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研究工作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工作报告

第1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报告;海信;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范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复杂性提高,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对管理的研究催生了20世纪中期管理学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管理学科的百花齐放,企业界迫切将这些成熟的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于是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随着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发展,靠引用外部专家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逐渐暴露出短期性、针对性不强、可行性弱、保密性差的弊端,企业迫切需要培养熟悉企业情况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来研究目前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内部人员学习研究管理问题的平台――工作研究报告产生了。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研究

(一)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式。指企业管理人员运用理论深层次分析企业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的研究过程。其特点为:

1、工作研究报告是管理研究报告,不是技术研究报告。前者是对管理思想、方法、内容等的研究;后者是基于技术、科研的研究。

2、工作研究报告是工作报告,不是学术论文。前者与企业管理实际结合紧密,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后者源于文献,成果终止于文献。

3、工作研究报告是研究报告,不是工作总结报告。前者要求在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问题,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措施;后者多专注于成绩、问题分析与总结。

4、工作研究报告是自主研究,不是引进咨询公司研究。前者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后者研究主体是咨询公司。

工作研究报告就是要培养熟悉现状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使大家在工作同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在国内外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属于首创,目前还没有任何企业实现如此大范围的管理研究活动。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发展阶段

工作研究报告在企业中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动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搭建工作研究报告的平台,宣贯工作研究报告的思想,培养学员的研究意识,是研究报告工作的关键阶段。

2、全面改善阶段。随着企业大学培训人数的增多,工作研究报告推广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研究的眼光工作,公司内形成了研究的氛围,员工在工作同时处处时时想着改善,公司内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大多数员工具备了规范的研究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前期犹如暴风骤雨,各种问题冲击着员工思想,考验员工毅力,坚持下来随着员工对本职岗位及相关岗位的研究改善,公司管理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精益求精阶段。工作研究报告是发挥员工的自主意识,通过员工的研究解决公司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励员工继续保持研究意识。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都能自主发现工作中的短板,积极改善,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上开始从事前沿理论的思考,公司员工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提出更实用的、创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彻底。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成长为专家。

三、工作研究报告在海信集团的实践

(一)实施主体

海信学院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大学,为保障学员的学习效果,督促学员“学以致用”,海信学院于2009年开展了研究报告工作,研究报告是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落实,依托海信学院的平台开展,由海信学院学员针对现状中的问题自主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在11个月内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学员分散在公司的各个层级,从而可在全公司高中基层形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层级的问题,下届学员可以依托上届学员的研究成果开展后续研究。

(二)指导队伍

为保障研究工作的完成,海信学院为每个研究小组指定导师、指导教师各一名,导师在成果应用价值方面指导,由成果试推行的公司领导担任;指导教师在研究规范性方面指导,并督促、管理研究小组,由海信学院教师担任,最终形成海信学院与公司领导共同培养下属的有效培训模式。

(三)研究框架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企业现状;最新的观点和做法;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改进方案;方案配套措施;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

第一部分企业现状描述在所研究领域本企业目前的做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可改善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二部分整理出相关的理论成果及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理论和实践支撑;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思路;第五部分是对思路的细化,形成具体措施、方案;第六部分为保证方案实行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方案推行后将应用情况、改善效果记录在第七部分。

(四)过程管理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各阶段的方向和可行性,海信学院设置了开题评审、预答辩评审、答辩评审三个控制点,开题评审基于研究小组提报的开题报告,由评审专家对研究思路提问打分,目的在于把控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可行性和价值。预答辩是对研究报告初稿的评审,目的是找出差距,进一步完善,以期答辩时能提供有指导价值的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试运行。答辩评审是对研究成果的验收,目的在于衡量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的规范性;推广研究成果。

(五)验收标准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与实践的直接桥梁,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成果的正确性与研究价值,工作研究报告的验收标准设置为:研究规范性、成果应用价值。针对这两个指标设置二级指标,由成果应用单位对成果的应用价值打分评价,由海信学院研究中心对研究规范性打分评价,最终形成工作研究报告答辩评审成绩,决定研究报告的合格性。

四、工作研究报告的成果应用

(一)成果推行主体

海信学院、研究小组负有推广实施研究成果的责任。

(二)成果推行渠道

研究小组自行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优秀研究成果上报集团办公会,讨论实施决策。

(三)成果推行时间

研究小组在研究成果形成后开始尝试推行,预答辩后正式启动推行日程,答辩评审时成果已有实施效果评价。

(四)现有成果

海信学院实行工作研究报告半年时间内即显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08-01生产班第5组的研究成果运行使车间生产效率提升19%,人员减少31人,工时利用率提高8%,在制品减少50%,费用减少29万元,预计截至2010年9月份节约费用将达到100万元。因效果显著,该研究小组也获得公司“改善小组一等奖”的表彰奖励。

