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队伍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素质优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更是力不从心,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那么农村初中教师的现状怎样呢?怎样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呢?
一、农村初中教师的现状
1、教师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
农村教师的构成是高校分配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80%以上。尽管他们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制约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骨干教师缺乏
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教师流动频繁。有能力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市区级骨干非常稀少。无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3、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管理论文,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占一定地位,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年龄老化,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补充年轻教师;二是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偏低,留不住年轻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大多处于职业倦怠期,工作力不从心,缺乏竞争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校无办学活力。
二、对策与建议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
1、 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领导要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列入教师岗位考核中核心期刊。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贯穿课程改革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认清课程改革初中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3、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稳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第一,对学校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第二,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第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第四,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晋职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
4、提高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论文,如何搞好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仅仅靠学校自身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第一,必须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第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与市内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并纳入双方学校考核中。第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5、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
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指导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精选教育科研课题,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共同提高,聚合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推出了一批人,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的很好途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主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开辟新途径。
论文关键词:浅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管理论文,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龙源期刊。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论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论文,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龙源期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龙源期刊。无论是从教育系统内部,还是从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管理论文,乃至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和保障义务教
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论文,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教育管理论文,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龙源期刊。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教育管理论文,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龙源期刊。当前教育管理论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措施
1、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教育管理论文,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龙源期刊。2、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教育管理论文,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教育管理论文,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3、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教育管理论文,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龙源期刊。4、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四、努力缩小、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龙源期刊。
1、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经过60年的努力教育管理论文,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有1600万人的教师队伍龙源期刊。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硬件差距也有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2、这几年来教育管理论文,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龙源期刊。我们正在继续努力教育管理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周济还说:在很多措施当中,最根本的一条教育管理论文, 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龙源期刊。第一,要求义务教育的老师教育管理论文,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老师的工资收入要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当然,绩效工资制度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教育管理论文,同时也是一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进行绩效考核教育管理论文,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龙源期刊。这项措施是根本性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当老师教育管理论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长期从教教育管理论文,终身从教龙源期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去从教教育管理论文,同时我们还动员了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援,还有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我们就组织了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下一步要把它制度化,要让老师都能够到农村接受锻炼,同时为农村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老师。
3、大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农村现在有几百万老师,我们要大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使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大大改进我们自身的质量,能够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单位:南乐县福堪乡六合中心小学 教师;蔡合才
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新时期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企业财务管理要转变理财观念,强化风险管理,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给现代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已显示出不适应,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笔者分析了新时期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新对策。
1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使得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财务管理中“风险”的涵义趋于复杂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①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或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②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④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⑤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没有予以充分地重视;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4)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企业财务监督来自多方面。①来自政府、银行、税务等部门监督。主要是稽查特派员监督;②社会监督。包括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监督。③来自企业的监事会、纪检委、内部审计及职工民主监督。在三方面监督中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属外部监督,这种监督虽然具有强制性,但不具有经常性,不能实现全方位的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可经常性、全面性、直接性地监督,但由于企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和个别领导不重视,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不够,使企业管理弱化数字失真、防范不利,不能达到真正地监督的目的。2加强财务管理的新对策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①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主体。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企业的理财主体应进一步细分和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某企业有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的个体或群体,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股东)、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政府、顾客等;另一类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要求都应被看成是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但这一类是最主要的。②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①财务目标多元化;②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③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网络来发展经济的,附着于人力资源的和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企业要牢固地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财务管理要把“人”作为核心,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对人才价值的计量与信息反馈。
(2)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市场经济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因此,要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
(4)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完善企业财务工作。作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总会计师,要组织和领导本企业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监督,强化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协助和参与一切生活经营管理活动。
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监事会制度,促进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监事会工作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国企财务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侯海平.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2,(3).
