都经过了最大限度的争论与商议,设计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充分体现了荷兰式的自由、平等和宽容。
3.实用至上的功能主义原则
荷兰文化崇尚理性务实,一切都以解决问题为主。英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等级观念深重,法国的帝国主义气息强烈,德国的哲学氛围浓厚,而荷兰结合加尔文主义,发展了独特的汉堡文化,它重视普通人的节俭生活,避免华而不实。这样的文化底蕴结合荷兰围海筑堤获取居住空间的历史因素,形成了高度城市化的、功能性的线状景观,成为功能主义高于审美主义存在的典范。荷兰的景观是人与大海相斗争的产物,是荷兰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荷兰的景观园林意在用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的巧妙空间与独特形态来打动人,而不在于用最高档、最豪华的风格与材料来显示高人一等。
三、荷兰景观的时展及其影响
在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荷兰景观设计在兼收并蓄各种外来景观设计风格的同时,又根据荷兰的地理条件加以调整,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现代的荷兰将这些文化遗留的景观作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同时将建筑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景观中,同时结合有久远历史的视觉艺术形体,荷兰的景观园林呈现出折中和多元化的趋势,并且突破了历史的应用范围,成为新的设计元素,广泛活跃于各类设计领域,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挑战有水资源使用和洪水控制、高密度城市居住、改变过去殖民主义的消极国家形象、保护富饶的土地和成熟的社会福利民主政治体系以及与不同族裔的人共同生活,特别是在河流三角洲和沿海地区。荷兰在大尺度的土地修整、保护、修理和重建领域方面无疑远胜其他国家,随着人们对于以景观作为解决当代设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关注逐渐增加,荷兰的经验和实践更加频繁地被引用,荷兰的景观设计引起世界范围的瞩目。
现代荷兰的诸多景观设计理念和创作风格,是整个景观设计师群体和建筑师的智慧结晶。纵观荷兰的景观设计,如何尊重自然和环境,以及对土地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努力实现艺术、功能和技术,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向荣,张晋石. 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J] . 中国园林,2002(3):118-120.
[2]陈锈.上帝是否还在细部之中―评建筑细部―――荷兰建筑师对他们概念的形象化[J] . 时代建筑,2005 (2) :81-83.
[3]云蕾,陈超. 荷兰园林的艺术魅力[J] . 风景园林,2008(5) :227-22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引发的多种环境问题使人们的生活远离了自然环境。因此,为了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人们日益重视将室外自然景观尤其是园林景观经过设计改造和布置后移至室内,与室内环境融合一体,形成特有的室内园林景观。本文以室内景观设计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室内园林景观的运用与设计。
【关键词】
城市化;自然环境;室内园林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逐渐远离了自然环境。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意识到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文明的发展或是社会的进步,人类都不能从根本上脱离自然环境。在远古时代,人们将没有来得及食用的植物种植在室内的器皿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室内景观的原型。随着植物室内种植的进行,人们发现除食用之外,室内的绿色植物同时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使用多种方式将自然景观引入居住空间,使得室内景观方式、内容不断变化、不断丰富。
1 室内景观的概念
室内景观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创造的环境,以供人们观赏之用。室内景观进而又可以分为室内或半室内空间的植物花卉、景观小品等。通常一个室内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有景观设施、绿化、水体、公共艺术品等设计要素。
2 室内景观设计的分类
由于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比是隔离的,因此室内的景观必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室内景观从空间形态上划分可以分为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三种,下面我们分辨探讨三种不同空间的设计特点。
2.1 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将一定的空间完全性地限制起来,与室外空间完全隔绝的独立空间。
