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教育孩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孩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孩子论文

第1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1、注重学生对自然灾害类型的认识而忽视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同一般知识教育不同的灾害教育,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来实现学生对灾害的预防,而不是追求认知目标的达成,这是灾害教育首要面临的问题。

2、灾害教育缺少学科与学科之间必要的整合。高中教学中有关灾害教育的主要有地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健康等学科。在课程资源在开发设计中较少关注隐性课程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没有将社区的教育教学资源(灾害遗址)应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及教学中。

3、教师教法陈旧单一,较少使用图文并茂的挂图、地球仪、剖面图、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直观教学,在灾害教育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缺少实践操作,不适应和不适合灾害教育的特点,也难以达到灾害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自然灾害教育的对策

1、整合各学科资源,渗透性地设计选修课。不同学科都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各学科展示的内容有可能不一样,但它们的目标总体是一致的,通过把自然灾害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适当章节中。例如数学学科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示灾害或与其相关内容的数据,可以让学生从数据上了解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感受到防灾工程和措施的重要性等;生物科可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生物链、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等内容,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语文科可以展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文章,学生将会对灾害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历史科可以向学生讲述灾害相关的历史事实,让学生了解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破坏程度和制约作用;地理科可以展示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和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等内容。建立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选修课《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系统地了解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作了系统的呈现,主要内容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通过学习《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可让学生较为深入的学习灾害的表现方式、发生原理、危害程度、防避方法及其预防和监测措施等知识。从而为日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灾害教育资源库,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灾害知识,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灾害教育教学。(1)结合当地的实际,积极建设学校地理灾害教育相关课程资源库,逐渐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升质量。(2)加强“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加强防灾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地震救护常识”、“洪涝救护常识”、“台风防护常识”等教育,学会认识预警信号,如“台风、暴雨、高温、冰雪等预警信号”。(4)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灾害相关知识的收集、加强灾害调查能力、帮助他们研究制作灾害演示仪器、定期开展应急演习。(5)考虑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对防灾的学习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灾害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地理灾害教育相关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的经历和体验,建立预案,定期开展自然灾害演练。不断完善灾害教育资料库,其中包括数字地球,数字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灾区大量的定位、定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对灾害发生时获得的遥感和地面监测资料以及各种基础背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对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害发展的态势以及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书籍资源、网上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制作以灾害教育为专题的网站,通过网站让学生直观地及时地了解世界及我国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的信息。学生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触目惊心的画面的感受,将会提高他们了解灾害成因和防灾避灾方法的兴趣,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3、开展有关“自然灾害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专题研究,非常适合进行自然灾害教育。利用地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探索通过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以自然灾害的相关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人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观看视频、亲身实践,深刻了解其灾害现象、成因、危害等,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防患灾害的意识。例如:分析福建沿海台风灾害的危害这一课题,我们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宁德地市夏季是台风频繁发生的地方,随着就是台风所带来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我们开设这些“自然灾害”研究性课题,目的是(1)通过认识影响我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以及不畏灾害的精神。(2)能够让学生了解旱灾、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产生的成因以及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4、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灾害教育在当今的高考中“自然灾害”作为选做题,主要考察学生防灾减灾的类型、危害、成因、解决措施等方面知识,这些都以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为载体,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实践认识家乡的灾害遗址或收集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录,了解和明确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他们分析灾害成因、特征及其规律,以及灾害对家乡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和环境,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地理学科的研究是以区域作为对象,因此灾害研究和灾害教育也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区域环境及其问题更加熟悉和了解,激发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将这种情感升华为学习上的动力,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2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一、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适度的亲子关系。

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个理论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优良品质和不良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所以,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好的示范者,他的生活态度、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家长不应只是“法官”,更应该做孩子的支持者。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问题,总是以“法官”自居,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无益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这样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便能够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断施加教育影响力,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开端。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教师要使家长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塑造人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劳动,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人格是与习惯相辅相成的,习惯是影响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劳、诚实、爱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习惯的培养来铸造孩子的品格。

三、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3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笔者期中考前曾听了一节英语复习课,这位老师的复习方法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竭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同学,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笔者有意识地调查几个同学,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复习。”有的说“虽然是复习得很详细,但我们仍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们可能是知识欠缺太多。”学生的回答无疑给我们老师敲醒了警钟,新课程的复习课不能仍是像传统的复习课那样,再次地把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课堂上就激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因而就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如何做到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研讨话题之一。笔者曾尝试这样的复习课,愿抛砖引玉,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我上的是一堂期中复习课,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根据《英语课标》要求,我把期中考前的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  