[2]李道明.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人力资源管理者是指在企业内部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企业高层主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则主要是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各单位内部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梯队。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与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在实践层面可同等对待。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首先,我们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及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能力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质量的新个体特征。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培训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集体智慧而发展起来的。能力有自身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同时又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后天的教育和培训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能力的这种特种,我们才能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能力建设,静态上是指形成和发展个体能力的理念、工具、方法和技术;动态上是指培育和发展个体能力的整个过程。它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二是外部环境。抛开外部环境因素我们重点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自身能力建设。能力通常可分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种。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一)战略思维及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组织目标实现不可替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强有力的支撑支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推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改革、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战略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自我学习的能力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人事管理观念的制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仍有很多缺乏专业背景,系统把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和技术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较短缺。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却日渐凸显。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把握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做到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般管理学、、政策科学、经济学、法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三)选人育人能力
选人育人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领导学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有二:一是决策,二是用人。并且,领导者用人正确与否对于组织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人才、精心培育人才。通过为员工设置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积极贯彻能力本位的科学人才观,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及培训和发展机会,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方面要当老师,制定并宣讲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责任;同时,又要成为员工的服务员,为员工的发展排忧解难,要胸怀全局、敢当先锋,更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四)影响、沟通与协调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提供者,必须具备影响别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增强管理沟通的本领,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及谈判技巧等。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企业内部所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大型集团型企业,还要协调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内部及之间的关系,使整个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高绩效、高活力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五)信息获取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信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无论是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配置,还是员工薪酬管理等都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人才市场情况、行业发展动态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敏感度。同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企业核心人才突然离职等突发事件,往往会给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以便更好地预防危机,降低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上着重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加点着手,并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
(一)企业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组织行为学表明,组织的长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领导。当今,多数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投入巨大,但成效不明显,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等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在实际中并未得到确立。一些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能开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环境的缺位。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对企业战略实现的决定性作用,把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作为拉动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反复向领导阐明着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系统工程,并以此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能力的后期培养特点,使得开展这种职业
化培训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大型、特大型名企都十分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培训,一些企业甚至在职工大学聘请专业教师或高层人力资源管理时间专家讲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职业化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脱产教育、在职培训及学历教育等,以此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
(三)形成制度,并逐步建立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制度是企业保持良性发展的硬约束,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必须将好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形成相关规章制度体系,并使之常规化。同时,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企业建立并推广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对于认清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一般来讲,通用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包括劳动法规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及成就动机等工作风格。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四)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养业务技能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应当不断开发在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潜能。而潜能的开发,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主动学习。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从干中学。实践表明,一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能够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并将其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能够不断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能力本位的优秀企业文化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本身必须融于企业建设之中。