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对象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采取分层随机取样,随机抽取2010级和2011级在校护理本科生各60人;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科生各60人.共计240人.自行设计问卷,最终形成17项问题.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3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为99.1%.利用所得数据对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评定.
2研究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医德素质现状
(1)医德认知程度不高.调查“选择就读医学专业的主要目的”结果显示,有114人选项“当一名合格的医生,救死扶伤”,占49.3%,这部分医学生有明确的神圣使命感;68人选项“医生的职业好,比较稳定”,占29.4%,这部分医学生认为护士工作非常地稳定;14人选项“收入和社会地位高”,占6.1%,这些医学生认为护士的待遇和被尊重程度比较高;选其他选项的35人,占15.2%.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学生在择业时,主要看重的是该职业的实用性和利益性,把护士这一身白衣当成谋取物质的一种手段,以此来满足个人的欲望和声望.
(2)医德素质不容乐观.调查“怎么看待当前部分医生存在的收受“红包”和“回扣”现象”的结果显示,有126人选项“不应当,这是违背医德的行为”,占54.5%,这部分学生表示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作为医护工作者在任何场所都决不应该收取患者“红包”和厂商“回扣”.但调查同时显示,29人选项“很正常,是医生劳动价值的体现”,占12.6%;45人选项“医生劳动强度大,工资低,收些红包也应该”,占19.5%;31人选项“无所谓,给了就收,不给不要”,占13.4%.这些数据在一定层次上反映出医学生的医德素质状况.调查“在发生重大危害公共安全的传染病时期,作为医务人员志愿到一线开展救护工作,对此观点有何看法”,结果显示,129人表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履行自己的天职,占55.8%.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产生矛盾心理,在个人利益和患者利益面前过多地考虑前者,数据显示,26人不赞同(11.3%);63人矛盾,有点担心自己(27.3%);还有13人选择其他(5.6%).正因如此,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时常出现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小错连连等问题.这与医学生的基本医德素质相差甚远,亟待提高.
2.2护理专业学生医德素质现状原因分析
(1)医校道德教育实践能力弱.护理专业学生对当下的医校道德教育实践基本满意,上学期间定期地参加见习实习,但学生仍期待着实践时间有所延长.目前,大部分医学生对当前的医德教学有很大的意见,强烈反映授课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受医校现行教育模式影响,传统的理论性“填鸭”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医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受社会医风影响.医学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凭借教师和课堂上能够形成.在现行的医学道德教育系统中,各环节并没有达到互相合作、共同协作的水平.护理专业学生医德素质现状与教科书上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这与受社会医风影响有关,社会环境对护理专业学生医德素质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
(3)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院校只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认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素质;甚至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觉得只要把专业课教好就算工作完成,至于其他方面(如德、体、美等)都是政治课、体育课、艺术课或或辅导员的教育范畴,从而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培养,轻医德教育的状况.
(4)学生对医德修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医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受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熏陶,想在短短的大学期间达到最大的收益比,然后放弃人文社科类课程,把与进修读研和职业技能无太大关系的课程学习时间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从而出现很多学生刻苦钻研医学专业知识,对人文课程置于一旁,甚至利用人文学习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现象,不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
3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的策略
3.1创建一支具备高尚的医德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民办高校医德教育的领导者,必须及时做到更新观念,紧跟医学发展前沿.在学生的医德教育和思想工作上,把医德教育作为“一号工程”进行实施,尽最大努力打造一支高品质、高效率、高质量的医德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提高民办医护学校水平的关键.学校应大力宣传医德高尚的教师和学生,加大培养“双师型”思想教育的力度,让所有师资力量在学生医德教学工作方面拧成一股绳,保证医德教育的有效性.
3.2尝试新型医德教育教学方法
(1)实践教育方法.护理行业属于服务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学生最后都要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一对一地护理服务.因此,尽早模拟护理工作,长时间地从事实践操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就业环境,使学生及早地意识到只有单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将无法做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才能胜任.
(2)自我修养法.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提倡自我修养,并信仰“修身养性”,具体方法记载的有很多.通过医德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如自我反思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以往的思想及行为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深刻地进行理性思考.自我反省法,让学生学会有规律地写周记或个人总结等方式记录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的得与失,通过阅读记录文字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3.3学校要加强对医德教育的重视
建立民办高校医德教育工作督导制度,把民办高校医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评估与检查中,明确责任,监督指导,定期检查,互相交流,才能提高医德教育工作的质量.
