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求值域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 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从集合 到集合 的一个函数,记作 ,其中 叫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的值相对应的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函数的值域
由函数的定义可知,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其中函数的值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又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总体来讲,求函数的至于要注意以下几点:(1)值域的概念,即与 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的集合 ;(2)函数的定义域。当题目中未明确给出函数的定义域时,应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在定义域的范围内求函数的值域;(3)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时,常常借助函数的最值来求解,而求函数的最值时,对函数的单调性的讨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4)函数的解析式。在求函数的值域时,往往要根据所给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使用相应的方法。具体常用的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如下:
(1)观察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函数,通过观察就可以求出其值域。例如我们熟悉的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 ,值域也是 ;反比例函数 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
(2)配方法(或公式法)
(3)换元法
(4)分离常数法
(5)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例5. 求函数 的值域
解:由题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 ,因为 和 在 上均为增函数,故原函数为 上的增函数.所以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6)利用函数的最值求值域
对于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利用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来求函数的值域。
总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注意积累,善于总结,从而在求解函数值域的问题中,才能迅速找到求解此类问题的比较简单且合适的方法。
物理学科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理性的艺术。所以说,成功的物理课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如果我们能精通掌握这门教学艺术,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物理课精彩照人,满堂生辉,还能给可爱的学生以无限的激情和美的享受,进而更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劲头。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想要搞好自己的物理课教学,就要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花气力、用时间。确定我们物理教学艺术的主攻方向,重点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
在我们具体实际的物理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在他们的头脑印象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也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在这里包含了理解和误解。比如说,我们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魅力之所在,使全体学生共同见证光的折射实验。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实验情景,用一个玻璃槽贮满水,之后在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再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找几个学生各自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再看这实验的现象,奇迹就此发生。这时,我们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竟然会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却没扎到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纷纷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刻,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奇异现象的发生上来,易使学生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最后在好奇、探讨的过程中知道了“光的折射”这个原理,明白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我们通过这样生动巧妙地引入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魅力。实际上,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美、更鲜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感人至深。
教师应精心备课,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做到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我们还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教师还应紧紧围绕学习的概念,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从中发现物理规律。当我们的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时,学生将会充满学习的,也将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关键词:秋季;常发;鸡病;预防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43
酷夏过后求即便会到来,气温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众所周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在家禽养殖中一进行保温及通风工作,养殖环境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可能导致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养鸡场中鸡病的频发季节是秋季,如果不能做好秋季鸡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对养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各养鸡场需要在了解鸡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够良好经营养鸡场,促进养鸡场的发展。
1 秋季常见的鸡病
1.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有一种叫作鸡新城疫的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病,高中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鸡患上该传染病后会出现发出呼噜声的状况,鸡身开始出现一些黄绿色下痢。初期症状后会进入该病后期,直接影响到鸡的神经状况。有可能导致鸡生出来的蛋成为畸形蛋,并且出现大比例的沙皮蛋。鸡身上出现的便利变化主要体现在腺胃出血,其肠道内不淋巴组织出现枣核样溃疡灶,并伴有呼吸道出血状况。鸡新城疫病毒会随着变异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危害性,当变异程度较低时仅能够造成鸡的生理不适,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自愈。而病毒变异程度也越深时,会对鸡造成致命伤害,在养鸡场中会造成鸡群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最坏的情况下死亡率达到90%。鸡新城疫病毒能够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鸡,但对于20~40日、60~90日、180~350日鸡龄的鸡群而言是易感鸡群。对该种病毒的预防主要对健康的鸡群进行接种疫苗,在平时鸡场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控制鸡群内部环境,定期观察鸡群的状况。当鸡群中出现一些疑似感染群体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将疑似感染鸡群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清了。对疑似感染鸡群进行治疗,确定其是否感染该病毒,确定感染该病毒时应该及时处理,将感染严重的鸡群进行扑杀,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被扑杀的尸体,让感染源原理健康鸡群。若鸡群中出现感染非典型鸡新城疫病毒的状况应该堆积进行紧急接种疫苗的方式控制其病情,并将该部分鸡群与健康鸡群隔离饲养。采用药物方式也能够有效控制鸡新城疫病毒的影响,在选择药物时可以选取银翘血凝克毒灵、清瘟败毒散等中药制剂。
1.2 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主要由鸡嗜血副杆菌硬气的,这种传染病的主要外在表现是鼻腔以及鼻窦性发炎、打喷嚏、鸡尿布出现肿胀等状况。当鸡感染上该传染病时其颜面会出现明显的肿胀,鼻腔以及内部会出现一些黏液,并伴有结膜炎症状。鸡眼一侧的眼眶周围可能出现肿胀导致鸡的视力下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鸡失明。该传染病还会影响到鸡的呼吸道系统,并一直延续到肺部,严重的话鸡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病的发生环境主要为养鸡场中透气性不好的鸡舍,该传染病的易感群体主要为青壮年鸡以及一些处于产蛋期的母鸡。对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育苗的方式,接种周期一般为50~100d,实际周期根据鸡群的具体状况,。当鸡群中出现感染了鸡传染性鼻炎的个体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对其进行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主要为磺胺类药物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这种传染病的危险性相对不高,因此只要及时控制病原体,减少传播途径,并对已感染病毒的鸡进行治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该种传染病在治愈后要防止复发,鸡传染性鼻炎虽然不属于高危传染病,但其复发性极强,因此在治疗病鸡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其他鸡群接种灭活苗,使得鸡群迅速产生抗体,将该种病毒的传染范围进一步缩小,逐渐消除该病毒的影响。
1.3 鸡痘
鸡痘主要是因为鸡感染禽痘病毒后造成的,这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在鸡群中的传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鸡痘传染病可分为几种类型,皮肤型鸡痘的主要外在表现是鸡冠、皮肤等地方出现比较明显的丘疹样结节,这种传染病一般不会导致鸡出现生命危险,是鸡痘中比较轻微的类型之一。黏膜型鸡痘常见发生于鸡的口腔以及喉头黄白色假膜外部,有时在鸡的呼吸道气管黏膜中也能看到一些黏膜型鸡痘斑。鸡痘会导致处于产蛋期的母鸡出现产蛋率下降的状况,患了鸡痘在日常表现中并不明显,其进食量、精神、粪便等外在表现状况都比较正常。对该种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通过及时清理鸡群生存的环境,驱除蚊虫,减少传播途径。对该种传染病的治疗主要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并配以一些抗菌剂效果更好。通过这几种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因为皮肤破溃造成细菌感染。
1.4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性传染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鸡感染支气管炎病毒后引起的,该种传染病的高发鸡群为鸡龄较小的鸡群(一般为一个月内)。当鸡感染该病后会出现冷应激现象,大多数鸡感染后其精神表现上不明显,进食量不会降低,只有个别鸡会出现精神呆滞的现象。感染肾性传染支气管炎后的前3~5d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并伴有白色粪便的状况。该种传染病的致死率较高,感染该病后会有20%~50%的鸡会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脱水过多造成。对感染肾性传染支气管炎的鸡进行解剖后能够发现其气管内有出血症状,蛋雏鸡在感染肾性传染支气管炎后往往会导致其输卵管受伤,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输卵管发育成为畸形,逐渐演变为假母鸡。对肾性传染支气管炎的预防主要通过选用肾型传支疫苗,当鸡被孵出来3~5d后即可对其进行接种疫苗,并在鸡以后的成长中进行跟进免疫。对肾性传染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在鸡体内复制变异的过程,促进鸡对尿酸盐的排除,防止大肠杆菌出现继发感染症状。主治药物主要有禽感康、磷霉杆灭、肾喘消、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提高鸡舍内部的温度2~3℃,并在鸡日常饲料中添加含量为20%玉米面的饲料促进鸡的康复。
1.5 温和型流感
温和型流感主要有H9病毒引起的,H9病毒主要容易感染鸡龄为25~45日的小鸡,当鸡感染该病毒并应发温和型流感后往往出现咳嗽、打呼噜等症状,个别鸡会出现鸡头等部分水肿状况,并伴有食欲下降、拉出黄白色粪便等。对患有温和型流感的鸡斤西瓜解剖能够发现其支气管末端出现分叉的带有瘀血或者黄灰色栓塞,并伴有脓性分泌物,并可能出现心包炎、肝周炎等炎症。该种传染病的致死率较高,除此之外还会造成处于产蛋期的鸡产出沙皮蛋,软蛋比例增多,病会造成产蛋率下降,输卵管内部出现白色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对温和型流感的预防可以通过接种H9相关疫苗的方式,注射方式主要为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该种方式也是目前仅有的预防手段。对温和型流感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抑制病毒的活性,提升鸡滋生免疫力,通过鸡身体内部的抗体消灭病毒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独特一号、中药使用感速消、杆杀特号等。
1.6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主要有大肠杆菌引起,该传染病的易感鸡群为所有年龄段的鸡群。感染大肠杆菌病后的鸡外在症状表现明显,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进食量下降、拉黄白色粪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深入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状况。处于产蛋期的鸡感染该病后其粪便中常含有鸡蛋清、蛋黄等物质,且鸡所产的蛋中含有大量沙皮蛋。对该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并清理养鸡场环境的方式,对已受到感染的鸡群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杆杀特号。
2 结束语
秋季是鸡传染病易发时期,此时需要做好环境的清理杜绝各种病毒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并对鸡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在出现传染病状况后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鸡的尸体,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建辉.秋季常发鸡病的预防及治疗[J].禽业导航,2011(10):55-56.