第2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发展特色产业“扩”岗,增加区域就业容量

加快发展步伐,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县结合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按照“产业向园区聚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思路,有选择、有意识的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地增强了就业的环境吸引力和岗位容纳力。一是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企业集群式组合、岗位集团式开发”的思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壮大了矿冶、食品、化工、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以红山工业园、机械制造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活性炭产业园区和华北物流园为主体的红山特色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20*年开发区已入驻大小企业和商户229家,提供就业岗位5500个,同时带动餐饮、住宿、小商品零售等相关服务业就业岗位1800多个。矿冶、食品、化工、制造四个主导产业累计吸纳劳动力达18000人,实现销售收入27.05亿元,提供财政收入1.35亿元。涌现出了山庄、泓泰鑫、舒适、相一、丰盛化工、汽贸汽配、华北物流等一批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辐射半径300多公里、辐射人口1000多万、可容纳300多家商户的华北物流园,2009年全部完工后将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0个,带动相关服务就业岗位1000多个。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坚持发展新型高效产业与开拓绿色就业有机结合,依托食用菌、设施菜和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绿色就业工程,将本地农民转变为农副产品流通的经纪人、领取工资的“打工者”、自主创业者和农村致富带头人。20*年食用菌总量突破8000万盘(袋)、大牲畜存栏4.8万头、生猪存栏6万头、设施菜种植面积4.5万亩、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30家。带动3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依托完善城镇功能,丰富灵活就业形式。突出城镇带动就业的载体作用,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了行政中心、城区生态防洪等20项重点工程和万馨花园、兴平小区等14个花园式居住小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7.8平方公里,黄土梁子、杨树岭、榆树林子、七沟等一批小城镇初具规模,城镇聚集能力大幅增强,开发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型岗位。全县有15000多农民工进入城镇从事建筑、装修、绿化、物业、家政等职业,形成了“闲时务工、忙时务农”的灵活就业新形式。餐饮、住宿、小商品零售等个体私营经济在城镇进一步发展,县城人口由5.8万人增加到11.3万人,个体经营业主达6758个,带动吸纳13500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加大政策投入“买”岗,解决困难群体就业

*县从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入手,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和劳动者主动就业的热情,使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的决定》,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干部退役军人、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及农民等十类群体创业实行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将原来仅限于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普惠于所有城乡劳动力;对失地农民按城镇失业人员的标准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创业及社会保障政策;对从事食用菌栽培、设施菜生产等特色产业创业者给予1000-3000元的特色创业补贴。仅20*年,发放特色创业补贴45万元,使800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绿色创业,带动吸纳1600人实现绿色就业;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30多万元,使2850名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由政府投资,通过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办法,大力开发保绿、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中的就业困难人员。20*年以来,新开发市容市貌协管员、治安巡逻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等10余类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80多人,提供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260多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对优先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除给予税费优惠政策以外,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给予再就业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几年来,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2000多万元,谋划再就业资金招投标项目37个,中标25个,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为企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819万元。帮助531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再就业。争取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额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八县之首。四是激发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热情。全县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1356个,发放一次性初次创业补贴35万多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347.5万元。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极大地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热情。5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带动1500多人实现稳定再就业,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1973人在托老、托幼、保洁、保绿、小商品零售等便民服务岗位上实现了灵活就业。

三、强化技能培训“稳”岗,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方法。为此,*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工作。一是以增强技能为核心,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现状,开展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矿山开采、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种植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再就业培训。20*年以来,共组织培训班40期,培训3856人,有效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二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广泛开展“创新能力”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水平。20*年以来,共举办创新能力培训班31期培训2100人次。三是以增强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充分利用山庄集团与承德油专联办大专班、泉力集团煤炭安全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各种培训资源,采取联合办学、特色办学等方式,广泛开展特种作业、岗位技能、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培训。20*年以来,全县共培训企业职工18000多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910人次,颁发特殊工种证510人次,全县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承德泓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选派的210名技术员工到北京学习回来后,通过“传、帮、带”使580名本地劳动力掌握了“北京现代汽车线束生产技术”,实现了稳定就业,效果十分明显。四是以增强脱贫致富能力为核心,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通过以县培训中心为枢纽,以农广校、职教中心为依托,以食用菌办公室、蔬菜站、畜牧总站为辅助,以运都技校、新桥技校、志强技校为补充的培训网络,着力培养食用菌、设施菜、畜牧养殖急需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民。20*年以来,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51000人次。培育农村乡土人才12000人,基本满足了主导产业发展需要。