封闭空间的景观设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类型。封闭空间的优点是空间大小人为可限制,设计方案易于制定。由于封闭的空间下景观的设计是在空间一定的前提下进行,所以此种景观的可规划性较强,可控制的因素也较多。由于空间封闭,设计者可以不必太多考虑与其它环境的协调,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进行设计。然而封闭空间也有其典型的局限性。由于封闭空间的空间大小有限,所以植物、景观的采用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大小,使景观的尺寸与空间相协调。另外,因为室内空间的温度、湿度、光照与室外截然不同,设计者要考虑到封闭空间环境因子的控制和植物景观的选取。多数植物对光照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封闭的空间往往光照量不足,这就需要设计者考虑如何在封闭的空间内实施更多的光照。为了植物能够获取更多的光照而正常生长,现多采用透光较好的材料作为封闭空间的材料,如玻璃等,然而玻璃材料也存在需定时清洗、易碎等缺点。在室内温湿度上可控性相对容易。设计者可以通过室内取暖的方式提高温度,室内流水景观的方式提高湿度。
2.2 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是指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的中间形式,即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半开敞空间打破了封闭空间的局限性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首次在建筑空间中提出了灰空间的概念,是指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半开敞空间的广泛使用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使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建筑体自然过渡、融合。此外,半敞开空间可以弥补建筑设计中的某些不足,增加设计美感。此外,此种设计建立了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自然联系,使人们在室内空间内亲近自然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典型的半开敞空间是阳台、过厅、廊柱等建筑体。阳台是为常见的半开敞空间,几乎见于所有的住宅中。人们多数在阳台上种植花卉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自然衔接。而在较复杂的建筑体中,廊柱和过厅的作用更是将不同风格的建筑良好的过渡连接,使人感觉新鲜而不突兀。
2.3 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泛指建筑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以及城市的广场、道路、庭院等的自然与非自然空间。
在创造人为的开敞空间时,人们常常是依景而建。设计者将暴露于室外的空间加以利用,进行人为的设计和改造,将人为设计与自然环境结合,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如室外公园的建筑、屋顶花园的设计等,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关系。
3 室内景观设计的创造方法
室内景观作为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相关、最便捷的美化环境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按自然景观的分类及其特点将室内景观设计的创造手法分为直接引入法和借景引入法两种。
3.1 直接引入法
直接引入法是相对简单的室内景观设计方式。人们将植物、山石、雕塑等景观要素直接引入到室内空间,使人们可以在室内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3.2 借景引入法
借景是将室外景观元素引入室内空间并与室内空间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在室内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把室外景观融入进去,达到室内外空间交融、联系,使人们在室内欣赏庭院美景。
4 结语
人为的室内景观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延续,将自然的元素引入室内空间是当今景观设计的潮流,也复合绿色环保设计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的前提下中,加入时尚元素、文化元素、信息元素,是今后室内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庭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算一算,自己从事设计也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些似乎是只有新人才会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在我这个“老”设计师的脑子里呢?是因为我的不成熟?还是我的“不满足”?
小时候在农村自然环境中的深刻记忆,让我常常想念。自然的丰富和美丽,也让我常常怀疑我们做的所谓设计。如果将自然定义为一种美好的、变化的和丰富的景观,那么,有了自然的“设计”,为何还需要我们这些景观设计师呢?换个角度,我们这些景观设计师的“必需”,是不是因为自然环境受到了损害?是不是因为自然无力修复我们人类给它们的伤害,或者是这些修复来得不够及时,才成就了我们这些景观设计师们的粉墨登场?