1、单词抢答或单词接龙游戏。即老师先说出一个单词,同学们要以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说出另一个单词,以此类推。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词组或短语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并且要求学生进行造句训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 

3、表演对话。即让学生就所学过的对话进行模仿表演,也可在小组里自编对话表演,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敢开口说英语。  

4、重点句型操练。即让学生就所学过的句型在小组里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自编一些巩固句型的练习。 

5、语法复习。为了避免较为抽象的语法讲解,可通过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一些口、笔头练习,进行归纳总结出语法用法,这样做可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更易于理解。 

6、期中回顾,即把期中考前的知识在小组进行回顾,要求各组的组长做好记录,说出本组成员的所得与所失,然后在课堂交流。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  

我把这些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后,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个小任务,并要求每个小组注意协调。在复习课上各组把他们所准备的任务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不会感到厌听,各小组能把自己准备的小任务向同学们进行复习,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可以增加课堂复习气氛,让同学们乐于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复习到知识。 

②可避免“炒冷饭”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乐听、愿听,增加趣味性。  

③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教育孩子,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与人相处中学会关爱,学会分享,学会尊重,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培养。同时,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从中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孩子在正确的教育下,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步入社会集体生活,与同伴之间相处时,孩子感觉很难合群很不适应。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就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独霸、任性等等形成了不良的性格。作为我们家长应该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中让孩子:学会关爱、学会分享、学会尊重等等,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一、 如何让孩子学会关爱

爱是人类美好的一种情操,让孩子学会关爱将是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我们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关爱”的能力,让孩子懂得爱是双向交流,他们不仅有接受爱的权利,也应该回报爱,表达爱的义务。

(一) 营造良好氛围,播种爱的种子

教育来自于生活,更离不开家庭中最亲的人。从小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同时教育孩子回报给妈妈的爱也是我们孩子的义务。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就像妈妈的一面镜子,还记得那句广告语“妈妈洗脚吗?”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也应该积极播种爱的种子,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真谛。心理学家罗伯特、班杜拉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得的,而孩子最常见,最直接模仿就是父母。

(二) 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关爱,了解爱是相互的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爱给的太多,让孩子不知道还要去关爱别人。有个妈妈随口喝了一瓶孩子手中的王老吉,孩子就哇哇大哭起来,要妈妈还他的王老吉,甚至让妈妈吐出来。看到孩子的情景,妈妈很无奈——是孩子的一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无限从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是孩子心中有自己没有别人。

父母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父母回家时,可以让孩子主动拿拖鞋,削苹果给父母吃。在吃饭时,可以让孩子给父母夹菜。在家里他们有享受爱的权利,同时也有自己应尽爱的义务。开始孩子的举动,父母可以加以表扬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爱是双向交流的,只有年幼的孩子学会关爱父母,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学会关爱他人

二、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是指孩子与他人在情感与物质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它的性质和目的。它的对立面就是“独占”、“独享”、“多占”。孩子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孩子自发的,而是有成人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么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

(一)营造彼此之间分享的氛围,树立榜样

我们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也就更少。在幼儿园,要是自己喜欢的玩具都说是自己的,不让小朋友碰一下,把好的东西都占为己有,这种行为就是“独霸”。在家没有人会说他,都会让着孩子,觉得这是应该正常的,但孩子到了社会集体环境中就不行了。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孩子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和感情。

榜样可以是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最亲最信任的人,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父母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当然,同伴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如:小朋友生日拿来蛋糕,与同伴一起分享行为的典型例子让其他孩子学习,也会激发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在家中,如果有两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西瓜,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让孩子分着吃。 转贴于

(二)告诉孩子你做的真好

孩子总喜欢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们有了分享行为时,家长就应及时鼓励、奖励、激励的方法来促进孩子的分享行为,他们就会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护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得到正确、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教育,同时还有助于孩子学会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三、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尊重别人就是对他人的理解和善待。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固定的行为,有些行为如“喜欢插嘴”等,在大人看来很不喜欢,但这些却是孩子们最自然的表现。家长可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人格。