3.4构建护理医德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
1护理的概念及社会现状
美国护理学会1980年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现今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日趋交叉渗透,护理学科也呈现综合化和全面性发展趋势,护理人员的技术工作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照顾”或只与血管打交道,他在健康保护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护士的素质、价值以及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所起的作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护理范围增大、内容增多、水平增高和时间延长等等。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精心安排。
2革新教材
张善强等[1]在“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浅析”一文中阐述了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方式。笔者发现张等提到“菲律宾护理解剖学课程不拘泥于一本固定教材,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其它教材的优秀内容”。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锦上添花”,有针对性的编写真正属于护理专业的解剖学书籍。笔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紧密联系临床,重点突出;②适当添加部分局部解剖知识,如:人体结构层次配布、胸壁结构安排,臀区结构层次特点等等,不能仅局限于系统解剖学知识点;③对神经系统的内容安排进行调整:以周围神经系统为主,以中枢为辅。通过给护理专业学生适当添加少量解剖操作的实验课内容,既掌握了局部结构关系,亦锻炼了操作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3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各高校解剖老师教学方式基本类同,如:PPT教学,实验标本观察,并配合多媒体、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近年我室还采用了新的拓展性教学方式——对学生24h开放的数字化3D标本虚拟教学,促使尽可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对有关PBL教学模式的思考。PBL教学模式是由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1969年首创。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围绕现实案例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2]。笔者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一经问世,各大高校各个专业都争先恐后实施,并高谈其优越性和带来的正面影响。仔细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量体裁衣,并非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适用该教学方法。护理解剖教学就不甚合适。我校像其它多数高校一样,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是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要实行PBL教学方式,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有目的的围绕问题进行网络查询、形成观点并讨论,而我国的医学生包括护理专业学生在内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并不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刚刚从十几年的“你讲我听”环境中来到略显开放的高校并不能尽快适应这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式。因此,PBL在我国高校的医科院校低年级阶段实施可行性并不乐观或者说很难实施:课堂上学生不会讨论,也不敢讨论,更不用说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了,于是结果变成老师提出问题,老师总结问题。经过实践,笔者针对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状况,将PBL教学方式稍做修改:可以将一学期分3个阶段:①开始阶段授课时,每次课堂均以临床案例篇抛砖引玉讲解课堂内容,并做相应知识的延展。这一阶段中,案例选取很重要[3];②中间阶段,布置作业,独立查资料,独立完成作业;③最后阶段,可开展课堂后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这样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方面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大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学会带着问题进图书馆,独立解决问题。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大家分享。
4革新考核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常采用的考核形式即期末考试,该学科是否过关拿到学分,期末成绩具有决定性。因此,学生平时不努力,全靠考前突击,考过之后,很快对学习的内容变得很陌生,如此各门学科最后都学的很不扎实,进入临床工作,导致基础差,基本功不过硬等现象。这与我们培养人才的最初目标显然有些差距。近年我室推出了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局部解剖学教学的考核新形式——形成性评价体系,即将平时成绩纳入到期末总评中来,平时成绩包含了学生实验课表现情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实验报告、网络作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护理解剖学科终成绩也不能一锤定音,需要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总和。但平时成绩如何设置尤为重要。为了能够促使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独立工作思考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建立良好的职业责任心,我们将上述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平时成绩可如上所述的分阶段教学样,第1阶段授完课之后行第1次正式考试,标本考试或理论考试,占期末终成绩的25%;第2阶段结束后随堂考试,题目可以安排与临床有关的案例来分析形态结构之类的题目,可查资料,占终成绩的20%;第3次考试即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形式,占终成绩的50%;尚有平时的出勤和上课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占5%。通过近年的护理课堂实践,学生带有一定的压力,上课期间积极努力,很快便养成了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效果明显。除了上述诸方面,伴随而来的当然还有一些其它问题,如学时安排的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调整、实验操作课时安排等等。教学内容计划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线路,需要始终贯穿针对临床护理专业,培养能够满足临床护理的实际应用和良好的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根据我国现状,我们需要客观的评判新教学方式,特别是国外新教学手段,不能盲目挪用。因此,一本合适的护理解剖学教材,通过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同时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使我们的护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真正上一新台阶,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朱淑娟 盛华均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善强,姚立杰,沈雷.菲律宾护理解剖学教学浅析[J].解剖学研究,2015,37(4):306-308.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三年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护理专业三年专科的学习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在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中,从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课时安排从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圆满高效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又能促进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教研室的长期研究内容。
1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
2方法
2.1调查分析 对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校护理专业13级在校生、进入临床实习的12级学生和护理专业课教师。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4%.与此同时我们与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问卷和座谈内容涉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应用的关联程度、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等。
2.2教学内容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想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病理解剖学中总论的四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炎症、肿瘤)是医学学习的基础,是指导学习各个疾病的关键,对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不可或缺;而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理解剖内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等可少讲或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护理后期专业课结合,通过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进行学习,部分内容也可鼓励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自学。
病理生理学内容适当增加DIC、传染病与性病,并就临床中常见的水肿、脱水、低钾血症、休克等病理生理过程增加课时学习,强化病理生理基本病理过程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把病理解剖学内容和课时适当减少,相应增加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见表1。
2.3教学方案实施 实验对象:14级在校护理专业学生。
实验条件:①教学条件: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互动示教系统,示教显微镜,挂图,大体标本,HE切片,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1台等。②人员构成:本组研究成员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9名,职称层次比例适宜,并且每个人病理学教学时间均超过8年。学历构成:博士 1名;硕士研究生 3名;本科 7名,学历层次比例合理。
实验方案: 2014级护理专业6个班学生随机分3组,每组由两个班级构成,每个班级学生随机分布,人数都在100名。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按照往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一组作为改革组,采用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每组由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教,共计3个教师。