四、优化就业服务“引”岗,促进就业供需对接

通过加强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打造优质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求职、空岗、技能、就业的有效对接。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促进就业工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二是打造信息平台,及时就业信息。通过在电视台开辟《劳动保障专栏》、编辑《就业绿皮书》、安装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业信息,为劳动者提供求职、空岗、培训、薪酬、维权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共各类信息112条,使3800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三是摸清劳力底数,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在全县各乡镇、城区街道办全部成立劳动保障事务站,统一配备了电脑,开通了“乡乡通”宽带网络,并在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了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和招聘洽谈活动,切实做到了平台到村(社区)、联系到户、服务到人,为实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搭建平台。20*年上半年,举办城乡劳动力交流洽谈会4场,累计组织洽谈对接6850人次,有4210人成功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

第3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安全 保卫工作 新思路

1前言

高校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等专业人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高校的保卫工作是学校保卫科在公安保卫部门指导下,共同维护学校教学、教研、学习、生活秩序,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好高校安保工作,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当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承担稳定校园秩序与政治责任的艰巨任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给学校政治稳定带来不安因素,所以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校园的崛起与管理不配套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办学方式与运作机制不能适应高校的迅速崛起,传统单一的办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要全面实现社会化,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分离,形成对学生管理的脱节;综合校区建设,各校区出现集中居住,学生进出不统一,各校混居的杂乱现象,导致管理混乱。

(2)综合体的办学与安全保卫工作配套设施的问题

各个高校的扩招,学校人数快速增长,校园面积太小及配套设施不足,使矛盾更加突出,因而,扩大校区建设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一边开工建设一边投入使用。但是高校的安全保卫设施却没有同步进行,必备的物防设备欠缺,高科技的防范设备缺乏,使得现代化的校区却是传统的安全保卫模式,使得保卫工作力不从心。

(3)校区环境复杂

大型综合校区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把高校当作实施犯罪的场所,在校园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或组织抢劫偷盗活动;相应的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学生成了获取利益的对象。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学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威胁,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

(4)校内形势复杂

首先,随着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学校规模与层次,各种生源冲击校园,有并轨,自费,函授,夜大,进修等等。这无疑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重负担。其次,为了校区的扩建和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增加,使得学校闲杂人员增多,他们的流动性大,具有不稳定性给学校的安保工作增加难度;最后,校区与学生条件发生变化。学校的高科技教学设备引进,教学环境发生着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批的学生带着高档的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进校,都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5)高校保卫工作者收入太低

作为一项耗时伤神,同时充满危险与矛盾的工作,而收入却得不到保障,使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凝聚力。这也是高校安保工作的一大难题。

3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1)健全、建立规范统一的安全工作制度

建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我们首先从认识上提高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适用范围包含如下几点:安全管理目标; EQ \o\ac(,2)安全管理的范围; EQ \o\ac(,3)安全管理的内容; EQ \o\ac(,4)安全管理的检查制度; EQ \o\ac(,5)安全校园的评价标准及责任追究。其次,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应急突发事件时生命财产的保护;现场恢复工作,应急培训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应急预案的管理等等。

(2)三防体系的建立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所谓的三防指的是‘人防’‘物防’‘技防’。首先,高校对安保工作的重视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安全保卫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保工作在学校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安保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对校区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巡查。其次,加强重要部门的防范与监控,如在学生宿舍及实验楼安装摄像头与防盗门,设置安全警告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最后,设立校区安全监控中心,对校区进行24小全天候监控。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校园内部安保工作的同时,要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保证与学校规模协调发展。努力做到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办事高效,一切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秩序而努力。

(4)建立预警体制,把事态抑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防范工作的建设,建立灵敏有效的预警体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案并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及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及时分析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把还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进行解决。

