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统计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经济学与商学论文;计量分析;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力量分布
1文献计量分析在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来评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运用文献计量法可对总量达13万多的经济学与商学文献进行精细分析,实现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态势的全面了解,也可实现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近距离细致分析。关于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经济学研究状况的我国已经有文献报道,万珊珊对2005-2014年期间ESI数据库中经济学与商学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分析[2],罗润东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数据源计量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了十大研究热点领域[3],顾海兵基于中国知网对1995-2017年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特征和结构特征[4]。但国内对于经济学与商学全部国际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还很少,将基于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SCI、SSCI数据库中近五年经济学与商学国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挖掘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机构、学者和刊物,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密度和发展轨迹。
2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平台检索近五年数据库核心合集SCI、SSCI数据库中的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具体方法是在高级检索中检索全部经济学与商学相关大类即Economics;Business;BusinessFinance;AgriculturalEconomicPolicy等四大类中的全部文献,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REVIEW、LETTER,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8年,共得到文献133318篇,其中中国论文有11913篇,下载全部133318篇国家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题录信息,并借助Excel对全部论文的所属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来源期刊、资助基金、学科方向、关键词等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统计分析,并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论文现状分析
3.1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分布
为考察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的研究力量分布,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高产国家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第一作者地址对全部机构进行甄别、合并和统计。按发文数来讲,2014年至2018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46387篇,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论文总数的35%;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分别为17046篇和12186篇,占总数的12.79%和9.14%。中国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成果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为11913篇,占总数的9%。就发文数量而言,美国一枝独秀,发文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金融领域研究成果的最大产出国;英国、德国和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梯队均为1万多篇,是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所在国度;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六国位居第三梯队,发文量在5000~10000篇之间,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发现,国际产出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量前10名的机构依次是伦敦大学(3400篇)、加利福尼亚大学(3993篇)、国家经济研究局(2637篇)、弗洛里达州立大学(1687篇)、国家科学研究中心(1567篇)、美国联邦储备局(1546篇)、格鲁吉亚大学(1500篇)、哈佛大学(1498篇)、德州大学(1407篇)、伦敦政治经济学与商学院(1404篇),详见图2。产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8个,英国的有2个,说明美国和英国的拥有研究力量强大的研究机构,并且许多研究机构内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其中英国的伦敦大学是世界产出量最大的研究机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紧随其后。我国经济学与商学国际研究论文发文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产量可观,但中国没有研究机构进入前50强,说明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中国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未形成较集中的强势研究团体。另外,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国家经济研究局、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联邦储备等高校或研究机构排位靠前,可以作为我国学者访学和取经的首选单位,同时也可以作为我国学者合作研究的优选单位。
3.2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
发文量仅仅反映研究产出量,为了从质量或影响力的角度来反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影响力分布,我们综合了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论文被引百分比、高被引论文数量、h指数、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为论文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年、同学科、同类型论文被引次数的平均值,通过标准化来减弱不同学科引文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学科间差异,CNCI在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可比性。筛选出排名靠前的20所学术机构详见图1。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伦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系统、牛津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的学术和研究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综合各国研究产量、质量和影响力等多方面表现来讲,美国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独占鳌头,英国位列第二,美国远超过其他国家。英国的伦敦大学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产量和影响力均位列前两位,是世界研究力量分布中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综合影响力前20名中是亚洲地区的领先研究机构。
3.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重要作者
近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约有10万名作者,产量最多的前50名作者发文量占了文献总量的13.76%。发文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ofPretoria)的RANGANGUPTA(143篇)、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的SHAWKATHAMMOUDEH(85篇)、诺森比亚大学的NICHOLASAPERGIS(70篇)、逢甲大学(FengChiaUniversity)的TSANGYAOCHANG(张仓耀54篇)、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的RUSSELLSMYTH(54篇),他们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4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热点及前沿