关键词 黄秋葵害虫;形态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方法;福建建阳
中图分类号 S649;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38-02
黄秋葵俗称洋茄,在建阳市栽培历史悠久。10年前,作为具有保健功效的特菜开发种植,黄秋葵的种植专业户迅速增多,栽培基地村逐步形成,外调销售量逐年增大,如今,黄秋葵已成为建阳市夏秋季的主产蔬菜和地方特产。随着黄秋葵栽培面积的扩大,虫害愈发严重,2008年、2010年虫害发生偏重,造成一定面积的黄秋葵失收改种。为此,笔者自2008年起连续4年对黄秋葵上的害虫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田间防治,并对新见蔬菜害虫进行了屋面饲养观察。结果查明为害建阳市黄秋葵的主要害虫有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茶黄螨和蚜虫,其中棉大卷叶螟发生普遍,且属于建阳市新见蔬菜害虫,其次是斜纹夜蛾,茶黄螨与蚜虫则零星发生。同时,掌握了以上害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现将建阳市黄秋葵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棉大卷叶螟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 mm,翅展22~30 mm,全体黄白色,有闪光。前后翅外缘线、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均为褐色波状纹,前翅中央接近前缘处有似“OR”形褐斑纹,在R纹下有中线1段,雄蛾腹末节基部有1条黑色横纹[1-2]。卵椭圆形,略扁,长约0.12 mm,宽约0.09 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绿色,孵化前为灰白色。幼虫体长约25 mm,头扁平,赤褐色,并有不规则的深紫色斑点,胸腹部青绿色或淡绿色,前胸硬皮板为褐色,胸足黑色,背线暗绿色,气门线稍淡,除前胸及腹部末节外,每体节两侧各有毛片5个,腹足趾钩多序,外侧缺环。雌蛹长约14 mm,雄蛹长约13 mm,体棕红色,第4腹节气门特大,第5~7节各节前缘1/3处有明显的环状隆起脊,第5~6腹节腹面有腹足遗迹1对,臀棘末端有钩刺4对,中央1对最长,两侧各对依次逐渐短小。
1.2 发生特点
棉大卷叶螟为建阳市新见蔬菜害虫,据实地调查和屋面饲养观察,在建阳市1年发生5代。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化蛹,在木槿、木芙蓉、扶桑、冬寒菜等寄主植物上完成第1代,6月上中旬第2代出现并开始转入黄秋葵为害。7月中下旬第3代出现,为害加重,8月上中旬第4代、9月中旬第5代的种群数量最大,因而8—9月是棉大卷叶螟的为害盛期。成虫白天隐蔽在叶背面或杂草丛中,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植株上部叶片背面,叶脉边缘最多。幼虫喜食黄秋葵完全展开的嫩叶,初孵幼虫聚集在叶背面取食为害,仅吃叶肉,留下表皮,不卷叶,3龄后分散,吐丝卷叶成喇叭状,隐藏于卷叶内取食为害,虫口密度高时,同一卷叶里会有1头高龄幼虫与数头低龄幼虫共同取食。幼虫具转叶为害习性,1片卷叶未吃完,常会迁移到另一叶片上重新卷叶为害。虫龄6龄,老熟幼虫在老叶上卷叶化蛹。通常夏秋季多雨年份棉大卷叶螟发生偏多,靠近村庄、园林苗圃、茂密徒长的黄秋葵受害偏重[2]。
1.3 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黄秋葵植株下部老叶,清洁畦面,以利通风透光,破坏成虫藏匿场所,减少成虫产卵量。虫口密度低时,采用人工摘除卷叶集中销毁,或直接捏死卷叶内的幼虫和蛹。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可利用该杀虫灯进行测报,指导防治。虫口密度高时,应抓住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尚未卷叶时进行防治。可选用5%甲维盐8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3]。
2 斜纹夜蛾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 mm,翅展37~42 mm,前翅中部有明显的白带,由内横线的前缘延伸到横线2/3处为止,白带中还有3道褐色斜纹。卵扁平,半球形,直径0.4~0.5 mm,数十粒到数百粒3~4层不规则重叠排列成卵块,表面覆盖棕黄色绒毛,卵面有纵棱和横脊,初产时黄白色,后变灰黄色,将要孵化时呈紫黑色。幼虫共6龄,体色变化较大,发生少时为淡灰绿色,大发生时为黑褐色及暗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8~50 mm。蛹长15~20 mm,赤褐至暗褐色,第4~7腹节背面及第5~7节腹面近前缘密布圆形刻点,气门黑褐色,呈椭圆形隆起,腹部末端有1对强大弯曲的粗刺。
2.2 发生特点
斜纹夜蛾是建阳市蔬菜的多发害虫,在建阳市1年发生5代。多以蛹在根部附近浅层表土或枯枝落叶下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各生时期:第1代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2代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4代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第5代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一般年份第1、第2生较轻,第3代以后加重,第4、第5生最严重。成虫黄昏开始活动,20∶00—24∶00极盛,有趋光性,羽化后,当日就,次日产卵,卵产于植株下中部叶片背面,主要集中于叶脉交叉处。幼虫有假死性,2龄后转移分散危害,4龄后进入暴食期,8—9月间危害最为严重,当食料不足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4]。
2.3 防治方法
冬翻土壤,上水漫灌,消灭越冬蛹。人工摘除卵块,捕捉幼虫,降低虫口密度。及时摘除下部老叶,清洁畦面,减少藏匿场所。采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利用该灯进行测报,指导防治。使用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初孵期至3龄前用药,防治高龄幼虫、成虫则最好傍晚后喷药。农药可使用3.2%阿维·高氯800倍液,或5%甲维盐5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茶黄螨
据悉,孙瑞哲副会长在报告中对中国的英文CHINA的五个字母做了纺织行业语境下的深度解读。报告以C —— Changes are underway(发展变局); H —— Hope is at the corner; (发展机遇)I —— Innovation to be the driving force; (创新动力)N ——Nature issues to be stressed;(自然环境压力) A —— Anticipation(新期待)为关键词,剖析了中国纺织工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在全球纺织产业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机遇、目标规划等重要方面。
报告指出,近期中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变局包括:对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占比下降、劳动力资源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棉花价格不稳定引发行业良性发展风险、国内市场需求对行业提出新要求等。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显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产业用纺织品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纺织品出口格局更加均衡,从侧重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纺织产业加速中西部地区区域布局并不断优化等。在此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的创新策略在于“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并举”。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表现为:注重上游纤维产业的创新,优化化纤产品结构,发展新型高性能化纤产品、高仿真化纤产品、生物基型新材料,提高可再用类纤维的回收利用率,稳定和优化棉花的产供系统,提高单位纤维的利用率,发展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纺织品等。
孙瑞哲在报告中同时指出,中国纺织工业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持续推进各种环保措施的落实,并以科技为导向,提出了“现有资源+替代资源+回用资源”全方位的资源统筹管理和使用方式,提倡将现有资源的使用最优化、将替代资源的发展合理化、将可回用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还为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量化的标准和规范,通过推进实施不同形式的标准保障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育龄妇女 避孕 知晓 需求
资料和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3月来我院咨询或寻求避孕的育龄妇女100例,年龄23~43岁,平均31±5.42岁。全部已婚,平均孕次2.3±1.1次,平均产次0.93±0.56次。其中72例希望采用长效避孕方法,今后不再生育,28例仍有生育要求。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28例,高中或中专49例,初中22例,小学1例。职业:工人16例,干部16例,商业和服务业16例,个体经商10例,职员8例,农民2例,无业32例。
既往曾经使用过避孕方法的70例,46例自己选择避孕方法,24例通过他人推荐而使用。没有采取过避孕措施的30例。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专人负责对来我院门诊咨询或寻求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①育龄妇女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情况和获取途径;②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意愿;③育龄妇女对为她们提供避孕方法的需求情况。每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选择。
结 果
听说过并了解避孕的人数最多分别为88例和67例,其次为宫内节育器分别是85例和65例,口服避孕药分别是38例和22例,避孕针分别是15例和6例,紧急避孕分别是9例和4例。
获取避孕知识途径:40例从亲戚朋友处,38例来自妇产科医生,29例从科普读物,21例从计划生育技术人员,18例从媒体,8例从计划生育干部处获得。
最愿意咨询的人员是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其次是妇产科医生、计划生育干部和亲戚朋友。希望获取避孕知识和方法的途径,63例选择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其次是妇产科医生、科普读物、计划生育干部、媒体和热线电话咨询。
