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01-02
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把计算机基础作为课程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列为医学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对医学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如何运用现代教育观念,教会学生灵活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学,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程度好的学生学习软件功能时,认为操作十分简单,感到乏味;与此同时,程度差的学生往往看或听一两次功能讲解仍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收效甚微。并没有培养起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会进行延伸性学习,不会探索性学习,也就难以灵活应用所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2]
二、借鉴“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分析研究为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思路,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3]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借鉴“案例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学习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能力,受益终生。下面我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药品销售开支月报表》来加以说明:
1.项目的确定。作为医药商贸系的同学对于如何做电子表格excel来设计药品销售月报表,对今后从事的岗位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我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简单罗列,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中,以虚拟岗位提出练习项目,由实际工作需要布置课堂教学。
2.项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先帮助同学们分析要完成一项目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针对这个项目需要依次完成哪些内容。比如本项目的工作流程为:对药品的确定―数量、进价、售价等信息采集―确定所使用的软件、所需要的公式函数―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
3.项目实施。学生们的完成各自项目的第一阶段后,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相似的项目案例,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优缺点,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4.项目评价。首先分组,进行项目的自我评价,各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项目进行总结,完成自评,并推选出小组作品代表参与班级评选。其次进行小组代表作品的优秀展示,让同学们在自身作品上寻找缺点及优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给予表扬,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并为下一次的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所谓案例教学,即教师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使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与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知识点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以此为驱动,督促学生想尽办法去完成它。
案例教学法更容易使学生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教学内容的精髓,随着任务一步步的被完成,学生的成就赶逐渐增强,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中知识的“与时俱进”,为“案例教学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因材施教的口号虽然已呐喊多年,目前还有些老师上好几个不同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时,为了个人方便,从头到尾都是使用一套课件或者教案。其实我们理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也应有所调。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点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知识点,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如上例的医药商贸专业的同学采用了excel来制件药品销售报表,对护理专业的同学可以采用excel来制作自己所服务的病人护理情况分析报表,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也可以以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每个专业都有它们的特殊性,只有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多以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才能挖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案例出来。由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考虑计算机教学,与医学联系较少,这样对医学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觉得计算机与医学的应用联系较少,学与不学都一样,没有意识到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会产生影响,教师应与时俱进,有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为“案例教学法”中的主角“案例”搜集更多素材。钻研教学大纲和学生心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适时进行改革以紧跟科技的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借鉴了“案例教学”方法,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最突出的是学生普遍提高了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作业和实践能力测试,学生对软件功能应用更灵活,掌握软件功能更多。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典型案例为引导材料讲解本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案例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案例掌握了各知识点的应用;在实践环节设计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法。
五、总结
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还有许多章节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实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一直需要坚持和探索的理念。
借鉴“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使“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新理念,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学生不但学会了软件的功能操作,而且普遍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能力提高犹为突出,达到普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梅,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调查[J].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李莎莎,文华.教育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运用[J].教导刊,2009,(12).