关键词表达了文献的主题内容,通过作者关键词词频统计能够分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采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五年整体分析和分年具体分析。首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2018年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图6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关键词图谱,分析图6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关于模式(15351)、绩效(10225)、市场(9216)、影响(8148)、行为(6185)、增长(6069)、信息(5947)、风险(5542)、公司(5356)、管理(5023)、政策(4999)、改革(4905)、视角(4549)、价格(4333)、决定因素(3954)、竞争(3906)、工业(3646)、投资(3633)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绩效、市场、模式、行为、工业、增长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另外,运用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主题密度视图进行逐年分析后发现,近五年核心研究热点为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五年中这三个关键词均列前三位,且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说明近五年国际经济研究主要围绕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展开;另外,年度的次要研究热点是渐进改变的,2014年次要研究热点为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公司治理;2015年次要研究热点为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2016年次要研究热点为教育、人力资本、新兴市场;2017年次要研究热点为社会媒体、不确定性、信任;2018年次要研究热点为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公平性研究。可以说,五年主要研究热点不变,次要研究热点从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企业管理逐渐转移到人力资本、新兴市场、社会媒体、气候变化等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上。
5结语
【关键词】沪深300指数 股指期货 GARCH模型
一、引言
2010年4月16日,我国正式推出以沪深股市300只成分股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衍生市场,其功能是平抑股票市场的波动,然而其作用的发挥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2014年至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完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改革牛”也好,“杠杆牛”也罢,总之,股指期货迎来了推出之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为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平抑我国股市波动的效果提供了一手真实资料。本文选择对股指期货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是否发挥了平抑市场波动的正当作用进行研究验证。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本文选取2007年牛市行情和2015年牛市行情中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股票分析软件。
由于在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中,价格数据通常不具有平稳性,而价格的收益率却相对平稳,因此,本文将采用该指数的日收益率来反市场的波动情况。将价格数据进行对数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指数收益率样本。日收益率Rt由股票价格指数日收盘值的对数差分决定,表示为:Rt=ln Pt-lnPt-1,Pt是当日价格指数收盘值,Pt-1是前一日价格指数收盘值。
(二)股指期货推出前2007年牛市样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统计分析。对2007年牛市行情样本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图1 统计结果
从图1可知,该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为-0.450603,小于正态分布的偏度数值0,表明该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长的左拖尾现象;该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为5.293983,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数值3,表明该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统计量为210.8368,P统计量为0,表明该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该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过ADF法检验样本序列的稳定性,结果如下。
表1 检验结果
从表1可知,t值为-27.93983,远小于1%水平的值-3.437985,相对应的p值为0,说明该序列是平稳的。
2.建立GARCH模型。对样本序列进行滞后项处理,本文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法判断模型滞后阶数。一般情况下,AIC值和SC值越小,表示模型越能更好的拟合实际情形。
结果如下。
表2 检验结果
从表2可知,AR(4)MA(4)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达到最小,确定均值方程为:
rt=β0+β1*rt-4+β2*δt-4
再对该序列进行ARCH检验,结果如下。
表3 检验结果
从表3可知,该序列p值近乎为0,说明残差的平方项存在ARCH效应,适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AR(4)MA(4)为均值方程的方差方程模型,根据众多金融分析的实际经验,一般情况下,GARCH(1,1)模型就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所以本文先假设该序列的方差方程为:
σ=ω+α*ε+βσ
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表4 模型结果
从表4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为:
σ=1.31E-0.6+0.069417*ε+0.932959σ
对残差进行ARCH-LM检验,结果如下。
表5 检验结果
从表5可知,p值为0.173793,远大于5%的显著水平,说明该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理想。
(三)股指期货推出后2015年牛市样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统计分析。对2015年牛市行情样本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图2 统计量结果
从图2可知,该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为-1.018429,小于正态分布的偏度数值0,表明该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长的左拖尾现象;该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为5.976786,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数值3,表明该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统计量为144.7368,P统计量为0,表明该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该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过ADF法检验该样本序列的稳定性,结果如下。
表6 稳定性检验结果
从表5可知,t值为-6.645099,小于1%水平的值-3.435142,相对应的p值为0,说明该序列是平稳的。
2.建立GARCH模型。对该样本序列进行滞后项处理,结果如下。
表7 检验结果
从表7可知,AR(2)MA(2)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达到最小,确定均值方程为:
rt=β0+β1*rt-2+β2*δt-2
再对该序列进行ARCH检验,结果如下。
表8 检验结果
从表8可知,p值近乎为0,说明该序列残差的平方项存在ARCH效应,适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AR(2)MA(2)为均值方程的GARCH(1,1)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表9 模型结果
从表9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为:
σ=1.79E-0.6+0.081185*ε+0.93163σ
对残差进行ARCH-LM检验,结果如下。
表10 稳定性检验结果
从表10可知,p值为0.690595,远大于5%的显著水平,说明该序列已经不存在ARCH效应了,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理想。
(四)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完成两个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后,对最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GARCH模型的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在GARCH模型的方差公式中,ARCH项系数反应的是最新产生的信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程度,GARCH项系数反应的是之前波动信息的影响程度,两个系数之和则是整体反映了市场的波动率。
表11 GARCH模型比较
从表11可以得到:
第一,系数和大于1,表明这两个序列波动性呈扩大趋势,是非稳定序列,恰好符合牛市样本的特征。
第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2007年牛市的系数和1.002376小于股指期货推出后2015年牛市的系数和1.012815,系数和增大了1.04%,充分表明在2015年牛市过程中,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发挥降低波动性的功能,反而加大了市场的整体波动性,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下:
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过程中,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利好消息的非对称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不但没有发挥平抑股票市场波动的正当作用,反而推波助澜,加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这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推出时间短,市场不成熟,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章永哲,钱敏.基于5分钟高频数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11):103-108.