(一)首先,我们先应该尊重孩子

有个妈妈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教学环境。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给他转学,傍晚妈妈去接孩子,孩子却说:“妈妈,我一点都不开心,我想我原来的老师。”短短2个月,孩子又重返原来的幼儿园,妈妈很后悔当时的做法,希望回到属于他的幼儿园时,孩子还能找到自己的快乐!要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要从关心孩子心理入手,只有孩子的心理受到尊重,关心、爱护,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关心、爱护周围的人。

(二)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首先父母要做榜样,父母与他人交往时的行为、态度和方法,或多或少会渗透到孩子的言行中去。不用多费口舌,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就会模仿。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对长辈是否尊重,孝敬,对长辈是否使用尊称。与他人谈话时,是否放下手中的活,微笑的注视着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说话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如果父母时时注意,处处表率,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影响教育下一代。

(三)最后,让孩子尊重他人

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尊重父母做起。父母对孩子既养又育,投下了无法计算的情感,无论从何说起,孩子都应该尊重父母。其次,让孩子尊重同学,尊重比自己更小的人。同学或比自己小的人,同样应受到尊重,只有尊重、关心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尊重。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朋友,而人的一生最可贵的是朋友。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教育。请家长放下手中的活,时间是不能用金钱去买,多留给我们孩子一些时间。只有我们家长用心教育,孩子才会更好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宣布不要父母一分钱的我,在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瞬间起,就意识到今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了。我的坚强令许多人瞠目结舌。对于没有意志力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但是对我来说却不存在任何障碍,这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我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到凌晨,有时因为学习太辛苦也曾想过放弃,可每当想起父亲在深夜读书的样子,我就会立刻重新振作起来。父亲的教诲作为一种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留学生涯,我没辜负父亲的厚望,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结婚后,养育孩子成为我人生中的又一个挑战。

在孩子面前我总是小心翼翼。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此作为母亲,我的压力相当大。但是,我也有机会得到回报,我就像一面明亮干净的镜子,照出孩子们的影像。而将懵懂的孩子培养成才,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为此,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就像我的父亲那样,除了要求孩子们遵守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外,我从未强制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而且在生活中,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想只要让孩子们看到我努力的样子,他们就会变得勤奋。

在饱受艰辛的那段时光里,我也曾想过打退堂鼓,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总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从未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就像当年父亲那样,我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我教育孩子的两个基本原则对孩子的影响,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地体现了出来。

当我学习的时候,他们在我身边一起看书,并且打赌看谁读的书最多。很快,他们成了附近图书馆里有名的“书虫”。南希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将打字当作一种游戏,最后,我所有的讲义都是她打出来的。她跟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她成为读书最多的一个孩子。

如今3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每当他们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会感觉当时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任务,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晚上,当他们看到妈妈默不作声地坐在书桌前看书时,他们也会很自觉地去学习。就像我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一样,他们也是在我的潜移默化中成长起来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而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没有任何关系。

我对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今后孩子们生存的社会感到非常忧虑。我们在高喊榜样的重要性的同时,却意识不到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在没有给孩子展示正确的生活态度之前,怎么能强制要求他们成功并超越别人呢?许多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信心,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和条件使母亲们感到不安。

无论是几千年前,现在,还是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就存在于父母的心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整天围绕在父母身边,第一个学习的榜样就是父母。就算是父亲早晨起床后看报纸的样子,也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当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解释是非曲直的时候,孩子能够理解并真正遵守吗?如果孩子能够接受,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第6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家教环境的好坏,对人一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当前民族地区家庭教育观念仍然很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获得教育的长远发展,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乡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我乡大部分学生是回族、土族,因各种原因就其教育质量来说与其他学校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前景并不乐观。 

下面我根据本人调查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育意识较为淡薄 

透过历史的窗口我们看到,由于回族教育底子薄、基础差,历史上正规的回族教育几乎空白,造成众多五十岁以上的回族群众目不识丁或者识字很少,进而导致许多家长对送子女上学读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理解和必要的认识。依学启智成才,靠书吃饭谋生的风尚至今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来说尚未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上学至今还存在非常模糊的认识,有少数家长不仅不配合学校教育,而且当教师和家长商讨孩子存在的问题时,公开当着学生的面说:“一个人的福禄早已经定好了的,每只羊嘴下面都有一把草”对女孩子的要求更是低到“茶饭、针线学好就行”;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认为自己没文化,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学习差时,就对老师说:“他不学习就不学吧,只要能把它圈在学校里就行了”。这些想法大大冲淡了孩子上学读书,掌握现代化知识的意识,家长的这些错误认识与做法给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2、家庭教育严重滞后 