关键词: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软件实际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立足于相关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以适应对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需求,达到培养高校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仍需对该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例如:①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新生,实际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度的差异[1];②在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长期力求“基本统一”的指导思想,即各专业要求“基本一致”的大纲、内容、学时数、教学手段等,并达到基本一致的目标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基本上是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各自差别主要在于讲课时数和实验操作时数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其表现形式为:①采取“零起点”教学模式,忽略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②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③采取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模式多样性需求。
1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通过探索和改革,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高校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
1.1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项目组老师分别对本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进行系统调查,其中包括:各专业在计算机基本技能方面有哪些需求、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哪些软件常用等内容。
通过信息反馈,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特点、目标要求与案例特点,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并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成文档,进一步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总结。
1.2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培养目标
1.2.1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征,通过典型案例和多层次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上做进一步研究,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着重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不同专业学生都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把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改革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1) 在原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基础上,增加与不同专业结合密切的专业典型案例应用模块,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自身专业的二次开发,把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
2) 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以应用为主线,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为向导,完善计算机基础学科理论的系统性或完整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典型案例突出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3) 针对授课对象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通过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结合不同层次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例操作和自主性学习,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则在原基础上学得更扎实更深入。
1.2.2改革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设置,以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培养目标。
1) 构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实例分析中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适用型人才。
2) 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并开发一套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更便利条件,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 根据需求,将教师教案、素材、演示文稿和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制定出一套适合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实习环境,整合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典型教学案例;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典案例库。
2案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整合、优化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一套完整的系统教学模式,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新生的学习特点与侧重目标,才能把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与定位。
2.1构建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针对新生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差异以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基于案例导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差异和各专业特点与需求,在学大纲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增添具有专业特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建立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构建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注重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达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导向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形成多层次课程教学模块,进一步把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成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本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相一致。通过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案例系统化、分类化和层次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系统教学模式,总体方案与框架如图1所示。
2.2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整合后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框架,我们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该系统服务于整个教学与实验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①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关案例练习和多种学习资源共享下载与作业提交等学生使用信息;②为教师上课提供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素材,教师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案例素材和查看学生作业与批改作业,或者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科学素质为核心,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又反映出教师的导学作用。
该系统基于Web、采用B/S体系结构,结合.NET服务器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作为整个后台服务系统,同时利用前端的动态网页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与调试。
2.3基于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2.3.1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采用教材与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①以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典型案例教学过程为框架;②多元化网络平台中的案例库为教学的参考资源做辅助,即提供给学生学习,也为任课教师作为备课的参考资料,并要求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与进度,应用不同典型案例方案,认真设计自己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施教;③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持;④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学与练习的内容。例如在提供的Word学习子系统中提供有:Word经典案例练习与分析、毕业论文排版指导、作业实践练习、问题的提交、教师对案例的评价等功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避免常出现的操作错误,如果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上传问题,教师能实时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评价和改进方案[3],并将其结论通过评价系统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学。其目的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资源整合多元化、教学辅助多样化。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导向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案例库教学平台的开发构建,探索利用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中,由课程学习园地和课程讨论与交流两大模块组成。①在学习园地部分,将本课程划分为计算机操作与组成、计算机网络、Office2007 Word、Office2007 Excel、Office2007 PowerPoint五大模块;每一块都为学生按专业分层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浏览下载,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模板(易出错操作图样与出错分析等)、毕业设计论文模板、经典案例分析与练习、作业实践练习等,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和必要内容的补充[4]。②讨论、交流部分,以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教学园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任课教师都能从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③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随时可以上传和下载自己的作业与作业要求,教师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和作业的批改。
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2.3.3考核模式的改革
考试模式通常用的有两种:标准化和传统方式。标准化具有试题容量大、内容广泛、知识覆盖面宽、考试信度和效度好等优点,但缺点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技能。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与知识结构特征,我们采用的是“无纸化网络考试形式”,总评成绩则由考试成绩和课堂评价相互结合:网络考试成绩占80%,课堂评价占20%(包括实验作业质量与次数、考勤等)。无纸化考试题目包括主观与客观两类题(各占40%分),主观题机器自动阅卷,客观题需要人工批阅。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实际情况对学生随时随地的评价。这种综合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学生能否解决问题、综合或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结语
总之,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多样化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同需求得以改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主性学习得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环境得以丰富,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组织、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受到师生好评。达到了培养出高质量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在进一步的实践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6):100-102.
[2] 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3-55.
[3] 夏秦,陈,顾刚.一个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应用框架[J].实验技术管理,2009(11):101-106.
[4] 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26-128.