实验结果:第二学年结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用SPSS统计学分析,比较改革组和对照组之间讲授内容的课时调整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分析 12级和13级护理专业中,分别有91.4%和93.7%的学生认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短,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12级护理专业学生,92.6%的学生和少量护理专业课老师认为病理解剖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和临床应用联系不紧密,与职业资格考试关系不大;98.7%的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及行业专家都认为病理学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护理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的需要。
3.2实验结果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见表2。
计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情况,以合格人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讨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系统中,无论是护理专业,还是临床、检验、影像等专业学习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熟练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治疗等技术的掌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外科护理中,如何预防血栓栓塞的出现,通过血栓形成这一章节,让学生认识到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应用到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个部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妇产科分娩后的妇女,也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在教学课时由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上,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帮助上,实验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更有帮助。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之间、专业课各门课程之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广泛交流,我们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课时数结合起来,合理调整学时比重,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病理学教学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需要。
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未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充足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考察对象,只考察14级护理一个年份的学生,结果可能受到人数、当年高考成绩等影响。观察时间短,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长期印证。在接下来的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多考察几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对专业课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对影像、检验、口腔技术等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病理知识与护理专业课互相渗透,搭起互相联系的桥梁,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刘青华,王晓晖,李灵敏,等.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
【论文关键词】职业化 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职业化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基本方向,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化人文素养。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级作为中职学校最基本的学生管理单位,对其实行职业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能更好地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就是指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职业内具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制度和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提高就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探索班级职业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本文即以本校护理专业班级为实施对象,对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模式构建进行粗浅的讨论。
一、重视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主要是对学校相关专业情况的介绍。刚人校的新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对所选专业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班主任要抓住机会,通俗而且详细地向学生说明,让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明确自己的方向。笔者对所管理的护理专业班级新生,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介绍:“护理是什么”,“学习护理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护理工作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护理工作的要求有哪些”等等。了解专业后,紧接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来学习”、“我怎样学、”“我学什么”、“我能学好吗”等等。这项工作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通过举办讲座、说课,观看多媒体视频、影像,开展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选专业、行业及岗位的特点与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指导自己的学习行动。
二、班级建设体现职业化内涵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核心工程”,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
1.班级文化建设体现职业化人文素养
职业化人文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班主任首先要对所管理班级相应专业的职业人文精神有充分的认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融入并充分体现职业人文素养,让学生得到熏陶。
笔者在对护理班级的管理中,首先了解到护理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同样要求必须做好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伦理问题,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然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如明确班级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有自尊、有志气、有效率、有魅力;班级之家是“天使之家”;班训是“要做一名有爱心、细心、责任心的护士”;在教室的布局上,通过天使园地、信息栏、医学警言等专题的设计,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完成排版、张贴等工作,使教室成为既温馨又有浓厚职业人文氛围的学习场所,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
建立班主任语录制度,班主任每周班会课讲述至少一个与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等有关的故事或者相关讲座,与同学们一同剖析、讨论,从中总结出简练的格言警句,让每位同学记录在自己的班主任语录本上,经常翻阅反思,深刻感悟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学职业人文素养。
都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通过前面所说的入学专业介绍及班级的文化建设等工作,已经能够让学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2.班级日常管理强调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包括职业语言与职业行为。班级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纪律的维持、卫生保洁、信息的上传下达、同学关系的处理等工作,琐碎繁杂。笔者首先完善班级组织机构建设。采取自我推荐、竞选演讲、全班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班干部,再以人员相对稳定的宿舍为单位建立若干小团队,构成“班主任——班长一一班委会——小团队——个人”的层级型班级组织机构.营造“班干各司其职、小团队竞争激励、全班合作和谐”的良好局面。其次,针对纪律管理,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找工作,先从遵守纪律开始”等口号,班干做好记录,以小团队为单位进行奖惩。
关于班级卫生管理,笔者经过摸索,对护理班级实行与医院护士相似的轮岗包干制,提出“先学会护理物品,再学会护理人”的口号,把清洁卫生划分为教室护理班、黑板护理班、清洁区护理班、宿舍护理班,以小团队为单位进行轮岗包干。这些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班级管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得团队内成员互相督促激励,团队之间激烈竞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以各种事例、案件进行经常性养成教育与讨论,要求“请”、“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五句文明语言不离口。提倡学生学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融人行业岗位的有关要求,提出“做今天的优秀学生,造明天的优秀职工”。
3.开展班级活动提高职业化技能
职业化技能包括职业资质和职业化通用能力。职业资质就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是本职业在必备知识和专业经验方面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资质,这是进人某一职业领域的通行证。对于护理专业来说,职业资质就是护士资格证书。虽然学校已经有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教师等一整套的教育模式,但在班级管理中,仍需要强化培养职业技能,尤其是职业化通用能力。护理专业的职业化必备技能主要有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情绪控制技巧等。参加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 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主要有:(1)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天轮2-3名同学与班主任沟通,形式有面谈、书信、电话等,内容不限,连续四个学期。(2)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天晚自修前轮2~3名同学到讲台演讲,内容自定,连续四个学期。(3)成立各种特长小组,如推拿组、礼仪组、环保组、书法绘画组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陶冶高雅情操。(4)积极组织班级参加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这是展示班级风貌,提高班级凝聚力,体现同学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5)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假期活动等,一方面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调动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态度、品质、行为的根本改变。(6)每学期开学不久发放“学生核心能力学习实践方案表”,建立开放性档案。此表作为学生的行动指南与纲领,班主任与班干部定期检查督促,要求同学按时完成,期末上交班主任评分。