[2]涂志勇,郭明.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14(10):104-116.
[3]杨阳,万迪防.股指期货真的能稳定市场吗?[J].金融研究,2013(12):146-158.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
近年来,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健美操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健美操以其动感的节奏和充满青春气息的激情吸引人们来进行运动。健美操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开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的发展,健美操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以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促进健美操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为了研究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广泛阅读健美操教学的书籍,并浏览知网上健美操教学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电话、邮件的方式对辽宁省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咨询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方法。
2.3问卷调查法
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健美操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分,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9.4%。
2.4统计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表1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调查表 n=194
学习兴趣 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74 65 34 21
百分比% 38.1 33.5 17.5 10.8
为了解当前学生健美操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有38.1%的学生喜欢健美操学习,有33.5%比较喜欢,有17.5%的学生态度一般,仅有10.8%的学生不喜欢健美操学习。分析这组数据,由于在职业院校中体育课内容开设有限,女同学可供选择的课程少之又少,因此,健美操成为女学生的体育课首选,由于健美操的健身、健美功能,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
3.2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表2健美操教学影响因素调查表 n=194
影响因素 体育场地 教学内容 教师水平 考试评价 其他
人数 60 40 48 34 12
百分比% 30.9 20.6 24.7 17.5 6.2
对学生进行了健美操教学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体育场地因素排在第一位占30.9%,教师教学水平排在第二位占24.7%,教学内容排在第三位占20.6%,考试评价排在第四位占17.5%。对这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缺乏,健美操教学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由于气候的影响,健美操教学在室外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健美操教学内容也成为影响健美操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些难度动作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的主要因素。很多任课教师教学手段落后,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考试评价也影响着健美操教学,由于考试的内容大多是对动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健美操体会的考核,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列入考核内容。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职业院校健美操教学开展较好,深受师生的喜欢,学习态度积极。
4.2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体育场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考试评价等因素。
4.3明确教学理念,树立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健美操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几套健美操动作,学校健美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开展健美操教学。
4.4丰富健美操教学的内容,将健美操的文化内容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塑身健美的同时,学习掌握健美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商务智能;知识管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 group 的howard dresner于1996 年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将之翻译为“商业智能”或“商务智能”,本文选用“商务智能”作为business intelligence的中文翻译。近年来,商务智能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商务智能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美国,500强企业里面已经有90%以上的企业利用企业管理和商务智能软件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国外己经有很多成功实施商务智能的案例。我国的商务智能处于导入期,商务智能应用的程度和实际效果都与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国内外商务智能供应商和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广泛的商务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对国内商务智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 文献统计分析