在70例曾经采取过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中,46例是自己选择的(65.71%)。96例非常愿意在选择避孕方法前接受避孕节育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仅有4例选择不愿意。
61例愿意选择皮下埋植避孕,29例选择宫内节育器,她们认为自己选择的避孕方法首先应使用方便,其次是安全、长效、无痛苦、不影响今后生育及不影响性生活。70例最关注避孕方法的安全性,其次关注的问题是不痛苦、避孕失败率低、不影响再次妊娠、长效、不影响性生活等。她们在选择避孕方法时最担心的问题有,67例选择了避孕方法失败,其次是感染、疼痛、月经紊乱或对身体产生影响以及影响今后生育和性生活等。
讨 论
据报道,我过宫内节育器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而近十年来的使用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无疑是加大宣传力度的结果[2]。本调查提示,要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指导力度,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避孕节育方法知晓度,扩大选择范围,达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内容;方法
【分类号】G847
羽毛球运动是常见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第十四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于2015年5月10日至17日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使东莞市的羽毛球氛围大大提高,同时也带动本校师生对羽毛球的热爱。看似简单但包含了复杂的运动素质要求,疾跑、跳跃、扣球、击球在羽毛球运动中表现的淋漓精致,大大增加了运动员的活动机能,从而强悍的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必须的条件。此外羽毛球运动必须有对方的参与才能进行,对方的发球和扣球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思维判断,从而才能完成竞技比赛。因此如何准确判断对方的击球和发球成了制胜的关键。所以思维训练也是羽毛球灵敏素质训练的重点内容。
1.灵敏素质在羽毛球运动当中的表现
首先,羽毛球运动本身是将跑步与球拍击球动作相结合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在实际比赛当中要求运动员能够对击球角度和自身运动方向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在完成高难度动作后的调整更为重要,而这就需要灵敏素质的保证。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其在比赛当中的空间判断能力,并对肌肉发力进行细化控制。其次羽毛球的击打动作较快,大多数的得分动作均是在一瞬间完成的。第三,当前运动员所使用的羽毛球拍的制作材料不尽相同,不同的球拍会对技术动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员为了更好地适应球拍就必须不断地对手指、手腕、手掌以及手肘的肌肉进行微调控制,而这种微调控制就需要借助运动员自身的灵敏素质来完成,提高了灵敏素质也就能够使运动员的反应时间缩短,进一步保证击球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2.羽毛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2.1基础训练
羽毛球运动主要表现为疾跑和跳跃,而其他扣球和击球、接球都是在疾跑和跳跃中完成的,因此这两项成了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环节,为此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前先做好基础训练。疾跑和跳跃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通过田径长跑训练,来提高羽毛球疾跑的能力和耐力,田径锻炼中跑步的速度和耐力都适合羽毛球疾跑的训练,只有当跑步速度和耐力跟上才能从容应对羽毛球疾跑要求。我校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完全满足学生的田径长跑训练。二是通过排球跳跃锻炼来训练羽毛球扣球能力,4个排球场地可以轮流为学生们提供羽毛球扣球训练。排球运动与羽毛球运动都是隔网竞技,所以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扣球、运动步伐等。
2.2专业训练
(1)左右快速移友盗
在左右快速移动训练中首先是步伐锻炼,对方的发球是以制胜为目的的,因此左右发球或者击球表现的突出,所以必须做好左右快速移动,才能完成接球和击球的任务。在这里左右快速移动也常常表现出步伐的灵活性和反应程度,而这两项只有步伐速度能跟上才能完成任务。否则是难以接住对方的羽毛球。
(2)前后快速移动训练
发球者除了左右进攻外其长短球也是采取的羽毛球竞技战术,通过手腕力度的不同发出长球或者短球来迷惑对方,在扣球和击球过程中也往往使用长球和短球进攻对方,从而取得羽毛球竞技制胜。所以前后快速移动训练也表现为步伐的灵活性和大脑思维的判断力。
(3)步伐的混合训练
在羽毛球竞技场上对方的发球和击球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掌握,但不管怎样变化,其步伐始终是前行的力量,因此做好步伐训练是前提。在步伐训练当中除了前后左右训练外就是混合训练,也就是说前后左右混在一起进行步伐快速移动。可以采取米字型、弧型、W型、M型等多种形式训练步伐。
(4)大脑思维训练
大脑思维主宰者运动员的身体,有怎样的思维判断,才能做出相应的步伐移动,所以大脑思维训练在羽毛球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脑思维训练中集中表现为眼、神、心于一体,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心理素质。只有充分训练这三项内容,才能提高大脑思维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要求运动员不能惧怕对方要敢于挑战,即使输一两个球也要沉着应战,不能越打越慌,心理一旦慌乱大脑思维也就不听指挥,从而也就无法判断对方的击球进攻。判断能力训练主要是观察对方的发球姿势、手腕力度和方向来确定羽毛球的起落位置,判断能力是最难掌握的训练,对方如何发球,落球位置在哪里是千变万化的,是很难捉摸的,所以要求运动员眼疾手快。
(5)上肢训练
训练好下肢步伐后,其上肢的手势、胳膊、羽毛球拍掌握方向也需进行锻炼,因为对方羽毛球的起落位置不同,从而影响左右胳膊手势接球的不同,也就是说右胳膊接不住球的反而左胳膊能准确接球。所以上肢训练也是取胜的因素之一。步伐需要移动那么左右胳膊也需要快速移动,整体的肢体完美配合才能更好完成羽毛球竞技比赛。
(6)运动转换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在奔跑过程中加入急停、急转、跳跃等多种技术动作,主要是训练运动员的急停和急停后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在静止的状态下,由教练员各种非奔跑性技术动作指令,例如左侧卧、左侧立、仰卧、俯卧、深蹲、屈膝跳等,教练员的口令应以随机为主,并且需要快速下达,运动员则在接收指令后快速做出反应,以训练整体的灵敏素质。
(7)综合性训练
该类训练属于运动转换训练的延伸,其间各种技术动作编制在一起,由运动员快速完成。例如起步动作为疾跑8米、急停后转身疾跑8米、急停后左侧疾跑5米、急停后连续双脚跳5次、完成后右侧疾跑5米、回到原点后前滚翻1次、后滚翻1次、回到原点后深蹲10次。
3.结束语
总之,羽毛球作为一项运动必须在长期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运动技能,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坚持锻炼,运动步伐身体素质才能跟上运动要求,而且在长时间的锻炼中其判断能力、灵敏素质才会慢慢的提高,也就是说越打越熟练,越熟练羽毛球技能越高。
参考文献:
[1]梁春林.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混双选手后场击球技术的分析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4)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球失衡 垂直分工 资本开放
一、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最主要的经常项目逆差国依然是美国,但主要的经常项目顺差国则转变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失衡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失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关于全球失衡问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的关系,其原因是:在现实基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差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顺差国之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在理论基础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逐渐成熟和完善。金融发展因素被引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框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金融发展理论的这些最新进展为从金融市场差异视角分析全球失衡问题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上述现实和理论背景下,近期(特别是2005年以来)有关金融市场差异和全球失衡关系的文献开始大量出现。总体来讲,这些研究遵循了两种基本的路径。第一种从宏观层面入手,基于净出口与储蓄―投资缺口之间的恒等关系,用储蓄和投资的失衡来解释贸易失衡。这类研究的核心是:金融发展差异是造成各国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储蓄率差异导致了国家间储蓄―投资缺口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全球失衡。第二种从微观层面入手,首先研究金融发展差异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的影响,进而研究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图1所示)
在第一类研究中,一方面,Svensson(1988)、Willen(2004)和Mendoza et al. (2006)构建的理论模型比较充分地阐释了金融发展程度影响私人储蓄的理论机制,Loayza et al. (1998)和Chinn and Ito(2005, 2009)等研究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对上述理论机制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Dooley et al. (2004,2005,2009)提出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学说从汇率操控和货币发行国特权的角度解释了政府储蓄失衡(持续财政赤字)发生的原因。因此,基于宏观路径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