4.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对班主任的要求
护理质量与安全教育(QSEN)核心能力架构是指通过教育使护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具有持续改善健康服务体系质量与安全的基本能力教育架构[6]。共包含6个方面,每一方面均由多项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简述如下。
1.1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能力
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能力被定义为:认可患者及其家属是医疗卫生资源的拥有者和全面合作伙伴,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满足他们的意愿及需求[6]。它由10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例如,知识方面:能描述不同文化、民族及社会背景与经历在患者个人价值观中如何发挥作用;明白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可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安全;讨论伦理道德原则在以患者为中心照护中如何应用等。技能方面: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能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意愿、偏好或需求等;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心理与情感方面的舒适程度;确认个人与患者之间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界限等。态度方面:尊重患者的个人价值观、意愿和需求并重视患者在其个人健康与疾病中的意见等;尊重患者有获悉其个人医疗护理资料的权利;认可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计划制订、实施及结果评价方面的重要性等。
1.2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指在护理及整个医疗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开放式沟通与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决策以便向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6]。团队合作能力由10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例如,在知识方面:认可他人在患者获得健康方面的贡献;清楚自己在扮演团队成员角色中的长处、不足及个人价值倾向;列举范例以说明团队合作对患者安全与高质量照护的影响等。技能方面:在帮助患者时,综合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能采用适宜方式与团队不同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等。态度方面: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看法和专长;尊重团队成员、患者、家属等有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等。
1.3循证实践能力
循证实践能力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将最佳证据与临床专家的意见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和价值观整合起来,为服务对象提供最适当的健康照护[6];由7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例如,在知识方面: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知识;能够正确区分临床经验与科学研究结果依据之间的不同;知道快速、有效寻找可靠科学依据资料的方法等。技能方面:有效、准确收集科学研究资料及参与其他研究活动;查阅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原创研究结果报告;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能及时以适当方式请教专家等。态度方面:认可循证护理实践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中的重要性;重视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重视新知识在持续改善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等。
1.4质量改进能力
质量改进能力被定义为:能用数据去检测护理过程与结果,并应用多种方法持续不断改进健康照顾体系的质量与安全。由5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质量改进方面的能力[6]。例如,在知识方面:能解释不同质量评价方法的重要性;知道护生以及其他医疗卫生专业学生都是健康照顾体系中的一员,而且他们的参与也会影响对患者照护的结果等。技能方面:应用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护理服务的表现;使用不同工具(如流程图、质量监控表)清楚表达质量监控过程等。态度方面:认同持续质量改进是所有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重视员工个人以及团队的价值倾向对质量改进的影响力等。
1.5安全照护能力
安全照护能力被定义为:通过有效的管理体制和个人的表现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6]。由6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质量改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知识方面:描述保证安全护理的相关措施和方法;讨论那些有效减少依赖记忆的策略;陈述用于分析医疗护理差错原因的方法(如根因分析法)等。技能方面:将自己观察或意识到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与团队其他成员、患者、家属或照顾者进行沟通;采用适当的减少依赖记忆的技巧(如清单核对法);通过机构内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及时、有效通报不良事件等。态度方面:重视各种程序的标准化、可信性对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认同人们在认知和生理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重视医疗差错事故通报与分享机制在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作用等。
1.6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被定义为能应用信息资料及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交流,管理知识,减少差错及协助决策[6]。由5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例如,知识方面:解释为什么信息资料与信息技术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元素;能确定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信息资料;陈述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信息管理策略等。技能方面:将基本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而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应用信息资料及信息技术监测医疗护理服务效果;将高质量的医疗护理电子资源应用于护理实践中等。态度方面:认同所有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终生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重视信息技术在临床决策、预防差错及协调患者照护中的重要性等。
2QSEN在澳门理工学院护理教与学中的应用
2010年我们邀请了QSEN工作小组的一位主要成员来澳门为教师、学生及临床带教老师分享QSEN的相关内容及在美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并在她的指导下将护理质量与安全服务的基本核心能力培养理念贯穿于本地教与学活动中。
2.1课程设置
虽然我们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以QSEN架构为模板,但基本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加强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在4年的护理教育中,临床实习学分(46学分)占总学分(160学分)的28.8%,而且,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直到四年级毕业,每学期均安排临床实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尽早接触临床,感性认识护理的实质与本质。临床实习带教也实行双重带教模式,即每一组学生(约5~6人)由一位具有临床带教证书的高级护士和一位学校护理老师同时指导,这样做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缩小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也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带回学校,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2.2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尽可能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及以小组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再以小组讨论、分组报告方式进行。例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准备了一个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的问题,提前2~3周将问题给某一组学生,要求他们参考教科书,查阅国内外最新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专家,以循证护理方法确定COPD患者最佳护理措施。结果学生发现:教科书中强调COPD患者给予氧疗会降低呼吸中枢CO2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从而削弱或阻止低氧驱动作用,加重患者的缺氧症状,因此,COPD患者必须低氧或不给予氧治疗,更不可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然而学生却从一个最新综合分析研究报道中获知:COPD患者低氧驱动作用对其整个呼吸的驱动只有10%的作用,而90%取决于霍尔丹效应、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及每分钟肺通气量的作用[7]。该研究还建议COPD患者必须给予适量的氧气治疗以防止低氧血症及器官衰竭,也可适当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使呼吸肌得到休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7]。这组学生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中报告,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也给予点评。这种教与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构建式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将QSEN架构中团队合作、循证实践以及质量改进能力培养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活动中。2.3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中采用反思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反思性实践者。反思的目的在于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和被否定等四维加工中。使反思者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辨别存在的不足,确定完善和改进的方法[8]。借此,在实践情境中强化学生QSEN6个方面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各年级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时,都须提交一份书面反思报告。报告采用重要事件法,选择性地对一个或多个重要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反省和提出建议[8]。反思报告要求根据Gibbs的反思过程模式[9]设计,见图1。带教老师在批阅学生的反思报告后,要求与个别学生或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对其所描述的事件做进一步的分析、指导和强化,特别是一些负性、不安全重要事件以适当形式在全班学生中分享和讨论,使所有学生能吸取教训、强化意识、改进方法和提高能力。同时,也给带教老师一个通过学生的反思而反省自己在临床教学中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与跟进的依据。正如Reid[10]曾指出:反思并非只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学与教的活动。例如,一位二年级学生,在反思报告中描述一次险些发生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她这样写道:给药前我与带教老师核对了2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药名、剂量、用法等。之后,自己正要将注射器中的10mL氯化钾加入患者的输液器中,幸亏老师发现,立刻叫停,并质问我为什么把口服氯化钾注入静脉点滴中?我恍然大悟……分析原因主要有:①在与老师进行“七对”时我没有特别在意给药方式;②遗漏了第三次查对;③潜意识认为平时口服药是用药杯盛,而注射器所盛药都是注射……教师将这种典型的负性反思报告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分析、讨论和总结,强化“三查七对”方法和意识,警示他人。这样的临床实习反思学习方法确实能有效培养学生安全照护能力,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3小结