1. 论著统计分析。为了对近年来国内商务智能论著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分别以“商务智能”和“商业智能”(他们指的都是business intelligence,bi)为检索题,通过对国家图书馆的多库目录检索系统进行题名检索,得到近年来相关论著及博硕论文分布情况:国内商务智能专著只有2004年的两本,译著在2003年~2005年间有三本。相对于最早1988年出版、截止2005年已经出版23本的西文专著(含一本日文专著)要少得多。国外2001年~2004年间出版的商务智能专著数量极多,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外商务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比较成熟。而我国从2002年起仅有少量的博士论文,关于商务智能的专著也屈指可数,我国商务智能仅处于导入期,对商务智能的系统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 论文统计分析。
(1)数量分布统计分析。笔者利用清华同方
2. 微观研究方面。
(1)商务智能的功能。商务智能系统的仪表盘可以剪裁环境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用户可以定制主页来展示最关键的图表和报告,并且当商业需求变化时可以改变显示的图表;能基于底层(underlying)数据源的更新自动更新图表;可以根据特定参数或特定条件的变化进行预警;有例外管理能力;仪表盘的资源组件使资源材料与特定的使能过程一致;提供团队协同工作环境等。
(2)商务智能的支撑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①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及包含历史数据的数据集合,它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商务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商业问题,它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商业利润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是数据仓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商业运营规则的结合。②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③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olap是一种多维分析工具,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下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应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
三、 国内商务智能应用研究
1. 商务智能的应用行业。商务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典型的有电信、银行、保险、医疗、零售、政府等,以及所有建立了数据仓库的用户。从商务智能应用的论文内容来看,我国的商务智能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信息化程度偏高的电信、银行、保险、医疗等有少量应用。这一方面因为商务智能是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缺乏数据的积累,而数据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对商务智能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商务智能方面的人才以及对这些人才的有效管理。
商务智能的应用与行业内信息化的基础状况密切相关,实施商务智能的企业中,以电信、金融行业的使用率较高。刘艳丽认为商务智能能带来较大价值的企业中,以制造型企业最多,超过50%;其次是零售业,为41.2%;而政府机构对商务智能产品或技术的使用价值低于其他软件产品。以目前制造型企业和零售业的低使用率和高预期值来比较,这两个领域将是商务智能不可忽视的新市场。
2. 商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化与erp、竞争与决策中的应用。统计分析显示商(下转第112页)务智能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竞争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多。著名的商务智能公司business object公司的专家paul clark 在分析商务智能与crm的关系时认为:客户知识是crm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商务智能是crm的智慧所在,客户知识的获取与保存依赖于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是整个crm的基础。
商务智能是架构在erp之上的,而决策支持是在商务智能基础上的再扩展。从基础架构的角度上看,商务智能数据库和erp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商务智能和erp绝对不是同一事物或是同一事物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补的系统。它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响应更及时并易于整合。
商务智能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企业决策支持。商务智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不同层面为战略决策提供新的支持:提升决策者洞察力;支持信息获取与分析。
商务智能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企业决策水平;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创新业务模式。
3. 商务智能系统、软件工具。目前市场上的商务智能厂商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专门做商务智能软件的厂商如business object、brio、cognos;第二类是继承性的数据库厂商和统计软件厂商,这类公司包括ncr、microsoft、ca、oracle、sybase、ibm、sas等;第三类是一些管理软件厂商,如sap、博科、用友、金蝶等公司。
不同的人对商务智能的理解仍然不同。数据库服务商(如oracle、ibm、sybase)往往认为数据仓库是商务智能的核心,数据展示服务商(如hyperion、bo、cognos)则认为商务智能就是联机分析(olap),而数据分析服务商(如sas、spss)一般认为数据挖掘才是商务智能的核心。
四、 商务智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1. 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从商务智能的研究成果分析来看,当前商务智能的研究热点主要有:(1)集成的商务智能体系研究;(2)商务智能的预测功能;(3)商务智能网络的研究;(4)决策支持工具的研究;(5)企业建模方法研究;(6)信息的收集与获取研究。
2.商务智能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已检索文章分析,商务智能将呈以下发展趋势:(1)应用领域的探索和扩张;(2)应用行业将更广泛,制造业、零售业将是商务智能应用的热点;(3)与领域、行业知识的结合;(4)实时商务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应用;(5)不同领域的理论、技术的融合;(6)商务智能系统可视化、交互性;(7)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员巧云,程刚.近年来我国数据挖掘研究综述.情报学报,2005,(4):250-256.
2.王卫平,徐宏发等.基于web services的商务智能网络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7):16-19.