坐在飞机上,俯瞰人类正在俘虏的地球,一个个城市和村庄就像
个个长在地表上的病瘤,其间伸出的道路就如病瘤往外延伸扩散的触角……本来属于自然的地球,正走在“人工化”的进程当中,呈现出一幅可怕的图景。人类几乎无尽的欲望正在不断地切割地球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得地球的人工化不断加剧。就如人类身上癌细胞的不断扩散最终杀死母体然后自己也会死亡一样,人类对地球的人工化最终也可能毁灭人类本身。
因此我意识到:我们所进行的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介乎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种媒允是一种对自然的疗伤行为,试图将越来越远离自然的人们拉回或拉近自然,并重新认识自然。这种媒介,有时是在人工切开破坏了的自然土地中,对这部分土地进行自然的缝接、再生和恢复,同时加以一定的附加值,再为人类和自然使用。通过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一种近似自然的场所,或者,这些场所本身就是人们接近和观察研究自然的放大镜。
最近读了两本书:弗兰克・劳埃德懒特的《赖特自传》(杨鹏译)以及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自然的建筑》(陈箐译)。深感共鸣。
我们知道,赖特以有机建筑闻名,他一辈子的建筑实践,都是以与自然、地形等有机结合作为出发点。在他的以五个篇章构成的自传中,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引言,其中的四篇引言。就是以四季的描述语言构成的。可见“自然”在赖特建筑设计理念的生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在他的建筑中,赖特通过自然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的悬挑,空间形式的巧妙构思等,时刻保持着与自然的对话。赖特的日常生活,也是终生保留着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他把工作室(东,西塔里艾森)放置于纯粹自然的环境中,从身体和精神上常常与主流人类社会保留―定的距离,
隈研吾在《自然的建筑》中,提出了一个“粒子建筑”的概念。他利用百叶窗(粒子的别名)等观念进行思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不同材料不同形态但又隐含了自然建筑思想的多座建筑名作。
不止赖特和隈研吾,世界上太多的建筑大师都从自然中吸取了养分,最终发展出他们各自独特的建筑哲学。人类的成长。总处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管人类有时多么自大,自然的滋养和棒喝总是启迪和提醒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
整天与花草树木山石水体打交道的景观设计师,其实离“自然”更为接近。但是,停留在简单的对自然的模仿和重现,并不是很好的设计,那将仅仅是模仿。已经沾染上人工气的景观设计,应当超越这种简单的模仿,甚至要超越对自然的简单疗伤,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作用,让人们通过我们的设计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自然。
关键词:山地住宅,生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山地住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山地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和生态脆弱性特点,设计更应突显人与环境共生的生态观;另一方面山地住宅建设在改造地形和室外工程方面所占投资比例往往较平地住宅大得多,规划设计对山地住宅的工程造价影响也特别大。需要对山地住宅的特征与建筑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的对策及其具体手法。本文结合山东济南枫丹白鹭住宅区设计实例,对山地景观设计进行论述。
二、山地住宅概述
所谓的山地住宅,就是指建在山上或山下的住宅。山地建筑可以使建筑的自由形象容易突出, 可以创造最好的人工视觉效果;山地建筑的自由环境空间形式比较优越,视野开阔,具有较好景观,再加上气候的原因,山地建筑的空气质量比山下要好。 这是山地建筑最突出的特点。 评定山地住宅质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空气的质量,二是周围环境的绿化率。山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步移景迁,或蜿蜒而上,或蔓延而下,俯首为景,仰首为美,生活就应该是一种包裹在风景里的状态。同时山地代表了一种超越,每一次归家,拾级而上,居高临下,象征了一种积极、向上、果敢的生活态度。
三、项目简介:
枫丹白鹭市区的优越位置,不仅是其区别于城郊别墅与度假别墅的独特之处,也是它融入城市的和谐之处。大纬二路在济南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因为它的历史,更是因为它直接联通到济南的老城区市中心。而近些年老城区的发展愈加迅速,众多商业中心的建成更增添了繁华气息。有这样一条动脉道路连通家的宁静与中心的繁华,便利之处不言而喻。同时,枫丹白鹭还恰好处在两大商圈的直接辐射之下:英雄山路与阳光新路。
项目占地70余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米,集50栋联排别墅、独栋、双拼别墅于一体,恢弘成就低层、低密度高绿地率之城市中心半山豪宅!