Illustrative Case Oriented Teaching Model for College Basic Computer of Different Specialities
HOU Xiuhong, ZHENG Wenkui
(Computing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讲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ht 频|试卷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
书
设
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例1 2时=()分
想: 1时=60分,2时是( )个60分
例2 想: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想: 45-30=15,是15分钟。
教
后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实训课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计算机实训课程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培养的学生是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对于这种课程,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给学生上课,不仅理论不好理解,而且增大了授课的难度。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练习时也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计算机实训课迫切需要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我发现,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提供的案例素材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进而实施教学目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变为引导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我认为,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计算机实训课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选案例,导入新课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整体的规划,以便在课堂中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精选案例,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成功的被吸引,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所以认真备课,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知识与技能的重点,根据重点找到本节课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
例如,我在任教《Flash中的遮罩层动画》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Flash中遮罩层制作动画、知道Flash中遮罩层动画的原理”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对Flash中的遮罩层动画感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经过认真备课,我精选了四个Flash遮罩动画的实例,并演示了动画效果。学生被制作精良的动画作品深深吸引,这时我顺势引导:同学们想不想制作这样的作品?这个问题(任务)贴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做”的愿望,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展现案例,讲授新课
成功的教学,绝对不是一两个案例可以完成的,应该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案例,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融合于一个个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中,使案例与整个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教学方法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避免了抽象的纯理论教学,对职校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导入新课后,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成功激发,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给学生展现一个可以操作的案例,让学生试试看。如《Flash中的遮罩层动画》课中,笔者让学生打开了一个动作补间动画案例,要求学生完成转换为遮罩层动画的操作,并要求学生观察“层”发生的变化。学生没有听到老师对于知识与技能的长篇大论,而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一个动画案例的制作,非常有成就感,也觉得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原来并不那么难,产生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与欲望。
三、层层递进,挖掘案例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这也是学习中“验证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传授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要点、技能要点。由于学生很想解决问题,因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学习,学习充满热情与动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是上面的事例,学生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一个动画案例的制作,非常有成就感,可是为什么这样做?根据什么样的原理?什么叫遮罩层?什么叫被遮罩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学生并不知晓。教师抓住时机,把依据这个案例制作的教具拿了出来,利用挖空的白纸及图片现场模拟遮罩效果,边讲解边模拟,引出了遮罩的概念,使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了遮罩与被遮罩关系。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的关系看似复杂,但挖掘案例的深层次知识与技能点,制作相应的教具进行教学,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快乐!
怎样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根据事先的教学设计,教师又逐渐向学生展示两个新的Flash遮罩层动画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遮罩层知识,完成动画创作。这些层层递进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思考、再加工。通过一个个递进式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了Flash遮罩层。在一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设计两到三个递进式的案例,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四、交流总结,突出案例
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在讲台上演示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凸显了案例中隐藏的知识与技能点,并发现了彼此的不足,经过改进,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全面。
一个个层层递进的案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好。有些学生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存在疑惑。我们教师在辅导学生时会暗中观察,有没有完成任务较好的典型案例?有没有普遍存在困惑的典型案例?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学生在小组交流之中是否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问题?教师也可能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交流,学生把自己操作的过程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来,其实演示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学案例,通过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突出了案例中隐藏的知识与技能点,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延伸案例,拓展学习
随着环环相扣、递进式的案例逐步被剖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把一节课比作是一部电影的话,这部电影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可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而言,学习永远没有止境。怎样让学生继续学习、拓展学习?利用“案例教学法”延伸案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再一次向学生展示一个Flash遮罩动画的案例,精美的动画让学生赞叹不已,有的学生不禁说道:“太漂亮了!”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话语,说道:“这样的动画就是利用Flash遮罩层做出来的,而且只需要再增加三个步骤就可以了!同学们,你们想做吗?”学生被这个任务深深吸引,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这时教师提出一些课外的任务,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另一个序幕已然被拉开了!
总之,在计算机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师生同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师生间平等交往,课堂变成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王侃.初探案例教学法[J].福建电脑,2007,(03).