关键词:数学知识 问题 应用 思维
0引言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往往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这门学科,而且很多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相比较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很多学生往往意识不到数学的作用,他们甚至会认为在这个时期学习数学是没有用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奥妙,意识到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会遇到大量的问题需要数学知识来解决,并让他们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以此提供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对中职学校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应用问题进行初探。
1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学以致用
中职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淡化理论,强调应用,作为文化课的数学必须为专业课服务。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生活。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无穷的数学奥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进行情景设计,联系相关知识点,这样达到完满的教学效果。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自己做护士的收入应该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们将来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段函数实例。备课时设计情景,一名护士基本工资2000元,奖金3500元,但是月底到手的钱是5405元。请问同学们还有95元去哪儿?根据学生的专业设计这样一个同学们会十分关注的税收问题,一个典型的分段函数实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税收政策,对将来学生的生活有了积极的影响。还比如我们乘坐出租车,出租车所行驶的路程和我们最后应付的金额也是一个典型的分段函数。了解这样一个模型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路程就可以大致算出应付金额,根据最后我们所付金额,可以推断出出租车所行驶的大致距离。借此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提高生活的能力和技巧。还有现在我们所缴纳的电费和我们所用的电量也是分段函数模型,让同学们理解电费制度的中心思想,用的越多越贵,旨在提倡大家节约用电节约能源,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理清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以致学
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很多问题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数学模型。学生在现在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数学问题,比如手术病人所需麻药的剂量计算,病人所服药物的药理药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浓度药水的配制等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应用数学方法,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为卫校学生将来的工作性质是救死扶伤的卫生医疗事业,这就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
有这样一个很残酷的事实,2010年某医院的护士因为计算错了一个做兔唇缝合手术的小男孩的麻药剂量,导致这个小男孩在手术台上就永远没有下来。数学知识没有很好的应用到相关专业上来,就导致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的离开了人世间,这个事例是残酷的,但是同时也是真实的,这就更加惊醒的告诉我们的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谨慎的,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池和错误。
让学生学以致学,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当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数学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能为将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清除数学知识上的障碍,为学生将来专业课的顺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模式,提高数学修养
学历史能让人明智,学数学能让人聪明。因为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思考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创新思维等等,但是归纳总结起来就是逻辑思维。这些思维方式让我们理清思路,找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直接引导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变得从容不迫,总可以在事情的进展中找到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打破困境,走向成功。
逻辑思维方式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把握问题,最终有效的解决问题。
4建立实训教学,激发学生乐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真想学点知识,但苦于底子薄,确实存在困难,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对这些学生就是够头疼的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再从初中从头开始,对于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就中职教学作一浅析。1、明确实训教学目标。中职的实训教学围绕今后的实际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而制定的。主要包括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良好职业素质养成两大方面。通过实训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活跃思维,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2、完善实训计划和大纲。优化实训内容。各门课程均制定科学完整的学期实训课程授课计划,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删除陈旧内容,及时增加新技术、新内容。构建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结语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数学老师来说,不仅要传授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关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以致学,能够为学生在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扫清数学知识的障碍,为学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未来人生中,可以在事情的进展中找到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打破困境,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面向专业应用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才智》2012年24期;
【2】高彬彬,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浅析,《青海教育》2011年第2期;
【3】宋健,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多模态;影视配音;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0-03
概论
人的素质是在先天性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是通过长期有一定目的的系统培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的气质。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和服务人才,人才素质培养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整体建设水平和发展速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面对新的形式和要求,如何有效地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下,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课堂上,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有效的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技术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英语课堂教育往往变成了考级考证的“培训机构”。使得大部分同学在拿到相关的考级证书后,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这完全违背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教学培养目的。
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从大纲要求出发,高职英语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特点,普遍是阅读能力最强,其次是听力和写作,最薄弱的环节是口语表达。做为语言最基本和突出的功能就是表达,如何提升学生在英语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是每个英语教师都期待解决的课题。
由于各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老师所教授学生专业不同,可以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力求实现《教学要求》总的教学目标。以笔者所在的医学院为例,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研组根据学校护理专业总体课程设计的要求制定出了以下具体的教学目标:
(1)系统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的“听”和“说”的能力;