枫丹白鹭松林环抱,峭壁围合成天然屏障,向南眺望起伏连绵的南部群山,向北俯瞰泉城繁华都市,可谓隐于山中不离阜盛,有山野之趣而无僻远之劳,是极为珍稀的市中心山景别墅群,是理想的兼顾生活与工作的第一居所。
3.1、济南枫丹白鹭的景观设计理念
3.1.1因地制宜的更高境界是情景交融。
山地住宅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尊重地形、结合地形,从建筑布局上,山地住宅应尽量保护山地特有的地形特征,依山就势,使居住区的建筑有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建筑美感。由于高低错落,能使住宅的采光,通风条件进一步改善,在视野,间距上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景观与建筑结合更是格外精彩,山地独特的地形,形成了自然的竖向景观。
3.1.2因势利导,多样的交通组织形式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为原则进行布置。道路交通组织形成车行系统纵贯各组团,步行系统整体化的人车分流总体特点。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原则,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3.1.3充分绿化,维护和改善原有的生态平衡
在山地景观设计中,要自觉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观念,尽可能保持地表的原有植被,并充分保护利用原有树木。充分绿化,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居住区原有的生态平衡,还能降低新建城区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3.2枫丹白鹭总体布局
枫丹白鹭北面结合崖体,设计观景和挡风一体的维护体系。将山前城市的立面以240度的视野收入,同时逐级而上,山石、玻璃、钢板这些强对比的材质经过挤压与石形相合。形成安全的涉险感受,又似无限风情在险峰。
东面结合现状的松林,铺设一条幽深的通道,紫气东来。郁闭的林形成绿墙,路端将是一片大树的林,潺潺的溪水从石缝中析出。一座古典的城堡掩映在林中,建筑嵌在山石之上。巨大的平台驾驭这种对接关系。如莱特的流水别墅,建筑与自然相互咬合。溪水从建筑台地之下流过,光从树叶中拉下斜影。照在建筑的墙体上。闪耀的光和生机在一起晃动。这是桃花源的尽头。只是武陵春色豁然开朗之后,我们将通过古堡进入神秘优雅的山上花园。
从南进入,需要经过一条冷廊,这是爬藤缠绕的隧道。将阳光中和后,落入下面的沙地。林中草地上镶嵌着几篇漂亮的大笔画。那是春天的鲜花池。冬天的白沙池。也是孩童的乐趣之地。
西端的花园:静谧的喷泉从一个巨大的石斗中溢出来,落在碎石之上。平静、无声,而一只银色的白鹭停在石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
3.2枫丹白鹭的水景主题
山无水不秀,水在山中如神龙般变换多端。瀑布、跌水、涌泉、水洼。山石上的青苔是水的痕迹,水沿着山缝和爬山虎同在。在足够厚重的石壁下,阳光不能将石块晒透,雾气、露珠就被集合在山阴和背墙之上。形成函水层。将显水和隐水结合设计,是绿色设计的特征。
例如:小式:古有三千尺,今朔山前丝!将山和人直接联系,以如丝的细水从巨石之上飞花而下。落入山下用大石围成的水潭。将自然的园石与水结合,宛自天开。
中样:一线泉涌,以宽为美,清泉在黑色的巨石上流淌,宛若巨大的砚台,在被天地之灵涓洗、磨砺。
大成:清晨的雾水,午后的松香。无形但无处不在。有益而生发不潮。水的蒸发、升腾, 降雨、结露;在植物中、在呼吸间。
山庄名曰枫丹白鹭,是借法国著名的拿破仑行宫之名,翻译过来就是“蓝色山泉”之意,保证那片幽兰的其实是周边两万公顷的森林。充当了水的净化器。对于我们的山庄,流水不腐;保证园林中水脉的通顺。是水有神韵的关键。
3.3铺装
铺装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营造空间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起到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景观的艺术表现力。在坡地景观铺装设计中要慎重考虑防滑功能,选用火烧面花岗岩、耐火装、砂岩、洗米石、透水砖等是理想的材料。铺装图案选用抽象几何形式,体现时代美感。
3.4植物配置
住宅区有各种类型的挡土墙,绿化也因此从平面转为立体,呈现出主体竖向的格局,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空间表现力,产生丰富的景观层次。突出季相变化,春季:发芽早的垂柳,开花早的樱花、榆叶梅、紫荆、白玉兰、紫玉兰等;夏季:枝叶繁茂的国槐、马褂木、香樟等,颜色丰富的红叶石楠、银杏、红叶李以及花期长的紫薇、木槿等。秋季:主要以观叶树种为主,如红枫、枫香、鸡爪槭等。冬季:景观主要以体现常绿的主题,如红瑞木、桧柏、雪松、香气四溢的腊梅等,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
五、结束语