关键词: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in Voca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Gao Fensuo
(Yunnan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School,Kunming650202,China)
Abstract:Case teaching method as a new teaching model,through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methods,introduced in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greatly enhanc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motiv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specific cas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Keywords:Case teaching;Task-driver;Curriculum reform
中职教育是培养与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重点掌握专业的技能能力。在培养学生相关知识水平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充当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要充当学习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实用能力。在中职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中职教育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通过讨论和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解决,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需要从社会需要和学生状况综合考虑,合理设计课堂过程,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需要对实践内容和教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结合知识点,选择合理的实践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进行过程中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来实现案例教学过程。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案例分析和应用
案例教学法需要预先准备案例,在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案例,采用良好的实施方法,才能将知识点和专业技能较好的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动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和训练的效果。
以网页制作教学为例,详细说明案例教学的过程。
(一)设定案例,任务驱动。教师通过展示美观和功能较好的网页,给学生提出实施的案例对象,要求学生以网站管理员或制作员的身份来完成有关任务模块的操作和完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提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能够贴合知识和实际,从而提高知识点的利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二)讨论质疑、分析解决。可以采用分组或者课堂讨论的方式,并简要介绍该网页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技术和设计制作的方法,并从中选择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实施案例。(三)设计完成,教师解疑。通过讨论和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所需的技术和解决的方案,可以自行进行设计和制作。学生设计完成可以采用个人和团队两种方式,也可以采用竞赛或者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案例的快速高效的完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个阶段中,采用逐个指导和解疑的方式,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并对其中容易出现实施问题和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和指正。(四)互评结果,学习借鉴。学生通过相关观摩,学习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优秀的解决方法和适合的技术,通过相互评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检验和完善的习惯。(五)综合评论,提升质量。通过对整个网页设计的过程的分析,教师在最后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实施时避免和克服有关问题。教师进一步提升整个案例的层次,使得学生能举一反三,快速提高。
三、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专业知识技能,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和设计。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通过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就业工作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设计案例中要选择具有操作性,突出案例的可实施行,知识点的体现,立足于实际生活和工作,针对某项或某几项技术能力,并且要形成系统性,确立合理的教学进程,实现有简入难、逐层深入、前后连贯的教学过程。(二)控制时间节点。案例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察的一种方式,只有在接触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后,才可能较好的完成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教师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示范后,才可以进行案例等的操作。(三)合理引导讨论和研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被激发,认知能力提升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能力,创造讨论和研讨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征程成为案例的主角,实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四)案例点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各种设计方法和理念,在经过上机实践和操作后,会形成不同的设计结果,通过学生间互评等方式,可以多方面接受各种设计的方法和实施的技术手段,对优秀作品进行观摩和学习,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避免等措施。从而可以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
四、总结
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启发性,能较好的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和提高学习能力。案例教学在众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来,实现中职教育的基本教育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介绍,相关概念的阐述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完成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娟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第05期
知识目标
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综合性较强,而且灵活性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习题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精心选择,要有目的性,如:课本上的例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在使用电功率的公式时,应注意公式各个量的对应关系,熟悉电功率公式,为下道例题做铺垫.
例题2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解电功率习题的思路,抓住解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其中不变量在初中就是电阻不变.电压变电功率、电流变.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题2没有从最简便的方法解题突出了电功率的决定式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议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讲例题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电功率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讲例题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也应在一体多变上下功夫.
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题目的难度比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加深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加深对计算过程中必须对各物理量一一对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目标
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归纳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电功率公式的运用,难点是灵活运用电功率、欧姆定律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引入新课
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方案二:直接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解决问题:
1)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
2)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电压或电流或功率.
3)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1:课本中的[例题1].
例题小结:
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额/U额和用电器的电阻R=U额2/P额.(一般地说,应当把用电器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分析: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I随U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灯泡实际发出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②根据I=U/R求出灯泡在新电压上的电流.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伏和230伏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
讨论: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用比例法P1∶P额=(U12∶U额)2求P1较为方便.
