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

第1篇: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寻找不足,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生物教师,笔者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略谈己见。

1.把握“有效教学”内涵,转变教学观念

所谓“有效”,是指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有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调控,使学生和谐发展。

2.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的根本。一节好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学情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不是单纯的认知目标,而是新课程的三维(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基于这种考虑的教学目标才可视为有效目标。比如:笔者在执教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这一节内容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从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辛,科学研究的重要,进而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2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本体现和载体,作为教师,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例如:在讲述《伴性遗传》时,我并不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色盲再讲外耳廓多毛症,而是先讲外耳廓多毛症,因为此病的发病特点是传男不传女,真正能体现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对伴性遗传的概念进行复习,而且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学生容易理解。然后由道尔顿的例子顺势去讲解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充分得以体现。

2.3优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因此,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其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生物形态结构,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在讲基本概念时,可采用比较法,将已有概念与新概念进行比较(如反射与应激性);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可采用实例法,结合生理、生活实际加以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如稳态的概念);也可用简笔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突触的结构);还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其过程(如转录和翻译),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2.4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堂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例如,笔者在上《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脱水缩合”这个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将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手牵手的小品表演(每个人左手拿一张代表-COOH的纸卡、右手拿一张代表-NH2的纸卡),参与的人数由2人到3人再到4人......与此同时要求每个人都要进行参与人数、牵手次数、剩下的左手与右手的数目等相关统计,并与教材中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在教师有效的组织教学和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掌握了相关知识,提升了多种能力。

2.5进行有效的作业训练。作业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评估方法,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用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只要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2篇: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直观 兴趣 激发 综合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我根据课文设计了视频,由歌唱家将大为演唱的 《我爱桃花我爱家》歌中唱到。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当我想家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桃花 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可爱的家, 家乡盛开的桃花,是我心中最美的花。 好山好水好一派盛开的桃花 。伴随着歌声进入新课,同学们:芳香美丽的桃花你们看到过吗?有桃花的地方一定很美吧!我相信同学们的家乡也是这么美,请同学们说说自家的桃花,杏花,有什么特点。花开、花谢、之后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同学们听着甜美的歌曲,把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了起来,诱发起学生对桃花兴趣。为这节课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通过图文声像,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相聚,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 ,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 达到寓教于乐 , 寓学于乐的目的。

初一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生物这门的学习还很陌生,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为了使他们对生物的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科学的学习 , 在学习第一章《认识生物》时 , 我就精心制作了一堂多媒体课件 , 从网络上搜集许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生物图片 , 一些图片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多媒体 软件进行处理 , 制成了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 , 用以介绍 “ 生物的特征 ” 。同时还搜集到动物捕食 ,遇敌怎样来逃脱,动物的体色与环境相适应,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吸引同学们的眼球,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本节课知识中去。

三、 让多媒体发挥它的直观的教学优势

不管那一学科教学都应在学生“ 学 ” 字上 ,找出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本节课知识点的突破,教师的主要任务 , 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生物课堂课教学中 , 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 , 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血液循环这节时、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 ,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出具有动感相结合课件。呈现给同学们一个真实感的画面。 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 , 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 , 积极思考 , 踊跃发言 , 你一言 , 我一语 , 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身体指出血管的位置。这一节课上得很成功 , 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模式 , 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 使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

四 、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学习需要兴趣,由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 由动力到兴趣, 由兴趣到学习 , 由学习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力 , 推动着学生学习,并且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不断取得成功。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造情境和营造氛围方面比传统教学法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下面就怎样利用多媒体来教授看图软件的实例来说说多媒体教学是怎样激发学习兴趣的。

例:在讲血液循环这一节课时,特别是人体的血液循环时,教学难度很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抽象、空洞。单凭教师按照老的教学模式来讲是很难让学生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的。只有利用多媒体的数字教学,才能让同学对血液的流动产生真实的血液在流动、才能体现人在生命活动时血液流动的方向,及血液所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就好象亲眼看到自己身体血液在周身流动,产生真实的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分析和观察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充分的掌握,使记忆更牢固。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由不喜欢上生物课到特别期待上生物课。