在第二类研究中,关于金融市场差异与国际分工关系的研究(如Beck, 2002;齐俊妍, 2005;包群和阳佳余, 2008 等)和关于国际分工与全球失衡关系的研究(如钱学锋和黄汉民, 2008;Ju and Wei, 2005等)已经相对成熟,但全面地探讨金融市场差异、国际分工和全球失衡三者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这方面,Caballero et al. (2006)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该研究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存在金融发展差异的条件下,美国的持续失衡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均衡结果。由于金融市场相对发达的国家可以把更多的未来收入“证券化”,因而美国具有更强的提供优质金融资产的能力。东亚国家虽然经济增长较快、有着较高的预期收入,但金融发展相对落后,从而无法为本国提供足够的优质金融资产。因此,美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实际上是美国为世界各国提供金融资产的一种表现。在这一研究的启发下,雷达和赵勇(2009)与徐建炜和姚洋(2010)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在金融服务业(虚拟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发达国家会出口金融资产、进口制造业产品,从而产生经常项目逆差;而在制造业(实体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会出口制造业产品、进口金融资产,从而产生经常项目顺差。关于金融发展与全球失衡方面更详尽的文献综述请参见李宏等(2010)。
徐建炜和姚洋(2010)等用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水平分工来解释全球失衡的思想对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虽然金融资产和制造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会表现为经常项目失衡,但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并不完全等价于金融资产和制造业产品之间的交换,因为前者不会导致经常项目失衡(余永定,2010)。其次,优质的金融资产离不开强大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是一种虚拟产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实物产品生产能力,其金融资产也将不具有价值。第三,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水平分工很难体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真实关系。金融市场通过融资(Antrs and Caballero,2007)和风险分散(Ju and Wei,2005)等功能影响着实体经济。金融产品大多是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投入品,如果假定在金融业和制造业之间分工模式是水平型的,那么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很难得到体现。鉴于此,金融发展差异、国际分工与全球失衡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探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金融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真实国际分工模式的一种表象,其实质是创新环节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垂直分工。与生产环节相比,创新环节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相对更高的国家在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分工模式的设定更加符合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分工情况的基本事实,同时也避免了把金融业与制造业作为水平对立的国际分工产业。以对上述分工模式的分析为切入点,本文将深入探究引发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进而研究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程度差异对全球失衡的影响。本文其他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假定条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理论模型的主体部分;第五部分是经验研究,最后是结论性评述和政策建议。
二、 建模思路和假定条件
Beck(2002)建立了一个引入金融发展因素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工业品和食品)的模型,金融发展程度在该模型中被定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冰山型成本。该研究指出: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在工业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会出口工业品进口食品。Ju and Wei(2005)把金融发展因素引入传统的H O S模型,创建了一个“木桶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决定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当金融发展不够充分时,融资能力就成为木桶的短边。此时,要素市场上存在剩余资本,传统H O模型的基本结论会因此而改变。Antrs and Caballero(2007)建立了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三种要素的模型(以下简称A&C模型)。除了劳动要素外,该模型中还包括“创新资本”(informed capital)和“普通资本”(uninformed capital)两种要素。创新资本的数量为该国企业家的自有资本量和借贷资本量之和。企业家的借贷资本量由金融发展水平决定,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家的借贷能力就越强。没有置于企业家支配下的资本则称为普通资本。最终产品分为用创新资本与劳动生产出来的创新产品和用普通资本与劳动生产出来的普通产品。该研究在该基本框架下对基于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在该模式下普通资本流动和贸易之间的关系。
上述文献充分地研究了金融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理论机制,但遗憾的是,这些模型都无法被用于分析全球失衡问题。A&C模型虽然分析了普通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但并没有就创新资本国际流动对分工和失衡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借鉴了A&C模型的基本思路,并对其假定条件做出了调整:假定只有一种最终产品,同时把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为创新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环节,从而将A&C模型改造成为一个垂直分工模型。本文模型具体的假定条件如下:
(1) 最终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Y=Aβ(KF)α 。其中, Y 为最终产品(生产活动的成果)的产量, KF 为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资本投入数量, A 为包涵企业家创新知识的信息中间品(创新活动的成果)。 α 和 β 为常数,其中 β>1 , 0
(2) 资本被平均分配在每个人的手中,资本总存量为 K 。企业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 μ ,故企业家自有资本的数量为 μK 。
(3) 企业家所能支配的资本数量包括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其支配资本数量的极限与自有资本数量的比为 φ 。该变量代表了金融发展水平,其值越高,代表融资越容易,金融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本文借用A&C模型的定义,把在企业家支配下的、与企业家创新知识相结合的资本定义为“创新资本”,用 KC 来表示;把其余资本称为“普通资本”,以示区别。根据上述设定,创新资本数量的极限为 φμK 。
(4)信息中间品的生产函数为: A=(KC)γ ,其中 γ 是大于0的常数。令 KC= min (KM,φμK) ,其中 KM 为用于生产中间品的普通资本数量。该函数说明:在企业家的融资极限 φμK 内,将多少普通资本置于企业家的控制之下,就会形成多少用于产生信息中间品的创新资本。
为了使模型更加简洁,通过设定上述假定条件,本文把A&C模型中的创新产品单独进行了分析,而忽略该模型中的普通产品和劳动要素。同时,模型假定只有一种最终产品和一个时期,因而不涉及跨时期替代效应和产品间替代效应。在这样的设定下,产量越大就意味着社会福利越高,因而没有必要设立特定的效用函数。这相当于假定经济是在中央决策者产量最大化的目标下运行的。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本文将首先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探讨金融发展水平对产出的影响;然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析金融发展差异通过怎样的机制引发了创新与生产的垂直分工;最后进一步讨论金融开放程度(即创新资本和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成本)对国际分工和失衡的影响。
三、 创新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国际垂直分工
(一) 金融环境差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基础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在任何给定的时期内,总资本存量也是给定的。有限的资本既可以作为普通资本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也可以交给企业家支配,作为创新资本用于信息中间品的生产。提高 KF 的比重可以扩大生产的规模,但却减少了用于创新的资源,从而损失了整体生产效率;而提高 KM 比重的效果则恰好相反。因此,生产者需选择一个最佳的资本分配比例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如果不考虑企业家融资能力的限制, KC 与 KM 是相等的。这种情况下,生产者产量最大化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max :Y=(KM)βγ(KF)α ; s.t.:KF+KM=K