总之,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构筑一种生活模式,景观的每一个空间,每一步台阶都规定着使用者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山地住宅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应该处处从生活入手,让景观的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利用山地住宅特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创造出拓展人们空间感受,增加人们情感体验的场所空间。让住户在身心愉悦中营造充实的居住空间,并在这样的空间里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洋:《基于生态原则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05期
[2] 沐 立:《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探讨》,《南方建筑》,2006年10期
[3] 谷树忠:《山地住宅的宜居性与生态保护》,《今日国土》,2007年01期
关键词:别墅;庭院;景观;设计
1 别墅庭院设计概述
1.1 概念
庭院设计的一种,专指借助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各种手法对别墅的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庭院设计,对于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1.2 设计范围的特性
1.2.1 别墅庭院设计范围及要求。别墅庭院一般指在环境优美的地带或私人住宅基地,供人居住和休息的独户住宅,它由起居室、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储藏室、健身房、车库等几部分组成,能包容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并具有一定的舒适性、实用性、灵活方便性、轻巧简洁性。由于拥有别墅、私人庭院的人群生活品味不同,个人喜好和经济实力不同,文化素养和休闲娱乐风格不同。要想协助业主做好私人庭院的绿化美化,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1.2.2 特殊性。别墅庭院是属于业主个人的私有空间,业主建设可随心所欲,但必须掌握几点:一是耐看,在面积不大的空间中营造出既省钱省力,又典雅别致的布局;二是考虑排水坡度及排水设施的配套;三是注意防火、防盗;四是方便业主生活起居。
1.2.3 周边植物与公共绿地。周边植物的配置应考虑能起到分隔作用,如乔木,如槐树、榆树、白蜡。公共绿地主要是指每户私人用地之间的界限,目前,常用简单的栏杆、绿篱或灌木丛。要求植物材料无毒、无刺,外型整齐,且耐修剪的植物,如水蜡、珍珠梅、连翘等。
1.2.4 空间的延伸。庭院是人为化了的自然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人们除了室内空间的活动外,还需到室外空间中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抚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感受聊天、散步、娱乐等日常休闲活动,使人们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这就是别墅庭院中的主要景观要素。
2 设计基本原理及布局
2.1 设置突出焦点
小庭院空间有限,切忌把所有的庭院元素都运用在上面,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在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个焦点,强化焦点,其它元素均起到衬托作用。焦点可以是水池边上的一件动物雕塑,也可以是一组坛罐,焦点要与庭院风格相协调。原则上,同一视野中只能有一个焦点,因为焦点多会导致景致混乱。在设置焦点时,周围可见的视域应简洁,以保证没有景物与所选的焦点相冲突。
2.2 合理布置水景
在处理空间狭小的庭院时,设置水景能够有效地起到加大庭院视觉空间的效果,但前提是水景与整个庭院风格相吻合。在角落或靠墙处,水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狭窄的场地,而壁泉和繁茂的背景植物能够用来增加水景的深度。
2.3 用植物做屏障
在相对较小的庭院中,划分不同区域时,既要设置得当,又要富有艺术性,就没人会意识到它们起初的目的。有效的屏障并不一定要厚实的屏障物,采用自然树形做屏障,不可能完全阻挡人们的视线,比如,运用花架或攀援植物来制造屏障。
2.4 协调景物色彩
在考虑庭院植物元素时,植物色彩要协调,例如,橘红色的基调,橙黄、橘红、粉红等色调组合在一起,既统一,又协调。
3 庭院风格的选择