五 、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针对性。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形式、内容、时间安排都应有所不同,这一点我们已形成共识。但是,有一点似乎被许多媒体程序设计者所忽略,那就是: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练习、考试、评价方法,这也是多媒体大有作为的一个方面,也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同一软件也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包括:不同基础和能力,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兴趣和方法。这种思想早已提出,只是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有这种教学思想的软件还很少,有赖于我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关系

第3篇: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教学目标 课件演示的内容 达到的效果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2.一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直观体现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4.DNA数目变化曲线5.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诱导迁移探索规律对比记忆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6.动物的形成过程动态图解 重点突出动态观察直观体现 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 7.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8.DNA数目变化曲线观察思考诱导迁移探索规律 正确区别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综合对比突破难点能力提高 巩固练习 10.几道习题解析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进同化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

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二、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第4篇: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生物教师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64-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变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形成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是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将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因此新一轮理科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科学教育理念的变化推动了生物学课程的进展,这一进展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内容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的根本性转变。这些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际上理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和趋势。

进行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改,一定要深刻理解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阶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放在所有课程理念之首,强调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阶段要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去学习生物学。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1、新教育观念的挑战。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2、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3、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新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包括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此,教师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新型教学方式.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生物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呢,或者说,教师在新课程下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一)教师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中角色是多元性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几乎是单一的,仅仅是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角色要从单一传授知识向多元化角色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要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课堂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前提确定参与的方向,然后激发强烈兴趣,形成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探究,在思考与实践中寻求答案。如学习“矿质营养”前导问:“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讲“无性生殖”时,以绵羊“多利”入题;讲述遗传物质章节时,则从介绍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引入正题。使学生入课便有新鲜感,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2、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新课程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生才真正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共同分享成功和快乐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3、教师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培养者。在新的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从非生物界到生物界这个顺序揭示了这个根本观点。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物,都需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师生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必须走近学生、观察学生、倾听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在新课程中,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大部分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产生的,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创造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大程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二)教师应该是教材和课程的建设者

1、教师应该是教材的驾驭者。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教材。不能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要在研究、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依据教学内容,综合性地补充知识是教师所必需的。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教学程序。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分析处理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2、不断积累教学素材。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应对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当前的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作为生物学教师还要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以及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方法技巧。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技术变得借助于动画技术,可使这些无法用语言讲述的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

4、实验操作及标本采集制作。

①生物教师应有较强的组织、设计生物实验课教学的能力和熟练进行实验演示、操作的技能以及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能力。要有体现标本采制技能的作品和教具等。

②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学会解剖动、植物个体和做简单的生理、生化实验,学会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懂得实验原理,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③能组织、指导爱好生物课的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如组织指导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野外生态环境考查,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学小论文等。

(三)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专家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行政指令的执行者。新课程提出,“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国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先进教育思想,而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就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最大的教育实效。

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也要研究自己。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反思。在新课程下,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变得更多、更复杂,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中生物教师,要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转变与改进,把新课程最主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以改善教学环境,让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在优秀教师的教育引导下,成为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作者简介:崔一鸣(1986年),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编.2004

[4]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编.2004

[5]刘锡志.中学生物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J].生物学通报.1999.(05)

第5篇:我成了生物课的教具范文

1.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白岸乡的黄巢岩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山蔓菁”,听当地牧羊人说,它的肉质根可重达20kg,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山蔓菁”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白岸乡中学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山蔓菁”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山蔓菁”》的小论文,路志亮同学的小论文被《中学课程辅导》刊登。

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羊范镇中学结合初中动植物课的教学,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5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邢台西部山区的白云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浆水中学每年6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白云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峪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a、b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白岸乡地处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年来共嫁接成活1000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活动受到了乡政府的表彰,在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活动奖、河北省二等奖。

路罗中学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教师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