3.刘庆.bi观点.http://happysboy.bokee.com/
inc/ttnn_bi_opinion_200511.pdf,2005-12-19.
4.charles p.seeley,thomas h.davenport.km meets business intelligence:merg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t intel.km review,2006(2):10-15.
关键词 经济统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统计有关的专业有理学门类下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授予理学学位,经济学门类下的经济统计学,授予经济学学位。与旧版相比,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新设置经济统计学二级学科,在理学门类下的统计学专业保留,新增加应用统计学专业。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类由原来的635种调减至506种,在专业种类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与统计有关的专业却在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统计日益受到重视。
经济统计专业是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经济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与统计其他专业授予理学学位不同,经济统计学专业授予经济学学位,因此对于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不能照搬其他统计专业模式,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点。
一、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主要课程及课程设置、毕业资格等内容,其中课程体系设置是核心。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夯实数学基础。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处理经济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和数理统计基础作支撑,因此必须强化数学在经济统计学中的基础地位,只有夯实数学基础,才能理解掌握好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并运用经济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为此,在经济统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二)突出统计理论与方法。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对信息获取、处理、显示、识别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熟练地将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贯穿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在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及预测等实务工作,为此,应该开设数理统计、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抽样理论、统计预测与决策、运筹学、试验设计、统计计算等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
(三)注重经济管理素养的培养。
统计理论与方法只能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有生命力,而要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与意义就需要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作支撑,因此,需要开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并可以开设风险理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保险学、利息理论、国际金融学等选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四)强化数据处理与表达能力。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经济统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统计方法,而且要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要掌握常用的统计应用软件来完成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帮助决策者或客户提供服务和决策,把专业性极强的统计分析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应用和应用写作以及统计软件等课程。
(五)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从专业认识出发,以掌握统计分析工具为基础,以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应用为主体,以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统计分析工具类课程实验。统计分析工具类课程实验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统计软件等课程实验。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文字处理、统计数据资料的加工、分析与处理,学会运用实用统计软件的各种统计功能,为统计分析工作、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应用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2、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实验。统计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实验是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包括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实验,这类实验要让学生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应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真实运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统计行业、接受现实教育的机会。可以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专业实训,第八个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
二、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构建经济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因此要积极鼓励支持教师以各种方式进修或到政府统计部门、企业统计业务岗位进行实践。另外,可以考虑从政府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选聘统计、经济方面的专家充实师资力量,担任兼职教师,比如,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发展前沿问题等课程中聘请校外专家讲授某几个专题,也可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师队伍。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结合,落实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在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面,注重过程控制与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生成绩考核,可以根据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笔试、上机操作、撰写设计方案、调查报告、分析报告、专题论文等。另外也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调研报告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笔试考核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三)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经济统计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很多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存在重复,比如,统计学、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抽样理论等课程有部分内容重复。因此,我们需要对专业内容进行更好的整合,需要对课程体系中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对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
(四)完善课程建设。
对经济统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课程建设的完善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会因为更换教师和更换教材等原因出现教学内容的改变,使教学工作有序、稳定、规范进行。
(五)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购买教学必备的统计软件;另外,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的更多层面,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第三、可以考虑成立统计调研学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企业的市场调查、政府的社情民意调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数据录入、整理等工作;第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从而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29-02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对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话,则会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非常不容易学的一门课程。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统计学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一、当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参与某些教学研讨会、专业教学论坛和专业教学群,与若干高校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到目前统计学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条件的制约,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体现在学时安排不足上。实践环节所给予的时间普遍不足,甚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给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各学校统计学的总学时大约在40~70个学时,其中,50学时以下的教学安排仅理论教学就相对紧张,因此,几乎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50~60学时的统计课程,除完成理论教学外,可以拿出8~10个课时的实践课程,相对能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0~70学时的教学安排,其中,拿出10~20个学时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就比较理想。而多数院校统计学学时大约在50课时左右,因此,实践教学安排不足是通病。二是体现在相关教学设备支持不足上。有些学校统计学课程没有安排上机,教师在各章的讲述中只能对软件进行演示,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演示结束就忘记的差不多了;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SPSS、Matlab、SAS、EVIEWS等。三是体现在考核要求弱化上。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而很少把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在此指导下,实践课课程考核可能没有单独成绩,也可能把实践操作作为考查课来对待,弱化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四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从学校到学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就要不断对教师进行专业新知识的培训,某些学校培训经费少,减少了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二、提升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几个环节