设生产中间品的普通资本占资本总量的比例为 θ ,即: KM=θK 。在没有融资约束的条件下,用于创新活动的创新资本投入量为 KC=θK ,而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普通资本数量为 KF=(1-θ)K 。则求解该最大化问题可得:
θ=βγα+βγ(1)
式(1)说明:在封闭条件下,如果没有融资限制,最终产品的产量实现最大化时,用于中间品生产的最佳资本比重为 θ* 。
在存在融资约束时,根据其金融环境,一个经济体将面对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A. 当 φμ≥θ* 时,企业家所能支配资本数量的极限高于可以获得最大产出的最佳创新资本投入数量。此时该国的金融环境足以使其实现最大产出,其金融资源是充足的。因此,我们称这种状态为“金融充裕”。
B. 当 φμ < θ* 时,企业家所能支配资本数量的极限低于可以获得最大产出的最佳创新资本投入数量。此时该国的金融环境不足以使其实现最大产出,其金融资源是不充足的。或者说,该国的生产受到了金融环境的抑制。因此,我们称这种状态为“金融短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处于金融短缺与金融充裕状态下的国家之间存在分工的基础:在处于金融充裕状态的国家,相比最优生产状态的需要而言,企业家获得创新资本的能力是过剩的;而在处于金融短缺状态的国家,企业家获得创新资本的能力不能满足最优生产状态的需要。因此,金融充裕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短缺的国家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创新环节和生产环节上进行垂直分工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创新活动的成果和生产活动的成果可以进行国际交换。但是,作为创新成果的信息中间品(在现实中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通常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使得其市场交易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替代商品流动成为达成国际分工的条件。创新资本和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是不同的。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只是普通的要素流动,而创新资本的国际流动还伴随着企业家的创新知识。也就是说,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属于国际间接投资,而创新资本的国际流动属于国际直接投资(FDI)。这两类资本能否自由流动取决于国家间资本开放的程度。故在后续的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在商品流动性和资本开放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上述国际垂直分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全球失衡是如何产生的。
在后续的分析中,我们进一步设立如下假定条件:假设存在A、B两个国家。其中A国为发展中国家,该国处于金融短缺状态;而B国为发达国家,该国处于金融充裕状态,即 φB > θ*/μ > φA 。两国除了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之外,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生产函数相同(如假定条件所示),总资本存量都为 K ,企业家占总人口的比重都为 μ 。
(二) 商品流动无摩擦时的情况
在这一部分,我们假定国际资本市场完全封闭,而商品市场是无摩擦的。中间品和最终产品按照统一的比率进行国际交换。用 ρ1 表示国际市场上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比,即一个单位的中间品可交换 ρ1 个单位的最终产品。
由于A国处于金融短缺状态,作为创新活动成果的信息中间品相对稀缺。在开放条件下,该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信息中间品,进而将其投入到本国最终产品的生产中,提高本国最终产品的产量。该国最终产品的净收入为国内产量与进口支出之差。在金融短缺状态下,A国创新资本的投入等于企业家支配资本的极限,即 KMA=KCA=φAμK 。设中间品的进口数量为 AIMA ,则该国最终产品的净收入可表示为:
YA=[(φAμK)γ+AIMA]β[(1-φAμ)K]α-ρ1AIMA(2)
要实现最终产品净收入的最大化,A国进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A/dAIMA=0 。根据式(2),最终产品收入最大化时存在:
AIMA=ρ1β(1-φAμ)αKα1β-1-(φAμK)γ (3)
式(3)反映了A国对信息中间品的进口需求。在最终产品净收入最大化的条件下,中间品的价格越高,A国进口中间品的数量也越高。这与正常需求关系是相反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间品的边际报酬递增特征。这一特征使得中间品的投入越多,其边际收益就越高。因此,中间品价格越高,就需要进口更多的中间品。
B国处于金融过剩状态,故可以通过出口中间品来交换最终产品。只要交易有利,B国就将尽其所能地生产中间品。即该国创新资本的数量将为 KCB=φBμK 。设B国出口中间品的数量为 AEXB ,则该国最终产品的净收入可表示为:
YB=[(φBμK)γ-AEXB]β[(1-φBμ)K]α+ρ1AEXB (4)
要实现最终产品净收入的最大化,B国出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B/dAEXB=0 。根据式(4),此时存在:
AEXB=(φBμK)γ-ρ1β(1-φBμ)αKα1β-1 (5)
式(5)是B国信息中间品的出口供给函数。中间品的价格越高,B国出口中间品的数量越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样也是中间品的报酬递增特征。
在中间品和最终产品交换达到均衡的条件下,存在 AIMA=AEXB 。令均衡的交换价格为 ρ*1 ,均衡的中间品贸易量为 A* ,则根据式(4)和式(5)可得:
ρ*1 = βKα(1-φA μ)α(1-φB μ)α(φγA +φγB )μγKγ(1-φA μ)αβ-1 + (1-φB μ)αβ-1β-1 (6)
A* =(1-φB μ)αβ-1φγB (1-φA μ)αβ-1 + (1-φB μ)αβ-1-(1-φA μ)αβ-1φγA(1-φA μ)αβ-1 + (1-φB μ)αβ-1μγKγ (7)
式(6)和式(7)说明,商品市场无摩擦的情况下, A、B两国的中间品和最终产品交易达到均衡状态时,A、B两国 的融资极限之和( φB+φA )越高,信息中间品的均衡价格 ρ*1 就越高;而均衡的中间品贸易量 A* 一定在两国中间品产量极限差 (φγBμγKγ-φγAμγKγ)之间。
(三) 资本流动无摩擦时的情况
在这一部分,我们假定国际资本流动是完全无摩擦的,普通资本和创新资本都可以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可以完全替代商品流动。由于A国融资能力不足,而B国融资能力过剩,所以资本流动的模式是:A国输出普通资本同时输入创新资本,而B国的资本流向则恰好相反。
这种双向资本流动相当于两类资本的交换。在给定创新资本和普通资本报酬比的情况下,两类资本的交换比率也可以确定。对A国而言,输出普通资本交换创新资本的行为可以提高该国中间品投入数量,同时降低普通资本的投入数量。这会使得该国趋近创新资本和普通资本投入的最佳比例( θ*/1-θ* ),从而扩大最终产品的产出。同样,对于B国而言,输出创新资本交换普通资本也可以优化两类资本的投入比例,从而扩大最终产品产出水平。令A国创新资本的流入量为 KCIA ,创新资本和普通资本报酬的比为 ρ2 ,则普通资本的输出量为 ρ2KCIA 。在这种双向资本流动下,A国最终产品的产量可以表示为:
YA=(φAμK+KCIA)βγ[(1-φAμ)K-ρ2KCIA]α(8)
当A国实现产量最大化时,存在 dYA/dKCIA=0 。根据式(8),此时存在:
KCIA=βγ(1-φAμ)ρ2(α+βγ)K-αφAμα+βγK(9)
令B国创新资本的流出量为 KCOB ,则普通资本的输出量为 ρ2KCOB ,此时B国最终产品的产量可以表示为:
YB=(φBμK-KCOB)βγ[(1-φBμ)K+ρ2KCOB]α(10)
当B国实现产量最大化时,存在 dYB/dKCOB=0 。根据式(10),此时存在:
KCOB=αφBμα+βγK-βγ(1-φBμ)(α+βγ)ρ2K(11)
式(9)和(11)说明:对于任意给定的两类资本交换比率,A、B两国都存在一个使其最终产品产量最大化的资本交易规模。当两国的资本交换达到均衡状态时,存在 KCIA=KCOB 。令均衡状态下的交换比率和创新资本交易量为 ρ*2 和 KC* ,则根据式(9)和式(11),可以求得均衡解为:
ρ*2=βγα (1-φAμ)+(1-φBμ)φAμ+φBμ(12)
KC*=φB(1-φAμ)-φA(1-φBμ)(1-φAμ)+(1-φBμ) αμKα+βγ (13)
式(12)和式(13)说明,A、B两国资本交换达到均衡状态时,两国的融资极限之和( φB+φA )越高,创新资本的相对报酬( ρ*2 )就越高;而两国融资极限的差距( φB-φA )越大,资本流动的规模( KC* )就越大。A、B两国间的双向资本流动会优化其两类资本投入的比例,因此其最终产品的产量也都会提高。
在商品流动无摩擦的情况下,中间品与最终产品的交易都会记入经常账户。因此,在均衡的相对价格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都是平衡的。在资本流动无摩擦的情况下,创新资本与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都将记入资本与金融账户,因而不会影响经常账户的平衡。因此,在商品市场无摩擦和资本市场无摩擦的情况下,创新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垂直分工都不会引发国际收支的失衡。由于信息中间品交易的外部性,其交易成本过高是不可避免的,而资本流动的成本则取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因此,在下述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资本开放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国际收支账户的影响。
四、 资本开放程度对国际分工和失衡的影响
(一) 普通资本可自由流动时的情况
在这一部分,我们假定中间品不可贸易,最终产品可以自由贸易;同时,创新资本(FDI)无法流动,普通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到融资约束,A国创新资本的投入量低于最优值 θ*K ,普通资本的投入量高于最优值 (1-θ*)K 。而对于不存在融资约束的B国,其可获得的创新资本数量高于其最优值。这将导致A国存在输出普通资本的动力,B国则存在输入普通资本的动力。
