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范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第1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范文

“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产品是课程!”陈大伟教授这样说。“补短固然重要,但扬长更重要,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张佳春校长如是提醒。“浓浓的教育爱是名师成长过程中所必备的条件之一。”王毓老师更是一语中的……

参加研修的两个月,诸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权威的教育指导如阵阵春风扑面而来,在解除了我心中积存已久的困惑之余,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比照研修理论反复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行为后,我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矫正,真正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

一、结合刘永胜校长、董大芳校长和王毓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我在教学设计、课堂生成等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

通过研修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是课堂和谐的基础,也是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人文前提。我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实效明显。我发现,尊重和平等更能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渴望。因此,我在课堂授课时,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讲授《七月天山》一课时,我们一起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骑马上天山?”这个问题如果从成人的角度看,完全可以一句话带过去。可是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明显看出了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决定增加一个突破点,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异常兴奋,有的说“车辆会排放废气,压坏花草,破坏大自然的美。”“我认为这和山路难走有关,也和这里花多草深有关。”最有意思的是李××同学,他说:“我觉得骑马很威风,感觉一定很棒!带着愉悦的心情观赏美景,那感觉一定是妙不可言……”

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由这一点所引发的思考和讨论,直接突破了文章的诸多知识难点。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同时,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宽度和深度也有了新的拓展。

和谐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孩子平等的机会。我将研修中学到的“浓浓的教育爱”渗透到我的课堂,尊重学生思维水平的个体差异,平静地接受了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面对个体差异,我在教学设计、提问、评价的时候,故意设计了一些梯度,关注学困生,在公平的机会中,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激励,体验到了成功。

语文教材题材和体裁各异,有些文章在孩子眼里免不了枯燥乏味。@样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的和谐和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将自己在研修中学到的理论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先学,然后再教,最后采用擂台的方式当堂训练;又结合董大芳校长的“学生互助”方式,激活自己的课堂。还经常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例如编演、导游、介绍等等,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并据此预设教学活动程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产生问题后我再针对问题进行突破,在测评环节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评价手段,适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持久。对于学不会的学生,我会像董大芳老师一样,让小老师们“出马”,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学习王毓老师和杨霞老师的经验交流,我的班级管理更加科学、细腻,班主任工作更有实效性

记不清是哪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爱孩子吧,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除了需要尊重孩子,具有平等意识外,还必须拥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很爱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得比较到位。在正确理解了教育爱的内涵后,我发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注意了爱的表率性、无私性和传递性,却没有注意到信念性、原则性和恒常性。通过学习我还领悟到:对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得益于杨霞老师对“抑郁”和“焦虑”的分析。我们班有个孩子,从小在楼梯上摔坏了脑子,上课的时候,她总将舌头耷拉在外面。因为她大脑迟钝,动作失调,脾气暴躁,所以很多孩子躲避她,她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在研修之前,对于她暴躁的脾气我总是束手无策,甚至渐渐疏远她。参加研修后,我了解到她暴躁的原因是心理的焦虑,面对这种情况,我从和她交朋友入手,帮她分析现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找到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矫正计划。课堂上,我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她机会,让她感受成功的喜悦,扭转同学们对她的错误看法。不到一个月,这个我曾想放弃的孩子在我“浓浓的教育爱”中站了起来。她乐观自信,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家长看着孩子的变化,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三、通过研修学习我了解了“小老虎”的培养模式,我从一个教育管理者和教研教改倡导者的角度对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发展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这句话道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接手小学管理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从接手的第一个学期开始,我就在校长的授意下开始着手构建学校的课程――“指尖上的创意”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开设了围棋、机器人、泥塑、剪纸等11门校本课程,和这些课程有关的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了。就在我头脑发热有点飘飘然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中层研修。比照陈大伟老师对课程的要求以及李伟胜老师对学校教育的思考,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思路需要“修补”的地方太多,我的诸多想法还需要推敲:

思考一:我们开设的这11门课程的有效性如何?机器人课程的开设确实满足了很多孩子动手动脑的欲望,可是,现有的资源短缺,很多孩子不能亲自动手操作,长此以往,兴趣是否会消退?课堂的实效性是否会打折扣?“小老虎”们是否会被“饿着”?

思考二:泥塑课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的乐趣,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是,我们在不同的年级开设这门课,内容是否需要序列化?各个年级之间如何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