(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安排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保险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在学生层次上有专科和本科。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各专业课程对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及课时的多寡安排教学计划。比如,市场营销方向,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学生今后工作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抽样推断、统计预测等有关章节就是实践教学的重点章节;生产管理方向可以侧重生产统计,利用真实的统计凭证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统计核算,认识并掌握统计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经济学方向可以注重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既可以与民生相关的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区域差距等经济社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等宏观问题相结合。只有选择合适的实践课题,才能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要有完备的教学组织程序
要提升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方法、步骤及内容体系。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编排好实践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对于实践教学学时、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要求及考核方式要有个明确具体的安排。二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指导,控制好整个实践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既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要让学生把实践中得来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认识。三是要注意做好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估及实践成果的应用。要对每名或每组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鼓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鼓励将实践成果进行发表或进行建言献策,将成果进行实际的推广应用。四是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要注重各种能力的考查,考试模式除通常的闭卷考试外,还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答辩和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分析报告、调研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着重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统计理论和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组织实践教学方式
1.课堂现场演示教学
对于某些没有实践教学安排的统计学课程,因条件有限,可以根据实践之需现场演示。在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上,EXCEL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极为普遍,所以具备现在演示的条件和推广价值。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依据EXCEL的函数、电子表格和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可以适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课后再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释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原始数据、次级数据的能力和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把社会经济现象纳入课堂,如中国宏微观经济分析、公共政策与区域规划分析、股市业绩评估、财务分析、金融资产市场分析和调查、数据挖掘等案例,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应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社会经济,接触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经济统计分析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分析或体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和掌握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3.上机实验
对于有上机安排的实践教学,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预测软件介绍给学生,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数据处理软件Excel和其他有关预测软件等。另外,在调研实践中,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也需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必要的上机安排是不可或缺的。
4.校内统计调研
主要组织同学们做一些和自身相关的调研。比如,以学习成绩、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学习时间、消费状况等为调查内容,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资料,进行样本资料计算,进行估计和精度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身处其中直接感受到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5.校外统计调研
一是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某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调查这些单位有哪些统计类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类,让学生形成研究小组,分组去解决某一类问题。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面对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为学生设计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经历一个针对实际问题而建立模型、分析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锻炼他们准确解释结果的能力。三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咨询等实践活动,从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到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撰写,这些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实践水平。四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建模比赛和创业大赛,其中,有定量分析的内容或难度系数高,或挑战他们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通过这些有益的比赛,拓展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和扎实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这样更容易打开应用统计方法组织实践教学的思路;其次,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并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再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通过从事学术研究中的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到有关单位去调查、学习,大力开展与实际部门的横向联合科研等来提高实践水平;最后,通过如参加统计年会、国际会议、某些进修研讨班等学术活动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分析科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使统计学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书丽.实践导向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教学方法 案例 实践 创新
【基金项目】大连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95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7-02
一、统计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相对较长,但内容比较多,尤其是学生需要接触和掌握的指标非常繁多,很容易造成对课程内容的不理解。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又涉及对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的统计,课堂上只能介绍一些基本的指标概念,而实践中的指标则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际工作去接触和了解,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容易产生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实践环节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多增加指标的示范和介绍来弥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和实施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但是从实际教学中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案例陈旧而且过于复杂