普通资本的报酬需要用最终产品进行支付。在给定的普通资本报酬下,为了实现产量的最大化,A国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的普通资本输入数量。由于受到融资极限的约束,A国创新资本的投入会达到该国企业家的融资极限( φAμK )。在创新资本投入数量给定的情况下,一方面,随着普通资本输出量的增加,其交易所得会随之增加;但另一方面,普通资本的输出也会缩小本国生产规模,使国内最终产品的产量下降。当单位普通资本输出所带来的国内产量减少量与单位出口收入相等时,A国会实现产量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给定普通资本的报酬,A国会存在一个最优普通资本输出量。普通资本的报酬与其最优输出量之间呈正向关系。同样,给定普通资本的报酬,B国也会存在一个最优的普通资本输入量,二者呈反向关系。A、B两国普通资本流动实现均衡时,会存在一个均衡的普通资本国际报酬。在均衡报酬下,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会使A、B两国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关于普通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情况下A、B两国普通资本流动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请参见附录1。
一方面,普通资本的输入使B国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其过剩的融资能力,从而扩大创新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规模;另一方面,普通资本的输出会缩小A国生产活动的规模。也就是说,普通资本的国际流动将把生产活动和创新活动的中心都转移至金融市场更为发达的B国,而金融发展落后的A国将被逐渐的“抽空”。在这种情况下,A国将用输出普通资本的报酬购买B国的最终产品,这就造成了A国经常账户的逆差和B国经常账户的顺差。同时,A国普通资本的流出又造成了A国资本和金融账户上的逆差和B国该账户上的顺差。因此,在普通资本自由流动而创新资本无法流动的情况下,A国的“双逆差”和B国的“双顺差”是经济均衡下的自然表现。
(二) 创新资本可自由流动时的情况
在这一部分,我们假定中间品不可贸易,最终产品可自由贸易;同时,普通资本无法国际流动,创新资本(FDI)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封闭条件下的A国创新资本的投入数量低于最优值( θ*K )。为了实现最优的最终产品产量,A国需要更多的创新资本。由于不存在融资约束,封闭条件下的B国可以实现其创新资本投入的最优水平。但实际上,B国企业家还有剩余的融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A国存在输入创新资本的需求,B国也存在输出创新资本的动力。
创新资本的报酬也需要用最终产品进行支付。由于受到融资极限的约束,A国创新资本的投入会达到该国企业家的融资极限( φAμK )。因此,普通资本的投入数量也会固定在 (1-φAμ)K 的水平上。在普通资本投入数量给定的情况下,一方面,随着创新资本输入量的增加,本国创新活动的规模会得到提高,中间品的投入量也会随之上升,这最终会提高本国最终产品的产量。但另一方面,A国的最终产品也需要用于支付B国创新资本的报酬,输入创新资本的数量越多,支付的报酬也越多。当单位创新资本输入所带来的国内产量增加与其报酬相等时,A国会实现产量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给定的创新资本报酬下,A国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创新资本输入量。由于创新资本和中间品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所以报酬越高,A国就需要输入越多的创新资本,二者呈正向关系。同样,在给定的报酬下,B国也会存在一个最优的普通资本输出量,二者呈反向关系。A、B两国创新资本流动实现均衡时,会存在一个均衡的国际报酬额使两国都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关于创新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情况下A、B两国创新资本流动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请参见附录2。
一方面,创新资本的输出会使B国更充分地利用其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资本的输入也可以使A国突破本国的融资约束,增加中间品的投入,从而提高本国生产活动的效率,扩大本国最终产品的产出规模。B国输出创新资本是以降低本国生产过程中普通资本的投入量为代价的,因此,该国最终产品的产量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B国生产活动的萎缩,其部分最终产品的消费需要由A国供给,并用本国的创新资本输出收益支付。这就形成了B国经常项目的逆差和A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同时,B国创新资本的流出形成了FDI的国际流动,这就造成了A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和B国资本账户和金融项目的逆差。因此,在创新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普通资本不可流动的情况下,A国的“双顺差”和B国的“双逆差” 是经济均衡下的自然表现。
上述分析说明:当资本开放的形式不同时(创新资本开放或普通资本开放),存在金融发展差异的国家之间将出现失衡。当普通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会出现经常账户顺差,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会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当创新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情况恰好相反。创新资本的流动本质上是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输出产品创新成果,是生产环节向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国家的转移,由此形成了产品创新环节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
五、 经验分析
第四部分的分析表明,接受创新资本最多的国家会成为全球的生产中心,而接受普通资本最多的国家则会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如果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创新资本,同时其普通资本的外流又受到了约束,则该国将会出现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如果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普通资本从而成为创新中心,同时该国又存在大量的创新资本外流,则该国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贸易逆差。中、美两国的情况恰好与之相符,这也使中美之间的失衡成为当前全球失衡问题的核心。这一部分将为模型的基本结论提供事实数据支持,包括对中美失衡的描述性分析和基于多国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两部分。
(一) 中美失衡的描述性分析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是当前全球失衡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两国的金融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是中美两国反映金融市场规模和企业融资能力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所取的都是1995年至2005年的均值。通过对比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全面落后于美国,而且与美国的差距十分巨大。
美国是资本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的资本账户则几乎是不开放的。据Kaopen(Ito and Chinn,2008)指标显示,美国2000年以来的资本开放程度高达2.500014,而中国2000年以来该指数却只有-1.13552。资本开放程度的差异导致普通资本可以自由流向美国,而中国的普通资本却几乎不能外流。图2显示了中美两国FDI存量和经常账户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1995年到2007年间,中国始终是FDI的净流入国,而美国始终是FDI的净流出国。上述数据说明,作为金融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吸引全球普通资本流入的同时,也在把创新成果通过FDI不断向外输出。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中国,由于其在生产要素、销售市场以及吸引FDI政策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全球FDI流入的生产基地。这说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本文理论模型所描述的垂直分工模式。在图2中,美国经常账户持续的巨额逆差和中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顺差也印证了本文理论部分的基本结论。
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对于经常账户逆差的规模而言,美国FDI净流出的规模却是比较小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企业大多选择有“避税天堂”之称的一些小型岛国作为母公司。这使得大部分美国企业的FDI流出都被记入这些“避税天堂”国家的国际收支账户。以我国2007年的数据为例,在流入我国的FDI中,来自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避税天堂”的FDI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3(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8》)。
(二) 基于全球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
上述数据说明,中美失衡情况与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相符的。虽然中美两国是当前全球失衡的核心,但本文的分析结论仍然需要更广泛的事实数据支持。因此,本文选取了50个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顺差国和逆差国各25个),用这些国家1995年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检验。计量模型如式(14)所示:
RNCAjt=c+β1FADjt+β2RNFDIjt+β3RKOPENjt+βControljt+ujt (14)