也就是说,在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能力本位的宣传。不可否认,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关系本位在改革的长时间内还存在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市场经济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形成。而能力本位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促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学习欲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一、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2、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3、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再次,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2、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第一,财务目标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第二,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3、改革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理财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机构高效灵活的要求,改革现有财务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已是当务之急。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要求,首先要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其次,改革现有企业管理体制,分设财务与会计机构,使现有的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参与竞争适应新形势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充实、调整现有的知识结构。
4、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我们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
城建系统物业及其管理现况
城建系统担负着全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和开发中积累了不少的房产与物业,并且总量还在呈不断增长趋势。在计划管理、政企合一时期,很多房产建设与开发由政府直接完成,政府是当然所有者,建委直接控制大量房屋与物业。政府与企业分离后,建委不直接进行项目建设与房产的开发,很多建设项目由下属企业或事业单位完成,由此增加了不少的城建物业,特别是近年来,旧城改造与建设项目不断增大,为妥善安置城区拆迁户,广州市在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等地修建了大量拆迁房并有不少剩余,使城建系统的物业达到一个可观的规模。
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及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土地房产价值的认识度不断提高,为利用不断增长的物业,发挥物业的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各物业使用单位抓住商机,利用物业的地段优势,根据不同情况与特点,以不同方式提高物业的使用率,挖掘物业的经济价值。如对一些建成的房屋,经装修后以出租的方式加以利用,或经整理后经营实业,有的单位甚至还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自己物业,既以所有者身份收取租金,又以服务者身份收取管理费,用此办法对名下的物业进行管理,不仅发挥了物业本身的商业价值,还赚取了物业所带来的附属利润。以房养房,用赚取的利润对房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了物业的效用和管理水平,增强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力及市场生存能力。
虽然城建所属物业有一定程度的经营,商业价值得到一定的开发。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国有单位机制不灵活等历史或现实原因,城建系统物业资源未充分利用,其商业价值未得到完全发挥,存在着资源闲置、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具体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物业的利用率不高。广州城市建设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提高了广州房产物业的市场价值,业主可以享受到土地升值所带来的成果。私人业主出于逐利目的,会通过出租、自用等方式把物业的商业价值利用到最大化。但对于公有物业,情况则可能不同,物业的使用未达到其潜在水平。例如,拆迁安置房的空置率一直以来是很高的,由于其产权属于市政府,没有明确的业主单位,也没有明确的单位对其管理负责,无法出售或招租;对于那些有明确权属的,由于业主都是国有企事单位,经营机制不灵活,对物业的经营管理也只停留在临时性出租收取租金上,而未进一步深开发其商用价值。大量闲置物业造成了资源浪费,不仅不能获取价值增值,就连投资折旧都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快速回收,地产物业的增值无从体现,当地政府每年还要投入相当的资金为这些物业进行维护和修缮。
第二,物业服务水平不高。城建系统物业管理公司是在自有物业基础上产生的,管理上都套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模式,管理体制难脱国有企业的弊病,与市内有影响力的物业管理公司相比,并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这些物业公司管理的是自有物业,没有自寻市场的危机感,采用的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旧体制,企业机制不够灵活,缺乏创新能力。其次,企业队伍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下。一些物业企业虽有资质,但并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伍,只简单雇用几个人打扫清洁而已;有些物业公司虽有专门人员,但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服务意识不到位,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再就是,受各因素的制约,这些物业公司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其业务几乎全局限于自有物业,未能在他人物业市场上竞争,如果没有自有物业的先天保护条件,这些物业公司很难有立足之地。
第三,分散化持有。虽然城建物业都属国家这一最终所有者,但由于行政划拨及投资主体不同,物业实际上由各单位分散持有,并以不同方式经营管理。由于物业所有者之间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不一,造成了城建物业管理成本过高,无法通过不同物业间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组合实现整体的规模效益,以树立起品牌与知名度。分散管理的总收益远远小于统一管理带来的潜在收益。
物业管理发展对策第一,规模化经营,以规模扩市场。
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化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它包括企业的运行体系、管理机构、企业的品牌等。同其它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物业管理的经营活动主要是以综合来取得收入,而收入的主要和直接来源就是企业的物业管理面积,管理面积越大,则收入越多、效益越好,这就决定了扩大经营规模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出路。因此城建系统的物业公司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条路子,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求得生存。为此,可以对小物业管理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共享企业资源,如资金、技术、材料和劳动力等。此外,现有物业管理企业横向联合、纵向发展,通过并购改组进行有效扩张,降低成本,达到规模经营。
第二,改革用人机制,提高队伍管理水平。
新世纪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竞争上。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了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快培养物业管理人才。今后,“投资于人”应成为城建系统物业管理企业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经济的直接制造者,物管企业必须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加大知识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加以借鉴国外实行多时的物业管理师的考核办法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对于其从业人员的评定方法,改革用人制度。通过素质教育、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等形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通过机制转换和专业部门利益调整,做到优胜劣汰,造就优秀物业管理队伍,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加大盘活与经营力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思想观念比较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凭经验决策而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中小企业主为了节省成本,往往把原本由财务、会计、出纳等三人的工作交由一人来处理;在人员选用上也是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还未在思想上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未能建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所以在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
其次,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比较陈旧、落后。在中小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等。
再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管理思想落后,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模式单一,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第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负债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第五、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难度。