(2)系统性培养和强化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和“写”的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素质;
(4)根据医学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了解并且掌握西方医学伦理道德、法规、习惯、习俗,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涉外医疗服务水平消除文化障碍。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医疗服务交流能力。
素质的养成源自于日积月累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们产生比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思维和习惯的改变,为他们今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影响。
教学模式
素质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
一、课程设计
英语课的课程设计,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加入了《高职医学英语影视英语配音》教改课程。该课程根据美国医学专业实习医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针对性地向学生们介绍了西方国家在医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医学伦理和法规。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熟悉和掌握了和医学有关的专业术语,而且有机会结合真实案例理解西方的道德和人文知识,使得跨文化交际教学方式得以有效的实施。
二、课堂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抓好课堂这块最主要的教学基地,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并且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基本的作用和功能是完成知识传授和相关专业的能力培养,是实现教育功能,实施教育手段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抓好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了确保教学目的的实施,在课程的总体设计上,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护理专业总体课程设计386课时,其中英语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占到了84课时,第二学期中总体课程设计为452学时,英语课占到了80课时,分别占到了总体教学的21.7%和17.7%。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教师有比较充足的课时有效地实施学生素质教育。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经过对学生英语基础的测试和综合评估,学校将学生按英语能力分成了3个不同的教学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掌握能力,适时地调整教学要求和难度。2008年没有实施分层教学以前,护理专业的三级通过率为54.6%;2008年分层教学后,三级通过率一直保持在73%以上,通过这个数据说明分层教学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水平素质。
教学组织方面,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系统法则。而素质教育的首要特征在于开发和调动学生包括自主、自尊、适应、创造等内涵的主体性。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认知过程。课堂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外,[2]教师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拓展式地引进了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和影视配音练习方法,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被动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能动性学习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模态立体式地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能学能用的学习实践环境。同学们普遍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予肯定。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是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影视配音课为例:第一阶段,教师将对白台词按照英语的语法功能和词汇功能进行讲解和介绍。之后将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声音和性格特点选择自己喜欢配音的角色,责任到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学习的活动中来。第二阶段,反复练习和相互合作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由知识运用到实践的阶段,通过不断的对话练习,不仅要提高语速,更正发音,更重要的是懂得配合和协作,这样一个学习小组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语言输出的阶段。第三阶段,成果检验,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完成自己规定部分的配音。不仅能够让同学们享受学习带来的有效成果,通过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差异比较,发现自己小组的不足,为今后的提高提供更加明确的目的。第四阶段,学结和反思阶段。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考试作为评估和评价的手段的。但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们创新性地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升华和创造。学结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将该段视频中涉及的医学伦理和法规进行总结,并且和我国现行的道德和法规进行对比,看看各自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创新性的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有实践性的意义。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兼顾了传统的语义语法词汇,也提高了听力和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和尊重以及课后思维的拓展,并且将学习的案例和今后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开拓了自身的国际视野,也使得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证考级而进行的枯燥灌输式学习。
三、课后评估
对于素质教学的评估,不仅是指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应该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经验的反思总结。教师通过批判性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策划、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等等作出评估。通过对过程评估和效果测试的反思,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行为,更应该重视自己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时的非语言行为。通过运用情感体验,创造出各种具有体验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力量,引导他们使用所学知识去处理解决各种问题。
四、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大学课程相对于高中课程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同学们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质,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们把课余时间的78%都用于上网娱乐。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给同学们一些比较好的建议,在轻松和娱乐的环境中为同学们提供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QQ作为很好的聊天软件,里面有个“群”功能,每个班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班级群,教师可以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发送到“群共享文件”里面,给学生提供下载资源。比如课堂上模拟考试的听力材料,因为考试形式限制和时间的制约,很多同学只能在课堂上听一遍听力材料,这样对听力能力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听力材料的MP3资源放在QQ群里,让同学们下载后反复多听,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在群视频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下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辅导,有问题大家可以在群里一起讨论,这样做既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填补了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联络的空白,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学习软件和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网络上对于听力提高比较好的网站是“可可英语”,特别是它提供的慢速英语听力,对同学们来说是个很好的练习场所。听力训练,该网站是以排字游戏的方式展开的,如果一句话通过该游戏完全听懂的话,可以得到相对应的玫瑰花,使练习者颇有成就感。看电影学英语,不仅提高学习的愉悦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音的认识度,扩大词汇量,提高语速,纠正语音,增加跨文化的文化修养,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带中英文双字幕的影视优秀作品给学生观看。《十月的天空》、《成长教育》、《当幸福来敲门》等一些列青少年喜欢的积极向上的影片,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介绍给同学们的,观看后要求每个学生在电影中至少识记20个新单词,在QQ上讨论电影对自己的触动和启发。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愉悦度,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小结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和参与能力比较高,这是他们的优点和特长。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寻找总结结论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在这样的课堂效果设计中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将传统的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使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不就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完善和融洽师生关系是同学们喜欢该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因素,只有当一个学生喜欢一门功课的时候,他才能自觉自愿地去接受和探索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和渗透性要求教师能够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以自身的良好教育素质去感染和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使他们在人格、素质和知识方面都能胜任今后社会和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2007-09-26].
http:///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8).
