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

一、“言不由衷”与“言为心声”

案例1:《做什么事最快乐》)(教科版第二册)教学片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妈妈笑着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很快乐。”)

师:青蛙妈妈的话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呀?

生1:和妈妈一起去肯德基最快乐。

师:哦,是这样?(师略显遗憾)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会更快乐的。

生2:帮妈妈洗碗最快乐。

师:(满意地摸摸他的头)好孩子,你知道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这也是青蛙妈妈告诉我们的。

生3:帮助同学扫地最快乐。

生4:帮助妈妈做家务最快乐。

这一教学片段,学生虽然说得热闹、说得丰富,但除了学生1,其他学生的发言都是言不由衷。可惜学生1一句打心眼里的真话(去肯德基最快乐),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相反,其他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言不由衷却赢得了赞赏。在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验中,到底是“和妈妈去肯德基最快乐”,还是“帮助妈妈洗碗最快乐”,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执教老师过分强调了课文的价值取向,硬生生地从孩子口中掏出许多符合中心思想却已经脱离了他们真实的理解和情感的话语,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养成了言不由衷的坏习惯。这样引导,当然不可取。

在孙建锋老师的一节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师生展开了最真诚、最质朴的交流,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言为心声”。

案例2:《最大的麦穗》(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与哲学家苏格拉底展开“对话”,然后交流感受。)

生1:课文最后一句话让我懂得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但如果南大先录取了我,我也去上,以后我还可以考北大的研究生啊!

师:这样,你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大学经历是双赢的。(教师从书中取出一片竹叶)这是我去年从清华校园摘下的,我把它赠予你,看到这竹叶,你想到了什么?

生:(稍加思索)我想由考北大改考清华。(台下笑声,掌声。)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园的信,而这封信正是你写的。

生:(激动不已地从老师手中接过竹叶,信誓旦旦地)一定会的。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是语文课堂,同样涉及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引导,此片段中,学生我口抒我心,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敢说“我想考北大”,也敢因老师赠予一片竹叶而改考清华,这一切源于教师的睿智与真诚,教师智慧地用一枚不同寻常的竹叶激起了学生对大学校园的憧憬,并真诚地预约一封六年后来自清华园的信。此时的课堂成了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一切交流都是发自内心的。

二、“信口开河”与“言之有理”

案例3:《推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教师欲让学生深入理解贾岛斟酌字词时的专注,指名一学生扮贾岛骑着毛驴喃喃自语作推敲样,然后讨论。)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笑了,你们笑什么呀?

生1:我笑这个人摇头晃脑、喃喃自语像从精神病院出来的。

师:(显然很惊愕)像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是这样吗?

生2:不对,唐朝还没有精神病院呢。

师:对呀,那其他人笑什么呢?

生3:我笑他骑着大毛驴在街上横冲直撞,像个酒鬼。

师:酒鬼?(想不到学生这一次说得更离奇,还未接话又有学生喊道:“和尚不喝酒”,眼见学生越扯越远,教师匆忙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虽然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每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其中蕴涵的真、善、美,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才谈得上产生有意义的独特体验。执教老师在这一片段中一味迎合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曲解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学生已经明显丑化了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原本“勤学、善问、求真”的一位诗人在学生口里变成了酒鬼、疯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的课堂交流,学生说得再丰富,表达得再流畅又有什么意义呢?

细思学生信口开河也未必都是坏事,这说明他们天真烂漫、敢爱敢恨,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引领,怎样和学生的心灵“握手”。

案例4:《九色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师:九色鹿救了调达却招来杀身之祸,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样斥责调达呢?

生1:你为了钱财就出卖了你的救命恩人,真不是人!