3、财务控制薄弱
现金管理不善,造成资金闲置或者缺乏。现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资金闲置。有些企业没有做好投资市场调研和风险预测,投资失败。当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急需资金时,陷入财务困境。
往来款项控制不严,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应收款项没有专设岗位进行管理,无专业人才负责。没有制定适合企业的应收款项信用政策,不及时对产生的应收款项进行分析和计提坏账准备,造成企业资金回笼不及时,资金周转缓慢。
4、企业规范制度不健全
主要方面有: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重视人及企业的和谐发展和有效管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次,树立资本多元化的理财观念。随着我国资本化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人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最后,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观念,要善于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完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企业以适当的政府管理服务。将来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也将会逐步加大,因此建议政府应大力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的宏观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的配合,准确地预测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比率;注意合理的存货比率;要严控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及应付账款周期。另外还要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纰漏,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的严格管理。
4、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1)建立内部会计制度,完善财务处理流程。
方法有:(1)合理的会计控制。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岗位,建立一套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及传递程序,制定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保证会计控制的有效性;(2)严格的审批制度。必须加强审批制度的管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企业应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太小,分批确定资金审批人员。例如,凡投资性支出和非经常性大额货币资金支出须由业主(或董事长)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其余日常货币资金支出由分管财务副总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帐、款、物应设专人分管,严格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
(2)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审计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与监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丁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繁.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9月
[关键词]物资管理管理信息化内部网络
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资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资进行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督管理,是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物资管理作用的日趋重要,对物资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成为物资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显然,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一、我国目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文件都是手工编制,影响管理质量
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单据和文件,如合同、复验单等。这些都是与我所质量管理程序密切相关的,在质量内审、外审中为物资采购的控制提供依据。现阶段,所有的质量文件都是手工编目归档。我们只是利用Excel表格将采购物资所对应的一系列单据和文件的编号保存起来,需要时通过Excel的查询功能找到编号,再从文件盒中找出归档的相应文件。例如一年的复验单就有上千张,要从中找出一张来就比较麻烦。
2.缺乏数据库管理软件,加大了工作量
入库单和发料单全部都是手工登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库存的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实物会计手中的账本库存数和仓库不一致,影响了库存查询的准确性。而且一年下来厚厚的几十本,要查找凭证也很困难。特别是填报各种报表,常常需要几天,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
3.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例如采购申请,申请部门要填写一份,采购员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方便执行,计划管理人员也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一份以记录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文件编号等信息。重复劳动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二、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统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让信息按标准的物资采购程序流动,既规范了物资采购流程,又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统计。这样一来,各申请采购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仓库库存情况和采购申请的执行情况;主管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进展。我们还可以通过消息的形式通知申请人到仓库领取到货的物资,定期停产、更新换代等信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化、透明化、人性化。
2.加快信息流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性
现阶段,信息处理完成后,是通过人与人的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流通,流通时间相对较长。如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的结果就可以马上显示出来。例如,当入库或发料信息到达仓库,只要仓库保管员一确认,库存情况就会马上更新,现阶段存在的库存查询问题,将得到完全解决。
3.无纸化办公,同时减少人的劳动量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把人从大量烦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无纸化”的办公,也节约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开支。
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物资品管理软件,适用于各类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物资的入库、领用、库存等情况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对物资日常业务的采购入库、退货、领用、退库、盘点、往来账款等管理工作,全面反映物资的采购情况、领用情况、损耗情况、以及人员和部门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及报表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物资。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化
供应部门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预测物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实现库存物资的网上调剂和储备定额化管理,以减少物资重复储备,节约库存物资资金,保证物资及时到位,确保运营的需要。同时,网络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在网上公布各种物资的市场价格,必要时进行网上限价,并依据市场变化,进行合理化调整,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对于管理、监察部门可以随时网上查询物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所有物资的运作状况,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总之,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重点关注采购及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
新的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订单处理实现全程电子化是关键。另外,采购环节的电子化使得物资管理系统可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各项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经过对各种采购订单、发票、结算单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其低廉的成本、多元化的选择、端对端的服务、透明简短的过程等显著优势,实现采购业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这样就为企业内部准时供货制度提供保障。库存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业务量较大的环节。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在物资库存数量随物资入、出库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库存信息始终保持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
[1]谷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系统构建[J].电力信息化,2004,(2).