例题小结: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
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将灯L1(PZ220-25)和灯L2(PZ220-60)并联接在220伏的电压上再将它们串联接在220伏的电路上,两种情况下哪盏灯泡亮些?为什么?
分析: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伏,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1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伏,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UI=I2R判断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例题小结: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电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大.
例4: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电源上?若要使小灯泡接上后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难判断,因为9伏已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得多,灯泡会烧坏,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应和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再接入,让电阻R分担3伏的电压.
解:不能直接接入.应和一个阻值是R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
I=I额=P额/U额=3瓦/6伏=0.5安.
R=(U-U额)/I=(9伏-6伏)/0.5安=6欧.
讨论此题还有哪些方法求R.
例题小结: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许多时,用电器可能会烧坏,应和它串联一个电阻再接入.
探究活动
【课题】观察比较两只灯泡灯丝的粗细,判断额定功率的大小.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个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35-03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也被列其中。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实践教学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因此,在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笔者以为,应该在实训项目设计上多下工夫。
实训项目设计是教师在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准备和考虑的事情,这需要教师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设计的实训项目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热情,又能涵盖计算机教学相关课程的知识点,符合社会对计算机紧缺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设计必须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贴近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实训项目?在此谈谈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此问题的一些做法及思路。
实训项目设计应该是贴近市场的项目
计算机类专业的很多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中职生在学习方面本就缺少积极性,特别是经过一个假期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削弱,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假期的放松状态,学习上提不起劲头。所以,在专业课程刚刚开始时,可以安排一些以市场调查为主线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去实地感受本学期即将要学习课程具有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生学习《硬件组装》课程初始,我们采用了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安排学生到附近的电脑城调查计算机配件的主要生产厂家以及相应价格。学生通过走访电脑城,不仅可了解计算机主要配件组成,而且在走访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商家现场组装电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参观本校的校园网设备”等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访电信局、移动通信设备的生产厂家等一些大型企业,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初步认识计算机网络设备,揭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及特性,为学习新的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对于《Flas制作》课程,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近年来获奖的Flash短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到电视台参观电视台制作Flash广告的过程等,学生马上就会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了然于心,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实训项目设计应能立竿见影,重点突出成就感
中职生由于年龄不大,想法也比较简单,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容易厌倦。但他们对动手实践操作却较感兴趣,特别是一些能即插即用、现学现用,可以较直观地看到结果的实训项目。
针对《硬件组装》课程,实训项目可设计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主机,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从一堆散落的配件到一台拥有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电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为之兴奋。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设计了“对等网”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安装网卡,以及两台电脑连接,就可以达到两台电脑共享的目的。通过这个实训实验,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双绞线的魅力,不仅可以实现高速度文件传输,还可以实现学生最喜欢的联机游戏。
针对《Flas制作》课程,学生制作了运动会、节日、环保、世博等主题动画,并且与学校网络中心联系,将优秀的学生作品上传校园网上。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能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
实训项目还应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程的魅力