生2:你竟然带人来捕杀你的救命恩人,真是畜生不如!你去死吧!(教室里哄堂大笑,该生自己也笑出了声。)

教师见此情景,疾步走上前去握住那位同学的手,深情地说:“尊贵的国王,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教室里笑声渐渐变小。)

师:“我听出来了,您对九色鹿非常同情,对调达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否则您不会这么冲动的。”(笑声没有了,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但,您是一国之君——尊贵的国王,您知礼仪明大理,您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您也知道与人相处诚信第一的道理。因此,您应该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呀!

生2:(沉思片刻)调达啊调达,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呢?你这样做要遭人唾骂的。

生3:调达,我可怜又可恨的臣民啊,做人最重要的是诚信,你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呢?更何况对方是你的救命恩人啊,你太让我失望了!(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说者动情听者动容。)

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即时性。面对学生的自由畅说,教师既不能循着教案亦步亦趋,抑制课堂的有效生成,又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任由他们天马行空。教师必须在自由的师生交流中巧妙运用点拨之术,或指点迷津,引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旁敲侧击、迂回婉转,在山重水复之后走向柳暗花明;或层层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入。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说话交流中,学生模糊的感知渐渐清晰,有失偏颇的理解得以纠正。在这一片段中,学生敢爱敢恨,但对“斥责”的语言处理流于简单化、粗野化,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并没有生硬制止,而是充分肯定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对文中人物的爱恨,然后巧妙地从“尊贵的国王”入手,指导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对“斥责”的理解更有条理,也更加准确、深刻,同时也训练了表达,净化了语言。

三“语无伦次”与“言之有序”

课堂上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发言出现不通畅、不连贯或不规范的表达,老师并未示意其停下并帮助纠正,而是评上一句“你想说的我明白”,或者直接示意其坐下,然后叫另外一名学生发言,第二位、第三位学生表达同样结结巴巴,于是老师再往下叫,直至有学生表达较为通顺救了场。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水上飞机》的课堂上却有另一番光景。

案例5:《水上飞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说说,水上飞机都有哪些功能?(话音刚落,已经有两三只小手举起。)大家不忙举手说,要静心思考,想好的自己小声练习说,第一句怎么说,下一句怎么说,几句话连在一起怎么说通顺,都要好好想想。

生1:水上飞机的作用很大。

师:把“大”改一改。

生:水上飞机的作用很多。

师:改了一个字,表达就更加准确了。下面几句话怎么说,想好了连接起来说给自己听听。(稍后生1又站起来。)

生1:水上飞机的作用很多,有的可以参加战斗,有的可以输送物资,还有的可以扑灭大火。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有个优点,就是有条有理,因为他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想想,除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说得有条有理?

生2:水上飞机的作用很多,能参加战斗,能输送物资,还能扑灭大火。

生3:水上飞机的作用很多,既可以参加战斗,又可以输送物资,还可以扑灭大火。

对于三年级学生,一口气用四句话介绍飞机作用是有难度的,为了避免学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于老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压了压,要求学生多想多练多揣摩,故意延长了学生由想到说的过程,学生在自我练说、自我揣摩的过程中将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将理解进行加工、重组,将语言进行组织、推敲,此后的表达自然言之有序。

阅读教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有理有序,名师们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首先,“说”之前必须有“想”的过程。教师提问的话声刚落,就指望学生小手如林且能侃侃而谈,难道学生的思维速度真的如教师料想的这么快吗?非也!教师只是以自己背熟教案的优势一厢情愿罢了。教师如此迫不及待地与学生“过招”,是因为他只注重教学进程,关注的是教学预设,也是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气氛热烈”,唯恐学生的“静思默想”令他的课堂落下“冷场”的非议。其次,把话说好需要练习和揣摩。有了好的想法不一定能表述好,这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练习说话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对自己小声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说一说,在不断的尝试与修改中揣摩怎样把话说好。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可见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说与不说,说得好与不好仍是值得关注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不光要关注学生“读得怎样、写得怎样”,还要关注学生“说得怎样”。为阅读教学讨个“说”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说话”,都能说得明白,说得流畅,说得动情,说得在理,这也正是语言学习的归宿之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