摘 要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正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国有企业也随之进行改革,财务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因为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财政亏损。本文笔者根据国有企业现存的问题提出其要求发展,就要改变陈旧的财务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国企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主导着我国的各个重要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意义就是合理配置资产,从而提高企业资金最优化运用。
一、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运营资金都是依赖银行,没有将企业的效益和风险结合起来,只是想到将资金集合起来,由此导致企业的资金结构没有秩序可言。在这种状况下,国企的资产结构不断恶化,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糟糕。企业效益不断下降,再加上银行利息的负担,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就吸收短期债务来填补亏损,这就导致企业步入一种恶性循环,存在更大的生存危机。
2.投资方面
国企的约束机制尚不完善,且其长期依赖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在进行投资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经济情况,致使资金存在缺损,企业就需要挪动流动资金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企业的周转资金越来越紧张,形成了大量低效存量资产,资产结构越来越恶化,企业的财政就步入困境。
3.国企财务体制固有的缺陷
国有企业一般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而总会计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受厂长或经理的管束,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企业的领导管理。而国企的领导有时会受上级命令调迁,这就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致使财务管理出现持续性或厌恶性,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断线,这就致使企业财政管理不规范,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企现在的财政管理状态充分说明企业并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来对待,笔者通过分析国企的各个方面总结出企业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
1.财务观念落后,财务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是国家控股的企业,国家会根据需要对其加强资金注入,这就造成企业自身没有危机感,没有有效使用资金。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财务管理一直不受到重视,而在且实际管理中,管理阶层有会顾忌财务部门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就不让擦无管理介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这就造成管理阶层“独当一面”的局势,及时部分企业会参考参政部门的意见,但是却不会让其参与企业的决策。所以,财政部门人员对企业的现状并不了解,也就无法正确做出预算,致使企业资金使用以及投资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发展。
2.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取向,这就致使他们放松经济核算,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比如,企业的投资等决定都是由企业领导者决定,财政人员不能参与决策。企业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财政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财政人员只要能做出财务报表就可以了,拒绝财税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企业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严重影响到企业财政目标的进度,直接屏弃了财政对整个企业的作用,也就导致了企业与市场经济脱节,造成企业发展受阻。
3.财务目标错位
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状态下,财政就只是体现企业价值的一个标志,没有将其与企业管理目标相融合,国有企业占取着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主体经济成分.与非私营企业相比,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更大,不仅要企业赢取利益,还要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这也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不能向私有企业那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经营管理。
4.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国有企业往往总是抱着依靠政府扶持的想法,所以,有时候会忽视基础的管理,导致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企业在设置基础管理时要将个管理层及责任部门相连接,再设置相应的管理基础部门来保证管理工作的进行。这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作用发挥。
5.管理技能和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还要综合企业其他部门的情况进行预算与核算,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专业性强、道德水平高、责任心强。而就是这一点,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做不到,在安逸的状态下,财务人员不思进取,从而降低了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管理上应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手段,这同时也体现在财务管理上,但是目前众多企业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财务上没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集团公司就很难掌握财政的动态,也就无法根据财政状况来进行企业投资。
三、完善国企的财务管理对策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步建立,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经济同步,国有企业也开始追求自身的发展,开始建立以追求企业最大化利益为目标的财政管理体系。但是,从目前来看,其管理措施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财务观念,强化领导树立财务工作的新观念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讲究报账、记账和算账,这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与市场经济接轨,其财务管理就需要解放思想、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财务工作新观念,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企业领导直接决定这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领导者要加大对财政的支持力度,企业在任命领导者时要尽量选取那些有财政知识且注重财政作用的人员。但是,多数的领导者在就任时并没有多少财政知识,这就需要财政工作人员将企业的财政状况汇报给领导。企业领导者也要自觉的向财政工作人员学习,主动了解财政知识与法规,帮助其更好的领导企业的财务工作。
2.确定合理的财务目标,转换国企产权机制
一个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国有企业的利益就是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确切来说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个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与企业的主体利益相一致的。要保障企业的财务目标顺利实施,那么企业的产权机制就得有所转变。也就是说,政府放手让企业自己发展,自负盈亏,让其享有自身的经营权利,不干预其经营管理。这样才可以让企业独立去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刺激其奋发向上,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3.提高人员素质,优化管理手段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政管理能力,在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保证财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财政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去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而财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上进心,平时主动的参加各种财政培训等工作,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在管理上,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将财政做到系统化与具体化,可以让工作人员根据其研究出财政信息的利用价值,加速资金周转,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的财政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现在经济形势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何劲军.浅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17):328~329.
[2]赵文彬.浅议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疆金融.2009(6):33~34.
[3]郝德俊.李平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北方经济.2004(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