庭院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一般是根据园主人的喜好确定基本的样式。庭院的样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2大类;从风格上私家庭院可分为4大流派,中国式、日本式、法国式和英国式,4大流派文化特征不同,景观要素也不同。一是中国式别墅庭院意境深远,构图以曲线为主,一般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共同组成的艺术品;二是日本式是杂木式庭院与茶厅,它源自中国秦汉文化,往往融自然风景于庭院之中,给人清雅幽静之感;三是英、法式别墅庭院以规则式布局为主,它以建筑原则进行设计,是建筑轴线的延伸,庭院中建筑与其它造园要素之间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3.1 造园条件
光照、通风、土质、物候条件、面积大小及家庭成员的需求,是打造别墅庭院的先决条件,光照、通风、物候条件是别墅花园、树木花卉栽培的硬件条件。面积大小和家庭成员的需求是庭院植物种类和搭配方式限制的主要因素。
3.2 布局形式
3.2.1 规则式。构图多为几何图形,规则式别墅庭院又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规则对称式表示庄重大方,给人以宁静、稳定、秩序井然的感觉。
3.2.2 自然式。设计一般不采用明显的人工痕迹造就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手法上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造园美学境界,即使一定要建造一些园林小品构件,也要采用天然木材或当地的石料,及当地民间民俗化的砖瓦、石制品。巧妙地利用一些古老的旧器物,充当庭院的景观,使之融入周围环境。
3.2.3 混合式。大部分别墅庭院都在营造混合式,它的特点是规则中有自然,自然里又兼顾规则。它有3 类表现形式:规则的构图元素呈自然式布局;自然式构成元素呈规则式布局;规则的硬质景观与自然软质景观自然衔接。
4 设计所用材料及其特点
4.1 植物的季相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掌握应用季相变化能提升庭院的价值。春有繁花似锦、山花烂漫、生机盎然;夏有绿阴暗香、林草茂盛、百花争艳;秋则霜叶似火、多姿多彩的秋叶秋果,美不胜收;冬则翠绿常延、常青松柏、坚韧挺拔。把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构成四季演替的时序景观。
4.2 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优美庭院的主要材料,应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把握园艺技巧、合理搭配、层次分明。应用造园构图的方式决定孤植、丛植、对植、群植,充分展示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个体和群体之美。
4.3 植物文化及意境创作
4.3.1 园林风水。家园是心灵放松休闲的地方,运用深奥的植物文化元素,寄托庭院现代人的隐逸情怀,祈求别墅庭院的建造顺应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栽培温馨适当的树木、花草,摆放几盆含意深雍的花卉,不仅使别墅庭院增辉,又能达到改变庭院风水的目的,使别墅庭院主人居住其中倍感优雅舒适,有安全感。对家人的情感、健康、人际交往、事业、财运、祈福都会产生帮助。风水景观设计是影响户外环境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小园林的风水设计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周围环境的风水气候;别墅主人或开发商特殊的需求和限制;别墅主人审美趋向。别墅园林风水景观设计就是要把这些因素进行完美结合,使园林景观既满足了主人的使用需要,又保证中国住居文化“天人合一”、“趋吉避凶”理念的心理需求。
4.3.2 植物的布局技巧。庭院里的植物品种不宜太多,但要精。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植物层次要清晰,形式简洁而美观,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的差异。
5 结语
现阶段别墅庭院的建造还处于不断发展中,需要对有关园林设计、施工建造与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并积极推进其健康发展,避免经济上的损失和时间上的浪费。别墅庭院的设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舒适、方便、优美,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 李映彤.私家庭园[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王福义.住宅庭园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