家庭教育滞后是回族学生“先天不足”的重要因素。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家长既无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引导。大多数回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乃至辍学, 据查80%-90%家庭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一亩三分地是他们的生命线,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而已,在物价暴涨、物欲横流、开支口多的市场经济时代,无数家庭选择或举家外出打工,或把适龄学童寄留给父母亲,加上回族离婚率高的现状,因此单亲家庭比例高达15%,留守儿童比例高达30%,因此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相反,这些孩子被爷爷奶奶溺爱、放纵,娇惯成性,缺乏必要的管教,家庭作业完成不了,课前预习无法保证,成绩下滑严重,日久天长,不进则退,丧失了学习热情和信心,造成恶性循环。 

3、改变落后现状的对策 

家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其家教环境的好坏,对人一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要改变我校教育落后的状况,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这当中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尤为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症下药家庭教育滞后问题: 

3.1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和教师要尽快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课程的理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抛弃以分取人的评价体系,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综合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实施寓教于乐,以人为本,使学校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乐园。 

3.2 渗透职教理念。教师结合学科,适时渗透职教理念,学校要开设职教科目,安排专任教师授课,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当中。从源头上向学生渗透职教理念,为毕业后的出路做好启蒙。 

3.3 搞好家长学校。为了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进行科学育儿、营养膳食、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的培训。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以便时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校教师的辛勤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乡学生家庭教育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第7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良好班风 以身作则 家校合作 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长期反复练习而逐渐养成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良好习惯更是儿童应对复杂生活的基础,对他们将来个性品德和行为发展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笔者就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培养好班风,感染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我们可以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如周周评选进步生,一月评选一次“班级之星”,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不去营业性的网吧、游戏机房”这一条行为规范,针对班中个别学生曾经违反规定的情况,让大家展开讨论,为什么不能去营业性网吧、游戏机房,谈谈其中的利与弊,让那些学生明白学校、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好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自觉捡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等。轻轻的一声“谢谢”、升降国旗的每一个动作、学习用品的摆放、上课的坐立姿势、作业本的保护、作业书写的规范、上学衣帽的整齐、红领巾的佩戴、放学集会的站队、吃完营养早餐后餐具的摆放……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后,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也会受到他们的重视,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对学生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还经常向学生讲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活动,展示好习惯

在班主任工作中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凡是新异的事物都很容易吸引起他们注意。针对这一特征,我利用班队时间,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形式多样的与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活动,把一切活动都作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以活动为载体,抓住契机,使各项活动都成为养成教育过程和检验养成教育效果的过程,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活动,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在活动之中。尽管内容各异,但都蕴含着养成教育的因素,有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同时在活动中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培养了的良好习惯。如表演小品《一个会说话的易拉罐》、课本剧《规则》,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自己,促进学生锻炼意志,从而养成良好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养成教育素材,如习作教学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在语文课文学习时让学生充分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提高他们的认识,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读书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品德课《了解家乡民居》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古建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建筑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成好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不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在家访时班主任需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和谐交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真疏导,细致说理,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平时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及时通过电话和短信平台和家长联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发短信通知家长。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来校接孩子的家长做短暂的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随时与教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地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持之以恒,强化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各种习惯的形成并不稳定,极易出现反复,甚至走向反面。先贤哲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不想犯错误,更不想故意跟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主任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对好坏优劣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从中领略失败的教训,产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样就容易形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不少学生不会也不愿做家务劳动,生活不会自理,完全依赖父母,劳动观念差;学习不求上进,怕困难、怕麻烦等。因此,我让学生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每天的生活作息表并督促检查,做到是非分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班主任更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要以超前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理论素养上更加完善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开明出版社.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献给青年班主任.