(5)培养具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执行岗位补贴,职称评定,提职,提干吸引更多的作风正派,有党性,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建立一支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探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依据这些问题树立新思路。只有在新思路指引下,才能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已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近80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近几年危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据XX年四个城区调研摸底,全市待改造危旧小区共214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76.7万平方米,拆迁户5.75万户,涉及人口18.9万人。扣除中央驻肥单位和省属单位项目,市属待改造危旧小区仍有155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拆迁户4.7万户,涉及人口15.83万人。我市的危旧小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厂区和城郊结合部,房屋破旧且不成套,户均居住面积狭小且各类设施陈旧不全,居住环境差且安全隐患重,与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造成我市存在较多危旧小区和众多危旧房屋的原因:我市国有集体老企业于50年代、60年代建造的职工生活区,由于使用年限长、建造标准低、长期失修,基本上已成为危旧房;相当一部分直管公房,使用年限较长且多年失修,也成为危旧房;城市经多年扩张以及进行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一部分乡镇划入市区,危旧房较多的“城中村”与城市老旧生活小区混杂一起;有一些危旧房是历年积累的棚户区。

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XX年以前,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项目合作、集资、招标、招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无为路生活小区、自行车二厂生活区、钢铁新村、巢三付、航运南村、东区“八百户”等危旧小区的改造,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二是XX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合政[XX]50号文件、[XX]32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危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共有27个项目通过向社会招标(公示)的运作方式落实了开发建设单位,占地1106亩,房屋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住户约9215户。目前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有12个项目已动迁或办结拆迁手续,还有6个项目正在办理规划方案的调整及用地和拆迁手续。

二、影响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危改工作的推进。

第5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第6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分四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1、建立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

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

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习—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

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

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

第7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复查工作组织

按照学校研究生处通知,遵照学校有关文件和管理规定,2020年10月,XX学院研究成立了“2020年XX学院研究生入学复查工作领导小组”。XX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院长、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生工作秘书担任小组成员。从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和研究生新生档案两个方面进行组织、核查等相关工作。

二、复查工作实施

按研究生处校园网通知,根据“XXXX大学2020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档案管理实施方案”。2020年XX月XX日上午,学院入学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业测试试题并组织完成了2020年研究生新生“专业测试复查”。2020年XX月XX日下午,学院入学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对2020年研究生新生档案进行复查、审核,其中重点检查了往届生与专升本同等学历新生的档案。

在整个复查工作期间,学院遵循最新的校研究生入学复查工作文件要求,有序组织,并对每一名新生的专业测试和档案进行严格审核,过程中没有出现失误、泄密、违规违纪现象。

第8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一、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拓宽德育的途径。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广播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位德育教师都要有心育意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⑴面谈。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与辅导老师谈心交流。⑵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⑶音乐欣赏。我们在谈心室放置一台录音机,当学生心情矛盾又不愿诉说时,让他听听音乐,调节紧张不悦的情绪。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建立一份心里个案分析记录本。班主任教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巧和策略。

4、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二、运用心理教育技术,改进德育的方法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似乎什么道理都明白,他们说起来一套套,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存在巨大反差。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正强化法。在学生表现出一个行为之后,运用各种令人喜欢和愉快的事物给其以奖赏,从而提高该行为在以后的发生率,这种方法叫作正强化法。如果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以后他们在类似情况下就可能重新表现为这个行为。我们采用的正强化物有三种类型,物质的,如学习用品、书籍、奖学金;精神的,如老师表现出高兴的体态语,对学生行为进行口头表扬;活动的,如增加自由活动时间,带学生开展各种参观、郊游等活动。

2、负强化法。当学生表现出一个行为之后,撤去某个令人不快的甚至是痛苦的刺激物,或让其离开一个情境,从而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方法,叫做负强化法。负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逃避条件反射或回避条件反射。如当学生行为习惯不良或犯了错误时,老师给予批评教育,该生认识了缺点与错误并表示要改正时,老师就停止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教师运用负强化法时做到就事论事,不从整体上否定学生,避免因厌恶刺激撤销不及时造成师生情绪对立。

第9篇: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徐日红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31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高校警务室的建立是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地高校出现多种形

式的校园警务模式。如何使高校警务室工作与高校保卫工作有机结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高校保卫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警务室 保卫工作机制 校园环境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一个特殊的社

区。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

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1]其中,在高校建立警务室就是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现警务前移、夯实基础、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具体措施,同时也

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

1、高校警务室的模式评述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公安部于 2006 年 9 月下发了《关于实施

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公发〔2006〕5 号),根据公安部的决定,高校警

务工作正式启动,高校警务室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多个省市的高校建立起

来。由于高校警务室缺乏统一的建设模式,目前各地高校呈现出多种形式的“警

务室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 . 1 、重庆“派出所警务室模式”