[3]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D].2012,(12).
[4]陈颖青.中外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一、涉外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大纲》口语教学要求是学生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课堂交际,并能在涉外日常活动和职场场景中顺畅交流。这为培养学生的涉外日常、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语口语情景剧教学法是指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以形象生动的场景呈现抽象的语言和内容,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更多地感受英语、运用语言,逐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和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然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上普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传统的涉外口语课堂上,学生听得多,说得少,口语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甚至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出现学习焦虑和逆反心理。第二,学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表现欲望不高,大家都不说,我也不想说。第三,口语课课时少,每周开两节,课堂练习机会有限,让学生课余时间练口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第四,口语教学中缺少中西文化差异的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学生往往善于考试,“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严重。当与外国朋友交流时,受母语影响,交流中出现语用错误、歧义,甚至造成误解。
二、涉外英语口语情景剧教学的步骤
1.灵活应用口语教材。大多数口语教材采用小对话和句型操练形式呈现。如果教师一味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不补充一些医院情景的内容,与涉外护理联系,就很可能走进教而无用、徒劳无功的尴尬境地。唯有这样,i+1可理解性输入方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输出。
2.口语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情景剧表演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自我主导英语学习和表演,参与积极性更高。教师认真分析口语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迥异的个性特征,选择可行性高的情景剧主题,拟定情景表演思路,布置口语情景剧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前,应该安排适当时间讲解情景剧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表演的基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设不同的职业情境,能增强学生日后职业适应能力。
3.情景剧表演主题的确定和参与机会均等。情景剧表演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口语教材的情景剧设计或改编,另一类是涉外护理英语情境的创作表演。情景剧可模拟医院、病人、护士、病人家属对话,内容自选,分组表演,要求每人都参与,准备材料,编写台词和排练情景剧。情景剧表演可作为口语学习的一项任务贯穿于整个口语教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教师期末总结,与学生共同选出最好的作品,推荐作为表演节目,激发学生动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表演成就感。
4.情景剧表演的呈现。学生正式表演,投入表演角色中,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应该认真聆听和欣赏,注意观察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学生应该有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可,更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5.情景剧表演的评价。表演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结合进行。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指出情景剧中的语法、表达错误,应该把重点放在情景剧的流畅、连贯性,剧情的真实性,表演者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性上,等等。语音、语调、断句、激情、语速、角色之间的配合等都是考核的内容。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在表演中学英语口语,在口语学习中表演。
三、涉外英语口语教学情景剧教学的优劣分析
1.涉外英语口语教学情景剧教学优点。教学实践证明,情景剧教学法有四大优点:一是模拟真实交际场合,彰显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交际。情景剧为学生口语练习提供了真实的英语环境和氛围。二是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一门语言,学好后更能施展个人才华。情景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扮演各种角色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口语水平能在参与情景剧表演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情感意识增强,思维能力拓展。三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是情景剧的参与者。分工合作,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任务,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能从表演中找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四是听说能力并重,听说互补。口语能力和听力水平共同发展,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涉外英语口语教学情景剧教学的不足。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情景剧教学法存有两点不足:一是对部分基础稍弱的学生是一个挑战。激励这部分想参加又不敢参加的同学参与是决定情景剧教学成败的关键,情景剧教学不能只是基础好的学生表演的舞台,应该是人人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一举两得。二是因为需要师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备课量大,耗时长,不适合每堂课实施。
综上所述,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实施情景剧教学时应该扬长避短,着重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洪秀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2]郑明亮.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3..