作者简介:

第8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摘 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接触以及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基础,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更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有效途径;意义

孩子承载着家长所有的希望,也是保障祖国未来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赋予了幼儿园教师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以外,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意义,更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一、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1.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在茫茫的人海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无数个人擦肩而过,在这些人群里,可能有认识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陌生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深入的了解和友好的相处,良好的沟通方法是十分关键的。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的年龄都偏小,每天都需要家长接送,幼儿园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家长。而教师与家长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沟通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每天需要面对无数的家长,家长又有自己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沟通话题

孩子是否能在学校里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而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无非也都是为了孩子发展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实际情况,就需要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话题。在很多的家庭里,有很多的年轻的父母都不会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做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游戏,也不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特长,导致很多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放家长的话,还有很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一辈子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幼儿园教师,就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还要选择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话题。

3.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溺爱型、呵护型、专制型等等。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根据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比如对待溺爱型家长,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时,首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肯定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的表现,耐心地倾听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在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过分溺爱的孩子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过分溺爱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后在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家长一起讨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有对待专制型的家长,因为专制型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都非常严厉,那么很可能教师在与其进行沟通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做到随机应变,注意观察家长的性格和处理事情方法,选择与他们性格特点相适应的说话方式和语气,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会遇到的种种问题,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最终达到共赢的效果。

4.沟通时注意礼貌用语

家长和教师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人物,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沟通时,礼貌用语又是教师与家长是否取得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在生活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沟通时是否注意礼貌用语,正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凭证,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也是一样的,只有和家长非常礼貌、客气地进行交流,家长才能够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众多的生活实例也能够充分证明,文明礼貌的教师永远和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的,因此,幼儿教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注意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又关键的。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作用意义

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能否快乐度过金色童年的重要桥梁,也是保障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家长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利于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另外,就幼儿园和教育事I的长远发展来分析,教师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保障和提高幼儿园乃至国家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对孩子、家长还是教师个人,或者是幼儿园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教师。而教师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为了祖国未来教育事业的繁荣富强,需要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地进行沟通,不断学习和了解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北京.中国教师,2006.

[2]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M].学前教育研究,2003.

第9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后进生;转化策略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孩子,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个人因素。高中生由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的不成熟,很易受外界诱因所驱使,而出现学习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差,出现不良爱好和不正确的是非观等。这些都极容易使得高中生变成学校中的的后进生。

2、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它影响着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家庭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水平的高低,决定孩子做人起点的高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所以父母的行为、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不和睦,家庭关爱缺失都会导致孩子变成后进生。

3、学校环境。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其它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学校良好的环境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如果学校教育观念落后片面,学校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校风不好等因素都会导致很多的后进生的产生。

4、教师原因。孩子在学校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就是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如果班主任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心,管理能力不强等情况,如果科任老师缺乏个人魅力,教学工作力度不够,有对学生有思想偏见都会导致学生出现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后进生越来越多。

二、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了解学生,有效引导。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后进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观察是班主任要从后进生的表情、言行中,判断后进生的所思所想,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善于倾听,是在后进生的教育中,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听众,通过交谈和倾听,进一步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找到后进生的病症,并对此“下药”,从而转化后进生。

2、规章约束,正确引导。由于后进生心智不成熟,加上外在的家庭、社会、学校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后进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将暴露出来,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特定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制定特定的规章制度,从而进行约束,对之进行正确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有效沟通,多方引导

(1)与后进生的沟通。爱默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是现代教育对一名中学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一个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有耐心,有细心,工作才做得好,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尤其如此。因此在与后进生的沟通中,班主任可能要注入更多的爱在后进生的身上,甚至投其所好,寻找共同语言,才能培育班主任和学生的情感,才能打破师生间的障碍,才能进一步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才能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变得容易而有效。

(2)与家长的沟通。在后进生的的转化工作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的配合。为了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性,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班主任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有效的沟通,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表现及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表现,共同探讨制定教育孩子的计划,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些家长自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后,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简单粗暴,轻则骂,重则打。结果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班主任家长联络制是学生教育的一种很好方式。尤其在后进生教育中更为重要,使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更加深入。

(3)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教育是一个统一整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哪里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所以,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两者之间应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离开班主任扎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就如同逆水行舟;离开科任教师勤奋兢业的学科教学,班级成效就如同海市蜃楼。因此,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沟通尤显重要。一方面科任教师在某一学科中了解的信息比班主任详细,因此不同科任老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把学生的基本信息向科任老师反映,通过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沟通,双方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4、良好班风,集体引导。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良好的班风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集体中,少数后进生会受到良好同龄人环境的熏陶。因为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往往要比班主任简单的说教强得多。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班风,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使班集体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巨大教育力量。班级的好坏首先从班容、班貌上感受到。班主任应努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清静、整洁、优美的环境,让后进生感受到舒适环境及和谐、宽松的气氛,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三、总结

总之,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恒心才能完成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真正的让后进生逐渐转变成为中等生和优等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温芳军.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