在式(14)中, RNCAjt 为国家 j在t 时期经常账户净盈余占GDP的比重,该指标衡量了经济失衡的程度。 FADjt 为国家 j在t 时期的金融发展参数,该指标表示了金融发展的水平。 RNFDIjt 为国家 j在t 时期FDI净流出存量占GDP的比重,该指标一方面可以衡量创新资本净流出的相对规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创新资本流动限制的程度。 RNFDIjt 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创新资本的流动性越强。 RKOPENjt 由 RNFDIjt 和 KOPENjt 两个指标相乘而得,其中 KOPENjt 是资本开放程度指标。 RKOPENjt 可以反映普通资本流动所遭受的限制。理论分析的结果说明,对于创新资本的流入国( RNFDIjt 为负值)而言,对普通资本流动的限制越严格,经常账户的顺差就越大,这样, RNCAjt 与 KOPENjt 应呈反向关系;而对于创新资本的流出国( RNFDIjt 为正值)而言,对普通资本流动的限制越严格,经常账户的逆差就越大,这样, RNCAjt 与 KOPENjt 应呈正向关系。 RNFDIjt 和 KOPENjt 两个指标相乘之后,就可以避免衡量失衡的指标与衡量普通资本开放程度的指标之间出现非线性关系(相乘后理论上应为正相关)。 Controljt 表示一系列会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各变量的经济含义及数据来源请参见附录3。。
首先观察变量 RNCA与FAD、RNFDI和RKOPEN 三个变量的散点图,如图3所示。从图3(A)和(C)可以看出,变量 RNCA与变量FAD以及RNFDI 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并都呈现出反向关系,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但在图3(B)中,变量 RNCA与变量RKOPEN 之间的线性关系却不够明显,其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对计量模型的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Chi Sq 统计量的值高于临界值,从而拒绝了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因此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3显示了回归的结果。其中包括加入总体均值截距项的固定效应模型(Ⅰ)、加入时期个体恒量的固定效应模型(Ⅱ)和同时加入两种固定效应的模型(Ⅲ)。
在三种类型回归结果中,核心解释变量 FAD和RNFDI都是显著的,而且其符号均为负值。这说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规模的提高都会恶化经常项目,这与理论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变量RKOPEN 的符号为正值,这也与理论预期一致。但在模型(Ⅱ)中,该变量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其原因主要是各国的 KAOPEN 指数跨期差异较小。在各控制变量中,变量ER是不显著的,这说明汇率变化与失衡调整之间并不存在显著联系,这与Béreau et al. (2010)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变量CY和GY在三个模型中都有足够的显著性,而且符号为负。这说明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越高,经常项目越容易恶化,这也与理论的预期是一致的。
六、 结论性评述与政策含义
本文的分析说明:即便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存在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国家之间也会存在进行国际垂直分工的基础。由于能够给拥有创新知识的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融资,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在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将在创新环节上进行专业化,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将在生产环节上进行专业化。
当国际商品流动或国际资本流动完全无摩擦时,这种在创新环节和生产环节上的垂直分工并不会引发失衡。但由于创新成果以商品形式进行国际流动的交易成本很高,这种分工的实现还有赖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当创新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普通资本无法流动时,创新资本会通过FDI流入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并将生产中心转移至该国,从而使其成为“双顺差”国,同时,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成为“双逆差”国。当普通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创新资本无法流动时,普通资本会通过间接投资流入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并将创新中心和生产中心都转移至该国,从而使其成为“双顺差”国,同时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会成为“双逆差”国。在现实世界中,各国都会处在上述两个极端情况之间的位置。创新资本会向FDI净回报率最高的国家集中,同时普通资本也会向净回报率最高的国家集中。因此,世界生产中心和世界创新中心的资本开放情况会成为影响全球失衡的关键。中美两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恰好验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基于50个主要失衡国家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本文的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蕴含着下述政策含义:首先,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存在国际分工层面上的微观基础,其实质是全球金融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失衡。只要这种失衡状况得不到改善,基于创新和生产的垂直分工模式就有存在的基础,全球经济失衡也将持续发展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汇率、价格水平或短期宏观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全球失衡的问题。其次,如果创新成果的交易成本能够被降低,更多的创新成果通过经常账户进行国际流动,全球失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这意味着如果发达国家放松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或者将更多的研发机构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全球失衡的状况将会有所改善。第三,在存在持续FDI流入的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资本账户的开放缓解失衡压力。但这种做法也存在风险,即当FDI流入减少时,我国也可能会被“空心化”。最后,对我国而言,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发展程度将会减少经常账户的盈余。但相比而言,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才是改变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失衡问题的关键。
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存量较低导致了较高的资本回报率,这也是FDI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原因。本文模型忽略了劳动要素,因而没有考虑这一因素。但这也说明,即便不考虑资本回报率差异因素,仅仅是由于金融发展和资本开放程度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失衡。如果引入资本回报率差异,发展中国家较高的资本回报率会进一步扩大其FDI流入的规模。这对本文描述的理论机制会产生放大作用,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失衡。因此,忽略资本回报率因素并不会对本文的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另外,本文的分析并没有采用标准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这使得消费者时间偏好、技术进步以及汇率等因素没有被纳入本文的分析框架。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努力这些方面进行完善。也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Antràs, P. and R. J. Caballero, 2007,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A Financial Frictions Perspective,” NBER Working Paper , No. 13241.
Beck, Thorsten, A. Demirgü Kunt and R. Levine, 2000, “A New Database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 14(3), 597 605.
Beck, Thorsten, 2002,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re a Lin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57(1), 107 131.
Béreau, S., A. L. Villavicencioz and V. Mignon, 2010, “Nonlinear Adjustment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owards Its Equilibrium Value: A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ing,” Economic Modelling , 27(1), 404 416.
Caballero, R.J., E. Farhi and P. O. Gourinchas, 2006,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Global Imbalances and Low Interest Rates,” NBER Working Paper , No.11996.
Chinn, M., and H. Ito, 2005, “What Matters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pital Controls, Institutions, and Interactions,” mimeo.
Chinn, M. and H. Ito, 2009,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s: Assaying the World ‘Savings Glut’,” La Follette School Working Paper , No. 2005 2023.
Dooley, M. P., D. Folkerts Landau and P. M. Garber, 2004,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 NBER Working Paper , No.10332.