现有的统计学教材中,统计案例多为编写的案例,甚至是若干年以前陈旧的案例,不能恰当地结合现实经济环境及统计工作,很难让学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大部分统计学案例都是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和校内统计调研的报告,也有少数分不同专业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的经济统计分析报告,但都表现为过于展现复杂的统计分析模型,而忽略了基本分析工具的应用,不能很好地为本科阶段的统计学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2.忽略了数据搜集的训练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着海量的数据,数据的搜集成为了统计分析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从理论上将,统计分析方法不但能有助于数据的探索和发现,还为描述数据的分析结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但是目前来看,有关统计学的教学与案例编写中,极少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据搜集工作的示范,相关的章节如统计调查和资料的收集也只是简单介绍理论,忽略了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数据搜集的训练。
3.学生实践练习的方式不能与案例教学有效结合
从统计调查和分析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主要集中于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校内调研,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一些和自身的学习、生活相关的调研,随机抽取部分同学为样本,进行估计和计算分析,从而掌握统计调查分析的整体工作过程。但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学生为了迅速完成任务,调查问卷往往是通过相互填写的方式完成的,数据本身的有效性不高,后续分析工作的实际意义非常小。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网络、统计年鉴等渠道收集数据,分析宏观经济、股市业绩、金融数据等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进而了解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所分析的实际问题,只好通过网络查找并摘录已有的论文资料完成作业。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练习有效结合是目前统计学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方法
1.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实施方案
从教学内容来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及抽样调查这些章节都适合于以案例的方式示范其原理。因此,在课堂讲授这些章节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案例,并进一步通过练习和模拟实验的方式深化这些认识,通过“讲授案例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并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图1 统计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选择案例时,如图-1所示,要注意案例的类型和专业,根据统计工作的过程和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模拟实验,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般统计工作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调查、整理和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统计工作阶段,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辅以恰当地模拟练习,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在统计调查阶段选择实践型的案例,即只布置需要查找的数据类型等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并能进一步对数据的搜集进行实践练习。第二阶段是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在这个阶段主要向学生展示描述型的案例,例如国家的统计年报,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进而采用统计图和统计表等形式将数据显示出来。第三阶段则是数据分析,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向学生展示实际的一些案例,让学生寻找问题所在,进而应用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布置的主要是解题型练习。在这些学习都结束之后,则可以向学生展示综合性的案例,如对某类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并能形成规范性的统计调查报告。
2.考核方式
由于统计调查和分析需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的课程安排本来就比较紧张,为提高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成绩比重。新增加的实践环节部分,主要由学生以小组形式选题进行调查,收集并整理数据,进而做出调查报告。各小组成绩为“同学互评成绩×50%+教师评阅成绩×50%”。其中“同学互评成绩”要求以组为单位对其他各组的演讲效果进行评价,按各组调查分析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分析结果的简洁、明确程度确定分数。“教师评阅成绩”主要以问卷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图表的规范性以及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的专业性为评价标准给分。
3.考试内容的调整
近年来,国内统计学从重理论研究转向了以应用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分析和模拟试验练习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考试压力。所以在考试内容上应做出相应调整,可以考虑取消原有的多选、简答和填空等题型,而增加案例分析与综合计算题,这些试题本身并未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增加了难度。主要原因是没有固定的题目和范围给学生复习,只能通过平时的努力与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过去习惯的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失去了作用,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之处
1.案例与模拟练习的结合
目前统计学教学案例与习题非常繁多,但多数为综合案例,内容与各章节不对应,或者习题与案例没有可比性。前述的统计学案例教学实施方案中,统计学案例与模拟实验的结合恰好对此做了改进,做到每一个案例都对应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并且模拟实验与案例分析有类似之处,既能满足学生以案例为例进行模拟操作的需要,又通过改变主题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去做才能完成作业。
2.案例教学与考试内容改革的结合
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对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又通过考试内容的改革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理解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能力。也由于试题内容的灵活性,提高了学生考试的难度,进而增加了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3.绩效评价理论在考核方式中的应用
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表现在试题内容的变化,而且表现在成绩计量方法的改革上。在增加的实践环节中,成绩的计量方式参考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绩效评价方法,即参与交叉评价的方式。学生的成绩50%来自教师的评价,另外50%则来自各小组的互评,即上级评价与统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上级评价的武断和片面性,又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考核提高了积极性,更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总体上来讲,提高了学生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总结
总体来看,加强统计学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已经是国内各高校的共同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应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报告的撰写提高了实践能力。但是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大趋势之下,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结合统计学教学引导学生设计统计软件、如何指导学生在新的领域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等,这都是将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闵素芹,柳会珍.浅析统计学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统计与咨询.2010.6(44-45)
[2]郑红玲.对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1期(229-230)
[3]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4期(157-158)
[4]赵晓芬.关于改进财经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32期(154-156)
[5]胡明礼.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科技信息.2009.10(4-5)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
1.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
1.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多做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3.1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3.2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3.2.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
3.2.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
3.2.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居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