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服务社会,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取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如果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该课程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让学生看到社会上紧缺需求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让学生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报酬,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得到极大的激发。
针对《硬件组装》课程,设计了让学生自己“DIY——组装自己的心机”实训活动,学生通过对各种配件性价比的比较、配件选购、组装硬件、安装软件,并不断解决在组装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对课程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体会。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了“家庭ADSL共享上网”实训项目。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多台电脑,而且宽带早已进入千家万户了,如何让家里所有计算机都能通过一条宽带线路实现共享上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家庭的现实问题,既极大地满足了成就感,又为家里节约了开支。
针对《Flas制作》,可给学生布置一些主题的短片或者幽默搞笑的短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企业拉一些广告的业务,由教师进行分组,分配任务规划时间,让各小组学生去完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小组探讨、网络查找、教师协助等方式,学生将问题逐一解决,实践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幅提高。通过这种实训项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结束之际,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
在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结束时,教师不仅要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项目,还应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作品。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势必要求学生团队内分工协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来参观指导,通过企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针对《硬件组装》课程,可以在技能展示会上现场组装计算机,不仅可以让学生比组装速度,让学弟学妹们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还可以设计虚拟实训项目,如给学生虚拟的人民币5000元,通过学生对硬件配件性能的了解,按照模拟客户不同的需求,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配置方案。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结合近年来的比赛,结合企业网、园区网的一些题目,将一些企业实际案例运用到教学的实训项目中。可以虚拟一间公司,通过VLAN划分,设置各个部门之间的访问等项目。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路由器交换机的设置有了更深的了解。
《Flas制作》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加上自己的大胆创意,结合学习过的课程如《色彩基础》、《Photoshop》等,制作出有创意的短片,在技能展示会上将作品一一展示。如果有企业来参观,部分学生还可以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整合专业课程,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现有的中职教材普遍理论性过强,有些教材虽然带有一些实训内容,但这些实训内容要么已经过时,要么与学校的实训设备不配套。所以,应根据学校现有实训条件和本校学生的特点,撰写出指导本校学生实训实验的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实施并不断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带领同一教研组的其他教师,根据学校开设课程的特色,结合学校现有设备,贴近学生就业岗位要求,撰写了《硬件组装》、《计算机网络》、《FLASH动画制作》等校本实训教材。每本实训教材均选用十个实训项目设计,并附有详细的项目实验手册。
总之,中职计算机的课程有很多门,实训项目更是种类众多。笔者认为,对中职生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实训项目,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素楠,谢中梅.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1).
[3]徐其兴.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惠.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的目标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5]王海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8,(6).
[6]赵冠华.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思考[J].成才之路,2008,(24).
[7]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5,(2).
[8]张峰.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 2008,(12).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适应性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4结束语
1)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的实验室投资较大,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后期服务要求也很高。2)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的大部分实验内容需要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攻击、防范、病毒及反病毒的实验,这些实验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具有破坏性。3)网络攻防实验需要几台机器或几十台机器在同一个网络内才能开展,而在目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在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机技术,利用虚拟机技术实现实验教学环节。
1虚拟机技术