Dooley, M. P., D. Folkerts Landau and P. M. Garber, 2005, “Savings Gluts and Interest Rates: The Missing Link to Europe,” NBER Working Paper , No. 11520.
Dooley, M. P., D. Folkerts Landau and P. M. Garber, 2009, “Bretton Woods II Still Define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NBER Working Paper , No. 14731.
Ito, H. and M. Chinn, 2008, “A New Measure of Financial Opennes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 10(3), 309 322.
Ju Jiandong and Wei Shangjin, 2005, “Endowment Versus Finance: A Wooden Barre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MF Working Paper , NO. WP/05/123.
Loayza, Norman, Klaus Schmidt Hebbel and L. Servén, 1998, “What Drives Saving Across the World?” Manuscript, the World Bank.
Mendoza, E.G., Vincenzo Quadrini and J. V. Rios Rull, 2006, “Financial Integration, Financial Deepness, and Global Imbalances,” NBER Working Paper , NO.12909, revised in 2007, 2008.
Svensson, L. E. O., 1988,“Trade in Risky Ass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3), 375 394.
Willen, P. S., 2004, “Incomplete Markets and Trad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Working Paper Series , No. 4 8.
包群和阳佳余,2008,《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世界经济》第3期21―33页。
雷达和赵勇,2009,《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世界经济》第1期62―71页。
李宏、陆建明、杨珍增和施炳展,2010,《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第4期3―20页。
齐俊妍,2005,《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31―41页。
钱学锋和黄汉民,2008,《垂直专业化、公司内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财贸经济》第3期117―121页。
徐建炜和姚洋,2010,《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世界经济》第3期3―30页。
余永定,2010,《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国际经济评论》第3期7―44页。
附录1 普通资本自由流动情况下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
设A国的普通资本输出所得的单位报酬为 ρ3 个单位的最终产品,A国的普通资本流出量为 KFOA ,B国普通资本的流入量为 KFIB 。则对于A国而言,其可获得的最终产品数量可表示为:
YA=(φAμK)βγ[(1-φAμ)K-KFOA]α+ρ3KFOA(1)
A国要实现其获得最终产品数量的最大化,其出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A/dKFOA=0 ,根据式(1)可得:
KFOA=(1-φAμ)K-α(φAμK)βγρ311-α(2)
式(2)反映了A国在不同的普通资本报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时的均衡普通资本提供量。它是A国普通资本的提供函数。
同样,金融充裕国家B国可获得的最终产品数量可表示为:
YB=(φBμK)βγ[(1-φBμ)K+KFIB]α-ρ3KFIB(3)
B国要实现其获得最终产品数量的最大化,其出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B/dKFIB=0 ,根据式(2)可得:
KFIB=α(φBμK)βγρ311-α-(1-φBμ)K(4)
式(4)反映了B国在不同的普通资本报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时的均衡普通资本需求量。它是B国普通资本的需求函数。
普通资本流动实现均衡时存在 KFOA=KFIB ,根据式(2)和式(4),可以求得均衡解为:
ρ*3=[(φB)βγ1-α+(φA)βγ1-α]1-αμβγ[(1-φAμ)+(1-φBμ)]1-ααKβγ+α-1(5)
KF*=(φB)βγ1-α(1-φAμ)-(φA)βγ1-α(1-φBμ)(φB)βγ1-α+(φA)βγ1-αK(6)
式(5)和式(6)说明,当普通资本在两国间流动达到均衡时,两国企业家融资能力的和( φB+φA )越高,普通资本越稀缺,因此其收益水平 ρ*3 就越高;两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差距( φB-φA )越大,均衡的国际普通资本流动数量就越高。
附录2 普通资本自由流动情况下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
设B国创新资本输出的单位报酬为 ρ4 个单位的最终产品, B国的创新资本流出量为 KCOB ,A国创新资本的流入量为 KCIA 。则对于A国而言,其可获得的最终产品数量可表示为:
YA=(φAμK+KCIA)βγ[(1-φAμ)K]α-ρ4KCIA(1)
A国要实现其获得最终产品数量的最大化,其出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A/dKCIA=0 ,根据式(1)可得:
KCIA=ρ4βγ1βγ-11(1-φAμ)Kαβγ-1-φAμK(2)
式(2)反映了A国在不同的创新资本报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时的均衡创新资本需求量。它是A国创新资本的需求函数。
同样,金融充裕国家B国可获得的最终产品数量可表示为:
YB=(φBμK-KCOB)βγ[(1-φBμ)K]α+ρ4KCOB(3)
B国要实现其获得最终产品数量的最大化,其出口中间品的数量应满足 dYB/dKCOB=0 ,根据式(3)可得:
KCOB=φBμK-ρ4βγ1βγ-11(1-φAμ)Kαβγ-1(4)
式(4)反映了B国在不同的创新资本报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时的均衡创新资本提供量。它是A国创新资本的供给函数。
普通资本流动实现均衡时存在 KCIA=KCOB ,根据式(2)和(4),可以求得均衡解为:
ρ*4=(φA+φB)βγ-1(1-μφA)α(1-μφB)α[(1-μφA)αβγ-1+(1-μφB)αβγ-1]βγ-1βγμβγ-1Kβγ-1+α (5)
一、白僵病大流行的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
共育室虽然按照要求做了消毒及回山消毒工作,但领种前消毒敷衍了事,共育人员疲于怕药剂中毒。因为一般病菌残留在蚕室、蚕具及周围边环境中,所以导致小蚕污染。
2.大、小蚕套养,没有执行“三专一远”的共育制度
由于晚秋蚕领种,正在采摘早秋茧,而一小部分联户共育农户上房养大蚕,下房养小蚕,两个蚕室相互乱串,只知道洗手,不知道换衣,为病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由于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
僵病虽然有零是发生,农户思想麻痹,将病源体乱丢乱放,有的胜至于将尸体,放院内晒干出销,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高低差率大,蚕室相对多湿,造成僵病的大面积爆发,病原体也呈几何数上开,成为新的传染源。
4.蚕室内湿度大,低温时,加温不通水换气,蚕座除沙次数少
由于后期生石灰保存不当,起不到消毒效果,蚕技人员收烘鲜茧无暇时间上门指导,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乱用药,用药不准确,有些浓度过小,反导增大了蚕座的湿度。还有一些农户,将“402”药剂药贩处购回后,用量不祥,导致蚕儿中毒。损失严重。
5.忽视了桑园防虫工作
桑园内桑尺蠖,野蚕等害虫病变尸体残留在叶面,对桑叶造成污染而与家蚕交叉感染发病。
二、白僵病的防治
1.坚持小蚕共育制度,杜绝散发蚕种。依据历年节气变化规律,做好蚕种与烘茧周期,调剂适宜时间,尽量减少交错蚕病机会。
2.蚕室,蚕具及周边环境按标准严格消毒。控制小商小贩走村入户,正面宣传,杜绝传播媒体。做到群防群治,遏制源头:
3.使用防僵药剂规范化。对各令起蚕要撒药消毒。小蚕共育室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再用“402”乳油1000倍,液重消一次。大蚕(3令起)发现病蚕后,用1500倍液对蚕体进行喷体,或用焦糖拌药剂,撒入蚕座,覆盖蚕体,半小时左右出沙,以防中毒。连续3d,可基本控制。每天早上或晚上给叶前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1次,防僵粉的配伍比例为:一般市售含有效氯25%。漂白粉1份加入6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大蚕用;1份漂白粉加入9份新鲜石灰粉拌匀:小蚕用。逐用逐配。5min后给不带露水的桑叶。
4.病蚕应及时捡出,倒入缸后集中销毁,切不可乱丢乱放,深埋或炉火烧掉,蚕沙要全部入坑(池)进行发醇,彻底消灭病源。
5.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可抑制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因此要采取通风换气,撒干燥材料(新鲜石灰粉、焦糠)。
6.加强桑园防虫工作。降低野外昆虫的密度,预防交叉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