[3]何精冥.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护理学基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06-03
合作性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合作性学习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可以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中,其中合作性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合作性学习的特点
①强调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来完成。②小组成员需要积极合作,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共同完成个人和小组任务。③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以小组成绩的评价为依据。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1]。
2 合作性学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设置真实工作情境,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依据护理专业技能性较强的特点,以临床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是在设置的情境中完成的,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切入点[2],在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情境,如:实训室就是病区的真实场景,有护士站,站内设置与医院设置完全一样,设置的模拟病房与医院病房的设置完全一致,学生着装就是护士的着装要求,与临床要求完全一样,实训课上的护患角色扮演,真实体验护士和患者,实训前的物品准备、实训后的物品整理都是按临床要求完成,在考核上将学生的职业道德纳入其中。
2.2 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
护理学基础学习涵盖了3个学期,在此期间学生们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及《护士人文修养》、《人际沟通能力训练》、《护理礼仪训练》、《护理伦理及法律》等社会人文课程,为学生们很好地运用合作性学习方式打好了基础,并做到边学习、边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按照未来职业工作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来培养实用、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2.3 合理运用考核方式
合作性学习中,小组成员间有相互依赖的心理,考核方式运用得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护理学基础的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具体分配如下。①学习态度、出勤情况(5%):采取灵活的考勤方式,并记录于教师教学动态表(现记分册)。②课上演示、讨论情况(10%):演示踊跃,动作规范,注重语言美、动作美,发言时能积极、主动及回答问题质量较高。③吸收新知识能力(5%):从搜集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角度考核。④任务完成情况(20%):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任务完成中起到了什么角色,与组内成员能否很好地合作、相互交流,教师平时检查中也关注每人的到位情况。评出优胜小组,以团体成绩等级来确定个人成绩。⑤单项训练(30%):共有16项单项考核标准,在平时训练中采用抽查考核方式,按考核标准打分。在护理文件书写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再评的方式。
3 合作性学习达到的能力目标
护理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也是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基于未来职业工作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今后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①核心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护理知识、技术在工作中运用,并不断革新和创新的能力。②方法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能够学习蕴含在任务中的一些知识。工作能力是除常规一般的工作外,还要锻炼特殊的不可预知的工作能力。③社会能力:与人共处、合作、交流、相互帮助的能力。④综合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护理职业素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能力在校内实训、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护患角色体验、课间见习及毕业临床实训中,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 合作性学习的实施
4.1课程内容的重组
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根据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分为几个模块项目:①护士具备的素质;②舒适与安全的护理;③饮食与排泄的护理;④药物治疗的护理;⑤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抢救的护理;⑥护理文件的书写;⑦情境模拟综合训练。
每个模块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舒适与安全的护理模块项目中分为以下几个任务:①正确运用平车、轮椅、担架运送患者。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铺床及卧有患者的床的整理及更换床单法,动作规范、轻快、利落、无灰尘。③按需要能安全、舒适安置卧位及更换卧位。④能正确适时地应用保护具,用关心、体贴的态度及轻柔的动作完成口腔护理、头发及皮肤护理操作。
4.2 “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教学法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行了“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学习模式[3],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课前将项目中的任务布置给各任务小组学生自主策划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护理人体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课上选取任务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把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评论优缺点、应具备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总结强调掌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应具有的素质,予以启发、诱导、点评等形式完成合作性学习任务。
4.3在情境中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性学习方式完成护患角色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设置不同的情境,采用护患角色体验、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按照护理程序的过程,要求各学习小组真实地完成操作。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学会用肢体语言、柔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每次操作前“护士”必须自我介绍,合适称呼“患者”。要求认真评估“患者”的状况。语言要清晰,措辞要准确达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然后按操作步骤进行。在操作规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完成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将美的姿态、美的语言融入到各项操作中。最后要让“患者”对“护士”进行评价。通过合作性学习完成护患角色体验任务,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在提高学习临床护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道德情操。
4.4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法
教师设置情境,将模拟综合训练项目交给各学习小组,如:在短时间内接待“发热待查”的患者,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根据所学知识、技能及沟通技巧、收集资料的方法、护士礼仪,要求完成以下过程:①热情接待新入院的服务对象。②完成服务对象健康资料的收集,并书写入院评估单、护理诊断单、护理计划单。③测量生命体征。④填写体温单各项内容,并按要求绘制出体温单并完成医嘱单的处理任务。⑤遵医嘱完成药物治疗的任务,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⑥对护理对象的心理安慰和疏导等。
合作性学习小组先设计方案[4]:主要是任务完成中的整个流程,如先后顺序、相互配合、需要的知识、技能、具备的素质以演示汇报文稿的形式。首先向同学汇报讲演,学生讨论其方案的可行性,再进行模拟病房的护患角色扮演。这一项目的训练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在学生阅读、思维、组织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口头表达、反应能力和文稿的书写等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经过实践,学生对此项目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均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准备,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5 “以考促学”和“以考促训”教学法
在进行课外任务完成及课上实训时,一般4~5人组成一个合作性学习小组,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有依赖思想,往往被依赖者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而依赖者的锻炼程度降低,且会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也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规范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督促他们在课外勤学苦练,我们设定多项技能操作标准和相关知识问题,并建立了情境模拟综合训练项目。考核为随堂抽查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教师严格评分标准,对学生个人和各小组评分。起到了“以考促学”和“以考促训”的作用,从实行技能平时抽查和期末考核后,学生明显重视并加强了平时的个人技能训练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从医院对实习生的反映来看,一致认为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4.6 “鼓励创新”教学法
在教学中,鼓励各学习小组学生根据任务完成中碰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兴趣、体会,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学生认为书上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去探索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据此,对突出的创新思路给予鼓励并加分。
5 体会
5.1合作性学习模式可行有效
合作性学习对学生认知发展、动机激发及决策技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均产生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尤其是小组学习过程的阐述、分析、角色模拟与评价、自我完善调整,以及护生的诚实、谦虚、勇敢等情感交流,促进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训练和人际之间的交往。
5.2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强调学习互动
学习小组成员在能力方面互补,每个小组各具特长,营造一个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学生经常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能够相互学习及帮助,形成了很好的学习风气和团队精神,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5.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能力的培养[5]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小组讨论学生们都全方位参与,不再出现传统课堂上的“旁观者”。以学生为主体,在工作任务设定时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加深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到创造性地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态度、情感、技能技巧的发展升华,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5.4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
教师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已有的护理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知识的基础,设置临床情境进行护理,如: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待一名发热患者和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教师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关心、理解、热爱、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避免学生因失败产生消极的心理,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昕,徐静娟,蒋玉宇,等.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141-143.
[2]袁义厘,耿桂灵.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23-1124.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73.
[4]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43-644.