虚拟机技术是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计算机,这些虚拟机与真正的计算机完全一样,可以为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访问网络等。对于使用虚拟机的用户而言,它只是运行在物理计算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但是对于在虚拟机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而言,它就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原有真实机器的键盘、鼠标或其他输入输出设备实现虚拟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实际应用中,常常把安装虚拟机软件的主机称为物理机,而在物理机中利用虚拟机技术虚拟出来的机器称为虚拟机。虚拟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可移植性是虚拟机技术的优点,虚拟机不依赖于主机的硬件系统,它们只是主机上的一些文件,可以通过复制的方法在同一台主机上快速建立若干台虚拟机,便于构建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在虚拟机中进行软件评测或者误操作时,可能引起虚拟机系统的崩溃,但是对物理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没有任何影响。对于在实验中被“破坏”的虚拟机操作系统,只需要利用虚拟机的“快照”功能即可恢复到安装软件之前的状态,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虚拟计算机安装快捷、克隆简单,虚拟出来的硬件设备也不会与物理机产生设备不兼容问题,并且通过已经建立的虚拟机还可快速衍生出新的虚拟机。将虚拟机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安全实验教学中,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明显[3]。目前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VirtualBox和VirtualPC,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以同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Linux等。本文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选择VMware软件实现虚拟技术。
2虚拟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机技术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实验主要包括各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数据加解密、黑客攻击与反攻击实施、典型病毒现象分析与处理等几个部分。利用虚拟机技术,只需要用一台机器即可构建网络环境并进行安全实验,实现一人一机做安全实验。在虚拟操作系统中进行的各种实验操作与在实际计算机系统上的操作完全相同,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2.1网络连接类型设置
进行实验之前要对每个虚拟机安装实验环境所需的操作系统,并为每个虚拟机的网卡进行网络配置、选择网卡连接类型,以实现物理机与每台虚拟机之间的通信。有些实验还需要实现虚拟机与外部网络或物理机所在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通信。VMware有3种网络连接方式[4]。1)Bridged(桥接模式):这种网络连接情况下需要手动配置虚拟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其IP地址与物理机在同一网段。这时,虚拟机与物理机相当于同一局域网内的两立机器,虚拟机利用物理机的网卡实现与外界通信的目的。同样,局域网上其他计算机将虚拟机看作同一网内的、地位相同的真实机器,可以访问虚拟机上的资源。2)Host-only(主机模式):在一些具体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的网络调试。这种特殊的环境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将VMware的网络连接设置为Host-only。同时,在同一网段的所有的虚拟系统可以相互通信,虚拟系统和物理机系统也可以相互通信,此时,这两台机器相当于通过双绞线互连。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网络被隔离。在Host-only模式下,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如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都是由VMnet1(Host-only)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来动态分配的。3)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在该模式下,虚拟机利用网络地址转换功能通过物理机访问外部网络,即实现虚拟系统访问互联网。由于此时的虚拟系统的TCP/IP配置信息由VMnet8(NAT)虚拟网络的DHCP服务器提供,不可以进行手工修改,因此虚拟系统不能与同一网内其他真实主机进行通讯。
2.2整合虚拟机与各种软件及工具兼容性
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机技术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如攻防实验、病毒实验、木马实验、防火墙实验等。因此,需要各种不同的软件及工具的支持。虚拟机中安装软件及各种工具与在物理机中一样,不需要特别的设置,只需要与虚拟机操作系统兼容即可。但是由于物理机中安装虚拟机软件及虚拟机系统,有的实验甚至需要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在这些系统中还需要安装应用软件,所以对物理机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来说,对物理机最低要求配置方案如表1。
2.3实验教学举例
黑客攻击与反攻击的实施是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中的一项。该项实验目的是通过对目前黑客攻击场景及手段模拟,理解黑客攻击原理并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实验过程的阐述验证虚拟机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效果的提升。对某个网站或主机实施黑客攻击之前需进行信息捕获,以获得必要的系统信息后再进行攻击,本文采用Cainv4.8汉化版对物理机及虚拟机进行扫描。Cain不仅可以破解屏保、共享密码、缓存口令、远程共享口令、SQLServer7.0/2000口令解码、RemoteDesktop口令解码、AccessDatabase口令解码、CiscoPIXFirewall口令解码、远程桌面口令解码等,还可以远程破解、挂字典以及暴力破解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工具,其sniffer功能非常强大,几乎可以明文捕获一切账号口令,如常用的FTP、HTTP、POP3、SMB、TELNET、SMTP、MSKERB5-PREAUTH、MSN、RADIUS-KEYS、ICQ、IKEAggressiveModePre-SharedKeysauthentications等[5]。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对物理机及虚拟机进行配置,物理机IP地址是192.168.1.114,虚拟机IP是192.168.1.252,网关是192.168.1.1。在物理机上启用Cain工具进行扫描即可验证,如图2所示。第二步:将物理机上的Cain设为开启状态,使其嗅探网络状态。在物理机上连接虚拟机的FTP,如图3。第三步:查看Cain即可看到Cain已经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如图4所示。在此,黑客攻击已经实施成功。
2.4利用VMware实现课堂检查及课后复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机自带的屏幕录像功能,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并保存为AVI格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验录像进行点评或分析失误点。学生在利用虚拟机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这个工具后,可以自己尝试使用虚拟机做一些实验、测试一些新技术,甚至自己设计实验项目。教师可以将上课过程中的讲授过程及实验过程进行录像;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录像对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如果有疑问也可以与录像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由于使用了虚拟机这个工具,学生在测试时消除了后顾之忧,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尝试和创新,也因此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