高校公安机构改革以后,重庆大学保留了校园公安机构建制,于2001 年

4 月成立了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松林坡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和学校党

委领导。同时,学校还设有保卫部、保卫处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二块牌子”,派

出所所长由学校保卫部、保卫处的部(处)长担任,民警若干人,在各个校区建立

警务室,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政治稳定,是校园治安管理的公安实

战力量。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校保卫组织缺乏治安管辖

权的问题,校园治安管理工作有保障。但由于目前高校管理与公安机构改革没

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这种模式很难得到推广。

1.2 浙江“高教园区警务模式”

2007 年 11 月 2 日,浙江省首个以“高教园区警务室”模式的高校警务

体制在萧山高教园区正式启动。[2]萧山高教园区是高校集居区,拥有四所高校,

近3 万名在校师生。这种高教园区警务室运作模式的核心是在原有的“高校护

卫队”的基础上,增派责任区民警和辅警,将护卫队有效整合起来,使之在公安

机关的指导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加强了校际间的区域

联防,可以实现警务资源共享、治安信息共享,缓解了因警力不足所带来的问

题。但是由于高校警务室管辖的范围大、人口多,在实施校园警务工作中难免会

出现情况不一、警力有限的现象。

1.3 广东“高校社区警务模式”

广东一些重点高校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校园警务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工作,广东省公安厅、教育

厅联合发出《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警务室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各普通高校

建立警务室,开创了“高校社区警务管理模式”。广东高校警务室的建设主要以

“一校(校区)一室”为原则,把每所学校(校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来管理,由高

校属地派出所建立,设在与高校保卫部门相邻、便于师生群众办事的公共场所。

根据这一模式,目前广东省有 40 多所高校已建立了校园警务室。[3]

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一校一室,警力得到保障,警务工作更加到位,更加

有效地实施校园治安防控工作。但是在高校密集的区域同时设立多个校园警务

室会造成一定的警力压力,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难以得到保障。

2、高校警务室与保卫工作机制探讨

(1)科学配置高校警务室专职民警,明确任务要求。每个学校(校区)确定一

名专职民警,对校区规模大、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校区)配置 2 名

专职民警,并要对民警在校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上作进一步明确。专职民警应当

每周在学校(校区)办公 2个工作日以上,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或校园治安状况

相对复杂的时候,可适当加强。规定警务室民警每月需带领学校保卫人员、群防

群治队伍夜间巡逻不少于 4 次。学校可以根据有关政策,给予警务室专职民

警一定的加班补贴。为缓解部分地区警力不足的状况,高校警务室的警力可以

将学校保卫干部、群防群治队伍吸纳进来,成立以专职民警为主,学校保卫人员

为辅的治安管理队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群策群力维护校园安全。

(2)落实校园警务室的工作措施。为确保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由公

安机关统一制定校园警务室工作制度,如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每周

一次检查、一次通报,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一次分析和一次整改,进一步规范校

园的日常防范工作,全面提升校园治安综合防范能力。建立一套适合校园安全

保卫工作的台帐,记载开展校园警务工作的工作记录。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部

门根据各自职责,定期研究校园警务室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学校内外存在各

类隐患和突发问题。对校内外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定人定时划区域,由民

警组织联防队员在学生上下学、晚自习时间段进行徒步与车辆交替式巡逻;针

对学校附近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建立以公安、学校两

家为主,工商、文化、城管、交通、卫生五家部门共同参与的“2+5”校园警务运行

机制,对其进行定期的查处,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取缔;严格执行《治安管理处

罚法》,切实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及时发现和查

处违法活动,为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3)完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机制。一是法制教育进校园,在大学生中开展

法制教育,运用具体鲜活的法制个案,对学生经常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二是安

全教育进校园,由警务室专职民警兼任安全教育宣传员,配合学校加强对师生

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

识和防护能力;三是治安管理进校园,实行“以进促防、以巡促防、以打保安、以

治保安”的校园警务机制;四是交通管理进校园,对道路较窄的学校周边,加强

交通的动态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在上下学时段的管理力度,尽可能避免交通

堵塞状况,确保学生的安全;五是消防管理进校园,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

促和帮助学校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形式

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总而言之,高校创建平安、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高校警务室工作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管

理、实施校园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决策。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

高校警务室建设的机制,使之与高校保卫工作形成有机的结合,适应新时期高

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发挥更加高效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

奋斗[N].法制日报,2007- 10-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